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大蔣宗錡打擊手感火燙。圖/許小諺提供
人物特寫

成功並非偶然 蔣宗錡且行且珍惜的棒球路

「越努力越幸運!」是蔣宗錡最能感同身受的話。對於不乏國手資歷,常入選代表隊的他來說,打棒球學到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對人生有更深的見解,運動員不怕苦的身影,在蔣宗錡身上更是清晰可見。 人小志氣高 國手之路初長成 「一切都是從跟爸爸看職棒開始。」蔣宗錡說棒球原本僅是父子倆的休閒時光,竟促成他棒球路的開端,三年級決定轉學至龜山國小展開球隊生活。他虛心受教且跟隨教練腳步,從小就埋下穩扎穩打的棒球底子。 2011年小馬聯盟野馬級世界少棒錦標賽,先由桃園聯隊取得代表權,再闖進亞洲區分組賽,最終擊敗美國隊獲得冠軍殊榮,身為中華小將一員,蔣宗錡說:「很興奮!」有幸參與國際賽,讓他立下要在棒球圈發光發熱的誓言。他感謝李政達總教練,有他自始至終的陪伴,無疑成為球員們心中最大的定心丸。 吃得苦中苦 品學兼優成楷模 小學畢業後因還想與昔日隊友並肩作戰,便相約到新明國中續前緣。隊友間彼此熟悉且擁有絕佳的默契,國二時也讓他們再度勇奪LLB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冠軍。而勝利並非偶然,他手心上布滿的厚繭是努力不懈最好的證明。 「不只球要打好,書也要讀,最重要的要學會做人!」來自教練黃湋志的叮嚀,蔣宗錡很感謝住校時常能聽見教練的耳提面命,讓離家生活的他感到無比暖心。同時銘記教練的話,打球之餘也專心讀書,更獲得陳偉殷棒球獎學金,實踐敦品勵學的最佳典範。 力爭上游 低潮中積極轉念 高中來到平鎮追夢,但高一鮮少有出賽機會,對自尊心強的他來說很是落寞,幸虧有學長戴源廷的關心平復他焦躁的心。蔣宗錡笑說:「我們從國小到高中都同所學校,晚間的夜訓也是他特地陪我訓練!」於是,他決定反轉心中的失落,將心思放在練習的瞬間。終於在高三最後一年的木棒聯賽中,以五成打擊率排名大會第三。他藏不住喜悅地說:「努力那麼久,總算實至名歸了!」 談及印象最深刻的比賽是2016年LLB世界青棒錦標賽,最後以6:2擊退地主美國隊。蔣宗錡談到:「雖然身材上不及對手,但團結是我們最大的武器!」即使拿下冠軍,仍提醒自己要保持謙遜並更加茁壯。「爸媽很尊重我的決定,也時常給我鼓勵!」家人的支持,則是他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   勇敢追夢 皇天不負苦心人 在張滄彬老師的推薦下,蔣宗錡和隊友們來到好手如雲的臺北市立大學。初至北市大為求身體素質穩定,私下尋求體能教練幫助他增加重量和爆發力。「利用科學化數據,能讓我更有效提升力量。」訓練後讓蔣宗錡在長打能力上有明顯突破,加上時常與成棒隊進行友誼賽,使他在高強度的比賽中發現自己的不足。 睽違21年,北市大在109學年度大專棒球聯賽中勇奪金盃。蔣宗錡憶起八強複賽時曾面臨淘汰邊緣,身為副隊長他決定挺身而出。「成功不一定會帶來快樂,但快樂會帶來成功!」這番話是場及時雨,點燃大家心中的希望之火,率隊挺進決賽。冠軍賽前廖文男教練提點:「只要不留下遺憾就行了,盡情揮灑吧!」他帶著平常心打擊,以四打席三安打的亮眼表現,摘下勝利果實。蔣宗錡興奮地說:「能與隊友們攜手達成願望,絕對是最好的畢業禮物!」 大學期間頻繁的賽季讓蔣宗錡一度無從調適,操之過急而在比賽中自亂陣腳。他記得林加祐學長曾說:「賽場上有多少能力發揮多少,掌握好你能掌握的即可!」決定調整好心態,重新出發。努力最終開花結果,在2021年春季聯賽中拿下個人打擊獎第一名。打擊結果進步他表示:「看見心態與球技上有穩定的提升,說明了努力是不會背叛自己的!」 心懷感激 盼展翅高飛 「感恩之心是不斷進步的泉源。」此話長久烙印在蔣宗錡心中。球並不會打一輩子,做人成功才是根本!他感謝年幼時期到現在每位教練的諄諄教誨,及每場比賽共患難的隊友們造就他如今的表現。也談到畢業後想投身中華職棒,希望能實現從小到大的夢想並保有熱情。「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蔣宗錡認為棒球教會他在任何事上都不能輕易放棄,而困難的出現是為激發更棒的自己。藉這股韌性,期許他在未來的棒球生涯中,也能如星火燎原般持續閃耀!

