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徐宏宜有個僧侶的特別身份。攝/徐暐喆
人物特寫

柔道僧侶徐宏宜 結合宗教和柔道的獨特見解

本屆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柔道一般組戰場上,不難注意到一位留著俐落平頭的選手,特殊的髮型、場上應對有道的舉止均有如寺廟的僧侶,他是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三年級的徐宏宜,平常除了上課和學習最喜歡的柔道之外,空閒時間還會去寺院參與佛事,是個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 談到起初接觸柔道的機緣,徐宏宜表示,國中時本想學跆拳道,但教練認為身材太矮小,才改而投入柔道訓練,在還沒接觸宗教前,總覺得柔道是個蠻力取勝的運動,沒想到這運動講求的內涵,以及對柔道的領悟、理解是永無止境的,讓他「一試成主顧」、越練越有心得和樂趣,一學就是七年,如今也還在一般組的賽場活躍。 「柔道的精神不是用蠻力摔贏對手,而是在較量中達到心靈和一的狀態、享受比賽。」徐宏宜對於柔道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即便他在本屆第五量級賽事敗部落敗、無緣獎牌,但對於柔道的熱忱又再次得到提升和新的體會學習,還是給予自己肯定的答案。   談起宗教和學習柔道相互的影響,徐宏宜分析:「兩者一動一靜,我也是人,比賽難免會有情緒,但宗教、禪學帶給我的安定感,是比賽裡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提到除了落後的心境調適,在領先時,依然有助讓自己沉住氣,不將太多的情緒放在場上。 至於平時在上課、訓練、佛事間怎麼拿捏分配,徐宏宜的答案也很特別,他認為自己不是在三者之間求取均衡比例,因早晚都要處理佛事,自然而然會壓縮到其他的時間,並非在每天規律的作息顧及三者就好,而是在能力範圍能做到好的事,才叫做取得平衡。 針對全大運的目標和表現,徐宏宜也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升段,很可惜今年無法達成自己的預設,不過他也珍惜幾戰下來的經驗增值,轉念「當作一種修行」,過程即便痛苦,但為了嘗到甜美果實一切都值得,期許明年會更好,回去再加強鍛鍊身心,以新的週期與自己較量、再次迎來與對手的對決。

于大為男雙首戰。攝/黃靖玟.JPG
人物特寫

輔大醫學生于大為拚戰九屆 靠網球磨出堅韌

連續參與九屆全大運的于大為,小二開始接觸網球,從此與網球結下不解之緣,雖然喜愛網球,但也並未放棄學習,中興大學畢業以後,繼續攻讀輔仁大學醫學系,因此成了全大運「常客」。 于大為過去都參加團體賽,本屆轉項至一般男子雙打,和他搭檔的是耕莘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陳正文,兩人於去年陳正文就讀輔大在學專班時認識,今年全大運是第一次搭檔。   「于陳配」首輪就展現極好配合默契,輕鬆擊敗對手,賽後提及兩人首次搭配,陳正文則笑說:「我的年紀都能當大為的爸爸了,還能一起配全大運雙打真好。」 于大為是裁判們指名最特別、印象最深刻的選手,他的搭檔陳正文也頻頻誇他真的很強,因為工作忙碌極少有時間可以練球,更多時候是靠著從小打球的習慣及手感來應戰,對此,于大為則酷酷地說:「穩穩地打,就行。」 鮮為人知的是,于大為曾在12歲那年衝上青少年組全國排名第一,達成了自己的里程碑,但也差點因為一場突發性的腦炎不能再打網球,談及這些經歷,于大為依舊維持一貫淡定:「我能腦子正常的活過來已經很感恩。」 回憶起國小刻苦的訓練,于大為帶著些許無奈笑容說道:「對一個國小生而言,你覺得體能訓練應該跑幾圈操場?」「30圈!」現在回想,還是會因為被操得兇而害怕網球,即使心想就此逃離,身體卻很誠實,罷工兩週後又回到球場繼續練習。 而後重考數年終於如願進入醫學系,備考期間身心靈都超載的情況下,親朋好友的質疑一度壓得于大為喘不過氣,憶及不被看好的過往,于大為也僅表示,「痛苦都是比較出來的,我已經相對幸運了。」累的時候,就回想以前國小訓練,或是場上比賽不輕言放棄的自己,再艱苦都挺過去了,讀書想休息還可以停下腳步調整,「有什麼困難的」。正是運動和求學路上峰迴路轉的種種,造就了他無比堅韌的性格。 靠著對網球的熱愛和堅持,于大為才能一直走到現在,輾轉來到了第20個年頭,回顧9年全大運之旅,自己從熱血沸騰的網球少年到逐漸有更多事情佔據生活,平常碰球機會不多,賽前賽期才能好好練球、享受自己最愛的運動,這次也是因疫情爭取到傷勢恢復時間,才能安心出賽,他語帶惋惜表示,「明年就是參加全大運的第10年,也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參加了。」 雖然大學唸了10年,但于大為對未來還有很多憧憬,想遵循志向從醫,退休後自己開咖啡廳,不變的是,網球會一直是長伴生活的休閒娛樂,在未來也計畫投入推動基層網球發展,希望跟他一樣從小就在網球薰陶下成長的球員,能夠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

