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冷封后!政大施卉柔一擊奪金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擊劍賽事,29日公開女生組鋭劍個人項目爆出冷門!上屆金銀牌得主銘傳大學傅姿晴、臺灣體大曲宗玟,意外在八強賽遭到淘汰。而政治大學施卉柔首度進入前八便過關斬將,一擊奪金,北市大學謝芷芸則在時隔三年後重返賽場,摘下銀牌。 就讀大三的施卉柔,大一時因進入國訓中心訓練而休學一年,本屆是她第二度挑戰全大運。她坦言原本帶著緊張心情上場,所幸在初賽最後一場得到教練指導,加強信心,才迅速找回最佳狀態。最終,以15:9擊退對手謝芷芸。 備戰期間,施卉柔曾前往外縣市進行移地訓練,她感謝隊友一路陪伴對打,提升彼此實力。今日在八強賽對決臺灣體大潘奕儒,是她認為最關鍵的一役:「學姊是我最不敢打的類型,我曾經被這種打法一路碾壓,所以很慶幸自己今天跨過這道坎。」 展望即將到來的全運會,施卉柔表示自己不設名次目標,只希望能打出理想中的表現,為自己留下滿意的成績。 至於銀牌得主謝芷芸,暌違三年參加正式擊劍賽事,本屆僅靠高中時期累積的底子,以及大學間斷性的練習,就在全大運初登場闖進金牌戰,賽後她笑說:「可能太久沒打了,心態放得很開,也蠻意外自己最後能打進金牌戰。」 雖然未來重心不在擊劍,謝芷芸仍希望將擊劍當成興趣,珍惜每一場能夠揮劍上陣的機會。 114年全大運擊劍 成績 公開女生組鋭劍個人 金牌:政治大學 施卉柔 銀牌:北市大學 謝芷芸 銅牌:臺灣大學 朱芷葳 銅牌:輔仁大學 何怡樺 公開女生組軍刀個人 金牌:國立體大 高梓菁 銀牌:北市大學 張芷嫙 銅牌:清華大學 李姵萱 銅牌:北市大學 吳桂治 公開男生組鈍劍個人 金牌:臺灣師大 盧昱皓 銀牌:輔仁大學 許勝閎 銅牌:臺灣體大 劉印原 銅牌:輔仁大學 郭章傑

北商大徐湘芸二度挑戰登頂鍍金 嘉藥王泳潔銀牌締最佳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擊劍賽事,今(29日)舉行一般女生組銳劍個人賽,由臺北商大徐湘芸迎戰嘉南藥理大學王泳潔。儘管王泳潔中段頑強追回比分,最終仍以15:9劍敗對手,摘下銀牌,締造個人在全大運的最佳成績。 王泳潔目前就讀嘉南藥大大三,自大學時期才開始接觸擊劍。她回憶,當初是因為看見學校招生影片而興起興趣。「勇敢嘗試後,沒想到一路堅持到現在。」雖然此次金牌戰遺憾落敗,但能站上頒獎台,已是生涯重要的一步。 談到今日比賽,她坦言自己仍有許多動作略顯膽怯:「太被動了,腳步也不夠細緻,影響到整體手部出劍的節奏。」她期許自己下屆能一雪前恥,挑戰更好的成績。 本屆金牌由北商大徐湘芸摘下。從小學就加入擊劍隊的她,目前就讀專二,這是她第二次參加全大運。為了專注課業,她並未選擇體育相關科系。回憶賽前心情,徐湘芸坦言,面對曾讓自己落敗的對手,依舊難掩緊張,好在教練及時給予提醒,幫助她在關鍵時刻穩住局勢。 金牌戰一度被追平比分,徐湘芸自評在面對王泳潔攻勢時反應過大,出現幾次失誤。展望未來,她希望能進一步提升情緒控制,抱持平穩心態應戰,繼續突破自己。 114年全大運擊劍 成績 一般女生組鋭劍個人 金牌:臺北商大 徐湘芸 銀牌:嘉藥大學 王泳潔 銅牌:臺北醫大 劉宜瑄 銅牌:銘傳大學 許寶文 一般男生組鈍劍個人 金牌:臺灣大學 魏路德 銀牌:臺北醫大 劉十滔 銅牌:臺灣大學 劉承峰 銅牌:臺北商大 許博庭 一般女生組軍刀個人 金牌:臺中科大 柯迦茜 銀牌:康寧大學 陳梓鈺 銅牌:成功大學 官婉怡 銅牌:淡江大學 陳奕蓁