元智大學黃柏翰,為元智校男排隊長。圖/黃柏翰提供
人物特寫

握緊機會向前行 黃柏翰熱血排球之旅

就讀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三年級的黃柏翰,是元智校男排的隊長。 黃柏翰從小對各式球類有極大的興趣,在國小四年級時,加入東園國小棒球隊,接受正規的棒球專業訓練;升上國中後,與國小同一批隊友,一起加入培英國中棒球隊,有鑑於黃柏翰與家人討論後,覺得自己的身材在體育路上沒有太大的優勢,所以轉而以讀書為主,打球為輔,而後進入新竹市立建功高中就讀。 黃柏翰會接觸排球的契機是2015年在電視上看到亞洲排球俱樂部錦標賽的轉播,當年是中華隊逆轉奪冠的一年,令黃柏翰印象深刻,同時他也覺得打排球很帥、很好玩,進入高中後,就加入了排球社。 黃柏翰在高中,遇見兩位貴人──蕭文亭教練與李佳翰教練。蕭文亭教練告訴他:「剛開始接觸排球就是不要急,好好把基本功練好,不要打得花俏」,也讓黃柏翰在基本功上有很大的進步;李佳翰教練則是給黃柏翰技術上的指導與心理層面的鼓勵,黃柏翰說:「在我當隊長這一年,有問題我都會詢問佳翰教練,他也很熱心地給我建議,就連到現在都還會主動問我近況。他們都不是以教練為主業,但也因為有他們無私奉獻,才有今天的我。」 甫進入大學階段的黃柏翰,接續高中排球社的底子,大一即加入元智大學排球校隊,第一年多以學習的角色,吸收學長的技術,球隊在108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一般男生組決賽拿下隊史最佳第七名的成績。從預賽到決賽的過程中,黃柏翰印象最深刻的比賽是在決賽中,對上國立政治大學的比賽,雖然最後沒有拿下勝利,但黃柏翰說:「真的是打得很爽的一場球。我到現在都對那天比賽的幾顆球印象很深,那天打起來的感覺特別專注,對我而言,比分、輸贏並不是重點,重點是當下的我們為了同一個目標努力。」 黃柏翰在大三時,接下元智校男排隊長的身分,這時的他,不僅是一位球員,還身兼隊長與校內排球教練二職,黃柏翰說:「我們沒有正式教練,變成需要大家提升自我要求的能力,因為在邊練習的情況下,我比較沒辦法看見每個人的狀況,在動作修正或是訓練上,會增加難度,而大家也會給我一些回饋,在訓練或是比賽上,讓我可以做得更好。也很謝謝之前劉文鈞教練,特別來學校幫我們訓練,甚至會帶我出去比校外社會組的比賽,讓我看到更不一樣的世界。」 今年即將褪下隊長身分的黃柏翰,問起大學最後一年的目標,他說:「希望最後一年UVL可以再次進入決賽,大學的結束,不等於排球的結束,我還是會繼續打球。因為排球,讓我認識更多喜歡排球的人,對打排球的人來說『球還沒落地,不管怎樣,都不要放棄每個可以繼續下去的機會。』這也是我一直傳遞給球隊的觀念,希望接下來學弟們可以好好把握上場的機會,大學是最後一個可以隨心所欲打球的階段,有機會就多出去看看,不要侷限住自己的無限可能。」 黃柏翰憑著熱愛排球的心,一路打了六年的球,就像他在場上自由球員的角色,穩定每顆對手打過來的第一顆球,不慌、不輕易放棄的精神,造就現在的黃柏翰。

