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隊首次參賽世大運柔道混團,止步32強。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袁姵君一本勝續命 柔道混團首秀2:4不敵西班牙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新增柔道混團賽事,26日中華隊靠著袁姵君在第五點的一本勝續命,和西班牙拼戰到第六點,仍以2:4止步32強,結束本屆柔道代表隊所有賽程。 世大運本屆新增柔道混合團體賽,取代既有的男團女團,混團賽制為3男3女共6個不同量級的選手參賽,同量級的選手一對一分出勝負,贏者得1分,先取得4分隊伍獲勝,若6點比完平手,則抽籤選出再戰的量級進行黃金得分制加賽。 第一點派出女子78公斤以上級的呂欣芮出戰西班牙選手Ana VIZOSO HERNÁNDEZ,呂欣芮在一分半和2分多鐘各被對手取得2記有效,經歷4分鐘的激戰,對手以2記有效先拿下1分積分。 第二點則由男子100公斤以上級的戴友銘交手AMARO CABELLO Roman,兩人比賽剩下1分鐘時各吞兩次指導,戴友銘藉著對手在比賽結束前遭判第三次指導,幫助團隊追平戰局。 女子57公斤以上級林葳婷第三點對上MARTIN GIL Alicia,兩人一路糾纏最後進入黃金得分制,林葳婷最終遭判2次指導,連同正規時間累計的指導數已達三次因而落敗,積分以1:2落後西班牙。 張耕銜第四點出戰,不過面對CANO MARTOS Alvaro難以施展,最終2分36秒就因為累積三次指導出局,西班牙率先取得3:1聽牌。 袁姵君第五點頂住壓力,先是對上SALAZAR RAMOS Ainoa取得兩次有效,2分55更是摔出一本,直接拿下第五點幫助團隊續命。 最後一點陳鵬宇面對SANTAMARIA RODRIGUEZ Aaron,在一分半時遭對手摔出一本,無緣延長戰線到黃金得分制,最終績分2:4止步混團32強。   戴友銘表示,團體賽就不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身後的團隊,他認為這場團隊的表現和對方打得互有往來,值得肯定。這次世大運對他來說如同「中繼點」,是檢驗自己這些年的訓練成果的舞台,不足的將繼續努力,未來會努力朝亞運邁進。 袁姵君坦言賽前一開始很緊張,因為知道是大家一起的比賽,拿下這一勝知道自己和西班牙的差距並不大,但很可惜最終團隊沒拿下勝利。第二參賽世大運的她本屆改戰70公斤級,她坦言,如果在原本量級發揮可能會更好,但還是很感謝自己這段時間在轉量級所做的努力,未來也將繼續朝亞運邁進。

100公斤以上級戴友銘今年達成全大運二連霸,也初次叩關世大運。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柔道個人賽無緣奪牌拚混團 世大運首秀吸取經驗再出發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柔道代表隊多由新秀組成,僅女子70公斤袁珮君是再度披掛上陣。今(25)日個人賽程來到最後一日,中華隊共2男2女登場,可惜僅男子100公斤以上級戴友銘摔進16強止步,其餘皆首戰遭淘汰,本屆個人賽程就此落幕,明日將持續拚戰混合團體。 本日由女子組打頭陣,王桀曦出戰78公斤級賽事,32強碰頭西班牙Ana VIZOSO HERNÁNDEZ,不到2分鐘即遭「一本」,無緣挺進下一輪。雖沒能續戰,不過19歲的王桀曦在中學時期就制霸全中運,並手握世青、亞青銀牌,今年世大運選拔賽也力退兩位全大運金牌好手,足以證明其潛力。 78公斤以上級則派出呂欣芮應戰,可惜22秒也同樣被荷蘭對手拿到一本勝,結束本次征戰。在臺北公開賽背靠背奪銀的呂欣芮,今年在全大運也奪牌,持續爭取摔出好成績。 男子組則由90公斤級陳鵬宇上陣,陳鵬宇為代表隊中國際賽經驗最豐富的選手,首度叩關世錦賽即闖16強。兩人一路奮戰到比賽結束,都未能分出勝負,而陳鵬宇也累積遭判兩次指導,最終對手在延長賽5分22秒一記「有效」,拿到八強門票。 個人賽最後希望肩負在100公斤以上級戴友銘身上,32強對決印度Yash GHANGAS,讓對手吞下三次指導勝出。16強強碰今年亞錦賽銅牌、吉爾吉斯Emirkhan ZHOLDOSHKAZIEV,對手在1分20秒即取得兩記「半勝」,戴友銘無緣挺進八強,不過仍是本日出賽好手中成績最出色的戰將。 回顧本屆世大運個人賽成績,以48公斤級邱之柔第7名成績最為突出,世大運初登場就能繳出亮眼成績,而其餘選手也收穫許多國際賽經驗與歷練,力求在混團賽共同突破自我。

