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為男雙首戰。攝/黃靖玟.JPG
人物特寫

輔大醫學生于大為拚戰九屆 靠網球磨出堅韌

連續參與九屆全大運的于大為,小二開始接觸網球,從此與網球結下不解之緣,雖然喜愛網球,但也並未放棄學習,中興大學畢業以後,繼續攻讀輔仁大學醫學系,因此成了全大運「常客」。 于大為過去都參加團體賽,本屆轉項至一般男子雙打,和他搭檔的是耕莘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陳正文,兩人於去年陳正文就讀輔大在學專班時認識,今年全大運是第一次搭檔。   「于陳配」首輪就展現極好配合默契,輕鬆擊敗對手,賽後提及兩人首次搭配,陳正文則笑說:「我的年紀都能當大為的爸爸了,還能一起配全大運雙打真好。」 于大為是裁判們指名最特別、印象最深刻的選手,他的搭檔陳正文也頻頻誇他真的很強,因為工作忙碌極少有時間可以練球,更多時候是靠著從小打球的習慣及手感來應戰,對此,于大為則酷酷地說:「穩穩地打,就行。」 鮮為人知的是,于大為曾在12歲那年衝上青少年組全國排名第一,達成了自己的里程碑,但也差點因為一場突發性的腦炎不能再打網球,談及這些經歷,于大為依舊維持一貫淡定:「我能腦子正常的活過來已經很感恩。」 回憶起國小刻苦的訓練,于大為帶著些許無奈笑容說道:「對一個國小生而言,你覺得體能訓練應該跑幾圈操場?」「30圈!」現在回想,還是會因為被操得兇而害怕網球,即使心想就此逃離,身體卻很誠實,罷工兩週後又回到球場繼續練習。 而後重考數年終於如願進入醫學系,備考期間身心靈都超載的情況下,親朋好友的質疑一度壓得于大為喘不過氣,憶及不被看好的過往,于大為也僅表示,「痛苦都是比較出來的,我已經相對幸運了。」累的時候,就回想以前國小訓練,或是場上比賽不輕言放棄的自己,再艱苦都挺過去了,讀書想休息還可以停下腳步調整,「有什麼困難的」。正是運動和求學路上峰迴路轉的種種,造就了他無比堅韌的性格。 靠著對網球的熱愛和堅持,于大為才能一直走到現在,輾轉來到了第20個年頭,回顧9年全大運之旅,自己從熱血沸騰的網球少年到逐漸有更多事情佔據生活,平常碰球機會不多,賽前賽期才能好好練球、享受自己最愛的運動,這次也是因疫情爭取到傷勢恢復時間,才能安心出賽,他語帶惋惜表示,「明年就是參加全大運的第10年,也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參加了。」 雖然大學唸了10年,但于大為對未來還有很多憧憬,想遵循志向從醫,退休後自己開咖啡廳,不變的是,網球會一直是長伴生活的休閒娛樂,在未來也計畫投入推動基層網球發展,希望跟他一樣從小就在網球薰陶下成長的球員,能夠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

網前強迫取分是李承融的比賽武器。圖/李承融提供
人物特寫

交大網球奇才 李承融的奇幻之旅

場上總是霸氣怒吼,球路變化多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李承融成為這些年全大運網球一般男子組難以忽視的選手之一。沒有受過正規訓練的他,是如何打出屬於自己的網球之路? 多元發展的體育路 李承融小時候身體很差,為了健康,他和媽媽常一起在客廳打羽球,羽球也因此成為他的啟蒙運動。國小同時加入羽球隊和田徑隊,一直到高中,李承融才真正踏入網球的世界,網球也默默成為他未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誤打誤撞遇上網球 國小練了六年的羽球,問到怎麼會在高中突然接觸網球,「哦!是要陪我退休的爸爸一起打啦!」李承融爽朗地回答。意外的開始後,他並沒有進入校隊訓練,而是週末在河濱公園自己練球,高二第一次參加Adidas盃就得名,讓他的網球天賦慢慢顯露出來。 網球能在短時間就打得這麼好,李承融認為過去羽球和田徑的經驗有一定的關聯,但各有利弊。好處是練田徑讓他的腳程更快,在網球場需要大範圍的跑動時,移動速度可以很快;壞處則是羽球和網球手腕的運動方式不同,小時候練羽球的習慣會影響到打網球時的握拍,不過他也從中尋求解決之道,靠著靈活的腳步和快速反應,網前強迫取分成為他叱吒球場的武器。 網球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我的網球生涯中,爸媽和我大學教練都是我的貴人。」從高中到研究所的比賽, 爸媽幾乎場場出席為他加油。也是因為爸爸,李承融在大學抉擇要進入羽球還是網球校隊時,最後選擇了網球。 進入球隊後,李承融遇見另一位貴人,他的大學網球教練張嘉雄。回想大學的練球時光,除了一週三天早上六點訓練,假日還得繼續練球。練完球教練時常會和球員一起吃飯,額外進行戰術探討,連假還會外出尋找場地進行訓練,慢慢培養出革命情感,也讓李承融更加熱愛打球,希望能在全大運拿牌。 提到最難忘的回憶,一次是大二那年全大運網球團體賽金牌戰,拿下金牌點大家一起衝進球場慶祝的時刻;另一次是大四時混雙最後一場打贏當年男、女單金牌組合,這都是李承融十分閃耀和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進入交大後的新考驗 研究所進入交大後,課業壓力更繁重,李承融坦言第一個學期花了很多時間適應,調整上課專注度後,情況獲得許多改善。雖然念碩班這兩年很忙碌,李承融同樣加入交大網球校隊,「打網球對我而言是放鬆的一種方式」,進入球隊後也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球技也因為能和體資生一起練球,練球時間雖然減少,但仍維持在一定強度,目前也是交大網球隊的第一單。 充滿驚喜的未來旅程 求學階段即將結束,李承融表示畢業後應該會進入台積電或聯發科等科技業工作,不過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未來能進入像是Babolat、Wilson等知名球拍公司,結合研究所就讀的熱流組專業,利用流體力學分析球拍,改善擊球的彈力、風阻等等,設計出更完美的球拍。雖然只是一個夢想,但對於總是勇於突破未知的他,也是一件說不定的事!

