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遠好手林昱堂相隔一屆再度參賽。資料照/大專體總
世大運

跳遠一哥、全能一姐再披戰袍 率田賽新秀力拼世大運突破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於本月16日隆重登場,其中田徑賽事於7月21至7月27日在波鴻Lohrheidestadion體育場熱血開賽,本屆田徑代表隊選手共20男6女,其中田賽部分除了上屆跳高銀牌得主傅兆玄外,跳遠林昱堂、七項全能陳彩娟歷經國際賽事洗禮,實力更上層樓,將攜手多位舊將及初次挑戰此賽場的新秀爭取榮耀。 本屆看點之一為「跳遠一哥」林昱堂暌違一屆再度出戰,曾在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以7公尺75挺進決賽的他,當時以第8名收尾。近年參與亞洲室內田徑錦標賽及亞洲田徑錦標賽更是雙雙奪金且破全國紀錄,並在2024年取得巴黎奧運會資格。而在五月底臺灣國際田徑公開賽奪金後,他也馬不停蹄前往日本移地備戰。男三級跳遠項目則分別由去年在臺灣國際田徑公開賽摘金的李允辰及銀牌黃緯麟出賽。 上屆成都世大運以2公尺20奪下銀牌的跳高好手傅兆玄,今年以2公尺26摘下全大運第二金,本屆他帶著更豐厚的經歷再挑戰,延續氣勢力拚在國際場上創佳績。同為全大運奪牌常客的葉柏廷,去年以2公尺30打破全國紀錄並達到亞運參賽標準,本屆將首度叩關世大運舞台。 在撐竿跳項目則派出兩名選手,分別是在上屆世大運以5公尺25平個人最佳紀錄的林琮憲,及去年在全國田徑錦標賽跳出5公尺35達標參賽的黃湧富。而有著「臺灣標槍最強高中生」稱號的黃潮鴻,在112全運會擲出75公尺73,打破曾在2017臺北世大運擲出91公尺36亞洲紀錄的鄭兆村在全運會寫下的紀錄,去年他也前往秘魯參加世界田徑U20錦標賽,本次參賽成績備受關注。 此外,女子七項全能陳彩娟則是三度出戰世大運,前兩屆積分、名次都有推進,本屆技術、心態的增長更有大將之風。近期她以5608分在本屆亞洲田徑錦標賽奪銅,拿下個人首面亞錦賽全能獎牌。男子十項全能則是由卓家玄出賽,從陪練員晉身國手,繼承母親蘇瓊月(前跳高紀錄保持人)實力,三度在全大運稱霸,逐步為世大運夢鋪路。 年僅大一江靜緣首度參戰就兼項鉛球、鐵餅,五月剛在靜岡國際田徑賽以17公尺83摘金並打破全國女子鉛球紀錄,達亞錦賽及亞運培訓標,初踏大專層級的表現指日可待。同為鉛球項目的簡晨昕也不遜色,歷經杭州亞運後也達標本屆世大運。另標槍項目的朱品薰、邱于庭分別在114新北市青年盃全國田徑公開賽、全大運奪金,朱品薰更是以56公尺77打破國體吳懿雯高懸14年的紀錄,成為新一代標槍之星。 田徑代表隊已累積參與18屆世大運,累積4金6銀10銅,而在上屆成都世大運最終以1金2銀2銅作收,且奪牌項目田賽佔大宗,本屆多枚國內實力頂尖的新血首度參戰,期待他們在場上全力發揮。 2025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田徑代表隊 男子組 : 謝元愷、林翊凱、卓家玄、林家宏、詹泳逵、許嘉維、黃潮鴻、葉柏廷、傅兆玄、陳建榮、林仲威、林祐賢、魏泰陞、李允辰、黃緯麟、林宗翰、林昱堂、林琮憲、黃湧富、黃左軍 女子組 : 張博雅、陳彩娟、朱品薰、邱于庭、江靜緣、簡晨昕

