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諺在大專棒球聯賽投出三振,熱血吶喊。攝/李佳蓉
人物特寫

球隊支柱轉換跑道 林忠諺的情蒐下半場

在109學年度UBL大專棒球聯賽,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一般組棒球隊的林忠諺,帶領球隊取得第二名好成績,回想當初剛進到球隊的菜鳥,在今年大專賽場上不但穩固游擊的中線守備,同時也是緊要關頭站上投手丘的終結者,早已成為球隊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棒球隊訓練五年 感受到競爭激烈 「體驗過棒球隊的訓練才知道,棒球圈的競爭激烈,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雖然林忠諺從小就在福林國小、陽明國中這樣的棒球強權學校訓練,不過升上大學後並未繼續以打棒球為主,反而往棒球情蒐這條路前進。 國小時林忠諺常與爸爸同在電視機前看職棒,便越看越有興趣,於是在國小五年級從麗山國小轉學至福林國小接受正規訓練,也開啟他為期五年的棒球之路。林忠諺小時候只要一聽到練球就滿心期待,每到禮拜六,隊友都想放假好好休息時,唯獨林忠諺興致勃勃地準備練球,他也笑稱自己是不折不扣的「練球狂」。 不同的棒球認知 使自我懷疑萌生 進到陽明高中國中部後,除了練球模式的改變、體能訓練的增加,不再只是像國小開心打球,而是開始認真以職棒作為目標練球。高強度的訓練下,也讓林忠諺開始反思自己未來是否真的適合打球,他說:「國小那種對棒球純粹、輕鬆的熱情,是把球打出去會很興奮,但到了國中比較需要開始認真處理每一球,一有閃失其實壓力會蠻大的,有時候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夠格。」 輾轉一般組球隊 心態成長多 大學來到臺體大棒球隊一般組,林忠諺加入球隊第一年就打進大專聯賽決賽,他認為自己十分幸運,在菜鳥階段就可以跟學長們一起打進決賽的舞台,「有時候我都會想著那年打進決賽會不會是我大學唯一被大家看見的機會。」林忠諺表示剛開始加入球隊時,在比賽中往往對於隊友的失誤感到不耐煩,甚至會當場破口大罵。升上大三後,他的心態更成熟,在「換位思考」的部分特別琢磨,不再對隊友亂發脾氣,也變得對自己隊友更有信心,同時也能理解他們的心境。他說:「意識到自己要帶領球隊後,會為隊友多想一點,理解他們也不是故意失誤,多鼓勵他們才是贏球的關鍵。」    轉往情蒐發展 曾為球員更能掌握細節 認知到棒球圈的競爭激烈,林忠諺升上大學後不再專攻棒球,反倒轉往棒球情蒐發展。選擇就讀臺體大的運動資訊與傳播學系後,從新聞上看到黃致豪教授在棒球的Trackman或Rapsodo上開發,受過專業訓練經驗的他,對於情蒐較能掌握場上球員的動作細節,也能夠瞭解球員的心態變化,於是開始鑽研情蒐技術,在不同的三級比賽中,協助球探記錄投手的投球轉速、轉軸與垂直速並剪輯球員動作影片,針對出手點和習慣的小動作加以觀察分析。 林忠諺有時還是會羨慕學長或同屆步入職棒生涯,但他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反倒對自己能夠體驗兩種求學方式感到幸運。他認為自己仍然以自己的方式愛著棒球,依舊對自己喜歡的事物保持認真,林忠諺說:「在一般組打球、做情蒐分析對我來說是快樂的,也讓我覺得我並沒有離開棒球這個圈子。」

