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大劉意暄透露自己平時訓練都「一個人走」。攝/孫千筑
綜合

「我就是要拿第一!」屏大劉意暄盼下屆續奪競走金牌

「我的目標只有第一,不會走到第二!」屏東大學新鮮人劉意暄在完成10000公尺競走後興奮喊道。 今(30日)在臺南永華田徑場舉行的114年全大運競走賽事,她以64分06秒56摘下一般女生組10000公尺金牌,首度參賽就登上最高頒獎台。 就讀休閒事業經營管理系的劉意暄並非科班出身,她從小學三、四年級接觸田徑,國中曾一度中斷訓練,高一才真正開始接觸競走。她回憶道,最初是啟蒙教練推薦她試試看「把它當成走路比賽在走」,而慢慢產生興趣。國中時缺乏專業教練指導,她不敢獨自練習,直到高中老師牽線,介紹她給苗栗苑裡高中的黃主任,才開始有系統地學習競走技術,一路練到現在。 雖然最終奪金,但劉意暄坦言:「前陣子生理期打亂訓練節奏,強度都沒有上去。上場前就抓保守策略,希望64、63分鐘內完賽。」此外,她也考量天氣炎熱,擔心爆掉而選擇穩定配速。 劉意暄透露,自己習慣在比賽前拜拜祈福,從高中開始延續至今。「先拜家裡的神明,再去比賽當地隨便找一間拜一次。」但真正影響她的不只是心理寄託,更多的是訓練資源的不足。   「沒有教練在旁邊其實讓我很沒有安全感。」她提到目前負責調整姿勢的教練在苗栗,只能透過學長姐錄影回傳給主任檢視,但校內人力有限,有時無法拍攝。練習時也因配速無法對上其他人,長期都是「自己一個人走」,她坦言:「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裡,狀態一直都沒有起伏。」 正因為平常孤獨訓練,正式比賽對她來說格外興奮,因為「終於有人可以一起走了」。這場全大運,她更是咬緊牙關、撐到最後:「其實中間很想跳車,真的很熱、很想放掉速度,但都已經走這麼多圈了,就不想放棄。」她提到,這面金牌向她證明「永不放棄是對的」。 走過挑戰與自我懷疑,劉意暄將目光放得更遠:「接下來會把心態調整好,希望能再走回60分內」。她也對自己充滿信心,盼在下屆蟬聯金牌:「當然要連霸!我就是要拿乙組(一般組)第一!」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一般女生組10000公尺競走 金牌:屏東大學 劉意暄 64分06秒56 銀牌:長庚科大 劉倚岑 72分37秒57 銅牌:高餐大學 雷心柔 74分36秒96

臺體大一新秀張倖原決賽跳出14公尺03,超越上屆金牌成績13公尺42。攝/孫千筑
綜合

臺體張倖原險勝1公分奪金 林家佑三級跳屈居銀牌

「今天這種感覺真的是前所未有,整體銜接都非常順利!」臺灣體大張倖原在奪金後興奮表示。 114年全大運田徑賽事,一般男生組三級跳遠決賽30日在臺南永華田徑場舉行,臺體新秀張倖原與陽明交大林家佑皆跳出14公尺03,實力旗鼓相當。最終張倖原以第二佳成績13公尺88險勝林家佑的13公尺87、1公分之差奪下生涯首面全大運金牌。 根據田徑賽規定,當選手最佳成績相同時,將依「次佳成績」判定名次,若仍無法分出勝負,則繼續比較第三佳、第四佳,直至分出高下,若全數相同,則以「最早跳出該成績者」為勝。因此雖兩人最佳皆為14.03公尺,最終由張倖原奪金、林家佑摘銀。 張倖原表示,這是他首次參加全大運,從高三才開始規律練習三級跳的他,原本主攻100公尺跨欄與跳高,是在某次訓練中被教練發掘轉項,才有機會站在今日的舞台。「這次比賽前目標就是金牌,也真的做到了!很感謝老師和跳部的同學們。」他也笑說,下屆會朝「連霸」邁進。   銀牌得主林家佑則從高一開始轉項三級跳,中學時期以短跑為主。他坦言,原本國中畢業後打算放棄田徑,卻在一次高中運動會中跳遠成績出色,才決定繼續走下去。此次賽前他在陽明交大校內與隊友共同備戰,「其實今天狀態還蠻好的,幾乎沒有遇到亂流」。 對於與金牌擦身而過,林家佑展現樂觀態度,給予自己精神喊話:「我已經拼盡全力了,第二也沒什麼好遺憾,明年再繼續加油!」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一般男生組三級跳遠 金牌:臺灣體大 張倖原 14公尺03 銀牌:陽明交大 林家佑 14公尺03 銅牌:僑光科大 吳傑倫 13公尺89

