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安在平衡木精彩演出奪銀,摘下隊史首面女子單項獎牌。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再寫女子競技體操新篇章!陳瑞安平衡木奪銀、地板第四

2025世大運競技體操26日迎來最終賽程,昨於個人全能摘銅的陳瑞安再創新猷,於平衡木決賽中以13.266分奪銀,摘下隊史首面女子單項獎牌。隨後她於地板項目也以13.000分排名第四,刷新代表隊在本項目歷來最佳成績。 陳瑞安於平衡木決賽壓軸登場,察覺自己有機會爭奪獎牌後,她調整心態、集中注意力,秉持盡力而為的信念全力以赴,最終拿下13.266分(難度5.000、實施8.266),不僅寫下個人在本屆3次出賽(含團隊及全能)最佳分數,也摘下銀牌。 賽後她坦言感到驚喜與開心,並指出平衡木是令許多選手緊張的項目,而自己剛好是最後一位上場,有更多時間調整狀態,有助於穩定表現。她說:「很高興能在高手雲集的決賽中發揮水準,拿到這面獎牌真的很開心。」 接續的地板決賽中,她在原有動作編排上稍作修正,最終拿下13.000分(難度4.900、實施8.100),以0.266分之差與獎牌擦肩,第四名作收,雖未能再登頒獎台,仍締造代表隊在本項目最佳成績。 首度登上世大運舞台便斬獲1銀1銅,連兩日寫下隊史紀錄,她說:「我覺得這對臺灣體操來說是一件很棒的事,代表我們也很有實力」,她也希望能因此鼓舞年輕女子選手們勇敢去爭取獎牌。陳瑞安坦言,此行收穫豐富,累積許多寶貴經驗,也讓她更加清楚未來提升方向。「我感覺自己已經是世界級運動員的一份子,也相信自己還有很多潛力可以發揮。」 男子單項決賽方面,葉政於跳馬決賽中第一跳發揮出色,拿下14.133高分(難度4.800、實施9.333),優於資格賽成績。不過第二跳時落地時向後跌坐,僅得12.733分(難度4.800、實施7.933),最終兩跳平均13.433分,排名第六。 二度叩關世大運的林冠儀,則於吊環決賽展現高難度動作,拿下他本周期最高難度分5.500,可惜落地時發生失誤,實施分僅7.533,以總分13.033名列第七,無緣頒獎台。

陳瑞安摘下個人全能銅牌,也是世大運競技體操女子隊史首牌。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競技體操女子隊史首牌!陳瑞安全能奪銅創新猷

世大運競技體操女子隊史首牌出爐!陳瑞安於25日登場2025世大運女子個人全能決賽,發揮精采表現,以總分52.065摘下銅牌,成為代表隊首位在世大運登上女子競技體操頒獎台的選手。 競技體操近幾屆才陸續有女子選手晉級單項決賽,賽前最佳個人成績為2021成都世大運賴品儒於跳馬項目名列第七,團體則是上屆創下的第四,此次陳瑞安不僅一舉奪牌突破,且是個人全能平均演出,更顯難能可貴,為女隊參賽開啟全新篇章。 在24日資格賽中,陳瑞安以總分52.350名列第三晉級。25日決賽中,她首項跳馬拿下12.800分(難度4.200、實施8.600),隨後在擅長的高低槓展現高水準演出,拿下13.466分(難度5.100、實施8.366),兩項結束後總分躍居第三。接著在平衡木中雖出現些微晃動,仍取得12.966分(難度4.800、實施8.166),雖較資格賽少了0.284分,但三項比完後仍以些微領先暫居第三,形勢十分緊張。 最後地板項目,陳瑞安排在倒數第三位登場,只要拿下高於資格賽12.800的分數,便可確保銅牌。經與教練鄭焜杰討論後,她選擇沿用與前日相同的動作編排,以穩健策略力拚頒獎台。 不過展演中第一項旋轉動作未被承認,最後一項蹲轉也相較前日少了一圈,使難度分降到4.700,為賽果添增變數。所幸她全套動作實施優於昨日,實施分達8.133分,最終地板拿下12.833分,以總分52.065險勝法國選手Celia Serber 0.033分,驚險守住銅牌,寫下全新紀錄。 賽後陳瑞安表示,當下沒有多想,只專注完成每一個動作、展現最佳表現,能為代表隊奪下隊史首面女子競技體操獎牌,感到非常開心與榮幸。她的母親與妹妹也特地從瑞典來到現場觀賽,並在第一時間與她分享這份喜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地板音樂正是妹妹替她挑選,原本是為巴黎奧運準備的音樂,雖未能踏上奧運舞台,她也開心能以這首音樂登場世大運。 教練鄭焜杰則讚賞陳瑞安締造隊史佳績,並期待她下屆世大運在此項目再度突破自我。   此外,同日進行的男子全能決賽中,莊佳龍表現穩定,分別拿下地板13.233、鞍馬13.633、吊環12.066、跳馬13.500、雙槓12.500與單槓13.333分,以總分78.265分名列第十,繼資格賽再推進個人在世大運的最佳成績,首度參賽就繳出精彩表現。 26日將進行本屆世大運競技體操的最後一日賽程,林冠儀與葉政將分別出戰吊環與跳馬單項決賽,陳瑞安也將再度挑戰平衡木與地板項目,盼再叩關頒獎台。