嘉藥運管全勝之姿奪大專棒球系際盃隊史首冠。攝/大專體總
綜合

一日雙殺 嘉藥運管8戰全勝奪系際盃首冠

2025年全國大專校院系際盃棒球爭霸賽11日圓滿落幕,嘉藥運管在冠軍戰11:3「扣倒」逢甲土木後,以8戰全勝之姿笑奪校史參賽第一冠,教練楊朝行給子弟兵95分的評價。 儘管單日2連戰,嘉藥運管進攻力道未受影響,冠軍戰一開賽就在對方失誤加持下取得3分入袋,後來更在4局上打了12人次、海灌7分大局,讓勝負再無懸念。團隊8支安打中,周易駽個人就挹注3安,不只打擊率百分百,還貢獻3分打點。 「應該是運氣好,因為我前面都沒有打好。」最後以5成打擊率拿到打擊獎第3名的周易駽謙虛表示,這是他生涯首次帶回個人獎,直呼有點意外。 周易駽曾是臺東新生國中棒球隊的一員,高中時想要轉換環境,選擇重拾課本,他坦言一開始要坐下來讀書很痛苦,「因為我不愛讀書,成績也不好」。後來順利考取臺東高中,立刻加入棒球社,一直以來都捨不得離開紅土場,現在會讀嘉南藥大也是因為考量這裡有棒球隊,就讀完大一的他首度參加大專聯賽、系際盃就覺得十分享受。「有回到以前打球感覺,很開心。」 嘉藥運管過去在系際盃最好佳績是5年前的第4名,這次能刷新隊史紀錄,楊朝行點出關鍵點在於團結:「基本上大部分成員是一般組校隊,平常就有在練習,整體默契上配合不錯。」 前場四強賽嘉藥運管剛以5:4「再見」衛冕軍國體體推,休息半小時後續戰冠軍賽,楊朝行認為連打2場當然辛苦,但大家有堅持到最後。「主要的轉捩點是前一場比數咬很緊,後來逆轉進到冠軍戰,打擊那口氣有所突破之後,重新在冠軍戰燃起鬥志,所以整個爆發。」 嘉藥運管在克服一路落後的劣勢,四強戰把握最後2局的進攻,先是在6局下得到追平的1分,7局下再靠著鹿冠暉的再見安打一擊致勝,終場以5:4逆轉衛冕軍國體體推,隊史首度叩關全國大專校院系際盃棒球爭霸賽冠軍。 四強賽嘉藥運管在第1局打完後就以1分差緊咬,每局都製造首名打者上壘的他們,終於在6局下把握契機,得到追平的1分,7局下鹿冠暉的再見安打一擊致勝:「球來就打,然後挑好球打,他們投手在不穩了,所以鎖定很甜的直球。」今天他4打數2安打,雙安都是球隊能拉出尾盤的關鍵,也幫助後援3局無失分的隊友林威凱笑納勝投。 楊朝行指出,球隊平時都由公開組的陳保宏教練指導,自己是臨危授命幫忙代班全國賽,經過這2天的相處還是有被感動的地方。「雖然有些要回去加強,但他們應該值得給95分,差5分是進步空間。」 2025年全國大專校院系際盃棒球爭霸賽 成績 冠軍 嘉藥運管 亞軍 逢甲土木 季軍 臺體運傳、國體體推 投手獎 國體體推 高煌程 1勝、防禦率0 打擊獎 國體體推 蔡丞翰 打擊率0.600、長打率1.400 嘉藥運管 鹿冠暉 打擊率0.600、長打率0.800 嘉藥運管 周易駽 打擊率0.500、長打率1.000 最有價值球員獎 嘉藥運管 江少軒 教練獎 嘉藥運管 楊朝行

楊筑云(左)及吳軒毅今年全大運混雙奪銀,將首度挑戰世大運。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羽球新生代接棒拚混團、混雙三連霸 賽制變革添變數

世大運羽球代表隊向來是獎牌常客,自2007曼谷世大運首度納入羽球賽事以來,每屆參賽皆有斬獲(僅2019未舉辦)。本屆陣容全面換血,所有選手皆是初次披上世大運戰袍,隊伍也首度提前進駐國訓中心集訓,教練團加入世大運兩屆奪牌好手姜凱心,攜手挑戰混合團體及混雙三連霸。 本屆雙打陣容新秀崛起,尤其4位女雙選手位居世界排名前30。其中許尹鏸與楊筑云為近年備受矚目的雙打好手,許尹鏸甫在上月底的美國公開賽女雙、混雙皆闖進四強,楊筑云則是去年第二次全國排名賽雙冠后。另外,於今年初全國排名賽包辦女雙金、銀牌的宋祐媗與鄭宇倢,也將出戰雙打賽事。除了實力堅強,有3位女將超過170公分,高挑身材同為優勢之一。 男雙陣容同樣堅強,陳子睿/林煜傑自去年合拍後,已在全國排名賽男雙完成連霸,並屢次打進國際賽四強。陳政寬與吳軒毅也在列,兩人近期皆闖進美國公開賽四強,本站賽事正是世大運代表隊用來「以賽代訓」安排的賽程,多組選手斬獲佳績,展現絕佳備戰狀態。 另外,陳政寬與許尹鏸為近期表現亮眼的混雙新星,世界排名高居第20,並曾參與今年的蘇迪曼盃與亞洲羽球混合團體錦標賽,擁有多場大賽經驗,本屆賽會肩負混雙三連霸的使命。 在單打方面,由前年拍下臺北公開賽亞軍的蘇力揚為首,攜手丹麥國際挑戰賽亞軍丁彥宸,共同出戰男單項目。女單則派出兩屆全大運單打金牌黃瀞平,聯手陣中最年輕、曾在全中運奪金的王珮伃,爭取站上頒獎台。 值得關注的是,2025世大運將採用3局15分制的規則。由於報名踴躍、場地有限,為了讓所有選手都能參賽,這是首度於大型國際賽會啟用15分制。有別於常見的21分制,在此賽制下比賽時間將大幅縮短,也為本屆中華隊的奪牌之路增添未知數。 上屆賽會羽球正式納入世大運必辦的運動種類,中華隊在混合團體決賽擊敗地主中國,寫下歷史性一役,至今累積9金、10銀、18銅的佳績,本屆將力拚隊史首度男雙封王。 羽球賽事將於德國米爾海姆的Westenergie Sporthalle舉辦,由混合團體項目率先登場,7月17日起連續舉行4天,個人項目則在7月22日展開,10天的賽程將決定出6面金牌得主。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羽球代表隊 男子組:丁彥宸、蘇力揚、陳子睿、林煜傑、陳政寬、吳軒毅 女子組:王珮伃、黃瀞平、宋𧙗媗、鄭宇倢、許尹鏸、楊筑云

