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場上的領袖 真理徐珊伴夢隨行
「籃球陪伴了我12年。」徐珊說道,「這不僅僅是一段運動生涯,更是我青春的一部分。」 從國小五年級開始,籃球成為徐珊生活的一部分。當初因為父親反對,她差點走到打棒球的路,但命運卻將她帶入籃球的世界,徐珊也不曾後悔過。從國小籃球社到大學校隊,她的籃球夢一直伴隨著她前進,直至至今,即將畫上休止符。 人生座右銘 「盡你所能,就是成功。」這是桃園陽明女籃的精神標語,一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深深地影響著她。她坦言,這句話在她心中已成為座右銘,提醒著自己不要對成就心存過多期待,只要全心全力去做,就已經是成功了。 生涯三階段皆是隊長,管理球隊她有一套 作為真理大學女子籃球隊的隊長,她在球場上和場外都展現了領導者的風采。即使在大三複賽受傷,讓她無法實際參與練習,她仍然全力主導著球隊的事務。她談到隨著身份的不斷轉變,心態上的調整是一大挑戰,她也學會了許多。但是像是練習時或上場時有些事情如果做的不對或是做的不好,她會去跟副隊長討論應該要怎麼處理,通常討論完她會希望由有實際在場上參與練習的學姊去與學妹做溝通,從學妹的角色一路走來,大家心裡都清楚哪些話由什麼立場說明更有說服力,因此她希望能做到不僅是以身作則,更是懂得如何換位思考。 徐珊回顧了她在國中、高中和大學三個階段擔任隊長的經歷,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和收穫。她談到,在達不到預期成績時,內心會有不小的挫折感和自責感,但這也是她成長的一部分。 真理女籃的解散 談及球隊的解散,她的眼神中流露著一絲遺憾和不捨。在球隊中,她找到了無數珍貴的時刻,其中她最難忘的是大三全國複賽中對上國立臺北健康護理大學的比賽。「因前一場比賽搞砸了,回去大家開會檢討的時候很洩氣,而唯一的晉級希望就是打贏北護成為分組第一,但北護是去年在一級的學校,那個賽季甚至從未在二級輸過球。」當時徐珊受了傷無法上場,比賽那天許多學姊都有來觀戰,甚至連一般組男籃也來幫她們加油,最終竟破天荒取得了勝利,成功晉級。讓她感受到凝聚力的強大,這是她人生中最戲劇性的一刻。唯一的遺憾是跟隊友約定好,最後一年等她回來球場,而她卻到畢業前都無法上場,最後一年,沒能穿上球衣貢獻一點心力,讓她們這批大四的拼圖像是少了一塊,遺憾沒能完成跟她們的約定,遺憾沒有穿著球衣從籃球場畢業。 她回憶起,大一進球隊時,陣中有日本人,後來加入馬來西亞同學和學妹,球風和文化上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碰撞,大家能夠從四面八方一起聚在這裡都是緣份。「這隻球隊可能沒有以後了。」徐珊說,她最感謝李麗瓊教練這30年來的付出,讓真理的男女籃成為一個有歸屬感的大家庭,每年會有100位以上的校友會學長姐一起回來敘舊。教練也說大家願意回來這,是因為認同這個團體,希望大家以後能夠常常聚,最後她也很感謝所有人對這個團隊付出的一切,「很高興能夠認識大家,並且進來這邊打球,希望這些在球隊經歷的點點滴滴,都能夠化做是未來我們人生中的養分。」 結束球員生涯,熱愛體育的心不變,朝著新目標出發 離開籃球場,徐珊的心依然熱愛著體育。她將前往國立體育大學攻讀研究所,並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經紀人。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認為能夠繼續為體育產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件珍貴的事情。 在徐珊的身上充滿堅韌、堅持和熱愛,雖然即將告別球場,但她的人生旅程才剛剛開始。她將踏上新的征途,期待著看到她繼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慈大男籃莊冠誠用熱情點燃籃球夢
