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鈍劍團體戰最終擊敗法國,拿下第七名佳績。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鈍劍男團首闖八強 一分差惜敗仍創隊史最佳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擊劍賽事22日最終日賽程,中華隊在男子鈍劍寫下突破性成績。由陳致傑、許勝閎、陳弈通與岳哲豪組成的團體,在首輪以45:33擊退英國,隊史首度闖進八強,突破過往從未晉級的紀錄。 對戰英國一役,中華隊全員上陣、輪番得分,全場掌握主動權,最終以雙位數差距挺進下一階段。而八強戰遭遇日本隊,雙方實力接近、戰況膠著,中華隊一度取得穩定領先,可惜決勝局遭對手強勢反攻,最終44:45一分之差飲恨,無緣晉級。 雖與獎牌擦肩而過,但鈍劍男團不僅首度躋身八強,與亞洲強權戰至最後一刻,接續排名賽先37:45負德國、再45:33力壓法國,拿下本屆賽會第7名,展現中華隊在國際舞台上的進步與潛力,也寫下我國參戰世大運擊劍的歷史新頁。   教練陳柏槐賽後坦言,最後幾劍確實充滿變數:「在判決上有些東西比較主觀,要給左邊或右邊就是看裁判觀點,我們也只能針對有利部分向上反應。」他指出,最後一劍選擇向後拉開再發動攻擊,但裁判認定我方「向前時間過長」,即便對手其實仍在原地準備,「這就很吃裁判的觀點,我們當然也尊重判決」。 至於比賽中幾波連續失分,教練也提到,目前選手在國際賽經驗上仍稍嫌不足。「如果經驗再多一些,轉換節奏和臨場調整上就能更快。」不過他強調,團隊整體表現絕對值得肯定:「我覺得他們真的不輸其他選手,今天這44分是大家一起打出來的,每個人都有功勞。」 選手同樣難掩失落與自責。陳弈通直言:「感覺真的很不好,差1分太近了,大家都很拼,真的很可惜。不過大家一起完成了這場比賽,我仍為團隊感到驕傲。」 最後一棒出戰的陳致傑則説:「今日整體掌控其實都不錯,但越想贏反而越緊張,容易分心。關鍵的一劍,其實兩邊都還有空間,但裁判可能比較接受對方節奏,我當下也該調整自己的打法。這場輸了,問題還是出在自己。」 另一部分,21日男子銳劍團體賽則由徐浩、林韋宸與吳祥慶組隊出擊,首輪面對愛沙尼亞展開激戰,雖奮力緊咬比分,仍以35:45惜敗,未能晉級16強。

陳致傑八強惜敗仍追平參賽最佳紀錄。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男子鈍劍陳致傑獨闖八強 平個人參賽最佳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擊劍賽事,今(19)日進行至第三天賽程,男子鈍劍個人賽由陳致傑、陳弈通、許勝閎、岳哲豪登場。其中陳致傑表現最為亮眼,一路過關斬將挺進八強,最終惜敗給韓國選手未能往前邁進,他說:「原先目標設定要奪牌,很可惜沒辦法達成。」 陳致傑在分組預賽展現穩定劍術,以5勝1敗晉級淘汰賽。32強先擊退烏克蘭選手,16強再退香港選手,最終在八強戰遭遇韓國強敵,以13:15落敗無緣更進一步,「當時腦袋一片空白,加上心理壓力過大。」即使追平2019拿坡里世大運第5名佳績,他語氣仍難掩失落。 陳弈通則在32強提早遇到義大利奧運名將Damiano DI VEROLI而止步。岳哲豪和首次踏上世大運舞台的許勝閎在64強戰中遭到淘汰。   雖然四位選手在個人賽無法踏上頒獎台,不過接下來還有團體賽,連三屆率隊拚戰的陳致傑則透露:「今天打下來比賽場地更加熟悉,身體狀態也不錯。」期待四人攜手有所突破。 昨日結束的男子銳劍個人賽,徐浩、林韋宸、吳祥慶皆於淘汰賽首輪惜敗,而陳品叡未能從分組賽突破,21日還有團體賽能拼搏。

