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戰犯黃珮甄今變英雄 高師首勝、臺師連五屆晉四
上屆季軍高雄師大3:1扳倒衛冕軍臺灣師大,打破教練團的「母隊魔咒」、拿下隊史對臺師首勝,113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一級第三張四強門票到手,其中昨天不小心讓隊友陳思妤受傷的黃珮甄將功贖罪。 UVL女一級複賽今(28日)續在高雄師大較勁,上屆亞軍臺北市大直落三勝中山大學取得10連勝,上屆冠軍臺師被高師破了不敗之身,9勝1負第二,這場得來不易的歷史性首勝,也讓高師以8勝2負突圍,繼北市大、臺師後搭上四強列車。 最後一席決賽門票誰屬,以同為7勝3負的清華大學和中信學院機會較大,國立體大6勝4負,臺北大學5勝5負,中正大學4勝6負,臺南大學和中山大學同為2勝8負,臺北商大和臺北護大10負。 臺師、高師的「雙師」對決是今天重頭戲,兩隊教練團淵源頗深,臺師教練張恩崇是高師教練陳膺成的學長,也是高師助理教練黃偉翔的教練。高師成軍以來,連三連霸的北市大都贏過,但碰到臺師卻連一局也沒拿過,更別說贏球。 高師一開賽就取得6:1領先,雖被追成11平,仍以25:20贏得開門紅,但臺師也不是省油的燈,第二局從落後6分追成14:14,接著打出一波11:3好球,以25:17後來居上扳成1:1。 接下來兩局高師都是從落後到領先,第四局16:17時,黃珮甄攻擊成功追平,接著再靠攔網取得超前分成功「拐氣」,終場高師25:19、25:22再下兩城,拿下對臺師隊史首勝,連續第五季搭上決賽列車。 陳膺成表示,今年臺師少了李貝兒、黃蔓亞和邱雅慧,是最有機會的一次。「陳思妤受傷後,我要球員勇敢跳出來,攔網鎖定臺師葉于雯、張稦豈和李子嫣,不求直接攔死,只要碰到球有修正回擊機會就好,同時發球還是要拚,才有壓制性。」 此役高師有四人得分上雙,除了拿15分的吳荷蓁、14分的廖嘉安外,陳膺成特別點名拿11分的黃珮甄和13分的柯旻臻。「她們兩個並不是先發,但今天拿下不少關鍵分,表現讓我很驚艷。」 「鯊魚」黃珮甄說:「昨天第二局防守時我和思妤對撞,害她手受傷無法上場,害怕又自責,隊友和思妤都鼓勵我『沒關係!明天把臺師贏下來就好』,所以今天我就想說一定要將功贖罪,連同思妤的份一起拚,很開心我們做到了。」 柯旻臻坦言賽前很緊張。「思妤是我們隊的主心骨,少了她壓力好大,還好全隊有一起努力扛起來,今天打得比想像中還要順。」對於右手的傷勢,陳思妤說:「明天也確定無法上場了,還要等作詳細檢查後才能確定是否有骨裂。」 另四役比賽結果,清華大學3:0勝臺北護大、中正大學3:1勝臺北商大、臺北大學3:1勝臺南大學、中信學院3:0勝國立體大。

不像姐妹的姐妹檔 吳荷蓁吳佩茹想為高師拚首冠
一個是說走就走的行動派,一個是愛有人陪的謹慎型,高雄師大吳荷蓁、吳佩茹個性大不同,共同點是都愛排球。名字常被唸錯的吳荷蓁(ㄓㄣ)笑說:「常有人說:蛤!妳們是姐妹喔!因為我們長得不太像。」 113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一級複賽續在高雄師大較勁,除了大家較熟悉的中正高中姐妹檔洪嬿筑、洪詩涵外,高雄師大還有一對看起來不大像姐妹的姐妹檔吳荷蓁、吳佩茹。 兩人相差兩歲但只差一屆,大四的吳荷蓁是91年10月出生的「年尾囡仔」,佩茹則是93年6月。吳荷蓁在北辰國小二年級時被教練找去打排球,妹妹小二時也一起打排球,後來弟弟吳育胺也被推坑。 