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衣都是紅土很帥!」文化王牌陳翊瑄說,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很喜歡。攝/大專體總
人物特寫

穩定實力發揮 陳翊瑄放手一搏挑戰職棒夢

110學年度UBL大專院校棒球聯賽預賽,由強敵國立體大對決文化大學,兩隊一路糾纏文化在第10局突破僵局制以一分領先,最後一個半局派出陳翊瑄出來關門,在滿壘無人出局高壓的情況下,陳翊瑄用2個內野滾地球和1次三振順利化解失分危機,拿下勝投。平常都以先發上陣的他,在這場比賽卻以救援身分上場並穩定陣腳化解危機,對他來說是一場很印象深刻的比賽。 憶起高中時期,如果當時沒有撐下來,選擇放棄,或許就沒有現在的文化王牌投手陳翊瑄了... 因為哥哥的關係,讓原本要去參加籃球隊的陳翊瑄,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棒球隊,開始他的棒球之路,高中原本在仰德高中就讀,但因為練球的模式和環境不如所想,當時陳翊瑄就主動向教練提議想轉到大理高中,也期望可以更努力拿到代表權成為國手,當時與總教練鄭幸生談過之後,教練也同意他的想法,最後也順利地轉進了大理高中。 到大理高中後,因為手痛的問題,沒辦法馬上應戰,在這期間也練過游擊,但都沒有當投手的協調性好,教練也要他好好當投手投球,他表示當下的心態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就按照著教練吩咐去做,到了高三也順利選進U18中華培訓隊,完成短期的目標。 在U18中華培訓隊期間,遇到許多實力比自己高出一階的選手,與他們交流下,心態上有很大的收穫,即使在場上遇到狀況,也不慌張,學習找到自己的節奏,從容地面對打者。 上了大學,進到文化之後,常常能在大專的賽事看到陳翊瑄先發的身影,與高中不同的是,大學多了自主性,除了球隊的課表之外,自己了解自己缺乏什麼需要加強,就會利用其他時間做自主練習。 大一結束後,進入U23培訓隊,當時陳翊瑄的球速僅剩140公里,培訓隊結束後他向目前擔任樂天球探的學長馬熙傑請教投球機制的問題,在他的調整之下,球速提升到最快速147公里,陳翊瑄說:「如果當時沒有學長的指導,或許不會成就今年的他。」 今年因為中華職棒多了第六隊,多了一個機會能夠挑戰,陳翊瑄認為自己也準備得差不多,想放手一搏去挑戰看看一直以來嚮往的職棒舞台。