吳米雅初登世大運舞台就擊出亮眼表現。攝 /大專體總
世大運

分組5勝強勢晉級 吳米雅銳劍擊出自豪表現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擊劍女子銳劍個人項目今(17)日登場,中華隊20歲小將吳米雅在小組賽中擊出亮眼成績,六戰五勝。64強驚險逆轉擊退香港選手,32強則不敵澳洲選手,雖未能再晉級,仍為生涯初登世大運寫下代表性一役。 吳米雅小組賽接連擊退瑞典、印度、立陶宛、瑞士與美國選手,僅在對戰韓國時吞下敗仗,最終以五勝一敗、總積分+14名列分組第一出線。她對自己的表現感到自豪,直呼:「真的已經盡了全力。」 64強賽與香港選手交手,吳米雅一度在比賽剩下30秒時落後2分,但她沒有放棄,成功追平比分並在延長賽刺中關鍵一劍,以15比14晉級。她坦言:「那場真的很激烈,我很開心自己能堅持到最後。」 而32強面對澳洲選手,吳米雅雖努力追分,最終仍以10比15落敗。教練林生祥表示,吳米雅除了預賽首戰略顯緊張,其餘表現都能快速修正並讀懂對手,顯示具備成長潛力。尤其吳米雅是繼2017世大運後、時隔8年再有女子銳劍選手代表踏上世大運賽場,他說:「才20歲就能有這樣的表現非常不容易,雖然動作和招式還不夠豐富,但整體來說已經表現得很棒了。」 林生祥提到:「有情緒代表選手在乎比賽,這正是一種考驗。」他以「峰與谷」中的觀點勉勵吳米雅:「當你從高峰走入低谷,要再次往上爬,就勢必得經歷一些痛苦。但只要堅持下去,這些逆境終將成為推動你邁向更高山峰的力量。」

鈍劍好手陳致傑三度出戰世大運。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鈍劍陣容延續亞錦賽佳績 銳劍睽違八年再戰世大運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擊劍賽事於7月17日在德國登場,中華隊本屆參加3個類別、共9位選手出賽,除了連三屆與會的男子鈍劍,還有繼2017臺北世大運後、睽違8年再亮相的男女銳劍好手參戰,力拚突破歷屆成績。 近年在國際賽歷練下,男子鈍劍逐步展現團隊戰力,成為本屆代表隊一大亮點。陳弈通、陳致傑、許勝閎六月先在亞錦賽合作,奪得團體銅牌(當時另員為郭均祐),他們八強擊敗上屆銀牌韓國、四強40:45惜敗上屆金牌中國,最終名次與香港並列,為世大運前的重要實戰經驗。 其中陳致傑曾於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男子鈍劍個人賽名列第5,刷新中華隊世大運擊劍最佳個人成績,將三度參戰的他,在亞錦賽也取得個人第5的突破,近期狀態高檔。陳弈通曾為2018年雅加達亞運代表隊最年輕的擊劍選手,2024年巴黎奧運先在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奪冠後,成為中華隊睽違36年首位重返奧運殿堂的男子擊劍選手。兩人再攜手上屆班底岳哲豪,將以豐富經驗與新血許勝閎聯手出擊。 男子銳劍則由徐浩、林韋宸、陳品叡與吳祥慶組成,四人近兩年分別持續參加亞洲錦標賽、亞洲盃及世界盃等國際賽事,也是國內各錦標賽的常勝軍。此外,徐浩和陳品叡二月初先參加塞爾維亞舉辦的世界青年男子銳劍錦標賽,徐浩更是一路闖進36強,雖最終不敵義大利選手,但也獲取寶貴經驗。 吳米雅是本屆唯一的女子鋭劍選手,今年六月她在亞錦賽擊敗哈薩克選手進入16強,並和勁敵中國選手正面對決,從開賽落後3分追至14:14,最終以決一劍惜敗,展現其與亞洲頂尖選手高強度對抗的能力,也作為世大運賽前的重要歷練。 擊劍分為鈍劍、銳劍和軍刀三種劍種。鈍劍的得分部位是軀幹,攻擊時必須掌握進攻權;銳劍得分範圍為全身,不需要進攻權;軍刀可用刺擊或劈打,得分部位限上半身,同樣需顧及進攻權。個人賽比賽時間為三局,每局3分鐘,或先達15分者獲勝。團體賽由每隊3名選手輪流出賽,採九局接力制,每一局比賽的目標分數為前一局的基礎上再加5分(如第1局至5分、第2局至10分,依此類推),率先累積至45分的隊伍即為獲勝。 中華隊自1995年福岡世大運首次參賽擊劍賽事以來,中間曾缺席5屆,自2011年重返賽場後,2017年主場出戰更曾派出女鈍劍、銳劍、軍刀及男銳劍各項好手,最佳成績為陳致傑於2019年創下男鈍劍個人第5,本屆將再力拚個人及團體賽的突破。 2025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擊劍代表隊 男子鈍劍:陳弈通、陳致傑、岳哲豪、許勝閎 男子鋭劍:徐浩、林韋宸、陳品叡、吳祥慶 女子鋭劍:吳米雅

