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欣培(左)傷後重返道場參賽。照片/曾欣培提供
人物特寫

請勿懶惰的信念 曾欣培與傷共處60日奇蹟重生

「沒有人能阻止我想要去的地方。」就讀國立體大的曾欣培在左膝少一條韌帶之下,帶傷征戰5月中旬舉辦的111年全大運跆拳品勢公開女子組團體賽,奇蹟奪下銅牌,雖與賽前設定的金牌擦肩而過,但這面獎牌對於四年級的曾欣培來說更是意義非凡。 三月初,一場惡夢降臨在曾欣培身上,在努力許久的世錦賽、亞錦賽國家代表隊選拔賽中,曾欣培在第一項個人賽不慎傷到膝蓋,直接倒在賽場上,傷勢嚴重到無法起身,必須出動擔架。回憶當時的狀況,曾欣培說:「當下覺得膝蓋卡卡的,接續幾個動作後小腿開始跟不上身體,原本想撐完這回合,但小腿真的不能動了,最終還是倒下。」   個人賽受傷後,曾欣培憑藉強大的意志力,簡單治療與貼紮後,繼續參與接下來的團體賽,她坦言:「這個比賽真的準備非常久,也非常有信心能選上國手,這也是支持自己跆拳的目標,當下心情很低落,但仍盡可能幫助隊友。」最終隊友也非常爭氣順利入選國家代表隊,對她來說已經是最大的安慰。   品勢是一項膝蓋重度負荷的運動,曾欣培身旁許多隊友都動過膝蓋手術,嚴重可能導致生涯受影響,在選拔賽結束後,曾欣培做了核磁共振(MRI)檢查,診斷結果為左膝ACL(前十字韌帶)斷裂,除了國手選拔落空,她將面臨的是遙遙無期的復健。 為了參加由自己學校主辦的全大運,曾欣培決定先治療及復健,並沒有立即動刀。「我認為我可以,所以不想撐著拐杖。」她說到每天長達七小時的治療讓曾欣培飽受折磨,再正常不過的屈膝動作對她來說簡直要命一般,曾欣培說:「那幾週真的很難熬,朋友打過來給我都在大哭,不過也還好有大家的鼓勵,自己才能撐過那段時間。」 曾欣培的努力最終迎來好結果,在抽出膝蓋的積水之後,終於重返道場訓練,眼看賽程越接近,曾欣培的心也更加忐忑。最終,她在受傷後第60天完成比賽,並奪下銅牌,賽後她難掩喜悅說:「是否奪牌已經不重要,自己在這60天來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能重新站上道場真的為自己感到驕傲,或許是10年跆拳生涯以來最具意義的一戰,也很謝謝這段期間幫助過自己的人、教練以及防護員。」 全大運結束後,曾欣培決定安排動刀,預計八月開始將暫離道場一段時間,而近期也剛好完成大學四年學業,未來將繼續攻讀研究所,曾欣培說:「只要我還能踢,我都不會放棄,學校教練及醫療的資源讓自己很想繼續留下來,加上國手夢並未熄滅,因此才做出這個決定。」曾欣培的跆拳故事,也將繼續延續下去。