陳瑞安晉級個人全能、平衡木與地板決賽,將挑競技戰體操女子隊史首牌。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女團第六作收 陳瑞安三項力拚競技體操女子隊史首牌

繼男團決賽暨個人資格賽後,競技體操女將於24日接力登場,最終代表隊以150.000分獲女團第六名,雖無緣站上頒獎台,但台瑞混血好手陳瑞安表現搶眼,晉級個人全能、平衡木與地板決賽,將在接下來兩日挑戰隊史世大運女子首面獎牌。 陳瑞安為本屆矚目焦點,今日各項目穩定發揮,高低槓拿下13.400分,擅長的平衡木與地板則分別取得13.250分(難度5.000、實施8.250)與12.800分(難度4.800、實施8.000),跳馬也繳出12.900佳績。最終以總分52.350名列個人全能第三,晉級決賽,並以平衡木第六、地板第七的成績晉級單項決賽。 曾登上兩屆奧運的「體操精靈」丁華恬,於主項平衡木發生落木失誤,最終以12.150分未能晉級。三朝元老吳幸芬本屆則僅參與跳馬項目,以平均12.925分獲得決賽第二候補。 初登世大運舞台的小將廖奕淳,雖在高低槓發生掉落失誤,但隨即調整狀態,順利完成過去她視為心魔的平衡木項目,在地板與跳馬亦有不錯發揮,雖無緣晉級決賽,但也為首度參賽交出亮眼答卷。而二度出戰的林宜蓁雖有小失誤,仍穩定完成各項目比賽,成為團隊累積分數的一大助力。 女團整體表現中,在跳馬獲得38.650分排名第五、平衡木以37.250分名列第四,最終團隊總分150.000分排名第六,雖以0.650分之差與頒獎台擦身而過,但相比上屆的145.928分,本屆整體成績大幅提升,再度刷新女隊參賽世大運的總分紀錄。女團金牌由日本以163.850高分摘下,銀牌與銅牌由西班牙與法國獲得。 世大運體操賽事進入尾聲,25日將舉行男、女子個人全能決賽,代表隊將由莊佳龍與陳瑞安出戰,26日進行各單項決賽,屆時林冠儀、葉政與陳瑞安將再次挑戰佳績,力拚登上頒獎台。

