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泠勻代表東吳女子籃球隊參加今年度UBA。圖/王泠勻提供
人物特寫

斜槓才女 王泠勻不放棄的校隊夢

「教練我想打籃球 。」這句來自日本經典動畫灌籃高手的語錄,勾勒出無數球員們的心聲,這句話不僅適用於男生,在臺灣也越來越多女生喜愛籃球,但在夢想的道路中,並非每個人都是一蹴可幾,同時因為課業壓力或現實層面考量,而就此放棄籃球。 目前就讀於東吳大學社工所碩一的王泠勻,除了學生的身分外,目前也在醫院擔任精神科社工,協助院內處理家庭及經濟議題,與深度的個案分析,同時也是東吳女子籃球隊的一員,代表學校出征今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一般女子組的比賽。 王泠勻其實從小便與運動建立緣分,從她有記憶以來,舞蹈便是她的專長,小學時也曾接觸排球與直排輪,至於籃球,則緣自於高中時一場美麗的邂逅,她憶起當年在選擇社團時,不假思索地選擇籃球社,正式上課時才發現到全班60位同學,居然只有一位女生,沒有退路的她,只好開始慢慢認識籃球,並且與男生一同訓練籃球的基本動作,一段時間後甚至成為了籃球隊的球經,升到大學後,本想加入籃球隊的她,由於課業及社團沉重的壓力,迫使她只好忍痛割愛這個難得的機會,但為了延續自己的籃球夢,她選擇加入系隊,在大三時擔任隊長一職,同時更加了解球場上的戰術與觀念,並且率隊稱霸大社盃籃球賽。 「大學畢業後,我每周固定會去街頭籃球場打球。」王泠勻在這段時間不只磨練自己的球技,同時也結交許多過往待過校隊的球友,在與他們的交流中,逐漸發現自己對校隊的渴望。工作一段時間後,剛好因為職務的輪調,使她得以報考東吳社工所,確定考上後,第一件事情便是把校隊的申請單送到總教練的手中,也終於達成了她長久以來的夢想。 進入校隊後,王泠勻表示,雖然達成夢想很開心,但由於自認為並非天才型的球員,加上校隊的訓練是以往系隊的三倍重,同時她與一般學生籃球員不同的是,白天她還必須工作與兼顧研究所的課程,因此在初期進球隊時,常常晚上練球時感到力不從心。但她始終沒有放棄籃球,因為她深信作為一個運動員,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情就不該輕言放棄,而她也笑談如何有效地兼顧三者,她認為:「犧牲玩樂的時間是必須的。」且將打球與練球視為一種嚴謹的消遣,由於她本身的工作對心理負擔較大,透過打球可以平衡心靈,同時成為宣洩情緒的窗口,一舉兩得。 憶起這段追夢的過程,王泠勻說:「最感謝我們的總教練-吳慧芳。」畢業後,王泠勻蠻常回到母校看學妹們打球,在炎熱地太陽下教練也會親自到場邊,不吝設地給予支持與鼓勵,因為教練認為「女生打籃球是全世界最美麗的風景」,這股熱情重新點燃她想進入女籃的決心。

