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體大足球隊隊長陳柏諭。攝/大專體總
人物特寫

英雄來自實力 臺灣體大「射手」陳柏諭的足球路

110年UFA大專足球聯賽冠軍賽,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與銘傳大學激戰至延長加時仍僵持在0比0,眼看就要進入PK,臺體大隊長陳柏諭卻在最後第120分鐘踢進決殺球,帶領臺體大奪得冠軍金盃,並拿下金靴獎,陳柏諭也瞬間成為媒體的焦點。 擁有絕佳射門嗅覺的陳柏諭,經常成為關鍵時刻的英雄,談到自己的「英雄命」,陳柏諭說:「運氣多少有,但重點還是在實力。」身為隊上的「射手」,只要遇到關鍵比賽,陳柏諭都會成為對手嚴防的對象,雖然對此感到有些厭煩,畢竟射門的機會變少了,他仍舊拼到最後一刻,幸好結果是美好的。 好動性格、鄰居發掘 成踢球契機 小時候就讀傳統足球強校佳里國小的陳柏諭,在鄰居的邀請下也加入了足球隊,陳柏諭說:「我那時候小學二年級,鄰居是足球俱樂部的會長,他就問我要不要去踢球。其實我自己也不愛讀書,因為比較好動、坐不住,就去運動,結果就這樣踢了十幾年。」 陳柏諭從小在踢球的路上就獲得許多成就感,身為傳統強校的一員,佳里國小在全國賽事中幾乎都能踢進冠亞軍,加上自身突出的進攻能力與射門嗅覺,讓陳柏諭順利被選入U12國家隊,之後也陸續加入U19以及近期的杭州亞運培訓隊。 國家隊「板凳」常客 卻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身為國家隊常客,陳柏諭卻因為經驗太少,多半時候仍是板凳球員,雖然沒有下場,到國家隊仍有所收穫,陳柏諭表示,除了高強度的訓練讓他進步神速,更在國外感受到兩、三萬人的球場氛圍。他說道:「我們去印尼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誇張,我跟你隔個十公尺,我在這邊喊,你會聽不到我說話。我覺得算好玩吧!是不一樣的經驗,出去嘗試國外的文化,也看到他們的水準。」 經歷轉學十字路 最後一年只想為大家拼一張教練證 看似順遂的足球路上,陳柏諭其實也曾遭遇到瓶頸,大二那年,因為受不了臺體的學長學弟制,他曾想過要轉學到臺北市立大學,但後來考量到物價、環境,陳柏諭最終沒有踏上北漂之路,他提到:「北體說實在真的很強,他們三連霸,而我自己其實也不想要沒有挑戰性,那時候就覺得都已經大二了,不要再去想轉學什麼的,就留下來吧!好好讀完這四年。待到最後我只覺得,大學生涯就剩最後一年,就拼拼看大專聯賽的冠軍。」 冠軍賽當天,臺體足球隊從熱身、喊聲到正式上場,都可以看出他們團結一致的精神,陳柏諭上任隊長後努力拉近學長、學弟間的距離,他說:「我覺得團隊運動的成員不應該有隔閡,畢竟是要11個人才能完成一場比賽,感情不可以這麼差。」 陳柏諭從大一到大三,臺體大都有機會進到冠亞軍,可是就差那臨門一腳,由於進入到大專聯賽前二名,能夠拿到教練證的資格,陳柏諭希望能在最後一年,幫同學、學弟拼到教練證,他表示:「我們已經錯失三次拿到教練證的機會,隊上有些人要從事教職,要為他們拼一個教練證。當然一進冠亞軍後你就不會想要拿第二名,機會都在那邊了為什麼不去拿?」 有所犧牲 卻收穫更多的足球路 在足球這條路上,陳柏諭認為自己確實付出了很多,不但犧牲許多假日,當別人在室內吹冷氣時,他卻是在太陽底下汗流浹背,但也因為足球,他去到各個亞洲、歐洲國家。另外,在品德上也有所收穫,陳柏諭說:「因為足球圈都滿注重品德教育的,像是紀律,國中生通常比較叛逆,但我因為有球隊的約束,放學後都在練球,所以不會學壞。」 喜歡模仿 但做自己就夠酷了 休息的片刻,陳柏諭也沒有閒著,他常在吃飯的時候配上足球影片,他表示自己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會看網路上的射門影片,看國外的選手怎麼踢,去思考每個時機能夠怎麼做,練習的時候就嘗試模仿看看。 雖然喜歡模仿,陳柏諭卻沒有特定的偶像,他說:「沒有想特別成為誰,成為我自己,自己就夠酷了!我有人家學不來的東西,我覺得自己滿特別的,有足球這方面的天份。我就覺得我可以,也從來沒想過我不踢球要幹嘛。」 「人家都說要找一技之長,我的一技之長就是踢球,那就把踢球這件事情做好!」今年將從臺體大畢業的陳柏諭表示,國小、國中、高中沒有想得太多,現在則面臨到就業的問題,發現自己的專長就是踢球,不如就把這件事做好,看能不能進到像台電那樣的企甲球隊,養活自己,也為將來卸下球衣後的生涯鋪路。

