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對談:運動產業未來發展關鍵的策略思考。攝/曾馨儀
綜合

科技時代來臨 跨界人才合創運動產業新策略

運動產業逐漸蓬勃,不侷限於競技賽事,包含提供民眾從事、觀賞運動之服務,多元的內容需要跨領域人才駐足合作。「2020 Sport X運動產業策略論壇」6日在臺灣產業博覽會多功能展演廳舉行,邀請產、官、學三界,共13人對談,創造臺灣運動產業未來的新產略。   回顧2018年,運動產業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PD)1.64%,總產值達1.33兆美元。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經理黃鈺雯以韓國運動產業政策為例,韓國結合體育、觀光、文化,打造綜合型運動產業,觀眾以觀賽為目的,前往外縣市旅行,成為體育觀光模式。她強調,運動產業的發展是需要「跨部門」合作。   若以另一個角度看運動,本屆運動產業博覽會策展人,亦是桔禾創意整合有限公司總監張漢寧道:「現在的運動產業不只是培育選手,包含設計導入。」他以東京奧運為例,運用設計、美學展現國家的軟實力,如奧會傳承聖火的火炬,由設計師岡德仁採用櫻花造型,體現日本特色,並回收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災區臨時住宅的鋁製材料再製,背後蘊藏著日本人的心願及永續之精神。   回顧臺中今年的運動發展,中華職棒4月12日領先全球職棒開打,企業女壘聯賽、企業甲級足球聯賽陸續開賽,臺中市運動局局長李昱叡致力培養國內運動及觀賞人口,串聯民眾與體育。運動教育會影響後續體育觀賞人口的突破,而臺中市政府積極培養基層、合辦體育營隊,以實際行動力支持選手。   Basepara棒球學校創辦人謝秉恆,融合教練技術、運動科學及智能數據,「優化」臺灣棒球的訓練方式,進而有效提升選手運動表現和民眾學習樂趣,他分享美國棒球球團建構了資料科學部門,當中這最要的核心是運動和科技的跨界人才。   未來,臺灣亦可培育選手即早了解科技,提供轉換跑道的機會,謝秉恆最後談道:「臺灣運動產業的科技公司需要接地氣,抱有同理心,與選手及教練更加互相了解。」

「棒球點子王」林敏政先生(右)。攝/曾馨儀
綜合

穿越棒球時空 賢拜講古乎你聽

回顧臺灣棒球發展,60-80年代紅葉、金龍少棒拿下世界冠軍,到「南美和、北華興、東榮工」的三冠王熱潮,至今令老球迷回味無窮。今(5)日臺灣產業博覽會多功能展演廳,由臺灣棒球名人堂協會舉辦名人論壇講座,邀請老前輩李宗憲、林敏政以及資深體育記者,臺下聚集少棒至大專層級選手聆聽,由前輩談論臺灣60年代三級棒球發展,後續銜接成棒國際賽與職棒發展。 第七屆臺灣棒球名人堂獻獎四位傑出者,「棒球太子」李宗憲就是其中一位。李宗憲來自屏東恆春,擔任投手的他高中就讀南英商工時,帶領拿下高中組冠軍甚至跳級支援成棒比賽;生涯參與4次亞洲盃,前聯合報、民生報體育中心主任楊武勳提到:「當時如果投手是李憲宗,大家都搶著跑去看。」 談到李宗憲的成名戰,必定是1963年亞洲盃對上日本完投9局,雙方以1比1和局,是臺灣首次沒有敗給日本的投手,更被日韓報紙評為:「亞洲最好投手」,李憲宗表示:「以前臺灣有『懼日症』,還沒比賽就腿軟心裡害怕。」1965年日本讀賣巨人隊來臺春訓,「OH桑」王貞治更指定李憲宗擔任餵球投手。 「棒球點子王」林敏政,曾獲得2015年體育署運動精英獎終生成就獎、2019年臺灣棒球名人堂終身奉獻獎,他笑說:「現場應該99%都不認識我。」林敏政談及,自己和多數人不同,近50年棒球職場只有7年半選手生涯,也曾做過令棒球界譴責的事,「以前在臺中我是個壞孩子,到棒球場書包一扔佔場,當地人都知道沒人敢靠近林敏政,很後悔,所以決定為棒球做多點事情。」 林敏政是臺灣棒球科學化訓練的創始者,將少棒至成棒,以及職業棒球建立完整體制,至北體執教時,郭源治、王建民都是他的得意門生。林敏政表示:「棒球是臺灣競技運動界,最有系統、最完整項目,三級棒球是基礎,龍頭是職棒,棒球前棒協理事長謝國城去世前一年,棒協自訂成棒振興計畫,由我開始草擬,有機會為臺灣基層棒球奠定基礎。」   現場觀眾提問,臺灣目前棒球風氣落差較大,如何讓甲組和大專層級賽事熱絡,林敏政提到:「現在所缺的是製造明星,而現在領導階層較重視國際賽。」臺北市大棒球隊隊長邱繼諒表示:「大專層級比賽較少人關注,也希望能增加比賽場次,讓棒球給更多人看到。」現場民眾也分享:「從學生棒球到職棒,比較常看到檯面上的明星選手,而背後籌備的人較少受到關注,謝謝前輩讓三級棒球制度更完整,讓臺灣棒球發展更好。」