汪聖偉(持球者)為臺大橄欖球隊隊長,帶領球隊團結一心。圖/臺橄校友黃聖凱先生提供
人物特寫

汪聖偉:從籃球到橄欖球 跨越自我的試煉

高中時期,汪聖偉為了一圓籃球夢,加入彰化高中籃球隊。儘管球隊連三年打進全國八強,但上場機會不多的他,經歷一段迷失自我的低潮。進到國立臺灣大學後,他在一次體育課中遇見橄欖球,從中感受到團隊合作的真諦,重拾對競技運動的熱情。如今汪聖偉是臺大橄欖球隊隊長,過往經歷,讓他更能理解隊員的心理,帶領球隊團結一心。 難以言喻的板凳心聲 「其實我國中是田徑隊隊長,因為真的很喜歡打籃球,所以高中才決定加入籃球隊。」在高一生日前夕,汪聖偉懷抱夢想加入彰中籃球隊。彰中籃球隊隸屬乙組,汪聖偉在校的三年,皆晉級全國八強。除了在104學年拿下冠軍,更培養出如政治大學後衛王振原、臺灣大學後衛許致銓等公開組球員。人才濟濟,使得起步較晚的他,在高中籃球生涯坐足板凳。 汪聖偉回憶,高三時要準備學測,又花了很多時間自主加練,好不容易才獲選為聯賽的正式球員,卻沒有多少上場機會,一度陷入低潮。與身旁的隊友有著好感情,但面臨決定出賽名單之際,彼此卻又轉變為競爭關係。「常常練完球就以上課為由,說要先離開球室,其實路途上流的都不是汗而是淚。」這樣的壓力,讓汪聖偉在心裡漸漸築起城牆,變得孤僻。 影響人生的關鍵人物 不過,也是在這段高中歲月,汪聖偉遇見改變他生命的人。「當時只要有人願意給我一點鼓勵,我就覺得很奢侈。」球隊教練之一蔡宗儒,常常私下花時間激勵汪聖偉,對球員一視同仁的他,不論能力高低,都以相同態度對待,這讓汪聖偉決心為球隊付出。 在高三賽季的最後,全國決賽階段,汪聖偉自認無法在場上幫助球隊,但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轉向在場下用其他方式給予貢獻。當同梯隊友都在場上時,汪聖偉願意在看台上幫忙錄影,在場下奮力為隊友喊聲,發揮無私的團隊精神為高中劃下句點,也為他接續的運動生涯埋下伏筆。 大學踏入全新戰場 高中畢業,汪聖偉透過學測申請進入臺大園藝系。與此同時,過去的隊友許致銓考取森林系,教練蔡宗儒進入臺大男籃執教,兩人熱情地邀約汪聖偉進入球隊,再續前緣。然而,汪聖偉隱藏內心的情緒,以加入社團為由回絕,「其實我都會偷偷去看他們練球,但真的不願再碰到那些壓力,所以選擇逃避。」 在大一下學期的一堂體育課中,汪聖偉體驗了英式橄欖球運動(Rugby)。他對橄欖球感到不可思議,「我高中過不去的坎,就是認定自己只是角色球員,沒想到這項運動中,所有人都是角色球員。」更令他驚訝的是,教練莊國禎親口邀請他加入校隊。過往在籃球隊的經歷,「被需要」的感覺,是汪聖偉一直缺乏的,因此他毅然決然答應莊國禎,就此踏入橄欖球的世界。 轉換跑道之際,汪聖偉感受到兩項運動極大的不同,「打籃球要進球並不難,但橄欖球要得分卻很艱辛,沒辦法只靠一己之力。」他點出,橄欖球隊中很少有明星球員的存在,因為不管多厲害,對方只要派3個人來擒抱(Tackle),就無法再往前進。相較於籃球,橄欖球隊更注重團隊配合,一次達陣(Try)的關鍵不在於某位球員,而是由許多球員的分工層層堆疊而來。這樣的團隊精神,正是汪聖偉所追求的。 揮別陰霾,薪火相傳 睽違25屆,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於110年復辦橄欖球,汪聖偉卻在首日的第二場比賽,遭逢腳踝傷勢,無法繼續健康出賽。在那刻,汪聖偉彷彿又陷入高中時期,無法上場的陰霾。不過正是高中的那段經歷,讓他這次可以很坦然地面對傷勢,「我信任我的隊友們,我也知道在場下該怎麼幫助球隊,所以就趕快把重心放在下一場球,畢竟比賽還沒結束!」可惜因受國內新冠疫情影響,主辦方於5月14日宣布暫停賽程,臺大橄欖球隊本屆參賽的七人制與十五人制賽事,僅能在前項留下第六名的成績。 經過兩年訓練,大四的汪聖偉在今年當上隊長,他直呼:「壓力很大!」由於臺大橄欖球隊的組成相當龐大,隊上囊括大學部與研究所球員,要協調出適合的練球時間並不簡單。另外,汪聖偉也要負責跟校友會溝通。臺橄校友會涵蓋各年齡層,成員在社會上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汪聖偉表示:「臺大橄欖球能屹立不搖75年,OB(畢業校友)的支持是最大因素,因此傳承學長意志是我的重要責任。」 儘管肩負重擔,汪聖偉不忘在訓練之餘,照顧隊員。因為高中的經歷,讓他更能體會球員的心理,對表現相對普通的球員,給予適時的鼓勵與支持。做一位有感染力的人,是他擔任隊長的一大理念。在未來,汪聖偉夢想到偏鄉推廣教育,下個學年將因修習教育學程延畢,也將持續為球隊付出。回首過往,他感慨地說:「很感激曾經感染自己的人們,往後我也會繼續影響更多人!」