再戰世大運的袁姵君32強不敵克羅埃西亞選手。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袁姵君遭一本、張耕銜遭判3指導敗 雙雙止步32強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柔道賽事24日進行到第二日賽程,連兩屆參賽、重回熟悉量級再戰的袁姵君32強不敵克羅埃西亞選手,遭一本落敗,男子73公斤級的張耕銜則是32強面對俄羅斯選手吞下三次指導落敗。 袁姵君今年代表臺東大學在全大運完成女子70公斤級的三連霸,並在亞錦賽奪下銅牌,上屆成都世大運止步63公斤級32強,本屆捲土重來,在32強戰遭遇克羅埃西亞選手Karla Kulic,身背兩次指導的壓力下,在比賽進行到2分鐘時遭對手取得「一本」落敗,本屆仍止步32強。   男子73公斤級張耕銜,在世大運選拔賽力退全大運5金好手鄭彥忠,以黑馬之姿前進世大運,本屆32強賽面對俄羅斯Armen Agaian,開賽33秒就迅速累積2支指導,2分33秒再吞下第三次指導遺憾落敗,本屆同樣也是在32強出局。 本屆代表隊目前出賽共5名選手,都沒能闖進四強,僅有邱之柔進到八強,不過因為在敗部復活落馬最終僅以第七作收,明日將有最後四名選手出賽,分別是男子90公斤級陳鵬宇、男子100公斤以上級戴友銘、女子78公斤級王桀曦、女子78公斤以上級呂欣芮。

邱之柔初登世大運舞台就闖進八強。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邱之柔敗部復活落敗止步八強 柔道首日鎩羽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柔道23日進行首日賽程,代表隊出賽3人都是第一次登上世大運舞台,女子48公斤級邱之柔闖進八強不敵中國選手落入敗部,後續也沒能復活成功、無緣爭牌。女子57公斤級林葳婷止步16強,男子60公斤級邱韋傑則是在32強出局。 邱之柔女子48公斤級首戰面對黎巴嫩選手Maria Elias,他先是58秒時攻擊成功取得一記半勝,1分17秒再取得有效,只用1分29秒就晉級。16強面對俄羅斯Julia Semikolenova迅速拿下一本勝,8強交手中國Zhuang Wenna在一分30秒時遭對方取得一本勝,落入敗部。敗部復活賽一開賽就被波蘭選手Paulina Krystyna Szlachta取得一本勝,最終止步八強無緣爭牌。   女子57公斤級林葳婷32強面對荷蘭選手Zoë De Jong,先是在2分25秒取得一記半勝,2分44秒再拿下一本勝收下勝利。16強面對首輪輪空的奧地利選手Laura Kallinger,開賽23秒就被對方拿下一次「有效」,1分27秒再被對手進攻取得「一本」,林葳婷最終止步16強。 邱韋傑出戰男子60公斤級32強,交手美國選手Joshua Young Hyun Yang,開賽15秒就被對方取得半勝,後續連吞兩記指導沒能逆轉戰局,終場以半勝敗結束首次的世大運旅程。

