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祐菘在場上總是大聲喊聲,充滿自信。攝/黃子晏
人物特寫

保持前三名的努力 張祐菘自我實現的軟網路

場上霸氣十足、氣勢凜然,場下待人親切、彬彬有禮,現就讀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張祐菘,五月初攜手兄長張祐瑄在111全大運軟網抱回男雙及隊史睽違已久的男團金牌,今年入選杭州亞運國手的他,生涯走過不少跌宕波折,但他將每一個考驗化為成長的養分,面對挑戰從不輕易言懼。 虎父無犬子 從小踏入軟網世界 父親張貴棋曾是軟網選手,在耳濡目染之下,張祐菘和哥哥自小和軟網結緣,父親在場上總是十分嚴厲,讓小小年紀的他備感壓力,國小畢業時一度萌生放棄的念頭,沒想到爸爸得知此事後並無反對,只對他說「自己選擇好就好」但才短短一週,張祐菘便自願回球場報到,他笑說:「實在太無聊了,只好回來繼續打。」 遇上貴人提拔 走出落選低潮 國中畢業後,張祐菘全家從新竹搬至臺中,並進入興大附農就讀,在教練蔡和岑和林鼎鈞的指導下,心理和技術層面都有所提升。2018年,高二的他參與雅加達亞運選拔失利,心情十分鬱悶,看著同齡的好手陳郁勳成功入選代表隊,讓他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他可以,我卻做不到?」感到人生無望、心灰意冷的他,不願擔任陪練員觸景傷情,想離開國訓中心,但在此時他碰上兩個貴人拉了他一把,將他從深淵救出。 目前於臺灣體大任教的莊艷惠教授,當時在了解張祐菘的心理狀態後,告訴他:「你不是他,不需要去跟別人比較,如果你和自己比,每天都能保持前三名的認真和付出,那一定可以站上頒獎台。」長年擔任亞運代表隊運動心理師的莊教授還和張祐菘立下約定:「希望能跟你一起去杭州亞運。」被深深激勵到的他,從那時開始便將這個承諾銘記在心,無論是隔年選上世錦賽國手、或是今年入選亞運代表隊,張祐菘都不忘告訴老師,他兌現了「自我實現」的約定。 那時除了心理層面的輔導,國訓中心的教練賴立煌也給了他很多的幫助,當時他力勸張祐菘留下來,透過每天聊天,傳承自身的經驗和技術,讓他儘管是擔任陪練員的角色,依然在集訓期間收穫良多。為了答謝教練當時的付出,張祐菘在訓練之餘,也應邀前往教練目前任教的學校和選手們分享自身經驗,將這份正能量的循環傳遞下去。    用實力證明自己 入選成人國手圓父親的夢 揮別亞運選拔的低潮,2019年張祐菘迎來生涯重要的轉折,先是108全中運團體賽中,宛如今年111全大運男團金牌戰的翻版,在落後一點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扛下第二點單打,擊敗已有亞運國手資歷的陳郁勳,率領興大附農最終逆轉奪金。這場比賽對張祐菘來說非常重要,「前一年我救火失敗,一年後終於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這一勝不僅向老師證明他的努力,同時也用好表現告訴大家,儘管對方是亞運國手,他也有足以抗衡的實力。 緊接而來的世錦賽選拔,賽前抱著「我是要去選上的」的決心,張祐菘卻意外掉入敗部,接下來的每場比賽都不能輸,但他並不害怕,抱著每一場都是最後一場的心情奮戰,連續贏下7場比賽,拿下最後一張國手門票。在場邊觀戰的父親立刻衝上場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並且流下感動的眼淚,張祐菘表示爸爸將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第一次看他如此激動,當下的場面非常令人動容。後來他接連選上亞錦賽和亞運國手,父親卻再也沒有過多表示,讓他笑說:「怎麼可以差那麼多!」 為拚佳績太努力 大賽前遭遇嚴重傷勢 然而,選上國手僅是挑戰的開始,當時為了備戰全運會和世錦賽,張祐菘絲毫不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每週訓練7天不休息,持續練了一個月,卻在全運會前兩天傳來嚴重扭傷的噩耗,連走路都無法走,但他不願服輸,憑藉頑強的意志力出戰團體賽,幾乎只靠單腳的力量,為團隊贏下好幾場勝利。不過受到傷勢影響,隨後登場的世錦賽雖獲男團銅牌,但單打賽事僅在八強止步。有了這次經驗,張祐菘領悟到健康的重要,「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機會去享受比賽」後續的訓練內容也做了大幅度的調整。 全力備戰亞運單打 對延期樂觀其成 有趣的是,連同杭州亞運在內,連續三場國際賽選拔張祐菘皆以單打身分入選,加上去年在110全運會斬獲男單金牌,讓人誤以為他一路以來都專攻單打,對此他也表示意外,笑說:「從小都練雙打居多,結果雙打從來沒選上。」即將肩負亞運國手的責任,讓過往較不重視單打訓練的他,逐漸有了想提升單打實力的決心,因此面對杭州亞運延期,他樂觀其成,認為自己有了更多時間備戰。 和哥哥正式拆夥 兄弟情永遠不散 這次選上亞運代表隊,對張祐菘來說固然開心,但同時卻也是他和手足分道揚鑣的開始,和哥哥張祐瑄僅相差一歲,在軟網賽場上從小就是雙打搭檔,但因張祐瑄另有生涯規劃,在全大運前兩人便決定拆夥,各自和新夥伴練球,沒想到全大運時兄弟檔「臨時合體」出征雙打,反倒得心應手,一舉拿下睽違兩年的金牌,對此張祐菘透露「以前搭檔很久,無形中有不能輸的壓力,現在都沒有了,打起來反而很歡樂。」雖然以金牌劃下完美句點,但張祐菘說:「心中有個小遺憾,就是沒能帶他(哥哥)選上代表隊,儘管未來不再是場上搭檔,但我們還是兄弟,我一定會支持他的決定。」 鎖定亞運舞台 盼在歷史留名 「我有一個白板,我會把今年的目標寫在上面,去年寫了全運會金牌、全大運金牌、亞運金牌。」已經達成前兩個目標的張祐菘,現在全心瞄準延期一年的亞運盛會,對自己要求甚高的他,期許未來能在國際賽中打出名堂,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曾欣培(左)傷後重返道場參賽。照片/曾欣培提供
人物特寫