李承風突破低潮,向職棒之路邁進。圖/丁勤紜提供
人物特寫

「也許我不是最好的」 李承風突破逆境挑戰棒球殿堂

「我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我也不差!」剛升上大三,急著想做個成熟的球員,卻在去年第一場梅花旗以0.2局失2分下場,對於當時的李承風打擊很大,但他不因為這點挫折就放棄努力,透過和許多前輩、教練們溝通,慢慢地調適,這是他當時告訴自己的話。 就讀文化大學大三的李承風,小時候看著哥哥打球,也跟著一起玩,玩出興趣,在國小時就加入棒球隊訓練,到了高中進入穀保家商,在前兩年接受較多的野手訓練,但投手的訓練也同時一起進行,一直到高三專職投手後,球速也有明顯的進步,「球速想要進步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每天練球都要盡全力地去催。」是穀保周宗志教練時常提醒他的。 因傷休養 迷失最佳狀態 在大二時參加古巴對抗賽,當時的球速、控球和變化球都在最好的狀態,之後卻在入選中華培訓隊去打爆米花聯盟前夕,因為左腳髂腰肌拉傷,影響到下半身的訓練,導致李承風有整整一個月沒辦法投球,休息一陣子後,到了大專聯賽複賽,第一場對上嘉義大學就吞了敗投,即使後面的比賽拿下勝投,但他對於自己的控球及球速都不太滿意,這段日子來回受傷好些時間,讓李承風陷入低迷,在傷後復出後,內心也特別著急,急著想要找回之前的樣子。 受學長鼓勵 找回信心繼續向前 在去年的2020爆米花棒球聯盟,李承風再次入選中華培訓隊,某次比賽看到旅美投手鄭浩均先發,在休息室的他,就在隊友林凱威旁邊脫口而出「你們都好強喔!」目前同樣也正在旅美的林凱威聽到就說:「你如果永遠都只覺得別人很厲害,那你就只會一直待在他們的後面,因為你只是在後方想著別人怎麼那麼厲害,不是想著如何追上或是超越對方。」這段話瞬間點醒了他,在這次爆米花聯盟裡獲得很大成長,而後也努力找尋方法讓自己越來越進步、越來越穩定。 文化大學是以訓練重量訓練出名的,平時除了重訓之外,李承風也一直在專精於投球上的技術訓練,平時教練團的指導加上自己不斷的摸索,使他在今年大專聯賽時投出個人最快速度146公里,平均球速也能維持在142公里的成績。 棒球之餘 藉由攝影放鬆身心 說起棒球以外的興趣,李承風熱愛攝影,「當自己拍了一張很滿意的照片,心情就會很好,就算我去了某個地方,拍的照片不如預期,但走了一趟自己喜歡的行程,還是會很開心,這算是自己的一個放鬆的方式。」李承風總利用假日時光,到處走走,一邊看著美麗的景色,一邊用相機捕捉最美的畫面;也想讓大家看看除了棒球以外的他,更創立攝影帳號,不時會放上自己拍的作品分享給大家看。 穩扎穩打積極備戰 目標職棒 準備升上大四的李承風,仍積極準備各項訓練,不會因為還有一年的時間,就認為一切都能夠慢慢來,他也相信努力精進自己,並把握每一個機會,未來的道路一定會越來越好,希望可以透過扎實的訓練和場上穩重的表現,讓自己能夠前往更高層級的殿堂,挑戰職棒。

文化大學203公分的大一巨投林振瑋。圖/球球提供
人物特寫

球星舅舅一路相助 203公分巨投林振瑋的旅外夢

身高203公分、球速最快可達150公里的文化大學一年級巨投林振瑋,不僅在隊伍中顯得鶴立雞群,他的背景也不容小覷。身為郭泓志的姪子,林振瑋受到舅舅影響,加上自己對棒球充滿興趣,於是從國小就加入校隊,國中、高中也跟隨郭泓志的腳步,陸續就讀建興國中、傳統棒球名校南英商工。然而,他在三級棒球時期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高一球速不到120公里,高三時雖能投到140公里,但體力、續航力都不夠,未能扛下陣中王牌投手的位置。 來到注重重量訓練的文化大學,林振瑋除了平日球隊4到5小時的練習與重訓之外,假日有時也會待在學校自主訓練,隊上體能教練、舅舅郭泓志也為林振偉安排好菜單,一次兩份課表按表操練,林振偉不喊累,他表示,這些課表要為了提升肌耐力,並且減少受傷發生的風險,自己當初會選擇就讀文化也是想增強肌力,為挑戰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 這些努力讓他短時間內有大幅度的進步,109學年度梅花旗冠軍賽,教練特別安排他上場先發,本場比賽也成為林振瑋到目前為止的棒球路上最印象深刻的一場,他說:「一開始其實很緊張,還好後來隊友們打擊火力支援,後面投起來就比較輕鬆,這也是升上大學後第一個賽事,又剛好在冠軍賽先發,感覺很不一樣。」最終文化大學在林振偉的好投帶領下,以7:0擊敗臺灣體大,奪下梅花旗二連霸。林振瑋主投4.2局無失分,只被敲出1支安打,本場更飆出生涯最快球速150公里,優異的表現讓這位大一菜鳥拿下大會最有價值球員獎。 文化大學長久以來在大專棒球佔有一席之地,更培養出多位職棒好手,包含目前效力於紅襪隊的旅外好手劉致榮,林振瑋興奮說道:「想跟他一樣挑戰大聯盟!」以旅外為目標的林振瑋,在練習之餘,也會去網路上看些國外影集、聽英文歌來學習英文。技術方面,林振偉認為最需要加強的就是控球,因此在投球時都會特別注意動作的控制,「舅舅告訴我,在場上不要害怕,盡量拿出最好的表現。」林振瑋說,已經吸引國內外球探關注的他,也許在不遠的將來,也將踏上舅舅曾經的舞台,希望能將他的心意傳承下去,在大聯盟的投手丘上發光發熱。