袁姵君擁有上屆成都世大運參賽經驗。資料照/大專體總
世大運

全大運三連霸袁姵君領軍 柔道新生代黑馬輩出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柔道賽事將在23日起於埃森舉行,本屆代表隊共有5女4男共9人參賽,其中由擁有上屆全大運參賽經驗且在今年完成全大運女子第四級三連霸的袁姵君領銜,要將上屆楊勇緯奪銀的成績向前再推進。 袁姵君來自臺東大學,今年在曼谷亞錦賽奪下女子63公斤級銅牌,並在今年全大運完成第四級(57.1~63公斤)三連霸,是陣中唯一擁有上屆成都世大運參賽經驗的選手,上屆成都她挑戰63公斤級鎩羽而歸,這次將要挑戰70公斤級,力求站上頒獎台。 女子48公斤級邱之柔手握東亞錦、香港公開賽兩面金牌,女子78公斤以上級呂欣芮則是兩屆臺北公開賽銀牌,林葳婷全大運生涯也有兩面第三級金牌,王桀曦在選拔賽接連力退去年全大運金牌張又文和今年全大運金牌余欣苡,搶下78公斤級的席次。 目前世界排名63的陳鵬宇,去年在香港公開賽奪金後,世界排名大幅躍進,114全大運奪下男子第五級金牌後,今年六月首闖世錦賽就前進至16強。今年全大運摘金的還有轉學到臺灣體大的邱韋傑,去年奪下臺北公開賽銅牌,今年在教練楊勇緯的指導下進帳全大運男子第一級的個人第二金。 北市大張耕銜扮演黑馬在選拔賽以1記半勝,力退全大運5金好手鄭彥忠,搶下男子73公斤級的席次,另外男子100公斤級以上的部分則由全大運該量級二連霸的戴友銘出戰。 過去柔道代表隊的最佳成績分別是楊勇緯在2021成都世大運摘下男子銀牌,女子部分則是王沁芳在2009貝爾格勒世大運奪金。本屆柔道代表隊陣容換血,新秀人才輩出,盼延續上屆奪牌佳績,一舉摔出好成績。柔道賽事於23日起於德國埃森進行連續四天的賽程,將產出15面金牌。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柔道代表隊 男子組:邱韋傑、張耕銜、陳鵬宇、戴友銘 女子組:邱之柔、林葳婷、袁姵君、王桀曦、呂欣芮

