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大大小小的盃賽,為球隊主力球員。圖/洪睿謙提供
人物特寫

夢想與現實的抉擇 洪睿謙放眼未來

「即使他有校隊實力,但是他將眼光放在更遠的未來。」身高191公分,就讀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系的洪睿謙,他最愛的興趣是打籃球,且球技精湛,擁有UBA選手的資質,但他為了精進學業考取教程,犧牲打球時間,朝著老師夢一步步邁進。 國小為游泳校隊的他,升上國中後,發現只要每到下課時間籃球場總是被人潮包圍,他覺得若能在籃球場上奔馳是一件很帥的事,因而萌生了打籃球的念頭。起初詢問籃球校隊教練時並沒有得到正向的回應,但是他不厭其煩的向教練爭取進入校隊的機會,最終獲得教練認可,正式開啟了他的籃球之路。 貴人相助 成為他前進最大的動力 洪睿謙從鳳山國中再到中山工商,就讀的皆非籃球明星學校,但他跟隨著國中啟蒙教練陳勁翔的腳步學習。加上教練給予他們的觀念是:「人生不是只有籃球,品格甚為重要。」因此他謹記教練教導的觀念,往後的比賽將情緒留在場上,下場後依然做個有修養的人。而家人也不曾為他的課業煩惱,他求學階段懂得自律,高中時曾每日留校到八點參與夜間輔導課程。他也提到:「我不會把所有時間投入在籃球,我會做好時間分配,這也就是家人支持我的原因。」 經歷百場盃賽  打破魔咒征服強敵 從國中到大學,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比賽,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比賽是,去年中區籃球聯賽冠軍賽,面對臺體大甲組球隊,身為一般組球員的他們,雖然當初不被看好,但最終擊敗了對手,拿下中區籃球聯賽冠軍。他說:「我們沒有抱著必勝的心態去打,而是放寬心去面對這場比賽,反而是對手因為有輸不得的壓力,打得綁手綁腳,最終我們成功拿下冠軍。」他也認為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最後拿下冠軍, 是他非常難忘的回憶之一。   替未來鋪路 擔任籃球家教增加經驗值 大三開始擔任籃球家教,他希望能將自己所學交付給學生,看著學生從無到有學習,便會覺得自身充滿成就感。現階段從一對一模式帶入往後職場模式,他認為,老師的責任是教導基本觀念,雖然課程枯燥乏味,小孩接受度不高,因此需要花心思設計課程,但也將成為日後進入職場的關鍵。 不侷限於眼前 著眼更遠的未來 如果有機會挑戰職籃,他願意嘗試看看,畢竟老師較無年齡限制,他會選擇先接觸職籃,等待時機轉換跑道。他說:「畢竟籃球是我小時候的夢想,如果有機會,我想體驗看看上電視受注目的感覺。」至於擔任學校老師,只要任教的學校有籃球隊,他願意兼任球隊教練一職。他也期許:「就算沒有機會繼續打球,也希望將這份熱情與經驗傳承給和我一樣熱愛籃球的孩子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田徑選手江英瑋。圖/江英瑋提供
人物特寫