江尚謙於夢想家青年隊選拔賽表現優異,意外入選夢想家青年隊。 圖 / 江尚謙提供
人物特寫

淬鍊後的乙組新星江尚謙 投入選秀圓從小到大的職籃夢

「投入選秀成為職業球員並不是因為這幾年的籃球熱,它是我從小到大的目標,一直追逐的夢想。」就讀於亞洲大學的江尚謙,出身自高中乙級、大學公開二級球隊,在2020年夢想家青年隊選拔賽,不僅擊敗眾多一線球員脫穎而出入選,大三大四更連續兩年帶領亞洲大學問鼎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二級16強決賽,在今年的畢業暑假,正積極地準備投入選秀前的加強訓練。 板凳上走完高中最後一哩路   高中就讀乙組學校葳格高中的江尚謙,高三最後一場賽事因與教練詹明仁有小爭執,導致下半場皆在板凳席中度過最後一場賽事,遺憾收尾。「我從那次事情學到蠻多的,那時可能太過執著想贏下比賽,教練暫停提醒我要相信隊友,當時分數落後有點情緒就反駁頂撞他,後來想想如果當時能不衝動一點,應該還有機會打得更好!」 但江尚謙也清楚了解,詹明仁、林泰興教練都是望子成龍,希望他能夠從事件中磨練心智,變得更沉穩,且高中這三年兩位教練給予他很多球場外的教育,他說:「如果只是一般生,大家可能都因熱愛籃球會想著打好籃球,但兩位教練給予我很多品德、做人的理念價值,在品德教育這塊特別要求,所以那次事件後,其實我在情緒控管這塊獲得蠻多的收穫。」 而兩位教練正如他所言對他相當看重,也從中牽線幫助他認識到亞洲大學教練林彥廷,並表示正值高中時期就與林彥廷教練有所聯繫,「高三有蠻多問題就會向教練(林彥廷)討教,那時正值猶豫就讀哪所大學時,考量眾多因素後,最後選擇到幫助我很多的林彥廷教練麾下打球,就一直維持到現在了。」 初入大學強度升級  社會隊「助攻」成長    「剛開始有點難以適應大學階段的強度,無論是身高、碰撞能力等都比我更好,當時對我的衝擊真的蠻大的。」在大學首場賽事代表亞大出戰臺南應用大學盃,因尚未完全適應球隊而打得不理想,賽後跑到場外痛哭,「那時自己的得失心比較重,所以那場打不好後自己就有點崩潰,幸好當時亞大學長都很照顧我,給我很多鼓勵讓我面對大學第一場比賽。」來到大學後,他說明因葳格高中與寶麗金球隊有著建教合作關係,因緣際會下進到社會隊裡提升球技,「在寶麗金裡面也有許多職業前輩願意教我,在寶麗金中真的讓我球技提升很多。」 乙級新星破繭而出   客隊入選夢想家青年隊 「那時候寶麗金的球員名單出來我自己也大吃一驚,因為隊上還有更多職業的好手,我沒有想過我會在那份名單中。」江尚謙表示,寶麗金的領隊陳厚谷、袁偵智對於追逐籃球夢的學生球員照顧有加,「那時厚谷哥還特地私訊我,告訴我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要我好好把握,我當然是全力以赴,珍惜這個難得的經驗。」而他也不負兩位貴人的信任,在夢青選拔賽中展現強悍防守及控球角色,「站上球場就沒在管一級或是二級的對手,能夠和這些一線球員同場較勁,是我一直以來的目標,或許這對一級球員而言,是一場小比賽,但對我來說可能就是一場生涯代表作的比賽。」賽後他以非選拔名單的客隊身分,成功入選夢想家青年隊。 即便入選夢想家青年隊,身為陣中唯一的乙組球員,未曾接受一級強度的訓練,讓他直言真的挫折感蠻大的,「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在乙級訓練,根本沒有在最頂尖的環境訓練過,跟阿吉(林俊吉)學長及其他隊員一同訓練,讓我覺得不足的地方真的有很多。」所幸,在夢青裡的隊員皆相處融洽,願意互相學習成長,這兩年在夢青裡獲得的經驗值,幫助他汲取許多經驗值,也是幫助他成為亞大籃球隊領袖的關鍵之一。 球場上磨出來的鬥志  盼續寫職業籃球的夢 這兩年亞洲大學的大專聯賽成績逐步提升,108學年度僅在複賽止步,但109、110學年度連續兩年進軍16強,而這兩年恰巧是加入夢想家青年隊後的江尚謙成為隊長之時,他坦言過去的自己因得失心較重,會覺得輸球是一件大事,常常輸球就會難過一陣子。但經歷過去的這些波折,他現在蛻變成擁有強悍心理素質的球員,他說:「這四年在亞洲練下來我覺得自己成長最多的,就是在「心理素質」這塊,不管是面對一級、二級的球員,現在的我站到場上就是展現鬥志;無論是面臨挫折,我也學會快速收拾情緒,來日在戰。」 隨著110學年度大專聯賽結束,近期的江尚謙正持續精進身體素質,體重也從賽季初的67公斤逐步上升到73公斤,看的出來肌力提升不少,他說:「投入選秀成為職籃球員,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我知道我的經歷不比其他球員來的豐富,但只要有機會,我會用行動去證明我可以做到並且努力把握。」