詹皓凱(右)示範拳擊教學。攝/曾馨儀
綜合

「公園也能打拳擊」 詹皓凱談臺灣拳擊發展

今(4)日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沙龍舞台舉辦「拳擊技術與教學精進培訓計畫」,由拳擊教練「神拳阿凱」詹皓凱為現場觀眾說明錯誤動作解析,以及臺灣拳擊發展現況與困難。 「兒時因患氣喘,一學期請近百天假。」從高中參加健身社開始,詹皓凱接觸拳擊已10多年,就讀東吳大學時更成立拳擊社,靠著自學基礎拳法教導社員和找尋客座教練,也四處替大家找比賽,詹皓凱苦笑:「有次比賽90秒不到就下來了。」 詹皓凱並非科班出生,但對拳擊熱愛極深,他表示,拳擊愛好者需動作矯正時,教練導正要「對症下藥」,「當教練和你說『多練』,學員不懂就像花錢看醫生,醫生說你身體不好一樣。」 學員如何保持熱情與達到成就感,詹皓凱提及:「教練一定比較喜歡有天分學生,但一般民眾都不是選手,學習類型不同,必須因材施教。」 詹皓凱提到,現今拳擊學員多數從健身房開始接觸,而讓民眾「體驗接觸」是推廣拳擊最快方式,「公園常看到打太極,如果換成拳擊,未來一定也可以,讓多數民眾看到而且容易接觸,就會產生興趣。」 對於拳擊推廣詹皓凱不遺餘力,除了提供大學高中拳擊社找尋器具與教練,也提供場地辦比賽,對於拳擊他形容是「帶有人性光輝,又有點違反人性」,「打拳擊遇到危險不是背對逃跑,而是要面對;一般人遇到拳頭向著你來是要閉眼睛,但拳擊要反射規避,這是拳擊帶給我人生最大幫助。」

