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國寧為政大男排替補球員,同時練習欄中和長攻。圖/仲國寧提供
人物特寫

排球場上的快樂與挫折 政大福將仲國寧的排球故事

108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一般男生組決賽階段,政治大學與雲科大在爭奪第五名的關鍵比賽中來到第四局。政大比數漸被對方拉開,面臨落後七分的劣勢。此時政大先發欄中莫少濬在一次落地時扭傷腳踝下場,換上替補球員仲國寧。仲國寧隨即以一記快攻打穿對方攔網,拿下個人在大專聯賽的第一分,並帶動政大士氣,隨後又繳出兩次攔網得分。這場的優異表現使仲國寧被主播稱為「政大福將」,也讓仲國寧化解大學階段對自我定位的迷惘。 高一的班際排球賽讓仲國寧第一次發現排球的樂趣,也因在班際賽表現優異,受到校隊教練賞識,從此踏上了排球之路。到了政大後,看見許多實力優秀的學長,雖開啟了仲國寧的眼界,但也使他看見自己的渺小。「大一以來就滿迷茫的,總是想要好好展現自己,但又會被種種現實因素影響,例如受傷、心理狀況、教練調度等等,導致大學以來的快樂和挫折都來自排球。」 仲國寧表示,自己在政大校隊中卡在尷尬的定位,除了長期居於板凳外,教練希望他能同時練欄中和長攻。位置搖擺不定的情況下使仲國寧產生焦慮與迷惘,深怕自己在一直轉換位置的情況下無法專精,反而一事無成。 「我本來比較喜歡打長攻,因為快攻很吃球質,長攻能有更多個人技巧的展現。而當老師叫我兩個位置都練,甚至以快攻(欄中)為主的時候,心情變得很差,練球也練到沒有目標。」 108年度的UVL決賽似乎解答了仲國寧一直以來的自我懷疑。在爭奪第五名的關鍵比賽中,政大先發欄中因傷下場,由仲國寧替補。「之前都是在拉開一定分差後我才會上場,但那天政大落後,又是這麼重要的比賽,心情非常複雜。」他表示,當下除了緊張外,也有對勝利的渴望,希望能藉由這個機會展現自己。那時政大因連續失分而士氣低迷,仲國寧上場後隨即以快攻打穿對方攔網,激動的情緒表露無遺,也帶動了政大的士氣。 「其實在真正踏上球場前會想很多,會害怕失敗,又覺得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但當真正在替補席熱身,並看著學長們在場上奮戰時,內心只剩一個很明確的聲音,就是我想站在那個場上。無論是以哪個身份,不管教練要我做什麼,我就是要上場比賽!到那個時候就發現自己的心態有蠻大的轉變,之前的執著有稍微釋懷一點,只剩下想和大家並肩作戰的決心。」 除了跟著校隊訓練,就讀民族系的仲國寧也創立系排,讓更多想打球的同學一起接觸排球。仲國寧剛上大一時,政大民族系排已停擺多年,但他認為排球就是團隊運動,一個人開心不起來,何況當屆也有許多想打排球的同學們,便使仲國寧有了創系隊的動機。系排目前運作了兩年多,許多原先沒有排球基礎的成員們愈來愈熟悉這項運動,民族系排也已是政大排球盃賽的八強班底。「我覺得打系隊聯賽很開心,能夠組織大家一起打球,最後打出不錯的成績,是讓我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回首仲國寧的排球路,也許不算順遂,亦沒有太多輝煌的戰果,但排球著實改變他對事物的態度。「之前有一度遇到撞牆期,想放棄打球。但又想到自己的體格、技術、球感等等都沒有別人好,是一個很平凡的人,而我唯一能做到的只有堅持。如果我連堅持都做不好的話,可能就沒辦法達到任何成就。排球讓我遇到挫折、困境時,知道要怎麼堅持下去。」仲國寧認為自己就像排球少年裡的田中龍之介,沒有特別突出的強項,所以靠著拼勁來和別人匹敵。他特別喜歡田中說過的一句話:「平凡的我啊,還有時間垂頭喪氣嗎?」 排球教會他堅持的力量,使他明白了只要自己喜歡這件事,就算一開始沒辦法做得很好,堅持下去也許能迎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扯鈴小王子」張駿煌用扯鈴創造出自己的故事。攝/許淳婷
人物特寫