周楷叡為台灣少數法式滾球運動員。圖/周楷叡提供
人物特寫

不求比他人幸運 周楷叡用努力讓夢滾動

「我一開始真的超討厭滾球的!」 屏氣凝神,將目光放遠於目標球,屈膝、手擺,小銀球畫出一道完美的弧線,最後落地成功停在Jack旁得分。法式滾球從2006年正式引進臺灣,在國內還算是推廣、發展中的新興運動,「靜態、無聊、老人運動」是大多人對於這項運動的刻板印象,但對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的周楷叡而言,滾球卻是他人生不可或缺的存在。 談起接觸滾球的起源,周楷叡的故事真的算是非常特別。多數運動員在轉項目時,大多是因為成績不如預期或是傷勢而被迫轉項,但對周楷叡而言卻只是為了要升學。國中時周楷叡是一名卡巴迪選手,然而卡巴迪卻沒有門路讓他可以升高中,他告訴卡巴迪的呂忠信教練自己還想作為一位選手、還想練體育,呂教練只好帶著他多方嘗試不同項目的練習,最後建議他選擇以體育績優生的身分進入永春高中法式滾球隊,除了練球外,也希望他可以在普通班讀書兼顧學業。當時的周楷叡就這樣糊里糊塗的採納教練的建議,他表示當時自己雖然對滾球毫無興趣,但覺得反正這間學校離家比較近又是普通班,如果真的不喜歡滾球頂多就是退隊回去找教練練卡巴迪,最後他以獨招最後一名的身分正式與滾球結緣。 「卡巴迪是一個很動態的運動,但法式滾球相較之下屬於非常靜態的,一開始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只單純接受基本功的訓練,我完全沒辦法感受到它的魅力。」身為完全沒有基礎的周楷叡,起初只能接受很單純的投擲訓練,相對於原先在卡巴迪世界中的如魚得水,在滾球世界中可是碰了不少壁。不服輸的他為了不辜負呂教練的期待,儘管在滾球練習中受挫仍每天準時到球場練習,甚至秉持著Kobe Bryant的黑曼巴精神比其他人都早到球場開始訓練,也不斷地在空閒時間加練,每比別人多練一天,他就覺得自己好像追上大家一點點,加上學長姐所營造的團隊歸屬感,讓周楷叡開始喜歡練習,也漸漸在練習、比賽的過程中發現滾球的樂趣。 「滾球的每一個動作看起來都很簡單,但就是因為它的簡單,讓每次出手都格外重要,稍有誤差都可能成為勝負的關鍵。」滾球的規則很簡單,大致來說,就是誰的球越靠近Jack就可以獲取分數,誰先搶到13分就贏了。這就像是周楷叡的滾球人生,在高中生涯儘管比賽屢屢挫敗,看著他人得分自己卻總是位居落後,但到了大學儘管面對許多外界娛樂的誘惑,仍持續努力將差距追進。每天下課,他留在球場上練習的時間比在家裡還多;每比完一場比賽,他一定去詢問對手是怎麼訓練的。最後這位沒人看好的滾球小子,竟然在2018年選上了全民運動會臺北市的法式滾球代表隊,甚至在同年選上世界盃滾球錦標賽的國手,這些成就與驕傲都是他始料未及的,但高興之餘卻也迎接了滾球生涯中最深刻的一次挫敗。 以前的失敗都歸因於自己還沒有能力,但當周楷叡練就一身好球藝並站上世界頂尖舞台時,卻在一次的失誤中重重的摔了下來。那是一場攸關晉級的重要戰役,由中華隊迎戰大溪地,周楷叡手上是兩隊最後一顆球,只要他將球丟進得分圈,這場比賽就宣告中華隊獲得勝利,締造中華隊的隊史最佳紀錄,然而就是這顆球、這一次致命的出手擊中了Jack,並將之帶離原先的位置,讓已經到手的四分銳減為一分,也因此錯失了勝利的機會,最終吞下敗仗。比賽後,一位隊友不但沒有給予他鼓勵或是建議,反而告訴他:「你們這些小朋友就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你們難道真的相信我們會得冠軍嗎?」聽完這句話加上先前的比賽失誤,讓周楷叡陷入了低潮,甚至一度不想去球場練習,最後是靠著眾人的鼓勵與支持,才讓他重振旗鼓、整頓好受傷的心繼續站在滾球場上。 「我從來就不認同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我認為真正的越努力不是為了讓事情出乎預料,而是讓每件事都在預料之內。」周楷叡感謝自己在練球過程中的偏執與認份,讓自己準備好每次的機會與挑戰,也期許自己在未來能夠繼續努力,成為臺灣滾球界著名的一號人物。

李承風突破低潮,向職棒之路邁進。圖/丁勤紜提供
人物特寫

「也許我不是最好的」 李承風突破逆境挑戰棒球殿堂

「我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我也不差!」剛升上大三,急著想做個成熟的球員,卻在去年第一場梅花旗以0.2局失2分下場,對於當時的李承風打擊很大,但他不因為這點挫折就放棄努力,透過和許多前輩、教練們溝通,慢慢地調適,這是他當時告訴自己的話。 就讀文化大學大三的李承風,小時候看著哥哥打球,也跟著一起玩,玩出興趣,在國小時就加入棒球隊訓練,到了高中進入穀保家商,在前兩年接受較多的野手訓練,但投手的訓練也同時一起進行,一直到高三專職投手後,球速也有明顯的進步,「球速想要進步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每天練球都要盡全力地去催。」是穀保周宗志教練時常提醒他的。 因傷休養 迷失最佳狀態 在大二時參加古巴對抗賽,當時的球速、控球和變化球都在最好的狀態,之後卻在入選中華培訓隊去打爆米花聯盟前夕,因為左腳髂腰肌拉傷,影響到下半身的訓練,導致李承風有整整一個月沒辦法投球,休息一陣子後,到了大專聯賽複賽,第一場對上嘉義大學就吞了敗投,即使後面的比賽拿下勝投,但他對於自己的控球及球速都不太滿意,這段日子來回受傷好些時間,讓李承風陷入低迷,在傷後復出後,內心也特別著急,急著想要找回之前的樣子。 受學長鼓勵 找回信心繼續向前 在去年的2020爆米花棒球聯盟,李承風再次入選中華培訓隊,某次比賽看到旅美投手鄭浩均先發,在休息室的他,就在隊友林凱威旁邊脫口而出「你們都好強喔!」目前同樣也正在旅美的林凱威聽到就說:「你如果永遠都只覺得別人很厲害,那你就只會一直待在他們的後面,因為你只是在後方想著別人怎麼那麼厲害,不是想著如何追上或是超越對方。」這段話瞬間點醒了他,在這次爆米花聯盟裡獲得很大成長,而後也努力找尋方法讓自己越來越進步、越來越穩定。 文化大學是以訓練重量訓練出名的,平時除了重訓之外,李承風也一直在專精於投球上的技術訓練,平時教練團的指導加上自己不斷的摸索,使他在今年大專聯賽時投出個人最快速度146公里,平均球速也能維持在142公里的成績。 棒球之餘 藉由攝影放鬆身心 說起棒球以外的興趣,李承風熱愛攝影,「當自己拍了一張很滿意的照片,心情就會很好,就算我去了某個地方,拍的照片不如預期,但走了一趟自己喜歡的行程,還是會很開心,這算是自己的一個放鬆的方式。」李承風總利用假日時光,到處走走,一邊看著美麗的景色,一邊用相機捕捉最美的畫面;也想讓大家看看除了棒球以外的他,更創立攝影帳號,不時會放上自己拍的作品分享給大家看。 穩扎穩打積極備戰 目標職棒 準備升上大四的李承風,仍積極準備各項訓練,不會因為還有一年的時間,就認為一切都能夠慢慢來,他也相信努力精進自己,並把握每一個機會,未來的道路一定會越來越好,希望可以透過扎實的訓練和場上穩重的表現,讓自己能夠前往更高層級的殿堂,挑戰職棒。

