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韻律體操3球2環收穫銅牌。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世大運初體驗即奪牌 韻律體操新勢力開心落淚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韻律體操賽事於17日開始至今(19)日結束,所有項目獎牌皆已出爐,中華隊在3球2環收穫銅牌,而團隊全能及5帶則分別拿下第四名與第五名。代表隊成員陳詠綺、呂珮綺、黃韻蓁、朱婕綺、潘玉觀、莊詒安皆首次參與世大運,初登場即站上頒獎台,得知成績的剎那選手們也激動落淚。 前兩日團體全能賽事,中華隊先在5帶以輕快的節奏搭配鮮明亮眼之呈現,拿下16.500分,加上第二天3球2環的精彩表現獲得22.750分,以總和39.250分,與銅牌日本代表隊相差2.300分排名第四,無緣頒獎台。但選手們並未氣餒,而是將注意力集中至今日的單項決賽。 單項決賽由5帶率先登場,中華隊選手著鮮豔亮麗的服裝,自信十足、昂首上場,隨音樂逐漸展現氣勢,尤其本次5帶選用配樂為告五人與阿爆聯手創作的〈新世界〉,歌曲將排灣族古語和電子樂完美結合,而代表隊也將許多原住民舞蹈及臺灣文化融入本次編排,呈現強烈在地風格。最終以難度分7.600、藝術分5.100、實施分3.450、扣分0.900,總分15.250排名第五。 而韻律體操最後一項賽事為3球2環,中華隊力求一雪前恥,臉上依舊堆滿笑容充滿活力、磅礡登場。過程中頻頻施展高難度動作,並保有整齊度與一致性,且動作頓點乾淨俐落,最終獲得難度分10.500、藝術分6.500、實施分6.000,總分23.000摘下銅牌,和全能賽時相比,共提高0.250分。公布成績當下,代表隊選手情緒激動,紛紛流下高興的淚水,也對一直陪伴左右的教練中田真美獻上最深的擁抱。 此面獎牌抑是世大運韻律體操代表隊隊史第四面獎牌,且是連兩屆單項獎牌入袋。

潘玉觀於今年全大運個人單項競賽帶項目獲銅牌。圖由114全大運大會提供
世大運

韻律體操代表隊嶄新陣容 盼用音樂展氣勢奪獎牌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即將於7月16日揭開序幕,韻律體操比賽日期則為7月17日至7月19日在Messe Essen Halle 4舉行,韻律體操自2007曼谷世大運納入比賽種類,中華隊從2015光州世大運始有參賽紀錄,並曾於2017臺北世大運、2021成都世大運奪牌。本屆代表隊成員為嶄新陣容,將全力衝擊獎牌。 本屆韻律體操代表隊選手陳詠綺、呂珮綺、黃韻蓁、朱婕綺、潘玉觀、莊詒安皆來自臺灣體大,六名成員長期於臺中接受培訓,具堅強實力,本次初踏世大運舞台也備受期待。 此外,今年(2025)全國韻律體操錦標賽她們就曾組合參賽,並獲得高分摘下成隊項目金牌。韻律體操代表隊總教練中田真美透露,本次5帶、3球2環曲目皆選用風格較強烈的音樂,希望藉此展現臺灣人的氣勢與精神。 朱婕綺、潘玉觀、呂珮綺、莊詒安、黃韻蓁也曾於112年全運會代表臺中市分別奪下成隊競賽、團隊全能之銀牌。而莊詒安來自宜蘭,自小苦練體操,國二時為接受更嚴謹、高強度訓練而獨自遠赴體操名校臺中東山高中就讀,即將升上大一即獲得代表隊資格,為本屆韻律體操代表隊中最小成員,其餘成員則皆有過全大運的洗禮,盼團隊能運用彼此經驗穩定發揮。   韻律體操號稱「最美的運動」,在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是一項僅限女性參與的比賽,並使用四種器材:環、球、棒、帶,表演時所播放的音樂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成隊項目中,每隊由五名選手組成,並須表演兩次。第一套表演,所有運動員必須使用相同的手具(本屆為5帶),第二套選手則必須使用混合手具(本屆為3球2環)。評分標準包括D分(動作難度/內容)、A分(藝術性)和E分(執行力),分數加總最高者獲勝。 2025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韻律體操代表隊 陳詠綺、呂珮綺、黃韻蓁、朱婕綺、潘玉觀、莊詒安

