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實生轉學至中山大學 今年度第一次比UBA。攝/黃歆愉
人物特寫

「球給Mio!」新同學松山實生 自信熱血揮灑UBA

「球給Mio!球給Mio!」UBA一般女生組預賽場上,常常會聽見國立中山大學教練羅郁平在場邊激昂地重複喊著這句話,循線望去,會發現Mio就是來自日本的大三控球後衛松山實生。 因為算命師的建議來到中山大學     身材嬌小,頂著一頭俐落短髮,在場上持球穿梭於敵我中的Mio,其實是一名轉學生,而這也是她第一次參與UBA賽事,雖然中山大學一般組女籃正面臨隊員人數緊繃的狀態,導致備賽期間無法湊滿十個人練習全場對打,Mio仍樂在其中的說:「準備轉學考的時候,媽媽在日本有把我跟一些學校的名字拿去算命,發現中山大學是最適合我的一所學校!」 為自己的選擇付出全力     Mio在日本讀國中時,每名學生都必須加入一個運動校隊,當時她在籃球與劍道中猶豫不決,後來被身為籃球選手的姊姊「瘋狂」說服,最後選擇了籃球。相比其他同屆將近30 位隊友,初學者的身分讓Mio遇到了不少挫折與壓力,但自認運動神經不差的她,在向教練日復一日地請教,並利用其他時間做更多練習,努力填補差距後,進步幅度提升不少。Mio也深刻感受到了籃球這項團體運動帶給她的自信與快樂! 感受到台日文化差異     談到台灣球隊文化,Mio有感而發,「台灣人對自己或對別人都很溫柔,在失誤或是犯錯時,都會說『沒事沒事!』。他們會問我的想法,再告訴我可以怎麼改進。」不同於在日本「教練至上、多責罵」的模式,她不免擔心這類「溫柔」有好有壞,「很溫暖,但我希望有人可以直接告訴我剛剛錯在哪裡。」不過她也格外享受在場上與隊友們的氛圍,「我被包夾時,他們都會想辦法替我解圍,或是我們事先沒有講好,但默契意外地配合到,我就會很開心!」     中山大學今年解除禁賽,時隔兩年回歸UBA賽場並順利晉級複賽,對此扮演重要腳色的Mio說:「雖然人數少導致調度方面很耗體力,預賽第一場又是我們球隊的第三次全場,但我沒有特定目標,就一場接一場打,因為每一次我都想贏!」正向的Mio不畏懼輸球,反而更珍惜每一次經驗的學習,祝福中山大學與Mio的首次UBA於接下來賽季可以打出好成績!