努力伴隨幸運 江英瑋的田徑人生

「雖然經歷過低潮,但我從來沒有想放棄的念頭。」語帶堅定,絲毫沒有遲疑的回答,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田徑隊選手-江英瑋。 自小因熱愛跑步而加入學校田徑隊,江英瑋雖在國小階段未受到正規訓練,但於過程中漸漸跑出熱忱。一路練習至國中,因為教練的提點讓他在成績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首度站上全中運舞台即獲得1500m第五名與800m第七名的佳績。 爾後,他以體育獨招進入田徑強權三重商工就讀,由於當時體育班尚未成立,因此,他不僅要兼顧一般生的學業本份,還須面對專項的高壓訓練,即使如此,他依然保持著開闊的心態,江英瑋表示:「能在專項訓練外接觸到其他領域的事物是蠻有趣的,除了學習一技之長,我們也會去考相關證照,這些對未來都有很大的幫助。」然而,日復一日的繁忙排程,也曾讓父母勸他重新考慮生涯方向,他說:「家人看了當然是不捨,但他們還是尊重我的想法,支持我去做想做的事。」面對父母的心疼,他決定用表現來證明自己的選擇。 大學至師大就讀,江英瑋說:「當初是希望除了專項以外,自己也能接觸到不一樣的學科領域,師大體育系的資源很廣,有很多不同的組別,所以就有機會去修習不一樣的課程。」步入新環境的他,曾在大一二時嘗試體驗不同事物,例如打工等等,但在親身經歷後,發現會壓縮到練習的時間與心力,導致比賽表現卡關,因此最後決定全心回歸學生運動員的身份,專注於課業與訓練上。 隨著比賽成績慢慢提升,也讓他萌生了繼續讀研究所的念頭,他說:「當時有了想繼續拼的目標,就讀碩班不但能夠維持訓練,也能同時精進自己的學業,畢竟跑步不能跑一輩子,所以希望能藉由讀碩班的過程,累積更多經驗並擴充自己的學術知識。」 在田徑賽場奔馳了十年,至碩二一次突破個人最佳成績,江英瑋論及:「以前在比賽時其實會對自己沒信心,因為比賽只有一次,跑不好沒有重來的機會,但可能經歷過一些迷惘,所以在過程中也慢慢成長,現在比較能消化自己的狀態,也知道如何修正自己。」正因為心態的轉變,才使他初次登上全運會舞台即刷新3000公尺障礙賽與5000公尺長跑的個人紀錄,然而,首次亮相於高層級的競技會場就能有如此亮眼的成績,也要歸功於他平時對訓練的看重,除了既定的移地安排,今年因為備戰全運會還特別加入阿里山的移地訓練,希望能夠更精進自己。 「這是我最放開來跑的一次」談論到全運會,江英瑋坦言過去比賽時常過度緊繃,導致沒有發揮該有的實力。今年全大運賽後教練有與他私下聊過,才讓他拋下心中的擔憂,決定放寬心的享受過程,同時也體悟到所謂「保持平常心」,就是平常訓練有做到該做的,在比賽場上時就無需擔心,發揮該有的水準即可。然而,以同樣的心態迎戰12月的臺北馬,也幫助他突破了個人最佳成績,雖然無緣取得世大運的資格,但他認為也是一次寶貴的經驗,不足的部分會再繼續努力。 回顧江英瑋的田徑生涯,有過國手、全中運金牌經歷的他,絲毫讓人感受不到一點傲氣,謙虛的他說:「人爬得越高,就要越低調。」他認為高峰或低潮都是必然,但無論處在哪個狀態,都是一種成長的體驗,江英瑋論到:「過去的經驗都是在學習,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我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不論失敗或成功我都很珍惜,同時我也覺得自己很幸運,付出的努力有被看到。」築夢的路上,除了感謝家人支持與贊助商的資源,他也特別感謝教練林淑惠在訓練及課業上的協助,同時也給他很多空間去調整自己。 「人生就像跑步一樣,必須不停往前邁進,才能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曾經在田徑賽場上失利,一度失去信心的他,轉化這些挫折與經歷成為更好的養分,伴隨著家人、教練與朋友們的支持,慢慢拾回自信向前挑戰。現在的他不再視奪牌為首要,而是期許能突破自我,透過每次的經驗檢視自己的不足並進行修正,跑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林沁禔國際賽經驗豐富。圖/林沁禔提供
人物特寫