臺體今展現絕佳默契,奪團隊全能金牌。攝/周依柔
綜合

蟬聯團隊全能金牌不自滿 臺體放眼國際賽盼爭光

五帶旋轉翻飛,球環交錯飛舞,呈現力與美的結合。114年全大運韻律體操今(1)日以公開組團隊全能競賽為本屆賽事劃下句點,臺灣體大團隊默契,最終以5帶(17.8分)、3球2環(21.25分),總分39.05分成功衛冕,也收下本屆在韻律體操賽事的首金。 臺體本屆參賽選手中有3名上屆奪金班底,其中本屆在個人項目球收下銅牌的王婕懿,分享自己在一年內的成長,認為自己慢慢學會將教練編排的動作融入自我想法,提升表現力。而大二的黃子珊則表示,心態成長最多,相較上屆變得更加勇敢,也開始能帶領團隊。 隊內大學姐、2017世大運中華隊代表選手陳沛安,在停練兩年後再回到賽場,專練團隊項目的她,帶領學妹一同展現舞台魅力,她則說:「很感謝有機會再回到場上、和大家一同演出。」 不過回顧今日表現,臺體選手和教練中田真美都指出還有需要調整的地方,認為團隊雖致力以運動心理學協助選手調適心態,但上場依舊太過緊張,對手具處理的反應能力稍慢而發生失誤,沒有將練習時的表現完全發揮。此外中田真美也指出,選手過於緊繃於手具動作,藝術表現力需再加強。 今日臺體團隊兩首選曲氣勢強烈,教練中田真美想藉此展現大學生的成熟度,其中3球2環的選用Survivor的歌曲,希望展現出「挑戰者」呈現自己、爭取機會的氣勢。 臺體摘下金牌並不自滿與放鬆心態,因陣中許多選手為2025世大運培訓隊員,教練中田真美也將擔任世大運主教練。結束全大運賽程,他們將持續檢討與調整,緊接著到國外出戰世界挑戰盃、亞錦賽與世大運,期望能不斷提升團隊能力,能在國際賽事中為臺體、臺灣爭光。   另一組參賽隊伍中教大則選用節奏輕快且速度較緩慢的音樂,教練王千慈分享很幸運能找到適合選手的曲目,強節奏感且速度不會太快,讓選手們能在舞台上投入其中,展現音樂與身體的結合。 此外,中教大選手並非科班出身,從零開始練習困難重重,再加上今年度指定項目為連對科班學生都極具挑戰性的五帶,王千慈在賽前和選手們喊話,希望他們以「舞台上的主角是自己,要成就自己,享受比賽,享受舞台」的心態演出,今日選手成功站上臺完成演出,也讓她直呼「十分感動」! 114年全大運韻律體操 成績 公開組 團隊全能 金牌:臺灣體大 游湘宇/曾子倚/陳沛安/王婕懿/黃子珊