「扯鈴小王子」張駿煌 舞出自我扯鈴路

臉蛋白淨俊俏、長腿筆直纖細,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的張駿煌在扯鈴界有許多稱號,最為大家風傳的就是「扯鈴小王子」一說,而說起他與扯鈴的緣分,可要回溯到國小二年級一次的社團活動,從此便開啟了為期至今12年的扯鈴之路。 小二時剛接觸扯鈴的張駿煌深深地被這個變化多端的「玩具」所吸引,在社團結束後,他與其他同樣也想繼續學習扯鈴的同學們找老師增進自己,他學得很快也很有成就感,甚至開始參加比賽。儘管每週三天平日晚上,加上周末整天的訓練辛苦,但他仍然甘之如飴,不斷的想讓自己的技術變得更好、更強。 直到小五時,他迎來了第一次想放棄的念頭,當時的他正在進行三鈴的練習,對於大部分的扯鈴選手而言,三鈴是一個相當大的關卡,對他也是如此。「我怎麼做怎麼試都不見好轉,那個時候我就在想,我真的適合練扯鈴嗎?還是我就當成興趣國小畢業後就不練了。」恰好當時張駿煌認識了其他教練,嘗試別種練習方式後開始慢慢有了起色,同時張駿煌給予自己一個目標--「我要在更大的賽事中拿下成績!」果不其然,在2012年的高雄城市盃扯鈴運動大賽中張駿煌成功拿下第一名,同時也奠定自己在扯鈴比賽中的信心。 在扯鈴圈有人一度稱全臺三位扯鈴技術非常強的國中生為「三巨頭」,張駿煌就是這三巨頭之一。這個稱號令他一方面感到非常高興,但也讓他意識到他與其他選手除了技術並駕齊驅,在風格上如出一轍,他開始思考要如何跳脫框架,找出屬於自己的特色與風格。苦惱的張駿煌做出許多嘗試但都不太適合自己,因而尋求了父母的意見。曾任職於唱片業的媽媽鼓勵他學習街舞,將舞蹈融入扯鈴,與其他選手做出區隔。在學習街舞後,張駿煌不斷嘗試將街舞融入扯鈴之中,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兩個不同項目相互碰撞並不是每次都能獲得亮眼的火花。「我常常就在想,我真的要這麼做嗎?」克服重重挑戰後,張駿煌終於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成功用嶄新的風格贏得2017年亞洲盃國際扯鈴錦標賽與107學年度全民運動會的冠軍! 升上大學後的張駿煌,加入了北市大的文化藝術隊,雖在其中找到歸屬感,然而起初他並不適應這樣的團體生活,他不再能任意安排自己的訓練菜單,必須去學習如何與他人一起共事,「以前我都自己一個人練習,但現在到了固定時間會有一群人跟我一起做同一件事情,就會覺得比較沒有哪麼孤單。」有了夥伴的陪伴與砥礪,張駿煌更前往中國達人秀參與競賽,與其他表演藝術者相互競爭、切磋,最後以融入中國元素、加入鼓藝的作品《鼓舞技揚》成為繼2012年宋佳政學長之後首度以扯鈴拿下中國達人秀前三名的扯鈴選手。張駿煌表示,達人秀對他來說,是前進國際的第一步,拿下臺灣所有比賽冠軍之後,他想跟隨扯鈴前輩們的腳步,到世界各大馬戲比賽、雜技比賽闖蕩,用自己的方式讓世界看見自己,也讓扯鈴代替語言傳遞更多的訊息。 許多影響運動員最深的人物或許是該運動員的教練,但對於張駿煌而言,是他最親近的家人。不如其他運動,多數扯鈴選手並不像其他項目一樣進入體育班進行訓練。大學以前,張駿煌一直是自己單獨練習,他的父母就充當了教練,緊盯著他的每一次練習、與他一起腦力激盪比賽套路的編排,對張駿煌而言,父母不只是家人,也是他的諮詢師與朋友,在每一次面對挫折與失敗時給予自己鼓勵;在每一次處於徬徨或渾沌時指引方向。「若沒有他們盯著我繼續練習,我現在可能就是一位很一般的大學生,沒有那麼多精彩的經歷,過著很普通的生活。」張駿煌笑著說道,從他的眼裡可以看出他有多不願屈於平凡,他與父母的羈絆是多麼的深厚。 「我其實一直都有在努力,讓我的表演能夠傳達更多東西給別人,無論是開心、正面的能量,希望我能夠創造一個可以感動別人的表演,可以融入更多舞蹈元素或是各式各樣我沒想過的元素,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扯鈴人。」