慈濟大學莊冠誠國小時就接觸籃球運動,起初是當年林書豪在NBA的熱度影響許多華人,讓他開始對籃球產生興趣,逐漸將這項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國中時曾短暫加入校隊,因基礎較弱不常上場比賽。高中時也曾與幾名朋友組建球隊,卻遭到學校極力反對而作罷。不過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對籃球的熱愛,在大學加入慈大男籃校隊,延續球員生涯。 「從很多學長身上受惠,學到不少經驗。」莊冠誠笑著回憶道。目前身為大二學長,經驗傳承是他認為非常重要的。從學弟晉升為學長,角色有所轉變,莊冠誠對於自我要求也逐日增加。 談及今年大專籃球聯賽,他直言在複賽表現不佳,「當天身體和心理狀態都還沒完全準備好。」儘管結果不盡理想,但也藉由比賽看到自身不足之處,給予莊冠誠很大的成長空間。 籃球不僅是莊冠誠最喜愛的運動,更是他人生的熱情所在。透過這項運動,他結交了許多朋友,也從中收穫滿滿。談及未來展望,他希望將這份熱情回饋到基層訓練,傳承經驗和技術,讓籃球這項運動發光發熱。

目標進軍全國賽 籃球夢想家慈大黃淙揚
慈濟大學黃淙揚國中時期就接觸籃球運動,起初有意加入正規校隊深造,卻因家人反對作罷。直到大學為了圓夢,加上哥哥的鼓勵,給予他莫大支持,讓他決心加入慈大男籃打球。 由於高中為棒球校隊,從棒球轉換到籃球並非一蹴可及,他認為,最大挑戰在於兩者比賽節奏差異。棒球比賽時間較長,選手休息時間較多,而籃球則須四十分鐘內全力奔馳,體能消耗之大遠非棒球可比擬,唯有時刻保持專注,才能克服這項障礙。 提及籃球及棒球帶給他的影響,黃淙揚回應,兩項運動皆注重團隊合作,每位球員須心思一致、配合默契,方能發揮戰術籌劃。 談及今年112學年度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最有印象的時刻,他表示,在複賽對戰臺灣師範大學時,單手正面蓋了一位身高一九七公分中鋒的投籃,由於和對方有九公分的身高差,經歷這次阻攻,除了增強信心,同時也展現他在禁區求勝的決心。 由於是半路出家的球員,黃淙揚在基本功及重訓方面下了許多功夫,總利用課餘時間勤能補拙,加強自身不足之處,也因苦練決勝負的心態,養成他逐日自律的習慣。 在大學剩餘的兩年,他盼望球隊打進全國賽, 希望藉由一場又一場的比賽,和全台頂尖的大專籃球好手切磋,也一圓站上大專籃球的最高殿堂。

初心是前行的指南 龍華廖胤辰的籃球之路
「不要忘記打球的初心,初心很重要。」對於廖胤辰而言,踏上職業舞台的夢想,不只是初衷也是一個動力。他在求學階段始終秉持著同一目標奮力前行,即使曾想要放棄,仍相信每日微小的進步,將如同積蓄的力量,為他鋪就一條接近理想的道路。 在新榮高中的三年裡,廖胤辰沒有太多出賽機會,使得畢業時能選擇的大學並不多。當時他認為,自己或許並不適合這個領域,一度差點放棄籃球。然而透過友人介紹,廖胤辰有機會到龍華試練,發現這裡訓練環境良好,與教練、隊友也相處融洽,便毅然決定加入龍華男籃。 初來乍到,雖身上掛著甲級HBL的名聲,廖胤辰坦言當時不會投三分、切入能力也普通,「剛進來的實力其實跟隊友們差不多,甚至比他們還差。」不過因刻苦耐勞、認真訓練的性格,被教練邵暐浩賞識,因此即使實力待加強,仍在不少比賽上獲得許多上場磨練的時間。 隨著升上大二後擔任副隊長,廖胤辰從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到後來漸漸學會在訓練及比賽中積極說話、跟隊友溝通以及激勵隊友,也在訓練場上投入更多心力。除了團隊練習時間以外,他也會利用上課及打工之餘的空檔進行自主訓練,而這樣的努力的付出,也反應在聯賽的數據層面,從原先場均7分進步兩倍多到15分,三分投射能力從原先碰不到框,到成為隊上的射手,他說道:「對自己有自信很重要,平常已經練得夠多了,就不需要再害怕自己做不到。」 從小夢想成為職業球員的廖胤辰坦言,雖目標還離他有些遙遠,但仍會繼續追尋。每當他想放棄時,就會回想初心,想著若這時捨棄等於前功盡棄,因而持續推動他前進,即使將來無法達成至少不留遺憾,「我真的很喜歡打球,也很想要打職籃,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一定會上,但這是我的夢想!」也提到不希望在未來回顧時,因當初放棄而後悔,「再堅持一下,或許有機會!」 在這充滿挑戰的籃球路上,廖胤辰除了保持著對夢想的執著,也衷心感謝家人、女友,以及教練的無私支持、陪伴和啟發,表示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或許他無法走到現在的階段。「謝謝你們,是你們讓我能夠持續堅守夢想,不斷努力前行,成就了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