王泠勻代表東吳女子籃球隊參加今年度UBA。圖/王泠勻提供
人物特寫

斜槓才女 王泠勻不放棄的校隊夢

「教練我想打籃球 。」這句來自日本經典動畫灌籃高手的語錄,勾勒出無數球員們的心聲,這句話不僅適用於男生,在臺灣也越來越多女生喜愛籃球,但在夢想的道路中,並非每個人都是一蹴可幾,同時因為課業壓力或現實層面考量,而就此放棄籃球。 目前就讀於東吳大學社工所碩一的王泠勻,除了學生的身分外,目前也在醫院擔任精神科社工,協助院內處理家庭及經濟議題,與深度的個案分析,同時也是東吳女子籃球隊的一員,代表學校出征今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一般女子組的比賽。 王泠勻其實從小便與運動建立緣分,從她有記憶以來,舞蹈便是她的專長,小學時也曾接觸排球與直排輪,至於籃球,則緣自於高中時一場美麗的邂逅,她憶起當年在選擇社團時,不假思索地選擇籃球社,正式上課時才發現到全班60位同學,居然只有一位女生,沒有退路的她,只好開始慢慢認識籃球,並且與男生一同訓練籃球的基本動作,一段時間後甚至成為了籃球隊的球經,升到大學後,本想加入籃球隊的她,由於課業及社團沉重的壓力,迫使她只好忍痛割愛這個難得的機會,但為了延續自己的籃球夢,她選擇加入系隊,在大三時擔任隊長一職,同時更加了解球場上的戰術與觀念,並且率隊稱霸大社盃籃球賽。 「大學畢業後,我每周固定會去街頭籃球場打球。」王泠勻在這段時間不只磨練自己的球技,同時也結交許多過往待過校隊的球友,在與他們的交流中,逐漸發現自己對校隊的渴望。工作一段時間後,剛好因為職務的輪調,使她得以報考東吳社工所,確定考上後,第一件事情便是把校隊的申請單送到總教練的手中,也終於達成了她長久以來的夢想。 進入校隊後,王泠勻表示,雖然達成夢想很開心,但由於自認為並非天才型的球員,加上校隊的訓練是以往系隊的三倍重,同時她與一般學生籃球員不同的是,白天她還必須工作與兼顧研究所的課程,因此在初期進球隊時,常常晚上練球時感到力不從心。但她始終沒有放棄籃球,因為她深信作為一個運動員,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情就不該輕言放棄,而她也笑談如何有效地兼顧三者,她認為:「犧牲玩樂的時間是必須的。」且將打球與練球視為一種嚴謹的消遣,由於她本身的工作對心理負擔較大,透過打球可以平衡心靈,同時成為宣洩情緒的窗口,一舉兩得。 憶起這段追夢的過程,王泠勻說:「最感謝我們的總教練-吳慧芳。」畢業後,王泠勻蠻常回到母校看學妹們打球,在炎熱地太陽下教練也會親自到場邊,不吝設地給予支持與鼓勵,因為教練認為「女生打籃球是全世界最美麗的風景」,這股熱情重新點燃她想進入女籃的決心。