「撐竿跳許家班」的第三代鳥人許德敬。圖 /許德敬提供
人物特寫

「許家班」三代傳人許德敬 樂觀自律「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我要成為我心中嚮往的樣子,不因出生在撐竿跳世家就成為爺爺或爸爸,我想跳出我自己的一片天。」就讀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許德敬,訓練撐竿跳已多年,在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田徑撐竿跳項目中再次突破自我,長竿一蹬跳破個人生涯最佳的5公尺21,成功達標世大運參賽資格,成為該賽會中最受矚目的金牌得主。 撐竿跳三代同堂  廣為人知的許家班 就讀臺灣體大碩一的許德敬,出身在「撐竿跳許家班」世家,其原因是爺爺許振芳擁有「臺灣撐竿跳之父」的美譽;爸爸許弘恩也曾於全大運中勇奪兩面金牌,而家中第三代的許德敬在升國中之際,抱持試水溫的心態,參與由爺爺舉辦的撐竿跳人才培訓計畫,隨後不僅對撐竿跳「一試成主顧」,後續更在全中運國中以4公尺52破大會紀錄摘金、高中三年也豪奪2金,且大學四年在田徑各大賽會屢屢摘牌,被外界視為撐竿跳界的明日之星。 面對外界討論成為「許家班」第三代鳥人是否倍感壓力,許德敬神情自然、堅定地表示:「為什麼會感到有壓力,我就是我,我不會因為父親或爺爺就覺得要達到怎樣的目標,是自己要努力達到想要的成績,說不定在突破自己的過程中,突然間就超越他們了。」 菜鳥國際賽初試啼聲  三溫暖般的世中運 許德敬國中接受正規訓練後,父親許弘恩也陸續安排賽事讓他持續突破自我。回顧起選手生涯首次的國際賽是位於日本的「西田秋品盃」,那場賽會除了新鮮感,也使他開始觀察國外選手如何完成每次試跳,「我喜歡從比賽去觀察每個職業選手他們怎麼跳,並把自己觀察到的優點都吸收進來。」 另一個令他感受深刻的賽事,是他首次代表臺灣出賽位於土耳其的「2016年世界盃中學運動會」,他表示能夠入選非常開心,又因首次出賽不給自己太大壓力,他說:「去之前沒有預設目標是第幾名回來,但就是想要去見識世界水準,有機會去就是跟他拚了!」 這趟旅程除身披國家隊戰袍很有意義外,其過程的插曲也使他印象深刻。從臺灣到土耳其歷時17小時的舟車勞頓,在當地又因飲食習慣不同,而水土不服讓他備感不適。歷經數日調整後,比賽前日土耳其當地竟發生政變,迫使比賽再延五天,他坦言首次比賽真的是無奇不有、樂趣無窮。 「出發前我準備了五根跳竿,一下飛機拿竿子時竟發現斷四根,只剩下完全沒練習過、硬度最高的竿子。」面對在當地10日又僅剩一支跳竿的窘境,他在賽前與自己對話,「這是我高中首場世界賽,又坐17小時的飛機來到這裡,就算只剩一支完全沒碰過的跳竿,怎麼可以說不跳就不跳!」或許因賽前建立的信心,使他當日狀況極佳,不熟悉的跳竿於練習時就迅速適應,正式比賽更帶起氣勢,最後以4公尺70成為世中運該項首位奪金的選手。「我想應該是在熱身、比賽時,因為狀態很好,給自己建立很大的信心,最後才能成功摘下金牌。」回顧當時,他面露開心地表示,這場賽事對他而言就像洗三溫暖般波折,也是在這種逆境下才能激發潛能,他很開心最後是好結果。   好馬須遇好伯樂   樂觀正向造就沉穩 許德敬從國中至目前大學階段已訓練多年,他表示這些年透過參與大、小賽事,他的力量、竿子磅數皆持續穩定成長中,其主因不僅是擁有好伯樂父親替他規劃安排,更重要的是他的「自律」才能造就穩定進步,他說:「重量的提升都由我父親安排,我的部分就是把該訓練的技巧、動作做得更加純熟,我不像其他人比較常去社交,我反而更喜歡擁有自己的時間適量休息,這些都是有連帶關係的。」「其實大學有段時間會因對自己要求高變得有壓力,但我後來發現這樣的心態不太正確,給自己太大壓力反而會跳得不理想,所以現在都是告訴自己『訓練時做好準備,上場時平心以對』。」 夢想清單逐步完成   竭盡所能做到最好 許德敬於訓練撐竿跳前,其實也曾從事扯鈴、網球等不同運動種類,而網球直到現在,仍是他訓練撐竿跳之餘的第二專長,且有不斐的實力,問及是否有機會能夠在全大運跨項參加,他則表示如有機會願意嘗試,但目前仍以撐竿跳為主要拚戰項目。「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撐竿跳享受跳成功的快感,打網球就是享受贏球氛圍,夢想清單有很多,完成一個是一個,接下來還有世大運、奧運等目標等待我去完成,目前就是依循著自己的步調,盡可能地去完成每一個夢想清單。」