林冠儀吊環資格賽排名第六前進決賽。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體操男團獲第十 葉政、林冠儀、莊佳龍續戰個人決賽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競技體操代表隊於23日迎來首場賽事,最終於男團決賽暨個人資格賽中以團體總分230.195名列第十,無緣頒獎台,不過葉政、林冠儀與莊佳龍皆闖進個人決賽,將在後續賽程中力拼佳績。 隊長林冠儀總結團隊表現,認為今日大家皆有展現訓練成果,且多位隊友首次挑戰世大運賽場,能保持在狀態內,表現已相當不錯,接下來將持續朝個人決賽努力。 二度征戰世大運的葉政與林冠儀在單項表現亮眼,雙雙進入決賽,持續推進個人在世大運的最佳紀錄。資格賽中,林冠儀在擅長的吊環項目,以難度分5.300、執行分8.666,總分13.966排名第六,葉政則在跳馬項目繳出好表現,兩跳分別為14.066(難度4.800、執行9.266)和13.233(難度4.800、執行8.433),平均13.649名列第七。兩人將於26日的單項決賽中,繼續力拚頒獎台席次。 葉政則分享,今日第二跳的羅杰跳前翻是他首次成功完成,很開心能在世大運突破自己、達到目標,將持續調整,力拚決賽更佳表現。林冠儀則表示,吊環有將平時訓練狀態成功發揮,期盼能再修正調整,在決賽力拚金牌。    今年全大運橫掃四金的莊佳龍,在世大運賽場中依舊展現全能型選手的穩定節奏,最終以地板13.366、鞍馬12.933、吊環11.933、跳馬13.566、雙槓11.800、單槓13.333分,總分76.931排名16,晉級個人全能決賽。另外邱敏翰分別於地板單項、個人全能中取得決賽的第三順位與第二順位候補。 莊佳龍賽後表示,這是他首次參加全能競賽,對自己在單槓展現出的難度表現感到滿意,也期盼能修正鞍馬與雙槓的失誤,25日的全能決賽將全力以赴,盼能推進個人成績。 本屆競技體操參賽隊伍規模較上屆翻倍,競爭格外激烈,代表隊最終男團以總分230.195名列第十。金牌由日本隊以252.027高分收下,銀、銅牌則分別加拿大與瑞士獲得。 今年恰逢體操新週期第一年,規則與動作的調整為選手帶來更多挑戰,多數選手仍處於動作調整與新規則適應階段,賽事也因此增添更多變數與精彩看點。

林冠儀二度征戰世大運。資料照/大專體總
世大運

上屆班底領新秀再戰 競技體操力拚獎牌與女將突破

轉體、空翻、落地!2025年萊茵魯爾世大運競技體操賽事將於7月22日至26日登場,本屆代表隊匯集奧運選手與潛力新秀,共10位選手出賽,將分別參與男女組別賽事,挑戰團體成隊、個人全能及各單項競賽,力拚站上頒獎台。 上屆參賽成員葉政、林冠儀本屆續披戰袍。葉政於2024世界盃挑戰賽斯洛維尼亞科佩爾站,跳馬獲得第六名,今年也多次出戰世界盃系列賽,持續透過實戰調整狀態,盼締造佳績。林冠儀則在今年五月的世界盃瓦那站吊環排名第四,雖未能登上頒獎台,但他所展演的動作難度分5.300為全場最高,也藉世界盃嘗試新動作並進行修正,期待在本屆世大運有所突破。 除上屆參賽好手,男團陣容亦注入新血。邱敏翰在今年五月於世界盃挑戰賽斯洛維尼亞站拿下地板金牌,展現絕佳狀態。莊佳龍則在今年全大運橫掃地板、鞍馬、雙槓與個人全能四金,並於2025世界盃土耳其安塔利亞站獲地板第四,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再加上今年全中運拿下1金1銀2銅的準大一新鮮人李明亮加入,男子陣容深具潛力,戰力穩定。 女子組部分,臺瑞混血好手陳瑞安絕對令人期待。今年剛自瑞典轉籍到臺灣的她,過往成績亮眼,曾於2024世界盃挑戰賽匈牙利站拿下地板金牌、平衡木金牌與高低槓銀牌,今年六月出戰亞錦賽,則分別在高低槓第五、地板第六、平衡木第八也有所收穫,她將吸取亞錦賽經驗,持續調整狀態,盼為世大運代表隊爭取女子組首面獎牌。 再次出戰世大運的吳幸芬、丁華恬、林宜蓁,上屆攜手共創競技體操女團參賽最佳成績(加總145.928分、總排第四),0.503分之差與女隊參賽首面獎牌擦身而過,接續也多次攜手征戰國際賽事,累積不錯合作成果。 此外,吳幸芬上屆個人項目突圍,跳馬與平衡木皆獲第八,今年全大運於跳馬摘金的她,本屆是第三度參賽世大運,期許能突破以往名次。曾兩度出戰奧運的丁華恬經驗豐富,今年全大運收下個人全能、平衡木與高低槓三金,林宜蓁則於今年世界盃科特布斯站平衡木拿下第七名。 剛滿18歲的廖奕淳身為女子隊新秀,曾於2024世界盃挑戰賽韓國站奪地板第四,並於今年全中運包攬五金,為女子團隊注入更多期待。 競技體操代表隊近年在世大運成績斐然,已連三屆收穫金牌,展現穩定戰力。歷屆最佳成績為2019拿坡里世大運男子組奪2金2銀1銅,女子組獎牌仍待突破。今年代表隊集結多位備受期待的選手,將力拚延續頒獎台佳績,同時挑戰女子組首面獎牌的歷史時刻。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競技體操代表隊 男子組:莊佳龍、邱敏翰、葉政、林冠儀、李明亮 女子組:陳瑞安、廖奕淳、丁華恬、吳幸芬、林宜蓁