曾英率領成大闖入全國賽。攝/潘君綺
人物特寫

跨越大專聯賽三層級 曾英的「執籃路」

「如果把大專聯賽三個層級形容成賽車比賽,在甲一就是看不到車尾燈,甲二就是我看的到車尾燈,而且我知道有一天我追得上他,在一般組我可以跟他並駕齊驅,甚至可以開始思考戰略如何攻擊對方。」在國立臺灣大學經歷過公開一二級,延續至國立成功大學讀研究所,建立起一般組女籃連結的曾英這麼評斷各層級的比賽。 非科班出身 無畏挑戰報考北一女球隊 自從小五被同學找去打球後,曾英就對籃球樂此不疲,有好一段時間除了讀書,剩餘的時間就是與朋友在球場上奔馳。就讀籃球名校七賢國中的她僅是一般生,多少耳聞籃球隊創下的佳績,與朋友玩票性質的打著籃球,竟也逐漸燃燒心中的小宇宙。 「當時就想說去考考北一女的籃球隊。」考完基測後,曾英對家人提出了想法,因緣際會下也參與七賢籃球隊兩個禮拜的訓練。然對於非科班出身的曾英,要與一群體保生競爭仍太困難,落榜並不意外,所幸基測成績還能讓她上高雄女中。 以讀書為重的高雄女中,在曾英進去的幾年前,校隊的運作就已停止,唯一能接觸籃球的就是「籃球社」。而讓曾英看見曙光的是每年以校為名義參加高雄體促盃的比賽,高一看著學姊參加,高二當上幹部,滿懷期待去滿懷期待去詢問原教練是否有意願再帶隊,卻被拒絕,曾英的沮喪與不解也達到最高點,所幸隨著球社訓練,也奠定不少籃球的觀念與基礎,到了高三下定決心讀書時,教練答應帶隊了,在課業與籃球之間掙扎的她,仍選擇了完成自己小小的夢想。很幸運的,那年除了在體促盃拿到亞軍,學測也成功申請上臺灣大學,早就瞄準臺大女籃的她,學測考完也不閒著,找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女籃提前適應所謂校隊的訓練。 黃金時間一分鐘 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最好 加入臺大校女籃後,曾英的籃球視野隨之變寬,見識與體保生的差距,大一那年,球隊還在二級,面臨傷兵潮也讓她獲得不少上場機會。大二補進體保生許硯筑、葉芷伶和許庭瑜,以及原本就在隊上的康韡嘉和李慶雅,曾英的上場時間被壓縮,也讓曾英在心態上有些消極,體能隨著賽期那幾天沒有練球而下降,「記得有一場,教練突然讓我打了15分鐘,我下來後喘得要死,那場打完我就下定決心,不管有沒有上場,都要做好準備。」因此,沒有上場比賽的那幾天,檢討完曾英會去間歇跑維持體能。臺大女籃不負眾望拿到隊史首冠,挺進公開一級。 「上場後只給你一分鐘,搞清楚場上發生狀況,一切都快到無法思考,所以只能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到最好。」球隊升上一級,身為一般生的曾英體驗越級打怪,然要打怪也要有機會上場,臺大在一級的環境中掙扎生存,調度自然也越保守。偶爾上場的一分鐘,戲稱為「垃圾時間」,對曾英來說卻是寶貴的「黃金時間」,練習與上場時間不成正比,更讓讓曾英興起放棄的念頭。 「有時候想自己是不是沒有資格繼續待著了,但是回頭想起高中,是多麼想要在這裡,在這裡練球是多開心的事,對我來說會加入球隊,從來就不是因為比賽,是因為喜歡練球、喜歡進步。」曾英在臺大校女籃待滿了四年,自主訓練和晨投也不馬虎。兩年的一級體驗上場時間38分鐘,不到一場40分鐘比賽的時間,也帶點在一級未完成field goal的遺憾,曾英仍帶著熱情前往下一個階段。 秉持理念 創立成大一般組 「我想要在一個可以讓我進步的層級。」得知考上成大研究所的那刻,曾英與臺大隊友徐婕庭便開啟了「創立一般組」的道路,兩人利用各種管道聯絡到成大公開一級林欣仕教練,並下臺南與其討論想法。然找齊球員與教練仍是一條艱辛的道路,開學第一週兩人到成大球場當起球探,好不容易在大專盃報名截止日湊齊隊員,且找到願意帶隊的教練。 雖然近兩年的成績都是全國首輪遊,然秉持著「希望讓每個肯努力肯為籃球付出 的人都能有機會上場」,曾英與徐婕庭身為隊上大學姐,努力做到讓每個球員都能在場上享受籃球的魅力,隊上也從第一年倚重兩人得分,到今年得分能夠多點開花,才是在成大創立一般組最大的收獲。 「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曾英人生的每一個選擇,總伴隨著籃球的熱愛與執著,她近似瘋狂的投入籃球,而看著她深陷其中的朋友,正也親眼見證了她的「執籃路」。