臺體邱韋傑再奪金。攝/大專體總
綜合

全大運五金得主加持 臺體邱韋傑再將金牌收入囊中

114年全大運柔道賽事於4月29日至5月1日在本屆承辦學校長榮大學體育館進行。其中在29日登場的公開男生組第一級中,由曾在全大運達成五連霸的楊勇緯化身教練,帶領臺灣體大邱韋傑過關斬將挺進金牌戰,擊退老對手國體許民煒,拿下個人在全大運第二面金牌。 賽前楊勇緯偕學弟邱韋傑參與泰國柔道亞錦賽60公斤量級,楊勇緯以銀牌作收,而邱韋傑則不敵對手止步16強。緊接著全大運兩人又再上陣,但楊勇緯轉變身分,由選手變為教練,在指導席陪伴邱韋傑征戰。 今日雖然拿下勝利,但邱韋傑還是略顯失落:「亞錦賽犯的錯誤都還來不及修正過來。」談到後續目標,他希望在全大運結束後盡快把狀態調整好,以更好的姿態出戰世大運。 去年楊勇緯開始在臺體擔任助理教練一職,本屆全大運再度以教練身分亮相,針對今日邱韋傑的表現他也給予認可,「他本身實力就蠻不錯」。褪去剛上任的青澀感,如今他自己在指導學弟妹的技術上也愈加成熟。 身兼選手與教練兩個身分,楊勇緯認為兩者相輔而成,「透過指導觀察到不同技巧能去鑽研,也會學習如何與選手溝通,給予較平衡的建議。」後續國際賽仍會以選手身分上場,他也跟自己說:「做好準備,至於好壞,比賽結果會告訴你,好的要檢討,壞得更要檢討,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把每場比賽比好。」 公開男生組其他量級部分,第二級國體江英滐展現壓制力,阻斷同校力求衛冕的鄭彥銘,拿下個人全大運首金。上屆銅牌作收、無緣五連霸的文化鄭彥忠,本屆重返第三級金牌寶座。第四級則由台北海大方礽宸突破,從上屆第五躍進至金牌。 第五級國體陳鵬宇也從112年銅牌、113年銀牌到本屆奪金,每年以更好的狀態站上頒獎台。第六級和第七級則分別由臺體蔡杰恩、國體戴友銘完成二連霸。國體以3金1銀6銅摘公開男總錦標。 114年全大運柔道  成績 公開男生組第一級 金牌:臺灣體大  邱韋傑 銀牌:國立體大  許民煒 銅牌:清華大學  賴旻洋、臺東大學 潘建璋 公開男生組第二級 金牌:國立體大  江英滐 銀牌:臺東大學  林崇佑 銅牌:國立體大  鄭彥銘、清華大學 趙令翔 公開男生組第三級 金牌:文化大學  鄭彥忠 銀牌:北市大學  陳晨新 銅牌:文化大學  賴伃豊、國立體大 朱晉良 公開男生組第四級 金牌:台北海大  方礽宸 銀牌:北市大學  張言誠 銅牌:北市大學  林哲賢、國立體大 林承諭 公開男生組第五級 金牌:國立體大  陳鵬宇 銀牌:臺灣體大  陳重源 銅牌:北市大學  謝靖愷、國立體大 張浚瑋 公開男生組第六級 金牌:臺灣體大  蔡杰恩 銀牌:北市大學  童暐元 銅牌:北市大學  吳東隆、國立體大 邱柏憲 公開男生組第七級 金牌:國立體大  戴友銘 銀牌:文化大學  陳冠亨 銅牌:國立體大  楊浩廷

真理許舒晴前往波蘭參與 2024世界相撲錦標賽。攝/旅日攝影師綠茶Ariel
人物特寫

真理許舒晴保持「渴望」之心 相撲帶給她的無數收穫

選擇放棄練習將近10年的柔道,重回一般大學生身分的許舒晴,因為相撲又再度踏上運動賽場上發光發熱,並帶著積極以及渴望學習的心,前往日本以及不同的國際賽場。如今的她經過每一場賽事的洗禮後,都比過往的自己更加進步,她也期許在未來的賽場能奪得佳績。 「渴望」是成就她踏入相撲領域的第一步 許舒晴從小便是練柔道的選手,而初次接觸相撲是在國中,她說:「國中的自己,只要教練說什麼就去做什麼,但我渴望去嘗試不同的項目,所以不會很抗拒,反而會帶著既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去練習。」當時除了平日的練習以外,許舒晴在假日時還需要額外前往三芝練習相撲。 她認為,雖然有機會嘗試相撲很興奮,不過同時也是犧牲掉自己可以休息或出門玩樂的時間,與其他同齡選手相比,許舒晴花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在不同專項的訓練上,但她卻不覺得討厭,反而因為「渴望」而促使她每一次訓練的動力,也持續抱持著學習之心去吸收關於不同運動種類的知識與技術。 柔道與相撲的差異性——節奏 每當親朋好友問起許舒晴柔道、相撲的不同,還有比較喜愛哪種時,許舒晴都笑著回答:「柔道是我練習長達將近10年的運動,但相撲與柔道相比我更喜歡相撲,因為相撲的比賽節奏較快,可能幾秒間就能瞬間分出勝負。」對她來說,相撲有趣的地方在於遇到危機時,會需要較快速以及敏銳的應變能力,因為勝敗僅在一剎那,所以在比賽當下能夠思考時間也較短,需要即時作出反映。 前往日本,進取相撲 相撲為日本傳統的神道儀式與體術,也是該運動種類的發源地。而在去年8月初時,許舒晴與其他選手一同前往日本進行移地訓練,透過這趟日本之旅,她看清了自己與日本當地專項選手的技術差距,也進而學習到不同的訓練方式和理念。 許舒晴舉例說:「我們前往日本移地訓練的選手,皆為柔道或者角力出身的,所以還是會習慣靠轉身技去摔,但相撲選手都是以正面衝擊和推進的力量,因此第一次與日本選手交流時有嚇到。」同時她也提及到臺灣現在較為可惜的地方為無專項教練、資源較少,所以在訓練上會較有限,因此她也格外珍惜可以在國外交流的機會。 身份的轉變,變回普通大學生 許舒晴原就讀中國文化大學技擊暨國術學系,不過在大一下學期結束後,因為自身未來規劃,轉學至真理大學運動管理學系。 她感慨地表示,當時要選擇放棄從小練到大的柔道覺得婉惜,不過在大三時,以普通大學生的身分入選相撲代表隊時,她認為機會十分可貴,心情也格外興奮,所以在時間規劃上除了兼顧打工和學業外,現階段的她還會自己利用空閒時間去健身房做肌力與體能訓練,並且協會所安排的相撲訓練也都沒有錯過,為了就是每次擁有出國比賽的機會時都能以最佳的狀態去面對,使自己更加進步。 相隔四年再次踏上國賽賽場,期待未來更好的自己 許舒晴於2019年曾代表臺灣青年組參與相撲的國際賽事,爾後再無參加任何相關訓練,直至2023年,國中時引領她進入相撲世界的余庭老師詢問要不要再次參加相撲代表隊的資格選拔,這個決定使她重拾運動選手的身份。通過選拔後,她重新以相撲選手的身分訓練及參賽,並格外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在每一次的國際賽場上都有許多的收穫。 而令許舒晴印象最深刻為2024年前往波蘭參加世界相撲錦標賽(SUMO WORLD CHAMPIONSHIPS),前後包含團體賽共比了8場,這是她第一次參與到多場次的比賽,雖然在四強賽惜敗,但她卻表示,當時心情不但沒有灰心,反而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滿意。她認為此趟比賽收穫良多,在過程中看見了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也將認知到成人組的高強度競爭,所以將不甘心化作動力,讓她邁向更好的未來和自己。