吳荷蓁國一時雲縣建國首度升上JHVL甲級便拿下第七,國二第三,國三第二。隔一年吳佩茹國三時拿到首冠,隨後兩人先後進中山工商,荷蓁高二高三都是HVL冠軍,佩茹則躬逢隊史HVL第三次三連霸。 從小小打小鬧但不會有隔夜仇的兩人個性差很多。吳荷蓁是說走就走的行動派。「有一次我一時興起,一個人從高師騎了一個多小時車到屏東吃生魚片。」佩茹吐嘈說:「但她平日常拖拖拉拉,約好時間出門總要拖個5到10分鐘。」 要吳荷蓁也爆一下妹妹的缺點復仇,她笑說:「妹妹愛碎碎唸,老愛管我東西有沒有收拾整齊,而且膽子小,買個東西也要我陪她去。」那優點呢?「她做什麼事想得比較多,比我謹慎一點。」吳荷蓁。 從小一起打排球打到現在,吳佩茹坦言高二時因為教練很嚴,訓練量重一度萌生退意。「學校體育館在7樓,有時一天要爬十幾趟樓梯,爬到鐵腿。」但想歸想倒沒付諸行動,吳佩茹說:「都努力那麼久了,不想就這樣放棄。」 前年5月吳荷蓁因右肩關節唇撕裂開刀,動手術加復健停工近半年,再回到球場時右手舉不起來,而且有陰影害怕再受傷不大想打,但想到和教練的約定,還是撐了下來。「還好現在不僅球感回來了,還比受傷前狀況更好。」 同樣是攻擊手,吳荷蓁166公分,妹妹吳佩茹172公分,那會不會常常被以為才是妹妹呢?坦承小六時身高就被妹妹「超車」的吳荷蓁說:「沒有欸,倒是常有人知道我們是姐妹時,嚇了一跳。」 兩人都期盼,能複刻在中山工商時聯手在HVL奪冠的歷史,為從109學年度起,連4年在UVL大專排球聯賽拿到季軍,教練陳膺成自嘲是「保三總隊」的高雄師大,拿下隊史首座UVL冠軍。

臺師北市大9連勝 高師7勝2負在第二集團當老大
113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一級複賽漸近尾聲,昨天已搭上四強首發車的臺灣師大和臺北市大,雙雙再闖一關取得9連勝,上屆季軍高雄師大3:1勝賽前戰績相同的國立體大,以7勝2負在第二集團當老大。 今天續在高雄師大較勁,上屆冠亞軍臺灣師大和臺北市大9連勝續保不敗,戰況混沌的亂集團逐漸撥雲見日,高雄師大7勝2負排第三,清華大學、中信學院和國立體大6勝3負分居四至六名,都有機會拚最後兩張四強門票。 賽前同為6勝2負的高雄師大和國立體大今天短兵相接,此役攸關晉級兩隊都上緊發條,四局比賽總得分97:91只差6分,最後由地主高師以25:22、22:25、25:22、25:21拿下最後勝利,第7勝到手離四強更近一步。 此役高師陳思妤滿場飛狂砍23分,比排名2、3各拿11分的隊友吳荷蓁、柯旻臻加起來還多,國體則以高歆媛得18分最佳。 高雄師大教練陳膺成賽後坦言,沒想到會贏得這麼辛苦。「失誤太多,導致一直拉鋸,連原本發球的優勢也沒了,落後時都靠陳思妤追分。」此役高師失誤「一拖拉庫」,平白送給國體39分,讓陳膺成直搖頭。 上屆亞軍臺北市大以25:12、13、5輕取臺北護大,毫無懸念9連勝;衛冕軍臺灣師大對到清華大學,以25:17、19取得2:0後,第三局遇亂流大失血,清大「41」李思依一記漂亮攻擊以25:22笑納局末點,不過終場還是讓臺師以3:1獲勝拿下第9勝。 此役臺師有四人得分上雙,葉于雯20分居冠,陽孟娟17分,「17」張煒豈13分,李子嫣10分;清華大學陳于庭15分最佳,「41」李思依13分次之。 另三役都以直落三作收,分別是中信學院勝臺北大學、中正大學勝臺南大學、中山大學勝臺北商大。

術後打掉重練再出發 許晏寧學會把握當下