留學日本比賽經驗加持 銘傳傅姿晴銳劍再奪金
出國交換留學的比賽經驗,讓銘傳大學傅姿晴打開不一樣的擊劍視野。 113年全大運擊劍賽事今(28)日進行公開女子組銳劍個人賽,上屆金牌得主、銘傳傅姿晴先在四強戰擊敗上屆金牌戰對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曲宗玟;決賽遇上曾於111年全大運並列銅牌的國立清華大學蕭妤蓁,最終傅姿晴以15:8獲勝,完成女子銳劍二連霸。 在得分時都會大吼激勵自己的傅姿晴,賽後即便已「燒聲」仍難掩興奮之情,並直呼:「真的超爽的!」談到比賽過程傅姿晴表示,由於今日遇到的每位選手都曾交手過,在場下也都是很好的朋友,因此彼此之間相互熟悉。不過她也提到,正因為彼此熟悉,對手有時的攻擊策略會和平時不同,仍需要注意更多比賽細節。 儘管賽前所設定的目標就是奪金,但傅姿晴坦言其實並不容易:「四強賽的對手曲宗玟是最難打的,因為先前曾輸過她很多次,體力和力量上不佔優勢,因此只能調整好心態慢慢應對。」 目前大四的傅姿晴本學年出國至日本交換留學,同時也征戰當地擊劍賽事,傅姿晴回應:「上週才剛在日本比完當地大學選手權比賽,是非常不一樣的比賽經驗,很幸運有資格可以參與日本最高殿堂的擊劍賽事。」論及和臺灣比賽的差異,傅姿晴認為,在日本比賽多數對手相對陌生,會較為放鬆。 接下來傅姿晴仍會持續在日本當地比賽,累積更多元比賽經驗。由於出國交換緣故,傅姿晴也將會征戰下屆賽會,向銳劍三連霸邁進。 113全大運擊劍 公開女生組 銳劍個人賽 金牌:銘傳大學 傅姿晴 銀牌:清華大學 蕭妤蓁 銅牌:臺灣體大 曲宗玟、臺灣體大 王芷宥

臺體大陳致傑金牌二連霸 林韡庭全大運初體驗即鍍金
113年全大運擊劍賽事今(28)日進行第二天個人賽,在公開組部分地主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收穫豐富,男生組鈍劍由上屆金牌得主陳致傑再次擊敗熟悉對手鍍金;女生組軍刀則由本屆初登全大運賽場的林韡庭擊敗挑戰衛冕的臺北市立大學張芷嫙,全大運生涯第一面獎牌即是金牌。 陳致傑先是在四強賽以15:9擊敗輔仁大學洪少杰,金牌戰組合則再次與上屆爭金對手,同時也是去年成都世大運隊友、國立體育大學郭均祐。此役陳致傑穩定得分,一度將分差拉開至10分以上,終場以15:5贏得勝利,完成男子鈍劍二連霸。 陳致傑賽後表示,很開心能在主場出賽並將金牌留在臺體。近年有許多在國外征戰的經驗,陳致傑認為最大的差異在國外選手多半互相陌生,而對戰國內選手時雖然彼此間有一定熟悉度,在場上亦需要注意更多細節。 不只賽場上有突出表現,陳致傑近日亦受邀參加台北時裝週活動,首次擔任模特兒讓他直呼新奇,陳致傑笑答:「剛好有收到邀請,也很感謝有這個機會可以體驗不同職業。」全大運賽事結束後,他將持續征戰擊劍世界盃中國站及6月的亞錦賽。 替臺體再鍍一金的還有女生組軍刀選手林韡庭,初登全大運的她在金牌戰對上已四度征戰的北市大張芷嫙。開賽兩人打得膠著、互有領先,但在林韡庭逐步掌握比賽節奏後,連拿7分結束比賽,以15:7擊敗張芷嫙,奪下全大運生涯首金。 首次參賽即奪金,林韡庭表示,因為參賽人數較少,導致一開始有些壓力,自己有努力把練習的東西發揮出來。對於接下來賽事的展望,林韡庭謙虛地說:「正常發揮,不要受傷就好。」 113全大運擊劍成績 公開男生組 鈍劍個人賽 金牌:臺灣體大 陳致傑 銀牌:國立體大 郭均祐 銅牌:臺灣師大 盧昱皓、輔仁大學 洪少杰 公開女生組 軍刀個人賽 金牌:臺灣體大 林韡庭 銀牌:北市大學 張芷嫙 銅牌:國立體大 吳宇彤、清華大學 李姵萱

