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役選手與學長在賽後圍成大圈傳橄欖球,是臺大橄欖球隊傳承80年的方式。攝/許靜玟
人物特寫
橄欖球
臺大橄欖球隊80週年雙金入袋 圍圈相傳水牛精神
411
臺南 報導
臺灣大學橄欖球隊在今年迎來第80週年。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中,臺大橄欖球隊勇奪一般男生組7人制與15人制雙金,寫下耀眼成績。
奪金當日,場邊不僅有在校隊員與教練,更吸引了大批歷屆校友觀戰,從資深學長到剛畢業的新鮮人,各世代的校友齊聚一堂,共同為臺大橄欖球隊加油。
第69屆隊員楊智節也到現場為學弟們加油,他指出,自己身為橄欖球愛好者,每年到場除了表達對運動的支持,也是一種情感連結的展現。「這是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動,學長到場對於學弟來說,是一種精神支持。」
他進一步分享,有些較年輕的學長們平時會回去參與練球,給予經驗傳承,自己也會觀察學弟們是否在比賽中展現出訓練成果,「看看還有沒有我們可以協助他們更好的地方」。
比賽結束後,臺大橄欖球隊依循多年傳統,不分球員、教練、球經或校友,大家自然地圍成一個大圓圈,每個人都會輪流發言,分享對比賽的觀察與感想。最後,大家還會把橄欖球傳一圈,象徵精神的延續與交棒。
現任臺大橄欖球隊隊長林頎衡表示,學長們每年從各地回來集結觀戰、參與圍圈,是他們對這支球隊最深刻的承諾。「像前輩講的,球隊是個神奇的地方,自己當年沒能完成的遺憾,未來總會有學弟來完成。」
林頎衡提到,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圍圈是在大二的元坤盃。「那是我加入以來第一個冠軍,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跟冠軍沾得上邊。」他說:「我已經忘了隊長、OB們那天講了什麼,我只記得circle傳的不是球,是獎盃,傳完大家都在大喊『我們是冠軍』。」
圍圈時的分享不只著重在技術或戰術,更是組織文化傳承的機會。楊智節舉例:「我們臺大橄欖球隊的logo是水牛。每年有新生進來時,如果我回去練球遇到下雨,我會跟他們說為什麼是水牛。早期學長們在雨天泥巴地打球,遠看就像水牛在打球,這些就是幾十年前學長留下來的故事。」他提到,這些文化的傳承,就是靠著一次次的圍圈、一次次的對話慢慢延續下來。
第68屆隊員謝秉益也回憶自己當年還是球員時,與學長們互動密切:「他們不只比賽會來,平常也會跟我們訓練、做傳承。」他認為,臺大橄欖球隊不只是現在場上的在校生,更是一個貫穿80年歷史的大家庭。
臺大橄欖球隊第68屆隊長謝秉益在圍圈時分享比賽觀察與隊伍精神。攝/許靜玟
對奪金的學弟們,楊智節想說:「我每一屆都會講同一句話,這是從過去打球的經驗中累積出來的智慧。」他說:「我覺得金牌不是獎盃所帶來的意義,而是我們在橄欖球裡面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態度。他們會贏,是因為他們先展現了橄欖球應有的精神和態度。」
橄欖球是「向後傳球、向前推進」的運動。楊智節期許臺大橄欖球隊能維持這樣的精神,把球傳下去,繼續傳承。
謝秉益則簡單地說:「他們做得都很棒,已經沒什麼好勉勵的。只期許他們能把在場上學到的東西繼續傳承下去,讓未來的學弟也能夠像他們一樣,聰明地打球、傳承臺大的精神。」
臺大橄欖球隊這一段橫越80年、跨世代之間的情誼,無論是畢業後成為學長,還是仍在球場上奮鬥的隊員,都正用行動詮釋著這份「水牛精神」。
而這樣的精神,也持續鼓勵著每一位在屬於自己場域中奮鬥的學生運動員,向後傳球,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