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大張芷嫙在今年全大運交出亮眼的成績。照片提供/擊劍即時通
人物特寫

光陰似「劍」該努力的年紀 北市張芷嫙不選擇安逸

112學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擊劍公開女子組軍刀個人賽金牌,由目前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的張芷嫙奪得,從小熱愛運動的她透過自身不斷的努力,逐年不斷刷新紀錄。 不喜球類,因而選擇擊劍 從小優良的身體素質加上體育成績,因而被國小訓導主任找上加入體育班 ,不過因為張芷嫙不喜歡球類運動,剛好這時學校新成立的擊劍隊,因此開啟她的擊劍之路,一開始張芷嫙從鈍劍起步,得了國小盃冠軍,意外地在之後的軍刀比賽中拿了冠軍,也因為國小的啟蒙教練去了美國,加上在國中教練的建議下,從起初的鈍劍轉向軍刀。儘管是在最想玩樂的年紀沒日沒夜的訓練,可一想到比賽的成果以及上台領獎的瞬間,就覺得付出的這些汗水非常值得,也因為出色的成績,讓她之後有機會公費前往上海南京移地訓練,也曾到法國參加世界青年錦標賽。 曾想過放棄,仍無法放下對擊劍的熱愛 懷抱著一直以來對擊劍的熱忱,讓張芷嫙升大學的面試期間,選擇了離母校較近的大學,方便自己經常回去練習,但也因為繁重的課業壓力,加上勞累的訓練,讓她萌生了想放棄的念頭,但在經過跟教練的討論,以及對擊劍多年的革命情感,使她依舊堅持到現在,好在努力並沒有辜負她,讓她在全大運大放異彩,從起初的第五名到銅牌,再到現在站上頒獎台頂端,成就了今天的她。 該努力的年紀,不該選擇安逸 在某年去南京移地訓練時,教練這樣告訴張芷嫙,長大後漸漸了解到,當別人努力的時候自己偷懶,永遠就無法成功,但如果是在別人玩樂的時候選擇努力,那怕只有一點,相信總有一天也可以超越別人超越自己。 擊劍是堅持也是信仰 擊劍帶給張芷嫙的不只有身體上的變化,更多的是心態上的轉變,從平時刻苦的訓練跟比賽中,她學會堅持並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事,因為在賽場上不想輸,除了去勇敢迎面困境之外沒有其他選擇。擊劍對張芷嫙是摯友般的存在,因為擊劍認識很多一路以來幫助她的人,從訓練至今無論心情好壞,拿起劍的那刻總能使她平復心情,也因為有擊劍才有一直讓她努力的方向。 沒有遠大的夢想,只想盡情享受當下 張芷嫙認為,每個運動選手都會因為年紀而受到限制,因此她更想好好享受當下的每次練習及比賽過程,也提到未來可能不會從事擊劍相關工作。並開心提到,自己這次有幸獲選為臺北市全運會代表隊,也期盼自己能盡全力發揮,為所屬隊伍拿下好成績。