擊劍男團不敵匈牙利 首戰吞敗無緣晉級
成都世大運擊劍賽程7日來到最終日,中華4劍客首度聯手出戰男子鈍劍團體賽,首戰對上強敵匈牙利,雙方打滿9回合,最終中華隊以31:45落敗,止步16強,無緣挑戰更高舞台,收下第11名。 中華隊此戰派出首次參賽的郭均祐,以及去年亞錦賽鈍劍男團銅牌班底陳致傑、陳弈通出擊,匈牙利出賽的三名選手則為BENYUS Attila peter、MIHALYI Andor istvan與在64強個人賽以1分之差擊敗陳致傑的FRUHAUF Benjamin。 中華隊首回合尚未找到節奏,僅拿到2分,但之後逐漸回穩,每回合都有近3分入袋,陳弈通、陳致傑和替補上場的岳哲豪更是分別在第2、4、7回合都奪得5分。 雖然中華隊找回攻擊節奏,仍不敵匈牙利每回合皆進帳5分的穩定表現,在比賽末段漸漸拉大比分,讓中華隊無法扳回戰局,以31:45、14分差吞下敗仗,與8強擦肩而過。 男子鈍劍團體金牌由香港收入囊中,法國奪得銀牌,銅牌得主為義大利。世大運擊劍賽事已全部結束,陳弈通在男子鈍劍個人賽無緣16強,陳致傑、郭均祐雙雙止步64強,而岳哲豪未能突破小組賽,團體賽則在16強遭到淘汰。

4劍客無緣締造新歷史 陳弈通無緣16強
成都世大運擊劍賽事來到第三天,我國好手岳哲豪、陳弈通、陳致傑和郭均祐出戰男子鈍劍個人賽,其中陳弈通、岳哲豪與郭均祐皆首次征戰世大運,面對各國強敵使出渾身解數,仍無法再造新猷,最終岳哲豪、郭均祐分別止步小組賽與64強,陳弈通則未能突破32強。而隊上唯一有參賽經驗的陳致傑,也在64強賽吞下敗仗。 陳弈通在小組賽以第3名出陣,64強與新加坡LOCK Kieren hoy-in交手,以15:6順利拿下二連勝,但在32強不敵東京奧運金牌、香港好手張家朗(CHEUNG Ka long),和16強擦肩而過。陳致傑曾於上屆拿坡里世大運奪下第五名佳績,此次目標闖進四強,不料在64強碰上匈牙利FRUHAUF Benjamin,雙方能力不分軒輊,最終陳致傑以1分之差落敗,無緣刷新世大運隊史與個人最佳成績。 郭均祐在小組賽以第4名闖入64強,不過強碰波蘭WOJTKOWIAK Adrian,以3:15敗北,同為「國體幫」的岳哲豪也因首度挑戰世大運,面對高強度對手和舞台難掩緊張,在小組賽就遭到淘汰。 本屆擊劍個人賽已結束,男子鈍劍個人金牌為香港的張家朗(CHEUNG Ka long)、銀牌為法國LOISEL Pierre、銅牌則是來自香港的蔡俊彥(CHOI Chun yin ryan)與波蘭JURKIEWICZ Jan maksymilian。中華4劍客將在8月7日出戰鈍劍團體賽事,齊心協力挑戰世界好手。

陳致傑再戰世大運 中華4鈍劍客齊發