李佳宸有「抿嘴男神」稱號。圖/李佳宸提供
人物特寫

重拾球拍 李佳宸拍出自己的桌球夢

「因為哥哥的背影,讓我愛上桌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信所碩二的李佳宸,他的哥哥是臺灣桌球成人國手李佳陞。 國小時父親為了讓兄弟倆少看電視,帶著他們接觸桌球。枯燥乏味又辛苦的訓練讓李佳宸很快就想逃避,然而當他看見哥哥在球場上展現高昂鬥志並屢屢戰勝對手後,李佳宸決定以哥哥為標竿,先天的天賦加上後天努力練習,李佳宸在國小五年級那年拿下全國少年桌球菁英賽五年級組金牌。升上國中後,父親希望兩兄弟不要走同一條路,哥哥繼續往桌球選手發展,李佳宸則是轉換跑道,回到一般的升學制度,決定將這個夢想放在心中,希望有天可以重新回到球場奮戰。 李佳宸國、高中學業唸的艱辛,下足功夫只為能追上同學,經過六年苦讀考上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現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由於不再有緊迫的升學壓力,李佳宸決定重拾球拍,但學校桌球隊的人數過少,很難一起練球,再加上過去6年缺乏固定訓練,大一的戰績並不理想。大二時持續苦練,球隊聘請教練指導、注入新血,整體練球環境獲得改善,他摘下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一般男子組單打銅牌,大四時再贏得一般男子組團體賽銀牌,讓桌球夢再度復活。 「如果說大學時期讓我球技紮實地奠基,研究所時期的訓練對我就是如虎添翼。」,研究所來到交大,交大系統化的訓練加上校友全力支持,桌球隊的游鳳芸教練曾經是奧運國手,有著豐富的大賽經驗,這些資源都讓李佳宸在技術或是心態上都有快速的成長,最終破繭而出,碩一這年成為他桌球生涯的巔峰,除了和球隊達成目標一起拿下109年全大運一般男子組團體賽銀牌外,自己更摘下男子單打的金牌,完成一直以來的夢想。 即將步入職場,這些年在桌球賽場上磨練出的抗壓性與意志力,能讓李佳宸將來面對挑戰時游刃有餘。回首起起伏伏的桌球生涯,李佳宸很感謝每個幫助過他的人,也慶幸自己大學時重回球場,畢業後的他還是會繼續打球,期許未來能夠為桌壇盡一份心力。