從小就具打球天賦,林岳谷期盼能獲得球團信賴。攝/大專體總
人物特寫

挑戰最高層級再也不是夢 林岳谷化目標為前進的動力

從5歲開始林岳谷跟著表哥古森一起拿著報紙和球棒玩起棒球,漸漸玩出興趣來,而國小參加棒球育樂營後開始正式加入校隊,第一次接觸正規訓練的林岳谷吃了不少苦頭,常常萌生想放棄的念頭。到了小學五年級,進球隊不到半年的他,有次球隊要上台北比賽,原本以為自己的經驗還不夠準備放假回家的他,意外被教練一起帶去比賽,當時連暗號都看不懂的林岳谷,在某一場比賽被四壞保送後,自己選擇盜壘卻意外地成功,令教練也拿他沒輒。 在2014年竹塹盃少年棒球錦標賽冠軍戰,當時還是投手身分的林岳谷,即便手受傷,還是被教練派上去投球,邊哭邊投投滿六局,最後意外地拿下優秀選手獎,這也是他第一次在比賽中拿到個人獎項。 高中選擇從台東北上到了穀保家商就讀,一開始林岳谷被分配到鋁棒組,直到高二才轉成木棒,令他最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打黑豹旗,在四強戰平手的情況下,教練派他替補上場,最後打出中左外野深遠安打,帶有一分打點,讓穀保順利拿下勝利,晉級冠軍戰,他表示第一次打黑豹旗,就有打職棒總冠軍戰的感覺,第一次享受拿到冠軍大家一起灑水慶祝的氛圍,到現在還歷歷在目,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高二打完玉山盃之後,進入U18中華青棒培訓隊,最後不幸落選未進入24人的名單,對於當時的他打擊很大,在集訓結束後,回到學校練球卻再也沒有動力,消極了幾天,直到後來和教練通過電話,教練告訴他得失心不要這麼重,往後的比賽還有很多,不要因為這次挫敗就放棄練習。 高中畢業後進入國立體大,剛開始進去的成績不怎麼亮眼,在比賽遇到低潮打不好時情緒也會有很大的起伏,經過一年的調整下,今年大專聯賽的狀況相對穩定,不會有大起大落的表現,他自己也在賽季開始前在筆記本裡寫下自己的目標,打擊率3成以上,守備零失誤和三支全壘打,最後林岳谷達成了絕大部分,也期望明年的成績無論打擊或是守備都能夠比今年更好。 對他來說,打棒球讓他變得成熟、獨立,因為高中就獨自到台北讀書,遇到什麼困難都要自己想辦法處理,而不是靠父母幫忙,也因為打球讓他有目標、有想法有前進的動力,林岳谷說:「高中之前挑戰職棒可能是一個夢想,而現在卻將它視為目標,想要挑戰更高層級。」

「球衣都是紅土很帥!」文化王牌陳翊瑄說,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很喜歡。攝/大專體總
人物特寫

穩定實力發揮 陳翊瑄放手一搏挑戰職棒夢

110學年度UBL大專院校棒球聯賽預賽,由強敵國立體大對決文化大學,兩隊一路糾纏文化在第10局突破僵局制以一分領先,最後一個半局派出陳翊瑄出來關門,在滿壘無人出局高壓的情況下,陳翊瑄用2個內野滾地球和1次三振順利化解失分危機,拿下勝投。平常都以先發上陣的他,在這場比賽卻以救援身分上場並穩定陣腳化解危機,對他來說是一場很印象深刻的比賽。 憶起高中時期,如果當時沒有撐下來,選擇放棄,或許就沒有現在的文化王牌投手陳翊瑄了... 因為哥哥的關係,讓原本要去參加籃球隊的陳翊瑄,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棒球隊,開始他的棒球之路,高中原本在仰德高中就讀,但因為練球的模式和環境不如所想,當時陳翊瑄就主動向教練提議想轉到大理高中,也期望可以更努力拿到代表權成為國手,當時與總教練鄭幸生談過之後,教練也同意他的想法,最後也順利地轉進了大理高中。 到大理高中後,因為手痛的問題,沒辦法馬上應戰,在這期間也練過游擊,但都沒有當投手的協調性好,教練也要他好好當投手投球,他表示當下的心態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就按照著教練吩咐去做,到了高三也順利選進U18中華培訓隊,完成短期的目標。 在U18中華培訓隊期間,遇到許多實力比自己高出一階的選手,與他們交流下,心態上有很大的收穫,即使在場上遇到狀況,也不慌張,學習找到自己的節奏,從容地面對打者。 上了大學,進到文化之後,常常能在大專的賽事看到陳翊瑄先發的身影,與高中不同的是,大學多了自主性,除了球隊的課表之外,自己了解自己缺乏什麼需要加強,就會利用其他時間做自主練習。 大一結束後,進入U23培訓隊,當時陳翊瑄的球速僅剩140公里,培訓隊結束後他向目前擔任樂天球探的學長馬熙傑請教投球機制的問題,在他的調整之下,球速提升到最快速147公里,陳翊瑄說:「如果當時沒有學長的指導,或許不會成就今年的他。」 今年因為中華職棒多了第六隊,多了一個機會能夠挑戰,陳翊瑄認為自己也準備得差不多,想放手一搏去挑戰看看一直以來嚮往的職棒舞台。