今年度大專排球聯賽將成為世新男排心中一段難忘的旅程。圖/王君棋提供
人物特寫

年年面臨大換血 世新男排經驗傳承提攜後輩

世新大學排球隊被學校定義為社團性質,沒有室內球場優先使用權、沒有多餘的經費在外租借場地、更不用說球隊教練了。這幾年下來,世新男排全靠學長提攜學弟,更在去年闖進最終決賽。然而,今年面臨大換血,場上先發雖然都是大四,卻也幾乎都是第一次站上大專排球聯賽的舞台。劉文鈞教練在聯賽開打前加入,扮演穩定軍心的角色,指引球員方向。儘管沒能再創佳績,但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一起在賽場拼搏的精神,將永留心中。 前幾年都沒有專項教練的指導,學長即教練的訓練模式在世新男排已是常態。聯賽開打前,隊長羅志侖找來前元智大學球隊教練劉文鈞,劉教練不熟悉世新男排,頂多之前比賽有遇到,也有關注一下。原來劉教練在去年度大專聯賽看到世新在沒有教練指導情況下都會有調整及進步。球員在場上對排球都展現了企圖心及熱情,在場下也都會聚成一圈溝通討論比賽有那些地方需要改進,這讓他非常欣賞及佩服這支球隊。劉教練談及當初會願意擔任世新教練的原因,他說:「沒有教練及練球資源困苦情況一群球員依然保持對排球熱愛及追求前進的心。如果可以幫忙到這些後輩,那自己就盡一份心力吧!」 對劉文鈞教練來說,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讓球員們自己尋找問題及改善方式,透過組織練習,讓球員知道排球是需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一場比賽,球員就能更意識到自己能力上不足,提升自主訓練的自律性。劉教練也談到目前現役球員基礎動作質量不夠,在自主訓練給球員菜單是加強基礎動作的細膩度,再透過組織訓練給予觀念上修正,球隊凝聚力就會更強化。 談到面臨換血的難題,隊長羅志侖笑笑的說:「大家的個性都很活潑、調皮,時不時會有人在狀況外、出包。有時候還要扮黑臉兇大家,讓我很困擾,我也想和大家一起玩啊!」他也提及:「相較去年的球風比較像是個人能力很強的隊伍,今年有實力落差,因此仰賴團隊組織。風氣上,因為教練的加入讓大家都有各自的課題要練習,賽前的額外訓練,互相幫忙練習、分析,大家花在練球以外的時間更多了。」今年度面臨的各種難題,轉化為球員們前進的動力,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彌補自己的不足,為的就是要與隊友、教練、球經們一起享受得分高聲吶喊的那份感動。 今年度大專排球聯賽之旅已經結束,沒能晉級複賽隊球員來說非常難過與失望,回想比賽前,大家天天努力練習和每個人盡全力完成自己的課題,總有些遺憾與不甘心。但也有一些在球隊中的重要人物,他們的付出不可被忽視。大四學長王君棋坦言:「看到志侖嚴肅罵人的樣子真的不習慣,他平常是一個很愛開玩笑不正經的人。」他認為隊長的責任重大,一肩扛起重擔,除了要維持球隊紀律,還要提升自己的球技實力,也時不時在教導、提醒學弟們,在心態上也勉勵大家不少。王君棋也特別點名同為大四舉球員的蔡景珩,他說:「要是沒有他和我一起自主練習,互相鼓勵檢討,真的會很難撐下去,謝謝,我們都做到了。」 而隊長羅志侖心中的大英雄就屬他的對位大砲、人稱世新王牌李興彥莫屬。他說:「謝謝他願意待在一個幾乎砍掉重練球隊,謝謝他願意扛起王牌的壓力,願意一起練球、一起打球。跟他一起打球真的很開心,希望畢業前還能和他多打幾個盃賽,他真的是超讚的王牌!respect!」 球員們還有一個最想感謝的人,那就是願意長途跋涉從新竹來臺北帶隊的劉文鈞教練,他交給球員們的不僅有球技,更多的是對排球的堅持態度。「珍惜每一顆球」是劉教練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每一顆球都盡全力去拼,就算輸了也沒有後悔的理由。比起教練,劉文鈞更像球員們口中的第七個隊友,羅志侖、王君棋與世新男排的每一個成員,對他都有道不盡的感謝。 然而,今年場上先發幾乎都將在半年後畢業,明年世新男排勢必又將面臨一波大換血。隊長羅志侖想對學弟們說:「希望你們不要只看到當下,看長遠一點,只要你有好好的付出,練習一定不會背叛你,加油,你們可以的。」即將畢業的大學長王君棋也期許,聯賽的結束不是結束,未來還想跟戰友們繼續在場上拼鬥,一起出去打盃賽,把共同的回憶延續下去。他也勉勵學弟,希望他們未來能將世新男排傳承的精神延續下去,好好的把握每一次能讓自己進步的機會,他說:「明年就是你們綻放光芒的時候了!」