高二下脛骨骨裂,前年4月又復發,去年7月底動刀,12月再出發的高雄師大許晏寧,坦言剛回到球場時感覺自己好像不會打球,但她不後悔。「每個選擇都會讓自己成長,最重要的,是把握當下。」她說。 113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一級複賽續在高雄師大較勁,高雄師大以3:1力克賽前戰績同為6勝2負的國立體大,除了陳思妤繼續穩定輸出拿下全場最高的23分外,預賽因傷缺陣的許晏寧也貢獻8分。 大三的許晏寧就讀雲林北辰國小二年級時接觸排球,小四到小六中斷,上雲林縣建國國中後再續前緣,國二穿上第一件JHVL戰袍以亞軍作收,國三奪冠,麥寮高中二年級的弟弟許育翔也被她推坑加入排球隊。 中山工商時期,球隊連三年在HVL奪冠,但高二那年她左腿脛骨骨裂缺席,雖經治療但始終沒完全好,大一下再度復發,而且狀況還比高二下時更嚴重,連走路都會痛,去年4月起訓練幾乎完全停擺。 去年7月底她決定開刀,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醫生說:「一定會好,只是需要時間讓骨頭密合。」讓她定了心。 HVL預賽去年11月29日收兵後,許晏寧在12月重回球場。「休息了8個月,球感都沒了,空間感和打球的思維變得很陌生,感覺好像不會打球,我告訴自己不要急,慢慢跟著練就好,調整近兩個月才慢慢找回感覺。」 許晏寧不諱言,有時還是跳不大起來,攻擊後落地時腳還是有點痛,但開刀後狀況的確有比較好,她信心大增說:「現在的我,只想盡力而為,享受每一場比賽,畢竟我也大三了,期待有機會為球隊拚到一座冠軍盃。」

臺師大北市大八面威風 四強門票提前入袋
一如賽前所料,上屆冠軍臺灣師大、亞軍臺北市大女排隊,今天都以直落三再闖一關,雙雙取得八連勝,攜手搭上113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一級四強決賽首發車。 公開女一級複賽今天續在高雄師大較勁,除已取得決賽門票的上屆前兩名臺灣師大和臺北市大外,國立體大、高雄師大、清華大學同為6勝2負,中信學院5勝3負,都還有機會搶決賽門票。 臺北大學4勝4負,中正大學、臺南大學同為2勝6負,中山大學1勝7負,臺北護大和臺北商大同為8負尚未開張。 上個學年度尋求四連霸失利,捲土重來的臺北市大今天對到上屆第四中正大學,在林良黛、許恆芸得13分,甘可慧得12分帶動下,以25:14、25:22、25:22拿下8連勝,成為第一支晉級四強的隊伍。 中正大學教練林明輝無奈地說:「三位主將段妤臻、洪嬿筑和洪詩涵都掛傷號,只能等明年再拚了!」 尋求衛冕的臺灣師大對到112學年度公開女二級冠軍中信學院,四人得分上雙,「17」張稦豈、蔡逸婕分別貢獻14分和13分,陽孟娟和李子嫣各11分,以25:16、25:23、25:16取得8連勝,繼北市大後也晉四強決賽。 中信學院則以蔡幼群、「包子」 包茵綺各得10分最佳,鄭伊伶9分。輸掉此役後,中信學院戰績5勝3負。 上屆季軍地主高雄師大廖嘉安、陳思妤穩定輸出,各拿下11分和10分,第二局得分如流水,7:1領先時,賴宣妤連續發了15顆球才換手,賽後賴宣妤笑說:「就找對方的大砲手順順的發,之前在永信盃也曾遇過類似情況。」 終場高師大以25:15、4、12輕取臺北護大,拿下第6勝,繼續保持在第二集團前段班。 由「阿非」陳菀婷領軍、上屆第五的國立體大9金釵,對臺南大學之戰第二局遇亂流,以22:25讓出,但終場仍以3:1拿下最後勝利,高歆媛、吳詠涵超給力各貢獻20分,是致勝功臣,南大則以李哿葳17分最佳。 上屆第六清華大學步步為營,會考5科全A的體保生「41」李思依繼續發威,攻下全隊最高的11分,率隊以25:13、14、19直落三打敗中山大學,第6勝到手,繼續力拚四強門票。