蕭詩瑜在俱樂部練習。圖/蕭詩瑜提供
人物特寫

生命中意料之外的摯愛

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蕭詩瑜喜愛打排球,剛上大學的時候加入學校的排球隊,但因為訓練的步調和想像的不同,加上室友邀請自己加入飛盤隊,於是就開啟了蕭詩瑜的飛盤之路,陸續獲得大專院校109學年度飛盤爭奪錦標賽女子組第2名,全國的學生飛盤比賽第2名,和110年飛盤爭奪例行賽首次拿下第1名。 蕭詩瑜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飛盤,因為進入飛盤隊的時間比許多人晚,大家在練習不同的戰術時,自己還在練習基礎。加上飛盤的規則和打法都很複雜,讓蕭詩瑜一頭霧水,抓不到對飛盤的熱情和感覺。但後來她開始參加一些小比賽,在比賽中累積成就感,找到飛盤的樂趣。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比賽還是她第一年的大專盃,隊上只有八個人,幾乎沒有辦法輪替休息,冠亞賽時對上連霸許久的國體,居然從0:5的落後,追分到平手,雖然最後沒有搶分成功,但大家對於這個結果都感到很訝異,也很開心可以和強敵不分上下。 對於蕭詩瑜來說真正下定決心要練好飛盤的轉機是加入Whisby Nation飛盤俱樂部,她表示在俱樂部裡遇到許多實力更強的人,一開始會感到很挫折,發現自己許多的不足,壓力很大,但跟隨著俱樂部的練習,前輩們親切的指導,她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也感受到飛盤的魔力。經過各式各樣的比賽和練習,以及和朋友一同朝相同目標努力的感覺,讓蕭詩瑜真正的愛上飛盤。她曾經因為極度想打飛盤比賽,於是一個人從臺北前往屏東,和一群完全不認識的隊友組隊,她表示那次的經驗真的很特別也很過癮,這樣的體驗更讓她感受到飛盤的純粹。 蕭詩瑜現任國北教大飛盤隊的隊長,回顧帶隊的這些日子,她認為團隊的氣氛很好,無論是場上的默契或是場下的鼓勵,大家都會自動自發,互相提點。然而今年的大專盃原以為可以進冠亞賽,大家在場上卻無法發揮平日的實力,情緒也比以往低落。賽後全隊在飯店檢討談心,每個人忍不住流淚,感到遺憾的同時,也了解到在逆風的狀態下,更要學會和彼此溝通,提醒彼此冷靜思考。 飛盤賽場上瞬息萬變,傳盤的過程中只有幾秒鐘可以思考,卻又不能夠操之過急,一步錯就容易失去整場比賽,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下,蕭詩瑜依然享受著飛盤的樂趣,享受著可以和夥伴們場上場下一條心的精神,蕭詩瑜的學長姊曾經鼓勵她:「未來還很長,要把目標放遠,比賽輸了會難過,但比賽只是小驗收,不要糾結於結果,要專注在調整,讓自己變得更好。」 蕭詩瑜未來期望自己能夠成為體育老師,回到家鄉讓家鄉的孩子能夠認識飛盤這項運動,希望可以從基層出發,讓更多人看見飛盤的美好。當然她自己也會努力練習,成為更厲害的選手,未來有機會可以出國參賽。