北市大陳晨新(左藍)初闖全大運鍍金。攝/簡芷葳
綜合

北市大雙金入袋 新秀陳晨新締造另類連霸紀錄、林葳婷再度封后

113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柔道賽事今(4)日在弘光科技大學展開第二日賽程,公開組男女第三級金牌皆由臺北市立大學收入囊中。公開男由全中運10金得主、北市大新秀陳晨新摘金,達成另類連霸紀錄,公開女則由111年第四級金牌得主北市大林葳婷再度封后。 挑戰公開男第三級五連霸的文化大學鄭彥忠,在四強賽意外出局,敗給112年全運會銅牌得主、臺灣體大張家緒,因此此量級金牌戰是由北市大新秀陳晨新激戰張家緒,開賽不到30秒,陳晨新就先取得半勝,最後不到兩分鐘的關鍵反摔再次將對手撂倒,以兩個半勝合一勝擊敗張家緒,拿下全大運首金。 場上表現霸氣十足,場下卻十分靦腆的北市大陳晨新說:「和家緒是老對手,從高中就摔過,在知道要對決前有想一些新招式,因為彼此太了解了,如果再用以前那一套方式摔,會比較辛苦。」無法正面對決四屆霸主鄭彥忠,陳晨新也保持正面心態,他坦言:「不管遇到誰,全力以赴就好。」 北市大林葳婷曾在111年全大運拿下公開女第四級金牌,她表示,自己原本就是第三級的選手,當時初闖全大運,第四量級又剛好沒有人,所以是以「挑戰者」的心態去面對不同量級。 金牌戰當中,對手國體劉子芸在進入黃金加時前30秒吞下三支指導,被判犯規輸,讓北市大林葳婷再度封后。她說:「當時是躺著,不太知道當下的情況,是賽後去看重播才發現對手將手抓進袖口裡。」劉子芸因此錯失爭金機會。   113年全大運柔道成績 公開男生組 第三級(66.1~73公斤) 金牌 北市大學 陳晨新 銀牌 臺灣體大 張家緒 銅牌 文化大學 鄭彥忠、國立體大 朱晉良 公開女生組 第三級 (52.1~57公斤) 金牌 北市大學 林葳婷 銀牌 國立體大 劉子芸 銅牌 臺灣體大 洪佳蓉、臺東大學 詹育晴