造化弄人一家四口剩兩口 跨欄金牌陳喬恩要用排球翻轉人生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沒人知道!」小六時便沒了爸爸,國三時姐姐又車禍過世,一家四口剩兩口的臺灣師大陳喬恩,對這句話特別有感。曾在全國賽國女百公尺跨欄奪金的她說:「我想用排球翻轉人生。」 女子排壇「180俱樂部」成員再+1!113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一級複賽中,除了大家所熟知,186公分的臺北市大甘可慧、182的中正大學洪詩涵、180的臺灣師大「17」張稦豈外,臺師又多了位180的長腿妹陳喬恩。 陳喬恩?這名字既熟悉又陌生!沒錯!和知名藝人「撞名」的她,雖已大一,但排球資歷甚淺,高二下學期才從花蓮體中田徑隊轉到內湖高中排球隊,這個髮夾彎轉的有點大,中間有段故事。 雙親都是阿美族田徑同好的陳喬恩,因為姐姐陳郁蓁練短跑,小學5年級時也被推坑練田徑,一開始練100、200公尺,上花蓮宜昌國中後轉攻跨欄,國二在臺北市秋季全國田徑賽國女一百公尺跨欄摘金,但之後成績卡關。 「秋季賽拿金牌後名次都卡在5、6名上不去,越練越沒勁。」她說。除了練田徑外,平日也玩票跟同學一起打打排球的陳喬恩,上花蓮體中後有回被朋友揪團參加縣內排球賽成人組,遇到一位貴人。 陳喬恩娓娓道來:「有位姐姐跟我說,我的身材如果打排球應該較有發展,還說要幫我找合適的球隊,我以為姐姐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後來她真的幫我找到球隊,家人也不反對,所以我就在高二下轉到臺北市內湖高中排球隊。」。 說到「家人」,陳喬恩心情很沈重。「爸爸在我國小六年級時因為癌症過世,唯一的姐姐在我國三那年車禍也走了,只剩下我和媽媽相依為命,會決定轉項排球並選擇臺師,是因為臺師女排很強,我想用排球翻轉人生。」 在身高優勢加分下,去年陳喬恩便入選U20代表隊,球齡才一年就披中華隊戰袍征戰國際賽,她坦言:「從沒想過能有這機會。」但升高三前暑假右肩脫臼開刀,至今仍未完全痊癒,還是影響到她的表現。 進入臺灣師大後,UVL大專排球聯賽和企業排球聯賽新北中纖女排隊初體驗,讓陳喬恩獲益良多。相較於在跨欄場上單打獨鬥,陳喬恩更喜歡團隊作戰的感覺。至於今年UVL目標,陳喬恩說:「當然是連霸囉!」

臺師續練兵讓南大拿下一局 仍和北市大雙雙七連勝
113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一級複賽戰況波瀾不興,上屆冠軍臺灣師大面對上屆二級亞軍臺南大學,前三局當新兵訓練營,雖讓南大以25:20拿下一局,終場仍以3:1後來居上,和上屆亞軍臺北市大一同取得七連勝。 今天續在高雄師大較勁,除臺灣師大、臺北市大7勝並駕齊驅外,國立體大、高雄師大、清華大學和中信學院同為5勝2負戰況依舊混沌,臺北大學和臺南大學同為3勝4負,中山大學1勝6負,臺北護大和臺北商大7負。 面對臺北大學,臺北市大談笑用兵,以25:9、25:3、25:16輕騎過關,7連勝到手,此役北市大以翁梓勻得13分最佳。對於球員從預賽到複賽的表現,北市大教練「小牛」鄧衍敏說:「還算平平穩穩,期待決賽時大爆發。」 