長榮郭書卉於個人棒項目摘金。攝/林巧晨
綜合

初踏全大運霸氣摘三金 長榮郭書卉捍衛主場

地主長榮大學郭書卉昨(29)日於114年全大運韻律體操個人全能摘金,今(30)日個人單項決賽再添2金1銀,項目分別為環、棒、帶。全大運初體驗即拔得頭籌,個人單項決賽四項全勤,賽後她開心說道:「很開心第一次參賽就有這麼好的成績,也把獎牌留在長榮大學。」 她表示,四項皆有發生微小失誤,但表現仍算穩定,唯有球失誤稍多,今日回去後會多休息,往後比賽將更注意小動作、小細節的拿捏,並加強體能。 郭書卉身為大一新鮮人,初踏全大運的舞台,她坦言很不習慣。「剛升上大學,課業比較繁重,所以練習時間減少,加上高中賽事時間較短,大學則拉很長,因此體能上還要加強,也因為這樣,在無法訓練時我會去跑操場。」   郭書卉分別在環獲得24.850金牌、球21.750第四名、棒25.050金牌、帶24.350銀牌,加上昨日個人全能,本屆個人獎牌庫多達3金1銀。她提到,在這條路上可以堅持下去是因為韻律體操帶來的成就感:「我喜歡韻律體操可以跳出自己的故事,從選曲到編排、以及服裝設計,都是和教練討論後決定的,每一次比賽都能表現出不同風格,跳出感想和故事很有成就感。」 而她也曾面臨挫折,卻從沒想過放棄。郭書卉透露,當無法達成目標時會低潮一陣子,但一旦重新設定目標後,便能迅速爬起來、繼續前進。郭書卉自小都在臺南體系訓練,升上大學決定續留在臺南,她感謝臺南基層教練們的指導與付出,也謝謝家人總是在背後無條件的支持,讓她能全心訓練,接下來將備戰全運會,並放眼明年亞錦賽代表隊。 114年全大運體操 成績 公開女生組 個人全能 金牌:長榮大學 郭書卉 98.600 分 銀牌:國立體大 彭凡晞 97.000 分 銅牌:國立體大 張起畇 96.300 分 公開女生組 單項決賽 環 金牌:長榮大學 郭書卉 24.850 分 銀牌:國立體大 張起畇 24.700 分 銅牌:國立體大 彭凡晞 24.500分 公開女生組 單項決賽 球 金牌:國立體大 張起畇 23.650 分 銀牌:國立體大 李慈紋 22.800 分 銅牌:臺灣體大 王婕懿 22.150 分 公開女生組 單項決賽 棒 金牌:長榮大學 郭書卉 25.050 分 銀牌:國立體大 李慈紋 24.550 分 銅牌:臺灣體大 潘玉觀 23.700 分 公開女生組 單項決賽 帶 金牌:國立體大 張起畇 24.550 分 銀牌:長榮大學 郭書卉 24.350 分 銅牌:臺灣體大 潘玉觀 21.200 分