黎明温婕媗享受比賽,成為場邊「開心果」。攝/周依柔
人物特寫

從教練到選手 黎明温婕媗逆行開啟體操新篇章

「全大運競技體操是一段未知,但從未停止的旅程。」黎明學院温婕媗在賽後總結。114年全大運首度挑戰競技體操的她,只準備一個月便踏上賽場,儘管最後以戲劇化的受傷為比賽提前劃下句點,她依舊樂觀分享在場上的點點滴滴,並許諾下屆要再度挑戰。 從毯子功到體操,從教練到選手 温婕媗過去曾是舞蹈班學生,專項是戲曲中的毯子功。大學她開始擔任毯子功教師、接觸彈翻床運動、參加彈翻床教練講習等,將自己的專長用在不同領域,而在111年全國彈翻床錦標賽意外獲得銀牌佳績,從而開啟她的體操路。 比賽過後體操俱樂部對她發出邀請,温婕媗開始以教練角色步入兒童體操,並不斷於場邊探索不同體操技巧與教學方式。直到去年遇見教練張皓,才在鼓勵下嘗試新身分,開啟體操選手的旅程。 然而,從教練轉變為選手的過程並不順利。同時是大學生,又要兼顧毯子功、兒童體操教學的温婕媗總是忙碌不堪,一周只能抽出2小時練習自身技巧。儘管地板項目的跳躍、翻滾等動作,都和過去專練的毯子功技巧相似,使她得心應手。但本屆要挑戰全能競賽的她,對於體操器械卻是「零基礎」,不僅要習慣與以往舞蹈經驗完全不同的發力點,更要克服恐高心魔跳上器械,因此練習總令她苦不堪言,一度想要放棄。   初登台最大收穫——歡呼下的感動 僅僅練習一個月就登台,温婕媗展現大心臟,享受舞台展現自我。而在賽場上的最大收穫,她分享是場邊的歡呼與鼓舞。 不論是教練張皓從練習到賽場對她的信任與支持,帶領她勇敢翻滾,或比賽途中不同校、不認識的對手,總是在場邊呼喊、給予掌聲,或場邊裁判看出她的緊張與生澀,出言鼓勵她「慢慢做、沒關係」等,都成為她在場上翻滾的動力。 成功完成人生新挑戰,温婕媗站上和電視轉播中一模一樣的比賽賽場,直呼「小時候的夢想成真」!而在賽場上感受到溫暖,也讓平常總是一個人練習的她,在體操選手這段路上邁步邁得更大膽。 選手是教練身分的養分 從教練身分開始的温婕媗,在體操這段路上與大多數人「逆向而行」。全大運不僅帶給身為選手的她許多「第一次」,更成為她教練身分的養分。 親自經歷使她對於體操領域有更深層的理解,再加上轉變視角,讓她從教練張皓身上學到許多教學技巧。温婕媗分享經歷過練習與比賽洗禮後,在教導學生時,會更有概念與方向,也更有效率。 最後她雖笑言還是更喜歡站在場邊輔助選手,不過也不設限自己未來發展,今年度在平衡木項目下木時空翻扭傷腳,因此遺憾提前結束賽程,錯過自己最擅長的地板項目,她也直言:「下屆要再來挑戰!」