銘傳隊長王笙翰。攝/曾馨儀
人物特寫

天生傲人骨氣 銘傳王笙翰從不輕言認輸

翻開銘傳大學的球員名單,別著隊長臂章的王笙翰也許不是最搶眼的球員,但他始終是場上串聯全隊的重要角色。「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但我這四年真的很認真,我就想用自己的態度去帶動其他人。」「不服輸」是王笙翰給自己的信念,從場下的練習,到場上的比賽,他都秉持著不能輸的精神,更要用「拚勁」讓大家不敢輕忽他。 足球之路,遇見貴人陳俞霖教練 國小二年級時,王笙翰因為在校內的班級足球對抗賽表現出色,被校隊教練相中,邀請加入足球隊。畢業後,帶著對足球熱忱與家人的支持,王笙翰加入高雄傳統勁旅鳳西國中,正式接觸11人制足球。國中時,王笙翰因為身材嬌小,多從候補出發,直到國二遇見「六甲」陳俞霖教練後,才在足球之路開啟新的篇章。 國二那年,候補出發的王笙翰在國中足球聯賽冠軍戰上,替鳳西國中於下半場踢平花蓮豪強美崙國中,將比賽拉回原點,「上場之前,陳俞霖教練有告訴我,我下去就是要進球的!」賽後陳教練還笑稱他為「救世主」,因為他幫球隊突破僵局,雖然鳳西國中最終沒能拿下冠軍,但那仍是他心中最深刻的一球。 在陳教練的麾下成長的王笙翰,到中山工商自高一起便是先發球員,實戰經驗逐步增加,他的進步的幅度越加明顯,「自信心也因此提升,會開始可以做到一些以前做不到的動作。」有了舞台,王笙翰的潛力逐漸被眾人看見,在高三首次入選代表隊,加入U17,一路踢至U19、U23奧運男足培隊中。 國家隊洗禮,重新審視自我 甫加入U17時,王笙翰還能保持在先發名單中,但到U18時,他陷入了人生的低潮。隊上戰略的改變,讓他苦無上場的機會,「國中之後很少有作替補的機會,高三剛進去U17也是先發,到遇上很重要的比賽突然變替補,心裡難免有點不平衡。」 回到母隊練習時,在銘傳大學教練曾台霖的開導下,他才慢慢拋開消極的念頭,積極加強自我,也爭取到了上場機會,「那個時候影響我滿大的!」王笙翰說,「當時反而是給了我一個動力,既然我上不了場,那我就要做到每個教練都覺得『我是可以的』,那段期間滿努力去加強自己,各個方面都會自我要求。」 蛻變自我,再次成為「隊長」 加入銘傳大學的王笙翰,在同樣司職中場的曾台霖教練指導下,有了新的方向去精進自我,「大一到大四都在學習,也沒說有低潮的時候,雖然偶爾都會有狀況不好的時候,但對我而言也那都不算是低潮。」在同屆隊友皆是U17的固定班底下,每個人的實力都不容小覷,他也沒料想到自己會在升上大四時,被指派為隊長。 「教練讓你當隊長就是讓你學習,高三那時候還小,覺得當隊長是一種榮譽,沒當到還會很生氣!大學當隊長時反而覺得那是一種壓力。」王笙翰分享道,他在高中時曾領導過球隊一段日子,由於當時太想帶球隊贏球,對於學弟過於嚴格,反而讓隊友感到壓力,教練最終選擇將他替換掉。歷時四年的磨練,王笙翰少了高中的血氣方剛,更多的是沉著穩重,「台霖教練跟我說,他選我當隊長是因為我在場上的拚勁,可以帶領大家去防守。」 「我這個人就是好勝心比較強,就算是訓練時分邊對抗我都不想輸,當隊友出現想放棄的念頭時,我會覺得很難過、生氣。」從接任隊長,王笙翰便把自己的信念告訴隊友,練習時就要保持好勝心,否則比賽遭隊手先馳得點,大家很容易會萌生放棄的念頭。 引領球隊,戰勝心魔 108學年度,銘傳大學睽違15年挑戰大專足球冠軍賽,雖失利,但也是近年最好的佳績。相隔一年,銘傳卻在備戰期間,遇上團隊氣氛不佳的問題,令王笙翰備感壓力。此外,身為「隊長」的他,因為不允許自己有失誤的空間,使他在球場上愈踢愈放不開。 109學年大專足球聯賽的四強交叉賽上,銘傳大學與北市大學拚滿120分鐘才敗下陣來,「四強那場真的很感動,以前輸球我都會很難過,板著一張臉、很生氣,不想去理他們,那場比完原本覺得很難過,但眼淚流一流,好像也沒有這麼難過。」在賽中弄傷手的王笙翰笑說,相較於過往,有些隊友不願積極防守,四強賽上,大家為了贏下關鍵的戰役,彼此相互溝通、合作,球隊過去的隔閡突然都雲消霧散了,他也跨過心魔能放膽去踢球,「以前高中教練告訴我,輸球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你要從中去學習,我到了四強的時候,才有感受到。」 充實自我,等待新機會 大學最後一戰結束後,銘傳大四球員紛紛改披戰袍加入新球隊,王笙翰與同窗隊友涂紹捷一同加入ACA足球俱樂部,一面學習處理俱樂部事務,一邊在企業乙級足球聯賽出征。 「裡面有很多U16,還有一些出社會教球的大人,他們的態度很認真,不管是射門、搶球練習,都不會放棄,他們都這麼認真,我們如果不夠認真都會不好意思了!」看著ACA球員的企圖心和自主性,從甲級來到乙級的王笙翰,同時也被督促著不能安於乙級的賽事強度,必須時時充實自我。 「不是你去找機會,要讓機會來找你。」這是曾台霖教練給王笙翰的敦敦教誨,不斷提升自我價值,成為每個球隊都需要的球員。王笙翰會繼續以不服輸的態度,堅持不懈,期待再次發光的機會。

元智大學張立叡,為元智校男籃得分後衛。圖/張立叡提供
人物特寫

「撐過去就是你的」 張立叡一圓籃球夢

「只要能感受到球與地板的摩擦,哪怕只是投籃或運球,這些純粹的快樂,都是籃球帶給我的。我想,籃球已經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就讀於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英語學士班四年級的張立叡說。 張立叡在國小受同儕間的影響,對籃球產生很大的興趣,但是家人希望他以課業為重,直到國二才接受正規的籃球訓練,當時,他無懼同學間取笑他丟臉,透過全國海選的方式,入選Nike打出名堂活動,與NBA球星Lebron James互動,是鮮少人在國中就有的勇氣與經歷。 在報考高中前,張立叡曾到三重商工、泰山高中等籃球名校接受籃球的專業訓練,有鑑於家人還是覺得籃球沒辦法有太多出路,不希望他花太大的心力在籃球上,他轉而就讀桃園的新興高中 ,並加入籃球社,高二及高三更是學校籃球比賽「新興盃」的主辦人,他說:「高中也沒有什麼經費,大家有球帶球,少什麼就去借,其實學習到最多的不是籃球的技巧,而是怎麼與人溝通、合作 。」 107年,張立叡再次透過全國海選的方式參與「Nike Kyrie Irving Tour Taipei」活動,與NBA球星Kyrie Irving有互動的機會。在Kyrie Irving歷經轉隊的這年,張立叡在見到他時,對他說:「嗨,哥們,無論你到哪裡,我還是會繼續關注你、支持你。」在當下,Kyrie Irving很是感動,也給他大大的擊掌與擁抱,更是給張立叡在籃球上極大的動力。 進入大學的第一年,張立叡在元智大學新生盃比賽中,就以單場近50分的得分數,引起不小的轟動。他加入了系隊,也以實力錄取校隊,從大一還很稚氣、傲氣凌人的他,漸漸地從比賽中吸取經驗,學會相信隊友,而不是自己獨自撐完整場比賽;在大三時,更是接下人社英專系隊隊長的身分,用自己的經驗帶領著學弟向前。儘管這四年,在校隊比賽上,還是會遇到沒能上場,被無端責備、謾罵,甚至在109年全國中正盃大學暨中學校際籃球賽的比賽當下,才發現自己連登入都沒登入的狀況,但是他還是選擇相信籃球,張立叡說:「與其沒有努力的獲勝,更想要奮鬥後的失敗。籃球是我最喜歡的東西,不能說放棄就放棄,拚下去就對了。」 今年即將畢業的的張立叡,是元智校男籃外型俊俏的得分後衛,四年來的校隊經歷,彌補了張立叡國高中未能打校隊的夢想。問起他還有什麼還想達成的目標,他說:「應該是YBL(元智籃球聯賽)吧!今年是唯一一年進八強,球隊、戰績、氣氛是我帶起來的,儘管學長都畢業了,但學弟們也更成熟,我也一直跟他們說一個理念『在場下永遠要覺得自己是最爛的,但在場上永遠要覺得自己是最強的』!不要怕輸,更不要先認輸。」 今年是張立叡學生籃球的最後一年,YBL更是他大學階段的最後一個比賽,他總是告訴自己「撐過去就是你的」,也說道:「幸好籃球沒有放棄我,我也沒有放棄我自己。」這一路,給張立叡在人生中,為了自己,也為了籃球寫下輝煌的一頁。