高雄大學方國瀚。攝/大專體總
人物特寫

投手丘上的職棒夢 高雄大學方國瀚

國立高雄大學方國瀚,在本屆110學年度UBL大專棒球聯賽男二級的比賽中,共先發3次,奪下1次勝投,替球隊貢獻了13局的投球局數。方國瀚雖從小開始打球,但卻在高二時,因傷從傳統強權美和高中轉學至社團性質的道明中學,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棒球,在大學時又重返了公開組舞台。 方國瀚因父親喜歡壘球,小時候常常帶他去打球,因而喜歡上棒球,他在國小時加入了中正國小少棒隊,在2013年曾代表中華隊,前往日本參加IBA-boys世界軟式少棒錦標賽。因球隊人數不夠,常常都要負擔長局數的投球,疲勞過度的情況下,埋下了傷痛的種子。國中時他加入了青少棒強權的忠孝國中,並在2016年,拿下國中棒球聯賽硬式組全國第一,但受到手肘和肩膀的傷勢影響,在國中階段,主要都是以野手身份上場。 高中時,因考量高雄在地學校競爭激烈,恐怕無太多表現的空間,因此選擇美和高中,但手肘肩膀的傷勢不斷復發,父親認為與其這樣一直反覆無上場空間,不如去讀書,雖然方國瀚當下有些無法接受,畢竟從少棒一路打上來並不容易,他不想就此放棄,奈何苦無打出成績的當下,還是聽從父親的建議,在即將升高二時,降轉至道明中學。 到了道明中學,方國瀚不想放棄自己多年來的興趣,於是加入社團性質的道明中學棒球隊,在南區高中棒球聯賽中,先是以百分百的打擊率獲得打擊王,後也拿下勝投王、三振王,更連續兩屆斬獲全壘打王,投打俱佳的表現,在乙組可謂大殺四方,讓他有了信心繼續往大學公開舞台邁進。 在報考高雄大學棒球專項時,教練就被其驚艷到,沒想到一個社團出來的球員,能有這麼好的表現,於是他就加入了高雄大學,也因高雄大學離家近、又是國立大學,成功說服父親讓他繼續打球。由於舊傷在身,教練團希望在大一、大二時讓他好好養傷,雖將其定位在先發,但不會讓他負擔過多的局數。在此屆的比賽中,他認為最可惜的部分是專注度不足,先發投手需要長時間的專注,如果一個閃神,可能就會被對手抓住機會,而此次有幾球就因為這樣而被敲安打。 不同於高中多是自主訓練,升上大學有專業的訓練後,方國瀚的肌力、技術都有所提升,球速也從過去的132公里提升到141公里,現在他即將升大三,他希望能開始為球隊貢獻更多局數,更希望能在畢業前,帶領球隊回到公開一級的舞台。而他最大的目標,就是能夠打職棒,「大三、大四我都會去選,畢業後我會給自己再一年的時間去挑戰。」方國瀚表示,儘管家人不太支持他在大學畢業後繼續打球,但他仍想用大學這段期間證明自己,實現他的職棒夢。