加入聽障國家代表隊後,吳尚澤籃球實力漸增,站穩主力球員位置。圖/吳尚澤提供
人物特寫

擁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吳尚澤的籃球哲學

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的吳尚澤,從小就愛運動,棒球、搏擊、籃球都有接觸,因為家人的建議開始打籃球,自己也打出興趣。但剛升上國中就迎來生活中的低潮期,遭遇家庭變異,還有生病引起的輕度聽力損害,陷入負面情緒的吳尚澤無心讀書,卻因特教老師的一句話改變他的人生:「要不要去聽障籃球營?」原本只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被教練相中,以最小年紀15歲入選聽障國家代表隊的成員,從此開啟他不凡的籃球人生。 對於當初得知自己聽力開始出現狀況,吳尚澤坦言:「一開始不能接受,覺得為什麼自己變成這樣,會想說我是不是變成怪人。」直到參加聽障代表隊,發現大家都一樣,才逐漸轉換心態。 「現在覺得聽障也是個優勢,我可以看到兩個世界,聽障的世界跟一般的世界還是不一樣。」吳尚澤以正面的態度看待,把身上的劣勢轉換成優勢。因為聽障的身份,讓他的觀察力與專注力都比一般生還要高,在場上容易觀察到隊友的移動,也培養出一定的默契,藉此避免聽不清楚而造成戰術上的執行漏洞。 加入國家隊至今已經6年的時間,每年都會征戰大大小小的賽事,包括世界聽障籃球錦標賽、聽障奧運等等,吳尚澤也努力從其他國家身上學習,「我理想中的球隊是結合立陶宛的團結、日本的態度、希臘的拼勁、澳洲的目標一致。」北市大的球風以「快」為名,防守雖不特別厲害但很強悍,吳尚澤盼透過分享自己的經驗,來提升球隊應戰的態度。 身為北市大的副隊長,吳尚澤從大一作為球隊中的配角,到現在大三是隊上發動進攻的箭頭,只要隊友有疑問的地方,都不吝嗇給予幫助指導。他希望球隊可以是個和樂融融的地方,不要太拘泥在學長學弟制,團隊氣氛好對於場上表現也會比較好,籃球是五個人的運動,少了一個人都不行。 當初開始打籃球有一部份原因是受爸爸影響,爸爸同樣身為運動員,會教他一些運動員如何面對問題的態度。不只運動方面,日常處事他也以爸爸為模範。高中才接觸正規籃球訓練的吳尚澤,同時在國家隊與學校之間兩邊跑,繁忙的訓練讓他吃不消,一度萌生退出代表隊的念頭,但他想起爸爸曾說過:「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堅持下去才會有結果。」就繼續在兩邊打拼,這也造就吳尚澤勇於挑戰、不輕易放棄的個性。 課閒之餘,吳尚澤也會到光復國小的社團帶小朋友訓練,他期許自己不只能夠帶給小朋友球技上的內容,也盼將爸爸的觀念、態度教給小朋友,希望他們養成積極的態度。 大學生涯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但吳尚澤對於未來已經有初步的方向,可能會考取北市大的研究所,或是踏入社會到弱勢學校擔任體適能老師,有能力也會回到聽障代表隊給予幫助,用自身的經驗來開導同樣懷疑自己的選手,無論最後選擇的是哪一條路,很肯定的是,吳尚澤都會抱著報恩的心來回饋過去幫助過他的這一切,繼續在體育圈紮根。

陳昶亨到日本就讀福岡第一高校。圖/陳昶亨提供
人物特寫

日本「野球」新觀念 陳昶亨的留學路上不只是棒球

就讀桃園棒球名校新明國中時,因為經常與日本學校進行比賽,加上甲子園熱潮,當時年僅15歲、即將畢業的陳昶亨心裡想著:「會不會去那邊的發展會比較好一點?」如果在日本讀高中,可以較快適應環境,將來有機會進入日職,也不會被列為外籍球員。「但其實說真的,國中畢業,也不可能想很多,剛好有這個機會就去試。」陳昶亨說。 畢業後,陳昶亨並沒有馬上到日本高中打球,而是在新竹成德高中讀了半年後才展開他的日本留學生涯,就讀的是棒球好手陽岱鋼、張奕的母校—福岡第一高校。來到異國,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語言障礙,陳昶亨在出國前完全沒有學過日文,前半年都處於完全聽不懂的狀態,但這也不全然是件壞事,他解釋:「因為教練罵你,你聽不懂反而就不會那麼在意,只想著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平常學校上課,老師也都是日本人,陳昶亨只能靠自己努力,從最基本的日文開始學起、練習會話,到現在,他的日文能力已經有日文檢定N1的程度。 日本與台灣球隊訓練選手的方式相差甚遠,在日本進行土法煉鋼式的訓練,而且很重視禮儀,陳昶亨提到,日本球隊會把訓練時間拉很長,不太有效率,感覺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加上休息時間很少,幾乎沒有周休二日,久了會覺得很累、很厭煩。陳昶亨表示,身為一個日本的棒球留學生,在心理建設方面要很強大,有些選手到了日本,發覺學不到東西,球技還一直退步,加上語言不通造成的心理壓力,種種因素下,導致他們沒有動力繼續向前,就會萌生放棄的念頭。 陳昶亨本身也一直都有後悔的感覺,不過他說:「都去了,要回台灣也來不及,就只能繼續前進。我還算可以適應,所以就繼續撐下去,不想讓人家看不起。但其實球隊也是很靠實力說話,你的能力比他們好,他們就不太會欺負你。」 身為旅日學生棒球員,陳昶亨分析,台灣青少棒選手在國中畢業後到日本打球,從技術層面看來,其實是比較吃香的,台灣選手從國中就開始被灌輸許多棒球知識,因此在觀念上會比較清楚,日本則是到國中為止仍然以課業為重,到高中開始才會學到更細節的技術。訓練方面,也是台灣略勝一籌,台灣會用較科學的訓練方式並且吸收不同國家的觀念,日本則比較保守,大多遵循前輩的方式,一代接一代,因此較難有進步的空間。 而陳昶亨認為,日本的做法讓他懂得自己去安排時間,可以很清楚知道該做的事、需要改進的地方,他說:「大部分還是要靠自己去改變,台灣的教練會告訴你要做的事,但就會變得太制式化。」 日本高中棒球的最高殿堂—甲子園,是許多留日球員最嚮往的地方,陳昶亨當然也不例外,然而,福岡第一高校所在的地區就有多達133支隊伍要搶一張甲子園門票,其競爭力遠遠大過於台灣青棒,福岡第一雖也曾三度進軍甲子園,可惜陳昶亨在高中三年期間皆未能如願到達最高殿堂,他表示,高一、高二時自己得失心比較重,會很在意比賽結果,也感到失落、難過,但到了高三反而沒那麼在意。因為球隊數量多,加上單淘汰的賽制,並不是說實力好就一定會晉級,運氣或其他因素都會影響比賽的勝負,陳昶亨說:「其實也不會感到遺憾,因為大家都盡力了,就當作是很好的經驗吧。」 陳昶亨也提到,在日本,多數青棒球員會把打棒球這件事當作人生的一個過程,並非像台灣高中選手會將棒球當成是未來的職業目標。日本棒球的競爭力很強,教練會評估選手的狀況,選手們也大概明白自己的實力到哪,如果不算特別突出,可能高中畢業後就選擇不繼續打球了。 若是如此,他們會開始去多方發展、找個一技之長,讓自己以後有比較好的出路,陳昶亨說:「他們大部分不會想著要靠打球維生,可能會想打職棒,但這只是他們的夢想,而不是人生的目標。」 因此,陳昶亨在福岡第一高校期間,平常除了練球,學業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陳昶亨也說道,雖然球隊還是與普通班有所區隔,但為了方便管理,上課時間和普通班是一樣的,通常上課到下午3點半,放學後要練球到晚上8、9點。接近考試的日子,球員們練完球、吃完飯後就開始唸書,一路讀到半夜3、4點,隔天再早起考試,有時大家會聚在吃飯的餐廳一起讀書,陳昶亨說:「大部分的球員都滿在意成績的,有些甚至可以拚到校排前一、二名。 」 高校時期一年只放十天假,也就代表陳昶亨一年只會在台灣待不到十天,且由於日本是過國曆新年,春節團圓時刻他也總是缺席,但還好在日本還算適應,他開玩笑地說:「回家反而覺得不太自在。」也因為家裡支持且經濟狀況允許,加上有大學對他釋出不錯的條件,陳昶亨從福岡第一高校畢業後,選擇繼續留在日本就讀日本經濟大學攻讀經濟系。 陳昶亨不想侷限在棒球圈,他相信,能夠拿到國外大學的文憑,不管將來是在日本或是回台灣,就算沒有繼續走棒球路,至少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他說道:「如果之後沒辦法順利進入日本職棒,我會想回台灣,但可能就不打球了,而是往其他方面試試看,趁現在還年輕、還有機會發展別的事情就多學一點。」 去年到現在因為疫情,陳昶亨目前還未能回到日本,只能透過遠距教學上課,而這段時間他也沒有閒著,還是會回母校新明國中和學弟一起練球,並維持每天重訓。上個月他也為拖了好久的手傷進行手術,雖然疫情延緩之日遙遙無期,卻正好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好好休養。在不久的將來,陳昶亨也許會跟隨學長的腳步,在日職的球場上大展身手,或者在別的領域發光發熱,無論如何,這幾年留日的經驗都會成為養分,促使他繼續朝未來邁進。