臺體傅兆玄拿下本屆全大運公開男跳高金牌。攝/吳妤宸
綜合

與破紀錄一桿之隔 臺體傅兆玄奪金抱憾

今(30)日在臺南永華田徑場進行的114年全大運公開男生組跳高賽事中,現場觀眾屏息以待新全國紀錄者誕生,臺體傅兆玄盼能刷新虎科葉柏廷2公尺30的全國紀錄,可惜試跳兩次失敗後,第三跳仍因臀部擦桿掉落,不過最終仍以2公尺26拿下金牌。 睽違兩年再度奪金,傅兆玄直呼「完全在意料之外」!自認是比賽型選手的他,賽前訓練都落在2公尺20上下,今日挑戰2公尺23時雖然卡關,但現場的呼聲讓他腎上腺素爆發,順利在第二跳成功躍過。 前全國跳高紀錄保持人向俊賢,不僅為傅兆玄的教練,也身兼他的心靈導師,國手經驗讓他更了解訓練上的辛苦,會透過軟性溝通了解他的需求。今日在嘗試破紀錄時,向教練也時刻關注他腳踝上的傷,預防他傷勢加重。 「不想在大學留下遺憾,我也想挑戰2公尺31。」來自國體的張騰仁,是比賽尾聲時場上僅剩的選手,高度升到2公尺23時他一躍而過,打破自己最佳紀錄2公尺18。這一跳,他等了四年。在110年全中運時他曾以2公尺18打敗過傅兆玄和葉柏廷,可惜後續狀況時好時壞,沒能再突破,這份成績單也使他備受折磨。 目前皆為大四生的傅兆玄、張騰仁也表示會繼續往研究所攻讀,繼續衝擊全國紀錄。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公開男生組跳高 金牌:臺灣體大 傅兆玄 2公尺26 銀牌:國立體大 張騰仁 2公尺23 銅牌:虎尾科大 葉柏廷 2公尺17

中原江希朗蟬聯一般女100公尺跨欄金牌。攝/孫千筑
綜合

中原江希朗百欄二連霸 誓言下屆再挑戰極限

114年全大運田徑100公尺跨欄項目今(30)日在臺南永華田徑場熱烈展開,來自中原大學、上屆金牌得主江希朗以15秒85蟬聯金牌,惜差0.02秒未能打破一般組紀錄(15秒83),雖與預期小有落差,但她甜笑道:「沒關係,我想說或許明年也可以再來一次。」 這是江希朗今日第二次站上一般女生組頒獎台,上午她先在跳遠以5公尺16成績摘下銀牌,連兩屆在該項目奪牌,下午再戰100公尺跨欄則奪金封后,展現十足穩定的競技狀態與體力。 一般女100公尺跨欄大會紀錄為15秒83,由中華醫大高曉雯於106年全大運創下。江希朗近年在該項目穩定進步,111年賽會為17秒03、上屆則跑出16秒34,本屆一舉進步近半秒,距離大會紀錄僅一步之遙,也顯示她的訓練成果已逐步開花。 江希朗就讀中原大學特殊教育系,每週維持四到五天的高強度訓練。升上大四後,課業稍減讓她能更專注於備戰全大運,因此她也對今天的自己如此勉勵:「辛苦你了,回去好好休息,再迎接下一次訓練。」她已考上北市大特教研究所,未來將以新身分延續田徑夢,持續挑戰100公尺跨欄的更高成就。   銀牌則由臺灣大學廖桂筠獲得,這是她首次參與全大運。就讀大二的她自小三接觸田徑,升上大學後決定投入校隊訓練。儘管平時需兼顧課業,她仍把握每週兩次團練,專注於教練開立的課表。 比賽前廖桂筠曾因腳踝扭傷調整訓練計畫,在教練與物理治療師協助下逐步恢復狀態。儘管今天賽後跌倒,她仍刷新個人最佳。「可能回去還要再練後段的技術,但我還是對今天的成績感到非常開心。」她期許未來能與學姊攜手打破校隊接力紀錄,並朝「三步跨」技術邁進,持續突破自我極限。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一般女生組100公尺跨欄 金牌:中原大學 江希朗 15秒89 銀牌:臺灣大學 廖桂筠 16秒07 銅牌:臺灣大學 張秀晶 16秒17 公開女生組100公尺跨欄 金牌:國立體大 張博雅 13秒14 銀牌:臺灣師大 鍾兆貞 13秒51 銅牌:臺灣師大 易柏安 13秒58