結束兩年半的職棒生涯,何逸龍今年回到北市大,出戰春季聯賽。攝/許甄玲
人物特寫

「第七輪珍珠」魔法未上演 何逸龍卸下職棒光環重返大學賽場

揮別兩年半短暫的職棒生涯,回到臺北市立大學,何逸龍成為少數職棒退役後重返大學賽場的選手。經過兩年職棒的洗體,卸下光環,何逸龍持續走在自己最愛的棒球路上。 三級棒球時期都在桃園市渡過,何逸龍就讀新明國中時擔任投手,當時球速就能達到142公里,但升上青棒強權平鎮高中,因隊上投手實力堅強,何逸龍高中三年都以打者為主。直到進入北市大,由於大學的訓練方式較開放,他便趁著機會重拾投手身份。 「主要的訓練還是在野手上,畢竟野手的訓練量較大,投的話就是牛棚訓練。大專聯賽前,只投了兩到三次的牛棚。」2019年12月的大專聯賽,大一的何逸龍在對戰勁敵臺灣體大的比賽中,睽違三年再度踏上投手丘,中繼2.1局拿下勝投,「那天的表現滿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這麼久沒有投,還能投到生涯最快的144公里。」他說。 何逸龍這次的好表現也引起球探關注,隔年就被邀請參加味全龍的測試會,且同時測試投手和野手。而其實在2019年高中剛畢業時,何逸龍曾在選秀會上失利,一年後他抱著嘗試的心態,選擇以投手身份投入選秀,最後順利被樂天桃猿職棒隊相中,甚至意外成為了網友討論的「第七輪珍珠」。 「平常心去面對這個稱號,進去後還是把自己該做的訓練做到好。」何逸龍說。而他自認自己最大的優勢在於潛力,因為高中三年都沒有接受正式的投手訓練,還能維持水準,潛力受到球團肯定。然而,他在實戰經驗上與其他「正規」的投手差了一大截,所以在進入職棒後,除了團體課表的操練,他也額外花時間在下肢部分做更多加強。 職棒生涯的第一年,是何逸龍感到最辛苦時光,「剛進去都還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時候會覺得很無助,後來才逐漸找到自己需要和欠缺是什麼,才更有方向去執行每一天的訓練。」他表示,克服的方式就是多做、多問學長或教練,自己再從中找尋最適合的方法做訓練。 自2020年加入職棒以來,何逸龍投球表現起伏,僅在二軍有出賽紀錄,直到2022年年底合約結束,他發現自己的名字沒有出現在隔年的春訓名單中,便做好被釋出的心理準備,他回想:「那當下情緒起伏沒有很大,因為在職棒的兩年多的時間,成長空間也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但他不會後悔加入職棒,因為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在大一、大二這兩年要進入職棒,否則就轉換成從事體育相關的工作,因此還算是有達成目標。 近兩年許多大專院校棒球選手在職棒選秀會上雀屏中選,身為同樣在大學時期進入職棒的球員,何逸龍認為,只要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就義無反顧去試試看。在大學到職棒的過渡期,何逸龍認為心理素質的養成很重要,因為大學的比賽沒有職業來得多,選手在場上發生狀況時,常常會很糾結當下的表現,「但在職業的話就是長久的賽季,當下的缺失不用一直掛在心上,未來還有很多比賽、很多彌補的機會。」他說。 回到北市大後,已是何逸龍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他依舊跟著球隊練習、參加比賽,更在今年春季聯賽中,擁有後援1局飆出3記三振的表現。然而,再度披上北市大的戰袍,何逸龍只期望保持身體健康,順利完成大學的最後一個比賽。即使身邊的隊友、球探都鼓勵他繼續打球,「這方面就順其自然。」何逸龍說。 畢業後,如果沒有繼續打球,何逸龍打算從事棒球教練的工作,將自己的專業與經驗傳承下去。

