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操轉戰跳水的林昀蒂意外獲得亮眼的成績,也讓他重新回歸選手生活。圖/林昀蒂提供
人物特寫

誰說半路出家不成材 林昀蒂跳出人生新篇章

踏上跳板,深呼一口氣,眼神直視前方,剎那間縱躍而下,抱膝、轉體、入水,每個細節都絲毫不馬虎,他是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的跳水選手──林昀蒂,如此流暢優美的動作,不說你可能很難猜到,他其實是半路出家的跳水選手,起初,他是一位體操選手。 從國小練到高中,體操一直是林昀蒂的生活重心,但在高中時,成績開始不盡理想,訓練上也屢屢碰到了瓶頸,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要堅持自己一路走來的選手路,甚至一度放棄練習,陷入一段渾沌的日子。因緣際會下,林昀蒂認識了跳水的楊美玲教練,出於好奇,他開始接觸跳水這項運動,沒想到原先只是抱著玩玩心態從事的跳水,竟成了大家認識他的契機。 「我那個時候是真的沒有想練跳水。」林昀蒂表示,一開始接觸跳水時,根本沒有把跳水當作未來的專項,只是覺得身為體操選手十幾年了,想要玩玩看其他的運動項目。沒想到這位單純來體驗跳水的門外漢,竟然在短短一個月就收到了楊教練的參賽邀請,參與了他人生第一次的跳水比賽,甚至意外地獲得不錯的成績。雖然林昀蒂並不是在當下就立刻愛上跳水,也仍猶豫是否要加入這個陌生的圈子,但楊教練告訴他:「我讓你來跳水,不只是為了跳水,而是希望你能多看看其他圈子是如何運作的。」楊教練鼓勵他將跳水當作跳板,去學習、發展更多的可能。少了體操的人生,林昀蒂總像是失了重心的陀螺,內心迷茫、徬徨,他不甘過著那樣的人生,與眾多師長討論後,便採納了楊教練的建議, 從東南科技大學到輔仁大學,到現今就讀的臺北市立大學,林昀蒂不斷地在嘗試與尋找適合自己的歸宿。起初轉學至輔大體育系,林昀蒂是為了自己的選手生涯,想要更了解體育產業的環境,而然而在訓練端,輔大卻無法給他充足的訓練時間與環境,因此他決定二度轉學到因世大運而獲得跳水池的北市大。儘管最後因場地規劃與安全疑慮,林昀蒂仍無法在校內進行訓練,但因校風與其地理位置,林昀蒂仍選擇在北市大繼續發展,甚至還修讀了教育學程與研究所。 2016年時,林昀蒂被召集進國進家訓練中心為世大運的跳水項目做準備,也算是完成了練體操時未完成的國手夢。一到國訓中心,他遇到了從小相識的學長──陳智郁、李智凱等人,在訓練之餘,他們也分享彼此的經驗與心得並相互勉勵,如同回溯到從前一同為體操打拼、努力的那段時光,只是這次,大家是在不同的領域各自努力。 從每天練跳水2至3個小時,變成整天都在進行訓練;從興趣性質,到把訓練變成工作,林昀蒂直到進入跳水國家隊教練林子翔麾下才真正明白,原來跳水精神與體操大相逕庭。儘管同樣都有翻騰、轉體等動作,但與平面相比,站上跳板、跳台以高低差進行這些動作是較為輕鬆的。對於有深厚體操底子的林昀蒂來說,在學習這些翻滾、轉體技巧時,他能學習的比普通跳水選手要來的迅速,甚至能達到更高的完成度,除了與體操同要講究力與美,跳水還要追求「精確」,水花不僅要小,還要注意哪些動作腳沒有伸直,轉體週數轉得不足,就很難從裁判老師的手裡拿下完整的分數。 除了在國訓中心進行訓練,林昀蒂與他的搭檔賴昱燕也曾去中國與跳水強權的中國跳水國家隊一同接受高強度訓練,林昀蒂表示,當時的訓練強度相當高,甚至讓他覺得自己眼睛一睜開就是水,眼睛閉起來後還是水,吃飯還會吃到睡著。高強度的訓練儘管使他疲憊,但也令他成長非常多,撇除技術不說,林昀蒂在這段過程中體會到運動不只是運動,而是做人處世的道理,「你從事的那個運動項目精神為何,你這個人的精神就會有點像你的那個項目。」跳水是一項非常在乎小細節的運動,當他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甚至還走火入魔到,會開始藉由觀察他人的姿態與身段,去猜測這個人的想法與個性,完全的將跳水精神滲透入自己的生活日常。 「我其實很感謝自己邁開轉項目的那一步。」林昀蒂形容人生就像跳水,站在跳板上不跳下去,你永遠不知道這一跳表現如何,先做再說,沒有任何行動你就永遠不會知曉答案。林昀蒂感謝當時的自己勇敢做出改變,有幸能在選手生涯留下一些精彩的篇章。 然而目前疫情仍嚴峻,國內外許多比賽尚未重啟,關於未來充斥著更多的不確定,林昀蒂期望繼續充實自己,將自己準備好,在未來疫情稍緩之時,將臺灣跳水隊之名帶入亞洲前八,並投身於大學任教,將自身的故事與經歷,傳遞給更多跳水選手或是與他一樣曾經對於運動生涯感到困惑的學子。 跳板能使跳水選手借助其力,向上延伸,做出轉體、翻騰等高難度的動作,而跳水,也成了林昀蒂生命中重要的「跳板」,成就他更高、更遠、更加絢爛的選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