曾英率領成大闖入全國賽。攝/潘君綺
人物特寫

跨越大專聯賽三層級 曾英的「執籃路」

「如果把大專聯賽三個層級形容成賽車比賽,在甲一就是看不到車尾燈,甲二就是我看的到車尾燈,而且我知道有一天我追得上他,在一般組我可以跟他並駕齊驅,甚至可以開始思考戰略如何攻擊對方。」在國立臺灣大學經歷過公開一二級,延續至國立成功大學讀研究所,建立起一般組女籃連結的曾英這麼評斷各層級的比賽。 非科班出身 無畏挑戰報考北一女球隊 自從小五被同學找去打球後,曾英就對籃球樂此不疲,有好一段時間除了讀書,剩餘的時間就是與朋友在球場上奔馳。就讀籃球名校七賢國中的她僅是一般生,多少耳聞籃球隊創下的佳績,與朋友玩票性質的打著籃球,竟也逐漸燃燒心中的小宇宙。 「當時就想說去考考北一女的籃球隊。」考完基測後,曾英對家人提出了想法,因緣際會下也參與七賢籃球隊兩個禮拜的訓練。然對於非科班出身的曾英,要與一群體保生競爭仍太困難,落榜並不意外,所幸基測成績還能讓她上高雄女中。 以讀書為重的高雄女中,在曾英進去的幾年前,校隊的運作就已停止,唯一能接觸籃球的就是「籃球社」。而讓曾英看見曙光的是每年以校為名義參加高雄體促盃的比賽,高一看著學姊參加,高二當上幹部,滿懷期待去滿懷期待去詢問原教練是否有意願再帶隊,卻被拒絕,曾英的沮喪與不解也達到最高點,所幸隨著球社訓練,也奠定不少籃球的觀念與基礎,到了高三下定決心讀書時,教練答應帶隊了,在課業與籃球之間掙扎的她,仍選擇了完成自己小小的夢想。很幸運的,那年除了在體促盃拿到亞軍,學測也成功申請上臺灣大學,早就瞄準臺大女籃的她,學測考完也不閒著,找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女籃提前適應所謂校隊的訓練。 黃金時間一分鐘 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最好 加入臺大校女籃後,曾英的籃球視野隨之變寬,見識與體保生的差距,大一那年,球隊還在二級,面臨傷兵潮也讓她獲得不少上場機會。大二補進體保生許硯筑、葉芷伶和許庭瑜,以及原本就在隊上的康韡嘉和李慶雅,曾英的上場時間被壓縮,也讓曾英在心態上有些消極,體能隨著賽期那幾天沒有練球而下降,「記得有一場,教練突然讓我打了15分鐘,我下來後喘得要死,那場打完我就下定決心,不管有沒有上場,都要做好準備。」因此,沒有上場比賽的那幾天,檢討完曾英會去間歇跑維持體能。臺大女籃不負眾望拿到隊史首冠,挺進公開一級。 「上場後只給你一分鐘,搞清楚場上發生狀況,一切都快到無法思考,所以只能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到最好。」球隊升上一級,身為一般生的曾英體驗越級打怪,然要打怪也要有機會上場,臺大在一級的環境中掙扎生存,調度自然也越保守。偶爾上場的一分鐘,戲稱為「垃圾時間」,對曾英來說卻是寶貴的「黃金時間」,練習與上場時間不成正比,更讓讓曾英興起放棄的念頭。 「有時候想自己是不是沒有資格繼續待著了,但是回頭想起高中,是多麼想要在這裡,在這裡練球是多開心的事,對我來說會加入球隊,從來就不是因為比賽,是因為喜歡練球、喜歡進步。」曾英在臺大校女籃待滿了四年,自主訓練和晨投也不馬虎。兩年的一級體驗上場時間38分鐘,不到一場40分鐘比賽的時間,也帶點在一級未完成field goal的遺憾,曾英仍帶著熱情前往下一個階段。 秉持理念 創立成大一般組 「我想要在一個可以讓我進步的層級。」得知考上成大研究所的那刻,曾英與臺大隊友徐婕庭便開啟了「創立一般組」的道路,兩人利用各種管道聯絡到成大公開一級林欣仕教練,並下臺南與其討論想法。然找齊球員與教練仍是一條艱辛的道路,開學第一週兩人到成大球場當起球探,好不容易在大專盃報名截止日湊齊隊員,且找到願意帶隊的教練。 雖然近兩年的成績都是全國首輪遊,然秉持著「希望讓每個肯努力肯為籃球付出 的人都能有機會上場」,曾英與徐婕庭身為隊上大學姐,努力做到讓每個球員都能在場上享受籃球的魅力,隊上也從第一年倚重兩人得分,到今年得分能夠多點開花,才是在成大創立一般組最大的收獲。 「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曾英人生的每一個選擇,總伴隨著籃球的熱愛與執著,她近似瘋狂的投入籃球,而看著她深陷其中的朋友,正也親眼見證了她的「執籃路」。

有著臺師大守護神之稱的運動傷害防護員杜孟儒。照片由杜孟儒提供
綜合

從游泳選手到防護員 臺師大守護神杜孟儒

「防護員,最難能可貴的是陪伴選手,因此我必須比選手更堅強,不能比他們先倒下,要當他們最強大的後盾。」被臺師大游泳隊稱為守護神的杜孟儒說。在游泳場邊認真盯著選手們的狀況,賽前、賽後為選手們做調整的杜孟儒,再還沒成為運動傷害防護員前,原本也是位游泳選手。 關於從選手到運動傷害防護員,杜孟儒說道,當選手的時候,只需要專注於水道上的一切,對自己負責、對成績負責,角色轉換成防護員時,就不是這麼簡單了,隨時都要關切每一位選手的情況,對全隊所有選手負責。 回想這段運動職涯轉換的經歷,杜孟儒說到自己一路上以來都很幸運,高中時期就確認自己想做的事,雖然因肩傷當不了頂尖運動員,可是能夠換個方式,留在自己喜愛的領域,同時也能幫到更多運動員。 擔任游泳隊防護員,曾經也是游泳選手這身份,成為杜孟儒在這領域重要的養分,她說:「游泳選手的柔軟度好,對於自己身體的細微改變也相較非常敏銳,在調整、放鬆上的方式需要更加注意,才不會導致選手因身體狀態改變太多,而影響比賽成績。」過去的自身經驗,不僅在對選手的狀態十分瞭解外,更能迅速推測初選手受傷的原因,給予最適當的協助。 在許多大眾的認知當中,防護員好像就是負責幫運動員進行放鬆按摩、貼肌貼的角色,但事實上杜孟儒認為,防護員最難能可貴的是協助選手從受傷到回到訓練這段時間,不單是生理上的恢復,心理上更是選手需要被照顧的一塊。 杜孟儒談到,選手的心理層面,是外界無法輕易看見的,但對於選手跟防護員都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受傷後,漫長的恢復之路,常使得選手心情跌落谷底,進而無心復健,此時防護員就是十分關鍵的角色,不用太多的華麗言語,但要讓選手知道,有人在陪伴、支持著他們,再恢復的這條路上,他們並不孤單。 臺師大選手們在賽後都十分感謝杜孟儒為他們的付出,因為相較體育運動類型大學,往往有相關系所或資源作為後盾,臺師大整個泳隊公開及一般組的防護員只有一位,也並非義務支援。已第三年擔任臺師大游泳隊防護員的杜孟儒,全大運期間每天從早上忙到隔天凌晨,雖然身體上疲累,但她因為被選手需要的成就感及自身跟游泳的連結,讓杜孟儒不嫌累,只希望能給予選手更多的協助。