北市大蕭佑然鞍馬摘銀。攝/林巧晨
綜合

七度征戰全大運 北市大蕭佑然攻讀博士:盡量幫自己鋪路

東京奧運選手、北市大學蕭佑然七度征戰全大運,本屆個人收穫2金1銀1銅。平時熱愛彈琴、唱歌,同時也用興趣做訓練,今年繼續攻讀博士班,「盡量幫自己鋪路,當我做得越多,代表未來的選項就會更多,當教練不是唯一出路」。 蕭佑然今(1)日在單槓項目以12.375分奪金,他謙遜表示,若不是學弟有失誤,學弟的表現應該更好,反而是自己的重點項目鞍馬沒有達到理想,以12.975分摘銀,金牌得主則為拿下13.125高分的輔仁大學莊佳龍。蕭佑然提到,今年剛好有很多國際賽事,因此本屆全大運幾乎沒有時間能夠準備,所以只要求自己要安全完賽。   而下周蕭佑然緊接著前往保加利亞參加體操世界盃挑戰賽,他認為自己狀態還未完全調適到位,今日的失誤等皆須加速調整,並加強強項鞍馬。 「我會在很多人面前彈琴或是唱歌,一來這是興趣,同時也能看自己唱功是否進步;二來是我覺得在大家面前表現,可以訓練面對觀眾、面對所有變化的應變能力與抗壓力,讓自己習慣這件事,就可以運用到賽場上。」蕭佑然小學學過鋼琴,因此音樂成為他抒發壓力的管道,透過演奏將心情放鬆,甚至有次在出國比賽前,蕭佑然在機場碰巧有鋼琴,還上前彈奏一番,藉此降低緊張感。 而從國北教大碩士班畢業後,蕭佑然轉戰北市大學攻讀博士,更和隊友合力摘隊史首面成隊金牌。除在體操界持續奮鬥外,他對教學也抱有熱忱與理想,才因此選擇繼續升學。多數運動員退役後多選擇成為教練,蕭佑然想讓自己有更多機會與選擇,在教練與老師建議下,他也認為這是好機會,於是前往北市大延續學生身分。   114年全大運競技體操 成績 公開男生組 成隊競賽 金牌:北市大學 江禹利/邱柏巽/蕭沛然/蕭佑然 202.092分 銀牌:臺灣體大 吳宗樺/蔡博宇/佘晉瑋/劉坤杰/劉各弘 170.294分 公開男生組 個人全能 金牌:輔仁大學 莊佳龍 77.425分 銀牌:國北教大 林冠儀 75.425分 銅牌:國立體大 宋孝恆 66.925分 公開男生組 單項決賽 地板 金牌:輔仁大學 莊佳龍 12.575分 銀牌:臺灣體大 吳宗樺 11.925分 銅牌:中央大學 邱敏翰 11.875分 公開男生組 單項決賽 鞍馬 金牌:輔仁大學 莊佳龍 13.125分 銀牌:北市大學 蕭佑然 12.975分 銅牌:中央大學 邱敏翰 12.350分 公開男生組 單項決賽 吊環 金牌:臺灣師大 王奕翔 14.125分 銀牌:國北教大 林冠儀 13.850分 銅牌:輔仁大學 莊佳龍 12.375分 公開男生組 單項決賽 跳馬 金牌:臺灣體大 吳宗樺 12.450分 銀牌:中央大學 邱敏翰 12.337分 銅牌:北市大學 江禹利 11.925分 公開男生組 單項決賽 雙槓 金牌:輔仁大學 莊佳龍 12.950分 銀牌:臺灣體大 吳宗樺 12.175分 銅牌:北市大學 蕭佑然 11.725分 公開男生組 單項決賽 單槓 金牌:北市大學 蕭佑然 12.375分 銀牌:臺灣體大 吳宗樺 11.800分 銅牌:輔仁大學 莊佳龍 11.550分