躍上公開一級決賽賽場的張以潔。攝/大專體總
人物特寫

最熟悉也最陌生 張以潔從零開始

110大專排球聯賽甫圓滿落幕,球員組成皆非體育相關科系的中山大學也躋身女子組公開一級六強行列之中,其中大三隊長張以潔,高中更來自乙組球隊。國小時隨著姐姐的腳步一同加入排球校隊,回想起一路的過程,她說: 「打排球讓我認識了很多不一樣的人。」 清楚經歷挫折是必然  中山大學屬於公開一級球隊,也曾是連續多年衝擊四強的常客,可想而知,訓練與比賽上的強度對於乙組球隊出身的張以潔來說,必然存在著一段難以想像的落差,因此大一剛入學的她,當時心中滿是挫折與壓力,並坦言:「簡直可以說全部打掉重練,發現很多觀念我都沒學過,不像之前只要在場上站對位置就好了,剛進來的時候,我晚上還會躲在棉被裡一個人偷哭一下。」 盡力做好每一分 學姊從旁陪伴與支持  為了努力追上大家的腳步,在場上會要求自己做好每一項指令,場下則是找時間到操場跑步額外鍛鍊體力,因為張以潔深知她能做的只有儘快補強自身實力的差距,其中學姊們的存在也讓她知道自己並不是單打獨鬥,尚未入學的她便明白一旦選擇中山大學就讀,就代表將來須挑戰公開一戰場,而隊上同校9年的學姊小鹿(林舒羚)便是張以潔願意接受磨練的其中一個原因,「知道她也在,就會比較心安。」在課業方面,另外一位學姊也成為她安定的力量,她提到:「還有一個今年要畢業的學姊,小沒(洪宜鳳)也是電機系的,她也很常會幫我。」 「氣氛好了,球自然就會好。」 今年擔任隊長帶領中山重返六強的張以潔,笑稱自己其實不是個主動的人,但隊長一職須在教練與球員之間「打好關係」凝聚向心力,「我知道我該跳出來,觀察與關心隊友狀況,球隊低迷的時候,心情就要先顧好,如果我突然想到甚麼,也會用訊息傳一下。」她也意識到個性非常慢熟的她,這一年不但增添了不少自信,更重要的是,還間接為她比賽時攻擊方面的表現帶來正面影響,使她在場上更加果斷與篤定的出手。 感謝因排球而結下許多緣 四處打球結交球友也是張以潔熱衷的事情之一,「而且球友們不是只有限定校內,他們會是各縣市或是各種職業,很好玩。」她雀躍的說。如今將升上大四,經過了三年公開一級的洗禮,無論心態或球技層面,張以潔顯然收穫不少,相較大一的慌張與挫折感,現在眼神中則是充滿了自信與堅定,相信在各種挑戰中持續成長的她,在未來的賽季中,能帶領學妹們打出一場場好球!