中興葉乃慈在生涯末場全大運跳遠,以5公尺28帶走金牌。攝/孫千筑
綜合

最穩一跳躍別青春 中興葉乃慈賽季最佳無憾收場

「到底要用什麼樣心態去面對,才能好好享受比賽過程,不留遺憾?」面對生涯最後一次全大運,中興大學碩士生葉乃慈帶著這樣的想法踏上跳遠跑道。 葉乃慈在114年全大運田徑一般女生組跳遠項目跳出5公尺28,雖未突破個人最佳,卻是近兩年來的賽季巔峰,為學生運動生涯劃下完美句點。 「我覺得今天已經做得不錯了,還是希望可以更好。」葉乃慈坦言身體在比賽前一天已有明顯疲勞,但在暖身和每一趟助跑中,努力找到與酸痛共處的方式,穩定發揮實力。   身為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四學生,今年27歲的葉乃慈,運動經歷橫跨短跑、跳高、撐竿跳與標槍,多年來持續嘗試不同項目。特別的是,今年備戰期間她仍持續參加現代舞課程:「以前備賽會只留田徑課表,但這次我選擇也保留跳舞的時間,反而讓身體更協調,放鬆很多,甚至卡關時會想舞蹈的動作怎麼幫助我在跳遠表現。」 她平時訓練重視效率,若非跳躍課程,會盡量控制在一至兩小時內完成,一週約練五至六天,賽前則採高強度搭配調整日。身為研究生,她也常自行調配讀書與訓練時間,較難完全配合隊上課表。 談到面對壓力時的心態,她說:「我會先不讓自己去想成績,如果太在意就會卡住。但如果專注在當下,我就能知道動作哪裡還不夠好,因為我永遠都有進步空間。」 即將畢業的她,未來希望進入出版社工作,仍盼在下班後維持訓練節奏,持續參與長青賽事。「雖然國際賽我的成績還摸不到邊,但希望有一天能存夠錢去試試看。」她也笑說,自己仍沒放棄挑戰全能七項的夢想,「總有一天想把所有項目都玩一遍」。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一般女生組跳遠 金牌:中興大學 葉乃慈 5公尺28 銀牌:中原大學 江希朗 5公尺16 銅牌:淡江大學 李嘉慧 5公尺09