國體張起畇於個人單項競賽球項目奪金。攝/林巧晨
綜合

單項球國體包辦金銀牌 上屆金牌李慈紋遺憾無法衛冕

114年全大運韻律體操今(30)日進行公開女生組單項決賽,優美舞姿與磅礡音樂震撼全場。國立體大張起畇、李慈紋包辦個人球項目金銀牌,兩人和上屆成績恰好互換。李慈紋哽咽表示,本屆全大運可能是最後一次參賽,一些小失誤造成的瑕疵成為此次最大遺憾,張起畇則覺得自己表現有點美中不足。 「最後的滾球在練習時就一直失敗,所以上場時很擔心,結果真的失誤了,其他部份我覺得很滿意,只有這個失誤讓整套有點美中不足。」國體張起畇以23.650高分摘下球項目金牌。賽前兩周不慎扭傷用來支撐大部分動作的左腳,造成練習停滯不前,使張起畇非常不安,所幸透過積極治療,在一周後得以開始密集訓練。張起畇透露,在練習時會逼自己要有更高的成功率,讓比賽時能夠具備信心、提升穩定度。 此次決賽張起畇挑戰嘗試「古怪」風格,音樂選用與吸血鬼、鬼屋、陰森相關曲目,在服裝設計上也有血月、蝙蝠、幽靈城堡等小巧思。最後在難度分獲10.50、藝術分6.750、實施分6.400,總分23.650摘金。張起畇說:「在今天比完之後我學到,在沒把握的動作不要過於在意,越在意越會失誤,我想記住這場比賽的感覺,一直到接下來努力備戰全運會選拔賽。」 隊友李慈紋則獲銀牌,她表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參賽全大運,因此壓力很大,加上心態上一直沒有調整好,所以在剛開頭就發生失誤,稍嫌可惜。且因現除選手身分外,同時也在桃園龍潭韻律體操基層訓練站擔任教練,致力培育基層選手,所以自己的訓練時間就相對減少。不過她說:「在帶小朋友時對自己也有幫助,很多時候對小朋友說的話,其實也可以對自己說,換一種角度來鼓勵自己。」 雖遺憾無法完成球項目連霸,但李慈紋認為,在練習的過程中學到很多,「面對壓力、調適心態、危機處理、應變能力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韻律體操帶給我的」。她盼在這次賽會結束後能盡快調整好心態,目標放在全運會,之後也將褪下選手身分,投入基層,全力培育下一代。「我希望小朋友們在練習時是快樂的,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要真心喜歡、享受韻律體操。」 114年全大運體操 成績 公開女生組 單項決賽 球 金牌:國立體大 張起畇 23.65分 銀牌:國立體大 李慈紋 22.8分 銅牌:臺灣體大 王婕懿 22.15分

國體李慈紋本屆韻律體操再度收下3金1銀,蟬聯后座。圖由113全大運大會提供
綜合

國體李慈紋蟬聯后座 喜獲3金1銀平上屆紀錄

113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韻律體操連續三天賽事,今(28)日於臺中東山高中思源館圓滿落幕。國立體育大學李慈紋再度稱霸,本屆續拿3金1銀,追平上屆紀錄。緊追在後的是輔仁大學張起畇,在個人帶項目奪金,最終以1金1銀2銅作收,同時輔大本屆全大運首金出爐。 於26日率先展開的個人全能競賽,國體李慈紋以總分109.9分、突破個人最佳成績(105.75分)摘金,完成二連霸。曾與李慈紋在「桃園龍潭韻律體操基層訓練站」一同訓練的輔仁大學張起畇則以0.5分之差,總分109.4奪銀、同樣改寫個人最佳(98.7分)。而銅牌則是由初次為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出賽的潘玉觀,以106.5分收下個人在全大運的第一面獎牌。 而27日舉行的個人單項決賽中,李慈紋延續前一日好表現,以流暢動作和高完成度,獲得評審青睞,分別在環(28.55分)、球(28.35分)項目奪金,外加棒(25.75分)項目拿下銀牌,共抱走2金1銀。而張起畇也不遑多讓,在帶項目以27.7分鍍金,另在環(26.35分)、球(26.7分)項目則收下2銅,個人單項帶回1金2銅。 今日壓軸登場的團隊全能項目,臺灣體大在隊長左沛妤的帶領下,整齊劃一的步伐,搭配氣勢磅礡的音樂,展現出團隊絕佳默契,以5環(23.75分)、3帶2球(16.650分),總計40.4分豪取金牌。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則以5環(11.900分)、3帶2球(7.900分),共19.8分奪銀,臺中教大本屆首面獎牌也同時宣告開張。 113全大運韻律體操成績 公開女生組 個人全能 金牌 國立體大 李慈紋 銀牌 輔仁大學 張起畇 銅牌 臺灣體大 潘玉觀 公開女生組 個人單項(環) 金牌 國立體大 李慈紋 銀牌 臺灣體大 朱婕綺 銅牌 輔仁大學 張起畇 公開女生組 個人單項(球) 金牌 國立體大 李慈紋 銀牌 臺灣體大 朱婕綺 銅牌 輔仁大學 張起畇 公開女生組 個人單項(棒) 金牌 國立體大 彭凡晞 銀牌 國立體大 李慈紋 銅牌 臺灣體大 潘玉觀 公開女生組 個人單項(帶) 金牌 輔仁大學 張起畇 銀牌 臺灣體大 潘玉觀 銅牌 國立體大 彭凡晞 公開女生組 團隊全能 金牌 臺灣體大 呂珮綺、黃韻蓁、王婕懿、黃子珊、左沛妤、游湘宇 銀牌 臺中教大 盧詠琪、林芷妤、趙彥茹、楊璐珈、張雅淳、楊書桓