國立臺灣師大男子足球隊。照片提供/郭亮妘
人物特寫

臺師大男足用不同文化的腳下功夫 踢出團隊獨有的一盤料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一般組男子足球隊創立於2003年,在107學年度曾經登頂公開二級王座,遂因108學年度大專足球聯賽賽制調整,取消前一年度的升降級,故仍在公開二級奮戰到109學年度,然而109學年度由於過去陣中主力同時畢業,戰力大受影響,無奈降級到一般組,今年度最終雖無緣重返公開二級,但也透過積極參加五人制比賽,不斷吸取經驗。他們對外是一支多國聯軍,對內是校內推廣足球的重要橋梁,在衛政男教練的帶領下,他們正在寫下屬於自己的篇章。 臺師大男足除了是校隊組織,同時也是社團性質的球隊,以招募社員的方式來組成隊伍,而在運作上,除了教練之外,還有兩大核心人物,分別是社長吳牧樵及隊長李啟楹,兩人曾經歷過往的輝煌歷史,也在時間的淬鍊下,成為了隊上的中堅力量。吳牧樵主要負責隊內大小行政事務,在賽季訓練期,更需要幫忙協調練習場地;李啟楹則擔任場上的重要指揮官,此外,衛政男教練更提到隊長在場上的重要性:「啟楹在比賽的時候,鼓舞士氣真的蠻好的。」透過兩人的齊心合作,加上所有球員們的配合與訓練,讓整個社團得以持續運轉並保持動能。 由於足球運動在臺灣的普及性不若籃球或棒球等項目擁有龐大的運動人口,許多學校球隊的組成,大多是由來自非洲國家或港澳等外籍生為主體,加上少部分的臺灣學生共同組成足球隊,相對於籃球隊或是棒球隊都是以臺灣學生作為主體,有非常明顯的跨文化特色,而師大足球隊也同樣如此,在團隊磨合之初,練習之餘比較容易形成本國與外籍生的小隔閡,加上球齡差距,程度落差與溝通問題也著實讓團隊花了許多時間互相磨合。 對於球員間的磨合,衛政男教練皆抱持著從play中學習與調整的心態讓球員們自行發展與摸索,在組織球隊的過程中,盡力地保有球員的個人特色,也透過訓練方式的調整,讓球員彼此銜接。教練以廚師來比喻自己的角色: 「來自不同背景的球員就如同一道料理中不同的原料,我的角色就是盡力把這些原料組合成一道美味料理。」而從選手的角度,衛政男教練的確非常敢放手讓球員們去嘗試,來自澳門的黎廣鎰就以溫柔且堅定來形容教練的帶隊風格:「衛教練雖然有既定的訓練要求,但同時又給我們足夠的空間去自由揮灑。」 此外,隊上萬綠卻有三點紅,包括林鈺茹、陳妙玟及蔡雨晴,其中大一的林鈺茹更是參與以男性為多數的大專聯賽,談及參與比賽的感受:「感覺到體能、經驗上的差距,但也很新鮮。」對她來說這絕對是難能可貴的經驗,相信經過今年賽季的洗禮過後,這些球員也更能找到調整的方向,並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景。 對於球隊的賽季目標,大家的共同希望就是在十一人制的比賽,努力拚回公開二級戰場,若沒有對於足球的熱愛,絕對無法支撐年復一年的訓練。作為校園中足球運動的重要推手,師大足球社不僅努力招募喜歡足球運動的學生,更希望透過一群熱愛足球的人們,攜手在大專足球聯賽打拼,繼續寫下屬於自己的紀錄與回憶。