臺大女子橄欖球隊。攝/曾馨儀
人物特寫

無所畏懼 打出女力新世代——臺大女子橄欖球隊

「我覺得橄欖球是你得直接面對恐懼,它就在你面前,你必須要去有所行動。」 塵土飛楊的草地上,哨音響起,比賽宣告結束,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場上的球員喜極而泣、相擁在一塊,頂著高溫32度的豔陽,熬過去年整季苦無比賽,終於迎來勝利的喜悅。她們是國立臺灣大學女子橄欖球隊,是國內少數全由女子球員組成的橄欖球隊,至今邁向第六屆,也是110學年度全大運的金牌得主。 臺大女子橄欖球隊於2015年,由「大學姊」陳咨羽創立,球隊起初多由外國學生組成「八國聯軍」,一度僅剩下三位球員,隨著她們努力在校園中推廣,現在反倒是國內學生居多。 橄欖球是個持球時向前奔跑,卻只能「向後傳球」的運動,若想要阻止隊手前進,必須用自己的身體和對方抗衡。三年級的彭美琪在朋友的盛邀下加入球隊,不過談起對方剛提出邀約時,她說:「我都跟他們說『不可能』!因為在刻板印象裡,橄欖球要撞,又很髒,感覺很恐怖!」她仍記得第一次的練習內容是spin pass,儘管一直出錯,卻激起她想做好的好勝心,這一待就讓她成為了現任隊長。 女子賽事組中,臺灣大學和真理大學是唯二的參賽者,兩隊將進行三次的對決,由勝場數較多者奪金。首場賽事,兩隊無人達陣,以平手收場,次日由臺大於上午先以10:5獲得一勝。下午,女子組第三場賽事安排在當日的壓軸,臺大再以14:5,取得第二勝,摘得桂冠。 男子橄欖球在眾多大專院校深根多年,許多OB「學長」熱情到場邊為自家學弟加油,當他們在場邊觀看這場女子組賽事時,不禁驚呼:「那是女孩子耶!」 「他們聽到的時候都會變臉說:『你們這麼瘦、這麼白、這麼小隻!』」大一的新生范佳雯憶起每當介紹自己的球員身分時,大家總面帶不可思議的的反應。一同加入球隊的同學兼隊友陳怡安也進一步解釋道:「感覺大家對於橄欖球都有一個既定的印象在,一定要很粗壯、很有肌肉。」其實不然,如同多數運動,橄欖球的入門並不受身材限制,球隊會依據不同身形的球員,分配在場上適合的位置。 「我會覺得為什麼這個運動男生可以、女生沒辦法做到?沒有這種事啊!為什麼會覺得女生她們花時間練習只是玩玩?那對於她而言真的太可惜了!」教練林曜偉在球隊創立的第二年掌管兵符,回首當時,他來臺大打球,卻意外遇見了這群也想在草地上奔馳的女孩。 「有些人的觀念可能是女生沒辦法做到這些,但我想打破這個概念,像是跟她們處在一起越久,我越能站在她們的立場去思考。」當大家在討論男生的打法時,林教練會反過來思考,依照女生球員的身體素質,給予不同的指導方向。球員在球隊中,除了在技術上有所收穫,其中更重要的是球員之間的「牽絆」。 橄欖球隊這群女孩而言,是一項相當新鮮的運動,從無到有的過程,讓她們獲得許多成就感,練芭蕾舞多年的姚佩程,熬過初期的體能門檻,尤其喜歡與隊手身體對抗的訓練過程。入隊不滿一年,談放棄仍太早,陳怡安笑道:「其實過了一個檻之後,就不會想放棄了,因為會對球隊有了感情!」從球隊聚在一同收操、吃晚餐、談心事,無形中,這些小小的舉動便串連了彼此。 「我覺得動力是球隊給的,因為隊上不只有球員,還有球經、治療師、教練,他們都很願意為球隊做任何事情,因為他們想讓我們進步,我當然也會有個動力,想提升自己的動力去給球隊一些什麼。」范佳雯感性地說道。姚佩程也分享道,集訓期間,球經會在晨練時一起準時到球場集合、提早幫她們張羅早餐,結束替她們整理球衣,這些溫暖的舉動,是支持著她們前進的動力。 躍躍欲試的大一球員幸運在今年能參與首場大盃賽,同時,隊上的主力學姊也迎來最後一役,其中包含歷任隊長——陳亭羽與林采璇。 遙想這些年,橄欖球帶給她們的不只是戰勝恐懼,還有信心,「打球的時候可能會面對到比自己大隻很多的隊手,但你還是要按奈住心中的恐懼去抓他、撞他,我覺得這個運用在生活中會讓自己更有自信,遇到再大的困難、壓力,想想在場上的對手,就覺得沒什好怕的了。」林采璇笑指自己的牙齒,曾因為強力的碰撞歪掉,家人因而出現反對她打球的聲浪,那段歷程隊她而言才是最大的挑戰。 經歷手指骨折開刀的陳亭羽,在贏球那刻流下眼淚,「當下真的好感動,但我也是很害怕,撞完對手覺得好痛,但又要爬起來,結束的那刻想起來還是會很害怕,但是要去接受那個情緒是一直存在的。」即便曾因為打球受傷,林采璇也不想輕言放棄,甚至在先前的比賽,邀請了家人來觀賽,與他們分享橄欖球的樂趣。 不論比賽勝負,能再站上球場比賽,已是件彌足貴的事,對於球隊的期許,林采璇表示,「我真的希望她們打得開心,雖然自己會在意輸贏,但以更長遠去想,會希望她們每場都打得開心,這樣她們才會想繼續打下去!」 那天賽後,真理大學高舉著雙手與她們道別,兩隊高喊著辛苦了,並相約著明年再見,屬於她們的橄欖球之夢,會一直續寫下去。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系陳為綸。圖/陳為綸提供
人物特寫