上屆第四中正大學禍不單行,兩名主將洪嬿筑、洪詩涵姐妹都因傷高掛免戰牌,戰力大受影響,上屆第六清華大學步步為營,在陳于庭得14分、劉海葳10分帶班下,以25:19、25:14、25:22打敗中正大學,拿下第5勝。 尋求衛冕的臺灣師大繼續練新兵,臺南大學見機不可失,以25:20先馳得點,輸了一局後臺師上緊發條,以25:10、14、9一口氣連拿3局,3:1獲勝也收下第7勝。臺師教練張恩崇說:「總是得給新秀機會磨鍊,才有機會變大將。」 另三役都以直落三收場,上屆季軍高雄師大柯旻臻得10分帶班,25:12、20、12勝中山大學;以東山高中球員為班底的一級生力軍中信學院,在鄭伊伶得15分下,25:15、10、8勝臺北護大;上屆第五國體大高歆媛得17分,率隊25:5、16、14勝臺北商大。

不想只會打球 「41」李思依堅持掌握人生選擇權
JHVL到HVL都是第一年就站上先發,UVL初體驗首度當替補,李思依坦言,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會當個稱職的替補。至於為何選清華大學?堅持掌握人生選擇權的她說:「我愛排球,但不希望我的人生只有排球。」 113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一級複賽續在高雄師大較勁,清華大學以直落三打敗中正大學,戰績5勝2負,陣中陳于庭拿下全場之冠的14分,李思依也貢獻6分,而且她才大一,且是替補球員。 對於李思依的表現,清大教練施惠方給予高度評價。「她的身體素質及活潑特質相當不錯,給予球隊新的活力,但畢竟初來乍到,和學姐們的連結和默契建立,以及應對不同隊伍的適應能力,都要再加強。」 其實「替補球員」這個身分,跟UVL一樣,對李思依都是初體驗。她在明湖國中一年級就站上JHVL先發,國二獲選「最具潛力球員」,國三獲頒「最佳邊線球員」,高中雖沒拿過個人獎,但也是從高一就站穩先發。 高一時加盟企業排球愛山林隊,也助母隊內湖高中在HVL奪亞軍,但高二時李思依陷入空前低潮。「接發球遇亂流,和華僑高中拚四強門票時一直被針對,越想接好越接不好,慘送對手連續5顆Ace球,輸球後我自責狂哭。」 從小愛游泳,小學3年級被當排球教練的媽媽洪育美要求打排球,李思依不諱言前兩年打得心不甘情不願,直到小五時在華宗盃晉冠軍戰,有點成就感,才慢慢從不排斥到喜歡排球。 「對我來說,排球已經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種習慣,無法想像沒有排球的日子。」那為何大學會選擇清大而非體育專校?務實的李思依說:「我身高169,很難成為頂尖攻擊手,而且我希望人生不是只有排球,能有更多選擇。」 UVL首度當替補,李思依說因為之前沒經驗,預賽時超緊張,很怕沒表現好會害到球隊。好在預賽一路磨下來,她逐漸上手。「會被排替補就是球隊需要我,現在我每場都很認真熱身,把心態和狀態準備好,盡力就好。」 今年UVL決賽只取四強,少了兩張門票對上屆第六的清大很「硬斗」,初生之犢不怕虎的李思依說:「目標就是要幫助球隊拚進四強。」

臺灣師大、北市大雙雙6連勝 六強決賽變四強各隊繃緊神經