孿生雙胞胎許可欣、許可微歷經13年革命情感。攝 / 林瑞妤
人物特寫

轉戰新環境的孿生姊妹 許可欣、許可微攜手共築的籃球夢

美和科技大學女籃成軍第一年,即拿下UBA大專籃球聯賽女子組公開二級冠軍。人數僅9人的球隊,許可欣是球隊奪冠的重要功臣之一,冠軍戰繳出20分6籃板4助攻,助球隊拿下隊史首冠。 她有一個雙胞胎妹妹,在籃球生涯中陪伴她13年,妹妹的存在對她而言是家人、是隊友,也是競爭的對手。低潮時陪伴她度過;比賽時給予她鼓勵;卻又希望自己的球技能夠超越她。姊妹倆起初因為小學三年級的籃球課,激起她們對籃球的熱情,並在徵求家人同意後,進入了籃球校隊,開啟她們的籃球之路。 從文化轉戰美和 轉換環境後重啟籃球生涯 許可欣原先就讀文化大學,但因文化大學女籃屬富邦人壽UBA公開一級常勝軍,陣中高手雲集,因競爭激烈而上場機會不多,適逢永仁高中李依蒨即將到美和科大執教,新任教頭李依蒨是大她五屆的永仁學姊,有足夠的默契,加上熟悉訓練模式,她認為這是轉換環境的良好契機,於是轉學至美和科大,就此重新開啟她的籃球生涯。 歷經球隊轉變,許可欣坦言心境上的確改變不少,又因在陣中扮演角色不同而定位也有所變化,她說:「在文化大學時壓力相對較大,當學姊下指令後,我們就必須完成;來到美和後,自己就是學姊,且曾擁有公開一級的的比賽經驗,當遇到狀況來臨時,才能夠冷靜去面對。」面對身份上的轉換,是許可欣現今必須去學習的課題。 球隊人數吃緊 教練充當10號隊友 「在美和我們因全隊僅有9個人無法進行實戰模擬對打,通常都是教練充當球員,我們才能完整訓練。」身為經驗豐富的許可欣表示雖訓練上因人數有很大阻礙,不過全隊也並不因此感到氣餒,教練李依蒨也持續尋找全隊適合的訓練模式。而同為球隊主力球員的妹妹許可微,她認為即使撐滿整場球賽,不過因沉浸在打球的氛圍之中,因此她在場上從不喊累。「因為在場上很亢奮,所以忘記累的感覺是什麼。」姊妹倆在場上時有相同的感受。 亦師亦友般存在的妹妹 在她的籃球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 雖然姊妹倆感情極佳,但兩人打法卻完全不同。這也使她們在場上會以不同角度思考,常因意見分歧而起口角,但許可欣、許可微清楚倆人目標一致,就是希望球隊能贏球,因此賽後兩人也會互相討論講開。「我們對於贏球目標是一致的,遇到小爭執常常在場上就溝通清楚,不會把場上的情緒帶到場下,通常比賽完情緒也就跟著過了。」 姊妹倆歷經長達13年的磨合,共同走過無數場球賽,許可欣特別提到,「謝謝妹妹一路陪伴,在場上我們屬於互補的存在,除隊友及教練外,最能夠傾聽對方心聲的就是彼此。如果當時沒有她的陪伴,我應該也沒有辦法撐到現在。」許可微也期許新的球季兩人能夠相互扶持,做彼此最堅強的後盾。 展望新血加入 迎向具有挑戰的球季 美和科大111學年度將首度前往公開一級賽場,「在文化已經有體會過公開一的強度,確實和公開二有所差別,依照我們目前球隊實力,在體能以及訓練規劃還有加強空間,包括提升碰撞能力及加強體力,都是相當重要的環節。」 許可欣也期待新學年團隊能夠重新整合,屆時學妹加入後可以快速適應我們的訓練模式,產生不同的化學效應,快速提升我們的戰力,同時我也希望在新賽季到來前,能做好萬全準備,迎接我們第二年球季,並前往公開一級的戰場。

後場指揮官 臺科大領頭羊陳孝榕 。照片來源/臺科大籃球隊粉絲團提供
人物特寫

享受挑戰 場上指揮官陳孝榕的籃球路尚未落幕

UBA二級決賽階段,臺科大板凳席總有一人站在一旁不斷熱身,目不轉睛盯著場上,上場的決心及渴望盡收眼底,他就是南湖第四代戰神,也是臺科大隊長—陳孝榕。 「隊友們,我現在因為復健上場時間少,希望每個人上場幫我多得點分數、多搶幾個籃板,讓我們一起拿下比賽。」這是陳孝榕在110UBA二級決賽前,給予隊友們的精神喊話。 憑藉自身努力 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陳孝榕屬於「後天型球員」,回顧他的籃球人生,在先天條件不如人的劣勢下,球員生涯每一階段的蛻變大家有目共睹。此外,他更是個自我要求極高的球員。高中時,球隊訓練結束後,他都會去球場訓練準度,也在外線找到自己的定位。上了大學後不難發現他在體格上有所提升,強化對抗性,期許自己從射手一職進化成能裡能外的後衛。 陳孝榕大學階段遇上兩次受傷影響,第一次是大一腳踝扭傷,賽季報銷。第二次則是今年度複賽面對中信學院時腳踝大扭,預估要休息3個月左右。陳孝榕提到,當下腦袋一片空白,在急診室接到爸媽電話時更是爆淚,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怠惰,在積極復健下,提前一個半月回歸賽場。他也十分感謝在受傷期間教練、老師以及隊友的陪伴以及幫助,才能讓他恢復快速。 一度想放棄籃球 另尋他路 南湖高中「第四代戰神」陳孝榕在高三打出身價,當時獲得許多大學球隊青睞,卻選擇踏上不一樣的路,進入臺科大就讀。臺科大不同於一般傳統體育學校,更要求課業並重,練球時間也少於其他學校。陳孝榕憶起:「當時不想繼續打籃球,畢竟球員不能當一輩子且當時籃壇並未蓬勃,在與家人商量後,決定就讀球風與自己相似且能學習一技之長的臺科大。」 今年賽季結束後,陳孝榕在自己的Instagram表明:自己的籃球路將持續邁進,挑戰更高層級。聊到未來規劃,他更希望「一步步慢慢來」,先適應職業籃壇強度,再挑戰更高層級也不遲。目前效力於P. LEAGUE+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的林俊吉成為陳孝榕嚮往成為的典範。「阿吉在球場上精湛的表現,不只有穩定的控場能力,在進攻時常看他不畏禁區洋將,靠著速度、球技躲過一次次的封阻。」如此表現讓陳孝榕希望向他看齊。 青春就是充斥著不完美 110學年度UBA公開二級決賽在5月中旬正式落幕,幾家歡樂幾家愁。臺科大今年重整旗鼓,以13勝1敗漂亮的戰績進入決賽,老天此時卻開了個大玩笑,身為臺科大最重要的靈魂人物,陳孝榕在複賽腳踝嚴重扭傷,上場時間大受影響,最後臺科大未能拿下面對臺北市立大學的關鍵一戰,以第五名作收未能晉級公開一級。 陳孝榕因傷缺席學生生涯最後比賽,臺科大教頭李永祥說到在陳孝榕受傷的當下非常難過也很無奈,他認為陳孝榕那一次進攻有些衝動:「一次的受傷影響到的可能是自己一輩子的健康。」他也希望陳孝榕能從此次受傷學習到更聰明的進攻方式。 享受挑戰 成為最感觸的一段話 南湖高中的Slogan「享受挑戰」寫在陳孝榕IG自介上,這句話讓他感觸很深,人生的道路上不免遇到很多挑戰,但要以何種心態面對挑戰,選擇權在自己手中。一路走來他面對許多挑戰,包括受傷、降級等等,他始終沒有放棄,而是逆流而上,希望蛻變成為更好的陳孝榕。 今年將有許多頂尖好手邁入職業選秀,陳孝榕能否搶下進軍職業籃壇的機會值得大家關注,但毫無疑問的是陳孝榕不放棄和享受挑戰的精神,期待能給未來職業籃壇帶來不一樣的活力。

