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每一次對戰的養分,再次打造出屬於國北乙羽的輝煌時代。圖/國北乙羽提供
人物特寫

「莫忘初衷!」 國北乙羽盼再創高峰

從2020東京奧運的台灣之光「小戴」戴資穎,與「聖筊組合」李洋、王齊麟,將羽球這項運動旋風襲台。而在大專院校中,位於和平東路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乙組羽球校隊,每一位成員帶著對羽球的喜愛和理想,不畏路途艱辛,勇敢踏上這段羽球的奇妙旅程。 國北乙羽成立二十餘載,雖成員不多,但仍默默在各項比賽中奮鬥,面對每一場大專賽事都毫不馬虎,拚盡全力到最後一刻。於105~107學年度拿下木鐸盃冠軍三連霸、108年全大運北區錦標賽男子組雙打第六/混雙第二、110年木鐸盃第五/全大運北區錦標賽女子組雙打第四的成績。 秉持著「快樂打球、奮力拚搏」為核心理念的國北乙羽,每周二、四的夜晚,除了是練球時間以外,更是維繫彼此感情的時刻。而隊員江灝直言團隊氣氛如此和諧是歸功於這屆畢業生的功勞,認為他們將球隊氣氛營造得很好,隊員們更喜歡練球,也更有向心力。團結一心的球隊氛圍,也是國北乙羽能夠在賽事場上獲得好表現的關鍵。 今年國北乙羽將會有五名隊員畢業,現任隊長周易謙也是其中一員,接觸到羽球的機緣是來自母親,發現自己在長球的表現上還不錯,因此高中加入校隊,大學也毫不猶豫的選擇延續羽球之路。談及擔任隊長期間,需要扛起整個團隊,難免壓力很大,但過程中自己學習不少也成長很多,很感謝隊友們總會在有困難時跳出來幫忙,一同並肩作戰。了解管理團隊會多麼不易,周易謙也和學弟妹們鼓勵:「之後的路會更辛苦,希望你們可以相互支撐彼此,把乙羽『快樂打球』的精神延續下去。」 相比其他人,戴光奕大學時才加入羽球的行列,越打越有興趣後在大三時進入乙羽,也接手副隊長一職。在副隊長任內,他認為最困難的是教練不在時需要隊長們自行設計訓練菜單,規劃最有效的訓練模式,時常為此想破了頭。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比賽是「超級達克盃全國羽球錦標賽」,對於乙組球員來說,能遇到現場轉播的賽事並不多,因此特別珍惜出賽機會。 楊宇晴、王岑娜與李珮綺雖然不是同時加入球隊,但從加入乙羽後便一路相伴到畢業。今年全大運楊宇晴和王岑娜成為最後一次搭檔,當時大專盃賽事緊湊,王岑娜已經累到不行時,楊宇晴不斷詢問她:「妳還好嗎?」雖然事後回想起當時場面十分逗趣,卻也成為王岑娜最後堅持完賽的動力。而楊宇晴將會繼續攻讀國北教大研究所,因此不會那麼快離開球隊,期望未來自己成為輔助的角色,一旁協助學弟妹慢慢往高峰邁進。了解名次成績會影響打球的熱忱,身為過來人的李珮綺對此想向學弟妹們提點:「不要一昧追求比賽名次,更重要的是每次都要比前一次更進步,莫忘當初打球的熱情和初衷!」 即將接棒隊長大任的郭儀謙與副隊長蔡云綺,都表示對於球隊相當有信心,只是比較擔心因為畢業學長姐人數眾多,將來會有戰力不足的問題,而郭儀謙也苦笑說道:「只能新學期招生選拔前,趕緊去燒香拜拜。」郭儀謙認為今年大一的新隊員謝曜如與劉冠德都能寄予厚望,有機會成為未來隊上主力選手。而談及對於球隊的目標,蔡云綺期許在畢業之前能帶領團隊進入全大運全國決賽;今年有好表現的她,與學妹謝曜如拿下北區錦標賽女子組雙打第四名,盼將來再一同創下佳績。郭儀謙和蔡云綺平日與學長姐感情深厚,相當不捨他們畢業,更感謝一路以來的提攜:「很感恩學長姐們這幾年的諄諄教誨,沒有你們就不會有現在的乙羽,祝福未來前程似錦。」 隊員江灝雖是大二生,卻也是隊中的重要人物。比起其他運動項目,國北教大在羽球的資源相對較少,因此他積極連絡外校舉辦友誼賽,利用「以戰代訓」的模式來發現球隊不足之處,也能藉此增強實戰經驗。經過多場賽事的累積,江灝發現厲害的人永遠不嫌多,能做的就是改進每一場比賽的缺失,從中獲取來日對決的養分。江灝身為核心球員,期望其他資深隊員們都能夠成為學弟妹的榜樣,渲染積極練球的氛圍,也更看重實力不錯的球員是否能持續進步,才有加入球隊的意義。 雖然國北乙羽將畢業多名主將,但剩下的隊員們將會繼續延續「堅持到底、莫忘初衷」的精神,更期許在未來能夠重返鼎盛時期的榮耀,再創高峰。