國體體推打擊發威強勢尋求衛冕。攝/大專體總
綜合

系際盃四強名單出爐 衛冕軍國體體推火力全開氣勢旺

歷經天公不作美而順延賽程一天,2025年全國大專校院系際盃棒球爭霸賽八強戰10日終於在三重棒球場開打,壓軸登場的衛冕軍國體體推不費吹灰之力,9支安打帶動下以10:0「扣倒」海大資工,下場比賽將迎接來自嘉藥運管的挑戰。 國體體推從第2局開始「乒乒碰碰」,先發打線只有前2棒沒安打,而且3到9棒人人貢獻打點,最後是第3棒的廖鈞源在4局下把握機會,一棒送回2分,形成提前結束比賽的再見安打。 包含廖鈞源在內,國體體推還有昝泓岐、劉海靖、黃新元和高翊鈞都是去年的冠軍班底,其中黃新元是今年的大四應屆畢業生,希望能把握最後一次系際盃舞台,幫助球隊完成2連霸。「畢竟我去年沒打得很好,想要彌補缺失。」今天他擔任先發第5棒,繳出單場雙安自評滿意,希望明天能維持火力。 黃新元因為外表成熟被隊友用日文暱稱「阿尼基」,但其實他並不是陣中最老的成員,此役先發3局無失分的左投高煌程輩份更高,今年已經30歲,目前是休閒產業管理學系的碩一生,他表示本身經營棒壘球運動用品店,為了精進管理學問,所以去年重返校園攻讀研究所。「7年沒有打大專組的賽事,重回感覺球員比以前更強,各隊投手球速也都變快。」 國體體推歷經預賽首戰的險勝,近三戰都能狂取10分以上,總教練張恆認為子弟兵漸入佳境:「他們火力本來就有這水準,今天也是發揮平常練習該有的樣子。」不過他也點出隱憂,坦言衛冕的最大挑戰,來自今年沒有資深校友回歸助拳,「有特別鼓勵選手,打球要向學長們一樣,展現去年他們在場上的企圖心和求勝慾望。」 嘉藥運管在另一場八強賽受益於比賽限時,驚險阻止成大電機A在5局上的反撲,終場以7:6險勝,睽違5年重返四強行列。 兩隊在前一場比賽才剛交手過,6月27日嘉藥運管以16:1大勝,取得南區複賽第1名的資格,沒想到八強賽抽籤,又與南區複賽第2晉級的成大電機A碰頭,這次他們險些陰溝翻船,5分領先卻差點晚節不保,5局上被連追4分,最後讓追平分停留在三壘,驚險度過這個半局後因比賽限時已到而收下勝利。 嘉藥運管先發投手陳柏霖此役一路投到5局上,保送首名打者後退場休息,總計今天完成4局內容,共敲4支安打,有4個三振、4個四死球保送,因接替投球的林威凱挨打而多丟1分,總共承擔3分責失,不過仍在林威凱完成關門後到手勝投,他透露自己在場邊並不緊張,「我相信我的隊友。」 陳柏霖透露在北上之前收到先發任務,很興奮能掛帥8強戰,前2局表現不錯,但3、4局都投成滿壘,他表示因為自己只有直球、滑球兩個球種,所以投起來難免吃力,第一次亂流運氣好而化解,後來再遇到就沒能丟好。 今年要升上大四的陳柏霖屬於低肩側投,他表示就讀三重商工時在學校社團投得不錯,當時還是正常的上肩姿勢,大二的時候遇到撞牆期,剛好在校外訓練基地遇到南英商工總教練佟百聖,接受建議改成側投,「現在控球和球威都有提升。」 另個四強戰的組合是逢甲土木和臺體運傳,逢甲土木靠著葛品進2.2局後援關門,以5:3擊敗臺大工海,而臺體運傳則是先發投手黃柏緯燃燒102球一夫當關,最終以3:2險勝明志機械。