難以複製的人生跑道與節奏 林沁禔的定向越野哲學

目前就讀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三年級的林沁禔,過去是世青及國家培訓隊裡的熟面孔,也曾多次披上國家隊戰袍代表臺灣到各地征戰,雖然定向越野在國內相較起其他項目較不屬於熱門領域,但談起這項運動,他比任何人都還雀躍。「起跑前,每個選手都會分配到一張地圖、一個指北針跟GPS,但之後路線是自己跑自己的,要靠判斷力自己規劃,所以定向越野這個運動,除了體力跟速度,還很吃頭腦。」 林沁禔透漏,受到熱愛越野超馬的媽媽影響,從小耳濡目染,時常一起相約練習,但他坦言真正使他轉換項目,踏入定向越野領域的契機,是因為當時不小心報錯參賽項目,只好趕緊練習硬著頭皮去比賽,結果就此誤打誤撞,被相較起越野跑更需具備臨場反應及空間方向感的定向越野魅力所深深吸引,從此便一頭栽進定向越野的懷抱,他也提到因此高中時期很常向學校請假,四處尋找資源練習,甚至積極寫信拜訪贊助商進行募款,只為了能順利參賽以不斷磨練與提高經驗值,「一路以來很辛苦。」他更表示當時連媽媽都搖頭,直呼簡直走火入魔! 回憶起最深刻的一場比賽,林沁禔馬上想起他於2017年首次代表臺灣在芬蘭的中距離賽事,當時才剛走出韌帶拉傷低潮期,加上芬蘭高深莫測的地形,令他感到非常挫折,「芬蘭地形很野,第一次手上拿著地圖卻不知道自己在哪,我跑得很慢,邊跑邊學,後來還是沒完賽,但這卻是我學到最多的一場。」 定向越野帶給林沁禔的影響不僅只是專業的地圖分析等能力,更造就了他獨立自主、不自我設限的個性,在國外結束賽事後,他通常不會馬上回國,而是多花一星期以上的時間,留在當地或是鄰近國家進行打工換宿及旅遊,這也漸漸培養出他的國際觀,以及在生活及待人處事方面獨特的風格,倚著良好的判斷與適應力,及必備的地理專業知識,他升學時以特殊選材身分順利錄取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及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他瀟灑地說,「我就在全台大學分布地圖上從我的所在地新北市畫斜對角線。」至於後來選擇進入中山大學就讀的原因則是因為對地理、森林及海洋領域的高度興趣,當提及所學研究方向及未來職涯規劃,林沁禔便滔滔不絕大方分享他目前正在東沙島研究基地上執行的鯊魚研究計畫內容,「我還有在做生態與螃蟹的關係跟他們的辨認物種,至於以後工作,我比較想從事專門操作水下無人載具或鋪海底電纜。」 除了早已勾勒出明確的志向,從他的眼神可以觀察出,這項運動帶給他的成長莫過於那股沉穩冷靜的特質,他也累積了多張防護證照,長期投入支援海洋相關及義消救護等志工,而他也從未就此停下腳步,放棄探索更多可能的機會,鑒於一路以來都是單打獨鬥的定向越野選手,上大學後,他渴望學習更多團隊合作能力,便轉身效力中山大學飛盤校隊,浸身那份前所未有的團體氛圍。 回顧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林沁禔靦腆的說,他會與自己說聲「你很棒!」並不後悔過去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因為在他心中,每個時期所汲取的經驗與養分,才最為珍貴!