成都世大運擊劍賽程將於8月2日至7日展開,中華隊派出鈍劍選手陳致傑、陳弈通、岳哲豪與郭均祐共4人參戰,其中陳致傑在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創下個人賽第5名的佳績,同時也是擊劍隊參賽世大運以來隊史最佳,二度出征能否再次突破為一大看點。 今年強勢重返全大運、一回歸即奪得男子鈍劍個人金牌的陳致傑來自臺灣體大,長期在國外闖蕩,征戰2022年科威特U23亞錦賽獲男子鈍劍金牌,在團體項目與陳弈通、岳哲豪、劉印原摘下2022年亞錦賽銅牌。他也對世大運不陌生,曾在上屆世大運拿到第5名,刷新中華隊鈍劍史上最佳成績。 陳弈通國小時從澳洲搬回臺灣,當時透過體驗營發掘自身對擊劍的興趣。因為中文能力無法跟上其他同齡水準,選擇就讀體制外學校,也讓他能更專心練習,他不僅是2018雅加達亞運代表隊最年輕的選手,更奪得2018青年奧運銀牌和2019亞洲青年擊劍錦標賽銀牌,近期也在亞錦賽拿到個人第9名,期盼在世大運延續好手感,推高最佳成績。 今年全大運男子鈍劍個人項目四強戰上演國體內戰,分別是岳哲豪交手郭均祐,最終由郭均祐出線。兩人從國小起同為隊友已逾10年,對於彼此都非常熟悉,遇到挫折也會互相鼓勵。郭均祐在杭州亞運選拔賽以一分之差落敗,輸給劉印原,當時就是岳哲豪陪伴他走出失落心情,繼續並肩為了夢想努力,這次將首度攜手出征世大運。 中華隊首次參加世大運擊劍賽事要追朔到1995年福岡世大運,但從1999年後便缺席,直到2011年開始才再度參賽,最佳成績則是陳致傑於2019年世大運鈍劍個人項目第五。 擊劍分成鈍劍、銳劍與軍刀。鈍劍又稱為輕劍,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只能刺,對戰時需顧及進攻權,並非攻擊即得分,攻擊得分部位為軀幹;銳劍又稱重劍,攻擊方式和鈍劍一樣,得分範圍為全身;軍刀與鈍、銳劍不同的是可以劈打,不過同樣需要顧及進攻權,攻擊範圍僅限上半身。 選手在開始比賽前須站在離中心線約2公尺處預備,當裁判宣布比賽開始後,雙方需用劍尖準確刺擊在有效部位,最終以有效刺擊對手劍數較多者獲勝。賽制分為個人賽與團體賽,個人賽比賽時間為 9 分鐘,分成3 局;團體賽每隊有四位選手,派出三位選手參加,比賽共分 9 場,每場 3 分鐘,擊 5 劍,率先取得 45 分的隊伍即取得勝利。 2021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擊劍代表隊 男子鈍劍:陳致傑、陳弈通、岳哲豪、郭均祐

全大運一般男銳劍銅牌 政大黃茗璿與擊劍的不解之緣
在擊劍運動裡,劍的握把主要分為槍式及法式,多數人使用的是槍式,而通常會選擇法式的,也具備了一定的能力。112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擊劍,一般男子組銳劍賽事中,出現了一位少數人會使用的法式握把選手,他是黃茗璿,來自國立政治大學,在今年全大運一般男子銳劍的比賽裡,勇闖四強奪得銅牌。 與前兩屆全大運相比,去年止步於八強,第一年在複賽就淘汰。黃茗璿說:「失敗帶給我的比贏的多!」稱此句話就像擊劍這一兩年來左右的縮影,歷經大大小小比賽的輸贏,讓他成長了許多。 因緣際會開啟擊劍大門 目前大三的黃茗璿分享,大一剛認識的新同學們找他一起去體驗擊劍社課程,結果最後他們沒有留下來,反倒他選擇續留在社團,「國高中打籃球時感覺自己沒有天份,但在練習擊劍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也因此讓他一待就是三年。 