臺北市大蔣宗錡打擊手感火燙。圖/許小諺提供
人物特寫

成功並非偶然 蔣宗錡且行且珍惜的棒球路

「越努力越幸運!」是蔣宗錡最能感同身受的話。對於不乏國手資歷,常入選代表隊的他來說,打棒球學到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對人生有更深的見解,運動員不怕苦的身影,在蔣宗錡身上更是清晰可見。 人小志氣高 國手之路初長成 「一切都是從跟爸爸看職棒開始。」蔣宗錡說棒球原本僅是父子倆的休閒時光,竟促成他棒球路的開端,三年級決定轉學至龜山國小展開球隊生活。他虛心受教且跟隨教練腳步,從小就埋下穩扎穩打的棒球底子。 2011年小馬聯盟野馬級世界少棒錦標賽,先由桃園聯隊取得代表權,再闖進亞洲區分組賽,最終擊敗美國隊獲得冠軍殊榮,身為中華小將一員,蔣宗錡說:「很興奮!」有幸參與國際賽,讓他立下要在棒球圈發光發熱的誓言。他感謝李政達總教練,有他自始至終的陪伴,無疑成為球員們心中最大的定心丸。 吃得苦中苦 品學兼優成楷模 小學畢業後因還想與昔日隊友並肩作戰,便相約到新明國中續前緣。隊友間彼此熟悉且擁有絕佳的默契,國二時也讓他們再度勇奪LLB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冠軍。而勝利並非偶然,他手心上布滿的厚繭是努力不懈最好的證明。 「不只球要打好,書也要讀,最重要的要學會做人!」來自教練黃湋志的叮嚀,蔣宗錡很感謝住校時常能聽見教練的耳提面命,讓離家生活的他感到無比暖心。同時銘記教練的話,打球之餘也專心讀書,更獲得陳偉殷棒球獎學金,實踐敦品勵學的最佳典範。 力爭上游 低潮中積極轉念 高中來到平鎮追夢,但高一鮮少有出賽機會,對自尊心強的他來說很是落寞,幸虧有學長戴源廷的關心平復他焦躁的心。蔣宗錡笑說:「我們從國小到高中都同所學校,晚間的夜訓也是他特地陪我訓練!」於是,他決定反轉心中的失落,將心思放在練習的瞬間。終於在高三最後一年的木棒聯賽中,以五成打擊率排名大會第三。他藏不住喜悅地說:「努力那麼久,總算實至名歸了!」 談及印象最深刻的比賽是2016年LLB世界青棒錦標賽,最後以6:2擊退地主美國隊。蔣宗錡談到:「雖然身材上不及對手,但團結是我們最大的武器!」即使拿下冠軍,仍提醒自己要保持謙遜並更加茁壯。「爸媽很尊重我的決定,也時常給我鼓勵!」家人的支持,則是他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   勇敢追夢 皇天不負苦心人 在張滄彬老師的推薦下,蔣宗錡和隊友們來到好手如雲的臺北市立大學。初至北市大為求身體素質穩定,私下尋求體能教練幫助他增加重量和爆發力。「利用科學化數據,能讓我更有效提升力量。」訓練後讓蔣宗錡在長打能力上有明顯突破,加上時常與成棒隊進行友誼賽,使他在高強度的比賽中發現自己的不足。 睽違21年,北市大在109學年度大專棒球聯賽中勇奪金盃。蔣宗錡憶起八強複賽時曾面臨淘汰邊緣,身為副隊長他決定挺身而出。「成功不一定會帶來快樂,但快樂會帶來成功!」這番話是場及時雨,點燃大家心中的希望之火,率隊挺進決賽。冠軍賽前廖文男教練提點:「只要不留下遺憾就行了,盡情揮灑吧!」他帶著平常心打擊,以四打席三安打的亮眼表現,摘下勝利果實。蔣宗錡興奮地說:「能與隊友們攜手達成願望,絕對是最好的畢業禮物!」 大學期間頻繁的賽季讓蔣宗錡一度無從調適,操之過急而在比賽中自亂陣腳。他記得林加祐學長曾說:「賽場上有多少能力發揮多少,掌握好你能掌握的即可!」決定調整好心態,重新出發。努力最終開花結果,在2021年春季聯賽中拿下個人打擊獎第一名。打擊結果進步他表示:「看見心態與球技上有穩定的提升,說明了努力是不會背叛自己的!」 心懷感激 盼展翅高飛 「感恩之心是不斷進步的泉源。」此話長久烙印在蔣宗錡心中。球並不會打一輩子,做人成功才是根本!他感謝年幼時期到現在每位教練的諄諄教誨,及每場比賽共患難的隊友們造就他如今的表現。也談到畢業後想投身中華職棒,希望能實現從小到大的夢想並保有熱情。「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蔣宗錡認為棒球教會他在任何事上都不能輕易放棄,而困難的出現是為激發更棒的自己。藉這股韌性,期許他在未來的棒球生涯中,也能如星火燎原般持續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