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裡找到新的生命意義」 清大李承寯的短跑之旅
「努力在天賦之前可能一文不值,但我知道我走在自己的路上默默耕耘。」 經過整整一年的訓練,國立清華大學李承寯做足踏上跑道的準備,希望可以在113年全大運田徑一般男生組100公尺突破生涯最佳紀錄,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碼表停止計時的那刻,昭示他在分組預賽便遭到淘汰。今年是他接觸短跑的第11年,也是他遇到相當多挑戰的一年,目前大二的他,同時更面臨著人生方向的選擇,現實讓他不得不開始思考,究竟該如何在課業與短跑間做取捨。 小學四年級展開的短跑之旅 出身雲林縣的李承寯在國小一年級便嶄露出短跑的天賦,並在四年級接受知名教練翁嘉隆的指導正式加入田徑隊。回憶起剛加入田徑隊的時光,他笑著說:「第一天練完隔天就有點腿軟,甚至開始思考要不要退出,感謝自己後來有堅持住。」在翁嘉隆與黃致傑兩位教練的執教下,李承寯屢次在賽事奪得名次,也選入縣代表隊,更在國中三年級獲得縣長盃100公尺全縣第一名。 雖然熱愛短跑,但他仍希望能兼顧課業替自己保留更多可能,因此選擇以一般生身分繼續升學,然而高中校方的特殊要求使他喪失了許多出賽機會,他在短跑生涯中碰到了第一個低谷。帶著遺憾離開高中,李承寯進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為新鮮人。 田徑生涯的轉捩點 進入暨南大學就讀後,由於學校並沒有田徑隊,因此李承寯成為自己的教練,安排自主訓練課表,希望將身體素質維持在可以出賽的水準。當一切似乎準備步入正軌,他也正打算要報名比賽時,課業上的迷惘卻又突然將他困住,經過一番掙扎與師長的建議,他決定重考,希望能到更適合自己未來方向,同時也能兼顧他最熱愛的短跑的地方。 重考後,李承寯進入國立清華大學,他提到,清大在田徑運動是勁旅,訓練制度也相當完整,會由不同教練負責短距離、中長距離、投擲等項目,同時課業上的資源也相當豐富,於是在綜合考量之後才會選擇清大。 苦練成長與亂流 在清大田徑隊的第一年,李承寯慢慢適應全國等級隊伍的訓練制度,他表示,訓練課表基本上是以一年為單位,前期不會著重對速度的追求,而是肌力的提升.但自己的個性沒有辦法很冷靜地面對每個階段的成果,只要沒有跑出預期的速度心態就會開始急躁,甚至連校內運動會的短跑名次都帶給他很大的心情起伏。他補充道:「我會在訓練前期著重肌力提升時就想追求速度,跑不出來的話就會開始質疑自己。」 但學長姐告訴他不可心急。他們將冬訓的課表譬喻成儲存能量,速度降低同時身體素質會提升。就像在銀行存金幣,金庫充盈時無法輕易拖動,等到春天、夏天來臨時,就可以把金幣提出來點亮技能,速度便會自然而然提升。果真在大一參與全大運時,李承寯照著教練張祐華的建議調整,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晉級準決賽。 新的賽季來臨後,帶著拼勁備戰第二年的比賽時,卻遇上所有運動員最害怕的傷病。去年12月,他的大腿內側股四頭肌突現強烈刺痛感,不管是中醫針灸或西醫的超音波都找不出原因,他說:「我連蹲下來綁鞋帶都覺得很痛,當下很慌張,因為我不想落下任何一場練習,但又什麼都不能做。」 比賽結果的不盡人意 在傷病好不容易痊癒後,李承寯加緊腳步把握練習的時間,同時也與隊友、教練討論如何改進,希望自己能夠以最完美的狀態出戰全大運。沒想到卻在關鍵4月感染流感,體重也降了5公斤,原先的身體狀態也被破壞。針對全大運準備期與最終的比賽結果,他認為,其實在流感康復後狀態有調整回來,也覺得比賽前的狀況不錯,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跑不出來。他更提到,比完賽的當下腦袋真的只有「我努力了一整年,就這樣結束了嗎?」的想法,他在這裡碰到了第二個低谷。 