政大蕭晨嵐(左)在全大運大顯身手,兩度參賽共摘下一金一銀。圖/蕭晨嵐提供
人物特寫

戰敗經驗中成長 「左撇子劍客」蕭晨嵐挑戰自我

「擊劍使我的心理素質更加成熟,在比賽中只要一沒耐心,就算劍術再好,都可能被翻轉。」國立政治大學的蕭晨嵐回顧兩年的擊劍生涯,認為自己從中有許多成長,而今(110)年的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一般女生組銳劍個人金牌戰的失利,更替她上了一課。 尋求衛冕的蕭晨嵐,一路挺進金牌戰,對決銘傳大學上官子娟。雙方戰到第三回合,蕭晨嵐以13:11領先對手,眼看再下兩城就能衛冕金牌,此時蕭晨嵐出手突然變得急躁讓對手縮小差距,正規時間結束14:14進入1分鐘Lucky Point 環節。加時1分鐘,蕭晨嵐握有Lucky Point 優勢,最後因求勝心切,自己跳出場失分,將金牌拱手讓人,鎩羽而歸。 「今年的賽事內容不像去年高潮迭起,而是一直保持領先狀態,心態也變得比較鬆懈。當下只覺得差一步就贏了,想趕快結束比賽的心也讓出手變得倉促。」 蕭晨嵐在109年全大運以黑馬之姿奪下金牌,且幾乎場場都是逆轉勝,展現自己居於劣勢時強韌的心理素質。今年二度挑戰全大運,背負衛冕金牌壓力,淘汰賽中一路順遂,皆以大比分差獲勝並挺進決賽,卻在最後一刻敗給自己。「我在領先時心態太自大了,導致吞下敗仗。但我自己清楚我的劍術、身體狀態比去年更好,這次輸在心理素質,這場敗仗也讓我知道自己缺乏什麼。」 蕭晨嵐的擊劍之路雖不算長,但已創下許多輝煌的戰績,其中同為政大的學長黃立言功不可沒。「自從我進入擊劍隊後,他就一直拉拔我,他是我的啟蒙兼指導教練。」蕭晨嵐坦言自己訓練時常常想偷懶,但黃立言會不斷關心她的訓練進度,甚至就算已在臺中就業,還是每個週末從臺中上來臺北陪蕭晨嵐打劍。 「其實我有一陣子擊劍陷入低潮,2019全國排名賽慘遭滑鐵盧,循環賽一場都沒贏就回家了,那時黃立言去當兵,沒人陪我練劍,平時的訓練又沒辦法看到成果,讓我開始迷惘。」然而在當兵的黃立言得知蕭晨嵐的狀態,便藉由訊息給予鼓勵,放假時也空出時間陪蕭晨嵐打劍,漸漸地將她的狀態調整回來。「他不太會說讓我當頭棒喝的話,但他一直在我身邊,就是因為他這麼用心地熱愛這項運動,我也會被他鼓勵到,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我。」 身為一名左撇子劍手,蕭晨嵐擁有別於他人的優勢。因右手持劍的選手相對多,若她們不常與左撇子選手對打,便沒辦法用肌肉記憶應對左撇子選手,世界排名中前段班的選手也有多數為左撇子。憑著左手持劍優勢及日漸進步的劍術,許多前輩建議蕭晨嵐轉戰公開組,甚至挑戰國手。 「目前想往公開組邁進,明年會是我認真打劍的最後一年,我想把目標放得更遠,去挑戰自己。」蕭晨嵐有志往公開組拼戰,而國手方面她則希望順其自然。就讀法律系的她,未來想進入法律領域,她表示,目前臺灣的體育生態沒辦法供給選手足夠的資源,大部分擊劍國手平常都有自己的副業,因此要不要參與選拔的變數很大。而現今臺灣的擊劍俱樂部及協會發展愈來愈興盛,各個年齡層的劍手都能找到對手打劍,因此不必擔心沒有劍打。「反正只要黃立言還在,我就會繼續打劍。」蕭晨嵐笑著說。