曹詠淇在團隊中擔任做球手。圖/曹詠淇提供
人物特寫

團隊的歸屬感 曹詠淇的藤球哲學

今年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的曹詠淇,是近年來藤球女生團體賽冠軍的常見人選,但三年前曹詠淇根本沒有聽過藤球,上大學後因為想要學習全新的運動,也希望可以加入校隊,有個歸屬感,於是曹詠淇就懵懵懂懂地進入了藤球隊。      藤球是一項用腳居多的運動,但以往我們學習的球類運動都是用手比較多,例如:排球、羽球和桌球等,所以曹詠淇認為一開始最難的是控球,單純控球看起來容易,但其實沒有訓練過是很難的。她表示剛入隊的第一個學期,是自己最挫折的一個時期,因為控球不好時常在撿球,覺得練習的效率不高,很想放棄,但因為學長姊的鼓勵讓自己可以堅持下去,後來在寒訓時,因為練習時間拉長,慢慢地曹詠淇看見自己的成長,於是就留下來繼續踢藤球了。      曹詠淇認為藤球隊給了她很大的歸屬感,其中她很感謝已經畢業的兩位學姊,當時她們很會調節球隊的氣氛,也很有耐心地教她踢球,在大家踢不好的時候,會用很浮誇的方式鼓勵大家,也會講自己以前比賽失利的故事給隊員聽,希望大家可以繼續努力不要放棄。曹詠淇表示,其中一個住在離學校要快1個小時車程的學姊,在比賽前還特別跑到學校幫她一對一練習,她覺得學姊們為了藤球真的付出很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盡其所能把她們會的都傳授給我們。「藤球是團體運動,除了增進個人能力,更需要團隊的凝聚力。」曹詠淇認為團隊感是藤球隊更需要的,雖然自己技術上還沒有到很厲害,但她也希望能夠將這樣的精神傳下去。      曹詠淇說:「我變得比較會溝通。」藤球雙人賽場上只有自己和伙伴,如果沒有溝通,那就沒辦法贏得比賽。以往的她個性比較衝動,但現在曹詠淇學會觀察隊友,在說話和做事之前都變得比較謹慎。她也學會放慢步調,冷靜地看球,才能將球踢到想要的位置。曹詠淇也表示,調節情緒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帶著情緒上場,不只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隊友,就算是因為對自己失望,都應該要立即調整情緒,才會不影響到比賽。     曹詠淇現在的目標是成為體育老師,雖然藤球較為冷門,不一定能成為自己未來求職上硬實力的優勢,但這幾年在藤球隊學習到的軟實力,卻成為她能夠教導給學生的良好價值觀,以及運動家精神。