蕭宜正在110學年度UVL公開一級預賽擁有好表現。圖/蕭宜正提供
人物特寫

面面俱到 蕭宜正的排球成長之路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交大校區男子排球隊在109學年度UVL公開二級奪下冠軍,今年甫重返公開一級,預賽便與傳統名校彰化師大打了一場五局大戰,各界認為此次陣容非常完整,可望衝擊決賽。交大男排這兩年加入了一位大賽經驗豐富的球員,率領球隊一步一步邁向隊史最佳成績,他就是就讀百川學士學位學程二年級的蕭宜正。 跳脫框架 勇敢冒險 國小時因為運動神經好開啟了蕭宜正的排球生涯,畢業後順勢進入北安國中就讀。身處JHVL強權球隊,面對聯賽的壓力,每天總是投入大量時間練球,排球等於是生活的全部,三年下來,這讓蕭宜正思考著究竟這是不是未來想走的路。考慮到職業球員的壽命問題,以及大學若繼續就讀體育相關科系,畢業後教職的取得也有一定難度,因此蕭宜正進入內湖高工後雙管齊下,除了練球,也利用空閒時間補習,希望能跟上學業進度外,更替自己在選擇大學時增添更多可能。 高中三年下來,蕭宜正成功入選U18、U19與U20培訓隊,並在高三成為內工隊長擔起球隊重任,最終成功以體育專長錄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百川學士學位學程,主修電機,即將踏上與過去捷然不同的旅程。 球,學之間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2018年成立百川學士學位學程,以特殊選才的方式招收不同領域的佼佼者,而百川學程中第一位以體育專長入學即是蕭宜正。進入交大後,電機相關的課程本就艱澀,比起其他同學,需要付出更多心力來完成作業和準備考試。 雖然重心轉移到學業上,蕭宜正仍會參與球隊的練習,交大男排皆由非體育相關科系的球員組成,相對而言蕭宜正無論是在球齡或經驗上都豐富許多,「我是場上的教練,他們是我場下的教練」蕭宜正認為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都是互相的,練球時他可以給予技巧、細節上的建議,而在學業上遇到問題則可以請教隊友們,讓他在球隊中既有付出也有收穫。 精彩篇幅 未完待續 提到接下來大學的目標,蕭宜正希望能更精進學業,未來朝著申請碩士班努力,另一邊則是期待自己能與球隊繼續在公開一級闖蕩,拿下決賽門票。也許學業和排球之間的平衡是蕭宜正持續要努力的課題,但他早已開拓出一條嶄新的道路,替自己完成許多不可能,期待他這個賽季接下來的表現,為交大男排寫下更多新紀錄。

國北教大公開二級籃球校隊。圖/籃球部落 DA VILLAGE提供
人物特寫

蛻變中的成長 國北男籃絕處逢生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在去年109學年度大專排球聯賽公開一級賽事中勇奪校史首冠後,使國北盛行排球的風氣烙印人心,但國北除了排球以外,還有許多盛行的運動。在國北的球場上少不了清脆的運球聲以及球鞋在籃球場上的摩擦聲,有一群連年拼進大專籃球聯賽複賽的球員們等著被大家看見。 從無到有,一路以來逐波而上的國北公開二級男子籃球隊近年來面對層層關卡,士氣今非昔比。由於國北腹地小,球場數量不多,籃球、排球、羽球、合球隊的訓練空間甚至是使用同一個室內場進行練習,在資源上的取得與一般組並無明顯的差別,再加上室內場並不是正規的籃球場地,總體來說並沒有良好的練習環境。此外今年球隊面臨先發主力學長們的畢業,以及教練的更動,雪上加霜的他們仍找到一線生機,並抓住最後的席次,在110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男二級北二區分區排名賽以分組第六進入複賽。 角色轉換,承接大任 在106學年度擔任隊長一職的唐偉傑,三年後角色轉換,從球員變成教練。由於去年國北教練康昭翔到國小服務後,就將球隊交接給唐偉傑,認為國北球員的平均身材較為矮小,在禁區較無優勢,因此會特別要求轉換快攻的速度和團隊進攻。唐偉傑的專業為個人技術指導,面對團體的執教方式會如何調整,教練唐偉傑表示:「先將團隊設定好大方向後,再把個人較細膩的部分加入到團隊訓練中。」 成績不是太大的重點,而是能帶走什麼 缺乏練習時間和經驗不足,成了今年最大的勁敵,因為疫情和開學後有體育表演會的緣故,練習量大幅減少,加上三四年級球員因畢業和準備教程而離開球隊,使得球隊裡低年級球員佔多數,故相比以前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談及球隊的目標,認為以目前球隊的狀況,成績已經不是重點,而是找出適合國北的球隊風氣,和球員能在吸收後運用到未來要做的事情上更為重要。 換血後,球員的變化 去年大專聯賽複賽中表現出色的陳冠宇,與大學長們合力奪下兩場勝利,而今年面臨學長們的畢業,原本單打獨鬥的他,認知到不能單靠與學長的搭配取分,而要多跟新的學弟培養默契,即使大一菜鳥的經驗少,容易發生失誤,但大二學弟進步的幅度很大,亦可以做組合,也希望身為大三學長的自己打球能更成熟,扛起做學長的責任。 面對考驗不畏懼,學習當一個好的隊長 「在學校裡球隊是我的全部」游景宇憑著這一句話扛下了隊長的職責。面對換血難題、球隊人數減少,今年擔任隊長的游景宇表示:「高年級球員只剩我和冠宇,而低年級的球員必須在經驗缺乏的情況下扛起責任,所以我不會以嚴格的方式去盯學弟,反而是以朋友的角度去協調整個團隊。」不論是在場上或場下設法拉近彼此的距離,培養出團隊默契,打造一個大家庭的模式去管理球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大專聯賽開賽前夕,唐偉傑教練因為個人規劃投入於職業隊擔任全職教練後,無法抽身兼顧學校球隊,故將球隊交給國北大學長錢彥豪以及楊孟翰,認為他們在帶團隊和提振球隊精神上做的比自己出色,也很放心球隊由他們來接手。 跌宕起伏,絕處逢生 五年前,國北從原先的一勝難求,到組成一支完整的球隊後,迎來了大專聯賽的首勝,再到第一次晉級後,乘風破浪,連續三年晉級複賽。而今年遇到換血季以及更換教練的空窗期,使球員們群龍無首,但兩位大學長回歸接管後,讓團隊更有凝聚力,球員們也在一場場的比賽中找回原來的自信,即使身在有宏國德霖科技大學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所在的死亡之組,仍再下一城,搭上了今年複賽的末班車。 找出屬於球隊的文化風氣 過去康昭翔教練以開放的打法,讓球員自己決定,解決在場上遇到的問題。兵傳子弟,輪到唐偉傑教練執掌時,提供球員許多觀念和學術性專業,要求明確、目的性強。接著面對問題的接踵而來,球隊停滯不前,甚至出現怠懈的風氣,在球賽開打前,整體像一個系隊而非校隊,後來錢彥豪和楊孟翰教練帶領球隊勇闖分區排名賽,勉勵學弟們助長了團隊意識,並培養球員的態度和整頓球隊的氛圍,使球隊在未來能塑造出獨有的文化和風氣。 最後隊長游景宇強調:「相信隊友也相信自己,只要夠努力,就算路再艱難,我們也不怕退縮。」