一般生的黃千芸在球隊中是得分要角。攝/大專體總
人物特寫

公開組的一般生隊長黃千芸 從沒放棄過的籃球路

「她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國立臺北大學的隊長黃千芸信誓旦旦地說道。11人戰隊的國立臺北大學甫拿下最後一場勝役、成功保級,擔綱隊長的一般生黃千芸也正式結束了她在公開一級的籃球之旅,相信著球隊明年會繼續在球場上發光發熱。 黃千芸自國中以玩樂性質開始打球,松山加入籃球社。進入北大的第一年,她以一般生的身分義無反顧跳級加入公開組校隊,去年在二級冠軍戰個人攻下21分,率領球隊奪冠重返一級,今年除了是球隊的進攻要角,也扛起隊長重任。 回顧106學年,北大仍在公開一級時,黃千芸在菜鳥年就有出賽機會,「之前觀念不太好,練球的時候都要聽學姊的指揮跑位,但也因為有學姊的聲音提醒著我們,慢慢就撐過來了。」那年北大僅拿到第12名,隔年降至二級,但黃千芸在一級戰場接受震撼教育後,除了在練球時加強個人動作,她透過自主重訓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 聊起過去,黃千芸分享自己在一年級練體能時,跑了三十分鐘的步,她當時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反倒是同期裡、唯一甲組出身的游雅雯臉不紅氣不喘,還因為跑的太無聊想找她聊天,令她覺得無奈又好笑。後來,同年的隊友們陸續因傷痛、課業選擇退居幕後,場上的大四生只剩她一人。 北大歷時107學年在公開二級僅得第三,和晉升一級擦肩而過;隔年捲土重來,在108學年總算以冠軍之姿回歸一級,當時的隊長黃靖雯選擇延畢,與黃千芸在這學年一同擔任場上領頭羊的角色,「她幫我分擔了一大半的溝通!大四只有我一個,有時候自己也會慌亂,還好有她在場幫忙提醒大家。」北大的球員向來不多,教練張維仁給他們觀念、戰術的指導,更多時候是要他們自己開口溝通、調整。 「最開心的還是有她留下陪我們比賽!」與學姊黃靖雯共同經歷掉級、奪冠,黃千芸笑說:「經歷三年,我們感情更好了!以前被學姊念比較多,現在感情變好後很常一起打打鬧鬧。慢慢的,我也懂她想要我做什麼,現在光是看她的眼神就知道她的下一步。」然而黃靖雯今年抱傷,上場時間不多,黃千芸帶著與她的「革命情感」,在場上奮力一搏,黃靖雯也在一旁的球員席出聲叮囑大家。 這四年即便遇到低潮,球隊總給予黃千芸滿滿的安全感,「這幾場都狀況比較不好,他們都會說沒關係再切、再強勢一點,不要害怕,因為他們會在後面幫忙,我也感到比較安心。」從大一只要聽從教練的指示,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她此季作為隊上唯二經歷過一級、二級的球員之一,張教練期許她能成為球隊的領導者,黃千芸與隊友透過鼓勵的話語,回應彼此的信任,帶起場上士氣。 這一路走來,黃千芸最感謝的人莫過於張維仁教練,每當她懊惱打不好時,張教練總會這樣告訴她:「妳的實力不只這樣,可以做得更好!」她由衷謝謝教練從大一便給她機會、提拔她,就連選擇她接任隊長時,都是相信著「她可以做到」的想法。 北大今年保級成功,這一晃眼,黃千芸已經結束了自己的大學籃球之旅,球隊也補進兩位一般生新血,她期盼球隊不要為了保級而無法放開去打,「希望他們可以更有凝聚力,不管打得好不好,都要享受比賽,每一場都打好就好!」籃球佔據她大學將近二分之一的生活,想到即將道別球場難免捨不得,剩下的半年,黃千芸仍會好好陪伴著球隊成長,一邊思索著自己接下來的人生道路。