臺灣體大女子排球隊合照。圖/陳裕安提供
人物特寫

力求升級更求未來發展 臺體大女排走出自己的路

「比賽結束,陽明交大以3:0獲勝。」110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二級最後一張升級門票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拿下,在陽明交大隊員們歡呼慶賀時,有一群人正落寞地面對隊史首次連兩年苦蹲公開二級的事實。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女子排球隊,過去在大專排球聯賽長期卡位公開一級,不過近兩年成績不盡理想,109年名落公開一級第十名而遭降級,110年挑戰回歸也失利。對於球隊近兩年的挫敗,教練陳裕安不憂心,更自信表示目前的不順遂僅是重建工程的「陣痛期」。 「不能只會打球」 陳裕安看重多元學習 臺體大女排隊三年前開始由教練陳裕安全面執掌兵符。與過去帶領中華男排時專注於勝負的理念不同,陳裕安回到母校執教後,積極培養選手們球技外的各項能力。從撰寫企劃書舉辦活動,到經營社群平台行銷球隊,陳裕安都嚴格要求選手執行到位,藉此培育她們出社會所需要的能力,也讓選手學習為偏鄉付出,回饋社會。 「我希望我的選手出社會後能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藉此讓大家看到加入臺體大的未來性。」在臺灣排球大環境機會有限的同時,陳裕安希望能在大學四年的時間塑造選手們的品性、能力,讓這些小學妹們未來發展不受限,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他期待,透過學姊們多元學習的成果,能夠吸引更多高中排球好手加入臺體女排,也能得到企業的支持與幫助,讓排球學子可以在打好球的同時,也在各行各業遍地開花。 與升級僅一步之遙 選手抗壓性不足成絆腳石 臺體大女排本季聯賽預賽階段表現不俗,不料進入四強後苦吞二連敗,無緣升級。對於決賽的失利,隊長陳妤絜認為問題出在抗壓性,「大家底都很好,只是心態上不足,比賽經驗不夠,導致在場上會猶豫、不果斷。」另外,其他隊員也點出今年團隊氣氛較不熱絡,向心力的缺乏也是球隊敗北的原因之一。 找到問題並著手解決 臺體女排拒絕重蹈覆轍 即使近兩年成績不理想,陳裕安仍肯定球員實力,他表示,接下將利用友誼賽補足球員實戰經驗,增進球員抗壓性。至於團隊默契不理想的問題,陳裕安期盼透過暑假球員們一起辦理營隊能有所改進,「在球場內大家可能有矛盾,但到了場外她們必須互助合作,默契跟信任能藉此建立起來。」除了教練之外,隊長陳妤絜對球隊也有抱負,她表示自己將帶頭調整比賽時的心態,並全力加強團隊向心力與凝聚力,「帶領學妹重闖一級的舞台是我最大的責任!」  堅持理念不動搖 陳裕安放眼美好未來 「我的夢想很大,成效沒有辦法立竿見影,但我知道我在做對的事。」即使會因帳面成績受到懷疑,但幾位畢業生在職場的順利發展,蓋過了球隊連續兩年屈身公開二級的窘境。正式接手球隊進入第四年,陳裕安將繼續堅持自己的理念,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臺灣體大女排隊將成為人人稱羨「球打得好,畢業後發展更是好」的球隊。

莊天羽擁有豐富國際賽經驗。圖片提供/莊天羽
人物特寫

跆拳道國手越挫越勇 莊天羽視亞運為選手生涯最終戰

天生熱愛運動的莊天羽,目前就讀國立體育大學技擊所碩一。自國小三年級開始,就近到家裡附近的跆拳道館進行訓練,起初只希望培養運動興趣,但經由教練童乾華的栽培,激起她對跆拳道的熱忱,就此展開她的選手生涯。 莊天羽的選手生涯並非一路順遂,國中時期初次接觸選手班,訓練模式和過往截然不同。開始參加縣內賽之時,遲遲無法達到理想成績,因此曾經有過想放棄的念頭。而在高一時初次選上國手資格,她成功從低潮中爬起,更確立自己的目標,並朝著它前進。 面對低潮不放棄 並找尋適合的抒發管道 莊天羽相信選手都會有低潮時刻,因此她告訴自己,「當低潮來臨時就去面對,並重新檢視自己的比賽狀態,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同時,莊天羽也會尋找屬於自己的抒發管道,「通常我習慣詢問有經驗的學長姊,並從中去學習如何改進。」近期開始也會去諮詢國家訓練中心的心理師,透過對談的方式,找尋自己的問題,同時也能解決當下的煩惱。她認為「運動心理」是選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11學年度全大運金牌得主 且擁有豐富國際賽經驗 108年學年度至111學年度,共拿下四面女子49公斤級金牌,「最應該感謝的非家人莫屬,雖然他們不常到現場看我比賽,不過他們都在背後默默支持我,給予我最大的鼓勵及信心。」 擁有豐富國際賽經驗的莊天羽,2019 拿波里世大運金牌戰,成為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戰,當時面對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雖然最終只拿到銀牌,但她認為這次是有別於以往的經驗,「雖然比賽前相當緊張,但我喜歡挑戰自我的感覺,因此即使最終沒有順利拿到金牌,心情也不至於太低落,畢竟我努力過了。」   面臨賽制改革危機 重新調整訓練模式 舊賽制和新賽制最大的不同在於,從3回合制改為最佳3回合制,對於賽制改革受到影響的莊天羽表示:「不像以往取得大比數領先後,剩餘的時間就能慢慢調配體力;在賽制改革後,即使首回合取得大比數獲勝,也需保留體力至剩下兩回合。」 2022年茂朱大獎賽挑戰賽是莊天羽在賽事改革後首戰,對於新賽制尚未完全適應的她,仍榮獲銅牌佳績。「第一場比賽第一回合拿下10分,看到第二回合比數歸零,才意識到新賽制已啟用。」這次的經驗,讓她體會到新賽制以後,體力需平均分配至三回合,將是日後比賽取勝的關鍵。 選手生涯即將畫下句點 亞運將成為她選手生涯最終戰 「當初大學畢業時,希望選手生涯就此告一段落,不過教練及家人在旁給我信心,認為我還有能力去挑戰,最終我也選擇延續選手生涯。」在世大運及世錦賽國手選拔失利後,莊天羽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她也順利選上亞運國手,並在亞運結束後,將為她15年選手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