111年全大運110公尺跨欄金牌得主陳永濬。圖/陳永濬提供
人物特寫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陳永濬一步步「跨」上頒獎臺

踩著精準的步伐,俐落地跨過一個個欄架,國中三年級才開始專注於跨欄項目的陳永濬,即使起步較晚,上大學又經歷低潮,但他總能依循自己的步調跟上,甚至超越大家。如今,陳永濬不只於亞洲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榜上有名,更在大四代表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參加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110公尺跨欄項目,跨出大專生涯最佳的14秒01,如願以償摘下金牌。 陳永濬就讀恆春國中時,受教練王博顯邀請加入田徑隊。升上國三時,教練王博顯看見陳永濬的彈跳天賦,決定將他定位在110公尺跨欄項目。 回憶起剛接觸跨欄時,陳永濬哭笑不得地說:「我曾經站在欄架前會害怕到哭,是教練一直推著我面對,我才慢慢克服。」起初因技術不純熟,陳永濬常失足重摔在地而對欄架產生恐懼,好在有伯樂教練王博顯持續鼓勵他、要求他,經過大量訓練,陳永濬漸漸找到訣竅,也磨出堅強心智。 「每一個階段我都會替自己設定目標,然後盡全力達成。」心態穩定不躁進又願意努力的特質,讓陳永濬在升上高中後成績大幅進步。高二時更出戰亞洲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男子110公尺跨欄項目,擊敗多國好手拿下第四名,帶著頂尖選手的光環進入大學。 不料,陳永濬進入國立體育大學就讀後,因為訓練的環境改變、欄架高度提升,讓他相當不適應。隨後陳永濬腰部又出現嚴重傷勢無法訓練,使他彷彿在原地踏步甚至向後退,只能眼睜睜看著隊友持續進步。但也因為這段低潮,陳永濬更清楚適合自己的訓練以及環境,便在高中教練陳重導的牽線之下轉入臺灣體大。 經過半年的復健,陳永濬傷癒復出後保持一貫作風,不求一步登天,而是按照身體狀況以及能力設定目標,並付諸心力達成。雖然多花了一些時間、繞了點路,陳永濬仍在積極復健以及教練陶武訓與教練簡慶宏的輔助之下,先是在110全大運鍍銀,然後在大四的這年,終於站上頒獎臺的正中間。 解鎖全大運金牌後,陳永濬沒有沉浸在喜悅中,而是立刻望向下一個目標,「畢業後我會就讀研究所,先設定在一年內跑進14秒,然後努力達標世大運參賽門檻。」從害怕欄架到成為國手,從灰暗的低潮走向金閃閃的獎牌,即使未來的挑戰更加艱難,陳永濬表示,他會維持一貫的作風,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步往目標前進。