教育部體育署專門委員黃幸玉(左二)與業者對談。攝/曾馨儀
綜合

民眾安心運動 業者打造友善運動場館

教育部體育署統計,臺灣運動場館業包含42種,其中健身房約600家排第一,游泳則排第二,民眾追求良好運動環境,今(3)日體育署與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於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舉辦「運動場館業研習會」,吸引110位地方承辦及公營運動場館之業者參與,針對運動場館之性別平等、營運風險管理、消費者保護權益議題分析,盼提升業者與民眾間運動消費環境。 全球重視性別平權議題,國際奧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擔任聯合國婦女權能署發起「HeForShe」活動大使時曾說:「運動有助於打破障礙並挑戰性別規範。」而臺灣近年將性平概念導入運動場域、教學以及訓練,臺灣大學蔡秀華教授表示:「落實性別平等法規,並重視環境督察,打造友善運動環境創造雙贏。」 臺灣是海島國家、游泳人口眾多,各地政府興建國民運動中心供民眾使用。舞動陽光總經理杜正忠提及:「有良好環境才能吸引民眾消費。」立法院修訂《促參法》後,公辦民營運動場館業者增加,以泳池營運管理為例,從風險規劃、管理流程、安全動線指標都需著墨。場域安全部分,緊急事故演練、救生員數量比、警告標示,安全設施維護是民眾重視一環。 財政部統計,108年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總體營收近百億元,智聯運動科技總經理趙甦農表示,有不少民眾對於健身房消費有疑慮,如運動時間、課程選擇,以及成效追蹤都是主因。趙甦農提到,現代科技能串聯IOT遠端智慧控制、運動數據管理、APP競賽管理,用科技連結每位運動的人。 健身產業蓬勃也產生消費糾紛,臺北市政府法務局消保官龔千雅表示:「以今年疫情碰到的14天隔離,健身房是必須同意請假及退費的。」以臺北市政府消費爭議案運動健身類為例,前三名分別是:消費和教練爭議38%、解約違約金及退費25%、定型化契約問題25%。 教育部體育署專門委員黃幸玉表示:「針對健身教練定型化契約,明年新規定開始後,會使消費者及教練權益拉近,避免無限上綱。」盼政府、場館業者、民眾三方共同努力,打造友善運動環境,落實運動生活。

林雍傑(左)、李虹瑩(中)、楊勇緯(右)參加「奧運應援座談會」。攝/李政穎
綜合

競技場下的挑戰 林雍傑盼推廣輕艇至特教

東京奧運倒數355天,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今(2)日舉行「數位傳動-奧運應援講座」,邀請輕艇選手林雍傑、柔道選手楊勇緯以及攀岩選手李虹瑩分享親身經歷,讓民眾看見他們有別於競技場上的面貌。 臺灣攀岩界指標性人物李虹瑩在大學時接觸攀岩社,下定決心成為職業攀岩選手,她一肩扛起所有訓練費用,不願成為家裡的負擔,談起移地訓練,她笑說:「朋友都是我臨時的家!」在各地生活時,總有朋友給予她支持和遮風避雨的住所,伴她度過每次難關。 2020年拿下德國杜賽道夫柔道大滿貫賽銀牌的楊勇緯,小時候常跟著家人去道館,「大家互相較勁時,看起來很幸福。」楊勇緯被大家對練時的笑容給吸引,追隨哥哥的腳步一頭栽進柔道世界。 楊勇緯在大學時期,獨自前往人生地不熟的日本磨練,他曾退縮,但念頭一轉,決定以正面的態度迎向挑戰,也在日後收成苦練成果,「會想到這個機會是得來不易的,我好不容易可以在這麼神聖的地方訓練,如果不好好珍惜,要等到什麼時候。」 輕艇選手林雍傑在考取體育班時,林媽媽曾叮囑他:「我們加入體育班不是因為我們不會讀書,是因為我們熱愛運動。」林雍傑謹記在心,利用課餘時間加強課業,努力追上普通班的腳步,雖然辛苦,但他說:「至少我有努力過,不像其他人放棄了課業。」 特教老師是林雍傑的另一個身分,他除了要專注於訓練上,也需要準備教師檢定考試,朋友看到他忙碌的模樣,偶爾開玩笑讓他不用這麼努力,林雍傑仍堅持認真面對,「當大家說我不行時,我就想做給他看!」 林雍傑分享道:「特教老師像是各國的翻譯官,要去翻譯學生的訊息,孩子們掀桌、打自己,想表達的意思都是不一樣的。」他從中培養敏銳的觀察力,運用於訓練上,「像我在看一些選手的動作,會發現那是有意義的,這可以幫助我們在專項上更進步,也讓我們的眼光不一樣。」未來,林雍傑想將輕艇推到特教圈,讓身心障礙小朋友透過輕艇感受水上的樂趣,增加他們的活動力。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運動場上每個榮耀的時刻,皆是選手們以汗水換來,邀請大家一同為臺灣健兒加油。