文化大學戴宜庭。圖/戴宜庭提供
人物特寫

戴宜庭「保持信念」 做自己能做的

來自女籃強權臺南永仁高中的戴宜庭,曾入選過U16亞青國手,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女籃的隊長,於107、108學年度UBA賽事蟬聯籃板后,本學年度將是她出戰學生籃球的最後一年,去年的挫敗使戴宜庭更加堅定,她將一步一步帶領文化女籃,重返小巨蛋。 目前研二的戴宜庭,國小時期其實是打手球的,在畢業之際,父親希望她升上國中能轉換跑道去打籃球,戴宜庭笑說:「既然都是球類運動也沒有想太多,做就對了!」當時在父親主動與新北市海山國中的姜憶蓮教練聯繫下,戴宜庭進入海山開啟他的籃球之路,接受正規的籃球訓練。由於是不同領域出身,起初接受籃球訓練讓她吃足苦頭,也因為規則上的不同,戴宜庭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適應籃球這項運動。 國中畢業後戴宜庭毅然決然至台南永仁高中就讀,不畏懼獨自離家,在永仁展開嶄新籃球生涯的戴宜庭,沒有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反而很快地融入永仁團隊,戴宜庭說:「國小時期的手球訓練的艱辛,是提前幫助她適應當時在永仁的生活的一大助力。」戴宜庭感激地說:「高中時期時超傑教練及劉娉娉師母在她的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也很謝謝他們!」她表示自己其實是屬於較為缺乏自信的人,回憶時教練曾對她說過「妳就是射手!上場就是不畏懼的果斷出手。」也很感謝當時的隊友陳薇安對她的鼓勵,能有永仁六金釵的封號是整個團隊的努力。 戴宜庭的座右銘是網球名將費德勒曾說過的:「只要你相信,你就能走下去。」而戴宜庭也確實貫徹,保持信念,並一直鼓勵自己不論是在球場上,或是待人處事上持續前進,今夏過後戴宜庭也將從文大畢業,回憶起從大學時期至碩班六年的UBA時光,最難以忘懷的還是去年度文化的落敗,戴宜庭說:「從哪裡跌倒就從那再站起來!」訪問尾聲,戴宜庭堅定地說:「努力打好每一場球,一步一步穩紮穩打替球隊帶回勝利是目前最重要的,也要把握當下,並且珍惜場上時光。」