臺師大一般組男排。照片提供/翻轉排球volleycube
人物特寫

從壓力中尋找突破 臺師大一般組男排力求最完美的團隊整合

臺灣師範大學歷年各校隊成績顯赫,從排球、籃球到各單項運動無一不培養出許多頂尖選手,而除了一級球隊之外,從籃球到排球、從男生到女生,都另有一般組的球隊同樣積極的訓練,他們對於運動的熱情,不會因層級而有所改變。今天要介紹的這支球隊就是臺師大一般組男排,這群球員連年征戰大小盃賽,同樣值得大家的關注與支持。 相對於有運動背景的學生,臺師大一般組男排的球員許多都是進入大學校隊之後,方才接受正規訓練。此外,在個性及整體的氣質上顯得溫和許多,這也是教練黃以恆一開始接觸這支球隊時,最初也最深的印象。 在球員大多溫和且年輕的團隊中,正副隊長及學長們的存在就顯得格外重要,談及今年的隊長沈子龢,教練黃以恆讚譽有加,由於要培養球員訓練的自主性,因此訓練菜單大多交由球員先自行安排,再由教練評估,隊長在其中需要擔負許多溝通及訓練的重任,並且帶著副隊長昂君義一起成長、接手許多事情,非常稱職的扮演一位隊長的角色。而學長們則是扮演穩定軍心的角色,如目前就讀碩二的石佳興,就在本次的大專盃比賽表現地相當沉穩,另外包括許多一起協助訓練的學長,都是幫助團隊成長的重要人物。 對於比賽的要求,連年征戰大專聯賽都無法晉級複賽,無疑是臺師大一般組男排重要的課題。對他們來說,上下學期各有一個大比賽,上學期以大專聯賽作為目標,下學期則是木鐸盃。從比賽的結果來看,凸顯出年輕球隊經驗不足的問題,更顯現出球員心態穩定的重要性。 展望未來的比賽,教練黃以恆期許,球員能多對外參加比賽磨練、累積經驗,突破心理的障礙,增加自我的抗壓性,將會有更突破的表現。隊長沈子龢則是相信透過團隊的磨合,將會有更好的默契應付將來的挑戰。下學期正副隊長也將正式交棒給現任副隊長昂君義以及來自香港的何重希接任,目標不僅是在下學期的木鐸盃取得好成績,更要在明年的大專聯賽突破瓶頸,順利前進複賽。