鈍劍好手陳致傑三度出戰世大運。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鈍劍陣容延續亞錦賽佳績 銳劍睽違八年再戰世大運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擊劍賽事於7月17日在德國登場,中華隊本屆參加3個類別、共9位選手出賽,除了連三屆與會的男子鈍劍,還有繼2017臺北世大運後、睽違8年再亮相的男女銳劍好手參戰,力拚突破歷屆成績。 近年在國際賽歷練下,男子鈍劍逐步展現團隊戰力,成為本屆代表隊一大亮點。陳弈通、陳致傑、許勝閎六月先在亞錦賽合作,奪得團體銅牌(當時另員為郭均祐),他們八強擊敗上屆銀牌韓國、四強40:45惜敗上屆金牌中國,最終名次與香港並列,為世大運前的重要實戰經驗。 其中陳致傑曾於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男子鈍劍個人賽名列第5,刷新中華隊世大運擊劍最佳個人成績,將三度參戰的他,在亞錦賽也取得個人第5的突破,近期狀態高檔。陳弈通曾為2018年雅加達亞運代表隊最年輕的擊劍選手,2024年巴黎奧運先在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奪冠後,成為中華隊睽違36年首位重返奧運殿堂的男子擊劍選手。兩人再攜手上屆班底岳哲豪,將以豐富經驗與新血許勝閎聯手出擊。 男子銳劍則由徐浩、林韋宸、陳品叡與吳祥慶組成,四人近兩年分別持續參加亞洲錦標賽、亞洲盃及世界盃等國際賽事,也是國內各錦標賽的常勝軍。此外,徐浩和陳品叡二月初先參加塞爾維亞舉辦的世界青年男子銳劍錦標賽,徐浩更是一路闖進36強,雖最終不敵義大利選手,但也獲取寶貴經驗。 吳米雅是本屆唯一的女子鋭劍選手,今年六月她在亞錦賽擊敗哈薩克選手進入16強,並和勁敵中國選手正面對決,從開賽落後3分追至14:14,最終以決一劍惜敗,展現其與亞洲頂尖選手高強度對抗的能力,也作為世大運賽前的重要歷練。 擊劍分為鈍劍、銳劍和軍刀三種劍種。鈍劍的得分部位是軀幹,攻擊時必須掌握進攻權;銳劍得分範圍為全身,不需要進攻權;軍刀可用刺擊或劈打,得分部位限上半身,同樣需顧及進攻權。個人賽比賽時間為三局,每局3分鐘,或先達15分者獲勝。團體賽由每隊3名選手輪流出賽,採九局接力制,每一局比賽的目標分數為前一局的基礎上再加5分(如第1局至5分、第2局至10分,依此類推),率先累積至45分的隊伍即為獲勝。 中華隊自1995年福岡世大運首次參賽擊劍賽事以來,中間曾缺席5屆,自2011年重返賽場後,2017年主場出戰更曾派出女鈍劍、銳劍、軍刀及男銳劍各項好手,最佳成績為陳致傑於2019年創下男鈍劍個人第5,本屆將再力拚個人及團體賽的突破。 2025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擊劍代表隊 男子鈍劍:陳弈通、陳致傑、岳哲豪、許勝閎 男子鋭劍:徐浩、林韋宸、陳品叡、吳祥慶 女子鋭劍:吳米雅

中租羽球隊成員攜手現身記者會站台。攝/大專體總
綜合

全國大專校院羽球排名積分賽邁入第5屆 一般組選手夏季特典擴大規模新增團體賽

全國大專校院羽球排名積分賽今年將進行第5屆賽事,今(24)日的開賽記者會,中租企業羽球隊全員到場相挺,其中賽事代言人葉宏蔚、林湘緹更上台分享長年征戰的心情,同時也鼓勵報名參賽的選手,享受這個每年夏日專屬於一般組的頂規舞台。 經由過去4年的成功舉辦,全國大專校院羽球排名積分賽已成為一般組羽球好手的兵家必爭之地,今年賽事從6月30日開放報名,第一站為8月19、20日在國立中山大學,第二站移師國立中興大學,時間訂於9月4、5日,第三站則是9月11、12日在長庚科技大學舉行,每組累計積分前2名者,可晉級到10月的年終總決賽。 今年全國大專校院羽球排名積分賽新增組別,除了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混合雙打,再擴大加入男子團體及女子團體的對抗,總共7組戰線增加了比賽的精彩性和可看性,也讓一般組選手可以體驗一級國際賽的賽制。 教育部體育署專門委員王浩祿在記者會上指出,臺灣羽球名將在國際賽場上成績亮眼,也帶動國內的羽球運動從事人口,全國大專校院羽球排名積分賽的舉辦,可以推動大學生的羽球風氣,也讓青年學子在暑假有揮灑汗水的舞台。 大專體總會長王淑音也表示,很榮幸獲得體育署支持,經辦相當受歡迎的全國大專校院羽球排名積分賽。「羽球是好上手的運動,喜歡者眾多,我們只辦全大運還不夠,所以提供另個參加機會,也感謝中租企業和美津濃公司,沒有他們一起推展會很不容易,我們會繼續兢兢業業,辦好這項賽事。」   中租控股及中租基金會今年提供100萬元的獎助學金,中租青年展望基金會董事長李昆穎在記者會上直言,看到學生在運動場上為人生加值,一直是企業投入基層的初衷,「基於取之社會用之於社會,我們想要做出回饋」。今天中租羽球隊選手全體出動,也象徵中租培養球員的不遺餘力。 連續5年投入贊助的美津濃公司今年也端出250萬元的等值商品,獎勵一般組高手,台灣美津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福知真看到全國大專校院羽球排名積分賽的成長特別有感而發:「這比賽變成每年一項重要的熱門賽事,感謝大專體總和中租企業兩位合作夥伴的用心。」 今年的賽事代言人有一位新面孔,巴黎奧運國手葉宏蔚在記者會上分享了自己低潮時的應對,希望能帶給在羽球場上卡關的人一些啟發,「我會先找自己開心的事去做,看書或找朋友去戶外走走」。雖然從沒和一般組選手有過交戰經驗,但他認為羽球打得開心最重要,而且也羨慕參賽選手能在兼顧學業下享受打球樂趣。 另一位代言人是連續2年擔綱的林湘緹,她特地提及人生當中最難忘的一場比賽,盼參賽選手也能一樣勇於拚戰。「2023年中國大師賽,有一局我原本8:17落後,後來逆轉21:17,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比別人執著一點,才有機會創造奇蹟。」林湘緹目前女單世界排名25,有機會在今年嚐到「臺灣一姐」的滋味,但她說自己沒想太多,「把每場比賽做好,排名就會往前」。