臺大女棒主力選手林庭瑋。攝/劉修竹
人物特寫

「除了棒球都不是真愛」 追愛少女林庭瑋的野球人生

復興實中強投女棒選手林庭瑋,有在關心學生棒球的人對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她就是曾在黑豹旗創下首位女投手單場投滿135球、12K紀錄的超強女高中生。經過五年的成長蛻變,如今林庭瑋已是臺灣大學的主力球員,109學年度更率領球隊勇奪大專棒球聯賽季軍殊榮,如此亮眼的成績讓人難以聯想,她是個身上有大小傷勢,課業又相當繁忙的醫學系學生。 冒雨進行的熱血棒球賽 開啟林庭瑋棒球路 回想起小學五年級時,林庭瑋被表哥帶去看獅象大戰,不料當天下起了雨。下著雨的比賽,對球員及觀眾來說都是既悶熱又不舒適的體驗,但也因為這樣的場景,深深吸引住第一次進場看球的林庭瑋,「看選手們冒著雨打球就覺得很熱血,也很好奇這個運動多好玩讓大家願意冒雨奮鬥。」 受職棒比賽的熱血氛圍感染,林庭瑋對棒球的興趣像是開關被打開一樣,開始假日拉著爸爸玩傳接球、整晚拿樂樂棒球丟牆壁、甚至冒著打壞家具的風險在家裡揮棒都成林庭瑋的日常。一路到了小學六年級寒假,林庭瑋想要更進一步體驗棒球,於是報名參加職棒球隊的冬令營,這一參加就是連續四年。「參加營隊可以學到棒球技巧,又能交到同樣喜歡棒球的好朋友,每次參加都覺得自己更接近棒球了。」 棒球在哪 林庭瑋就在哪 經過棒球營的美好體驗,林庭瑋已深深陷入棒球的魅力裡,適逢國三要選校升學,面對直升復興實中或外考他校的選擇時,她心底早已打定主意,「哪裡有棒球隊就去哪裡。」  復興實中曾有社團性質棒球隊,但後來因人員不足而遺憾倒社。就在林庭瑋考慮要外考時,一位熱愛棒球的公民老師給她復辦棒球社的想法,她二話不說找上其他夥伴,將棒球社重新創立起來。有了自己的球隊,加上願意一同奮戰的隊友陸續加入,林庭瑋帶領隊伍開始積極訓練,在復社後首次參加黑豹旗就奪得首勝,個人方面更創下首位女投手單場投滿135球且繳出12K的驚人數據。回憶起在復興實中的時光,林庭瑋笑著表示,「高中最美好的回憶就是棒球社。」 唯有棒球在手 才是林庭瑋喜歡的生活 「棒球就是真愛,讀書的時候桌上要擺一顆棒球心情會比較好,受傷的時候也會拼命復建,生活裡不能沒有棒球。」 林庭瑋高中畢業後,成功考取第一志願國立臺灣大學,並加入期盼已久的臺大女子棒球隊。進入臺大女棒後林庭瑋很快地就成為隊上的主力,更在大二時榮膺隊長一職,不過看似順遂的棒球路,背後付出的努力反倒令人難以想像。林庭瑋平時課業繁重,為了兼顧球隊與課業,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已成日常,除此之外,先天性椎間盤突出問題也讓她吃盡苦頭,一次的滑壘訓練讓她腰部一度痛到無法入眠,醫生甚至建議她五年內都不要再運動,但即便睡不飽又常常需要跑復健科她也都甘之如飴,說什麼都不願放棄摯生最愛的棒球。 每個好選手背後 都有一群好隊友 如果說林庭瑋對棒球的愛像是盾牌,助她抵擋課業及傷痛的摧殘,那她的隊友們就是枴杖,在她有需要時穩穩地撐起她。「集訓的時候大家會一起住在集訓室,有很多時間說話,也有很多溫馨的時刻,像是一起在冬至煮湯圓、煮火鍋,還有一起熬夜讀書。」透過練球時的相處及大賽前的集訓,臺大女棒隊員們情同手足,不論場上亦或是場下,大家總會互相扶持,每當有人陷入低潮時,隊員們會各司其職,用自己擅長、熟悉的方式相互鼓勵,幫助隊友再站起來。 放眼未來  盼有棒球一路相伴    從一手重建起球隊,到登板黑豹旗帶領球隊拿下勝投,並持續帶領臺大征戰各大賽場,林庭瑋的求學生涯因棒球而燦爛。身為過來人,林庭瑋期盼所有愛打棒球的女孩,能夠勇敢加入球隊甚至創辦球隊,「能和一群支持自己的隊友一起享受棒球是很寶貴的事情,即使剛起步時困難重重,但克服困難達成目標後,會得到一群家人般的隊友。」對於未來,林庭瑋以當上醫生為主要目標,但依舊希望在追求目標時能有棒球以及身旁的隊友相伴。

美和科大陳冠宇。攝/許甄玲
人物特寫

享受在投手丘上的感覺 美和科大陳冠宇南飄再續棒球緣

美和科技大學棒球隊一年級的陳冠宇,身材雖然偏瘦,在投手丘上卻顯得威風凜凜。 說起和棒球的淵源,陳冠宇從小就接觸很多運動,其中特別喜歡棒球,雖然在國小時沒有加入棒球隊,卻因熱愛《棒球大聯盟》這部動畫,誤打誤撞開啟了他的棒球之路。國二那年,陳冠宇就讀的淡水國中成立棒球隊,他也順勢成為創隊成員,雖然是社團性質的球隊,陳冠宇在投球方面表現突出,加上又是左投,讓甲組球隊秀峰高中的教練親自上門來詢問升學意願,和家人討論後,陳冠宇決定接受挑戰,加入這支擁有20多年歷史的球隊。 「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因為必須要去適應球隊的團體生活,進去的第一個禮拜,我就跟我媽說,我待不下去了。」回想剛到球隊的那段日子,陳冠宇說道:「結果最後還是硬撐,撐到後來自己也適應了,不管是團體生活或是衛生習慣。」人際關係方面,因為不是出身於傳統棒球學校,相較於有些原本就是隊友的同學們,陳冠宇幾乎沒有認識的人,他表示,起初其實還滿孤單的,後來有慢慢找到自己的朋友圈,球隊相處上也都很融洽。 第一次在甲組球隊受訓,陳冠宇用「大開眼界」來形容,「高中之後,發現隊友的守備行雲流水,就好像在表演,讓我很驚訝,這也使我越來越喜歡在投手丘上的感覺,隊友給我很大的安全感!」後來,在高二那年,秀峰高中拿下黑豹旗第五名,陳冠宇也被選進富邦盃新北市代表隊。 而棒球生涯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在2019年黑豹旗的32強賽,秀峰高中對上育民工家,當時兩隊平手,正處於低潮的他在前一任投手出了狀況後臨危受命,主投最後三局繳出無安打的表現,帶領秀峰高中以6:5順利晉級。陳冠宇說:「其實我當下還滿害怕的,因為那段時間怎麼丟、怎麼被打,那時突然有一股責任感湧上來,還好最後成功守下來。」 高中畢業後,陳冠宇一度考慮要去投志願役,後來還是覺得自己離不開棒球,想要把握最後能繼續打球的時光,評估每間學校給的福利和上場機會,美和科大提供公費,而且訓練扎實、有實力,也會給球員表現的舞台,讓身為新北人的陳冠宇毅然決然「南飄」到屏東延續棒球路,談到在南部的生活,他笑著說:「北部的物價在南部真的可以買到比較多東西,這對我的增肥計畫幫助滿大的!」 今年度大專聯賽,陳冠宇共登板6.2局,投出3次三振,被擊出3支安打,失3分,防禦率4.05。球速是陳冠宇一直無法跨越的難題,考慮到其他種種因素,他之後並沒有打算繼續打球,但他也開玩笑地說:「假如我有一天任督二脈突然被打通,球速大幅進步的話,說不定會考慮往成棒發展。」 棒球路上,陳冠宇最感謝的是他的父母,由於他和弟弟兩人都在打棒球,陳爸、陳媽幾乎出席他們的每場比賽,還買了一台單眼相機來紀錄兩人的成長,他說:「謝謝他們從國中開始的支持,有時候在南部比賽,他們也會盡可能到場,我們需要球具,他們也都盡量來滿足我們。不管將來有沒有要繼續打球,我都很感謝他們支持我的決定。」 大學畢業後,陳冠宇的棒球路也許就將告一段落,但對他來說,棒球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讓他學到了待人處事的道理,以及如何更用心、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國立體大當家投手張育綸。圖/宥均提供
人物特寫