臺大銳劍男團一路過關斬將奪金 。攝/陳品儒
綜合

「勇敢果決 ! 」臺大銳劍男團成功鍍金

114年全大運擊劍賽事今(30)日進行團體賽,挑戰一般男生組銳劍團體賽連霸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強碰上屆銅牌國立臺灣大學,兩隊纏鬥至第8回合,由臺大逐漸拉開差距,最終以45:35擊敗陽明,摘下金牌。  臺大男子銳劍代表隊由魏路德、陳奕叡、方彥清、孔祥郁組成。本場比賽雙方互不相讓,陳奕叡先為臺大建立領先優勢、魏路德三局合計斬獲21分,關鍵發揮助隊成功復仇。 第7回合結束臺大4分領先,第8回合由魏路德一波猛攻將差距擴大至8分、奠定勝基。他賽後笑說:「想不到後面會打那麼順利。」並點出場邊加油團帶來的士氣,是穩住戰局的重要推手。談到迎戰強敵的心態,魏路德坦言不知道對手是上屆金牌得主,因此並未特別調適,反觀大家齊心協力、確實執行策略,才是此役的勝利方程式,造就摘金結果。    今日表現優異的魏路德,原主項為鈍劍,因緣際會代校出戰銳劍團體賽,回憶當初轉項的陣痛期,他苦笑道:「鈍劍有攻擊權,手速沒那麼重要,但銳劍雙方刺進時間差非常短,手必須不斷在前面威脅對手,我不喜歡這一點。」他也感謝教練賽前提供許多銳劍技巧與戰術建議,幫助他有效掩飾弱點、發揮所長。 臺大方彥清在第7回合意外受傷,比賽一度中斷,所幸並無大礙。賽後他靦腆表示,「今天能拿下金牌很感謝隊友,在我狀況不好的時候穩穩得分,很信任他們。」 「表現超乎預期,後面狀況漸入佳境才拿下金牌。」賽後臺大教練柳其鴻直呼不容易,並指出四強擊敗元智大學後,全隊氣勢得以延續,是奪冠關鍵。魏路德則表示,八強戰勝清大後,全隊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把每一場都當作最後一戰,才有這樣意想不到的結果。 「勇敢果決」是柳教練眼中這批選手的最佳寫照,無論是場上沉著應戰、果斷出擊,抑或是場下在課業與訓練間努力取得平衡,都令他相當敬佩,他也期許選手們持續勇敢前行,在未來的舞台寫下更多精彩篇章。 114全大運擊劍 一般男生組 銳劍團體賽 金牌:臺灣大學(孔祥郁、方彥清、陳奕叡、魏路德) 銀牌:陽明交大(周岷玄、鄭宇傑、林彥瑾、楊明湟) 銅牌:元智大學(吳定綸、魏嘉佑、古承翰、李弈隆) 銅牌:海洋大學(黃柏淳、簡育謙、柯宇平、江至倫)