北市大黎昕陽在球桌上目光堅定,散發光芒。攝/李心妤
人物特寫

七年國手經歷後「掉隊」 北市大黎昕陽重新來過

「我還是會繼續打!」桌球混雙好手北市大學黎昕陽堅定地說。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於今(11)日進行桌球賽場最終戰,北市大黎昕陽/李婉瑄直落三(11:5、11:6、11:9)拿下兩人合作首面金牌。 黎昕陽有過七年的國手經歷,更在107年兩次青少年國手排名賽中登上王座,然而他在今年度的國手選拔賽落馬,也是繼108年來,第二次「掉隊」於國手名單外。 「今年沒有選上國手,對我來說打擊蠻大的。」憶起當時黎昕陽依舊難掩失落,他在第一輪決選時,從原本的領先優勢到最後輸了三分敗下陣來,後面又相繼輸給北市大隊友楊子儀、13歲小將郭冠宏。他表示,當時真的太想要國手門票了,「越接近勝利,就越壓不住情緒」,導致失誤節節攀升,最終與正選資格擦肩而過。 前年是黎昕陽成人國手「初體驗」,但實際上107、108年二度挑戰資格失利的他,曾經想要提前結束桌球生涯:「當時覺得同期的選手都選上了,我怎麼還沒選上?」但隨後他轉念決心要放手一搏,調整心態後的他,在109年第一輪選拔賽中,便靠著堅強的實力當選。 黎昕陽於高一時便選上18歲青少年國手,高三時期的他更是18歲青少年國手排名賽的第一名,而前一年的首名寶座是由「小林同學」林昀儒拿下。看到同期選手近年在國際場上發光發熱,他並不會因此覺得忌妒或感到失落,反倒補充:「我從昀儒身上學習到許多東西,他真的是位很努力、自律的選手,能走到現在的成績有他的道理。」 黎昕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同期選手的崛起,並不忘精進自己的技術,未來他會更加強體能,由於近年來世界桌協多次修改桌球的尺寸,球變得更大也更重,非常需要倚靠身體的能力打出高質量的回球,再加上國手選拔賽需要對戰六輪,因此備足體能是他接下來的首要目標。 經歷著桌球路上的起伏,他想特別感謝父母的栽培與陪伴:「很謝謝他們!現在所擁有的成績以及生活上的一切,都是他們的功勞。」他的爸爸黎天生是桌球教練、媽媽黃月芬也是桌球愛好者,啟蒙了他和弟弟黎昕祐的興趣,一頭栽進桌球的世界裡。家人們十分關注兩兄弟的比賽,更會陪伴他們檢討球賽內容。 「我還是會繼續打!」黎昕陽的口吻沉著、目光堅定,沉澱後的他將帶著眾人期盼的目光重新來過,繼續追尋他的國手夢。

家人與隊友的支持,成為國體夏若堯拚連霸路上的最佳助力。攝/李心妤
人物特寫

家人支持、隊友陪伴 國體夏若堯越挫越勇的四連霸

「我是太陽的孩子!」國立體育大學夏若堯開朗地說。她今(10)日剛拿到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一般女生組鉛球項目四連霸,並以11公尺19打破生涯全大運個人最佳紀錄,家人們的支持是她勇往直前的動力,良好的訓練環境讓她不斷突破自我,在最後一年的全大運舞台她享受發揮。 她曾參加八屆的全大運,賽前在本項目已累計3金1銀2銅,對鉛球的執著和熱愛不言可喻,今年在主場拿下四連霸,對她來說更是意義非凡。 面對今天炎熱的天氣,她絲毫不受影響:「我是太陽的孩子,在澎湖長大!」國小時參加校內的壘球擲遠比賽拿下第二名,一舉被教練相中,回憶當時她笑道:「加入田徑隊早上就可以在旁邊練習,不用升旗。」這是她踏入鉛球世界的初心,想不到成為一路陪伴她成長的最佳夥伴。 大學就讀明新科技大學的她,在一次熱身時膝蓋內轉前十字韌帶斷裂,經歷了一年的恢復才重新回到場上,但比賽的狀況每況愈下,大三起在全大運開始奪牌才讓她找回自信,更觸發她想前往更高層級、接受專業訓練的想法。 「我在國體重新學會推鉛球!」她很享受在國體的訓練環境,更感謝公開組隊友給予她的指點,今天比賽中場外的隊友也高聲為她喊聲,她笑說:「這是隊上的傳統!大家都會到場互相幫彼此加油。」 家人們的支持,也是她在鉛球場上拚搏的動力。「爸爸是刀子嘴豆腐心」,她特別說道,選擇到國體念碩士時,爸爸老是唸她「快把論文寫完」,但心裡也默默關心女兒的表現,前年全大運結束時,更主動詢問:「成績呢?」令她會心一笑,了解到爸爸的愛「無聲而濃烈」。 媽媽對她的支持更展現在實際行動中,前年還特地從澎湖飛到高雄看她的全大運比賽,由於平時從事保母工作,很少能到場看女兒比賽,那次親自到場支持讓她覺得很感動,對她來說是很很珍貴的回憶。「媽媽像小粉絲一樣,不停拿著手機幫我錄影!」喜悅之情表露無遺。 媽媽今天有特別關注她的決賽,「聽說她一直在拍電視上的我」,她笑著說。她感謝雙親一路支持:「謝謝他們的鼓勵,給了我滿滿的關注。」而在國體運動保健學系擔任系主任的阿姨蔡錦雀是另個溫暖陪伴,在唸碩士班時經常受到她的照顧,更親自帶自己到國體田徑隊練習。有著家人們的愛與支持,讓夏若堯能在鉛球場上盡情揮灑。 今年可能是她在全大運舞台的最後一年,「想到即將要離開這裡還蠻捨不得的!」她未來想從事與電競產業的工作,也期許在這條路上愈挫愈勇的自己,能帶著在場上學到的精神,正向面對所有挑戰。