請勿懶惰的信念 曾欣培與傷共處60日奇蹟重生

「沒有人能阻止我想要去的地方。」就讀國立體大的曾欣培在左膝少一條韌帶之下,帶傷征戰5月中旬舉辦的111年全大運跆拳品勢公開女子組團體賽,奇蹟奪下銅牌,雖與賽前設定的金牌擦肩而過,但這面獎牌對於四年級的曾欣培來說更是意義非凡。 三月初,一場惡夢降臨在曾欣培身上,在努力許久的世錦賽、亞錦賽國家代表隊選拔賽中,曾欣培在第一項個人賽不慎傷到膝蓋,直接倒在賽場上,傷勢嚴重到無法起身,必須出動擔架。回憶當時的狀況,曾欣培說:「當下覺得膝蓋卡卡的,接續幾個動作後小腿開始跟不上身體,原本想撐完這回合,但小腿真的不能動了,最終還是倒下。」   個人賽受傷後,曾欣培憑藉強大的意志力,簡單治療與貼紮後,繼續參與接下來的團體賽,她坦言:「這個比賽真的準備非常久,也非常有信心能選上國手,這也是支持自己跆拳的目標,當下心情很低落,但仍盡可能幫助隊友。」最終隊友也非常爭氣順利入選國家代表隊,對她來說已經是最大的安慰。   品勢是一項膝蓋重度負荷的運動,曾欣培身旁許多隊友都動過膝蓋手術,嚴重可能導致生涯受影響,在選拔賽結束後,曾欣培做了核磁共振(MRI)檢查,診斷結果為左膝ACL(前十字韌帶)斷裂,除了國手選拔落空,她將面臨的是遙遙無期的復健。 為了參加由自己學校主辦的全大運,曾欣培決定先治療及復健,並沒有立即動刀。「我認為我可以,所以不想撐著拐杖。」她說到每天長達七小時的治療讓曾欣培飽受折磨,再正常不過的屈膝動作對她來說簡直要命一般,曾欣培說:「那幾週真的很難熬,朋友打過來給我都在大哭,不過也還好有大家的鼓勵,自己才能撐過那段時間。」 曾欣培的努力最終迎來好結果,在抽出膝蓋的積水之後,終於重返道場訓練,眼看賽程越接近,曾欣培的心也更加忐忑。最終,她在受傷後第60天完成比賽,並奪下銅牌,賽後她難掩喜悅說:「是否奪牌已經不重要,自己在這60天來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能重新站上道場真的為自己感到驕傲,或許是10年跆拳生涯以來最具意義的一戰,也很謝謝這段期間幫助過自己的人、教練以及防護員。」 全大運結束後,曾欣培決定安排動刀,預計八月開始將暫離道場一段時間,而近期也剛好完成大學四年學業,未來將繼續攻讀研究所,曾欣培說:「只要我還能踢,我都不會放棄,學校教練及醫療的資源讓自己很想繼續留下來,加上國手夢並未熄滅,因此才做出這個決定。」曾欣培的跆拳故事,也將繼續延續下去。