臺體許嘉維比出「五」的手勢,象徵全大運5金戰績。攝/吳妤宸
綜合

學長學弟同台較勁 臺體包辦公開男競走1金1銀

114年大專校院運動會競走決賽,今(30)日公開男生組、一般男生組在臺南市立永華田徑場一起進行。臺灣體大選手在公開男生組制霸,許嘉維以44分45秒02摘下金牌,學弟詹泳逵不遑多讓,也以46分32秒97拿下銀牌,攜手為校爭光。 來自臺體的許嘉維上月剛與學弟詹泳逵在全國大專校院田徑公開賽打破全國紀錄(41分37秒90),今攜手再度參與全大運,儘管天氣炎熱,倆人還是將速度保持在隊伍前端,一路領先其他選手。 「我拿下5金,可以開五金行了!」賽後許嘉維開心表示,上屆在自家主場,但因前往日本受訓而未參賽,在此前他已在全大運拿下4金,本屆回歸賽場依舊保持狀態。 「我的蠟燭沒有滅,只是火變小了。」去年是許嘉維的低潮期,因參賽次數較少讓他產生自我懷疑,認為自己對競走沒貢獻。今年他捲土重來,將心理做調適,五月底也將出戰亞錦賽。此外,許嘉維也透漏他會在非賽季時騎檔車紓壓,讓自己在賽場有更好的表現。 詹泳逵也提到:「今天天氣太悶熱了,賽前根本無法放鬆身體。」接連的賽事讓他的身體出現狀況,今日他將順利完賽做為唯一目標。 五月底他將迎來人生首場國際賽事亞錦賽,他也期許身體能盡快恢復,拿下好成績。 另外今日場邊也有支持他們的力量,「他前幾天說身體不舒服,我很擔心。」許嘉維媽媽一早從新竹南下,想給兒子一份驚喜,也因為媽媽的到來,讓他在疲憊之時還能維持速度前行。臺體師長也特別到場給予祝賀,校長許光麃感謝選手為學校奮力一搏的精神,表示「每一場勝利,就是下一場努力的開端」。 此外,南開科大黎屹博比上屆進步快3分鐘,以55分47秒20達成一般男三連霸。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公開男生10000公尺競走 金牌:臺灣體大  許嘉維 銀牌:臺灣體大  詹泳逵 銅牌:北市大學  林家宏 一般男生組10000公尺競走 金牌:南開科大 黎屹博 銀牌:中華醫大 林楷硯 銅牌:高雄科大 蔡宗岳

仁德醫專蔡佳穎準備助跑起跳。攝/許靜玟
綜合

仁德醫專蔡佳穎兼顧實習與田徑 一般女撐竿跳高完成三連霸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田徑賽事今(29)日於臺南市立永華田徑場登場。一般女生組撐竿跳高決賽中,來自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蔡佳穎與國立中興大學葉乃慈雙雙以2公尺60完賽,最終依照失敗次數判定,葉乃慈2公尺15第一跳未能越竿,第二次才成功過關,因而錯失金牌,蔡佳穎摘金,臺北醫學大學莊閎雯則以2公尺45拿下銅牌。   本屆是蔡佳穎第四度參與全大運,過去在撐竿跳高上曾拿下2金1銀,本屆再度奪金並完成三連霸。儘管本季因為實習緣故訓練時間大幅減少,她仍靠著全國大專校院田徑公開賽與臺灣國際常青田徑錦標賽「以賽代訓」,維持狀態。 「因為要實習,幾乎沒時間練習,今年主要是靠比賽來調整。」蔡佳穎分享道,本屆她仍以金牌為目標,但坦言成績未能突破個人最佳2公尺70,略感可惜。不過,能在關鍵時刻守住連霸,讓她感到格外開心。 談到挑戰2公尺70時的心情,蔡佳穎笑說:「那時候只想著一定要過。」雖然最終未能成功越竿,但她仍樂觀看待,表示未來還有機會再突破自己。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一般女生組撐竿跳高 金牌:仁德醫專 蔡佳穎 2公尺60 銀牌:中興大學 葉乃慈 2公尺60 銅牌:臺北醫大 莊閎雯 2公尺45

明新李家誠在刷新個人最佳成績後,激動慶祝跳過1公尺92。攝/許靜玟
綜合

明新李家誠一般男跳高二連霸 力拚下屆破大會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田徑賽事今(29)日於臺南市立永華田徑場持續進行。一般男生組跳高決賽中,來自明新科技大學的李家誠以1公尺92勇奪金牌,不僅刷新個人最佳成績,更完成一般男跳高二連霸。 李家誠賽後表示,自己第二次參加全大運,去年以1公尺89摘金,本屆則突破自我再添1金。他分享,過去一年在訓練上針對「助跑點」與「空中動作」進行調整,並在比賽中融入意象訓練與大賽模擬演練,大幅提升穩定性。   本場李家誠以穩定表現突破1公尺92,達成教練賽前設定的目標。之後他也嘗試挑戰1公尺95新高,雖未成功,但他認為:「1公尺95對我來說是新的挑戰,高度雖未達成,但能以放鬆的心態去嘗試,這次已經很滿意。」 李家誠坦言,自己屬於比賽中容易緊張的選手,因此特別重視賽前心態調整與臨場修正能力。他強調,「前面如果出現失誤,能夠馬上調整,是這次能一舉突破的重要關鍵。」 展望未來,李家誠設定下屆參賽目標為「破大會紀錄」,希望持續精進表現,挑戰更高的高度,甚至朝全國紀錄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連同長庚大學謝文昊1公尺89摘下銀牌、臺灣大學林昱佑1公尺86收下銅牌,本屆全大運一般男跳高前三,正好與今年全國大專校院田徑公開賽相同,只是當時的排名為林昱佑、李家誠、謝文昊。再戰全大運,三位選手皆跳出超越公開賽的成績,即使名次有所變動,但各自都完成了自我突破。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一般男生組跳高 金牌:明新科大 李家誠 1公尺92 銀牌:長庚大學 謝文昊 1公尺89 銅牌:臺灣大學 林昱佑 1公尺86