政大的傳統 法式握把 常見的擊劍握把是槍式,然而政大有個特殊的傳統為法式握把。法式控劍需有較大的力量,通常拿法把的選手已具備一定的程度,此種握把憑藉靈活與較長的攻擊距離點,佔有一些戰術上的優勢。黃茗璿指出,法把對手指掌控的練習較有幫助,剛開始學習擊劍時就拿法把,雖中途有嘗試拿其他種握把,仍因習慣問題,回到法式握把的懷抱。 熬過膝傷 全大運初嚐奪牌滋味 相較於前兩屆的全大運,黃茗璿在今年備戰過程中調整了不少,不只參加更多比賽累積跟不同人對打的經驗與心態,練習頻率也拉高至一週四天,在參與學校社團課程之外,還會去上俄羅斯籍教練安德烈的個別課,並額外進健身房鍛鍊,加強心肺能力、協調性與爆發力。他笑著說:「好勝心驅使,想要一直進步,讓我除了校隊訓練以外,也會找教練加強!」 不過備賽過程並不如預想的順利,全大運於五月登場,黃茗璿在三月時膝蓋受傷,中間有約莫一個多月的時間需要休息,也因此打斷了訓練計畫與節奏,令他倍感煎熬,「發生當下其實滿慌的,後續有持續治療,才有慢慢好轉。」 三度參加全大運,總算在銳劍一般男子組取得一面銅牌,黃茗璿說:「當下心情覺得一半可惜,一半覺得好像至少有達到心中的最低標準。」憶起四強賽惜敗後來的金牌得主,他表示是自己參賽經驗太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原本是領先的,後來對手開始比較主動積極一直被得分,腦袋空白愣住了。」 就讀的學系 有助於提升語言能力 黃茗璿就讀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因系上超過一半都是外國人,舉凡上課、做作業、交報告和聊天等,皆有許多與他們接觸的機會,這也讓他的英文能力提升不少,同時有助於擊劍方面,與俄籍教練安德烈交流,「剛開始需要時間習慣教練解釋的用詞跟語法結構,隨著時間增長,現在溝通層面基本上沒有什麼困難與問題了。」 將赴法國交換 期盼開拓眼界 已確定在下學期前往法國巴黎交換的黃茗璿表示,因法國是擊劍運動中風氣最為盛行也較為厲害的國家,期待能到當地開拓眼界、多探索自己喜歡什麼,同時學習法文,「這一年除了擊劍以外,其他時間主要都在學法文,以及看一些當地的旅遊影片,準備之後去踩點!」練劍和學語言都是黃茗璿有興趣的事,他說:「我知道要努力的目標在哪,有感覺在前進的話就不會覺得累!」雖然今年全大運心中有憾,黃茗璿也給自己設立目標,預計交換期滿回國後繼續拚戰,放眼兩年一次的全國運動會,以及一年四次的全國排名賽。

光陰似「劍」該努力的年紀 北市張芷嫙不選擇安逸
112學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擊劍公開女子組軍刀個人賽金牌,由目前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的張芷嫙奪得,從小熱愛運動的她透過自身不斷的努力,逐年不斷刷新紀錄。 不喜球類,因而選擇擊劍 從小優良的身體素質加上體育成績,因而被國小訓導主任找上加入體育班 ,不過因為張芷嫙不喜歡球類運動,剛好這時學校新成立的擊劍隊,因此開啟她的擊劍之路,一開始張芷嫙從鈍劍起步,得了國小盃冠軍,意外地在之後的軍刀比賽中拿了冠軍,也因為國小的啟蒙教練去了美國,加上在國中教練的建議下,從起初的鈍劍轉向軍刀。