逆風中飛翔 張育綸百折不回的棒球人生

「當我站上投手丘時,絕不輕易讓給任何人!」這堅定的語氣正是張育綸對棒球的堅持。 追夢路上他也曾一時失足,差點與夢想擦肩而過。但正因一路上的重重阻礙,教會他不因成功而自滿,也不因失敗而氣餒的人生態度。   初露鋒芒 世界冠軍發跡 乍聽之下,張育綸這名字有些熟悉。沒錯,他正是首屆U12世界盃棒球賽中對墨西哥隊擊出全壘打的中華小將。從小因活潑好動而與棒球結緣,能出國比賽更是意料之外。憶起那場比賽張育綸說:「站上打擊區時壓力很大,直到聽見來自台灣的加油聲,才心無旁鶩與對手對決!」背負球迷的期望,他發揮練習時的身手替球隊建功。這期間張育綸感念已故教練吳映賜鼓勵他:「放手去打,不要愁眉苦臉!」使他能以平常心面對比賽。在國際賽的洗禮下,讓張育綸培養出過人的抗壓性。   適逢貴人 迷途羔羊回頭望 披著國手光環,張育綸順利進入花蓮縣瑞穗國中青少棒隊,跟隨球隊扎實的訓練模式而奠定穩健的球技。國二時在一場與大理國中的比賽中,以完投九局的勇猛姿態率球隊首次挺進八強。 然而,過度的練習導致韌帶斷裂,玩心大發亦令血氣方剛的張育綸頓失打球重心,選擇退隊以逃離現實。「即便天賦異稟卻缺乏鍛鍊,始終會前功盡棄!」校長林國源一席話使他收起當時的輕狂,深思後重新步回正軌。因長達七個月缺乏練習,導致打擊力迅速下滑,但不服輸的他藉每天苦練將落後的追回來。   確立目標 專注一刀 經過多方考量後,張育綸決定留守家鄉的花蓮體中繼續築夢。為克服鋁棒轉戰木棒的不適應,他私下請教舉重校隊的楊淑貞教練。「我請教練打造一份屬於我的菜單,練球之餘就按表操課。」加強重量訓練下,使他長打能力明顯提升,更於2016年關懷盃中擊出三分砲,幫助球隊逆轉勝。 直到高中張育綸仍是投打兼具的二刀流選手,無疑讓他在訓練過程中吃盡苦頭。他道:「先是打擊後是投球,都是練習常態!」投打雙修除了需付出雙倍時間練習,更要能在守備位置上轉換自如。而使他下定決心要專研投手的契機,始於高三時玉山盃上被測出均速皆在一四四公里上下,賽後便獲得球探關注和詢問。他欣喜地說:「生平第一次得到賞識,增添我投球時的信心,也更明白心之所向!」      破繭而出 改變中學習 帶著期望與初衷,張育綸翻山越嶺來到國立體育大學。但計畫總不及變化,前兩年因更改投球動作導致投球失憶症,讓設定大一就要排上先發名單的他,等到大三才有出賽機會。失望與落寞中他尋求心理師協助,諮商過後告訴自己:「不要沉浸於過往的成就,試著往前看!」他勇敢拋開陰霾,從投球姿勢到身體協調性都積極訓練與改善,力求重新開始! 確信的是滴水能穿石,2020年春季聯賽中,張育綸面對來勢洶洶的文化大學繳出大學期間最亮眼的成績單,僅用九十九球完投九局,與隊友們共同收下勝利。他激動地說:「等了三年,終於苦盡甘來!」賽前不與隊友打鬧只為沉澱心情,踏上賽場,正是他放手一搏的時刻!   放飛自我 做自己的王牌 「一生懸命」在日語中代表:將事情做到極致,且全心全意守護自己看重的事物。此話正相應著張育綸對棒球的執著與熱愛。追尋理想的路上,難免崎嶇波折,但保持樂觀的心態學習與失敗共存,正是打棒球帶給他最深的體悟。「我從不和別人比較!」他認為與其羨慕他人的成就,不如審視自身不足之處向前邁進。而論及畢業後規劃,他則放眼職棒舞台,盼有朝一日能成為獨當一面的王牌投手,投出屬於自己的價值!