深藏內心的目標 陳為綸未曾放下的夢想

109學年度大專合球錦標賽公開二級冠軍戰中,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系四年級的陳為綸以192公分的身高優勢,鞏固籃板球、穩固球權,積極進攻搶下15次籃板,成為當場的焦點人物之一。 「會往體育系是很莫名其妙的機緣。」陳為綸說。國小就以突出的身高及姣好的協調性,被找去加入躲避球校隊,但說起最開始的淵源,是因為一則報導。「陽森再見三壘打」的消息在當時被寫在報紙體育頭版,這則報導深深吸引了陳為綸,「棒球不到最後一個出局數,比賽就還沒結束。」陽森不放棄的運動精神,令國小的他印象深刻,也讓他漸漸地開始接觸棒球、了解棒球、喜歡棒球。 國高中階段,有許多教練來詢問陳為綸有沒有加入球隊的意願,但學業成績相當出色的他,選擇把往體育這條路發展的想法放在心裡,專心在課業上,一直到考大學,他才真的下定決心,要考取體育系。 陳為綸在高中階段,遇到他在體育路發展的貴人——中和高中棒球隊教練廖建智。國高中都非科班出身的陳為綸,對訓練毫無概念,廖教練在他準備術科考試時,義不容辭地幫他安排訓練菜單,也時常給予他建議與信心,使他不在前往體育系的路上感到迷茫,也在體態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而後陳為綸也順利考取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系。 甫踏入大學階段的陳為綸,面對人生的撞牆期,不論是體制,還是他右肩負傷,都讓他很難適應體育圈,直到接觸了各個運動項目,像是棒球、合球、飛鏢、保齡球、扯鈴、網球等等,他不斷利用上場機會展現自己,參與109學年度師生盃全國各級學校飛鏢錦標賽、108學年度及109學年度大專合球錦標賽,也在他大學的最後一年,取得大專合球錦標賽公開二級亞軍的好成績,從場上慢慢找回自己的信心與當初想要一圓的體育夢。 這場與實踐大學的大專合球錦標賽公開二級冠亞軍之爭,也是他退休前最後一役,其中一球最令陳為綸印象深刻,當時球剛過半場,他跟隊友一個眼神交會,隊友就將球投出,這球也就神奇地進了,他說:「因為隊友知道有人在籃板下守護著,給他們在投籃上很大的安心感。也很謝謝當天來看球的同學,在場下的歡呼,都給場上的我們很大的信心。」儘管最後以一分之差拿下亞軍,這場比賽都是一場精采的比賽內容。 繞了一大圈的體育路,看似在大學有個美好的結束,關於未來,陳為綸不希望給自己太多的侷限,他說:「能待在體育圈當然最好,但這個圈子小,競爭相對也就激烈。不論是要工作,或是繼續就讀研究所,我都希望能夠秉持自己的初心向前就好。」他將以勇往直前的個性,朝下個階段邁進。