輔大隊長黃永竣。圖由輔大足球隊提供
人物特寫

從防線築起的兄弟之夢 輔大黃永竣踢出堅定步伐

哨聲響起,輔仁大學男足隊長黃永竣跪在草地上,這是他生涯的第一座UFA大專足球聯賽冠軍,也是球隊睽違7屆再度封王的時刻。球場上的他,是隊伍最堅定的後防中樞,他守住球隊的防線,而守住他的,則是來自家人最深的依靠與支持。   KICK-OFF — 夢想的開球 賽場上總不乏兄弟檔,而黃永竣的足球起點,就是從哥哥黃侑威的腳步開始。小二時,他在哥哥的球隊踢球踢出興趣,雖然也嘗試過田徑、籃球等運動,但黃永竣仍對充滿身體對抗的足球情有獨鍾,從此兄弟倆攜手踏上征途。有作為前場的哥哥在前方帶球突破,黃永竣的足球之路走得更爲平坦,他感謝道:「謝謝他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在前面替我鋪路。」   POSITION — 轉身,找到自己的位置 足球比賽只有半場才能換邊,但人生的轉向不只一次。高中進入五人制強權民雄農工就讀後,黃永竣難以適應,因緣際會下轉至十一人制強校路竹高中,他回憶:「一開始覺得高雄真的蠻遠,但那時候覺得好像是一個不錯的機會,所以就決定轉過去。」 轉換編制讓黃永竣嘗試不同位置,最初進到路竹踢的是前鋒,然而教練認為他具有後衛的潛能,因此讓他扛起球隊防線,他也憑藉著在後防的亮眼表現,在校隊、俱樂部甚至代表隊踢出自己的位置。   HALF-TIME — 臂章是榮耀,也是責任 升上大二後,黃永竣從哥哥手中接下輔大隊長臂章,起初他也自我懷疑過,認為此刻的自己還不足以承擔這份責任。不過,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將壓力轉換為成長的動力,戴上臂章後重新調整訓練強度與心態,「我對自己要求很高,會告訴自己絕對不能輕敵和放鬆,每一場都慎重去看待,從小事情開始去做到最高標準」。 除了提升自己外,黃永竣也不吝於請教哥哥與學長們的領導經驗,秉持著以身作則的帶隊心法,輔大本季也如願在主場奪冠。半場休息是調整戰術的時機,而屬於黃永竣的改變,從戴上隊長臂章的那刻開始。   DEFENSE — 他守住球隊,而家人守住他 在場上後衛是球隊的防線,給予隊友推進的勇氣,而黃永竣自信可靠的身影,來自家人無條件的支持與依靠,他說:「從小到大比賽不管在哪家人都會到,他們的支持對我來說很重要,一路以來有他們才能踢到現在。」 過去黃永竣比賽時曾因失誤讓球隊被進2球,而下半場替補上陣的哥哥化身弟弟的守護神,上演梅開二度改變戰況,這也成為他最難忘的回憶之一,哥哥不僅在場下給予支持,場上也是竭盡所能的成為黃永竣最可靠的存在。家人愛與關心化作他不斷奔跑的動力,支撐著他走到現在,成為場外最強大的隊友。 EXTRA TIME — 踢完和哥哥的那場比賽 年初,黃永竣受邀去香港俱樂部參加試訓,雖最終未能簽約加入,不過他沒有氣餒,反而將其視為很好的挑戰。而當時有別的俱樂部邀他試訓,但他決定放棄這個機會,他表示:「自己不想以同樣的心態再去面對下一個球隊,我想回臺灣把自己調整好後再去嘗試,這樣他們才會看到更好的我。」 「我會到現在都這麼努力踢,其實也是為了完成我跟我哥的夢想,他想旅外但沒有機會,所以一直以來就想去幫他完成夢想。」黃永竣選擇接下哥哥這份未竟之志,將旅外視作自己的目標,也是和哥哥許下的諾言,「未來我一定會繼續努力,不會讓他們失望,去完成我跟我哥的夢想」。 不過,他也不會將目光放得過於遙遠,而是專注於當下,「我不會急於馬上就要做到,因為現在被人家看到也不是最好的狀態,所以對我來講就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把當下該做的事情做好。
」   OPEN-PLAY — 哨響是結束,也是開始 在足球場上,黃永竣已經寫下屬於自己的足跡,堅定與自律的態度是他鮮明的特質,但他仍就不滿足於此地說:「永遠都有比自己更更厲害的人,永遠都不會足夠,所以要時時刻刻的進步。」也許場上的隊友是最堅強的後盾,然而只有不斷地前進,才能更靠近勝利的哨音。站在草地的白線上,黃永竣望向更高的舞台,而他的足球之路才正要開始。