韻律體操3帶2球團體賽奪下銅牌。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圓夢站上頒獎台!3帶2球團體賽展默契奪銅

2021成都世大運韻律體操賽事順利落幕,詹庭甄、蔡瑞珊、賴新雅、羅郁晴、彭凡晞第二次征戰世大運團體賽的舞台,終於收穫甜美果實,在31日壓軸登場的3帶2球團體決賽中,以24.75分的高分奪下銅牌,是我國代表隊在世大運史上的第三面韻律體操獎牌。   比起30日在團體全能賽事的發揮,中華隊捲土重來,在3帶2球項目的表現更加穩定,無論在手具的拋接,抑或是動作的一致性,都展現出十足的默契,三個評分標準皆獲得比昨天更高的分數,最終以難度分14、藝術分5.95、實施分4.8,總分24.75分拿下銅牌,僅次於奪金的日本隊與地主隊中國,與第四名的烏克蘭隊有2分之差。   而在同日稍早進行的5環項目中,五人在節奏鮮明的鼓樂中表現出絕佳的氣勢,比賽過程中展現多個高難度動作,最終以難度分15.1、藝術分6.25、實施分4.95,總分26.3分獲得第四名。   本屆是詹庭甄第三度挑戰世大運,也是她最後一次參賽,世大運結束後,屆齡25歲的她將從選手身份引退。2017年臺北世大運時,詹庭甄首度參賽、參與個人賽事,2019年與現在的隊友一同組隊挑戰拿坡里世大運,獲得第四名的成績,今年詹庭甄終於在世大運的最後一場比賽中獲得銅牌,一圓站上世大運頒獎台的夢想。

韻律體操團隊全能最終拿下第4。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五女將全能第四作收 無緣頒獎台落不甘的淚水

2021成都世大運韻律體操30日結束第二天的賽程,團體全能項目落幕,中華代表隊詹庭甄、蔡瑞珊、賴新雅、羅郁晴、彭凡晞五人表現不俗,獲得總分49分的成績,可惜最終仍敗給地主隊中國、傳統強隊烏克蘭與日本,奪下第四名,再次與獎牌擦肩而過。   韻律體操賽事29日率先進行全能5環項目,中華女將身著綠黑相間的比賽服,一開賽跟隨音樂的鼓點翻滾登場,並在氣勢磅礴的旋律中,以強而有力的動作與拋接環展現力與美,但對手亦不是省油的燈,除了有更高的難度分外,動作的藝術展現和一致性也非常完美,因此中華隊最終以難度分15.4、藝術分6.55、實施分5.2,單項總和27.15分的成績暫居第四。   而30日進行中華隊較為拿手的3帶2球項目,音樂選擇以交響樂結合法國音樂劇《1789》的搖滾配樂,兩種不同的曲風讓五人的實力可以充分發揮。悠揚的提琴聲一下,五人著鑲銀鑽的紫色舞衣在賽場上優雅起舞,穿梭在四色漸層彩帶與螢光黃球的拋與接中。然而比賽後段,在一次球的拋接中出現失誤,造成球出界,讓中華隊出現0.9分的扣分,而後以難度分13.3、藝術分5.5、實施分3.95、扣分0.9,獲得單項總和21.85分的成績,全能總分49分拿下第四名。   賽後等待成績的階段,賴新雅、蔡瑞珊落下不甘的淚水,其他人也難掩失落,教練徐紫綺連忙上前擁抱安慰。期許31日最後一天的賽程,五人可以在5環與3帶2球的單項決賽中,成功摘下夢寐以求的獎牌。