曾子倫扛起隊長重任。照片提供/曾子倫
人物特寫

澆不息的熱情 曾子倫視籃球為超級摯友

高師大一般組男籃陣中今年可用之兵僅7人,遭遇調度吃緊的困境,但在就讀英語系大三的隊長曾子倫領軍之下,依然於今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一般組奪得全國第五的成績。曾子倫倚著對籃球的熱情,從小地區鬥牛賽的常客,到一躍變成征戰全國賽事的球員,他對籃球的愛從未停歇。 因避免爭吵而棄棒從籃 很喜愛戶外運動的曾子倫,小時候第一個接觸的運動其實是棒球,卻因當時受不了有一位時常一起玩耍的朋友無厘頭的嘲諷及冷語,脾氣一向溫和的他不選擇與其爭吵對峙,反而轉向旁邊的籃球場跟著別班的同學一起玩耍,他回想起來也覺得荒謬,並逗趣的說:「我發現籃球也很好玩,所以隔天我開始自己帶著一顆球去學校,就這樣變成打籃球的了。」他的籃球之路也自此萌芽。 沒有專業訓練 到處參賽只為了增加經驗 然而升上國中的他,學校並沒有籃球校隊,只有一群也很喜歡打球的「企桃囝仔」,時常一起報隊參加地區鬥牛賽,後來為了與市區內其他專業校隊有交手的機會,儘管已經預測會被慘電,大比分輸球的結果,還是再三央求學校老師掛名充當一日教練,得以參加高雄市體促盃,「我還記得當時是國二,別人都是校隊,只有我們連社團都不是,打全場比分59:6,記分板對方分數不停的在加,真的沒有停。」當時對曾子倫來說,比賽無關輸贏,只有享受過程,他淡淡的說:「但我也是在那之後才真的了解甚麼是籃球。」 高中加入正規球隊 站上先發 高中一入學,進入鳳新高中,曾子倫便毅然決然報名校隊徵選,因身高限制擔任控球職位,也正式開始投入有系統的訓練,他很感謝球隊教練陳奕志老師對他的看重、栽培與信任,然而起步較晚的他也提到:「我高二的時候,有一場關鍵的晉級賽,很對不起學長,我覺得我還太菜,菜到不行,一站上去無法思考,手腳都是冰的,一開場就4個失誤,害球隊連丟了8分,後來總比分輸2分,那場就變成學長的最後一場球。」 大三擔任隊長 凝聚向心力 闖進全國 談到現階段所屬球隊時,曾子倫除了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待人處世的成熟,也盛讚隊上球員彼此的默契與向心力,「我們今年人很少,預賽身高193公分的李宥橙學長要考研不能來,只有6個人能打,我們還是很努力撐進全國等學長回來。」他更感謝隊上同屆的隊員們會在彼此的優缺點上互補,在組織進攻與防守上當彼此的後盾,「我們一起打球已經打了第三年,就是因為這群同屆默契很好,也會講幹話,所以感情也不錯,這讓我在當隊長,或是在帶學弟的時候,不太會有太大的困難。」 籃球會一直是最好的朋友 永遠不變 即將迎來大學生涯最後一年,將籃球比喻成「精神伴侶」的曾子倫,可看見在他心中,這項運動已然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即便大四會稍微忙碌,他仍樂此不疲地說:「雖然會晚一點,但我還是會到籃球場上報到!」