從體操轉戰跳水的林昀蒂意外獲得亮眼的成績,也讓他重新回歸選手生活。圖/林昀蒂提供
人物特寫

誰說半路出家不成材 林昀蒂跳出人生新篇章

踏上跳板,深呼一口氣,眼神直視前方,剎那間縱躍而下,抱膝、轉體、入水,每個細節都絲毫不馬虎,他是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的跳水選手──林昀蒂,如此流暢優美的動作,不說你可能很難猜到,他其實是半路出家的跳水選手,起初,他是一位體操選手。 從國小練到高中,體操一直是林昀蒂的生活重心,但在高中時,成績開始不盡理想,訓練上也屢屢碰到了瓶頸,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要堅持自己一路走來的選手路,甚至一度放棄練習,陷入一段渾沌的日子。因緣際會下,林昀蒂認識了跳水的楊美玲教練,出於好奇,他開始接觸跳水這項運動,沒想到原先只是抱著玩玩心態從事的跳水,竟成了大家認識他的契機。 「我那個時候是真的沒有想練跳水。」林昀蒂表示,一開始接觸跳水時,根本沒有把跳水當作未來的專項,只是覺得身為體操選手十幾年了,想要玩玩看其他的運動項目。沒想到這位單純來體驗跳水的門外漢,竟然在短短一個月就收到了楊教練的參賽邀請,參與了他人生第一次的跳水比賽,甚至意外地獲得不錯的成績。雖然林昀蒂並不是在當下就立刻愛上跳水,也仍猶豫是否要加入這個陌生的圈子,但楊教練告訴他:「我讓你來跳水,不只是為了跳水,而是希望你能多看看其他圈子是如何運作的。」楊教練鼓勵他將跳水當作跳板,去學習、發展更多的可能。少了體操的人生,林昀蒂總像是失了重心的陀螺,內心迷茫、徬徨,他不甘過著那樣的人生,與眾多師長討論後,便採納了楊教練的建議, 從東南科技大學到輔仁大學,到現今就讀的臺北市立大學,林昀蒂不斷地在嘗試與尋找適合自己的歸宿。起初轉學至輔大體育系,林昀蒂是為了自己的選手生涯,想要更了解體育產業的環境,而然而在訓練端,輔大卻無法給他充足的訓練時間與環境,因此他決定二度轉學到因世大運而獲得跳水池的北市大。儘管最後因場地規劃與安全疑慮,林昀蒂仍無法在校內進行訓練,但因校風與其地理位置,林昀蒂仍選擇在北市大繼續發展,甚至還修讀了教育學程與研究所。 2016年時,林昀蒂被召集進國進家訓練中心為世大運的跳水項目做準備,也算是完成了練體操時未完成的國手夢。一到國訓中心,他遇到了從小相識的學長──陳智郁、李智凱等人,在訓練之餘,他們也分享彼此的經驗與心得並相互勉勵,如同回溯到從前一同為體操打拼、努力的那段時光,只是這次,大家是在不同的領域各自努力。 從每天練跳水2至3個小時,變成整天都在進行訓練;從興趣性質,到把訓練變成工作,林昀蒂直到進入跳水國家隊教練林子翔麾下才真正明白,原來跳水精神與體操大相逕庭。儘管同樣都有翻騰、轉體等動作,但與平面相比,站上跳板、跳台以高低差進行這些動作是較為輕鬆的。對於有深厚體操底子的林昀蒂來說,在學習這些翻滾、轉體技巧時,他能學習的比普通跳水選手要來的迅速,甚至能達到更高的完成度,除了與體操同要講究力與美,跳水還要追求「精確」,水花不僅要小,還要注意哪些動作腳沒有伸直,轉體週數轉得不足,就很難從裁判老師的手裡拿下完整的分數。 除了在國訓中心進行訓練,林昀蒂與他的搭檔賴昱燕也曾去中國與跳水強權的中國跳水國家隊一同接受高強度訓練,林昀蒂表示,當時的訓練強度相當高,甚至讓他覺得自己眼睛一睜開就是水,眼睛閉起來後還是水,吃飯還會吃到睡著。高強度的訓練儘管使他疲憊,但也令他成長非常多,撇除技術不說,林昀蒂在這段過程中體會到運動不只是運動,而是做人處世的道理,「你從事的那個運動項目精神為何,你這個人的精神就會有點像你的那個項目。」跳水是一項非常在乎小細節的運動,當他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甚至還走火入魔到,會開始藉由觀察他人的姿態與身段,去猜測這個人的想法與個性,完全的將跳水精神滲透入自己的生活日常。 「我其實很感謝自己邁開轉項目的那一步。」林昀蒂形容人生就像跳水,站在跳板上不跳下去,你永遠不知道這一跳表現如何,先做再說,沒有任何行動你就永遠不會知曉答案。林昀蒂感謝當時的自己勇敢做出改變,有幸能在選手生涯留下一些精彩的篇章。 然而目前疫情仍嚴峻,國內外許多比賽尚未重啟,關於未來充斥著更多的不確定,林昀蒂期望繼續充實自己,將自己準備好,在未來疫情稍緩之時,將臺灣跳水隊之名帶入亞洲前八,並投身於大學任教,將自身的故事與經歷,傳遞給更多跳水選手或是與他一樣曾經對於運動生涯感到困惑的學子。 跳板能使跳水選手借助其力,向上延伸,做出轉體、翻騰等高難度的動作,而跳水,也成了林昀蒂生命中重要的「跳板」,成就他更高、更遠、更加絢爛的選手生涯。