儘管是在最想玩樂的年紀沒日沒夜的訓練,可一想到比賽的成果以及上台領獎的瞬間,就覺得付出的這些汗水非常值得,也因為出色的成績,讓她之後有機會公費前往上海南京移地訓練,也曾到法國參加世界青年錦標賽。 曾想過放棄,仍無法放下對擊劍的熱愛 懷抱著一直以來對擊劍的熱忱,讓張芷嫙升大學的面試期間,選擇了離母校較近的大學,方便自己經常回去練習,但也因為繁重的課業壓力,加上勞累的訓練,讓她萌生了想放棄的念頭,但在經過跟教練的討論,以及對擊劍多年的革命情感,使她依舊堅持到現在,好在努力並沒有辜負她,讓她在全大運大放異彩,從起初的第五名到銅牌,再到現在站上頒獎台頂端,成就了今天的她。 該努力的年紀,不該選擇安逸 在某年去南京移地訓練時,教練這樣告訴張芷嫙,長大後漸漸了解到,當別人努力的時候自己偷懶,永遠就無法成功,但如果是在別人玩樂的時候選擇努力,那怕只有一點,相信總有一天也可以超越別人超越自己。 擊劍是堅持也是信仰 擊劍帶給張芷嫙的不只有身體上的變化,更多的是心態上的轉變,從平時刻苦的訓練跟比賽中,她學會堅持並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事,因為在賽場上不想輸,除了去勇敢迎面困境之外沒有其他選擇。擊劍對張芷嫙是摯友般的存在,因為擊劍認識很多一路以來幫助她的人,從訓練至今無論心情好壞,拿起劍的那刻總能使她平復心情,也因為有擊劍才有一直讓她努力的方向。 沒有遠大的夢想,只想盡情享受當下 張芷嫙認為,每個運動選手都會因為年紀而受到限制,因此她更想好好享受當下的每次練習及比賽過程,也提到未來可能不會從事擊劍相關工作。並開心提到,自己這次有幸獲選為臺北市全運會代表隊,也期盼自己能盡全力發揮,為所屬隊伍拿下好成績。

完成金牌的傳承 政大鈍劍女團連三屆鍍金
112年全大運擊劍賽事今(8)日進行團體賽,在一般女生組鈍劍團體賽中,挑戰三連霸的政治大學繼上屆決賽後再遇海洋大學,政大第四局開始拉開比分,最多領先達18分,雖然最後一局海大連追15分還是功虧一簣,最終政大以45:37擊敗海大,完成一般女團鈍劍三連霸。 政大女子鈍劍代表隊由林芳頡、詹婷媛、陳宜君、何欣芳組成。本場前三局雙方打得膠著,政大僅以14:13領先。然而從第四局陳宜君優異的防守開始,一連五局都只讓對手拿不到3分,同時分數都能穩定進帳。陳宜君表示,當下就是不要急,找出對方破綻並執行戰術。 手握18分領先的政大,由詹婷媛把守最後一關,不料海大張芷齡急起直追,一波11:1攻勢大幅拉近比分,對此詹婷媛直言:「非常緊張,因為自己有點受傷,沒能做出所想的動作。」所幸政大領先分數尚足,還是在時間內拿到獲勝的45分守住勝利。 完成三連霸,四人都難掩興奮之情,也感謝學姊們的協助指導:「我們一週練二到三次,不過學姊假日時會回來指導我們,所以這面金牌有傳承到。」 對以課業為主的一般組選手來說,詹婷媛認為擊劍是她們都很喜歡的運動,因此會透過努力練習來收穫好成績,「讓自己除了課業外還有一項自己擅長的東西,也是我們想顧好的運動。」最後談到未來的目標,詹婷媛期待的說:「希望下屆繼續連霸!」 112全大運擊劍 一般女生組 鈍劍團體賽 金牌:政治大學 銀牌:海洋大學 銅牌:臺灣大學、銘傳大學 一般男生組 軍刀團體賽 金牌:政治大學 銀牌:臺灣大學 銅牌:東吳大學、海洋大學 一般男生組 銳劍團體賽 金牌:淡江大學 銀牌:中國醫大 銅牌:空軍官校、政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