莊妤婕參加全國競技操錦標賽平衡木項目。圖/莊妤婕提供
人物特寫

受過再大的傷 我依然要綻放 莊妤婕的體操路

就讀於國立臺灣體育大學的莊妤婕,從3歲練競技體操至今已經18年了。曾在110年度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個人全能獲得銅牌,全大運競技體操個人全能競賽上獲得109年度第5名和110年度第5名。會接觸到競技體操是因為當初有教練到幼稚園裡選才,透過柔軟度和拉單槓的測試,從中選出適合的人選。因此,在許多人還在享受幼稚園的盪鞦韆,妤婕已經開始在平衡木上訓練。 競技體操是一項考驗身體與心理的運動,莊妤婕表示訓練過程中時常需要克服心理的恐懼,以及對新動作的陌生和不安,也會害怕沒有受到教練的保護而受傷。當時因為有夥伴的陪伴,一起吃苦失敗,再一起爬起來,於是有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然而高三時,莊妤婕在賽前練習時因為不熟悉新練的動作,在高槓上因為手滑飛了出去,身體右側著地導致右肩受傷,這一次的插曲對於她來說影響極大,莊妤婕覺得自己恢復不了,也不想再從頭努力。 受傷的期間成了莊妤婕的低潮期,內心總是不斷地想逃避體操,但由於家人及教練的勸說,莊妤婕依舊是休息兩個月後就重返賽場,一直到四個月後肩膀一直有快脫臼的感覺,才到大醫院就診,發現是肩盂唇破裂,於是就開刀治療。雖然她的肩膀無大礙了,但在完成體操動作上還是比以往無力些。上大學後,一開始並沒有教練也沒有場地可練習,莊妤婕有些迷茫,心想走一步算一步,後來場地準備好了,學校也找到教練,於是莊妤婕依舊默默的每天去練習。她表示:「想放棄過超級多次,但因為覺得體操已經融入自己生活,突然沒了體操就會覺得空虛,覺得自己很矛盾,心裡一直不想去,但又沒辦法不去。」 體操和莊妤婕的關係十分奇妙,她認為體操很具挑戰性,從基本開始一點一點累積,會慢慢感受到成就感,同時也會覺得身上的傷不算甚麼,因為是自己成長的象徵。在體操隊中,莊妤婕也遇到一群共患難的夥伴,有他們在旁邊格外地有安全感。莊妤婕提到某次和夥伴們難忘的經驗,在一次的移地訓練中,睡前隊上沒有收手機被教練發現,隔天全隊晨操受罰,原本想全隊一起去和教練道歉,沒想到被罵得更慘,雖然哭著走回房間,但隔天大家依舊一起乖乖接受處罰。 「受過再大的傷,我依然要綻放。」體操這條路走得辛苦,不論是面對新動作的挑戰、受傷後恢復的漫漫長路還是對於自己的沒自信。即使迷茫,但莊妤婕依然鼓起勇氣繼續走,或許暫時看不清彼岸的風景,但路途中的收穫依舊滿滿。團隊的扶持、和教練的溝通、環境造就的抗壓性和一點一滴慢慢磨出的意志力,這些都是莊妤婕自己一路走來獨一無二的寶物。

趙宇陽。攝_曾馨儀
人物特寫

趙宇陽 與球之間

自109學年起,國立清華大學二度平隊史最佳成績,在UVL大專排球聯賽連續兩年拿下男生公開一級的第六名。對於更穩定的表現輸出,可以看見清大球員們在場上有著和以往不同的企圖心,而主要調度場上一切的舉球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更是時常在轉播平台上被球評提起。他是就讀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大三的趙宇陽。 誤打誤撞舉球路 國中時因為非常好動,體育老師剛好是學校排球隊教練,因此邀請趙宇陽去球隊嘗試看看,原本以為是小時候覺得最帥的運動-籃球,沒想到竟是自己不那麼熟悉的排球。進入球隊之後,在融入練習的過程中,正想著自己要當最帥氣的攻擊手,結果因為隊上舉球員剛好因故離開球隊,教練認為他很聰明,於是請他接續擔任隊上的舉球員,趙宇陽笑說:「真的是一路上被騙進來的欸!」 自我到合一 以這有趣的過程進入到排球世界後,他順利就讀東方工商的排球隊繼續打球。在選擇大學之際,原本一心向著台灣師大,最後卻來到清華大學。他坦言,一開始只想去當時最強的學校,可能因為身材劣勢而落選;同時,因為清大的學業風氣興盛並且十分競爭,也很擔心自己的學業表現會跟不上而無法專心練球。 所幸,進入清華後都還算順利,課業還能跟上,讓他有時間專心在排球上。不過,大一時隊內的練習風氣並不好,讓他和大學長們有過幾次爭吵。幸運的是,他遇到幾位有志一同的同學隊友,才漸漸調整訓練模式,並且一起設定目標,擁有進入公開一級四強的志向,讓球隊穩定成長,漸進目標。他也很感謝上一屆以身作則的學長許立農,帶著球隊一起在公開一級闖蕩,讓整個球隊合一向上。 「趙宇陽舉球真的很大膽。」轉播時總是會聽到球評這樣評價他的風格。提到自己的舉球風格,他說:「其實我也是到大學聽到球評說,我才發覺自己的舉球真的和別人不太一樣。」日常練習的舉球位置,他都不害怕在賽場上使用,比賽時不會特別選擇保守的球風,而隊友也很習慣,這種模式成為趙宇陽、同時也是這支球隊的特色風格。 未來之路 最後,提到他的未來展望,趙宇陽抱持著開放心態,他認為若能有機會去打企業聯賽,那當然要去闖一闖;同時,在最後一年的大學生涯裡,盡力去尋找自己的第二專長,為職場預備道路。