梁普琳(右)感謝林俞樺(左)在她身為校隊隊長時給予的幫助與鼓勵。圖/梁普琳提供
人物特寫

永不滿足於現狀 好還要更好 梁普琳的跨海排球之旅

來自澳門的僑生梁普琳,目前就讀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四年級,曾拿下全澳青少年沙排冠軍。不僅如此,中學時期已紮下深厚排球基礎的梁普琳,離鄉背井來臺灣唸書,大一新生盃排球賽就成為全場焦點,圖傳系隊也在她的領軍之下自106學年度起締造四連霸的佳績。同是世新女排校隊一員的她,也與球隊在今年度大專排球聯賽成功拿到晉級複賽門票。在梁普琳的求學生涯中,排球可說是占有一席之地。 剛來到臺灣加入球隊必定會有不適應的地方,練球時間不穩定讓梁普琳大學四年來仍遲遲無法適應。校內室內球場只有一座,還要與籃球隊共用,在校內體育課也會使用的情況下,球隊只能選擇冷門時間練球,那就是全校都還沒有人上課的早上六點鐘。 室內球場一週只能使用1至2天,其餘課後訓練地點都要在室外球場,世新大學所在地一年四季氣候不穩定,為多雨的天氣型態,常常排定好的時間都會因雨變卦。球隊經費不足、時間倉促也無法到校外尋找適合的租借場地,只能在學校四處尋找空地按表訓練體能,時常因為場地問題令她們感到困擾。 除此之外,臺灣的球隊訓練模式,經常會比表訂時間還要長,梁普琳坦言,這是她覺得與澳門球隊生活差異最大的地方。 儘管有許多不適應,梁普琳的校隊與系隊生活填滿整個大學生涯。她謙虛的說:「 這四年來都覺得自己稱不上一個好學妹、好學姊。」因為平時忙碌,到系隊練球的時間不多,在與她搭配絕佳、同在系隊與校隊訓練的主力舉球員簡婕畢業後,梁普琳坦言:「今年其實沒有把握能拿冠軍。」但她只要每一次去練球,總能看到每位學妹明顯的進步,她也肯定今年大三隊長蔣羽玟的付出,更要謝謝學妹們的信任與努力,全是拖隊友的福,圖傳系才能成功創下四連冠的紀錄。 談到今年身為校隊隊長,梁普琳認為自己到現在仍在學習要如何成為一個稱職的隊長。樂天派的她時常愛開玩笑,但在別人看來有失隊長的威嚴。她也不太會表達自己,更不用說要教導學妹球技,那些別人眼中隊長該做的事,變成無形的壓力籠罩著她。不過,身為隊長最重要的是能帶領大家前進,經過時間與場場比賽的試煉,加上經過他人的提點與經驗分享,她已不像先前那樣的徬徨與不知所措。 梁普琳特別談及,要感謝同屆一起在賽場上已經兩、三年的戰友林俞樺與Vivi,她說:「因為自己時常忘東忘西,俞樺總是會提醒我各項事情,在球隊也會積極的提出建議。而Vivi就是個安心的存在,儘管實力已經比別人強,練習也總是不缺席,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給學妹們看。有她們的付出與幫忙,讓其他人有想更進步的念頭,成為球隊進步的最大動力來源。」 回顧排球生涯一路上影響自己最深的人,梁普琳第一個想到的是她國中時期的教練。適逢叛逆期,家中管教嚴厲,常以練習為藉口隱瞞父母親偷跑出去玩。回想當時,教練觀察到不對勁就特別給予關心,每一次練球前都會提前且再三確認梁普琳是否真的會出現,直到親眼看到本人出現在眼前才放心。梁普琳表示:「謝謝教練把曾經一度成為+9妹我拉回正軌。」 大專排球聯賽複賽即將在兩個月後登場,談到下個階段的目標,梁普琳表示,當然是希望可以闖進決賽。雖然複賽門票已經到手,但一路上其實並不容易,沒有一場打的輕鬆。她也談及團隊的連結與流暢度仍有許多不足,加上今年賽制改變,由原先的六取四改為四取二,晉級的難度又更上一層樓。最後一年的大專排球聯賽,梁普琳期許能與奮戰多時的隊友再次享受美好的結果。

