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三項好手陳品蒨。圖/陳品蒨提供
人物特寫

初露鋒芒 陳品蒨的運動生涯未完待續

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田徑場上,10000公尺的決賽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比賽到了中後段,有一位素未謀面的選手迎頭趕上,最終奪下一般女生組第六名的佳績,她是來自國立臺東大學的陳品蒨。 國小一年級時,為了鍛鍊身體,她誤打誤撞加入游泳隊,一個月後,游泳隊適逢轉型為小鐵人隊,就此展開她鐵人選手的生涯。平日的單項訓練和假日的綜合訓練佔據了國小生活,「雖然騎山路很累,但大家一起『出遊』的感覺很新鮮!」她回憶道。 國中一年級時,她代表台中市參加全中運,訓練期間,她與她的隊友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騎腳踏車和跑步,訓練結束後再去上學,放學後則練習游泳到天黑,也藉此培養出革命情感的友誼。比賽時,穿戴晶片的腳未先通過終點而錯失獎牌成為她印象最深刻的回憶。比賽結束後,她並沒有因次頹喪,「從那個時候發現,我竟然可以和高手們站在同一個舞台上競爭」,於是鐵人三項漸漸地從興趣轉變成追尋的目標。 隨者年齡增長,少了同伴的相互加油打氣,不免讓她感到孤單,陷入成績與名次的漩渦更讓她備感壓力,「最初是因為興趣才練三鐵,為什麼我要這麼有負擔?」內心的矛盾隨著訓練的疲憊越演越烈,但她並沒有輕言放棄。 高三時,她和全臺十六到十八歲的鐵人三項好手到中國雲南移地訓練,嚴格的身材控制和從未經驗過的訓練模式讓她不敢怠慢。她說:「我的游泳能力跟其他人差太多,我只能一直追在他們後面,但我不想被倒追,所以我很努力地游。」經過這一趟的旅程,她沒有因此自卑,反而樂觀地表示她的各項技術突飛猛進。   在徬徨該不該繼續堅持鐵人三項生涯之際,她選擇參加國立臺東大學田徑隊,隊上活絡的氣氛和教練李立翔的關心成為她訓練的動力。平日練習時,她和教練一同討論訓練狀況和身體感受,比賽前一天晚上,教練替她分析所有對手並制定戰略,「那天晚上讓我超級感動,我真的很感謝教練這麼在乎我的比賽。」 全大運之後,她選擇休息片刻,對她來說,不為比賽設定目標,純粹享受運動是她現今的課題。鐵人三項就像她人生的調色盤,因為鐵人三項,她的生活擁有不同的經歷,並透過這個獨特的方式記錄屬於自己的青春。

鄭閎文在場上積極進攻。攝/吳翊萱
人物特寫

追求更好的自己 鄭閎文的籃球哲學

走進國立臺東大學系際盃籃球比賽的現場,場上全力快攻的身影不禁引人注目,除了球員身分外,他還有另一個身分──專業的執法裁判,他是鄭閎文,就讀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二年級。 升上國中時,因為嚴謹的讀書風氣,他只能在課餘時間打籃球。上了高中,他加入了籃球校隊,然而,爸媽希望他專注在課業上,因此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起了不少爭執。「當初很不理解為什麼他們要阻攔我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他們是擔心我變成只會運動,其他事情都不會的人,他們更重視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品德和儀態。」雖然爸媽口頭上不贊同,但他們以實際現身球場支持他,他們的默默支持成為他最大的力量。 抉擇大學之際,面對質疑的聲浪,他認為既來之,則安之,比起怨天尤人,為何不趁機會尋找自己想做的事?他選擇就讀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並加入籃球校隊。相較其他隊友,基礎能力和實戰經驗不足的他充滿著不自信,「我那時的心態比較患得患失,以致我在球場上什麼都不敢做。」坐板凳的期間,他看著在球場上奮戰的隊友們,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受油然而生,但他以勤能補拙的態度堅持自己的籃球路,除了透過平時的訓練精進技術、維持良好的體能外,他更利用課餘時間到健身房重訓,並透過和國立臺東高中籃球隊的友誼賽累積實戰經驗。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我很感謝體能指導員楊俊偉,是他發現我、給我機會!」升上大二時,透過系統化的訓練和適時的提點,他漸漸地突破瓶頸,找到自己的定位,進而能在場上透過表現回報球隊,也因此找回自信心。談到印象最深刻的比賽,他說道,今年複賽對上國立臺北大學時,因為急躁造成了失誤,對自己失望的心情就此爆發。賽後,他反覆檢討自身的行為,並期許自己在加強球技之餘,心態的調整能力也能一併提升。   除了球員身分外,他同時也是一位籃球裁判,他笑稱:「裁判真的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和籃球裁判的緣分起源於高中的籃球社,升上大學後,他加入了籃球裁判社,平時也會利用課餘時間到臺東各地吹判。他認為最大的挑戰是要在誤判時解決問題,以及要頂住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才能快速地調整心態。 一路走來,他滿懷感謝的表示,如果沒有家人的支持、隊友的陪伴、教練的指導和另一伴的傾聽,就沒有現在的他。對於同樣懷有籃球夢的學弟妹,他鼓勵大家「不要害怕輸在起跑點」,若願意透過後天的努力,來補足缺少的能力、技術,就不會讓自己留下遺憾。