在清華大學重拾短跑夢的李承寯。圖/李承寯提供
人物特寫

「我在這裡找到新的生命意義」 清大李承寯的短跑之旅

「努力在天賦之前可能一文不值,但我知道我走在自己的路上默默耕耘。」 經過整整一年的訓練,國立清華大學李承寯做足踏上跑道的準備,希望可以在113年全大運田徑一般男生組100公尺突破生涯最佳紀錄,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碼表停止計時的那刻,昭示他在分組預賽便遭到淘汰。今年是他接觸短跑的第11年,也是他遇到相當多挑戰的一年,目前大二的他,同時更面臨著人生方向的選擇,現實讓他不得不開始思考,究竟該如何在課業與短跑間做取捨。 小學四年級展開的短跑之旅 出身雲林縣的李承寯在國小一年級便嶄露出短跑的天賦,並在四年級接受知名教練翁嘉隆的指導正式加入田徑隊。回憶起剛加入田徑隊的時光,他笑著說:「第一天練完隔天就有點腿軟,甚至開始思考要不要退出,感謝自己後來有堅持住。」在翁嘉隆與黃致傑兩位教練的執教下,李承寯屢次在賽事奪得名次,也選入縣代表隊,更在國中三年級獲得縣長盃100公尺全縣第一名。 雖然熱愛短跑,但他仍希望能兼顧課業替自己保留更多可能,因此選擇以一般生身分繼續升學,然而高中校方的特殊要求使他喪失了許多出賽機會,他在短跑生涯中碰到了第一個低谷。帶著遺憾離開高中,李承寯進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為新鮮人。 田徑生涯的轉捩點 進入暨南大學就讀後,由於學校並沒有田徑隊,因此李承寯成為自己的教練,安排自主訓練課表,希望將身體素質維持在可以出賽的水準。當一切似乎準備步入正軌,他也正打算要報名比賽時,課業上的迷惘卻又突然將他困住,經過一番掙扎與師長的建議,他決定重考,希望能到更適合自己未來方向,同時也能兼顧他最熱愛的短跑的地方。 重考後,李承寯進入國立清華大學,他提到,清大在田徑運動是勁旅,訓練制度也相當完整,會由不同教練負責短距離、中長距離、投擲等項目,同時課業上的資源也相當豐富,於是在綜合考量之後才會選擇清大。   苦練成長與亂流 在清大田徑隊的第一年,李承寯慢慢適應全國等級隊伍的訓練制度,他表示,訓練課表基本上是以一年為單位,前期不會著重對速度的追求,而是肌力的提升.但自己的個性沒有辦法很冷靜地面對每個階段的成果,只要沒有跑出預期的速度心態就會開始急躁,甚至連校內運動會的短跑名次都帶給他很大的心情起伏。他補充道:「我會在訓練前期著重肌力提升時就想追求速度,跑不出來的話就會開始質疑自己。」 但學長姐告訴他不可心急。他們將冬訓的課表譬喻成儲存能量,速度降低同時身體素質會提升。就像在銀行存金幣,金庫充盈時無法輕易拖動,等到春天、夏天來臨時,就可以把金幣提出來點亮技能,速度便會自然而然提升。果真在大一參與全大運時,李承寯照著教練張祐華的建議調整,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晉級準決賽。 新的賽季來臨後,帶著拼勁備戰第二年的比賽時,卻遇上所有運動員最害怕的傷病。去年12月,他的大腿內側股四頭肌突現強烈刺痛感,不管是中醫針灸或西醫的超音波都找不出原因,他說:「我連蹲下來綁鞋帶都覺得很痛,當下很慌張,因為我不想落下任何一場練習,但又什麼都不能做。」 比賽結果的不盡人意 在傷病好不容易痊癒後,李承寯加緊腳步把握練習的時間,同時也與隊友、教練討論如何改進,希望自己能夠以最完美的狀態出戰全大運。沒想到卻在關鍵4月感染流感,體重也降了5公斤,原先的身體狀態也被破壞。針對全大運準備期與最終的比賽結果,他認為,其實在流感康復後狀態有調整回來,也覺得比賽前的狀況不錯,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跑不出來。他更提到,比完賽的當下腦袋真的只有「我努力了一整年,就這樣結束了嗎?」的想法,他在這裡碰到了第二個低谷。 對於先前在短跑之路上沒有遇過什麼挫折的李承寯而言,進入大學後遇到的低潮帶給他很大的挑戰,目前他仍在尋找解方,會針對腳踝柔軟度再做加強,希望能夠將自己的步伐加大,並增加身體的活動度,也有思考過是否要轉為練習200、400公尺等項目。 短跑賦予他的生命意義 李承寯升上大三,這也意味著他即將面臨生涯規劃的抉擇。目前他仍希望課業與短跑並重,並繼續挑戰自身的最佳紀錄,雖然並沒有要將短跑作為職業選擇,但短跑是他熱愛的事物,也是他抒發壓力的管道之一。即便沒有要將短跑作為未來職業,但它仍帶給李承寯相當大的人生啟發。「田徑是需要承受身體與心理痛苦的運動,如果能在田徑上承受這麼多的磨練,當未來要為了另一個領域努力時,也一定做得到。」他認為,練田徑一定可以在不管是求職或是課業上帶來收穫。「我可以為了一個目標努力很久,並做好萬全準備去達到我想做的事情。」 最後他提到很感謝高中時期的體育老師廖本献跟他說的一句話:「訓練是痛苦的過程,成功就是你的水到渠成。」接下來李承寯也將繼續帶著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在短跑這條路上耕耘。