國體大5人組合攜手再戰世大運。資料照/大專體總
世大運

上屆第四名飲恨 同班底出戰再拼獎牌

因疫情影響延宕的2021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終於將在7月28日開幕,韻律體操賽事將於7月29至31日在成都體育學院綜合館舉行。中華隊派出與2019拿坡里世大運相同的班底詹庭甄、蔡瑞珊、賴新雅、羅郁晴、彭凡晞(原名彭曼淩)出賽,五人去年6月剛從亞錦賽團體3帶2球項目奪下銅牌,為參賽以來隊史首面團體獎牌。 含2017參賽個人全能、三度出戰世大運的詹庭甄,蔡瑞珊、賴新雅、羅郁晴、彭凡晞皆來自國立體大,在上屆世大運中,五人就已合力在團體全能、5球、3環2棒三個項目中皆取得第四名。2020年起,五人的團體組合在國內賽場也多所斬獲,全運會和全大運皆取得金牌,固定搭配的默契和經驗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2017臺北世大運時,中華隊主場出賽,韻律體操更是首度派出成隊參賽,在滿場觀眾面前拿下團體全能、3球2繩兩項目的銀牌,現今教練團中的徐紫綺也是當年奪牌成員之一。本屆團隊三度挑戰,參與5球、3帶2球兩個項目,及爭取兩項加總的團體全能成績,有望再度齊心發揮站上頒獎台。 韻律體操目前是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舉辦的比賽中,唯一只有女子組別的項目,1991年雪菲爾世大運首度納入舉辦後,接下來每屆都接續辦理。韻律體操主要由繩、球、棒、帶、環五個基本項目組成,成績計算方式為難度、執行力與藝術性分數的加總。 韻律體操的積分規則隨著每屆奧運的結束便會更換,本屆採用的為2022年12月底更改的體操新制,比起過去的制度在評分規則上有多處修改,因此動作需要重新編排。在本屆團體項目最大的更動為從上屆的3環2棒,改回過去採用的3帶2球,但代表隊在克服更動、亞錦賽奪得佳績後持續調整精進,相信可為選手增添不少信心。 2021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韻律體操代表隊 詹庭甄、蔡瑞珊、賴新雅、羅郁晴、彭凡晞

華醫陳育玄球項目鍍金。攝/呂弘傑
綜合

韻律體操新「嬌」點 華醫陳育玄初登全大運鍍金

112年全大運韻律體操賽事的頒獎台上出現不少新生代好手,其中中華醫大陳育玄首次參戰全大運就奪牌,更在球項目以25.55分強勢奪金,共摘下1金1銅,在眾好手中突圍實屬不易。 陳育玄在昨日資格賽的成績並不突出,但今日決賽狀態相當不錯,在上午登場的球項目中,陳育玄順暢的跳躍與轉動配合,展現美妙的姿態,技術和藝術層面獲得裁判相當高的評價,最終驚喜摘金。另外在棒項目中,陳育玄動作配合音樂的展現,同樣具備好的藝術感,最後以24.1分鍍銅。 首次參賽全大運就在獎牌上有不少收穫,陳育玄謙虛地說:「沒有給自己設定太大的目標,放鬆心態去跳。」談到在球項目的分數比起資格賽大有提升、成功鍍金,「心態」是陳育玄認為的最大關鍵,「昨天還會有點緊張,但今天是完全放鬆的」。她希望未來自己都能保持這樣穩定的心態面對比賽。   同樣首次參賽就奪牌的還有臺灣體大朱婕綺,在帶項目中展現高難度動作並配合音樂發揮,奪下銀牌,總計收穫1銀2銅。本屆新生代好手們的優異表現,也是賽場上值得注意的新「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