國立體大張庭瑜114全大運射下反曲弓女團銅牌。照片由郭惟璦提供
人物特寫

眼淚淬煉出堅韌 國體張庭瑜用享受之心射下恐慌症心魔

「對我來說射箭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也是突破自我的方式,因為有射箭我才更了解自己。」 來自國立體育大學的張庭瑜,大學前三年受目標恐慌症(Target Panic)所苦,「突然就不會射箭了」,每天以淚洗面的她幾度想過放棄,靠著學長林子翔的鼓勵和陪伴,以及自身不斷嘗試與堅持走出心魔陰影,直到大四才首次入選全大運。這次,她抱著享受射箭的心態,最終和隊友抱回反曲弓女團銅牌,續寫自己失而復得的射箭之路。 舉弓 來自桃園的張庭瑜過去就讀茄苳國小,正巧遇到永豐高中國中部射箭隊來學校招生,小時候好動的她決定試看看,「對射箭的第一印象就覺得很酷名字很帥,以前也沒有在電視上看過,接觸之後才發現是很靜態的運動」。 走過國中的適應期,升上高中張庭瑜就突破自己70公尺的最佳成績,但是高二後她就未曾再踏上全中運舞台,由於隊內有一個超強學妹—邱意晴,因此張庭瑜高二到高三出賽機會銳減,也讓她立下上大學之後一定要代表學校參加全大運的目標。 高中畢業後因為地緣關係,張庭瑜選擇了資源較豐富的國體,和高中課後固定的練習時間相比,大學的個人時間多,但訓練量的大量增加,也讓她卻因此陷入生涯最大低潮。 失準 「那時候我真的每天都在哭,尤其是有測驗的時候,我看到那個分數就會想哭,有一天我真的哭著跑去找教練說:『教練我真的堅持不住,不想再練了』。」 張庭瑜回憶高中畢業後有一段時間沒有維持訓練,加上自身個性遇上壓力時容易畏縮,面對比高中還要多上將近兩倍的的訓練量,俗稱「黃心病」的目標恐慌症也悄悄找上門,當時目標恐慌症讓她心跳快到無法瞄準靶心,一看到黃色的靶心就焦慮,箭都無法放出去,成績自然每況愈下。 雖然平時相處無異但張庭瑜場上的掙扎,從國中到大學的隊友兼好友田文慈都看在眼裡。「練習的時候都會聽到她在噹箭(意指脫靶)的聲音,她以前射不好就會臉很臭,也是最近才知道她當時對自己的想法那麼不好,會貶低自己的價值。」 國體教練郭振維除了持續關心張庭瑜每次練習的狀況,也告訴她不要想太多:「不要一心只想射十分,要去享受射箭的過程。」 瞄準-射箭魔人拉一把 「子翔學長那時候都會跟我說:『射出去就對了,不要怕,怕什麼!』」 張庭瑜能走出那段看見靶心就害怕的日子,是因為碰上了射箭路上的師父—林子翔,「那時候子翔學長可能覺得我很努力,但成績一直提不上來,所以決定幫助我,他都會拉我去訓練,幫我看動作。」因著那段時間打下的基礎,讓張庭瑜一點一滴的重新拼湊起破碎的自信心,雖然過程總是掙扎。 張庭瑜笑說每次學長回國體都會抓著她練習,「我那時候真的有點怕到,他一來射箭場就會大聲喊:『張庭瑜咧?有沒有看到張庭瑜?』然後我就會躲在桌子底下,叫大家不要出賣我。」 每個和林子翔一起挑燈訓練的夜晚,逐漸點亮起張庭瑜心中的暗夜,她開始學著享受射箭的過程,雖然離生涯最佳還差那麼一步,但已能看見黑暗盡頭中的亮光。 放箭 「我今年全大運前的時候有想過,如果校內選拔再沒有選上就要退休了。」 田文慈說:「我們從國中常一起出去比賽,但到她高一之後就再也沒有了,直到大四才又選上,『五年的低潮誰可以熬得過』,很多人射到後面起不來就再也起不來了,但她願意一直找方法堅持到最後一年,她真的很努力。」 到了大四這個生涯抉擇的十字路口,張庭瑜一樣碰上了許多競技運動員都會遇到的難題。「我今年選拔前也沒想過可以選上全大運,如果成績再沒起色的話,想說還是大學四年射完就不要再射了,總會有該放手的一天。」直到通過校內選拔她才將這個想法漸漸抹去,「知道選上那刻,真的覺得前面幾年的努力值得了」。 命中 「當下射出兩支十分的時候,我真的太激動了,沒想過能在高張力的情況下有這樣的表現。」張庭瑜在114全大運反曲弓女團銅牌戰第二局連續命中兩隻十分箭,讓她高興的對著轉播鏡頭比出慶祝動作,「我真的很享受那瞬間」。 國體在銅牌戰以積分6:0收下全大運反曲弓女團銅牌,張庭瑜感性說道:「站上去頒獎台的瞬間,雖然外表看起來很冷靜,但內心相當澎湃,往前看的時候特別有感覺吧!我在心裡面一直告訴自己:『我真的做到了』,真的很感動。」   拔箭 「以前遇到困難會想要逃避,但射箭教會我勇敢去面對。」張庭瑜回首整整13年的射箭生涯,最想感謝的還是學長林子翔用行動帶她走出整整5年的低潮。 張庭瑜想對自己說:「很謝謝自己當初沒有放棄,沒有努力是白費的,未來也要繼續射下去,我是最棒的!」另外,她也透露因為學籍還在國體,因此會再給自己一年的時間,繼續努力在大專賽場上證明自己。 對於張庭瑜來說人生就如射箭,雖然總有幾支箭偏離靶心,但只要箭袋中還有箭,她就會一直站在預備線上,等待下輪提示音響起時,再次向前拉起弓瞄準黃心,勇敢地朝人生中的十環射去。