國立體大網球選手許育修,現為我國職業好手。 (圖/海碩整合行銷提供)
人物特寫

孤單之路的蛻變 許育修的大滿貫轉捩點

來自彰化縣員林市的許育修,曾拿下澳洲、溫布頓、 美國網球公開賽,三座大滿貫青少年男子雙打冠軍,去年也為國立體育大學奪得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公開組男雙金牌及混雙銀牌,是臺灣指日可待的年輕男將。 網球結緣,源自母親的支持 許育修說 : 「『修醬』是阿嬤在我小時候幫我取的。」因阿嬤接觸網球,以玩樂心態加入彰化縣北斗國小網球社,和網球結下不解之緣。最初家人不太支持他打球,希望他能把書念好,然而從小好動的修醬喜歡打球勝過讀書,媽媽得知他的想法後轉為支持,希望能藉網球得到更好的出路,隨即轉到彰化縣花壇國小、國中接受正規專項訓練。 而媽媽在他的網球生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承擔網球訓練的高額費用外,修醬說 : 「媽媽在場的時候幫我做很多事情,像是洗衣服、買補充品。」媽媽總是為他打理場邊瑣事,他提及 : 「很感謝媽媽從我開始打球就陪著我四處比賽。」讓他在訓練比賽更無後顧之憂。 與孤獨相處,一個人的網球路 網球職業選手年齡層較廣,13歲到35歲不等,高水準選手對球的經驗、專注度及處理球的技巧相較青少年來的高 。起初抱持玩樂心態的許育修,相較同齡選手晚入行,導致小五到國一期間成績不顯,但從小就習慣把每件事做到最好的他不服輸,「因為我起步比較晚,那時候比較認真的練球想要達到同年齡的水平」,認真努力的態度讓他在ITF(國際網球總會)青少年排名闖進世界前五後的職業之路想法更趨成熟,不僅降低場上的失誤率,心理層面也越趨進步。 在網球世界越走越遠,陪伴他的只有張孝雍教練,許育修感嘆 : 「網球之路是孤單的」,沒有龐大的隊友、家人。身為彈性修讀生雖有較多時間安排訓練,但時常在國外比賽,平時少有機會和朋友一起吃飯,與家人的相處更是寥寥無幾, 「我幾乎沒有跟家人出去玩,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在比澳網那年剛好碰到臺灣的過年,所有的臺灣選手一起在澳洲的晚上圍爐吃年夜飯。」雖然有一起努力的夥伴,但出國比賽基本上都是一個人。 大滿貫洗禮,職業選手的轉捩點 在孤單之路前行,許育修一度陷入更深的瓶頸,有段時間發覺自己根本不渴望打球,每天在做的只是例行公事,甚至認為失去打球的意義,直到拿下三大滿貫冠軍。憶起大滿貫的驚險時刻,「應該是溫網的四強還有美網決賽,溫網四強在比數很接近之下打到延長賽10:8才贏 ;美網決賽在第三盤也打的很接近,對手也有賽末點,但最後追回來贏得勝利!」,在網球最高殿堂奪勝,修醬心情有所轉變 : 「拿下冠軍之後會讓我覺得,我可能不只這樣而已,我還能再往上爬,為什麼我不再多做嘗試 ?」 受過大滿貫洗禮後,許育修更加投入、不懼疲憊,他提及,「訓練雖然辛苦,但我能將訓練的東西發揮在場上,而且贏下勝利,獲得成就感就會很開心。」經驗累積、刻苦鍛鍊讓他了解在與不同國籍、性質及強度的選手交手時的打法和戰術也要隨之調整,這樣的比賽模式不但帶給他在球場上的樂趣,也造就他成為全面性的選手。 出國和回家,夢想征戰永不停歇 但比起國外,修醬更喜歡在臺灣比賽,有種為自己家鄉打拼的感覺。 他談到,去年台塑盃有機會連霸,恰巧碰到近期連兩戰落敗的中國好手,尤其是在主場比賽就更想贏球。他說 :「我喜歡在比賽時有觀眾在看我的感覺,為我加油、鼓掌。」希望除了華國三太子盃及海碩盃外,臺灣能舉辦、轉播更多國際性比賽,讓民眾深入了解網球,進場感受現場的氣氛。 超過十年的網球生涯,許育修笑說 :「網球教會我冷靜和樂觀。」也讓修醬成為一個內斂沉穩,獨立成熟的選手。一路走下來,修醬已學會與孤單共存,網球早與他密不可分,「我會一直打球,直到我不能再打下去為止。」 他是修醬,許育修,不因挫折而放棄的網球王子,正朝著世界前300的夢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