來自日本的櫻花少女児玉楓。攝/楊智伃
人物特寫

「楓」迴路轉 櫻花少女児玉楓的籃球夢

自103學年起文化大學女子籃球隊已在UBA公開女一級接連拿下四座后冠,此學年度第二階段預賽結束,文化女籃更拿下了跨季的第60連勝,雖文化今年仍以第五座冠軍金盃為目標,但卻不如往年那般輕鬆愜意,在「世大運班底」文化連霸主力陳薇安、黃鈴娟、黃柔甄、羅蘋相繼前往WSBL後,文化女籃陷入一陣「球員荒」,雖仍有徐玉蓮、戴宜庭等人坐鎮,然「菜味」十足的「新文化」仍在開季時不被看好衛冕,此時一個生疏的面孔在文化陣中異軍突起,總是巧妙的穿針引線掌控文化進攻節奏、優異的三分手感、在場上拼勁十足的嬌小身影以及特別的姓氏,讓人難以忽視,她就是今年鄭慧芸教練口中的「寶」—児玉楓,遠從日本來臺追逐籃球夢的櫻花少女。 児(ㄦˊ)玉是她的姓氏,楓則是她的名,原在日本奈良天理大學就讀中文系的児玉,自去年9月開始在文化大學展開為期一學期的交換生活,從原本只是來唸書的交換計畫,變成挑戰UBA的舞台,甚至已確定下學期轉學至文化,繼續在臺灣延續籃球夢,對於人生方向大幅度的轉變,児玉楓自己也直呼:「不敢相信!」 児玉籃球的啟蒙者,就是她的母親,母親為日籍華僑,也曾是日本高中甲子園的籃球選手,自幼受母親影響,國小二年級便開始接受籃球訓練,高中就讀兵庫縣當地排名第一的女籃—尼崎市立尼崎高等學校,也曾在高三時打入日本高中夏季聯賽IH賽(Inter High)的全國16強,10年的日式籃球訓練,讓児玉楓在觀念與球技上有完整的根基,也讓她一躍成為文化今年的驚喜包、即戰力,而母親從小的中文教育,也讓她在語言的溝通上沒有太大的困難。 家人的支持一直是児玉楓打籃球的動力,母親開啟了她的籃球路,父親則是最支持她打球的人,児玉楓說:「爸爸最喜歡看我打球。」其實児玉的父親早在她高二時逝世,那時正是她準備要出發Winter Cup(冬季盃)前一天,突如其然的噩耗,卻沒有讓她因悲傷放棄那年的賽事,反而只要想到父親一直以來的支持,児玉堅強地說:「我不能哭,我要打球。」也是這份動力,堅持著児玉楓喜愛籃球的心。 時光回到2018年的暑假,來文化打球其實完全不在她的人生計畫中,在天理大學交換生的面試後,原本計畫去北京師範大學的児玉被分配到了臺灣的文化大學,在確定交換後藉由母親的人脈資源,有甲子園教練介紹她臺灣的籃球教練,她也因此先來到陽明盃擔任翻譯,而後加入文化女籃征戰UBA。 児玉的加入對文化來說實在是「撿到了一塊寶」,不只因她的籃球根基,更多的是因為她的拼勁與態度,除了跟著文化的基本訓練,週末還會到天母的日僑學校練球,平日早上6點半再跟著文化一般組男籃晨操,每天更追著教練與隊友問:「怎麼樣才能變得更好?」児玉表示,跟著大隊國泰女籃練球時,發現了太多的不足,沒有比她們有天賦,必須要加倍努力才行,或許是日本教育的影響,児玉對於自我要求一絲不苟、對於進步的認真執著得嚇人,卻也讓人不經欽佩,文化教頭鄭慧芸教練提到児玉楓時,充滿感動與讚嘆:「有這麼好的球員當然要留下來。」 確定轉學後,文化不再擔心児玉楓的「期間限定」,児玉楓也興奮地表示,非常期待能有機會跟著球隊進軍小巨蛋,而將目標放長放遠,児玉楓希望自己能在未來站上WSBL的舞台,但她也謙虛害羞的補充,自己仍需加強切入的技巧、開發更多的進攻武器,在身體對抗上也需要再練得強壯一些。 「楓」迴路轉的籃球路,讓児玉楓一直抱著滿滿的感恩,在半年前從沒想像自己能繼續打球,而今靠著貴人們的幫助讓她能跨海「南漂」來到臺灣延續籃球夢,期待將來児玉楓能繼續帶著這份日式獨有的認真執著,在臺灣女籃落地生根,為球迷帶來更多的驚喜與感動。