臺北市大蔣宗錡打擊手感火燙。圖/許小諺提供
人物特寫

成功並非偶然 蔣宗錡且行且珍惜的棒球路

「越努力越幸運!」是蔣宗錡最能感同身受的話。對於不乏國手資歷,常入選代表隊的他來說,打棒球學到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對人生有更深的見解,運動員不怕苦的身影,在蔣宗錡身上更是清晰可見。 人小志氣高 國手之路初長成 「一切都是從跟爸爸看職棒開始。」蔣宗錡說棒球原本僅是父子倆的休閒時光,竟促成他棒球路的開端,三年級決定轉學至龜山國小展開球隊生活。他虛心受教且跟隨教練腳步,從小就埋下穩扎穩打的棒球底子。 2011年小馬聯盟野馬級世界少棒錦標賽,先由桃園聯隊取得代表權,再闖進亞洲區分組賽,最終擊敗美國隊獲得冠軍殊榮,身為中華小將一員,蔣宗錡說:「很興奮!」有幸參與國際賽,讓他立下要在棒球圈發光發熱的誓言。他感謝李政達總教練,有他自始至終的陪伴,無疑成為球員們心中最大的定心丸。 吃得苦中苦 品學兼優成楷模 小學畢業後因還想與昔日隊友並肩作戰,便相約到新明國中續前緣。隊友間彼此熟悉且擁有絕佳的默契,國二時也讓他們再度勇奪LLB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冠軍。而勝利並非偶然,他手心上布滿的厚繭是努力不懈最好的證明。 「不只球要打好,書也要讀,最重要的要學會做人!」來自教練黃湋志的叮嚀,蔣宗錡很感謝住校時常能聽見教練的耳提面命,讓離家生活的他感到無比暖心。同時銘記教練的話,打球之餘也專心讀書,更獲得陳偉殷棒球獎學金,實踐敦品勵學的最佳典範。 力爭上游 低潮中積極轉念 高中來到平鎮追夢,但高一鮮少有出賽機會,對自尊心強的他來說很是落寞,幸虧有學長戴源廷的關心平復他焦躁的心。蔣宗錡笑說:「我們從國小到高中都同所學校,晚間的夜訓也是他特地陪我訓練!」於是,他決定反轉心中的失落,將心思放在練習的瞬間。終於在高三最後一年的木棒聯賽中,以五成打擊率排名大會第三。他藏不住喜悅地說:「努力那麼久,總算實至名歸了!」 談及印象最深刻的比賽是2016年LLB世界青棒錦標賽,最後以6:2擊退地主美國隊。蔣宗錡談到:「雖然身材上不及對手,但團結是我們最大的武器!」即使拿下冠軍,仍提醒自己要保持謙遜並更加茁壯。「爸媽很尊重我的決定,也時常給我鼓勵!」家人的支持,則是他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   勇敢追夢 皇天不負苦心人 在張滄彬老師的推薦下,蔣宗錡和隊友們來到好手如雲的臺北市立大學。初至北市大為求身體素質穩定,私下尋求體能教練幫助他增加重量和爆發力。「利用科學化數據,能讓我更有效提升力量。」訓練後讓蔣宗錡在長打能力上有明顯突破,加上時常與成棒隊進行友誼賽,使他在高強度的比賽中發現自己的不足。 睽違21年,北市大在109學年度大專棒球聯賽中勇奪金盃。蔣宗錡憶起八強複賽時曾面臨淘汰邊緣,身為副隊長他決定挺身而出。「成功不一定會帶來快樂,但快樂會帶來成功!」這番話是場及時雨,點燃大家心中的希望之火,率隊挺進決賽。冠軍賽前廖文男教練提點:「只要不留下遺憾就行了,盡情揮灑吧!」他帶著平常心打擊,以四打席三安打的亮眼表現,摘下勝利果實。蔣宗錡興奮地說:「能與隊友們攜手達成願望,絕對是最好的畢業禮物!」 大學期間頻繁的賽季讓蔣宗錡一度無從調適,操之過急而在比賽中自亂陣腳。他記得林加祐學長曾說:「賽場上有多少能力發揮多少,掌握好你能掌握的即可!」決定調整好心態,重新出發。努力最終開花結果,在2021年春季聯賽中拿下個人打擊獎第一名。打擊結果進步他表示:「看見心態與球技上有穩定的提升,說明了努力是不會背叛自己的!」 心懷感激 盼展翅高飛 「感恩之心是不斷進步的泉源。」此話長久烙印在蔣宗錡心中。球並不會打一輩子,做人成功才是根本!他感謝年幼時期到現在每位教練的諄諄教誨,及每場比賽共患難的隊友們造就他如今的表現。也談到畢業後想投身中華職棒,希望能實現從小到大的夢想並保有熱情。「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蔣宗錡認為棒球教會他在任何事上都不能輕易放棄,而困難的出現是為激發更棒的自己。藉這股韌性,期許他在未來的棒球生涯中,也能如星火燎原般持續閃耀!

