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東大學吳桓均。攝/吳翊萱
人物特寫

重拾籃球不嫌晚 吳桓均撥雲見日找到自身價值

場上招牌粉色球鞋搭配專注的神情,動作俐落、毫不遲疑地出手,球在空中劃出一道拋物線,隨即應聲落網,板凳區歡聲雷動,她是來自國立臺東大學的吳桓均。 再度挑戰籃球 菜鳥年即先發還是「工具人」 國小為了保持運動而考取體育班,國高中時期則尋求多元發展,上大學後吳桓均熱愛籃球的火焰尚未熄滅,卻因印象中的校隊球員需經篩選、較制式化練球而畏懼。「我沒有接受過正規籃球訓練,看到招生海報寫『只要熱愛打球都可以加入』,就想說去試看看,沒想到一待就是三年。」她說道。 或許是命運的安排,身為同屆之中最晚進球隊的她,差一點就和大專籃球聯賽擦身而過。初登場就是先發陣容之一,高強度賽事讓吳桓均直呼壓力很大,「比起有經驗的學姊,我很怕跟不上又拖累大家,既然教練把我放上去,就是希望我對球隊有所貢獻吧!」從一開始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到替補空缺的過程成為她印象最深刻的事。「有一場比賽因為學姊受傷,我從底線發球後自己運到半場,分球之進攻再搶籃板,還打到抽筋!」有如脫韁野馬的衝勁讓她成為隊上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是對手嚴加看管的頭號人物。 領導的課題 心境轉變脫胎換骨 面對隊友相繼離開又肩負領導之職,吳桓均坦言這道門檻最難跨越。自認不是球技最佳,也不是最有能力可以帶領球隊的人,除了「要打好球也要管好人」,害怕失誤影響場上表現的擔憂,都是讓她最初排斥接下隊長一職的原因。面對自我懷疑,這段「需要想辦法扛起來」的日子也讓她開始質疑自己對籃球的喜愛,然而教練李欣芳一句「不是會打球就可以當隊長,會帶球隊的人不一定會帶心,我要的是能帶心的隊長。」說服吳桓均在這個階段有需要達成的任務。升上大三之後,吳桓均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在場上更解除拘謹的束縛,才意識到自己真的很喜歡籃球。她說到,因為籃球帶給她這段經歷,讓她成長許多,也更能體會教練強調「比起打『贏」球更要打『好』球」的涵意。 如何訓練兼顧課業—「做該做的事、自己管好自己、多為別人想一想」 從小到大,吳桓均謹記著這三條家訓,熱愛外文的她就讀教育學系輔修體育學系,正往考取雙語體育教師之路邁進,面對繁忙的課業,她習慣一一列出待辦事項,並要求自己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訓練時更是秉持這個這個原則,不僅訓練時以身作則、親自幫忙隊務,更站在隊友的角度給予意見,以鼓勵代替謾罵。她希望自己身為學生運動員,便有義務在課業和訓練之間找到平衡,並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兩件事情。 籃球帶給吳桓均的禮物 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與其責怪自己為什麼球放不進去,不如用『下一球會不會就可以了呢?』的想法證明自己。」吳桓均表示自己不喜歡做沒有把握的事,更不喜歡輸的感覺,在場上常太著急導致被換下場「冷靜」,也會因為表現不佳而感到沮喪。籃球不僅教會吳桓均把握每一次盡力做好份內事情的機會,更讓她學習把自身的不足轉換成下一場調整的動力 。  因為籃球 成為更好的自己  「籃球雖然不是我賴以為生的工具,卻是把大學生活串起來的關鍵。」因為籃球,讓吳桓均的大學生活創造許多回憶,她更直言籃球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談及即將迎來最後一年的賽事,她期許自己和球隊的狀態都比前一年更進步。一路走來,吳桓均感謝爸爸帶領她踏入運動的世界,並感謝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另外,她特別感激教練李欣芳讓她有機會重拾夢想,一圓籃球夢。最後,她鼓勵學妹把握每一次練球和上場的機會,並把自身價值發揮到最大,更不要忘記籃球對自己的意義,要記得自己為什麼要打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