高醫大吳辰星(白)在黃金得分18秒時反摔取勝鍍金。攝/簡芷葳
綜合

連續兩屆「銀」恨的高醫吳辰星 金牌戰成功雪恥

「很高興終於擺脫第二、拿到金牌!」三度挑戰全大運且屆屆奪牌的高雄醫學大學吳辰星賽後分享雪恥成功的喜悅。113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柔道賽事今(4)日在弘光科技大學續戰,一般女生組第三級金牌戰由連續兩屆皆「銀」恨的吳辰星雪恥成功抱回金牌。 本屆一般女第三級最終戰由吳晨星出戰輔英科大的蔡欣樺,雙方氣勢猛烈激戰到黃金得分,可在進入黃金加時前,吳辰星就已經收到兩支指導,等於若再被判犯規,就會喪失奪金機會。吳辰星表示,沒想到會被判犯規,後來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再犯錯。所幸即時作出調整,最終在黃金得分18秒時,以關鍵反摔取勝。   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就讀高醫運動醫學系的的吳辰星是第三度挑戰全大運,背負著同儕與師長的期許,她坦言:「賽前其實很緊張,壓力也蠻大的。」但今日表現出色,一路過關斬將,不負眾望成功鍍金。 上大學才來到臺灣讀書的她,也分享兩地訓練的不同,她表示,馬來西亞比較著重於「體力」方面的訓練,臺灣則是偏向於「技術」方面,但兩者不同的訓練方式,都讓她在柔道成績有所成長。 113年全大運柔道成績 一般女生組 第三級(52.1~57公斤) 金牌 高雄醫大 吳辰星 銀牌 輔英科大 蔡欣樺 銅牌 中央警大 葉中柔、長庚科大 李容嫚

國體鄭彥銘(白方)僅用19秒完成連霸。攝/李亭萱
綜合

北市大潘思翰「銀」恨 鄭彥銘僅用19秒衛冕成功

113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柔道今(3)日於弘光科技大學毓麟館舉行第一天賽事。壓軸登場的公開男生組第二級決賽,最終尋求衛冕的國立體育大學鄭彥銘僅用19秒擊敗臺北市立大學潘思翰,完成二連霸。 本日最終戰,潘思翰對上具有豐富經驗的鄭彥銘,以爆發力為特長的潘思翰雖率先出手,卻被鄭彥銘破解招式,順勢過肩摔拿到一本勝,鄭彥銘僅用19秒就結束比賽,最終潘思翰以銀牌作收。   論及金牌戰,雖不幸落敗,潘思翰卻認為是一種經驗的累積,上屆止步第五,潘思翰不斷提升自我,期盼自己能在本屆有所突破。「因為自己的身材較為劣勢,所以在移動還有肌力方面有多加訓練。不過有時上場後腦筋會一片空白,接下來要增強的是自己的心理素質。」 談到與柔道的緣分,潘思翰竟是因為「自保」才開始接觸柔道:「在國小時親眼目睹霸凌現場,雖然自己沒有參與其中,但開始意識到需要保護好自己。」直到開始接受柔道正規訓練,從國小到高中一路都有教練提拔,也逐步找出自己的目標。 升上大學後,潘思翰以績優生的身分進入北市大技擊運動學系,坦言學習和練習互不衝突,練習之餘還是有顧及課業,兩者之間保持平衡。對於教育有興趣的他,未來想往小學教育的方向前進,或是未來自己開道館來教學,灌溉柔道幼苗,同時進行推廣,讓更多人知道柔道這運動。 113年全大運柔道 公開男生組 第二級(60.1~66公斤)成績 金牌 國立體大 鄭彥銘 銀牌 北市大學 潘思翰 銅牌 臺東大學 陳信佑、文化大學 賴伃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