國體大陳澤元四強戰演出逆轉,興奮地脫下面罩大聲吶喊。攝/張博涵
人物特寫

擊劍偏執狂陳澤元身兼三職 全大運賽場邊打劍邊執教

「我一直很固執地在做我喜歡的事。」國立體大陳澤元今(9)於111年全大運公開男生組擊劍鈍劍個人賽大殺四方,決賽先後擊敗國體大學弟郭均祐與北市大學黃子傑摘金。目前將重心放在擊劍教學和推廣的他說:「今天很享受比賽,在打劍時找到開心的感覺。」 陳澤元今在四強戰逆轉自家學弟、上屆銅牌郭均祐,以15:14驚險晉級。金牌戰對上北市大黃子傑,他多次閃過對手刺擊並全程握有領先,終以15:10獲勝。然而他在奪金瞬間還沒來得及慶祝,就立即跳上隔壁劍道的教練席指導臺灣大學一般組選手,將身分由選手切換為教練。   陳澤元在國內外已累積豐富的教學經驗,但他始終認為教學並非易事,「我當選手只需要為自己負責,但在帶校隊的時候責任會很重,因為這攸關他們的校譽,還有看著選手和自己付出這麼多心力,會特別希望能有好的結果。」而他除擔任臺大擊劍隊教練,也在兩年前創辦「繁星擊劍學院」,同步輔導學員的課業與劍術。 清晨訓練、下午教劍、晚上又當CEO,陳澤元天天行程滿檔卻樂此不疲,「雖然辛苦但我也覺得很好玩,在工作、教課、練習的時候都是在做我喜歡的事情。」事實上礙於時間安排,陳澤元原先打算在兩年前創業後全心投入工作,但他始終放不下手上那把劍,「我一直不想承認退役這件事情,因為我覺得我還可以打。」 他補充,以往看著學長持續打比賽,都會感到開心,因為能有機會跟那些優秀的前輩交流,「我現在是希望能夠撐到後面的人把我打下來,我當然不想輸,但這樣就代表臺灣的擊劍變得更強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前人的努力下,臺灣擊劍人口與整體實力顯著成長,陳澤元相當樂見自己的學弟及學生們表現得愈來愈突出,例如已在國際間嶄露頭角的陳致傑,以及國內奪牌常客郭均祐、岳哲豪、謝承晏等。未來他也將持續貫徹自身理念,努力為年輕選手創造更多學習機會。