躍上公開一級決賽賽場的張以潔。攝/大專體總
人物特寫

最熟悉也最陌生 張以潔從零開始

110大專排球聯賽甫圓滿落幕,球員組成皆非體育相關科系的中山大學也躋身女子組公開一級六強行列之中,其中大三隊長張以潔,高中更來自乙組球隊。國小時隨著姐姐的腳步一同加入排球校隊,回想起一路的過程,她說: 「打排球讓我認識了很多不一樣的人。」 清楚經歷挫折是必然  中山大學屬於公開一級球隊,也曾是連續多年衝擊四強的常客,可想而知,訓練與比賽上的強度對於乙組球隊出身的張以潔來說,必然存在著一段難以想像的落差,因此大一剛入學的她,當時心中滿是挫折與壓力,並坦言:「簡直可以說全部打掉重練,發現很多觀念我都沒學過,不像之前只要在場上站對位置就好了,剛進來的時候,我晚上還會躲在棉被裡一個人偷哭一下。」 盡力做好每一分 學姊從旁陪伴與支持  為了努力追上大家的腳步,在場上會要求自己做好每一項指令,場下則是找時間到操場跑步額外鍛鍊體力,因為張以潔深知她能做的只有儘快補強自身實力的差距,其中學姊們的存在也讓她知道自己並不是單打獨鬥,尚未入學的她便明白一旦選擇中山大學就讀,就代表將來須挑戰公開一戰場,而隊上同校9年的學姊小鹿(林舒羚)便是張以潔願意接受磨練的其中一個原因,「知道她也在,就會比較心安。」在課業方面,另外一位學姊也成為她安定的力量,她提到:「還有一個今年要畢業的學姊,小沒(洪宜鳳)也是電機系的,她也很常會幫我。」 「氣氛好了,球自然就會好。」 今年擔任隊長帶領中山重返六強的張以潔,笑稱自己其實不是個主動的人,但隊長一職須在教練與球員之間「打好關係」凝聚向心力,「我知道我該跳出來,觀察與關心隊友狀況,球隊低迷的時候,心情就要先顧好,如果我突然想到甚麼,也會用訊息傳一下。」她也意識到個性非常慢熟的她,這一年不但增添了不少自信,更重要的是,還間接為她比賽時攻擊方面的表現帶來正面影響,使她在場上更加果斷與篤定的出手。 感謝因排球而結下許多緣 四處打球結交球友也是張以潔熱衷的事情之一,「而且球友們不是只有限定校內,他們會是各縣市或是各種職業,很好玩。」她雀躍的說。如今將升上大四,經過了三年公開一級的洗禮,無論心態或球技層面,張以潔顯然收穫不少,相較大一的慌張與挫折感,現在眼神中則是充滿了自信與堅定,相信在各種挑戰中持續成長的她,在未來的賽季中,能帶領學妹們打出一場場好球!

林沁禔國際賽經驗豐富。圖/林沁禔提供
人物特寫

難以複製的人生跑道與節奏 林沁禔的定向越野哲學

目前就讀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三年級的林沁禔,過去是世青及國家培訓隊裡的熟面孔,也曾多次披上國家隊戰袍代表臺灣到各地征戰,雖然定向越野在國內相較起其他項目較不屬於熱門領域,但談起這項運動,他比任何人都還雀躍。「起跑前,每個選手都會分配到一張地圖、一個指北針跟GPS,但之後路線是自己跑自己的,要靠判斷力自己規劃,所以定向越野這個運動,除了體力跟速度,還很吃頭腦。」 林沁禔透漏,受到熱愛越野超馬的媽媽影響,從小耳濡目染,時常一起相約練習,但他坦言真正使他轉換項目,踏入定向越野領域的契機,是因為當時不小心報錯參賽項目,只好趕緊練習硬著頭皮去比賽,結果就此誤打誤撞,被相較起越野跑更需具備臨場反應及空間方向感的定向越野魅力所深深吸引,從此便一頭栽進定向越野的懷抱,他也提到因此高中時期很常向學校請假,四處尋找資源練習,甚至積極寫信拜訪贊助商進行募款,只為了能順利參賽以不斷磨練與提高經驗值,「一路以來很辛苦。」他更表示當時連媽媽都搖頭,直呼簡直走火入魔! 回憶起最深刻的一場比賽,林沁禔馬上想起他於2017年首次代表臺灣在芬蘭的中距離賽事,當時才剛走出韌帶拉傷低潮期,加上芬蘭高深莫測的地形,令他感到非常挫折,「芬蘭地形很野,第一次手上拿著地圖卻不知道自己在哪,我跑得很慢,邊跑邊學,後來還是沒完賽,但這卻是我學到最多的一場。」 定向越野帶給林沁禔的影響不僅只是專業的地圖分析等能力,更造就了他獨立自主、不自我設限的個性,在國外結束賽事後,他通常不會馬上回國,而是多花一星期以上的時間,留在當地或是鄰近國家進行打工換宿及旅遊,這也漸漸培養出他的國際觀,以及在生活及待人處事方面獨特的風格,倚著良好的判斷與適應力,及必備的地理專業知識,他升學時以特殊選材身分順利錄取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及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他瀟灑地說,「我就在全台大學分布地圖上從我的所在地新北市畫斜對角線。」至於後來選擇進入中山大學就讀的原因則是因為對地理、森林及海洋領域的高度興趣,當提及所學研究方向及未來職涯規劃,林沁禔便滔滔不絕大方分享他目前正在東沙島研究基地上執行的鯊魚研究計畫內容,「我還有在做生態與螃蟹的關係跟他們的辨認物種,至於以後工作,我比較想從事專門操作水下無人載具或鋪海底電纜。」 除了早已勾勒出明確的志向,從他的眼神可以觀察出,這項運動帶給他的成長莫過於那股沉穩冷靜的特質,他也累積了多張防護證照,長期投入支援海洋相關及義消救護等志工,而他也從未就此停下腳步,放棄探索更多可能的機會,鑒於一路以來都是單打獨鬥的定向越野選手,上大學後,他渴望學習更多團隊合作能力,便轉身效力中山大學飛盤校隊,浸身那份前所未有的團體氛圍。 回顧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林沁禔靦腆的說,他會與自己說聲「你很棒!」並不後悔過去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因為在他心中,每個時期所汲取的經驗與養分,才最為珍貴!