對於先前在短跑之路上沒有遇過什麼挫折的李承寯而言,進入大學後遇到的低潮帶給他很大的挑戰,目前他仍在尋找解方,會針對腳踝柔軟度再做加強,希望能夠將自己的步伐加大,並增加身體的活動度,也有思考過是否要轉為練習200、400公尺等項目。 短跑賦予他的生命意義 李承寯升上大三,這也意味著他即將面臨生涯規劃的抉擇。目前他仍希望課業與短跑並重,並繼續挑戰自身的最佳紀錄,雖然並沒有要將短跑作為職業選擇,但短跑是他熱愛的事物,也是他抒發壓力的管道之一。即便沒有要將短跑作為未來職業,但它仍帶給李承寯相當大的人生啟發。「田徑是需要承受身體與心理痛苦的運動,如果能在田徑上承受這麼多的磨練,當未來要為了另一個領域努力時,也一定做得到。」他認為,練田徑一定可以在不管是求職或是課業上帶來收穫。「我可以為了一個目標努力很久,並做好萬全準備去達到我想做的事情。」 最後他提到很感謝高中時期的體育老師廖本献跟他說的一句話:「訓練是痛苦的過程,成功就是你的水到渠成。」接下來李承寯也將繼續帶著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在短跑這條路上耕耘。

挑戰極限 劉海葳的雙棲之旅
國立清華大學在今年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二級拿下冠軍金盃,比賽終了的那一刻,劉海葳的臉上,綻放出最靦腆的笑容,她表示,休賽季的自己得更加努力,才有資格去挑戰公開一級的舞台。 訓練辛苦 也涵蓋許多課題 就讀清大運動科學系的劉海葳,除了是大家的開心果,也是陣中不可或缺的攻擊手。從小學就開始接受正規的排球訓練,經歷過許多次轉換位置的不安全感和低潮期,她坦言這一路以來的過程雖然辛苦,卻也很值得。 高中時期的劉海葳是教練眼中的一枚活棋,從舉球出發,之後轉練快攻,有時也擔任輔舉的角色,幾乎快把所有位置都打過一輪,斜槓發揮的背後是比別人多上幾倍的訓練量,卻也因為這個難得的經驗,讓她更能快速地清楚自己在球場上的定位,在球隊需要的時候為球隊做出貢獻。 排球訓練過程對她而言,就是一直反覆地做重複的事情,儘管時常感到枯燥,但在每一顆球的過程中,劉海葳總能看見不同的的進攻角度,找到不同的處理方法,學會不同的課題,也讓她在心態層面獲得轉變和成長。劉海葳表示:「以前打不好的時候會覺得很挫折、想放棄和逃避,現在學會主動找學姊和老師溝通,嘗試了解問題出在哪裡,並且解決自己的問題。」 心態蛻變的大學生活 來到清大的第二年,生活有了穩定的步調。而和過去相比,大學訓練方式不像過去高中這麼嚴謹,同時需要自己打理很多事情,也有更多空閒的時間,讓劉海葳有機會嘗試更多不一樣的體驗。除了在學業上挑戰不同領域的課程,劉海葳也兼任排球系隊的教練,以不同的身份在排球場上發光發熱,「那種感覺很不一樣,當球員的時候只要專心地吸收教練交代的事情,並且專注在場上就好;當教練的時候要常常換位思考,需要考慮地很周全,包含球員的心態以及掌握場上所有的狀況。我也是當了教練才知道多麼的不容易。」 體育場上的第二專長 偶然在系上的田徑術科課展露天份,劉海葳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挑戰自己:加入田徑隊訓練。小時候劉海葳嘗試過壘球和跳遠,這次則要挑戰全能七項,其中還包含了過去最不喜歡的跑步項目與從未嘗試過的跨欄。劉海葳笑著說:「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很不可思議,過去跑步都是因為訓練的需要,現在卻是自願加入校隊練習。」她也提到,田徑不像排球是團體運動,訓練的當下常常感到很孤單,但也因如此,更能夠提升練習時的專注度,「刻苦的訓練都是為了在賽場上突破自己,盡全力留下最好的成績。」經過反覆的練習,劉海葳最終克服了對於跨越欄架的恐懼,在今年的全大運中,每個項目都破了自己的最佳紀錄。 公開一級殿堂的挑戰 「我們大家都很想要站上公開一級的舞台,包括我自己也是,所以今年我們很努力、很努力的練習,雖然自己在決賽的發揮不如預期,不過拿到冠軍很幸運,也希望大學生涯最後兩年都可以完成留在公開一級的目標。」清華大學今年在公開二級一路從預賽贏到冠軍賽,下學年度將要展開的新旅程,劉海葳很感謝排球帶給她的一切,自己很期待、也一定會更努力的練習和準備,去和更出色的選手較勁,把冠軍賽的遺憾討回來。 「那些打不倒你的挫折會使你更加強大。」在運動場上,劉海葳始終抱持著無畏和野心,激勵自己不被打倒。撐過每一次艱辛的訓練和想放棄的念頭走到今天,下個學年度,劉海葳將要和球隊到公開一級的殿堂,續寫排球路上的下一個篇章。