北市大林暐傑收穫公開男生組射擊10公尺空氣手槍個人賽和團體賽銀牌。攝/張博涵
人物特寫

10公尺空氣手槍決賽高潮迭起 全大運「元老」林暐傑憶初心

「射擊唯一困難的點就在你需要拿捏好每個細節,板機、姿勢、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等,很多都必須是協調的,才能打出一發你要的10分。」北市大學林暐傑今(8)在公西射擊基地展開個人第七度全大運旅程,於射擊男子組10公尺空氣手槍決賽表現沈穩,雖最後遭臺北商大李祐呈驚奇逆轉,仍繳出總分236.9收下銀牌。 本屆此項決賽高潮迭起,第一槍開出後,北市大林暐傑便一路居於計分排行之首,頻頻打出10分以上佳績,至比賽結束前還握有1.1分領先優勢。豈料對手北商大李祐呈在最後一發射出10.9滿分,一舉逆轉戰局,場邊觀眾也驚呼連連。 「因為分差不小,我先看我的成績,想說打9.6分還OK,結果看了螢幕,怎麼第二名?」面對最終賽果,林暐傑笑著表示,對手打出滿分他也只好認了。而他自105年全大運首次納入射擊便參賽至今,卻多次與個人單項金牌擦肩而過,「這次在靶上有拿金牌的慾望,只能下屆再拼拼看。」   林暐傑言談流露盡是對射擊運動的熱忱,「會在靶場打了幾百發,才發現時間過了兩個小時,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因為很紓壓,像是進到精神時光屋。」林暐傑小時候對刀、槍等武器感興趣,而他父親正好為警專教授,於是將他引薦給有射擊專業的警專教官吳耀家,後來漸漸打出心得。 然而,從一個喜歡把玩BB槍、玩具槍的男孩,到成為國內頂尖射擊好手,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以前沒有想說要打好就能打得很好,但現在是太想打好,要很努力、很努力才可能打得好」。林暐傑坦言,現在站上靶場的動機已不像以往一樣單純,背負的東西也愈來愈多了。 即便經歷十幾年選手生涯,林暐傑至今仍在調適面對此運動的心態,也希望藉由培養其他興趣,避免自己過度在意場上表現,「有接觸其他運動,像是潛水,在玩這些東西都是有興趣的,就像當初射擊一樣,再回來練習就比較不會因為打不好而太過糾結。」 身為全大運射擊「元老」,林暐傑也以自身經歷鼓勵初次踏入全大運的新秀們,「其實不用一直想著對手是經驗比較豐富的人,雖然一定會緊張,但不要在還沒上靶就覺得自己沒有經驗。」而林暐傑現為成都世大運培訓選手,也放眼杭州亞運,盼能發揮自身實力,取得代表權。

臺大女棒主力選手林庭瑋。攝/劉修竹
人物特寫

「除了棒球都不是真愛」 追愛少女林庭瑋的野球人生

復興實中強投女棒選手林庭瑋,有在關心學生棒球的人對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她就是曾在黑豹旗創下首位女投手單場投滿135球、12K紀錄的超強女高中生。經過五年的成長蛻變,如今林庭瑋已是臺灣大學的主力球員,109學年度更率領球隊勇奪大專棒球聯賽季軍殊榮,如此亮眼的成績讓人難以聯想,她是個身上有大小傷勢,課業又相當繁忙的醫學系學生。 冒雨進行的熱血棒球賽 開啟林庭瑋棒球路 回想起小學五年級時,林庭瑋被表哥帶去看獅象大戰,不料當天下起了雨。