莊天羽擁有豐富國際賽經驗。圖片提供/莊天羽
人物特寫

跆拳道國手越挫越勇 莊天羽視亞運為選手生涯最終戰

天生熱愛運動的莊天羽,目前就讀國立體育大學技擊所碩一。自國小三年級開始,就近到家裡附近的跆拳道館進行訓練,起初只希望培養運動興趣,但經由教練童乾華的栽培,激起她對跆拳道的熱忱,就此展開她的選手生涯。 莊天羽的選手生涯並非一路順遂,國中時期初次接觸選手班,訓練模式和過往截然不同。開始參加縣內賽之時,遲遲無法達到理想成績,因此曾經有過想放棄的念頭。而在高一時初次選上國手資格,她成功從低潮中爬起,更確立自己的目標,並朝著它前進。 面對低潮不放棄 並找尋適合的抒發管道 莊天羽相信選手都會有低潮時刻,因此她告訴自己,「當低潮來臨時就去面對,並重新檢視自己的比賽狀態,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同時,莊天羽也會尋找屬於自己的抒發管道,「通常我習慣詢問有經驗的學長姊,並從中去學習如何改進。」近期開始也會去諮詢國家訓練中心的心理師,透過對談的方式,找尋自己的問題,同時也能解決當下的煩惱。她認為「運動心理」是選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11學年度全大運金牌得主 且擁有豐富國際賽經驗 108年學年度至111學年度,共拿下四面女子49公斤級金牌,「最應該感謝的非家人莫屬,雖然他們不常到現場看我比賽,不過他們都在背後默默支持我,給予我最大的鼓勵及信心。」 擁有豐富國際賽經驗的莊天羽,2019 拿波里世大運金牌戰,成為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戰,當時面對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雖然最終只拿到銀牌,但她認為這次是有別於以往的經驗,「雖然比賽前相當緊張,但我喜歡挑戰自我的感覺,因此即使最終沒有順利拿到金牌,心情也不至於太低落,畢竟我努力過了。」   面臨賽制改革危機 重新調整訓練模式 舊賽制和新賽制最大的不同在於,從3回合制改為最佳3回合制,對於賽制改革受到影響的莊天羽表示:「不像以往取得大比數領先後,剩餘的時間就能慢慢調配體力;在賽制改革後,即使首回合取得大比數獲勝,也需保留體力至剩下兩回合。」 2022年茂朱大獎賽挑戰賽是莊天羽在賽事改革後首戰,對於新賽制尚未完全適應的她,仍榮獲銅牌佳績。「第一場比賽第一回合拿下10分,看到第二回合比數歸零,才意識到新賽制已啟用。」這次的經驗,讓她體會到新賽制以後,體力需平均分配至三回合,將是日後比賽取勝的關鍵。 選手生涯即將畫下句點 亞運將成為她選手生涯最終戰 「當初大學畢業時,希望選手生涯就此告一段落,不過教練及家人在旁給我信心,認為我還有能力去挑戰,最終我也選擇延續選手生涯。」在世大運及世錦賽國手選拔失利後,莊天羽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她也順利選上亞運國手,並在亞運結束後,將為她15年選手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