「百人有氧運動公益挑戰」活動大合影。攝/李政穎
綜合

動滋動! 百人有氧High爆運博會

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8月2日於多功能展演廳舉辦「百人有氧運動公益挑戰」,由FFTU飛翔體適能教學聯盟、運動科技公司Uniigym、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吸引近百位老少幼參加,活動將運動結合公益與科技,一系列有氧舞蹈教學配合「飛翔平衡板」課程,讓民眾滿身大汗直呼:「很累很值得。」 High音樂結合動感燈光,資深體適能教練阿凱老師,帶領現場群眾有氧舞蹈揮汗,眾人跳得不亦樂乎。今日特點「飛翔平衡板」搭配鼓棒,串聯不同型態音樂與套路,讓民眾體驗新型態有氧運動。阿凱老師提及:「飛翔平衡板的半圓平衡球具有止滑、防爆、安全等功能,適合心肺、體適能,以及上半身肌力訓練,循序漸進將平衡感和協調性提升。」 活動現場聯合運動科技,大螢幕投放虛擬場景,搭配阿凱老師動作示範,民眾彷彿置身各地跳舞,激發運動興趣。運動科技公司Uniigym周守真表示,透過視覺化效果增加民眾運動意願,以銀髮族復健課程為例,科技融合人工智慧,與醫院和復健師合作,使民眾不需長途跋涉,在家即可做復健,「讓民眾覺得運動不再是遙遠的事。」   現場有多位銀髮族民眾,針對長照未來發展,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李文馨表示,臺灣邁入高齡社會,現有許多社區機構開設「老人的幼稚園」,家屬於上班時間提供日托照顧,將長者群聚一同生活與學習,安排體適能課程,由體育老師開設小班制指導,使銀髮族引發興趣,並持久運動。 今日課程讓不少民眾汗流夾背,他們表示,臺灣全民都喜愛運動,針對銀髮族運動推廣需要循序漸進、由慢而深,從簡單的瑜珈、伸展、平衡動作開始會更容易上手,「只要願意走出來,都可以做到。」

臺灣潛水專家Yorko Summer曾獲得全球百大水下攝影師。攝/李政穎
綜合

領取海洋入場券 國際水下攝影師Yorko分享潛水旅程

海洋魅力風靡全球,臺灣身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國人不用遠行便能體驗潛水樂趣。國內首座室內深水潛水旅館「潛立方旅館」今(1)日於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邀請馬里亞納海洋觀光代言人、國際百大水下攝影師Yorko Summer分享他的一日城市潛水旅遊。 累積20年水下拍攝經驗的Yorko,每年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各地海域潛水旅行,是名資深的潛水教練。他也用鏡頭記錄海洋之美,成為臺灣唯一入選潛水雜誌Scuba Diver Ocean Planet的水下攝影師。 「水是很重要的東西,世界上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水。」Yorko渴望遨遊於海中,探索未知,他增進潛水技能、考取執照。Yorko再三提醒大眾,潛水並不可怕,但必須學習專業技巧,取得執照,才是獲得通往海洋的「入場券」。 近年,Yorko積極分享自己的經歷、推廣潛水,加上社群媒體蓬勃發展,潛水讓大家間接關注起海洋生態。Yorko表示,海是他的家,能帶動民眾共同愛護及珍惜海洋,他義不容辭。  「海很迷人,很多東西都是要去學習和適應的。」臺灣擁有良好的海洋環境,可惜太多人對於海洋有誤解。他笑談個人經驗,他曾對鯊魚感到畏懼,但現實與他的想像相反,在海中,Yorko從未被鯊魚攻擊,反而誤入小丑魚的地盤而被海葵咬傷。 Yorko曾在台中的潛立方旅館舉辦以「海洋誓言」為主題的水下攝影展,觀眾需透過潛水,才能在21米深的空間中欣賞相片。潛立方旅館在水底設立沈船造景、海洋洞穴,潛客不用到海外,就能安全地體驗到不同的潛水樂趣。 接觸水肺潛水兩年,日前也在潛立方旅館學習自由潛水的李小姐分享道:「大家目前沒辦法出去國外進行潛水的活動,是一個重新發掘臺灣之美的機會!」海底世界既神祕又夢幻,值得我們在炎熱的夏季中,逐步去探索。