下著雨的比賽,對球員及觀眾來說都是既悶熱又不舒適的體驗,但也因為這樣的場景,深深吸引住第一次進場看球的林庭瑋,「看選手們冒著雨打球就覺得很熱血,也很好奇這個運動多好玩讓大家願意冒雨奮鬥。」 受職棒比賽的熱血氛圍感染,林庭瑋對棒球的興趣像是開關被打開一樣,開始假日拉著爸爸玩傳接球、整晚拿樂樂棒球丟牆壁、甚至冒著打壞家具的風險在家裡揮棒都成林庭瑋的日常。一路到了小學六年級寒假,林庭瑋想要更進一步體驗棒球,於是報名參加職棒球隊的冬令營,這一參加就是連續四年。「參加營隊可以學到棒球技巧,又能交到同樣喜歡棒球的好朋友,每次參加都覺得自己更接近棒球了。」 棒球在哪 林庭瑋就在哪 經過棒球營的美好體驗,林庭瑋已深深陷入棒球的魅力裡,適逢國三要選校升學,面對直升復興實中或外考他校的選擇時,她心底早已打定主意,「哪裡有棒球隊就去哪裡。」  復興實中曾有社團性質棒球隊,但後來因人員不足而遺憾倒社。就在林庭瑋考慮要外考時,一位熱愛棒球的公民老師給她復辦棒球社的想法,她二話不說找上其他夥伴,將棒球社重新創立起來。有了自己的球隊,加上願意一同奮戰的隊友陸續加入,林庭瑋帶領隊伍開始積極訓練,在復社後首次參加黑豹旗就奪得首勝,個人方面更創下首位女投手單場投滿135球且繳出12K的驚人數據。回憶起在復興實中的時光,林庭瑋笑著表示,「高中最美好的回憶就是棒球社。」 唯有棒球在手 才是林庭瑋喜歡的生活 「棒球就是真愛,讀書的時候桌上要擺一顆棒球心情會比較好,受傷的時候也會拼命復建,生活裡不能沒有棒球。」 林庭瑋高中畢業後,成功考取第一志願國立臺灣大學,並加入期盼已久的臺大女子棒球隊。進入臺大女棒後林庭瑋很快地就成為隊上的主力,更在大二時榮膺隊長一職,不過看似順遂的棒球路,背後付出的努力反倒令人難以想像。林庭瑋平時課業繁重,為了兼顧球隊與課業,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已成日常,除此之外,先天性椎間盤突出問題也讓她吃盡苦頭,一次的滑壘訓練讓她腰部一度痛到無法入眠,醫生甚至建議她五年內都不要再運動,但即便睡不飽又常常需要跑復健科她也都甘之如飴,說什麼都不願放棄摯生最愛的棒球。 每個好選手背後 都有一群好隊友 如果說林庭瑋對棒球的愛像是盾牌,助她抵擋課業及傷痛的摧殘,那她的隊友們就是枴杖,在她有需要時穩穩地撐起她。「集訓的時候大家會一起住在集訓室,有很多時間說話,也有很多溫馨的時刻,像是一起在冬至煮湯圓、煮火鍋,還有一起熬夜讀書。」透過練球時的相處及大賽前的集訓,臺大女棒隊員們情同手足,不論場上亦或是場下,大家總會互相扶持,每當有人陷入低潮時,隊員們會各司其職,用自己擅長、熟悉的方式相互鼓勵,幫助隊友再站起來。 放眼未來  盼有棒球一路相伴    從一手重建起球隊,到登板黑豹旗帶領球隊拿下勝投,並持續帶領臺大征戰各大賽場,林庭瑋的求學生涯因棒球而燦爛。身為過來人,林庭瑋期盼所有愛打棒球的女孩,能夠勇敢加入球隊甚至創辦球隊,「能和一群支持自己的隊友一起享受棒球是很寶貴的事情,即使剛起步時困難重重,但克服困難達成目標後,會得到一群家人般的隊友。」對於未來,林庭瑋以當上醫生為主要目標,但依舊希望在追求目標時能有棒球以及身旁的隊友相伴。