輔大鈍劍女團首次在全大運亮相即摘金。攝/陳品儒
綜合

輔大鈍劍女團全新組合 力退臺體攜手奪金

「喜歡大家一起訓練和比賽,因為自己一個人其實很難堅持下去。」劍齡七年的輔仁大學丁儒嫙說道。 114年全大運擊劍賽事今(30)日舉行公開女生組鈍劍團體決賽,重演上屆金牌戰對決,與上屆勝者臺灣體大再度激烈交鋒,最終輔大完成甜蜜復仇,以45:19擊敗對手摘金。 本屆輔大陣容大幅更動,由丁儒嫙、鄭孜音與林育葳組成,日前才在個人賽包辦金銀銅牌,實力備受矚目,臺體則僅有呂仁軒連兩屆參與女鈍團體賽。 「就跟平常訓練一樣正常去發揮。」賽後丁儒璇回憶這場金牌之爭說道,不過她也不諱言稍早四強賽隊友心態鬆懈,她立刻提醒大家振作精神、調整狀態,「我在場上比較嚴肅,習慣扮演穩定團隊的角色」。   丁儒嫙、鄭孜音與林育葳目前皆就讀輔大體育系大一,本屆首度參加全大運就繳出亮眼成績,場上沈穩令人驚艷。丁儒嫙出身運動世家,於中正國中初識擊劍,高中便立志成為選手,「既然選了就要走下去」。雖過程中一度遭遇低潮,但她從未想過放棄。 鄭孜音同樣出身中正國中,場下稚氣未脫,場上卻霸氣十足。高中曾獲全中運個人鈍劍銀牌、團體銅牌,比賽經驗豐富的她,談起擊劍眼神閃閃發光:「贏了比賽就很快樂。」 輔大團體三人皆以體保生身分進入大學,平時每週訓練五天、每次3小時,長久以來難免倦怠。丁儒璇也不吝分享:「賽季結束會讓自己放假,再重新投入訓練。」她也認為除了家人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有隊友並肩作戰、互相砥礪,自己才能一路堅持至今,並一舉拿下全大運鈍劍個人團體雙金。 114全大運擊劍成績 公開女生組 鈍劍團體賽 金牌:輔仁大學(林育葳、鄭孜音、丁儒嫙) 銀牌:臺灣體大(林韡庭、張綺真、王芷宥、呂仁軒) 銅牌:臺灣大學(陳迺驊、陳妍均、吳宇彤、高梓菁) 銅牌:國立體大(朱芷葳、金家綺、劉芸安)

政大女團宰制鈍劍團體賽,收下五年內第4金。攝/陳葦澤
綜合

政大鈍劍女團五年奪4金 嘉藥廖偵羽當學妹定心丸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擊劍今(30)日舉行一般女生組鈍劍團體賽,金牌戰由國立政治大學迎戰嘉南藥理大學,陳彥余、林芳頡、陳立晴與陳宜君展現團隊戰力,以45:27擊退嘉藥,時隔一年再奪鈍劍團體金牌。 政大女團已經稱霸鈍劍團體賽許久,110至112年締造三連霸,不過在上屆金牌戰被海洋大學擊退,本屆賽事他們過關斬將,八強擊退輔大後,四強再遇上屆四強對手淡江大學,以44:41驚險勝出。嘉藥女團上屆僅得第7名,本屆異軍突起,接連擊敗銘傳大學、臺中科大,一舉衝進金牌戰。 首回合嘉藥展現氣勢,廖偵羽5:2率隊在比賽前段取得領先,但政大急起直追,第二回合陳彥余迅速追平比數、第三回合林芳頡超前,比賽天秤就此倒向政大。第六回合林芳頡5:0攻勢,將分差擴大到雙位數,政大一路保持優勢,第九回合陳宜君拿下決勝第45分,宣告政大奪下近五年第4面金牌。 拿下再見分的陳宜君,認為贏得金牌的關鍵是「專注於當下每一劍」,一步一腳印邁向勝利。林芳頡和陳立晴補充,他們今年的訓練比以往更頻繁,透過重訓和跑步增強體能,也更常練劍熟悉比賽節奏。政大女團陣容還有一個優勢是有許多新面孔,除了陳宜君,另三人去年都不在鈍劍組,對手還不清楚他們的打法。   另一方面,嘉藥女團從去年第7名到本屆銀牌,取得相當大的進步,教練王暉評表示,上屆的經歷刺激了隊員,會想試試看能不能走的更遠,因此為了這屆全大運,比平時更努力的訓練,最後直接突破了原先設定的四強目標。莊庭禎補充,這支團隊的強項是凝聚力,不管是不是自己在場上,全隊都有上下一條心的感覺。 首局表現優秀的廖偵羽,大二時在龍舟隊接觸現代五項(馬術、擊劍、射擊、賽跑以及游泳),因此對擊劍產生興趣,畢業後有一年空窗期,沒有學生身分的她,上屆以教練身分帶領學妹。本屆讀碩一回歸團隊,廖偵羽認為擊劍就是心理戰,心態上互相砥礪才能變得更好,因此希望透過自己的加入,給團隊帶來安定作用。 除了廖偵羽,侯采妘、許以昕與王昱晴目前都是大三生,她先前就認為這組學妹很有奪牌希望,因為她們有「越挫越勇」的特質,遇到壓力能夠成長。此外,廖偵羽的本科並非體育相關,所以會以本身的專業科目為主,但如果將來學妹們需要幫忙,她隨時都可以提供支援。 114年全大運擊劍成績 一般女生組鈍劍團體賽 金牌 政治大學(陳立晴、陳彥余、陳宜君、林芳頡) 銀牌 嘉藥大學(王昱晴、侯采妘、許以昕、廖偵羽) 銅牌 淡江大學(陳奕蓁、林虹妤、蕭敏星、陳品岑) 銅牌 臺中科大(柯竹芸、劉家妤、魏銚容)