鐵人三項好手陳品蒨。圖/陳品蒨提供
人物特寫

初露鋒芒 陳品蒨的運動生涯未完待續

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田徑場上,10000公尺的決賽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比賽到了中後段,有一位素未謀面的選手迎頭趕上,最終奪下一般女生組第六名的佳績,她是來自國立臺東大學的陳品蒨。 國小一年級時,為了鍛鍊身體,她誤打誤撞加入游泳隊,一個月後,游泳隊適逢轉型為小鐵人隊,就此展開她鐵人選手的生涯。平日的單項訓練和假日的綜合訓練佔據了國小生活,「雖然騎山路很累,但大家一起『出遊』的感覺很新鮮!」她回憶道。 國中一年級時,她代表台中市參加全中運,訓練期間,她與她的隊友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騎腳踏車和跑步,訓練結束後再去上學,放學後則練習游泳到天黑,也藉此培養出革命情感的友誼。比賽時,穿戴晶片的腳未先通過終點而錯失獎牌成為她印象最深刻的回憶。比賽結束後,她並沒有因次頹喪,「從那個時候發現,我竟然可以和高手們站在同一個舞台上競爭」,於是鐵人三項漸漸地從興趣轉變成追尋的目標。 隨者年齡增長,少了同伴的相互加油打氣,不免讓她感到孤單,陷入成績與名次的漩渦更讓她備感壓力,「最初是因為興趣才練三鐵,為什麼我要這麼有負擔?」內心的矛盾隨著訓練的疲憊越演越烈,但她並沒有輕言放棄。 高三時,她和全臺十六到十八歲的鐵人三項好手到中國雲南移地訓練,嚴格的身材控制和從未經驗過的訓練模式讓她不敢怠慢。她說:「我的游泳能力跟其他人差太多,我只能一直追在他們後面,但我不想被倒追,所以我很努力地游。」經過這一趟的旅程,她沒有因此自卑,反而樂觀地表示她的各項技術突飛猛進。   在徬徨該不該繼續堅持鐵人三項生涯之際,她選擇參加國立臺東大學田徑隊,隊上活絡的氣氛和教練李立翔的關心成為她訓練的動力。平日練習時,她和教練一同討論訓練狀況和身體感受,比賽前一天晚上,教練替她分析所有對手並制定戰略,「那天晚上讓我超級感動,我真的很感謝教練這麼在乎我的比賽。」 全大運之後,她選擇休息片刻,對她來說,不為比賽設定目標,純粹享受運動是她現今的課題。鐵人三項就像她人生的調色盤,因為鐵人三項,她的生活擁有不同的經歷,並透過這個獨特的方式記錄屬於自己的青春。