李承風突破低潮,向職棒之路邁進。圖/丁勤紜提供
人物特寫

「也許我不是最好的」 李承風突破逆境挑戰棒球殿堂

「我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我也不差!」剛升上大三,急著想做個成熟的球員,卻在去年第一場梅花旗以0.2局失2分下場,對於當時的李承風打擊很大,但他不因為這點挫折就放棄努力,透過和許多前輩、教練們溝通,慢慢地調適,這是他當時告訴自己的話。 就讀文化大學大三的李承風,小時候看著哥哥打球,也跟著一起玩,玩出興趣,在國小時就加入棒球隊訓練,到了高中進入穀保家商,在前兩年接受較多的野手訓練,但投手的訓練也同時一起進行,一直到高三專職投手後,球速也有明顯的進步,「球速想要進步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每天練球都要盡全力地去催。」是穀保周宗志教練時常提醒他的。 因傷休養 迷失最佳狀態 在大二時參加古巴對抗賽,當時的球速、控球和變化球都在最好的狀態,之後卻在入選中華培訓隊去打爆米花聯盟前夕,因為左腳髂腰肌拉傷,影響到下半身的訓練,導致李承風有整整一個月沒辦法投球,休息一陣子後,到了大專聯賽複賽,第一場對上嘉義大學就吞了敗投,即使後面的比賽拿下勝投,但他對於自己的控球及球速都不太滿意,這段日子來回受傷好些時間,讓李承風陷入低迷,在傷後復出後,內心也特別著急,急著想要找回之前的樣子。 受學長鼓勵 找回信心繼續向前 在去年的2020爆米花棒球聯盟,李承風再次入選中華培訓隊,某次比賽看到旅美投手鄭浩均先發,在休息室的他,就在隊友林凱威旁邊脫口而出「你們都好強喔!」目前同樣也正在旅美的林凱威聽到就說:「你如果永遠都只覺得別人很厲害,那你就只會一直待在他們的後面,因為你只是在後方想著別人怎麼那麼厲害,不是想著如何追上或是超越對方。」這段話瞬間點醒了他,在這次爆米花聯盟裡獲得很大成長,而後也努力找尋方法讓自己越來越進步、越來越穩定。 文化大學是以訓練重量訓練出名的,平時除了重訓之外,李承風也一直在專精於投球上的技術訓練,平時教練團的指導加上自己不斷的摸索,使他在今年大專聯賽時投出個人最快速度146公里,平均球速也能維持在142公里的成績。 棒球之餘 藉由攝影放鬆身心 說起棒球以外的興趣,李承風熱愛攝影,「當自己拍了一張很滿意的照片,心情就會很好,就算我去了某個地方,拍的照片不如預期,但走了一趟自己喜歡的行程,還是會很開心,這算是自己的一個放鬆的方式。」李承風總利用假日時光,到處走走,一邊看著美麗的景色,一邊用相機捕捉最美的畫面;也想讓大家看看除了棒球以外的他,更創立攝影帳號,不時會放上自己拍的作品分享給大家看。 穩扎穩打積極備戰 目標職棒 準備升上大四的李承風,仍積極準備各項訓練,不會因為還有一年的時間,就認為一切都能夠慢慢來,他也相信努力精進自己,並把握每一個機會,未來的道路一定會越來越好,希望可以透過扎實的訓練和場上穩重的表現,讓自己能夠前往更高層級的殿堂,挑戰職棒。