開南大學湯家豪專注每個打席。圖/球球提供
人物特寫

我愛故我在 強「棒」出擊湯家豪

「達成夢想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打擊天才鈴木一朗的話提醒著湯家豪:「我不是天賦型選手,更需要加倍付出,成為才能兼備的棒球員!」 108 學年度大專棒球聯賽冠軍戰,開南大學一支超前安打,獲得場邊喝采,這球出自身高一米七的湯家豪。關鍵時刻總能替球隊建功,即使身材條件不出眾,仍藉苦練把握追夢機會。因為他深知已經落後,就沒有退讓的餘地。 耳濡目染 棒球種子發芽 童年在爺爺熱衷於中華職棒的薰陶下,湯家豪對棒球萌生興趣,四年級時毅然決然地加入鼓岩國小少棒隊。他笑說:「身高因素促使我很早就確立守備位置。」爾後,他長期擔任野手,也為增加打擊優勢改為左打者。 因家人支持而到五福國中延續棒球夢,教練葉成龍曾說:「不怕苦的選手,才有資格站上金字塔頂端。」謹記教練所言,數輛堆滿球的推車便是每日基礎打擊量,晚間的特守特打也讓他習慣含辛茹苦的球隊生活。國三時的華南金控盃讓湯家豪印象深刻,九局最後反攻之際,未積極出棒而留下無法逆轉的遺憾,他懊惱卻只能不甘心地走下打擊區。「機會就是這樣,若猶豫不決就會隨之而去。」此刻也令他明白「球來就打」的重要性。 南英鋼鐵紀律 突破人生轉捩點 一場巨人盃測試會裡,湯家豪的表現獲得賞識,如願進入南英商工,展開日復一日的魔鬼訓練。初到南英,湯家豪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被激發遇強則強的勝負慾,也造就日後自主自律的刻苦精神。他說:「高一時,同屆的郭天信能力很強,我就越想朝他看齊,甚至超越!」唯有變得更強,才不會輕易被取代,他始終銘記陳献榮教練說:「你要永不停歇,不因怯場而失常,要拚輸贏就得無所畏懼。」 「人生有時遇到瓶頸,是為找到更好的自己。」高二是比賽重要的階段,然而,一次練習中意外造成他鼻骨斷裂,無可奈何地住院休養一個月。憶起當時他苦笑說:「歸隊時,看隊友在場上練習,我只有坐板凳的選擇。」因此,復健療程中請私人教練訓練體能,將身體素質重回水平,且加倍練習為更上層樓,順勢在靜養期間讓原本急躁的個性磨練一番。而這段日子,最感謝的依然是家人的陪伴,特別是媽媽夜以繼日的照顧。家人永遠是打球路上最大的後盾,讓他無後顧之憂地拚搏。 拓展視野遨遊美國 堅信初心勇往直前 趁著高中畢業,湯家豪與爸爸展開美國之旅,實地訪查美國大學生練習模式。「美國選手身材上具有優勢,而他們更用心於重量與自主訓練。」談及台美棒球差異,他認為美國較重視科學化的數據,在打擊、投球姿勢上利用運動科學方式去調整修正。此外,球員與教練彼此尊重、溝通成為有效凝聚向心力最大的關鍵。結束一個月的遊歷,家豪說:「返台後我更加堅定要把球打好,看別人這麼努力,我也不能輸!」 大專盃亮眼功績 喜獲國家隊青睞 告別多年的南部生活,湯家豪決定隻身前往開南大學就讀。初至開南便站穩先發,但菜鳥備受質疑的實力及排山倒海的壓力也曾讓他喘不過氣。「棒球本是高失敗率運動,要藉積極進攻去提高成功率。」在郭李建夫教練適時提點下,他拋開負面想法與壓力抗衡。終於在108年大專棒球聯賽冠軍賽以5打席5次上壘表現,率球隊一同奪金。他激動地說:「生涯中初嘗冠軍滋味,的確意猶未盡!」感謝郭李建夫教練的信任和家人不離不棄的支持。   大專盃的優質表現讓湯家豪入選2020未來之星對抗賽,加入U23培訓隊與旅美好手共同切磋。球風自由的環境更能突顯自主訓練重要性,加上前輩們總提早到球場熱身準備,使他備賽期間分秒不得鬆懈。面臨打擊低潮時,林家正學長告訴他:「每次站上壘板就是新的開始,不要被以往的既定印象限制表現。」打者必備的穩健心理是培訓中最大的成長與收穫,家豪也道:「之後上場時是我鎖定的好球帶範圍,儘管是第一球,我也會賣力揮棒!」 莫忘初衷勇追夢 展望職業舞台 「棒球對我是不可或缺的,我無法想像要如何將它抽離!」湯家豪對棒球的熱愛與堅持從他不服輸的精神中顯而易見。大三的他決定今年先投入中職選秀,即使落選仍有逐夢機會,也會更積極表現於各個比賽中,將知名度打開。他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往後在棒球路上會由自己親手譜出下個精彩的樂章!

臺東大學體育系張元齊。圖/張元齊提供
人物特寫

從失去中獲得 張元齊不放棄的籃球路

109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男二級預賽中,對高苑科技大學單場拿下18分高分的張元齊,目前就讀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系二年級,是隊上外型俊俏的得分後衛。 國小三年級的張元齊,因為覺得小時玩伴籃球打得比他好,在他不服輸的個性下,就這樣誤打誤撞開啟他的籃球路。國中本來想考體育班,在家人不太支持的情況下,張元齊偷偷準備著,不料不小心摔斷了左手,而作罷。看似跌跌撞撞的籃球路,卻在高中時,大放異彩。擔任兩年半的大溪高中男籃副隊長,場上威風凜凜,場下幽默風趣,不管贏了比賽,或輸了比賽,他總會凝聚大家的士氣,繼續向前邁進。大溪高中籃球隊在張元齊的帶領下,於106學年度及108學年度高中乙組聯賽皆打進16強,創下隊史最佳紀錄。 談到最喜歡的教練,張元齊毫不猶豫地提起大溪高中男籃教練林怡君。他說:「教練就像朋友般的存在,可以跟大家談心、聊天,沒有威嚴,更沒有高高在上的樣子。」在一次的比賽中,林怡君教練對張元齊說:「你得這麼多分,輸了比賽,這樣有意義嗎?」儘管有得分壓力,但教練更想告訴張元齊的是要相信隊友、願意分享球,不要讓自己這麼辛苦,勝利是大家的,只要信任彼此,球隊會一起拿下。張元齊也把這個信念延續下去,帶到每次的比賽中。 而後張元齊以學測一般生考取臺東大學體育系,對大學新鮮人的他來說,打球好像變得不是這麼特別,時常讓他覺得沒有打球的動力,讓他想放棄籃球。離開籃球後,他嘗試了許多不同的運動項目,卻發現自己離喜歡的東西好遠,張元齊說:「我沒有辦法想像沒有籃球的生活,我應該會過得像一個廢物。」他用半年的時間,漸漸找回自己。在回歸球場後,張元齊不斷地加強自己的能力,從以往搶分的角色,轉為能攻能守,能傳能打的「工具人」。 在109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中,臺東大學從預賽中脫穎而出,更在複賽寫下兩勝的紀錄,張元齊是陣中不可或缺的人之一。臺東大學儘管面臨經費不足、學長都畢業,他們仍不放棄、無所畏懼,與今年打進公開一級的臺灣大學僅有10分之差。 最後兩年的大學,張元齊期望能帶領球隊打進UBA大專籃球聯賽複賽16強,他說:「大學再怎麼打也只剩兩年的時間,沒有意外我就是會繼續打下去。」憑著他努力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將會帶領臺東大學寫下更多輝煌成績。