陸軍官校顏世安本屆踢下14分。圖片提供/顏世安
人物特寫

迷彩的足球也是足球 陸官前鋒顏世安

110學年度UFA大專足球聯賽男二級落幕,陸軍軍官學校前鋒顏世安,本賽季為球隊踢下14分。他曾在2016年,披上U14國家隊戰袍,赴香港為國出征。雖在高中開始踏上軍旅路,但他仍用他的方式在足球場上發光發熱。 步入第二個賽季的顏世安在本屆表現亮眼,多為球隊的勝利功臣及得分主力,在今年總共12場的比賽中,個人就為球隊貢獻了14分,不乏有梅開二度、大四喜的好表現,對於今年賽季,他表示整體來說算是滿意,有完成為球隊進攻得分的任務。而後登場的大專五人制足球錦標賽,陸軍官校在八強爭奪戰時,與中國文化大學戰成平手,但在決勝的點球大戰,敗給文化大學,無緣決賽。 顏世安從國小開始踢球,當時受到鄰居哥哥的啟發,看他每天踢球很快樂,於是在國小三年級時,加入了中華國小足球隊,後來升國中時,考上潭秀國中足球專長的體育班,但可惜小小年紀就受到阿基里斯腱傷勢影響,國一一整年幾乎都沒有踢球。 到了國二傷勢影響較小時,顏世安重返賽場,參與了賽馬會國際青年邀請足球賽U14的國手選拔,歷經了百人海選、集訓複試一週後,進入第三階段的決選,可卻在最後一刻鎩羽而歸,看著隔天就踏上關島之行的隊友,顏世安心中不免落寞,但他化悲憤為動力,國三時再一次參加了選拔,這次他如願以償,成功脫穎而出進入最後的18人名單,當屆也替台灣拿下第二名的佳績。 雖說有國手這段風光的經歷,但傷勢的影響仍舊困擾著他,這也讓他開始思考足球對於他的未來性,經過和家人的審思考量,為了將來穩定的生活,他決定踏上軍旅路,高中選擇就讀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但他仍將足球視為興趣,在預校時,他加入了足球社團,在課餘之時仍可以繼續踢球。 上了大學後,由於陸軍官校有足球校隊,他毫無猶豫就加入,雖說有國中甲組的底子在,但已經多年沒有正式比賽的他,初入大專聯賽即受到震撼教育,當年球隊也從男一級挑戰組掉至男二級。經歷了兩個賽季的磨練後,顏世安目前即將升大三,他希望能在畢業前帶領球隊,獲得前兩名,重返挑戰組,自己也想挑戰金靴獎的榮譽。顏世安也表示,在未來畢業任官後,或許沒有機會能夠繼續踢球,但他仍希望能在工作之餘,加入部隊附近的足球俱樂部,延續對足球的熱愛。