「水安嘉年華」現場搭建泳池給孩童體驗水中知識。攝/曾馨儀
綜合

Fun暑假嗨玩水 學習自救觀念護己護人

臺灣家庭出遊選擇水上活動日益普及,但遇到溺水時該如何自救避免憾事發生?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今(1)日於松山文創園區文化廣場舉辦「水安嘉年華」活動,透過趣味競賽、闖關體驗、自製浮具,以及架設大型戶外游泳池,吸引眾多親子前來,學習專業水上自救觀念,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民眾發生意外的關鍵,是誤判自身游泳能力,以及對水域環境安全的忽略」中華民國游泳救生協會秘書長王英州為現場觀眾解說水中自救方法,擁有20年救生員經驗的他提到,水中「自救四招」-拍打水面、運用漂浮物、水母漂 、仰漂」,以及「救溺五步」-叫、叫、伸、拋、划。 王英州提及,「水上自救就像打『預防針』,小孩子沒打完不會走來走去,如同玩水時,沒學會基本仰漂或游泳技術不會讓他們去玩水,但往往意外就在這發生。」 王英州也強調「結伴同行」的重要性,如在偏遠地區發生意外,救難人員短時間不易到達,民眾應要做好自我保護措施。另外民眾也不要前往不安全水域,王英州以急救圈數量為例,夏威夷島在海邊插一整圈,但臺灣開放海水區域只放2、3個,「其它因為都被偷走拿去玩了。」 現場也架設游泳池以及游泳教練,一旁家長能安心看著小孩們安全玩水。國立體育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專任助理葛至峹表示,透過活動讓水上安全觀念往下紮根,使家長帶著小朋友正面主動學習,盼暑假玩水旺季,使水岸事件次數降低。    現場許小姐攜帶小孩前來遊玩,她提到,小孩一次仰泳往深處游,一時踩不到底慌了手腳,忘記老師所教自救方法,來這裡重複學習、體驗基本自救知識,她表示:「讓孩子加強安全知識,培養於水中發生慌亂當下,能冷靜思考應對方式。」

林偉傑(右一)與楊孟樺(右二)出席運動傳播座談會。攝/戴見安
綜合

2020年運動傳播座談會 看選手坐上播報台的另一面

「2020年運動傳播座談會」7月31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館2樓展演廳登場,由教育部體育署指導、大專體總與FOX體育家族聯手策劃,邀請專業體育主播及各界球星現身,與參與的169位人次互動,並親自體驗賽事播報、轉播。 體育署今年盛大舉辦「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舉辦多元活動讓民眾更了解運動產業,今天下午進行的「運動傳播座談會」,就透過講座、選手對談及實際體驗,拉近民眾與運動傳播的距離。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也親臨會場,他提到:「運動傳播也是屬於運動產業的一環,由主播來傳授他們深藏不露的播報、轉播技巧,讓我們了解原來電視轉播是這麼一回事。」 活動前半段由《世界體育中心》新聞主播林奕雯主講,透過實際經驗,傳授體育新聞播報及人物採訪技巧,並與臺電女排「自由女神」楊孟樺、UFA大專足球聯賽金靴獎林偉傑(臺北市大)進行訪談。 健談的楊孟樺有過豐富的受訪經驗,面對觀眾、鏡頭都能自在面對;林偉傑則是首度參與座談會,笑稱自己為此已好幾晚睡不著覺,深怕上台說錯話。 座談會上,兩人分享在各自領域的經歷、出國訓練的甘苦談等,還化身主播與受訪者互相提問,聊得不亦樂乎。而當身份從轉換為新聞主播,各自與現場民眾搭配播報,兩人都藏不住生澀感,楊孟樺緊張到不停冒汗,林偉傑的溫暖聲線則被誇「很適合當主播。」 FOX資深賽事主播田鴻魁也不藏私指導播報技巧,點出坐姿、聲音情緒、面對鏡頭的肢體語言及抑揚頓挫等重點,讓台下有意從事媒體業的民眾大有收穫。 活動下半場由田鴻魁接棒,道出自己從外文系踏入運動傳播領域的背景和過程,也說明想成為體育賽事主播所需具備的條件,除了有熱忱、對各項運動涉略、靠外語能力加分,口齒清晰、邏輯清楚更是必備要件。 UBA輔仁大學籃球隊人氣王魏嘉豪去年在賽後收拾空瓶罐的舉動,大量「圈粉」,實力與人氣兼具,平時雖給人「省話」形象,但坐上轉播台嘗試擔任球評,卻意外展現出連田鴻魁都誇讚的好口條,看著自己過去的比賽畫面做評論,精闢的解說更逗得現場民眾笑聲不斷。 壓軸登場的則是去年U18世界盃青棒賽MVP余謙,以一身「潮流」打扮現身,整體造型也成為話題。在U18冠軍戰一夕爆紅後,余謙的一舉一動都受關注,如何面對這樣的壓力,他也坦言,這是自己還要學習之處。    即將跨入職棒殿堂,余謙逐漸熟悉受訪者的角色,但挑戰比賽講評,卻讓他在轉播台上語塞,不斷用表情和笑容帶過,田鴻魁也笑稱,「你現在的舞台還是在投手丘。」 透過一下午的座談會,選手獲得不同於球場上的難得體驗,參與的民眾嘗試上台實際播報,從專業體育媒體從業人員身上挖寶,對所有參與者來說都收穫滿滿。林奕雯、田鴻魁也以自身例子鼓勵所有想從事相關行業的人才,出身環境、性別不會是阻礙,「展現出專業度,就有機會。」