政大施卉柔首度闖進金牌戰便封后。攝/孫千筑
綜合

爆冷封后!政大施卉柔一擊奪金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擊劍賽事,29日公開女生組鋭劍個人項目爆出冷門!上屆金銀牌得主銘傳大學傅姿晴、臺灣體大曲宗玟,意外在八強賽遭到淘汰。而政治大學施卉柔首度進入前八便過關斬將,一擊奪金,北市大學謝芷芸則在時隔三年後重返賽場,摘下銀牌。 就讀大三的施卉柔,大一時因進入國訓中心訓練而休學一年,本屆是她第二度挑戰全大運。她坦言原本帶著緊張心情上場,所幸在初賽最後一場得到教練指導,加強信心,才迅速找回最佳狀態。最終,以15:9擊退對手謝芷芸。 備戰期間,施卉柔曾前往外縣市進行移地訓練,她感謝隊友一路陪伴對打,提升彼此實力。今日在八強賽對決臺灣體大潘奕儒,是她認為最關鍵的一役:「學姊是我最不敢打的類型,我曾經被這種打法一路碾壓,所以很慶幸自己今天跨過這道坎。」 展望即將到來的全運會,施卉柔表示自己不設名次目標,只希望能打出理想中的表現,為自己留下滿意的成績。 至於銀牌得主謝芷芸,暌違三年參加正式擊劍賽事,本屆僅靠高中時期累積的底子,以及大學間斷性的練習,就在全大運初登場闖進金牌戰,賽後她笑說:「可能太久沒打了,心態放得很開,也蠻意外自己最後能打進金牌戰。」 雖然未來重心不在擊劍,謝芷芸仍希望將擊劍當成興趣,珍惜每一場能夠揮劍上陣的機會。 114年全大運擊劍 成績 公開女生組鋭劍個人 金牌:政治大學 施卉柔 銀牌:北市大學 謝芷芸 銅牌:臺灣大學 朱芷葳 銅牌:輔仁大學 何怡樺 公開女生組軍刀個人 金牌:國立體大 高梓菁 銀牌:北市大學 張芷嫙 銅牌:清華大學 李姵萱 銅牌:北市大學 吳桂治 公開男生組鈍劍個人 金牌:臺灣師大 盧昱皓 銀牌:輔仁大學 許勝閎 銅牌:臺灣體大 劉印原 銅牌:輔仁大學 郭章傑