國立臺東大學當家控衛胡興。圖/臺東大學籃球隊提供
人物特寫

穩扎穩打 布農勇士胡興在後山找到自我定位

「籃球之於我的意義是—當我在慌張的時候,想到籃球,我就會變得冷靜。」110年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男二級預賽,國立臺東大學接連拿下勝利,挺進複賽。場上有一名控球穩定、善於切入破壞對手防線的球員,他是胡興,來自臺東縣海端鄉海端村。 相比一般高中,胡興選擇就讀國立臺東高中體育班,加入號稱「沒有明天」之稱的臺東高中籃球隊。「因為在東中可以更精進籃球技巧、挑戰更高強度的訓練,我想試看看自己可以到什麼程度。」胡興說道。然而,高強度的訓練讓初來乍到的他無法適應,教練嚴格地要求也讓他吃足苦頭。更因訓練造成膝蓋半月板受傷和腳踝慣性扭傷讓他陷入低潮。排山倒海的壓力之下,他仍堅強面對,且表示這是每個球員一定會經歷的過程,端看自己怎麼克服和調適。運動傷害必定是每個運動員最不想碰到的課題,深怕影響運動生涯,身體素質無法恢復最佳狀態等等。「但我後來發現,那些傷害,造就了我不同的心態,讓我面對問題可以更堅強,從中去學、去改變,不會像以前一樣脆弱。」胡興堅定地說。受傷後,胡興積極地提升肌肉強度,考量自身身高弱勢,他轉而精進體能、速度、投籃等技巧,從其他方面補足自己,讓自己有更強大的武器去應戰。 談到印象最深刻的回憶,胡興笑稱:「一定是移地訓練!」為了提升球隊強度,教練常常安排和甲組球隊進行友誼賽,對手高大的身材和飛快的移動速度讓他上場時瞻前顧後,「可是為什麼要害怕?我們都是人啊、都是高中生,他們只是比我高、跨的第一步比我大而已,我們只是比較矮,也不一定比較慢。所以為什麼要害怕?」經過反思後,他決定拋開包袱勇敢面對。胡興坦言東部球員的體能和身材條件都沒有西部球員那麼佔優勢,一開始大家可能會小看我們,但藉由速度和團隊絕佳的默契,讓我們即便在身材上處於劣勢也能稱霸球場。他也說道,臺東的經費沒有很多,在不足的情況下,教練會運用自己的人脈讓他們有地方住,不足的部分也會由教練自行支出,即使資源沒有西部充足,胡興反而抱持著感謝的心態面對每一個挑戰。 升大學時,胡興考量到未來出路,選擇留在臺東並就讀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加入臺東大學籃球隊後,相比高中的制式化訓練,大學活潑、自由度很高的訓練模式讓他花了一段時間適應。因為有在東中球隊的經驗,讓他在大專的比賽游刃有餘,他說到:「很緊張的時候想到以前都扛下來了,放輕鬆好好發揮就好。」一聯想到籃球,大多數人總會想到「跳很高」、「投很準」的球員,進而習慣地從數據觀察球員的準度或是分數。慣性的比較讓胡興動了更改打法的念頭,「但這樣子反而會讓自己迷失,做不到基礎的動作。」經過心態的調整,現階段他的目標是做好自己在場上的本分,讓隊友得分、幫助團隊得勝。 面對下個階段的準備,胡興表示寒假期間有針對團隊配合做調整。「溝通很重要,有想法講出來,再和隊友一起磨合,才能幫助團隊變得更好。」此外,今年教練團新增兩名助理教練,不僅在個人動作、團隊配合和體能皆有系統化的訓練和調整,當球員心理狀態不好時也會給予鼓勵和安慰。 大學過半,胡興期許自己穩固學業,在球隊盡全力地打完賽季,不留下遺憾。而對於同樣來自東部、熱愛籃球的學弟學妹,他鼓勵大家如果非常喜歡就可以去嘗試看看,但一定要兼顧課業,未來才能有更多條路可以選擇。