輔大丁華恬達成平衡木全大運四連霸。攝/林巧晨
綜合

「選手生涯有限想有所突破」輔大丁華恬享受全大運、備戰世大運

114年全大運進入尾聲,競技體操所有賽事於今(1)日上午在嘉南藥理大學體育館圓滿完成。公開男女生組個人單項決賽壓軸登場,輔仁大學「體操精靈」丁華恬達成平衡木、高低槓項目四連霸,日前也透過成隊競賽取得世大運參賽資格,因此她坦言,今天心情較放鬆。 「我現在已經不會在意觀眾席上的目光,但如果爸媽有來看,我會很投入其中,想把一套最好的表演呈現給他們,讓他們覺得不虛此行。」丁華恬在地板項目摘銀,但她表示,完全沒有緊張,反倒是很享受。而高低槓則將平時所練完整發揮,平衡木雖有些連接未做到最好,但她認為仍算滿意,最終在這兩項雙雙奪金。 她透露,備戰全大運前期其實有遇到一點狀況,導致陷入低潮期,但最後還是有順利克服。她在平衡木項目以13.600分奪金,銀牌則由國北教大賴品儒12.300分摘下,國立體大林宜蓁11.333分獲銅牌。   世大運選拔賽已結束,且單項決賽為每個項目逐一進行,因此丁華恬認為單項相較成隊競賽氛圍輕鬆許多。成功拿到世大運門票,她也分享「我練體操最一開始的夢想是可以出國比賽,於是在國一達成了,後來開始想站上奧運,最終也如期征戰五環賽場,再來想拿到國際賽的獎牌,在亞洲體操錦標賽也完成目標。」 經過一番思考她再補充:「運動生涯有限,我現在的目標是,想在我體操生涯這段時間、還保有選手這個身分時,動作上能有更高的突破。」 丁華恬對體育的熱愛不僅於此,未來她想持續深耕體操界,回到基層擔任教練培育選手,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下一代。而談到若是沒有接觸體操,她仍會追求做一些很酷的事,例如挑戰攀登世界高峰。 114年全大運競技體操 成績 公開女生組 成隊競賽 金牌:國立體大 孫婕寧/王之媞/張筠芸/王雅信/林宜蓁/陳芊恂 141.450 公開女生組 個人全能 金牌:輔仁大學 丁華恬 50.732 銀牌:國北教大 賴品儒 49.299 銅牌:國立體大 林宜蓁 47.865 公開女生組 單項決賽 地板 金牌:國北教大 賴品儒 12.433 銀牌:輔仁大學 丁華恬 12.366 銅牌:北市大學 吳幸芬 12.300 公開女生組 單項決賽 跳馬 金牌:北市大學 吳幸芬 12.916 銀牌:國立體大 林宜蓁 12.400 銅牌:高雄師大 黃子星 12.066 公開女生組 單項決賽 高低槓 金牌:輔仁大學 丁華恬 12.100 銀牌:國立體大 陳芊恂 11.933 銅牌:輔仁大學 張孖淩 11.733 公開女生組 單項決賽 平衡木 金牌:輔仁大學 丁華恬 13.600 銀牌:國北教大 賴品儒 12.300 銅牌:國立體大 林宜蓁 11.333