國立臺東大學當家控衛胡興。圖/臺東大學籃球隊提供
人物特寫

穩扎穩打 布農勇士胡興在後山找到自我定位

「籃球之於我的意義是—當我在慌張的時候,想到籃球,我就會變得冷靜。」110年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男二級預賽,國立臺東大學接連拿下勝利,挺進複賽。場上有一名控球穩定、善於切入破壞對手防線的球員,他是胡興,來自臺東縣海端鄉海端村。 相比一般高中,胡興選擇就讀國立臺東高中體育班,加入號稱「沒有明天」之稱的臺東高中籃球隊。「因為在東中可以更精進籃球技巧、挑戰更高強度的訓練,我想試看看自己可以到什麼程度。」胡興說道。然而,高強度的訓練讓初來乍到的他無法適應,教練嚴格地要求也讓他吃足苦頭。更因訓練造成膝蓋半月板受傷和腳踝慣性扭傷讓他陷入低潮。排山倒海的壓力之下,他仍堅強面對,且表示這是每個球員一定會經歷的過程,端看自己怎麼克服和調適。運動傷害必定是每個運動員最不想碰到的課題,深怕影響運動生涯,身體素質無法恢復最佳狀態等等。「但我後來發現,那些傷害,造就了我不同的心態,讓我面對問題可以更堅強,從中去學、去改變,不會像以前一樣脆弱。」胡興堅定地說。受傷後,胡興積極地提升肌肉強度,考量自身身高弱勢,他轉而精進體能、速度、投籃等技巧,從其他方面補足自己,讓自己有更強大的武器去應戰。 談到印象最深刻的回憶,胡興笑稱:「一定是移地訓練!」為了提升球隊強度,教練常常安排和甲組球隊進行友誼賽,對手高大的身材和飛快的移動速度讓他上場時瞻前顧後,「可是為什麼要害怕?我們都是人啊、都是高中生,他們只是比我高、跨的第一步比我大而已,我們只是比較矮,也不一定比較慢。所以為什麼要害怕?」經過反思後,他決定拋開包袱勇敢面對。胡興坦言東部球員的體能和身材條件都沒有西部球員那麼佔優勢,一開始大家可能會小看我們,但藉由速度和團隊絕佳的默契,讓我們即便在身材上處於劣勢也能稱霸球場。他也說道,臺東的經費沒有很多,在不足的情況下,教練會運用自己的人脈讓他們有地方住,不足的部分也會由教練自行支出,即使資源沒有西部充足,胡興反而抱持著感謝的心態面對每一個挑戰。 升大學時,胡興考量到未來出路,選擇留在臺東並就讀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加入臺東大學籃球隊後,相比高中的制式化訓練,大學活潑、自由度很高的訓練模式讓他花了一段時間適應。因為有在東中球隊的經驗,讓他在大專的比賽游刃有餘,他說到:「很緊張的時候想到以前都扛下來了,放輕鬆好好發揮就好。」一聯想到籃球,大多數人總會想到「跳很高」、「投很準」的球員,進而習慣地從數據觀察球員的準度或是分數。慣性的比較讓胡興動了更改打法的念頭,「但這樣子反而會讓自己迷失,做不到基礎的動作。」經過心態的調整,現階段他的目標是做好自己在場上的本分,讓隊友得分、幫助團隊得勝。 面對下個階段的準備,胡興表示寒假期間有針對團隊配合做調整。「溝通很重要,有想法講出來,再和隊友一起磨合,才能幫助團隊變得更好。」此外,今年教練團新增兩名助理教練,不僅在個人動作、團隊配合和體能皆有系統化的訓練和調整,當球員心理狀態不好時也會給予鼓勵和安慰。 大學過半,胡興期許自己穩固學業,在球隊盡全力地打完賽季,不留下遺憾。而對於同樣來自東部、熱愛籃球的學弟學妹,他鼓勵大家如果非常喜歡就可以去嘗試看看,但一定要兼顧課業,未來才能有更多條路可以選擇。