輔大徐宏宜有個僧侶的特別身份。攝/徐暐喆
人物特寫

柔道僧侶徐宏宜 結合宗教和柔道的獨特見解

本屆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柔道一般組戰場上,不難注意到一位留著俐落平頭的選手,特殊的髮型、場上應對有道的舉止均有如寺廟的僧侶,他是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三年級的徐宏宜,平常除了上課和學習最喜歡的柔道之外,空閒時間還會去寺院參與佛事,是個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 談到起初接觸柔道的機緣,徐宏宜表示,國中時本想學跆拳道,但教練認為身材太矮小,才改而投入柔道訓練,在還沒接觸宗教前,總覺得柔道是個蠻力取勝的運動,沒想到這運動講求的內涵,以及對柔道的領悟、理解是永無止境的,讓他「一試成主顧」、越練越有心得和樂趣,一學就是七年,如今也還在一般組的賽場活躍。 「柔道的精神不是用蠻力摔贏對手,而是在較量中達到心靈和一的狀態、享受比賽。」徐宏宜對於柔道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即便他在本屆第五量級賽事敗部落敗、無緣獎牌,但對於柔道的熱忱又再次得到提升和新的體會學習,還是給予自己肯定的答案。   談起宗教和學習柔道相互的影響,徐宏宜分析:「兩者一動一靜,我也是人,比賽難免會有情緒,但宗教、禪學帶給我的安定感,是比賽裡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提到除了落後的心境調適,在領先時,依然有助讓自己沉住氣,不將太多的情緒放在場上。 至於平時在上課、訓練、佛事間怎麼拿捏分配,徐宏宜的答案也很特別,他認為自己不是在三者之間求取均衡比例,因早晚都要處理佛事,自然而然會壓縮到其他的時間,並非在每天規律的作息顧及三者就好,而是在能力範圍能做到好的事,才叫做取得平衡。 針對全大運的目標和表現,徐宏宜也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升段,很可惜今年無法達成自己的預設,不過他也珍惜幾戰下來的經驗增值,轉念「當作一種修行」,過程即便痛苦,但為了嘗到甜美果實一切都值得,期許明年會更好,回去再加強鍛鍊身心,以新的週期與自己較量、再次迎來與對手的對決。