臺大女子橄欖球隊。攝/曾馨儀
人物特寫

無所畏懼 打出女力新世代——臺大女子橄欖球隊

「我覺得橄欖球是你得直接面對恐懼,它就在你面前,你必須要去有所行動。」 塵土飛楊的草地上,哨音響起,比賽宣告結束,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場上的球員喜極而泣、相擁在一塊,頂著高溫32度的豔陽,熬過去年整季苦無比賽,終於迎來勝利的喜悅。她們是國立臺灣大學女子橄欖球隊,是國內少數全由女子球員組成的橄欖球隊,至今邁向第六屆,也是110學年度全大運的金牌得主。 臺大女子橄欖球隊於2015年,由「大學姊」陳咨羽創立,球隊起初多由外國學生組成「八國聯軍」,一度僅剩下三位球員,隨著她們努力在校園中推廣,現在反倒是國內學生居多。 橄欖球是個持球時向前奔跑,卻只能「向後傳球」的運動,若想要阻止隊手前進,必須用自己的身體和對方抗衡。三年級的彭美琪在朋友的盛邀下加入球隊,不過談起對方剛提出邀約時,她說:「我都跟他們說『不可能』!因為在刻板印象裡,橄欖球要撞,又很髒,感覺很恐怖!」她仍記得第一次的練習內容是spin pass,儘管一直出錯,卻激起她想做好的好勝心,這一待就讓她成為了現任隊長。 女子賽事組中,臺灣大學和真理大學是唯二的參賽者,兩隊將進行三次的對決,由勝場數較多者奪金。首場賽事,兩隊無人達陣,以平手收場,次日由臺大於上午先以10:5獲得一勝。下午,女子組第三場賽事安排在當日的壓軸,臺大再以14:5,取得第二勝,摘得桂冠。 男子橄欖球在眾多大專院校深根多年,許多OB「學長」熱情到場邊為自家學弟加油,當他們在場邊觀看這場女子組賽事時,不禁驚呼:「那是女孩子耶!」 「他們聽到的時候都會變臉說:『你們這麼瘦、這麼白、這麼小隻!』」大一的新生范佳雯憶起每當介紹自己的球員身分時,大家總面帶不可思議的的反應。一同加入球隊的同學兼隊友陳怡安也進一步解釋道:「感覺大家對於橄欖球都有一個既定的印象在,一定要很粗壯、很有肌肉。」其實不然,如同多數運動,橄欖球的入門並不受身材限制,球隊會依據不同身形的球員,分配在場上適合的位置。 「我會覺得為什麼這個運動男生可以、女生沒辦法做到?沒有這種事啊!為什麼會覺得女生她們花時間練習只是玩玩?那對於她而言真的太可惜了!」教練林曜偉在球隊創立的第二年掌管兵符,回首當時,他來臺大打球,卻意外遇見了這群也想在草地上奔馳的女孩。 