銘傳隊長王笙翰。攝/曾馨儀
人物特寫

天生傲人骨氣 銘傳王笙翰從不輕言認輸

翻開銘傳大學的球員名單,別著隊長臂章的王笙翰也許不是最搶眼的球員,但他始終是場上串聯全隊的重要角色。「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但我這四年真的很認真,我就想用自己的態度去帶動其他人。」「不服輸」是王笙翰給自己的信念,從場下的練習,到場上的比賽,他都秉持著不能輸的精神,更要用「拚勁」讓大家不敢輕忽他。 足球之路,遇見貴人陳俞霖教練 國小二年級時,王笙翰因為在校內的班級足球對抗賽表現出色,被校隊教練相中,邀請加入足球隊。畢業後,帶著對足球熱忱與家人的支持,王笙翰加入高雄傳統勁旅鳳西國中,正式接觸11人制足球。國中時,王笙翰因為身材嬌小,多從候補出發,直到國二遇見「六甲」陳俞霖教練後,才在足球之路開啟新的篇章。 國二那年,候補出發的王笙翰在國中足球聯賽冠軍戰上,替鳳西國中於下半場踢平花蓮豪強美崙國中,將比賽拉回原點,「上場之前,陳俞霖教練有告訴我,我下去就是要進球的!」賽後陳教練還笑稱他為「救世主」,因為他幫球隊突破僵局,雖然鳳西國中最終沒能拿下冠軍,但那仍是他心中最深刻的一球。 在陳教練的麾下成長的王笙翰,到中山工商自高一起便是先發球員,實戰經驗逐步增加,他的進步的幅度越加明顯,「自信心也因此提升,會開始可以做到一些以前做不到的動作。」有了舞台,王笙翰的潛力逐漸被眾人看見,在高三首次入選代表隊,加入U17,一路踢至U19、U23奧運男足培隊中。 國家隊洗禮,重新審視自我 甫加入U17時,王笙翰還能保持在先發名單中,但到U18時,他陷入了人生的低潮。隊上戰略的改變,讓他苦無上場的機會,「國中之後很少有作替補的機會,高三剛進去U17也是先發,到遇上很重要的比賽突然變替補,心裡難免有點不平衡。」 回到母隊練習時,在銘傳大學教練曾台霖的開導下,他才慢慢拋開消極的念頭,積極加強自我,也爭取到了上場機會,「那個時候影響我滿大的!」王笙翰說,「當時反而是給了我一個動力,既然我上不了場,那我就要做到每個教練都覺得『我是可以的』,那段期間滿努力去加強自己,各個方面都會自我要求。」 蛻變自我,再次成為「隊長」 加入銘傳大學的王笙翰,在同樣司職中場的曾台霖教練指導下,有了新的方向去精進自我,「大一到大四都在學習,也沒說有低潮的時候,雖然偶爾都會有狀況不好的時候,但對我而言也那都不算是低潮。」在同屆隊友皆是U17的固定班底下,每個人的實力都不容小覷,他也沒料想到自己會在升上大四時,被指派為隊長。 「教練讓你當隊長就是讓你學習,高三那時候還小,覺得當隊長是一種榮譽,沒當到還會很生氣!大學當隊長時反而覺得那是一種壓力。」王笙翰分享道,他在高中時曾領導過球隊一段日子,由於當時太想帶球隊贏球,對於學弟過於嚴格,反而讓隊友感到壓力,教練最終選擇將他替換掉。歷時四年的磨練,王笙翰少了高中的血氣方剛,更多的是沉著穩重,「台霖教練跟我說,他選我當隊長是因為我在場上的拚勁,可以帶領大家去防守。」 「我這個人就是好勝心比較強,就算是訓練時分邊對抗我都不想輸,當隊友出現想放棄的念頭時,我會覺得很難過、生氣。」從接任隊長,王笙翰便把自己的信念告訴隊友,練習時就要保持好勝心,否則比賽遭隊手先馳得點,大家很容易會萌生放棄的念頭。 引領球隊,戰勝心魔 108學年度,銘傳大學睽違15年挑戰大專足球冠軍賽,雖失利,但也是近年最好的佳績。相隔一年,銘傳卻在備戰期間,遇上團隊氣氛不佳的問題,令王笙翰備感壓力。此外,身為「隊長」的他,因為不允許自己有失誤的空間,使他在球場上愈踢愈放不開。 109學年大專足球聯賽的四強交叉賽上,銘傳大學與北市大學拚滿120分鐘才敗下陣來,「四強那場真的很感動,以前輸球我都會很難過,板著一張臉、很生氣,不想去理他們,那場比完原本覺得很難過,但眼淚流一流,好像也沒有這麼難過。」在賽中弄傷手的王笙翰笑說,相較於過往,有些隊友不願積極防守,四強賽上,大家為了贏下關鍵的戰役,彼此相互溝通、合作,球隊過去的隔閡突然都雲消霧散了,他也跨過心魔能放膽去踢球,「以前高中教練告訴我,輸球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你要從中去學習,我到了四強的時候,才有感受到。」 充實自我,等待新機會 大學最後一戰結束後,銘傳大四球員紛紛改披戰袍加入新球隊,王笙翰與同窗隊友涂紹捷一同加入ACA足球俱樂部,一面學習處理俱樂部事務,一邊在企業乙級足球聯賽出征。 「裡面有很多U16,還有一些出社會教球的大人,他們的態度很認真,不管是射門、搶球練習,都不會放棄,他們都這麼認真,我們如果不夠認真都會不好意思了!」看著ACA球員的企圖心和自主性,從甲級來到乙級的王笙翰,同時也被督促著不能安於乙級的賽事強度,必須時時充實自我。 「不是你去找機會,要讓機會來找你。」這是曾台霖教練給王笙翰的敦敦教誨,不斷提升自我價值,成為每個球隊都需要的球員。王笙翰會繼續以不服輸的態度,堅持不懈,期待再次發光的機會。