2017年全國運動會比賽。照片提供/陳彥錡
人物特寫

愛己所擇、泳往直前 努力生活過的紀錄皆成就現在的人生

自國小三年級起跟隨哥哥的腳步進入泳隊,長達十五年的游泳生涯,陳彥錡從最初的追隨,慢慢地轉化為最大的成就感來源。專練仰式的陳彥錡以新北基層游泳訓練站秀朗國小做為起點,中學時期到永和國中及中和高中。一條龍的體系擁有完善的訓練資源,加上陳彥錡自我努力,在國高中時期的全中運,年年都能在50公尺、100公尺及200公尺仰式個人比賽中斬獲獎牌。即使現在游泳訓練不再是生活重心,他在每年的全大運仍舊保有前八名的好成績。 陳彥錡的游泳生涯絕非一帆風順,經歷過倦怠期,更在升大學前夕,意外感染蜂窩性組織炎被迫中斷訓練。回首過往的點點滴滴,無論好壞都成就了現在的人生,更因此更清楚自己所想要的是什麼,持續「泳」往直前。 心態,決定表現 從國小、國中時的享受比賽,到高中時期,隨著時間的累積與心態的改變,陳彥錡自認:「高中後慢慢意識到游泳訓練並不是件可以輕鬆玩樂的事情。」隨之而來的,除了日常的訓練量,更伴隨沉重的心理壓力。即使成就感支撐著這條艱苦的訓練之路,但過度的壓力,不僅讓當時的他,成績無法突破,更封閉了自我,連帶影響課業表現。陳彥錡回想過去有感地說:「那段撞牆期,很感謝家人們和隊友們的支持和鼓勵。」 革命情感,共同度過漫長的游泳歲月 由於訓練都在同一個場地及同一個體系中,因此游泳隊的隊友們都是共同奮戰多年的絕佳戰友,不僅陪伴彼此度過低潮,更是同享榮耀的夥伴。而除了陪伴最多時間的隊友之外,更因為每年經歷的大小戰役,和亦敵亦友的對手結下了不解之緣。談及過往和簡士涵選手相識、競爭到互相陪伴的過程,陳彥錡分享道:「從國小他都是第一名,而我完全沒有名,我就一路慢慢地往前追,追到國中開始坐在他旁邊,就是像你以前感覺遙不可及的對手,然後現在坐在你旁邊,跟你一起比賽的感覺。」若非游泳,陳彥錡也無法擁有這些難能可貴的隊友及對手。 選擇,存在於每個階段 無論在哪一個運動項目,作為一名學生運動員,在出色成績的背後,所代表的是日以繼夜、年復一年的艱辛訓練。除此之外,每個階段更存在不一樣的挑戰與抉擇。如同陳彥錡所說:「每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考量,不只是在升大學的時候。」國小升國中時,父母擔心辛苦的訓練,而詢問是否要繼續練習,又或者是高中畢業後,決定想鑽研不同領域,而選擇臺灣大學就讀,甚至是現在繼續攻讀研究所。每一個選擇都勢必得伴隨某些取捨,卻也是必經過程,更是體驗不同人生的方式。 游泳,並非人生唯一出路 無論是大學時期到中華奧會的行銷公關組實習,或是今年參加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訓營,對陳彥錡來說都是在不斷的學習與成長。而在他最熟悉也最擅長的游泳領域中,不只是一名選手,現在更將教學作為磨練自我的絕佳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學習教學的技巧,更需要學會與家長溝通。是否把游泳教學當作未來的方向,陳彥錡並不想自我設限:「這個領域是我未來的一個出路,但我不會把它當成是唯一的方向。」 不後悔過往所有決定 做為一個學生運動員,陳彥錡有他自己的見解:「做為一個學生運動員,相對來講可能生活比較單調一點點,但我不會說那是遺憾,因為我會覺得那是我那個時候必須要做的事情。」對於這十五年的游泳經歷,陳彥錡不僅不後悔走過這段旅程,更無比感激因為游泳才擁有現在的一切,如果重新選擇一次,還是會堅定地再投入游泳訓練。「我不會後悔自己做的決定,但是我會想辦法讓自己做得更好。」人生還在繼續,相信這些過往的歷練,會成為陳彥錡未來最大的養分,和游泳的緣分更是未完待續。