臺東大學體育系張元齊。圖/張元齊提供
人物特寫

從失去中獲得 張元齊不放棄的籃球路

109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男二級預賽中,對高苑科技大學單場拿下18分高分的張元齊,目前就讀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系二年級,是隊上外型俊俏的得分後衛。 國小三年級的張元齊,因為覺得小時玩伴籃球打得比他好,在他不服輸的個性下,就這樣誤打誤撞開啟他的籃球路。國中本來想考體育班,在家人不太支持的情況下,張元齊偷偷準備著,不料不小心摔斷了左手,而作罷。看似跌跌撞撞的籃球路,卻在高中時,大放異彩。擔任兩年半的大溪高中男籃副隊長,場上威風凜凜,場下幽默風趣,不管贏了比賽,或輸了比賽,他總會凝聚大家的士氣,繼續向前邁進。大溪高中籃球隊在張元齊的帶領下,於106學年度及108學年度高中乙組聯賽皆打進16強,創下隊史最佳紀錄。 談到最喜歡的教練,張元齊毫不猶豫地提起大溪高中男籃教練林怡君。他說:「教練就像朋友般的存在,可以跟大家談心、聊天,沒有威嚴,更沒有高高在上的樣子。」在一次的比賽中,林怡君教練對張元齊說:「你得這麼多分,輸了比賽,這樣有意義嗎?」儘管有得分壓力,但教練更想告訴張元齊的是要相信隊友、願意分享球,不要讓自己這麼辛苦,勝利是大家的,只要信任彼此,球隊會一起拿下。張元齊也把這個信念延續下去,帶到每次的比賽中。 而後張元齊以學測一般生考取臺東大學體育系,對大學新鮮人的他來說,打球好像變得不是這麼特別,時常讓他覺得沒有打球的動力,讓他想放棄籃球。離開籃球後,他嘗試了許多不同的運動項目,卻發現自己離喜歡的東西好遠,張元齊說:「我沒有辦法想像沒有籃球的生活,我應該會過得像一個廢物。」他用半年的時間,漸漸找回自己。在回歸球場後,張元齊不斷地加強自己的能力,從以往搶分的角色,轉為能攻能守,能傳能打的「工具人」。 在109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中,臺東大學從預賽中脫穎而出,更在複賽寫下兩勝的紀錄,張元齊是陣中不可或缺的人之一。臺東大學儘管面臨經費不足、學長都畢業,他們仍不放棄、無所畏懼,與今年打進公開一級的臺灣大學僅有10分之差。 最後兩年的大學,張元齊期望能帶領球隊打進UBA大專籃球聯賽複賽16強,他說:「大學再怎麼打也只剩兩年的時間,沒有意外我就是會繼續打下去。」憑著他努力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將會帶領臺東大學寫下更多輝煌成績。

臺東大學棒球隊。攝/許喬茵
人物特寫

東大棒球 多元發展放眼未來

國立臺東大學棒球隊成軍至今五年,成績越打越亮眼,預賽以三勝二敗的成績晉級,這次目標希望能夠打進全國四強,讓大家看見在資源有限的後山,也有許多具有潛力的明日之星。東大棒球積極招募各地具有潛在未來性的人才,也希望有更多資源,讓花東地區的球員能夠回家打球。現在不僅有越來越多臺東在地的球員留在家鄉發展,臺東與眾不同的球風,也吸引西部的球員加入。 其中來自苗栗的賴宇桓,高中就選擇來到臺東,就讀東大附屬體中,大學也將東大當作第一志願。賴宇桓說:「在某次比賽時,看到臺東的球隊有別於其他地方,會以唱歌喊聲代替責罵聲,團隊的氣氛非常融洽。」這樣的的球風深深吸引著賴宇桓,讓他毅然決然地來到臺東。     成軍五年的東大球隊,在資源有限,甚至是沒有自己球場的狀態,在總教練高克武、教練王信民用心的帶領下穩定發展,成績也越來越亮眼,培養出職棒選手,更與綺麗珊瑚棒球隊合作,讓球員畢業後也能夠選擇進到業餘球隊打球,多一條出路。 總教練高克武說:「在球隊的帶領上,最重視八字箴言『棒球倫理,球場禮儀』,要求球員要重視禮貌守時守份,最好一個球員的本份。」此外,東大提供多元化的發展,不僅在運動技能上,學業亦同,提供教育學程、戶外活動、健身等豐富的課程,同時也加強語言能力,提供交換生機會,每年也會到日本成蹊大學進行移地訓練交流,提升球員們的競爭力。 球隊隊長同時也是打擊率最高的林雨力表示,東大提供非常多的資源,不論是獎學金、出國機會、專業領域學習、甚至會提供一對一的課業輔導,讓畢業後的路,能有更多的選擇。已經大四的林雨力未來會參加職棒選秀,若沒有選上,也會先至業餘球隊繼續打球,延續棒球這條路。 臺東球員外流相當嚴重,東大棒球球隊當中,先發投手黃威及攻擊主力李聖裕都是臺東在地的球員,黃威說:「能留在家鄉的土地上打球,是一件很幸福快樂的事。」李聖裕也表示,留在臺東打球,能夠節省下許多花費,學習到的東西也不會比外地少。 東大棒球多元且具未來性的發展,提供球員有更寬闊多方的出路,未來能在不同的舞台上發光發熱。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到更多優秀球員前來就讀,也能獲得更多的外界的矚目及資源,使後山臺東能夠展現無限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