國北教大體育學系王均予(中)在街頭健身上努力,而他精采豐富的故事仍未完待續。圖/王均予提供
人物特寫

力與美的綻放 王均予的斜槓人生

在國北教大的操場或健身房裡,總會有一個身影,拉著單槓、訓練肌肉,揮灑青春的汗水。 「街頭健身」源於東歐等地,是不利用健身房器材,靠自身重量作為阻力,並且在公園或公共設施就能進行體能鍛鍊的一種運動,展現肌肉線條的張力以及維持完美身形。「No pain ,no gain.」是王均予自幼以來的座右銘,時刻保持努力才能成功。目前就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他在街頭健身這條路上奮鬥,曾多次踏上台北小巨蛋的殿堂,並且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期望能讓更多人開始關注這項不分男女、不分地點、保持健康體態的新興運動。 生命的曙光 接觸街頭健身的起源 從小懷有體育夢的王均予,因受環境影響直到大學才正式踏上體育之路。國北教大體育學系最重要的三項指標:「團結、守時、禮貌」,也深深影響了王均予在做人處事上的態度,更因此結交諸多好友、累積人脈。甫踏入體育系這個圈子,看到學長姐在國北教大的體育表演會演出之後,被街頭健身的力與美所吸引,開始接觸街頭健身這項運動。王均予認為街頭健身起步並不難,而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的練習,一旦鬆懈下來前面的努力都會付之一炬。提及街頭健身對他的意義,王均予笑稱:「街頭健身就像我生命中的一道曙光,讓我重新找回自信。」 他也多次在教育部體育署所主辦的「SUPER STAR國民體育日—體育表演會」於台北小巨蛋演出,2019年時更以負責人的身分將來自街頭的運動帶進大眾視野。面對萬人注視下的表演,王均予則說:「體育系最重視團結一心,大家在準備期間非常積極練習,所以演出時沒有因為緊張失常。表演完成度很好,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而身兼重任的他也坦言,在編排動作上確實是一大考驗,因為自己並沒有太多經驗就要帶領30個人以上的團隊進行一場盛大的演出。但非常有責任感的他遇到困難也絕不退縮,翻閱許多過往資料,積極請教師長、前輩,最終完美呈現。 談到對於街頭健身最難忘的時刻,王均予藏不住臉上得意的笑容,就是他引以為傲的招牌——「龍旗(Dragon flag)」。他這個動作對國北教大而言,可說是在舞台上成功展現出來的第一人!當初練習時下了極大的苦功,而最終也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對此他感到相當自豪。在大四的體表會時,為了致敬中國達人秀冠軍——尹中華的演出,將自己的招牌動作加以改良,如此高難度且精湛的表演獲得全場滿堂彩。 因緣際會下的炙熱 從「鈴」出發 在好友鄭湧蒼與曹名君的推波助瀾下,王均予接觸到了完全不熟悉的運動——扯鈴,從無到有、從懵懂到精煉。扯鈴訓練到的是自身的協調性和節奏感,剛好都是他自認較為不足的部份,與街頭健身訓練到的核心部位不同,因此他結合兩項運動的訓練,將身體肌群發揮至極。在扯鈴的招式上,王均予不斷超越自己,從直立鈴、雙鈴到現在挑戰三鈴,一路過關斬將,突破自我極限。加入扯鈴隊之後,參加教育部體育署「110學年度全國各地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扯鈴大專組競速個人 個人拋鈴跳繩競速賽男子組」獲得特優的殊榮。 因緣際會下接觸的扯鈴,他也沒想到會如此熱愛,更考取扯鈴及單槓兩個項目街頭藝人證,在高競爭力的體育界擁有兩個專長的獨特優勢,對於自己的未來勇於嘗試,不畫地自限。今年的他再次受邀「SUPER STAR國民體育日—體育表演會」演出,想將扯鈴及街頭健身的元素做結合,打破過去一貫的演出模式,期望今年能碰撞出多元、令人耳目一新的火花。 文武雙全 樣樣具備 除了在運動上頗有成績,王均予還雙主修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在學業上也絲毫不倦怠,對於不同領域的知識求知若渴。雖已經是大五生,但王均予還不急著邁入職場,他更想鑽研學術以及體育領域的奧秘,近期也剛結束碩士班的考試;他非常享受教授小朋友的過程,在大學期間到多所國小擔任扯鈴教師,因此未來也不排斥修習小學教程。論及課業與運動之間的平衡,秉持勤勉向學的精神,他都會提早到學校看書,將健身和扯鈴當作下課後的消遣,努力兼顧兩者。各方面都有涉略的他,成為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 放眼未來 堅持到底 在台灣,「街頭健身」沒有被大眾廣泛認識,王均予則提到以學生的視角來看,台灣對於街頭健身的推廣相對國外並不普及,且沒有正規比賽能吸引學生相互切磋學習,而街頭健身卻是最方便也是最簡易的訓練運動,因此王均予期許自己在未來能夠為街頭健身付諸心力,培育更多優秀好手並將這項運動發揚光大,讓更多人加入他的行列。 「街頭健身這項運動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份,我會繼續堅持下去,直到最後一刻。」