就讀國立聯合大學碩士班的陳家秝,在系籃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圖/陳家秝提供
人物特寫

「找出自己在球隊的價值」陳家秝的系籃之路

來自臺南,目前就讀國立聯合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班的陳家秝,大一時加入系籃,大三那年,帶領球隊拿下校長盃冠軍,之後更在碩班完成四年前新生盃未能奪冠的遺憾,在經管系女籃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儘管現在卸下戰袍,她仍是球隊的精神指標,希望讓學妹們以經管系女籃為傲。 「我本身就喜歡籃球,喜歡看球賽,也愛看其他人打球。」陳家秝加入系籃的原因,起初只是純粹想在大學可以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她在加入球隊之前,從未接受過籃球訓練,而系籃不僅讓她達成運動的目的,更讓她學會許多打球的技巧。 大學生涯第一場正式比賽「大一新生盃」,她與球隊一路過關斬將殺進冠軍戰,可惜在最後讀秒階段遭到逆轉,只能看著對手享受勝利的喜悅。「那一年我們全隊哭著下場,連在頒獎的時候都笑不出來。」大四時,她與當時的隊友們聊到當年那一役,開玩笑地說:「我們一起讀碩班然後把我們的冠軍拿回來好了。」 而最後,只有陳家秝一人進到碩班,這讓她有機會雪恥四年前未完成的遺憾。在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新生盃,陳家秝談到:「在場上我感受更多的是自己這幾年的進步,從快攻每次放槍,到每次快攻達陣;從籃板搶得不理想,到可以牢牢抓住每個籃板;從只會打中鋒,到後來連控球都打,我開始知道怎麼掌握比賽的節奏,也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後來順利拿到冠軍,也幫我當年的戰友一起彌補了遺憾。」 對於這幾年系籃帶給她什麼,陳家秝笑說:「籃球教會我最重要的是把自我意識縮小一些,必須和大家一起才能打出一場好球,而系籃帶給我在大學裡,甚至是一輩子的朋友。我們到處征戰,一起練球、檢討,我們不只是球場上的戰友,更是生活中陪伴彼此的家人。除此之外,整個學校各個系所的球隊也因為籃球結合在一起,和大家一起打球可以說是大學裡最歡樂的時光。」 如今她卸下戰袍,但心中還是惦記著經管系女籃,只要有空都會到球場看看學妹們練球、比賽,也對學妹們有相當的期待。「希望他們能繼續以經管女籃為傲,也希望可以比我們更優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在球隊一定有價值,不要因為一場沒打好就對自己失望,是大家聚在一起經管系女籃才會是完整且完美的。」陳家秝說。 另外,在讀書、運動之餘,她也有另一項特殊興趣,那就是「寫作」。目前她在社群媒體上經營個人手寫帳「HEHE X WRITE 禾禾手寫」。問到為什麼想要創立這支帳號,她透露,「寫字本來就一直是自己放鬆時候會做的事,除了寫字自己也很愛寫作,以前甚至想過讀中文系,一開始創帳號是因為有位朋友深陷愛情的泥淖出不來,我就想如果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來勸,是不是效果更好,於是就創立了手寫帳,開啟手寫之路。」 「在手寫帳裡的故事全部都是發生在我或是朋友身上的。」她表示,常常透過文字幫朋友們打氣,到後來粉絲越來越多,也就有越多的人給自己正向的回饋,有些人是從文章裡感同身受,有些人是得到慰藉,常常收到一些私訊是專門感謝的,於是了解到這個手寫帳是真的可以傳遞正能量給別人,也就決定必須一直寫下去。 希望陳家秝在未來也能有更多豐富、有趣的故事,祝福她在未來能夠保持初衷,利用在求學生涯中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帶給世界不一樣的色彩。