人物特寫

神隊友加持 成熊翊廷前進動力

來自文化女排的熊翊廷,是高中才接觸排球的一般生,起初對排球的認識僅有「打了手會痛」的印象,後來逐漸掌握要領後才享受在其中;除了一般生以外,文化女排亦有體保生的加入,尤其是球星陳怡如及隊長王昱蓉,兩人戰力極高,但熊翊廷談到隊上的神隊友,沒有過度的依賴,反而多了一分增強實力的動力。 熊翊廷進入文化大學後加入排球校隊,但賽季亦是校內期中考期,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時間管理是她第一個學會的課題;另一方面則有腳踝舊傷持續困擾著,場上基本的動作就會帶來疼痛,許多動作都因此受到限制,因此她學會觀察球隊所需轉換打法,並在其餘不足之處多下苦工。 熊翊廷:「 排球是團體的,不是個人的。」 有在關注排球的觀眾對陳怡如這個名字絕對不陌生,因選擇文化大學博士班繼續進修,進而在本季加入文化女排,熊翊廷面對如此明星級的隊友,直呼學姊陳怡如實力強大!但她認為即使林怡如的加入為文化打了一劑強心針,仍不能單靠神隊友,還是必須增加自身實力,不拖累她口中的怡如姐。 就讀碩士班的王昱蓉則和熊翊廷相差三屆,但兩人的好感情不受此影響,從高中聯賽強權中山工商畢業的她,實力不在話下,身為隊上得分王,不吝傳授功力給隊友,加上兩人時常相互討論球技,一路帶給熊翊廷許多成長。 即便陣容堅強,但本季預賽文化打的跌跌撞撞,籤運不佳的情況下場場都是硬仗,球隊本身則有慢熱以及被逆轉時的信心維持等問題,所幸最終仍是驚險晉級,而談到今年目標,熊翊廷不諱言:「爭取四強!」。 而對於球隊選擇參加公開二級而非一般組,她認為兩個級別確實有實力差,選擇挑戰較高強度的公開二級,和與神隊友並肩作戰有異曲同工之妙,更能發現不足的地方,並針對不足之處,再持續的前進。

人物特寫

相信態度的感染力 陳怡如投身文化帶頭拼

幫助臺灣師大成功六連后的「大眼妹」陳怡如,從臺灣師大碩班畢業後,去年專心在臺北世大運培訓隊,今年九月結束哈薩克世錦賽後,陳怡如從國家隊退役,投身文化大學運動教練博士班。再度重返大專聯賽舞台,生涯首次打公開二級比賽,不僅對陳怡如而言是全新體驗,也為文化大學這支一般生、體保生夾雜的球隊激起化學變化。 文化大學校內只有一支女子排球隊,這支公開二級女排夾雜體保、一般生,原以一般生為主,後加入體保生,王敏憲教練讓球員自行選擇是否要報名公開組比賽,因隊員也想往更高層級挑戰,因而開始報名公開二級賽事。 「他的加入帶給我們正向的能量!」王敏憲教練多持開放態度,談及陳怡如擔任助教並入隊參賽,表示從陳怡如入隊之初就未強迫她參賽,陳怡如在權衡之後決定身兼教練、球員兩職,王敏憲教練說:「轉職教練這段路程是身為一個職業球員必經的過程,我希望能用我的經驗輔助她,幫助她更快步上教練這條軌道。」 陳怡如首次參加公開二級比賽,認為一、二級球員無論品行、態度都很好,主要差別在於基本功,過去多在輪轉至後排時便會下場,少有接發球機會,預賽四戰打滿全場,陳怡如笑說:「真的是全新體驗,好險平常教練在教有在聽,對於觀念了解加上練習,目前銜接沒有問題!」 同時擔任球員、助教,陳怡如在教學上看得更透徹,發現文化學妹在場上攻勢來回多波後防守站位開始混亂,退位不確實。帶隊時注重防守觀念,主張「教練建構觀念,球員詢問問題」,期望雙向溝通,教學相長,陳怡如說:「不是我來就一定會贏,要一起變得更好!」 文化在預賽四戰雖只搶下一勝,驚險晉級,但比賽中可看到陳怡如多次飛身救球,奮力撲接,文化球員大多自信心不足,陳怡如打出拼勁帶頭拼,「我相信拼勁和態度絕對是會感染的!希望我可以用自己現有的能力Push她們,把好的東西帶給她們。」 「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不會累!」身兼球員、教練還有博士班課務,陳怡如享受其中不喊累,認為因身兼多職反而更能將各方面知識結合、串連,希望能將球技、教學、學術理論結合起來,嘗試融合期待產生改變,碰撞出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