元智大學張立叡,為元智校男籃得分後衛。圖/張立叡提供
人物特寫

「撐過去就是你的」 張立叡一圓籃球夢

「只要能感受到球與地板的摩擦,哪怕只是投籃或運球,這些純粹的快樂,都是籃球帶給我的。我想,籃球已經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就讀於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英語學士班四年級的張立叡說。 張立叡在國小受同儕間的影響,對籃球產生很大的興趣,但是家人希望他以課業為重,直到國二才接受正規的籃球訓練,當時,他無懼同學間取笑他丟臉,透過全國海選的方式,入選Nike打出名堂活動,與NBA球星Lebron James互動,是鮮少人在國中就有的勇氣與經歷。 在報考高中前,張立叡曾到三重商工、泰山高中等籃球名校接受籃球的專業訓練,有鑑於家人還是覺得籃球沒辦法有太多出路,不希望他花太大的心力在籃球上,他轉而就讀桃園的新興高中 ,並加入籃球社,高二及高三更是學校籃球比賽「新興盃」的主辦人,他說:「高中也沒有什麼經費,大家有球帶球,少什麼就去借,其實學習到最多的不是籃球的技巧,而是怎麼與人溝通、合作 。」 107年,張立叡再次透過全國海選的方式參與「Nike Kyrie Irving Tour Taipei」活動,與NBA球星Kyrie Irving有互動的機會。在Kyrie Irving歷經轉隊的這年,張立叡在見到他時,對他說:「嗨,哥們,無論你到哪裡,我還是會繼續關注你、支持你。」在當下,Kyrie Irving很是感動,也給他大大的擊掌與擁抱,更是給張立叡在籃球上極大的動力。 進入大學的第一年,張立叡在元智大學新生盃比賽中,就以單場近50分的得分數,引起不小的轟動。他加入了系隊,也以實力錄取校隊,從大一還很稚氣、傲氣凌人的他,漸漸地從比賽中吸取經驗,學會相信隊友,而不是自己獨自撐完整場比賽;在大三時,更是接下人社英專系隊隊長的身分,用自己的經驗帶領著學弟向前。儘管這四年,在校隊比賽上,還是會遇到沒能上場,被無端責備、謾罵,甚至在109年全國中正盃大學暨中學校際籃球賽的比賽當下,才發現自己連登入都沒登入的狀況,但是他還是選擇相信籃球,張立叡說:「與其沒有努力的獲勝,更想要奮鬥後的失敗。籃球是我最喜歡的東西,不能說放棄就放棄,拚下去就對了。」 今年即將畢業的的張立叡,是元智校男籃外型俊俏的得分後衛,四年來的校隊經歷,彌補了張立叡國高中未能打校隊的夢想。問起他還有什麼還想達成的目標,他說:「應該是YBL(元智籃球聯賽)吧!今年是唯一一年進八強,球隊、戰績、氣氛是我帶起來的,儘管學長都畢業了,但學弟們也更成熟,我也一直跟他們說一個理念『在場下永遠要覺得自己是最爛的,但在場上永遠要覺得自己是最強的』!不要怕輸,更不要先認輸。」 今年是張立叡學生籃球的最後一年,YBL更是他大學階段的最後一個比賽,他總是告訴自己「撐過去就是你的」,也說道:「幸好籃球沒有放棄我,我也沒有放棄我自己。」這一路,給張立叡在人生中,為了自己,也為了籃球寫下輝煌的一頁。

