世大運水球熱潮退 隊長張楊鴻經驗傳承。圖/張楊鴻提供

世大運水球熱潮退 隊長張楊鴻經驗傳承。圖/張楊鴻提供

人物特寫

水球

世大運隊長張楊鴻 經驗傳承助水球推廣

瀏覽次數

1653

2017年世大運,因為一張照片使得水球項目大受矚目,三年過去,水球熱潮退去,當時的球員多畢業進入職場,擔任游泳教練等相關工作,僅剩兩名球員還在學;其中一位為當年擔任世大運隊長的張楊鴻,目前就讀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光環退去後他仍常回到隊上帶領學弟妹,分享實際經驗。

張楊鴻從小練游泳,高中時發現自己的游泳成績停滯,但依舊希望能繼續水域相關的運動,剛好在高中階段也有接觸過水球,因此產生興趣,進而決定轉換跑道嘗試。

一開始面對運動模式的轉變,張楊鴻花上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練習,當大家都在訓練傳接球時,自己光最基礎的基本功踩水就花了一年的時間;另外從個人項目轉換至團體項目,不論是戰術運用還是團隊默契等,都是很大的挑戰;尤其戰術方面,張楊鴻說:「在真正接觸前,只有看籃球、足球的經驗,當自己真的加入團體時,不習慣做戰術,也很常因做錯被罵,起初因此感到非常挫折。」

水球運動在比賽不能踩地,所以過程中所有的移動都必須運用游泳進行,張楊鴻因為游泳底子扎實,剛進水球隊時被稱為遙控車,擔任前鋒負責接應球,將球導給攻擊手,經驗跟觀念累積後,漸漸轉變成全能的選手。

談到大學的練球模式,張楊鴻表示,教練給予大家很大的空間發展,隊上練習氣氛也很融洽、歡樂。許多畢業的學長姊也都會回水球隊,帶領學弟妹,分享經驗、戰術及技巧。

臺灣每年僅有兩場全國賽事,分別為總統盃及全國運動會,在總統盃賽事中,張楊鴻所屬的北市大水球隊多次拿下第一;全國運動會,則因北市大隊員大多都是來自各縣市的主力球員,所屬隊別不同,無法同隊出賽,因此北市大水球隊一年僅有一次的機會一起比賽,格外珍貴。

 

張楊鴻及隊友們積極推動基層水球。圖/張楊鴻提供

張楊鴻及隊友們積極推動基層水球。圖/張楊鴻提供

 

目前臺灣大學僅有臺北市立大學一所學校擁有水球隊,下學年度開始也不再補進新生,對於高中的選手及大學端水球都有很大的影響,但張楊鴻及北市大水球隊的成員們不受影響,還是時常到國小、國中、高中的校隊及社團推廣水球運動,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參與水球這項運動,讓臺灣的水球能更加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