鐵人三項好手陳品蒨。圖/陳品蒨提供
人物特寫

初露鋒芒 陳品蒨的運動生涯未完待續

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田徑場上,10000公尺的決賽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比賽到了中後段,有一位素未謀面的選手迎頭趕上,最終奪下一般女生組第六名的佳績,她是來自國立臺東大學的陳品蒨。 國小一年級時,為了鍛鍊身體,她誤打誤撞加入游泳隊,一個月後,游泳隊適逢轉型為小鐵人隊,就此展開她鐵人選手的生涯。平日的單項訓練和假日的綜合訓練佔據了國小生活,「雖然騎山路很累,但大家一起『出遊』的感覺很新鮮!」她回憶道。 國中一年級時,她代表台中市參加全中運,訓練期間,她與她的隊友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騎腳踏車和跑步,訓練結束後再去上學,放學後則練習游泳到天黑,也藉此培養出革命情感的友誼。比賽時,穿戴晶片的腳未先通過終點而錯失獎牌成為她印象最深刻的回憶。比賽結束後,她並沒有因次頹喪,「從那個時候發現,我竟然可以和高手們站在同一個舞台上競爭」,於是鐵人三項漸漸地從興趣轉變成追尋的目標。 隨者年齡增長,少了同伴的相互加油打氣,不免讓她感到孤單,陷入成績與名次的漩渦更讓她備感壓力,「最初是因為興趣才練三鐵,為什麼我要這麼有負擔?」內心的矛盾隨著訓練的疲憊越演越烈,但她並沒有輕言放棄。 高三時,她和全臺十六到十八歲的鐵人三項好手到中國雲南移地訓練,嚴格的身材控制和從未經驗過的訓練模式讓她不敢怠慢。她說:「我的游泳能力跟其他人差太多,我只能一直追在他們後面,但我不想被倒追,所以我很努力地游。」經過這一趟的旅程,她沒有因此自卑,反而樂觀地表示她的各項技術突飛猛進。   在徬徨該不該繼續堅持鐵人三項生涯之際,她選擇參加國立臺東大學田徑隊,隊上活絡的氣氛和教練李立翔的關心成為她訓練的動力。平日練習時,她和教練一同討論訓練狀況和身體感受,比賽前一天晚上,教練替她分析所有對手並制定戰略,「那天晚上讓我超級感動,我真的很感謝教練這麼在乎我的比賽。」 全大運之後,她選擇休息片刻,對她來說,不為比賽設定目標,純粹享受運動是她現今的課題。鐵人三項就像她人生的調色盤,因為鐵人三項,她的生活擁有不同的經歷,並透過這個獨特的方式記錄屬於自己的青春。

鄭閎文在場上積極進攻。攝/吳翊萱
人物特寫

追求更好的自己 鄭閎文的籃球哲學

走進國立臺東大學系際盃籃球比賽的現場,場上全力快攻的身影不禁引人注目,除了球員身分外,他還有另一個身分──專業的執法裁判,他是鄭閎文,就讀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二年級。 升上國中時,因為嚴謹的讀書風氣,他只能在課餘時間打籃球。上了高中,他加入了籃球校隊,然而,爸媽希望他專注在課業上,因此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起了不少爭執。「當初很不理解為什麼他們要阻攔我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他們是擔心我變成只會運動,其他事情都不會的人,他們更重視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品德和儀態。」雖然爸媽口頭上不贊同,但他們以實際現身球場支持他,他們的默默支持成為他最大的力量。 抉擇大學之際,面對質疑的聲浪,他認為既來之,則安之,比起怨天尤人,為何不趁機會尋找自己想做的事?他選擇就讀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並加入籃球校隊。相較其他隊友,基礎能力和實戰經驗不足的他充滿著不自信,「我那時的心態比較患得患失,以致我在球場上什麼都不敢做。」坐板凳的期間,他看著在球場上奮戰的隊友們,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受油然而生,但他以勤能補拙的態度堅持自己的籃球路,除了透過平時的訓練精進技術、維持良好的體能外,他更利用課餘時間到健身房重訓,並透過和國立臺東高中籃球隊的友誼賽累積實戰經驗。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我很感謝體能指導員楊俊偉,是他發現我、給我機會!」升上大二時,透過系統化的訓練和適時的提點,他漸漸地突破瓶頸,找到自己的定位,進而能在場上透過表現回報球隊,也因此找回自信心。談到印象最深刻的比賽,他說道,今年複賽對上國立臺北大學時,因為急躁造成了失誤,對自己失望的心情就此爆發。賽後,他反覆檢討自身的行為,並期許自己在加強球技之餘,心態的調整能力也能一併提升。   除了球員身分外,他同時也是一位籃球裁判,他笑稱:「裁判真的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和籃球裁判的緣分起源於高中的籃球社,升上大學後,他加入了籃球裁判社,平時也會利用課餘時間到臺東各地吹判。他認為最大的挑戰是要在誤判時解決問題,以及要頂住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才能快速地調整心態。 一路走來,他滿懷感謝的表示,如果沒有家人的支持、隊友的陪伴、教練的指導和另一伴的傾聽,就沒有現在的他。對於同樣懷有籃球夢的學弟妹,他鼓勵大家「不要害怕輸在起跑點」,若願意透過後天的努力,來補足缺少的能力、技術,就不會讓自己留下遺憾。