臺大女子橄欖球隊。攝/曾馨儀
人物特寫

無所畏懼 打出女力新世代——臺大女子橄欖球隊

「我覺得橄欖球是你得直接面對恐懼,它就在你面前,你必須要去有所行動。」 塵土飛楊的草地上,哨音響起,比賽宣告結束,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場上的球員喜極而泣、相擁在一塊,頂著高溫32度的豔陽,熬過去年整季苦無比賽,終於迎來勝利的喜悅。她們是國立臺灣大學女子橄欖球隊,是國內少數全由女子球員組成的橄欖球隊,至今邁向第六屆,也是110學年度全大運的金牌得主。 臺大女子橄欖球隊於2015年,由「大學姊」陳咨羽創立,球隊起初多由外國學生組成「八國聯軍」,一度僅剩下三位球員,隨著她們努力在校園中推廣,現在反倒是國內學生居多。 橄欖球是個持球時向前奔跑,卻只能「向後傳球」的運動,若想要阻止隊手前進,必須用自己的身體和對方抗衡。三年級的彭美琪在朋友的盛邀下加入球隊,不過談起對方剛提出邀約時,她說:「我都跟他們說『不可能』!因為在刻板印象裡,橄欖球要撞,又很髒,感覺很恐怖!」她仍記得第一次的練習內容是spin pass,儘管一直出錯,卻激起她想做好的好勝心,這一待就讓她成為了現任隊長。 女子賽事組中,臺灣大學和真理大學是唯二的參賽者,兩隊將進行三次的對決,由勝場數較多者奪金。首場賽事,兩隊無人達陣,以平手收場,次日由臺大於上午先以10:5獲得一勝。下午,女子組第三場賽事安排在當日的壓軸,臺大再以14:5,取得第二勝,摘得桂冠。 男子橄欖球在眾多大專院校深根多年,許多OB「學長」熱情到場邊為自家學弟加油,當他們在場邊觀看這場女子組賽事時,不禁驚呼:「那是女孩子耶!」 「他們聽到的時候都會變臉說:『你們這麼瘦、這麼白、這麼小隻!』」大一的新生范佳雯憶起每當介紹自己的球員身分時,大家總面帶不可思議的的反應。一同加入球隊的同學兼隊友陳怡安也進一步解釋道:「感覺大家對於橄欖球都有一個既定的印象在,一定要很粗壯、很有肌肉。」其實不然,如同多數運動,橄欖球的入門並不受身材限制,球隊會依據不同身形的球員,分配在場上適合的位置。 「我會覺得為什麼這個運動男生可以、女生沒辦法做到?沒有這種事啊!為什麼會覺得女生她們花時間練習只是玩玩?那對於她而言真的太可惜了!」教練林曜偉在球隊創立的第二年掌管兵符,回首當時,他來臺大打球,卻意外遇見了這群也想在草地上奔馳的女孩。 「有些人的觀念可能是女生沒辦法做到這些,但我想打破這個概念,像是跟她們處在一起越久,我越能站在她們的立場去思考。」當大家在討論男生的打法時,林教練會反過來思考,依照女生球員的身體素質,給予不同的指導方向。球員在球隊中,除了在技術上有所收穫,其中更重要的是球員之間的「牽絆」。 橄欖球隊這群女孩而言,是一項相當新鮮的運動,從無到有的過程,讓她們獲得許多成就感,練芭蕾舞多年的姚佩程,熬過初期的體能門檻,尤其喜歡與隊手身體對抗的訓練過程。入隊不滿一年,談放棄仍太早,陳怡安笑道:「其實過了一個檻之後,就不會想放棄了,因為會對球隊有了感情!」從球隊聚在一同收操、吃晚餐、談心事,無形中,這些小小的舉動便串連了彼此。 「我覺得動力是球隊給的,因為隊上不只有球員,還有球經、治療師、教練,他們都很願意為球隊做任何事情,因為他們想讓我們進步,我當然也會有個動力,想提升自己的動力去給球隊一些什麼。」范佳雯感性地說道。姚佩程也分享道,集訓期間,球經會在晨練時一起準時到球場集合、提早幫她們張羅早餐,結束替她們整理球衣,這些溫暖的舉動,是支持著她們前進的動力。 躍躍欲試的大一球員幸運在今年能參與首場大盃賽,同時,隊上的主力學姊也迎來最後一役,其中包含歷任隊長——陳亭羽與林采璇。 遙想這些年,橄欖球帶給她們的不只是戰勝恐懼,還有信心,「打球的時候可能會面對到比自己大隻很多的隊手,但你還是要按奈住心中的恐懼去抓他、撞他,我覺得這個運用在生活中會讓自己更有自信,遇到再大的困難、壓力,想想在場上的對手,就覺得沒什好怕的了。」林采璇笑指自己的牙齒,曾因為強力的碰撞歪掉,家人因而出現反對她打球的聲浪,那段歷程隊她而言才是最大的挑戰。 經歷手指骨折開刀的陳亭羽,在贏球那刻流下眼淚,「當下真的好感動,但我也是很害怕,撞完對手覺得好痛,但又要爬起來,結束的那刻想起來還是會很害怕,但是要去接受那個情緒是一直存在的。」即便曾因為打球受傷,林采璇也不想輕言放棄,甚至在先前的比賽,邀請了家人來觀賽,與他們分享橄欖球的樂趣。 不論比賽勝負,能再站上球場比賽,已是件彌足貴的事,對於球隊的期許,林采璇表示,「我真的希望她們打得開心,雖然自己會在意輸贏,但以更長遠去想,會希望她們每場都打得開心,這樣她們才會想繼續打下去!」 那天賽後,真理大學高舉著雙手與她們道別,兩隊高喊著辛苦了,並相約著明年再見,屬於她們的橄欖球之夢,會一直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