鍾雨緹2019年參加馬來西亞沙巴國際扯鈴大賽榮獲第一名。圖/鍾雨緹提供
人物特寫

「學扯鈴的小孩都不會變壞!」扯鈴帶來更好的鍾雨緹

「我的扯鈴人生就是酸甜苦辣的寫照。」 鍾雨緹是目前「台灣從鈴開始傳藝推廣協會」的成員,亦有街頭藝人與扯鈴指導教練的身份,接過各種商演和私教課程,接案經驗相當豐富。在扯鈴專項人才輩出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鍾雨緹或許不是最亮眼的那一個,但她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關注。 與扯鈴的相見是一場巧遇 國小是接觸扯鈴的開端,原先加入了打鼓社,但表現並不如預期,因緣際會之下才轉進扯鈴社。在扯鈴社找回了自信,受到老師的提拔加入校隊,並透過老師的啟發式教學,奠基了良好的扯鈴基礎,然而家人反對的聲浪使這個美夢在國小畢業後戛然而止。 從零至從鈴 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經歷了國一一整年零練習量的停擺後,有一個機會驟然而至。國小校隊的廖老師知道雨緹的潛力不只如此,鼓勵她可以繼續往扯鈴深造,且幫她排除家庭因素的阻礙,強力推薦雨緹加入「從鈴開始」,延續扯鈴之路。 兩年後,重回了校隊生活,同時是從鈴開始推廣協會蓬勃發展的時期,雨緹從學員變成了成員,有許多機會找上門來,積極地籌備各種商演和公益演出來充實自己。 性質轉換,踏入街頭 2018年,太陽馬戲團團員林韋良創立了「鈴式主義」,並在從鈴開始推廣協會裡徵召成員,而雨緹也順利地加入鈴式主義,希望讓更多人看見扯鈴不只是扯鈴。然而剛加入鈴式主義不久就陷入了低壓期,因不同於以往的校隊生活,總是把比賽當成前進的目標,反而更多的是自發性地構想表演,少了競爭的壓力開始鬆懈,倦怠感襲面而來,頓時陷入迷惘。 幸好考取街頭藝人的證照讓她有了新的里程方向,對扯鈴的倦怠設置了停損點,但從選手變成街頭藝人並不容易,除了受眾、場域、風格的差異外,心態也需要調整,不過雨緹願意接受挑戰,將之前高中熱舞社的舞蹈融入扯鈴,藴育出屬於她自己的扯鈴表演。 破蛹而出,踏出臺灣 鈴式主義聲名遠播,受臺灣邦交國諾魯Nauru 邀請赴國參加獨立日的演出,鍾雨緹正是鈴式主義赴諾魯表演團中的一員,除了在諾魯賢伉儷之國宴場合進行精湛的扯鈴表演外,也到當地文化村進行演出和現場技術教學,這段旅程不僅添增了她面對舞台的抗壓性,以及表演經驗的實力累積。 然而真正使她脫離倦怠迷惘期的原因,是在同年十一月份參加馬來西亞沙巴國際扯鈴大賽,這是她第一次同時以教練和選手的身份參賽,帶著從鈴開始協會的學員們取得佳績,並在個人比賽中奪得第一名。這次的比賽不僅給予她一個肯定,更讓她找回了對扯扯鈴的初心和自信,這份成就感延續了她對扯鈴的熱情。 從興趣到專業的過程是未知、是驚喜,甚至讓原先不支持的家人跌破眼鏡。一路上遇到的老師都是雨緹的貴人,國小校隊的廖老師教給她扎實的基礎功,從鈴開始推廣協會的創辦人曹樹仁教練以公益的方式,給喜愛扯鈴的孩子一個家,林韋良教練帶她踏入街頭、踏入國際。在扯鈴圈打滾了十二年,扯鈴早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學生、教練、街頭藝人或是專業的表演者,在不同身份間的轉換駕輕就熟,彷彿所有的機緣巧合都是命中註定,也因為有扯鈴的陪伴帶來了更好的她。 最後鍾雨緹笑著說:「學扯鈴的小孩都不會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