跳高對於蔡維智來說,始終懷有樂趣與熱情就無須特意堅持。攝/蔡佩璇
人物特寫

稱霸天空的王者中興蔡維智 穹頂才是他跳躍的極限

「力量傳遞全身,飛起來的瞬間,那感覺真的令我欲罷不能!」 113年全大運公開男生組跳高賽場上出現史無前例的頂尖對決,三位選手攜手挑戰大會紀錄,其中國立中興大學蔡維智第二跳以2公尺26成功破大會,也一舉躍升為歷年第三傑,從去年成都世大運奪銅,蔡維智不斷飛向更高的頂點,除了屢破個人最佳,也逐漸在國際賽場嶄露頭角。 不過,他從不將自己視為一名選手,賽場是他表演跳高的舞臺,而他是挑戰極限的表演者。 助跑 —— 夢想的蓄勢待發 就像許多故事的開頭,蔡維智會接觸到跳高也是誤打誤撞。最初他是位排球選手,國小五年級運動會時剛好參加跳高比賽,當時產生「就是這個運動項目了」的感覺,自此對跳高情有獨鍾,開啟專研與磨練之路。雖然沒有出類拔萃的身高與縱跳能力,蔡維智反而在助跑速度上跑出自己的優勢,並透過力量長出翅膀,著迷於身體在天空飛躍的感受。 自國一開始訓練的兩年後,蔡維智國三那年在全中運以1公尺96摘金,不但是他全國賽首金,過程中更因為教練的一句話,改變了往後的比賽,當下面對瓶頸卡關的高度,教練對他說:「你到底在怕什麼?就跟練習時一樣,叫出來就好了。」就此之後,成功過桿後奮力嘶吼成為蔡維智的個人特色。 蔡維智說過前任全國紀錄保持人向俊賢是陪伴他田徑夢的偶像,如今,他在113年全大運成為追逐向俊賢全國紀錄的挑戰者,蔡維智形容這就像是意志的傳承,「我們追逐學長的成績,未來的新秀也會以超越我們為目標,不斷地去創造更多亮眼的紀錄。」 起跳 —— 不是天才也能擁有一片天 雖然蔡維智在國內許多賽事都鍍金過,但他自認並非是「天才」。他覺得自己就像是《排球少年!!》中的角色「及川徹」,足夠優秀但不會被稱作天才,且在無人看見之處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與強者平起平坐,就像及川徹在作品中的名言:「才能是可以開花結果的,球感是可以磨練的。」蔡維智用不懈的練習去栽培飛翔的能力,逐漸稱霸國內跳高頒獎臺,成為「普通」的王者。 「我是一個表演者,不是一個選手。」對於跳高,蔡維智認為那並非純粹的縱身一躍,對他而言,去追求獎牌與紀錄更像是把天空當作表演的舞臺,將最出色的一面展現給觀眾看。他始終抱持自己能做得更好的心態,視感受為第一位,所以無論成績為何他都不會太在意,「運動場上撇除成績、獎牌,能帶走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最重要。」蔡維智也不為自己設定目標,因為過往在目標達成後就會鬆懈,所以現在會照著節奏慢慢來,穩定自己的狀態。 