趙宇陽 與球之間
自109學年起,國立清華大學二度平隊史最佳成績,在UVL大專排球聯賽連續兩年拿下男生公開一級的第六名。對於更穩定的表現輸出,可以看見清大球員們在場上有著和以往不同的企圖心,而主要調度場上一切的舉球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更是時常在轉播平台上被球評提起。他是就讀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大三的趙宇陽。 誤打誤撞舉球路 國中時因為非常好動,體育老師剛好是學校排球隊教練,因此邀請趙宇陽去球隊嘗試看看,原本以為是小時候覺得最帥的運動-籃球,沒想到竟是自己不那麼熟悉的排球。進入球隊之後,在融入練習的過程中,正想著自己要當最帥氣的攻擊手,結果因為隊上舉球員剛好因故離開球隊,教練認為他很聰明,於是請他接續擔任隊上的舉球員,趙宇陽笑說:「真的是一路上被騙進來的欸!」 自我到合一 以這有趣的過程進入到排球世界後,他順利就讀東方工商的排球隊繼續打球。在選擇大學之際,原本一心向著台灣師大,最後卻來到清華大學。他坦言,一開始只想去當時最強的學校,可能因為身材劣勢而落選;同時,因為清大的學業風氣興盛並且十分競爭,也很擔心自己的學業表現會跟不上而無法專心練球。 所幸,進入清華後都還算順利,課業還能跟上,讓他有時間專心在排球上。不過,大一時隊內的練習風氣並不好,讓他和大學長們有過幾次爭吵。幸運的是,他遇到幾位有志一同的同學隊友,才漸漸調整訓練模式,並且一起設定目標,擁有進入公開一級四強的志向,讓球隊穩定成長,漸進目標。他也很感謝上一屆以身作則的學長許立農,帶著球隊一起在公開一級闖蕩,讓整個球隊合一向上。 「趙宇陽舉球真的很大膽。」轉播時總是會聽到球評這樣評價他的風格。提到自己的舉球風格,他說:「其實我也是到大學聽到球評說,我才發覺自己的舉球真的和別人不太一樣。」日常練習的舉球位置,他都不害怕在賽場上使用,比賽時不會特別選擇保守的球風,而隊友也很習慣,這種模式成為趙宇陽、同時也是這支球隊的特色風格。 未來之路 最後,提到他的未來展望,趙宇陽抱持著開放心態,他認為若能有機會去打企業聯賽,那當然要去闖一闖;同時,在最後一年的大學生涯裡,盡力去尋找自己的第二專長,為職場預備道路。

不再是一步之遙的距離 李芊僾圓夢踏上一級舞台
180公分的身高,剪著一頭率性的短髮,踩著靈活的中鋒腳步,在場上很難不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他是李芊僾。總是與公開一級賽場差距一步之遙的他,如今乘著不服輸、自律的個性,將在下一個賽季帶領國立清華大學,踏上公開一級的賽場,他穩重地說道:「終於一圓從小的夢想了。」 一切的起點都源自於對籃球的熱愛 小學低年級的他是跆拳道社的一份子,練習跆拳道時,總會看到籃球社在場上奔馳的樣子,升上中年級後他便選擇加入籃球社,當時的他認為「籃球看起來很好玩」,因為這個單純的理由,籃球成為陪伴李芊僾一路成長的「最佳戰友」。 回憶起成長的日子,他說道:「籃球是做許多事情的出發點。」國小、國中時為了打籃球,會先想辦法把書讀好,才能讓家人放心地讓他打籃球;高中、大學時為了打籃球,犧牲跟朋友娛樂的時間,並學習控制飲食、睡眠習慣,一切都是因為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喜歡打籃球。