羅舒婷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朝著夢想前行。圖/羅舒婷提供
人物特寫

「軟」「硬」兼施 羅舒婷「網」住國手夢

「其實我一開始對網球真的一點興趣都沒有!」 羅舒婷,綽號小羅,一位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現於國訓運動中心受訓的軟式網球選手,起初對網球毫無興趣的她,憑藉著母親對網球的憧憬展開了她的網球人生。 羅舒婷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接觸硬式網球,接受來自球隊的嚴格訓練,在海內外可說是小有成績,但國一從新加坡比賽回來後,卻陷入了人生第一次的低潮,同時也因為比賽成績、叛逆期等因素,她開始迷失自己,甚至一度要放棄運動生涯。羅舒婷當時就讀的楊梅國中主任林俊吉不願讓這位充滿天賦的小選手就這樣放棄自己的才能,幫她報名了田徑與軟式網球比賽,從此她的生活不再只有硬網的練習,還必須用其他的時間進行田徑與軟網的訓練。儘管羅舒婷從國一開始就有稍微接觸軟網,但正式在軟網項目拿到成績,卻是在國二時,因為缺人而去「幫忙打」的全運會。當時代表桃園縣征戰的她尚未把重心放在軟網上,卻意外獲得第八名的成績,起初她不以為意,但林主任卻提出了一個足以讓舒婷改變她選手生涯的提議。 「妳要不要試試看,在這次全中運把重心放在軟網拚看看女單這個項目?」 對於這個提議,當時身陷混沌的羅舒婷並沒有排斥,甚至很自然地接受了。或許是因為經歷許久徬徨迷惘而找到的目標,羅舒婷盡全力的準備即將迎接的全中運,甚至在晚上訓練結束後,還繼續加強至母親下班前來接她。羅舒婷認真的態度在不知不覺中感動了許多學長與球友,當她需要有人陪著練習時,大家也都很樂意給予協助。果不其然,她打敗眾多勁敵拿下了國中第一面全中運金牌,也在與教練、家人的討論下決定切換跑道,往軟網這條路前行。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是許多運動選手的夢想之地,對羅舒婷來說,卻曾經是場惡夢。大一報著美好憧憬初次踏入國訓中心的她,很快地就被現實狠狠打臉,原先將訓練、比賽想得很簡單,她到了裡頭才發現競爭壓力的存在。每位選手為了要成為國手,甚至獲得更好的成績都拚盡全力的努力與爭取,對於內向、敏感的她而言,少了熟悉的教練、夥伴能夠依靠,不只是球技,人際關係也讓她備感壓力。當亞運國手選拔結束,落選的她離開了左訓中心,儘管失落,但她更發現自己對於那個國手位置的渴望,她回歸校園並將國訓中心所學到的訓練方式帶到自己平時的練習,甚至不辭辛勞地在每個週末回到臺中、回到自己熟悉的球場練球,儘管過程疲累,但也收成不錯的成效,這位認真努力的女孩接連拿下世界盃、亞洲盃的國手資格,也算是圓了當時媽媽對於自己的期許。 「其實幫助我的人真的很多,但如果真的要選一個人的話我應該會選擇我的另一半吧!」現同樣於國訓中心接受訓練的軟網選手張祐瑄是羅舒婷交往多年的男友,兩人交往前期常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有爭執,但在相互磨合後,張祐瑄成了最懂她的人,常在自己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與陪伴,也讓舒婷在這次重新踏進國訓中心後比較不那麼害怕。羅舒婷也跟我們戲說她們以前每次約會其實都是在球場,或許就是因為如此有特別的「約會」,讓奔波與練球的辛勞變得不那麼苦了吧! 喜愛小孩的羅舒婷除了選手身分之外,也是臺北市立大學的師資生,儘管教育學程的課業繁重且複雜,她卻從未想過要放棄,明確的分配練球與唸書的時間,讓自己能在有限的時間做最大的努力與效用。儘管很疲憊,但她認為再累也都會有收穫的,或許結果並非一定是美好的,但在過程中總能獲得、理解或是感受到一些什麼。對於未來,她期望自己能夠完成自己在軟網的終極目標--成為亞運國手,以及完成自己幼時的夢想,成為一位將軟網快樂回饋給學生的正式老師。 軟網與硬網最大的不同在於球彈跳的路徑,正如羅舒婷的人生,原以為要往硬網發展,卻在落地後換了方向往軟網前進,這顆球接下來回彈到什麼樣的高度呢?以她堅韌的毅力與充沛的拚勁,也許會向陽光的方向前進成為那顆耀眼的明日之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