運動新創產業四位講者與現場聽眾合影。攝/曾泓睿
綜合

運動新創各領域結合 打造臺灣未來新生活

臺灣新創產業蓬勃,各領域如何激盪火花,替臺灣未來運動市場創造機會?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今(30)日舉行運動新創業者交流分享會,集結四位運動新創代表性公司互動交流,與觀眾分享新創公司於棒球、射箭、高爾夫、籃球等項目在臺灣現況與未來趨勢。 「電影《魔球》使大家了解科技棒球未來市場。」Basepara棒球學校執行總監謝秉恆於六年前成立公司與職棒球星謝長亨合作,開發科技棒球市場,協助各層級選手訓練。為使民眾更貼近科技棒球,謝秉恆舉例,新北市登記之乙組球隊192隊、近3000人,加上黑豹旗或是社區棒球是極大市場,「擴及更多服務客群,對臺灣運動發展是良好的。」   一起玩有限公司負責人何垂株原是職業婦女,喜愛射箭原因是和朋友一同玩射箭解決肩頸痠痛,便結合過去科技業背景,運用APP開發與螢幕投影技術,與企業及夜市合作,讓射箭與生活更貼近。何垂株表示,射箭活動與教育體系合作學習品德教育,企業活動則針對凝聚同隊力,使未接觸射箭的人藉由娛樂使回流程度提高,「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Golface綠夾克運動事業執行長廖聰哲投入高爾夫球產業12年時間,將臺灣高球場導入iPad即時現場數據分析,參與APP與預約平台開發以及球員訓練影片分析,讓臺灣高球更科技化。廖聰哲提及:「臺灣打高球人口約1%,亞洲最成熟的日本有2400個球場,臺灣則有61個,希望透過科技實現無人化高爾夫球場,帶來更多便利性。」   PickUps奧鵬國際執行長李晨帆開發籃球運動社群平台APP,球友能迅速找尋球場促進交流,也運用攝影機和AI打造智慧球場,將「投出去每顆球都被記錄」。李晨帆以遊戲NBA2K做為發想,使民眾打球時擁有NBA感受,透過個人數據、球技程度區分吸引住客戶,「成功創業的爆發點是因為掌握到時間。」 現場觀眾許凱敦表示:「現代人會被社會價值觀限制住,當別人不看好你時,要相信一定做得到,只是時間問題。」運動新創結合各領域專長,期許政府扮演中間橋樑,串聯不同產業並激盪火花,為臺灣打造具有科技與智慧的運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