113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一級複賽今天在高雄師大開打,預賽保持不敗的上屆冠軍臺灣師大、亞軍臺北市大女排隊,先後以直落三打敗臺北商大和國立體大,雙雙取得6連勝。 本屆與賽12支隊伍預、複賽分兩組進行循環賽,取前四強(上屆為六強)晉級決賽,積分總和順位第5名至第12名即為年度排名。今年升至公開一級的隊伍,是112學年度公開二級前三名中信學院、臺南大學、臺北護大。 複賽首場由上屆冠軍臺灣師大對臺北商大,臺師25:13、25:18連拿兩局後,第三局讓新秀上場磨刀,北商見機不可失狂得分,從落後變領先,但關鍵時刻臺師及時回神,25:20守住最後勝利,6連勝到手,北商則吞下6連敗。 接著上場的臺北市大情況相彷,為了讓後面關鍵戰役有更多可用之兵,25:15、25:9後的第三局,一樣讓後起之秀輪番上陣試膽,和國體大戰況陷入膠著被逼到Deuce,在先發扛住壓力下,以27:25再下一城也取得6連勝。 六強變四強決賽,北市大教練鄧衍敏表示感覺更刺激了,各隊都握緊拳頭。談到勁敵臺師大,「小牛」說:「臺師是可敬也最熟悉的對手,去年我們尋求四連霸又逢主場,壓力超大,衛冕失利後今年重新再來,反而較沒包袱。」 上屆第六名清華大學面臨臺北大學頑強抵抗,第一局還讓北大以25:18先馳得點,第二局25:18扳回一城,隨後北大25:16、清大25:21各守住一局,決勝局才由清大15:11後發先至拿下最後勝利。 清大教練施惠方坦言,決賽少兩席由六強變四強,對清大來說機會少一點,要比往年更拚才行。此役3:2才勝,施惠方說:「對手預賽打得很好,本就設定要小心應戰,此役我隊攻擊連結不好,失誤又多情緒跟著波動致陷入苦戰。」 上屆季軍地主高雄師大面對中正大學,以25:17、25:22、25:15無懸念拿下,上屆二級冠軍中信學院3:1打敗中山大學,另役臺南大學3:0勝臺北護大,目前高師、國體大、清華大學和中信學院戰績同為4勝2負。

雙親都是大馬籃球國手 變心愛排球的池長璇來臺追夢
父母都是馬來西亞籃球國手,從小打籃球的池長璇,12歲時不顧雙親反對棄籃從排。問她為何選擇來臺追夢?她說:「我喜歡北市大快樂打球的氛圍,也想跟臺北鯨華隊學姐劉美菁一樣變很強。」 113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一級複賽24日在高雄師大登場,上屆亞軍北市大今年多了好幾位生面孔,其中176公分的攻擊手池長璇是馬來西亞華人,雙親來自福建福州,162公分的舉球員浦山愛嘉則是日本人。 大一的「阿池」池長璇出身運動世家,爸爸池齊明,媽媽劉揚鳳年輕時都曾是馬來西亞籃球隊國手,耳濡目染下7歲開始打籃球,但12歲時她卻「變心」愛上排球,爸媽都擋不住。「因為朋友大多都打排球啊。」她說。 曾入選大馬青年女排隊,2023年披國家隊戰袍征戰東南亞運動會的池長璇,因為被北市大快樂打球的氛圍吸引,去年8月來臺追夢。以學姐劉美菁為師的她說:「感謝北市大給我機會,讓大一的我有機會上場磨經驗。」 來臺半年多的池長璇坦言,最不適應的是臺北的冬天。「濕度很高,超冷的。」來自日本的隊友浦山愛嘉感受剛好相反。浦山說:「宮城縣最冷時約零下4度,臺北冬天還是很熱,我帶來的外套根本穿不到。」 7歲時看到宮城山王(Sunshine)排球俱樂部海報,開始打排球的浦山,是曾拿過日本東北區冠軍的聖和高中女排校隊成員,2022年9月來臺留學的她,先到逢甲大學唸國際貿易,大二下學期才轉到北市大。 「愛醬」浦山透露,她唸高三時,曾擔任中華女排客座教練的日本金城大學教練坂口憲政,便曾建議她來臺。「我原本來臺灣的目的,是透過留學學習中文同時讓自己的自律心成長,來臺後目標變成專心挑戰更高級的排球。」她說。 第一次打UVL公開女一級的兩人,都希望球技能穩定成長,幫北市大奪回去年失去的大專聯賽冠軍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