臺師許良育(中)獲得第6面個人全能金牌。攝/周依柔
綜合

大學姊許良育領軍 臺師成隊與個人全能大豐收

114 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競技體操今(29)日在嘉南藥理大學紹宗體育館展開第二日賽程,上午同時進行一般女生組成隊與個人全能競賽。臺灣師大許良育以49.825分拿下自己在全大運的第六面個人全能金牌,也率領臺師在一般女成隊繳出優異表現。 本屆已是許良育第八次參加全大運,碩三的她坦言這極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參賽,因此將上場機會視為選手生涯的「最後一舞」,希望能全力展現、不留遺憾。對自己有高標準的她也致力於突破自我,今年更挑戰以往在一般組無法做到的動作:「想證明努力練習就都有可能!」 今日也同時進行成隊競賽,已是大學姐的她也總會在場邊叮嚀隊友,提及自己參加多年的心態轉變,他分享因為一般組一年就只有這一場比賽,隊友參賽經驗較少、甚至是第一次參賽,因此他在陣中便會以前輩的身分分享經驗、提醒大家。 獲得銀牌的臺灣大學楊婷凱表示對於自己在全能競賽能斬獲銀牌非常開心與驚喜,她分享今年在各項都有進步,也做了加強許多動作品質,心態也相較去年更沉穩。提到未來目標,楊婷凱激勵自己明天要拿四面獎牌,且「明年要拿金色的」! 臺灣師大教練麥劉湘涵則分享,許良育對自己要求高、力求突破,總是會提早規畫自己想完成的動作主動與她討論,也會在繁忙中找到課業與訓練的平衡。此外,麥劉湘涵同時是本屆全大運公開組的參賽選手,她稱儘管級別不同,許良育和他依舊是相輔相成的戰友,除了在討論間讓她融合許良育的專長舞蹈外,也能藉許良育的反饋知道初學者的卡關點,使他能運用在其他選手的培育中。 此外,臺灣師大在一般女生組成隊競賽表現優異,不過因為成隊競賽以各校為單位出賽,女生組需在每個項目(地板、跳馬、高低槓、平衡木)皆至少有三人出賽,且團隊中至少有三人完成全部項目,使得計算成績。這樣的人數限制下,最終只有臺師有成績,變成所謂「表演賽」而無頒獎典禮,讓選手們大呼遺憾。   成隊競賽總是能聽見隊友在一旁大聲加油、歡呼,並於下場時輪番擊掌,大學姐許良育也分享她更享受在成隊競賽中的氛圍,相比於個人單項的為自己而戰,能夠聽到隊友在一旁吶喊加油、與隊友間一同瘋狂歡呼,對於一年就只有這一場比賽的一般組選手而言,能在這場重要且特別的比賽中,能和隊友一起參與更顯得珍貴。 臺灣師大近年在各組都有優異成隊競賽成績,每年報名選手數也在全部隊伍中名列前茅。教練麥劉湘涵感謝學校的支持,使他們能持續訓練選手、持續出賽。現今他們也藉此持續推廣體操運動,培育從國小到高中的「小師大」選手,期盼能讓更多有興趣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體操。 114全大運競技體操 成績 一般女生組個人全能 金牌 臺灣師大 許良育 銀牌 臺灣大學 楊婷凱 銅牌 臺灣師大 曾子芮

臺灣大學在一般男成隊競賽奪得夢寐以求的金牌,全隊振奮不已。攝/周依柔
綜合

團隊默契加持 臺大奪回成隊競賽金牌

114 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競技體操今(29)日在嘉南藥理大學紹宗體育館展開第二日賽程,臺灣大學繼110年後,睽違三年以總分193.393分再度奪下一般男生組成隊競賽金牌,銀牌則由戲曲學院收下。 成隊競賽以校為單位進行,且需符合各項目參賽人數的最低限制才可計成績,今年一般男生組共有4隊得計成隊成績,較以往更多。臺大在前幾屆成隊競賽皆與金牌失之交臂,本屆逢團隊主力學長畢業,且報名組數增加,選手能頂住壓力超常發揮,令臺大教練童俊傑直呼非常感動。 「我第一次整套動作連起來耶!」臺大選手下場時大聲歡呼,這是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像到的超常表現,童俊傑教練認為這是團體氛圍的功勞,讓選手們能更加專注於比賽之中。 其實臺大前幾天到場練習時發揮得不佳,「緊張到連助跑都不知道怎麼跑」!童俊傑回想起周日的慘況依舊忍不住笑罵,也因此他在賽前頻繁召集團隊,叮嚀他們彼此互相溝通,甚至連在場邊是否需要歡呼、要怎麼激勵隊友都有提前討論好,因此凝聚了團隊士氣,造就今日好表現。 此外,經過前幾年失利,加上面臨新舊梯隊交接,臺大團隊本屆也在動作上尋求突破,一改先前較保守的編排,藉由提升單槓下把動作、增加地板內轉後空的編排率等方式,使分數有效提升。 今日同時奪下個人全能銅牌的臺灣大學梁天樂分享,本屆全大運最想獲得的便是成隊競賽獎牌,認為能在成隊競賽奪金非常開心,圓了一個夢想。 而上屆在個人全能、鞍馬、吊環、雙槓、單槓共取2金3銀他也提到,成隊競賽中因為關乎團隊成績,會感到有更大的壓力,不過有隊友在一旁歡呼、鼓舞,讓他更有力量面對傷痛與恐懼。 114全大運競技體操 成績 一般男生組成隊競賽 金牌 臺灣大學 陳冠言/梁天樂/施名軒/呂俊霆/陳柏文/邵則叡 銀牌 戲曲學院 郭竣宇/梁文愷/黃鎧/莊維安 114全大運競技體操 成績 一般男生組個人全能 金牌 樹人醫專 陳思寰 銀牌 臺灣師大 呂承恩 銅牌 臺灣大學 梁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