「有些人的觀念可能是女生沒辦法做到這些,但我想打破這個概念,像是跟她們處在一起越久,我越能站在她們的立場去思考。」當大家在討論男生的打法時,林教練會反過來思考,依照女生球員的身體素質,給予不同的指導方向。球員在球隊中,除了在技術上有所收穫,其中更重要的是球員之間的「牽絆」。 橄欖球隊這群女孩而言,是一項相當新鮮的運動,從無到有的過程,讓她們獲得許多成就感,練芭蕾舞多年的姚佩程,熬過初期的體能門檻,尤其喜歡與隊手身體對抗的訓練過程。入隊不滿一年,談放棄仍太早,陳怡安笑道:「其實過了一個檻之後,就不會想放棄了,因為會對球隊有了感情!」從球隊聚在一同收操、吃晚餐、談心事,無形中,這些小小的舉動便串連了彼此。 「我覺得動力是球隊給的,因為隊上不只有球員,還有球經、治療師、教練,他們都很願意為球隊做任何事情,因為他們想讓我們進步,我當然也會有個動力,想提升自己的動力去給球隊一些什麼。」范佳雯感性地說道。姚佩程也分享道,集訓期間,球經會在晨練時一起準時到球場集合、提早幫她們張羅早餐,結束替她們整理球衣,這些溫暖的舉動,是支持著她們前進的動力。 躍躍欲試的大一球員幸運在今年能參與首場大盃賽,同時,隊上的主力學姊也迎來最後一役,其中包含歷任隊長——陳亭羽與林采璇。 遙想這些年,橄欖球帶給她們的不只是戰勝恐懼,還有信心,「打球的時候可能會面對到比自己大隻很多的隊手,但你還是要按奈住心中的恐懼去抓他、撞他,我覺得這個運用在生活中會讓自己更有自信,遇到再大的困難、壓力,想想在場上的對手,就覺得沒什好怕的了。」林采璇笑指自己的牙齒,曾因為強力的碰撞歪掉,家人因而出現反對她打球的聲浪,那段歷程隊她而言才是最大的挑戰。 經歷手指骨折開刀的陳亭羽,在贏球那刻流下眼淚,「當下真的好感動,但我也是很害怕,撞完對手覺得好痛,但又要爬起來,結束的那刻想起來還是會很害怕,但是要去接受那個情緒是一直存在的。」即便曾因為打球受傷,林采璇也不想輕言放棄,甚至在先前的比賽,邀請了家人來觀賽,與他們分享橄欖球的樂趣。 不論比賽勝負,能再站上球場比賽,已是件彌足貴的事,對於球隊的期許,林采璇表示,「我真的希望她們打得開心,雖然自己會在意輸贏,但以更長遠去想,會希望她們每場都打得開心,這樣她們才會想繼續打下去!」 那天賽後,真理大學高舉著雙手與她們道別,兩隊高喊著辛苦了,並相約著明年再見,屬於她們的橄欖球之夢,會一直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