北商徐湘芸二度挑戰全大運,如願拿下勝利。攝/孫千筑
綜合

北商大徐湘芸二度挑戰登頂鍍金 嘉藥王泳潔銀牌締最佳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擊劍賽事,今(29日)舉行一般女生組銳劍個人賽,由臺北商大徐湘芸迎戰嘉南藥理大學王泳潔。儘管王泳潔中段頑強追回比分,最終仍以15:9劍敗對手,摘下銀牌,締造個人在全大運的最佳成績。 王泳潔目前就讀嘉南藥大大三,自大學時期才開始接觸擊劍。她回憶,當初是因為看見學校招生影片而興起興趣。「勇敢嘗試後,沒想到一路堅持到現在。」雖然此次金牌戰遺憾落敗,但能站上頒獎台,已是生涯重要的一步。 談到今日比賽,她坦言自己仍有許多動作略顯膽怯:「太被動了,腳步也不夠細緻,影響到整體手部出劍的節奏。」她期許自己下屆能一雪前恥,挑戰更好的成績。 本屆金牌由北商大徐湘芸摘下。從小學就加入擊劍隊的她,目前就讀專二,這是她第二次參加全大運。為了專注課業,她並未選擇體育相關科系。回憶賽前心情,徐湘芸坦言,面對曾讓自己落敗的對手,依舊難掩緊張,好在教練及時給予提醒,幫助她在關鍵時刻穩住局勢。 金牌戰一度被追平比分,徐湘芸自評在面對王泳潔攻勢時反應過大,出現幾次失誤。展望未來,她希望能進一步提升情緒控制,抱持平穩心態應戰,繼續突破自己。 114年全大運擊劍 成績 一般女生組鋭劍個人 金牌:臺北商大 徐湘芸 銀牌:嘉藥大學 王泳潔 銅牌:臺北醫大 劉宜瑄 銅牌:銘傳大學 許寶文 一般男生組鈍劍個人 金牌:臺灣大學 魏路德 銀牌:臺北醫大 劉十滔 銅牌:臺灣大學 劉承峰 銅牌:臺北商大 許博庭 一般女生組軍刀個人 金牌:臺中科大 柯迦茜 銀牌:康寧大學 陳梓鈺 銅牌:成功大學 官婉怡 銅牌:淡江大學 陳奕蓁

銘傳傅姿晴(左)進攻得分。攝/呂弘傑
綜合

留學日本比賽經驗加持 銘傳傅姿晴銳劍再奪金

出國交換留學的比賽經驗,讓銘傳大學傅姿晴打開不一樣的擊劍視野。 113年全大運擊劍賽事今(28)日進行公開女子組銳劍個人賽,上屆金牌得主、銘傳傅姿晴先在四強戰擊敗上屆金牌戰對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曲宗玟;決賽遇上曾於111年全大運並列銅牌的國立清華大學蕭妤蓁,最終傅姿晴以15:8獲勝,完成女子銳劍二連霸。 在得分時都會大吼激勵自己的傅姿晴,賽後即便已「燒聲」仍難掩興奮之情,並直呼:「真的超爽的!」談到比賽過程傅姿晴表示,由於今日遇到的每位選手都曾交手過,在場下也都是很好的朋友,因此彼此之間相互熟悉。不過她也提到,正因為彼此熟悉,對手有時的攻擊策略會和平時不同,仍需要注意更多比賽細節。    儘管賽前所設定的目標就是奪金,但傅姿晴坦言其實並不容易:「四強賽的對手曲宗玟是最難打的,因為先前曾輸過她很多次,體力和力量上不佔優勢,因此只能調整好心態慢慢應對。」 目前大四的傅姿晴本學年出國至日本交換留學,同時也征戰當地擊劍賽事,傅姿晴回應:「上週才剛在日本比完當地大學選手權比賽,是非常不一樣的比賽經驗,很幸運有資格可以參與日本最高殿堂的擊劍賽事。」論及和臺灣比賽的差異,傅姿晴認為,在日本比賽多數對手相對陌生,會較為放鬆。 接下來傅姿晴仍會持續在日本當地比賽,累積更多元比賽經驗。由於出國交換緣故,傅姿晴也將會征戰下屆賽會,向銳劍三連霸邁進。 113全大運擊劍 公開女生組 銳劍個人賽 金牌:銘傳大學 傅姿晴 銀牌:清華大學 蕭妤蓁 銅牌:臺灣體大 曲宗玟、臺灣體大 王芷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