面對人生首次全大運,王詩云沉著應對。照片由王詩云提供
人物特寫

從白袍到靶心 臺大王詩云「射」出自己的節奏

「做自己就好,因為在射箭場上,影響你表現的,從來不是對手。」今年全大運一般女子組反曲弓個人賽決賽,來自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的王詩云,首次參賽便躍上決賽舞台,與學姊吳詠珍上演精彩的「臺大內戰」。面對學姊的穩定發揮,她沉著應對,一箭接一箭射出關鍵分數。儘管最終以些微差距拿下銀牌,但面對這場首秀,她已感到滿足。 射箭帶來的穩定感 王詩云和射箭的緣分始於國小,當時看著兩位哥哥練習時的帥氣模樣,讓她不禁也追隨他們的腳步,開始自己的射箭之路。由於國小盃賽眾多,得獎相對容易,初期累積的成就感為她注入信心,也讓她持續堅持至今。 然而,除了勝負帶來的成就感,王詩云更喜歡射箭帶給她的穩定感和團隊合作的快樂。她認為,射箭訓練出的專注力能幫助她穩定情緒;而在看似孤獨的射箭運動中,隊友間的相互扶持也很重要。比賽時,隊友間不僅需要協助測風向、看分數等,就算只是彼此眼神交流的鼓勵,都是支撐她的重要力量。她說:「尤其在團體賽,有學姊和隊友一起分擔壓力,會感覺更安定。」 讓興趣成為調劑學業的休閒 即使從小就開始訓練射箭,王詩云面對課業卻從不馬虎。升學壓力與訓練時間的拉鋸,曾讓她一度懷疑是否該放棄。「每次大考前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該暫停練習。」面對父母對課業的重視和自己的高要求,她選擇一條更成熟的道路—溝通與承諾。「我的做法是和父母『交換條件』,在我達成他們期望目標後,就可以繼續射箭。」 國中還在校隊裡的她,還是維持著天天晨操、放學練習的生活,她說:「一開始真的有點吃不消,但後來就習慣了。反而因為規律運動,身體更健康,讀書效率也提高。」進入北一女中後,因學校沒有射箭場地,她每週仍堅持回國中練習一至兩次,並依據考試時程彈性調整練習安排。對她而言,射箭不是課業的負擔,而是能在壓力中喘息的出口。「我希望在面對課業壓力時,射箭可以是調劑自己身心的活動,也可以透過練習和比賽和其他隊友社交。」 臺大射箭隊帶來的自主與成長 對王詩云而言,臺大不只是代表最高的學術殿堂,也是她一直嚮往的射箭隊所在。她說:「當初選擇臺大,除了學業,射箭隊也是很大的吸引力。」實際加入射箭隊後,為她帶來了不同於以往的成長。王詩云表示,過去國中小時期教練會協助一切,但臺大射箭隊為社團性質,訓練自主性高,有些專業的知識需要靠學長姐的傳承,而她也是在這段時間裡,才更深入地學習如何自己調整弓、綁弦線、測磅數。 此外,學校提供完善的健身設備,讓她得以彌補高中時期的體能空缺,重新訓練手臂與核心肌群,為射箭時的穩定性打下更厚實的基礎。而隊上教練正是前奧運國手魏均珩,他不僅在技術上給予指導,更在心理層面提供強大支持,讓她在賽場上能安定心神。 全大運初登場:盡全力 做自己 自寒假起,王詩云就展開全大運備戰,不僅按表操課,也透過小盃賽調整狀態。儘管賽前一個月一度因表現不穩而焦慮,但她很快調整心態。「我告訴自己,這只是大學第一年,應該放寬心,開開心心地去應戰就好。」 決賽場上,她與自高中時期結識的學姊吳詠珍上演了一場「臺大內戰」。面對壓力,她秉持著自己的賽場哲學:「在射箭場上,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因為有時候你表現很好,但對手可能表現得更好;有時候你狀況不好,對手也可能比你更糟,所以做自己就好。」 正是這份平常心,讓她在首度全大運初登板就贏得個人賽銀牌,並與隊友一起抱回團體金牌,為大學射箭生涯寫下亮眼的起點。 醫學路上 射箭繼續同行 明年起,王詩云將擔任射箭隊幹部,她希望能招募更多新生,將射箭的樂趣分享給更多人。不過面對愈加繁重的醫學系課程,她也坦言,訓練時間勢必會受限,不過她還是希望能走多遠就多遠,讓射箭繼續是調劑生活的休閒。 最後,對於那些在學業與興趣間掙扎,或是興趣無法獲得家長支持的學弟妹,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不要太快放棄。可以先冷靜下來聽聽家長的想法,也試著和他們多溝通自己的感受,或許就能找到平衡。」 這份沉穩與智慧,不僅展現在她的箭道上,也體現在她的人生選擇中。