世新潔丹妮兒展現地主霸氣站上罰球線。圖/潔丹妮兒提供
人物特寫

世新潔丹妮兒未來回菲 不只打球也想回饋社會

109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女一級震撼彈,無非是來自菲律賓的「籃球小姐」Jack Danielle Animam 潔丹妮兒加盟世新女籃,成為禁區超強戰力,展現猛虎小姐直指二連霸的企圖心。 潔丹妮兒曾經是位羽毛球健將,直到12歲才開啟籃球之路,她說:「羽毛球屬於個人運動,籃球講求團隊合作,喜歡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的感覺。」潔丹妮兒還提到,籃球不僅是她吃飯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和體驗人生的一道任意門 ; 這扇門帶領她踏遍世界角落,在旅途中認識許多不同種族的人以及文化。原來籃球帶給她的不僅是輸贏的滋味,而是邁向人生旅途的機會。 場上霸氣十足的潔丹妮兒談到,雖然在16歲成為菲律賓史上最年輕代表隊運動員,外界看似風光,但起初走的不是那麼順遂。在那段低潮時期,她透過與教練溝通、自我的心理建設,以及不斷地在心中對自己喊話:「我今天能走到這裡,一定有我厲害的地方,不必害怕!勇敢挑戰!」走過低谷,蛻變成功的潔丹妮兒,也在2019年底榮獲「菲律賓運動記者協會」( Philippine Sportswriters Association ) 的籃球小姐 ( Ms. Basketball ) 殊榮。 聊起在臺生活,潔丹妮兒心中的手搖第一名是珍珠奶茶少糖少冰,最愛吃炒飯還有燒賣,對於聖誕節坦言有點失望,耶誕節在菲律賓足足長達4個月,臺灣卻不那麼注重,不過她相當期待在臺灣過年,體驗中華文化,寫春聯、拜年還有最重要的領紅包環節。 就讀公共關係與廣告學系研究所的潔丹妮兒,希望完成學業後,能為菲律賓女子籃球盡一份心力,成立女子籃球訓練學院、營隊和聯賽等等,倡導女性運動,提升菲律賓對女生運動員的關注度。針對自我期許,她說:「當然是站上奧運的殿堂,替國家爭取榮耀。」 臺灣與菲律賓兩國球風差異,潔丹妮兒認為臺灣注重防守大於進攻,節奏也打得比較快,導致她前幾個階段還在找尋與隊友搭配的默契。經過磨合,現在的潔丹妮兒並不擔心,她早已在球場上展現和隊友的契合度已達到百分之百,融入體系之外,還驕傲地說:「我已經學會不少籃球的中文術語呢!」目前世新零敗績,她謙虛地表示,這是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的結果,希望可以和隊友一起突破隊史紀錄,拿下第二座金盃。

就讀國立體育大學二年級的張芯慈,是射擊隊的好手。圖/張芯慈提供
人物特寫

經歷手術、轉項 國體張芯慈突破重圍

就讀國立體育大學二年級的張芯慈,是射擊隊的好手。在高一第一次接觸到射擊後,一路練到了現在。 高中就讀新北市立新北高中的張芯慈,因為生涯規劃,開啟了她奔波生活。她讀的是升學高中,沒有射擊項目的教練,所以時常需要在課餘時間,跑到爸爸找她到的訓練場所-林口高中,往返林口和三重間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情。 張芯慈一邊準備課業、一邊要練習射擊,儘管起步的比其他專訓生都晚,她從沒有喊過辛苦,這也讓她在短時間內展現出亮眼的成績,在108學年度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的會前賽10公尺空氣步槍個人賽中拿下第五名,是生涯最佳的紀錄。 「在108學年度全中運會前賽10公尺空氣步槍個人賽中,其實發生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她說。比賽中,槍枝發生故障,使她不知所措,在跟教練和裁判說明後,張芯慈拿著學妹的步槍上場比賽,她笑著說道:「那時趕快調整了抵肩、貼腮和一些小零件,試射了幾發就上場了,結果破了我生涯最佳的紀錄。」 高中升上大學的暑假,張芯慈因為膝蓋半月板磨損,影響了訓練,長時間的體能練習及撐槍,都讓她的膝蓋痛苦難耐。在教練及家人的建議下,也為了而後能夠有更好的提升,她決定進行手術。因為步槍,在槍種中的肌力、體能和重量,已達到她身體能承擔的極限,大學一年級的她,放棄了練習將近4年的步槍,轉而練手槍項目。 在經歷了重大手術及項目轉變後,她沒有放棄這項堅持了四年的運動,儘管沒能照著她預期的規劃進行,但射擊已經變成她生活的一部分,從高中一周兩日,到現在是每天的例行公事。張芯慈說:「大部分的運動員都是沒有寒暑假的。」不同於一般大學生的大學生活,運動員在短暫休息後,又要重回靶場練習,為未來的比賽做準備。 談起最感謝的人,張芯慈提到了林口高中教練郭孟熙,同為她的啟蒙教練。在剛進入射擊項目時,是教練無私奉獻,讓她能很快的上手,也給她在心理及技術層面上,許多的幫助,她說:「教練發現我是偏向獨立思考型的選手,在訓練上大概給了我方向後,就會讓我自己去摸索所下一步,也不會因為我是外校生,就對我有差別待遇,反而是把他所知道的毫無保留的交給我了!」 肩負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下,張芯慈深怕自己在轉項後,成績不會像原先步槍那麼有起色,但她相信自己在專項中,能夠慢慢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近期準備著三月的青年盃及考取教程,希望未來能用自己的專長,激勵更多喜歡運動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