東吳女籃隊長陳妍伶。照片提供/張曜麟
人物特寫

毫無保留地投入熱情 全力以赴地爭取榮耀 -東吳大學一般組女籃

東吳大學一般組女籃在今年度的大專聯賽預賽階段以五連勝之姿,一舉拿下分組龍頭寶座。回顧近十年東吳女籃的戰績,憑藉出色的團隊默契以及球員辛勤地訓練,連年闖入全國決賽,並數度奪得全國冠軍。透過寒訓備戰下階段賽事期間,深入進到球隊,了解她們對於決賽的目標,並一窺她們的全貌。 東吳女籃雖為一般組球隊,但在校方以及校友的支持下,不僅球員招生穩定,更延續了良好的傳統,每屆球員之間都維繫著良好的關係,畢業的學姊們更時常會回到學校陪同練習。而做為一般生,在訓練之餘,最重要的事情無疑是維持課業,而在忙碌的課業中,仍不間斷地投入訓練,成為女籃球員們的不必言語的默契與堅持。 對於球員的付出與努力,如吳慧芳教練所言:「一定要很熱愛一件事情,才可能花那麼多時間。」因為這份熱愛,讓球員即使課業繁重,也不輕言放棄;因為這份熱愛,凝聚所有女籃的心,使女籃持續茁壯。對於球員的投入,做為陣中大學姐的王泠勻更為感同身受,大學到研究所都是就讀東吳,一路上持續關注著女籃這支隊伍,但礙於其他事務,始終沒有真正加入。大學畢業後,領悟到學生籃球的純粹與可貴,因此在考取研究所後,毅然決然地加入球隊,與學妹共同奮戰,實現一直以來的理想,而她的積極投入亦成為學妹的精神象徵。 回顧預賽階段的表現,廖瑋麗教練直言:「雖然我們是分組第一,但其實每一場比賽都打得蠻接近的。」在膠著的比賽中,不僅顯現年輕球員經驗不足的問題,更需要加強團隊間的磨合與默契。 在球員磨合上,對大一球員鄭鎧涓來說,在過去球隊的經驗,讓她成為球隊重要的即戰力,但與陣中許多接觸正規籃球訓練時間不長的學姊們配合,更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溝通。而身為隊長的陳妍伶則認為,除了團隊磨合尚未到位,球員們的心態也需要調整,在比賽中常因為沒有打出該有的表現,連帶影響自己的心情,導致表現綁手綁腳。 而東吳女籃的教練團由前台元女籃選手吳慧芳老師為首,加上曾為東吳女籃一員的廖瑋麗教練,今年更加入體能教練,使教練團的陣容更加完整。吳慧芳教練在球隊中扮演決策者的角色,負責制定大方向,對球員們也較為嚴肅;廖瑋麗教練則負責執行面,同時也是球員們的心靈導師,兩位教練合作無間,讓球員能更安心地在場上放手一搏。 備戰下階段的賽事,東吳女籃的團隊目標,不僅止於進入全國決賽,更希望能搶進八強。這個目標對球員來說,不僅凝聚全隊的努力,更成為激勵團隊成長的重要方向。而對於球員的期許,廖瑋麗教練認為,接下來面對的對手,實力都在伯仲之間,期望球員可以拿出企圖心、拚盡全力。相信球員們在吸收預賽階段的經驗之後,經歷團隊的磨合,東吳女籃將展現更加強勢的表現與面貌,全力拚搶團隊的榮耀。

交大射箭隊在110年全大運創下佳績。圖/交大射箭隊提供
人物特寫

「享受射箭的樂趣」 交大射箭隊的半甲子哲學

每到下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交通校區的操場開始聚集人潮,站在司令台上一眼望去,越過跑道,遠處有一群人無論寒流或是盛夏,總是會準時出現,屏除雜念專注地射出每一箭,動靜之間拿捏得宜,這就是交大射箭隊的練習日常。 交大射箭隊已有近三十年歷史,由傅恆霖退休榮譽教授擔任指導教練,當時傅教授除了是交大應數系教授,同時擔任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系射箭專長的兼任教練,因緣際會下成立交大射箭社,並且在穩定成長後從社團轉型為正式的射箭校隊。 目前隊上主要使用反曲弓、複合弓兩個弓種,特別的是大部分隊員都沒有射箭的底子,大學才開始訓練,不過也有些特例,像是大四的隊長薛尚怡在高中時就在運動中心參加射箭的體驗,而大三的柴俊豪則是學測後才稍微接觸射箭,但兩位不約而同都在入學時的社團博覽會被射箭隊的攤位吸引而決定加入。 操場上總是充滿「動之快」的人們,不乏跑步、踢足球,相較之下,場邊射箭隊的「動之靜」顯得獨特。練習場地位於室外,因此會在光線充足的下午進行練習,一是視野較佳,二是能隨時注意到附近走動的民眾。也因為沒有強制規定大家每天都要出席,讓大學部、研究所不同步調的隊員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練習時間。 「小時候看動畫覺得射箭很帥啊」隊長薛尚怡笑著談她是如何與射箭結緣,與其他隊員一樣,大家都是憑藉「興趣」一頭栽入射箭的世界,透過不斷地練習,交大射箭隊近年收穫許多獎牌,110年全大運一般男生組射箭反曲弓團體對抗賽成功摘金,一般男生、女生組射箭反曲弓個人對抗賽也都有不錯的名次, 奪牌背後的苦練與毅力難以計算,而近期學長的相繼畢業也讓薛尚怡、柴俊豪說道:「前幾年學長們得到了很不錯的成績,希望再來有更多隊員加入, 一起將輝煌的紀錄延續下去!」 「享受射箭的樂趣」是傅教練最常說的一句話,遇到撞牆期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地耐心調整,也許拋開成績,射箭即是隊員們在繁忙生活中靜下來的調劑,也是秉持著這個理念,半甲子過去,交大射箭隊在這座風城依然屹立不搖,屆屆相傳,持續堅定地射出每一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