開南大學湯家豪專注每個打席。圖/球球提供
人物特寫

我愛故我在 強「棒」出擊湯家豪

「達成夢想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打擊天才鈴木一朗的話提醒著湯家豪:「我不是天賦型選手,更需要加倍付出,成為才能兼備的棒球員!」 108 學年度大專棒球聯賽冠軍戰,開南大學一支超前安打,獲得場邊喝采,這球出自身高一米七的湯家豪。關鍵時刻總能替球隊建功,即使身材條件不出眾,仍藉苦練把握追夢機會。因為他深知已經落後,就沒有退讓的餘地。 耳濡目染 棒球種子發芽 童年在爺爺熱衷於中華職棒的薰陶下,湯家豪對棒球萌生興趣,四年級時毅然決然地加入鼓岩國小少棒隊。他笑說:「身高因素促使我很早就確立守備位置。」爾後,他長期擔任野手,也為增加打擊優勢改為左打者。 因家人支持而到五福國中延續棒球夢,教練葉成龍曾說:「不怕苦的選手,才有資格站上金字塔頂端。」謹記教練所言,數輛堆滿球的推車便是每日基礎打擊量,晚間的特守特打也讓他習慣含辛茹苦的球隊生活。國三時的華南金控盃讓湯家豪印象深刻,九局最後反攻之際,未積極出棒而留下無法逆轉的遺憾,他懊惱卻只能不甘心地走下打擊區。「機會就是這樣,若猶豫不決就會隨之而去。」此刻也令他明白「球來就打」的重要性。 南英鋼鐵紀律 突破人生轉捩點 一場巨人盃測試會裡,湯家豪的表現獲得賞識,如願進入南英商工,展開日復一日的魔鬼訓練。初到南英,湯家豪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被激發遇強則強的勝負慾,也造就日後自主自律的刻苦精神。他說:「高一時,同屆的郭天信能力很強,我就越想朝他看齊,甚至超越!」唯有變得更強,才不會輕易被取代,他始終銘記陳献榮教練說:「你要永不停歇,不因怯場而失常,要拚輸贏就得無所畏懼。」 「人生有時遇到瓶頸,是為找到更好的自己。」高二是比賽重要的階段,然而,一次練習中意外造成他鼻骨斷裂,無可奈何地住院休養一個月。憶起當時他苦笑說:「歸隊時,看隊友在場上練習,我只有坐板凳的選擇。」因此,復健療程中請私人教練訓練體能,將身體素質重回水平,且加倍練習為更上層樓,順勢在靜養期間讓原本急躁的個性磨練一番。而這段日子,最感謝的依然是家人的陪伴,特別是媽媽夜以繼日的照顧。家人永遠是打球路上最大的後盾,讓他無後顧之憂地拚搏。 拓展視野遨遊美國 堅信初心勇往直前 趁著高中畢業,湯家豪與爸爸展開美國之旅,實地訪查美國大學生練習模式。「美國選手身材上具有優勢,而他們更用心於重量與自主訓練。」談及台美棒球差異,他認為美國較重視科學化的數據,在打擊、投球姿勢上利用運動科學方式去調整修正。此外,球員與教練彼此尊重、溝通成為有效凝聚向心力最大的關鍵。結束一個月的遊歷,家豪說:「返台後我更加堅定要把球打好,看別人這麼努力,我也不能輸!」 大專盃亮眼功績 喜獲國家隊青睞 告別多年的南部生活,湯家豪決定隻身前往開南大學就讀。初至開南便站穩先發,但菜鳥備受質疑的實力及排山倒海的壓力也曾讓他喘不過氣。「棒球本是高失敗率運動,要藉積極進攻去提高成功率。」在郭李建夫教練適時提點下,他拋開負面想法與壓力抗衡。終於在108年大專棒球聯賽冠軍賽以5打席5次上壘表現,率球隊一同奪金。他激動地說:「生涯中初嘗冠軍滋味,的確意猶未盡!」感謝郭李建夫教練的信任和家人不離不棄的支持。   大專盃的優質表現讓湯家豪入選2020未來之星對抗賽,加入U23培訓隊與旅美好手共同切磋。球風自由的環境更能突顯自主訓練重要性,加上前輩們總提早到球場熱身準備,使他備賽期間分秒不得鬆懈。面臨打擊低潮時,林家正學長告訴他:「每次站上壘板就是新的開始,不要被以往的既定印象限制表現。」打者必備的穩健心理是培訓中最大的成長與收穫,家豪也道:「之後上場時是我鎖定的好球帶範圍,儘管是第一球,我也會賣力揮棒!」 莫忘初衷勇追夢 展望職業舞台 「棒球對我是不可或缺的,我無法想像要如何將它抽離!」湯家豪對棒球的熱愛與堅持從他不服輸的精神中顯而易見。大三的他決定今年先投入中職選秀,即使落選仍有逐夢機會,也會更積極表現於各個比賽中,將知名度打開。他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往後在棒球路上會由自己親手譜出下個精彩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