他說:「籃球讓我變得自律,也了解到為了籃球,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犧牲掉一般人擁有的休閒時間。」 總與公開一級賽場差距「一步之遙」的他 愛球成痴的他也曾想過加入甲組球隊,國中畢業時曾考取北一女中籃球隊,但由於從未受過專業訓練,落榜也是件意料之中的事情。就讀台中家商時,曾經有甲組球隊找過他,但在眾多考量因素之下,他婉拒了球隊的邀約。高中畢業時,他藉由四校聯招的考試,進入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就讀,當時的中正大學為公開二級的球隊,於是他又再度地與公開一級賽場錯過了。 「籃球場上最大的挫折就是,一再地與公開一級賽場錯過。」即便他知道進入公開一級賽場,是超乎自己水準的期望,但在過程中他依然竭盡所能的準備,可惜最後還是無法達到自己期盼的結果。因為這個挫折,他更想努力地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即使不在公開一級球隊,在場上的表現也不會輸給,在公開一級賽場上發光發熱的球員。 打破外界質疑的聲浪證明自己 在中正大學政治系讀到大三上學期結束,他開始思索自己的未來,加上經歷了球隊眾多的起伏,心中略感疲憊的他,決定轉學到清華大學體育系就讀,殊不知因為這個決定,他完成了進入公開一級賽場的夢想。 109學年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二級的賽場上,清大僅有1名老班底,包括李芊僾在內的其他成員都是新生、轉學生或一般組球員。憑藉著隊上團結一心,他們大殺四方地拿下公開二級冠軍,準備在下一個賽季中進軍公開一級賽場,是一群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對李芊僾來說,這一切彷彿作夢般,終於達成了一路打球最大的目標。然而他說:「進到公開一級的賽場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可以跟隊友們一起完成這個賽季的比賽。」在他眼中,他看到的是這一整年來,隊友們付出的汗水,以及教練、老師的大力支持,拿下公開二級組冠軍的那場比賽,他一心只想著要呈現一場好的球賽,給支持清華女籃的所有人。 平常心面對來勢洶洶的公開一級賽場 暑假過後的他即將升上大四,成為球隊最年長的球員,「希望能以平常心面對,就算碰到再強大的對手,在場上也會盡力地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他平穩地說道。 李芊僾的心中多了份沉穩、少了份急躁,隨著學生籃球生涯漸漸走向終點,他更明白自己在場上能扮演的角色,也早已不需要向眾人證明自己——他已經向「自己」證明過,他是個有辦法踏上公開一級賽場的球員。 環境不是重點,重點是自律的心態與努力的過程 他想給所有和他一樣,懷抱籃球夢、自小不是受專業訓練的球員一些鼓勵:「有沒有站上公開一級的舞台,並不會影響到對於籃球的熱愛。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任務需要達成,最重要的是要自律地完成每個階段的任務,努力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一路走來,就算不是在專業的環境下訓練,李芊僾依舊抱持著自律的心態、一百分的努力在面對籃球生涯。「即便知道籃球只是個興趣,我也願意投入很多時間。」在籃球場上的他,始終抱持著堅定的態度,也因為這樣,他在球場上總是散發著光芒。 最後一年的學生籃球生涯即將來臨,李芊僾總算踏上了一級舞台,一圓小時候的夢想,他的故事也鼓勵更多熱愛籃球的人,「即便是興趣,你也可以選擇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