過桿 —— 人生並非第一跳就能成功 跳高有三次試跳的機會,只要三次內過桿就能向上挑戰,但蔡維智的跳高人生並不像每次成功過桿般順利,剛開始學習跳高時,他曾感到挫折,是教練持續鼓勵、相信他,蔡維智才能在國三時摘金。不過高中時面臨新生代崛起,蔡維智備感壓力、開始逃避,一度想放棄跳高,那時也是教練堅定地告訴他:「你的成績不該停留在這裡」,才讓他決定振作,直到去年他至國訓中心訓練前,教練都持續地給予蔡維智幫助。 上大學後,蔡維智因緣際會轉學至中興,反而在中興田徑隊找回對於跳高的熱愛,雖然他並不常與隊友一起訓練與相處,但他從隊友身上看到遺忘許久的態度,重新認知到運動就該是純粹的事,不需因輸贏和壓力而改變,他說:「運動應該是一件讓你有成就感的事。」 藉由心境上的改變,蔡維智的成績也跟著提升,個人紀錄不斷刷新,113年全大運第二跳飛過2公尺26,再度打破三月剛在全國大專校院田徑公開賽創下的個人最佳,也許第一跳會失敗,但他始終能找回再次嘗試的勇氣,去躍過所有挑戰與困難。 落地 —— 走向世界的舞臺 從去年九月開始,蔡維智在國訓中心訓練,由於課表的調整,他形容:「幾乎是換了一個新的身體。」雖然處於過渡期,但蔡維智藉由正向心態與整個冬天的適應,抓住突破的感覺,除了身體素質的提升,接下來也會著重於穩定成績與節奏。 雖然在全大運有所突破,不過蔡維智覺得自己和過去的心境並不相似,他說:「以往我很享受透過訓練一步步摸索進步的過程,但最近越來越覺得有一種被逼著進步的感覺。」由於國內如傅兆玄、葉柏廷、羅子杰等新生代好手屢破紀錄,比賽競爭程度來到空前的水準,蔡維智仍保持正面思考,認為擁有亞洲級的對決並非是壞事,感謝如此激烈的環境造就他更強的競爭意識,去提高標準通往更高處。 對於國內的跳高新世代,蔡維智說:「大家的實力都在上升期,雖然自己年紀較大,但我會一步步慢慢來,不需要急於此。」同世代的他們在賽場上即使是對手也會相互加油打氣,蔡維智在全大運破大會時,就與前面也破紀錄的葉柏廷興奮擊掌,保持輕鬆的心情良性競爭。 近年來這批好手在國外賽事收穫佳績,蔡維智先前在香港田徑錦標賽奪金,談到國際賽的差異,他認為相對國內,在國外沒人認識可以比較放得開去發揮,他也感謝國、高中教練給予他的支持,也許天才註定會被世界看到,但教練帶蔡維智走向世界,讓他也能在頂尖的賽場跳得更高。 「我不認為自己會在2公尺26這個地方卡關太久,光是這樣想,就對未來充滿期待。」跳高是向上看的運動,蔡維智積極望向開闊的未來,挑戰更高的可能,他用每一次奮力躍起去證明——天空是表演的舞臺,穹頂才是他跳躍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