臺體曾奕維獲得UCI國際自行車總會提名前往上海培訓一個月。照片由選手提供
人物特寫

非科班出生挑戰職業舞台 臺體曾奕維盼能站上亞、奧運殿堂

目前就讀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競技運動學系二年級的曾奕維是一名自由車選手,不但在上屆全大運拿下公開組自由車公路賽金牌,更在剛結束的114全大運分別拿下公開組自由車團體計時賽的金牌與公開組個人計時賽的銀牌。然而,即使在國內擁有好成績,到了國際賽場仍與同年齡的選手有所差距,他也將這種不甘心化作動力,持續訓練精進自己,希望能突破個人的最佳表現,期許有朝一日能挑戰更大的舞台。   起點:夢開始的地方   曾奕維的啟蒙老師正是他的母親,一開始只是跟著騎,隨著騎行時間變長開始認識形形色色不同背景的車友,慢慢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印象最深刻是有一次從新北八里騎到臺南,沿途風景很漂亮、感覺很自由。」曾奕維表示,也是從那時候愛上騎車這項運動並立下成為國手的志願。此外,對於選擇成為自由車選手家裡其實是很支持的,唯一的要求是不能半途而廢,他說:「家裡只告訴我既然選擇這條路,就不可以中途放棄,不然前面的努力與投資就浪費了。」   轉變:身份的不同碰撞出火花    為了成為國手,曾奕維高中時毅然決然隻身前往新竹世界高中就讀,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正規訓練的他,一入學就被震撼教育,看到非常多比自己還有實力的選手,但很快就發現這雖然是他的劣勢卻同時也是優勢,因為訓練總是枯燥乏味,不但是肉體上的鍛鍊更是心靈上的折磨,因此很多從國小、國中開始訓練的選手接二連三的放棄。但對他來說,不管是訓練模式亦或是生活方式都是全新體驗,加上是自己有興趣的事,自然而然就堅持了下來。 跌倒:從失敗中吸取養分   上了大學,為了能再繼續突破個人最佳表現,曾奕維自費尋求功率訓練師的幫助,此舉也成功反應在個人計時項目成績上,除了在113全大運自由車公路賽成功摘金,更拿下113全國自由車公路錦標賽個人計時賽男子U23的冠軍,成功以全國第一的成績獲得亞洲自由車公路錦標賽的參賽資格。然而事與願違,即使比賽的當下已經做出生涯最好的均速,仍不敵其他亞洲各國的好手,最終以第十名作收。賽後他也坦言:「這樣的結果對我自己其實打擊蠻大的,但也藉此意識自己的不足,記得這種痛的感覺,回去還要再練。」 曾奕維的故事仍然持續進行中,不但在今年114全大運自由車賽事獲得1金1銀的好成績,也在全大運後獲得UCI國際自行車總會提名,前往上海的與全亞洲最頂尖的青年選手一同培訓一個月。「如果可以,我想到亞、奧運的舞台看看這個世界。」他表示,現階段能做的就是持續訓練增強自己,希望在大學畢業前能獲得職業隊的青睞,甚至有機會去挑戰亞、奧運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