北市大黎昕陽在球桌上目光堅定,散發光芒。攝/李心妤
人物特寫

七年國手經歷後「掉隊」 北市大黎昕陽重新來過

「我還是會繼續打!」桌球混雙好手北市大學黎昕陽堅定地說。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於今(11)日進行桌球賽場最終戰,北市大黎昕陽/李婉瑄直落三(11:5、11:6、11:9)拿下兩人合作首面金牌。 黎昕陽有過七年的國手經歷,更在107年兩次青少年國手排名賽中登上王座,然而他在今年度的國手選拔賽落馬,也是繼108年來,第二次「掉隊」於國手名單外。 「今年沒有選上國手,對我來說打擊蠻大的。」憶起當時黎昕陽依舊難掩失落,他在第一輪決選時,從原本的領先優勢到最後輸了三分敗下陣來,後面又相繼輸給北市大隊友楊子儀、13歲小將郭冠宏。他表示,當時真的太想要國手門票了,「越接近勝利,就越壓不住情緒」,導致失誤節節攀升,最終與正選資格擦肩而過。 前年是黎昕陽成人國手「初體驗」,但實際上107、108年二度挑戰資格失利的他,曾經想要提前結束桌球生涯:「當時覺得同期的選手都選上了,我怎麼還沒選上?」但隨後他轉念決心要放手一搏,調整心態後的他,在109年第一輪選拔賽中,便靠著堅強的實力當選。 黎昕陽於高一時便選上18歲青少年國手,高三時期的他更是18歲青少年國手排名賽的第一名,而前一年的首名寶座是由「小林同學」林昀儒拿下。看到同期選手近年在國際場上發光發熱,他並不會因此覺得忌妒或感到失落,反倒補充:「我從昀儒身上學習到許多東西,他真的是位很努力、自律的選手,能走到現在的成績有他的道理。」 黎昕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同期選手的崛起,並不忘精進自己的技術,未來他會更加強體能,由於近年來世界桌協多次修改桌球的尺寸,球變得更大也更重,非常需要倚靠身體的能力打出高質量的回球,再加上國手選拔賽需要對戰六輪,因此備足體能是他接下來的首要目標。 經歷著桌球路上的起伏,他想特別感謝父母的栽培與陪伴:「很謝謝他們!現在所擁有的成績以及生活上的一切,都是他們的功勞。」他的爸爸黎天生是桌球教練、媽媽黃月芬也是桌球愛好者,啟蒙了他和弟弟黎昕祐的興趣,一頭栽進桌球的世界裡。家人們十分關注兩兄弟的比賽,更會陪伴他們檢討球賽內容。 「我還是會繼續打!」黎昕陽的口吻沉著、目光堅定,沉澱後的他將帶著眾人期盼的目光重新來過,繼續追尋他的國手夢。

家人與隊友的支持,成為國體夏若堯拚連霸路上的最佳助力。攝/李心妤
人物特寫

家人支持、隊友陪伴 國體夏若堯越挫越勇的四連霸

「我是太陽的孩子!」國立體育大學夏若堯開朗地說。她今(10)日剛拿到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一般女生組鉛球項目四連霸,並以11公尺19打破生涯全大運個人最佳紀錄,家人們的支持是她勇往直前的動力,良好的訓練環境讓她不斷突破自我,在最後一年的全大運舞台她享受發揮。 她曾參加八屆的全大運,賽前在本項目已累計3金1銀2銅,對鉛球的執著和熱愛不言可喻,今年在主場拿下四連霸,對她來說更是意義非凡。 面對今天炎熱的天氣,她絲毫不受影響:「我是太陽的孩子,在澎湖長大!」國小時參加校內的壘球擲遠比賽拿下第二名,一舉被教練相中,回憶當時她笑道:「加入田徑隊早上就可以在旁邊練習,不用升旗。」這是她踏入鉛球世界的初心,想不到成為一路陪伴她成長的最佳夥伴。 大學就讀明新科技大學的她,在一次熱身時膝蓋內轉前十字韌帶斷裂,經歷了一年的恢復才重新回到場上,但比賽的狀況每況愈下,大三起在全大運開始奪牌才讓她找回自信,更觸發她想前往更高層級、接受專業訓練的想法。 「我在國體重新學會推鉛球!」她很享受在國體的訓練環境,更感謝公開組隊友給予她的指點,今天比賽中場外的隊友也高聲為她喊聲,她笑說:「這是隊上的傳統!大家都會到場互相幫彼此加油。」 家人們的支持,也是她在鉛球場上拚搏的動力。「爸爸是刀子嘴豆腐心」,她特別說道,選擇到國體念碩士時,爸爸老是唸她「快把論文寫完」,但心裡也默默關心女兒的表現,前年全大運結束時,更主動詢問:「成績呢?」令她會心一笑,了解到爸爸的愛「無聲而濃烈」。 媽媽對她的支持更展現在實際行動中,前年還特地從澎湖飛到高雄看她的全大運比賽,由於平時從事保母工作,很少能到場看女兒比賽,那次親自到場支持讓她覺得很感動,對她來說是很很珍貴的回憶。「媽媽像小粉絲一樣,不停拿著手機幫我錄影!」喜悅之情表露無遺。 媽媽今天有特別關注她的決賽,「聽說她一直在拍電視上的我」,她笑著說。她感謝雙親一路支持:「謝謝他們的鼓勵,給了我滿滿的關注。」而在國體運動保健學系擔任系主任的阿姨蔡錦雀是另個溫暖陪伴,在唸碩士班時經常受到她的照顧,更親自帶自己到國體田徑隊練習。有著家人們的愛與支持,讓夏若堯能在鉛球場上盡情揮灑。 今年可能是她在全大運舞台的最後一年,「想到即將要離開這裡還蠻捨不得的!」她未來想從事與電競產業的工作,也期許在這條路上愈挫愈勇的自己,能帶著在場上學到的精神,正向面對所有挑戰。