2017年全國運動會比賽。照片提供/陳彥錡
人物特寫

愛己所擇、泳往直前 努力生活過的紀錄皆成就現在的人生

自國小三年級起跟隨哥哥的腳步進入泳隊,長達十五年的游泳生涯,陳彥錡從最初的追隨,慢慢地轉化為最大的成就感來源。專練仰式的陳彥錡以新北基層游泳訓練站秀朗國小做為起點,中學時期到永和國中及中和高中。一條龍的體系擁有完善的訓練資源,加上陳彥錡自我努力,在國高中時期的全中運,年年都能在50公尺、100公尺及200公尺仰式個人比賽中斬獲獎牌。即使現在游泳訓練不再是生活重心,他在每年的全大運仍舊保有前八名的好成績。 陳彥錡的游泳生涯絕非一帆風順,經歷過倦怠期,更在升大學前夕,意外感染蜂窩性組織炎被迫中斷訓練。回首過往的點點滴滴,無論好壞都成就了現在的人生,更因此更清楚自己所想要的是什麼,持續「泳」往直前。 心態,決定表現 從國小、國中時的享受比賽,到高中時期,隨著時間的累積與心態的改變,陳彥錡自認:「高中後慢慢意識到游泳訓練並不是件可以輕鬆玩樂的事情。」隨之而來的,除了日常的訓練量,更伴隨沉重的心理壓力。即使成就感支撐著這條艱苦的訓練之路,但過度的壓力,不僅讓當時的他,成績無法突破,更封閉了自我,連帶影響課業表現。陳彥錡回想過去有感地說:「那段撞牆期,很感謝家人們和隊友們的支持和鼓勵。」 革命情感,共同度過漫長的游泳歲月 由於訓練都在同一個場地及同一個體系中,因此游泳隊的隊友們都是共同奮戰多年的絕佳戰友,不僅陪伴彼此度過低潮,更是同享榮耀的夥伴。而除了陪伴最多時間的隊友之外,更因為每年經歷的大小戰役,和亦敵亦友的對手結下了不解之緣。談及過往和簡士涵選手相識、競爭到互相陪伴的過程,陳彥錡分享道:「從國小他都是第一名,而我完全沒有名,我就一路慢慢地往前追,追到國中開始坐在他旁邊,就是像你以前感覺遙不可及的對手,然後現在坐在你旁邊,跟你一起比賽的感覺。」若非游泳,陳彥錡也無法擁有這些難能可貴的隊友及對手。 選擇,存在於每個階段 無論在哪一個運動項目,作為一名學生運動員,在出色成績的背後,所代表的是日以繼夜、年復一年的艱辛訓練。除此之外,每個階段更存在不一樣的挑戰與抉擇。如同陳彥錡所說:「每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考量,不只是在升大學的時候。」國小升國中時,父母擔心辛苦的訓練,而詢問是否要繼續練習,又或者是高中畢業後,決定想鑽研不同領域,而選擇臺灣大學就讀,甚至是現在繼續攻讀研究所。每一個選擇都勢必得伴隨某些取捨,卻也是必經過程,更是體驗不同人生的方式。 游泳,並非人生唯一出路 無論是大學時期到中華奧會的行銷公關組實習,或是今年參加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訓營,對陳彥錡來說都是在不斷的學習與成長。而在他最熟悉也最擅長的游泳領域中,不只是一名選手,現在更將教學作為磨練自我的絕佳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學習教學的技巧,更需要學會與家長溝通。是否把游泳教學當作未來的方向,陳彥錡並不想自我設限:「這個領域是我未來的一個出路,但我不會把它當成是唯一的方向。」 不後悔過往所有決定 做為一個學生運動員,陳彥錡有他自己的見解:「做為一個學生運動員,相對來講可能生活比較單調一點點,但我不會說那是遺憾,因為我會覺得那是我那個時候必須要做的事情。」對於這十五年的游泳經歷,陳彥錡不僅不後悔走過這段旅程,更無比感激因為游泳才擁有現在的一切,如果重新選擇一次,還是會堅定地再投入游泳訓練。「我不會後悔自己做的決定,但是我會想辦法讓自己做得更好。」人生還在繼續,相信這些過往的歷練,會成為陳彥錡未來最大的養分,和游泳的緣分更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