人物特寫

「謝謝排球創造了我」—中山陳怡杏

「感謝自由球員帶給我人生的不一樣」,最後一年再度闖進四強,所有感動全寫在臉上。隨著106學年度大專排球聯賽的帷幕緩緩落下,中山大學畢業生陳怡杏將告別球員的身份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中山女排沒有明星球員的光環更沒有豐富的資源,而他們沒有放棄反而更用力的懷抱夢想,帶著堅持不放棄精神勇闖排球公開一級的殿堂,全隊秉持著相同信念,「相信隊友將每次的不可能視為挑戰自己證明自己的動力」。 連續兩年獲頒最佳自由球員的陳怡杏,不僅是場上的開心果更是場下的領導者,擁有招牌笑容的她,報喜不報憂的個性默默承受種種壓力卻不曾抱怨。談起大二那年,從小陪伴他的阿公意外地離開人世,頓時之間怡杏彷彿失去生活的重心,同時經歷排球生涯的迷惘期,遺失在球場上的動力,更找不的自己的價值。而那年正是她第一次想放棄排球卻也是改變最多的階段。 陳怡杏笑著談起阿公驕傲的說:「阿公可是我的頭號粉絲!」,不曾缺席她任何賽事轉播,但意外的噩耗成為他一直不願接受的事實,怡杏選擇放下迷惘出去旅行,在旅行裡與自己對話,了解爺爺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在天上為他加油。拾起悲傷他選擇在場上更加奮力的奔馳,在那年拿下第一座個人獎項,並將這份榮耀送給最摯愛的爺爺。 回想起大學生活,陳怡杏從小女孩變成大姊姊,以往對事情沒有太大的持續力,在四年裡開始學會為自己和家人負責,也讓她更有足夠勇敢去踏實所有責任。 談起大學球員生涯裡最後一役,陣容上少了兩為主力攻守,加上賽前膝蓋受傷的各種龐大壓力下,堅守與隊友的承諾「四年都要踏進紅館,更盼能從恩師們手中戴上學士帽」。最終他們實現了承諾,感謝隊友再一次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更謝謝師長們帶著他們走向最後的勝利。 大學生涯裡陳怡杏感謝教練的肯定,學習在失敗跟逆境當中找到平衡,更謝謝教練團們的信任,讓他們更有勇氣去完成這些別人所認為無法實現的目標。 陳怡杏談起最美好的回憶,莫過於這些陪她走過每一次的挑戰的學妹們,鼓勵追尋夢想的女孩們,前方那華麗的舞台鄭等著她們,希望打敗所有困難,學習面對它,期許未來的每一年都能在紅館看見中山女排的精神。 「謝謝排球創造了陳怡杏」,完美排球生涯留下註解。將進入社會職場,邁向生命中第二重要的責任區,不管過多久都還是想當身邊人最堅強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