國體大陳澤元四強戰演出逆轉,興奮地脫下面罩大聲吶喊。攝/張博涵
人物特寫

擊劍偏執狂陳澤元身兼三職 全大運賽場邊打劍邊執教

「我一直很固執地在做我喜歡的事。」國立體大陳澤元今(9)於111年全大運公開男生組擊劍鈍劍個人賽大殺四方,決賽先後擊敗國體大學弟郭均祐與北市大學黃子傑摘金。目前將重心放在擊劍教學和推廣的他說:「今天很享受比賽,在打劍時找到開心的感覺。」 陳澤元今在四強戰逆轉自家學弟、上屆銅牌郭均祐,以15:14驚險晉級。金牌戰對上北市大黃子傑,他多次閃過對手刺擊並全程握有領先,終以15:10獲勝。然而他在奪金瞬間還沒來得及慶祝,就立即跳上隔壁劍道的教練席指導臺灣大學一般組選手,將身分由選手切換為教練。   陳澤元在國內外已累積豐富的教學經驗,但他始終認為教學並非易事,「我當選手只需要為自己負責,但在帶校隊的時候責任會很重,因為這攸關他們的校譽,還有看著選手和自己付出這麼多心力,會特別希望能有好的結果。」而他除擔任臺大擊劍隊教練,也在兩年前創辦「繁星擊劍學院」,同步輔導學員的課業與劍術。 清晨訓練、下午教劍、晚上又當CEO,陳澤元天天行程滿檔卻樂此不疲,「雖然辛苦但我也覺得很好玩,在工作、教課、練習的時候都是在做我喜歡的事情。」事實上礙於時間安排,陳澤元原先打算在兩年前創業後全心投入工作,但他始終放不下手上那把劍,「我一直不想承認退役這件事情,因為我覺得我還可以打。」 他補充,以往看著學長持續打比賽,都會感到開心,因為能有機會跟那些優秀的前輩交流,「我現在是希望能夠撐到後面的人把我打下來,我當然不想輸,但這樣就代表臺灣的擊劍變得更強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前人的努力下,臺灣擊劍人口與整體實力顯著成長,陳澤元相當樂見自己的學弟及學生們表現得愈來愈突出,例如已在國際間嶄露頭角的陳致傑,以及國內奪牌常客郭均祐、岳哲豪、謝承晏等。未來他也將持續貫徹自身理念,努力為年輕選手創造更多學習機會。