于大為男雙首戰。攝/黃靖玟.JPG
人物特寫

輔大醫學生于大為拚戰九屆 靠網球磨出堅韌

連續參與九屆全大運的于大為,小二開始接觸網球,從此與網球結下不解之緣,雖然喜愛網球,但也並未放棄學習,中興大學畢業以後,繼續攻讀輔仁大學醫學系,因此成了全大運「常客」。 于大為過去都參加團體賽,本屆轉項至一般男子雙打,和他搭檔的是耕莘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陳正文,兩人於去年陳正文就讀輔大在學專班時認識,今年全大運是第一次搭檔。   「于陳配」首輪就展現極好配合默契,輕鬆擊敗對手,賽後提及兩人首次搭配,陳正文則笑說:「我的年紀都能當大為的爸爸了,還能一起配全大運雙打真好。」 于大為是裁判們指名最特別、印象最深刻的選手,他的搭檔陳正文也頻頻誇他真的很強,因為工作忙碌極少有時間可以練球,更多時候是靠著從小打球的習慣及手感來應戰,對此,于大為則酷酷地說:「穩穩地打,就行。」 鮮為人知的是,于大為曾在12歲那年衝上青少年組全國排名第一,達成了自己的里程碑,但也差點因為一場突發性的腦炎不能再打網球,談及這些經歷,于大為依舊維持一貫淡定:「我能腦子正常的活過來已經很感恩。」 回憶起國小刻苦的訓練,于大為帶著些許無奈笑容說道:「對一個國小生而言,你覺得體能訓練應該跑幾圈操場?」「30圈!」現在回想,還是會因為被操得兇而害怕網球,即使心想就此逃離,身體卻很誠實,罷工兩週後又回到球場繼續練習。 而後重考數年終於如願進入醫學系,備考期間身心靈都超載的情況下,親朋好友的質疑一度壓得于大為喘不過氣,憶及不被看好的過往,于大為也僅表示,「痛苦都是比較出來的,我已經相對幸運了。」累的時候,就回想以前國小訓練,或是場上比賽不輕言放棄的自己,再艱苦都挺過去了,讀書想休息還可以停下腳步調整,「有什麼困難的」。正是運動和求學路上峰迴路轉的種種,造就了他無比堅韌的性格。 靠著對網球的熱愛和堅持,于大為才能一直走到現在,輾轉來到了第20個年頭,回顧9年全大運之旅,自己從熱血沸騰的網球少年到逐漸有更多事情佔據生活,平常碰球機會不多,賽前賽期才能好好練球、享受自己最愛的運動,這次也是因疫情爭取到傷勢恢復時間,才能安心出賽,他語帶惋惜表示,「明年就是參加全大運的第10年,也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參加了。」 雖然大學唸了10年,但于大為對未來還有很多憧憬,想遵循志向從醫,退休後自己開咖啡廳,不變的是,網球會一直是長伴生活的休閒娛樂,在未來也計畫投入推動基層網球發展,希望跟他一樣從小就在網球薰陶下成長的球員,能夠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

世新洋將伊波卡。攝/黃晨瑋
人物特寫

奈及利亞籍高塔—世新伊波卡

109學年度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男一級的第三階段,世新大學陣容中迎來一位身高直逼兩米的新面孔,他是來自奈及利亞的伊波卡(Eboka Ifeanyi)。 儘管因疫情隔離影響,伊波卡錯過了第一和第二階段的預賽賽事,但他靠著優異的身體素質和自身的努力,迅速適應並融入球隊和隊友中。自預賽第三階段到冠軍戰共計13場比賽,他為世新大學貢獻了153分、場均11.8分的不俗表現。 伊波卡出生於奈及利亞聯邦共合國的西部大城—拉哥斯(Lagos),在他11歲時,因緣際會透過別人的介紹,第一次接觸到籃球這項運動並深深愛上,從此他便將籃球當作自己生活的重心,日以繼夜地琢磨訓練,等到回過神來,伊波卡已著迷於籃球數年時間,並在15歲時還獲得代表國家出賽的機會,儼然已將自身實力提升至水準之上。 為了提高上場時間和曝光率,伊波卡在大學階段決定來到臺灣繼續他的籃球生涯。提及這個決定時,他非常感激媽媽的理解和來臺後給予他幫助的所有人。伊波卡認為人生就是要不斷的挑戰,籃球之路亦是如此,不管是用走的,還是用爬的,都要確保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持續邁進。對於臺灣的籃球風格,伊波卡坦言初來乍到時非常不適應,相較於奈及利亞的球風,臺灣的比賽節奏非常快,進攻必須配合隊友快速推進,防守更是需要防範對手的快攻。 「球場上想要有哈登(James Harden)的球技,球場外則想要有詹姆士(Lebron James)的生活態度」,這是伊波卡對自己的期許。在他的籃球生涯中,經歷了許多難忘的瞬間,他說道:「When I see myself improving in the game is a big moment for me.」對伊波卡來說,發現自己進步的瞬間勝過一切,表示他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標了。 對於未來規劃,伊波卡表示還未有過多的想法,目前就是日復一日地精進自己,將自己準備好後,自然會有機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