北市大林暐傑收穫公開男生組射擊10公尺空氣手槍個人賽和團體賽銀牌。攝/張博涵
人物特寫

10公尺空氣手槍決賽高潮迭起 全大運「元老」林暐傑憶初心

「射擊唯一困難的點就在你需要拿捏好每個細節,板機、姿勢、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等,很多都必須是協調的,才能打出一發你要的10分。」北市大學林暐傑今(8)在公西射擊基地展開個人第七度全大運旅程,於射擊男子組10公尺空氣手槍決賽表現沈穩,雖最後遭臺北商大李祐呈驚奇逆轉,仍繳出總分236.9收下銀牌。 本屆此項決賽高潮迭起,第一槍開出後,北市大林暐傑便一路居於計分排行之首,頻頻打出10分以上佳績,至比賽結束前還握有1.1分領先優勢。豈料對手北商大李祐呈在最後一發射出10.9滿分,一舉逆轉戰局,場邊觀眾也驚呼連連。 「因為分差不小,我先看我的成績,想說打9.6分還OK,結果看了螢幕,怎麼第二名?」面對最終賽果,林暐傑笑著表示,對手打出滿分他也只好認了。而他自105年全大運首次納入射擊便參賽至今,卻多次與個人單項金牌擦肩而過,「這次在靶上有拿金牌的慾望,只能下屆再拼拼看。」   林暐傑言談流露盡是對射擊運動的熱忱,「會在靶場打了幾百發,才發現時間過了兩個小時,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因為很紓壓,像是進到精神時光屋。」林暐傑小時候對刀、槍等武器感興趣,而他父親正好為警專教授,於是將他引薦給有射擊專業的警專教官吳耀家,後來漸漸打出心得。 然而,從一個喜歡把玩BB槍、玩具槍的男孩,到成為國內頂尖射擊好手,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以前沒有想說要打好就能打得很好,但現在是太想打好,要很努力、很努力才可能打得好」。林暐傑坦言,現在站上靶場的動機已不像以往一樣單純,背負的東西也愈來愈多了。 即便經歷十幾年選手生涯,林暐傑至今仍在調適面對此運動的心態,也希望藉由培養其他興趣,避免自己過度在意場上表現,「有接觸其他運動,像是潛水,在玩這些東西都是有興趣的,就像當初射擊一樣,再回來練習就比較不會因為打不好而太過糾結。」 身為全大運射擊「元老」,林暐傑也以自身經歷鼓勵初次踏入全大運的新秀們,「其實不用一直想著對手是經驗比較豐富的人,雖然一定會緊張,但不要在還沒上靶就覺得自己沒有經驗。」而林暐傑現為成都世大運培訓選手,也放眼杭州亞運,盼能發揮自身實力,取得代表權。

輔大徐宏宜有個僧侶的特別身份。攝/徐暐喆
人物特寫

柔道僧侶徐宏宜 結合宗教和柔道的獨特見解

本屆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柔道一般組戰場上,不難注意到一位留著俐落平頭的選手,特殊的髮型、場上應對有道的舉止均有如寺廟的僧侶,他是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三年級的徐宏宜,平常除了上課和學習最喜歡的柔道之外,空閒時間還會去寺院參與佛事,是個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 談到起初接觸柔道的機緣,徐宏宜表示,國中時本想學跆拳道,但教練認為身材太矮小,才改而投入柔道訓練,在還沒接觸宗教前,總覺得柔道是個蠻力取勝的運動,沒想到這運動講求的內涵,以及對柔道的領悟、理解是永無止境的,讓他「一試成主顧」、越練越有心得和樂趣,一學就是七年,如今也還在一般組的賽場活躍。 「柔道的精神不是用蠻力摔贏對手,而是在較量中達到心靈和一的狀態、享受比賽。」徐宏宜對於柔道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即便他在本屆第五量級賽事敗部落敗、無緣獎牌,但對於柔道的熱忱又再次得到提升和新的體會學習,還是給予自己肯定的答案。   談起宗教和學習柔道相互的影響,徐宏宜分析:「兩者一動一靜,我也是人,比賽難免會有情緒,但宗教、禪學帶給我的安定感,是比賽裡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提到除了落後的心境調適,在領先時,依然有助讓自己沉住氣,不將太多的情緒放在場上。 至於平時在上課、訓練、佛事間怎麼拿捏分配,徐宏宜的答案也很特別,他認為自己不是在三者之間求取均衡比例,因早晚都要處理佛事,自然而然會壓縮到其他的時間,並非在每天規律的作息顧及三者就好,而是在能力範圍能做到好的事,才叫做取得平衡。 針對全大運的目標和表現,徐宏宜也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升段,很可惜今年無法達成自己的預設,不過他也珍惜幾戰下來的經驗增值,轉念「當作一種修行」,過程即便痛苦,但為了嘗到甜美果實一切都值得,期許明年會更好,回去再加強鍛鍊身心,以新的週期與自己較量、再次迎來與對手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