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紹恩傷後復出完投8局 北科土木首闖8強
第五屆全國大專系際盃棒球爭霸戰17日在全國16強賽壓軸登場的賽事,由北科土木對戰高苑運休,雙方正規賽7局打完戰成平手,北科土木接著在突破僵局制中頂住壓力,打下3分再靠童紹恩完投守成,終場以9:6勝出,帶走8強門票。 兩隊在比賽中互有領先,高苑運休在6局下一口氣攻進3分,將比數拉開為6:2,但最後半局沒能守成,7局上北科土木展開大反攻,擔任第4棒的童紹恩揮出2分打點安打,隊友也延續攻勢,一舉將戰局扳平,也讓戰線延長。 第8局北科土木在突破僵局制中,靠著莊臣鎬、詹沛軒和陳立昂連續三支安打攻下3分,先發投手童紹恩則在下半局連續解決對手3名打者,力保不失分,幫球隊守住勝利。 童紹恩此戰在投手丘上獨扛全場,完投8局用129球,被揮出12支安打,有6次三振,拿下勝投,因傷休養一年後的復出之戰就繳好投,賽後他也直呼開心開心,「今天狀況大概有80%,有盡力去打。」 童紹恩透露,自己在去年高中畢業後因右肩受傷休養,升大學後碰上第5屆系際盃全國賽因疫情延後開打,獲得更多復原時間,這次全國賽剛好趕上復出,而久違的登板就是就是一場長局數硬仗,童紹恩笑說:「球隊沒投手了,一開始先發名單上,我的名字後面就寫『7局』,但沒想到投了8局。」 北科土木隊上人手吃緊,這次賽事又遇上有球員確診、受傷,童紹恩指出,這場16強賽實際能上場的球員僅12人,但全隊奮力拚出參賽以來的首張8強門票,「每場比賽人手都滿緊繃的,但大家都很享受比賽。」
虎科飛機闖8強 劉信頡4局10K「盼往更高的地方走」
第五屆全國大專系際盃棒球爭霸戰今天(17日)在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展開全國賽,16強首戰由虎科飛機對上成大電機,虎科飛機劉信頡展現超強壓制力,完投4局飆10K,率隊以10:0提前擊退對手,搶下8強門票。 前進全國賽的首戰,虎科飛機由升大二的劉信頡先發,主投4局僅讓對手第2棒施睿哲選到兩次四壞球保送上壘,12個出局數有10次靠三振抓下,另製造兩次滾地球出局,沒讓對手將球擊出內野,演出4局完封勝。 虎科飛機打線也展現得分效率,首局猛攻一輪打下4分,第3局靠保送開啟攻勢,掌握對手失誤再進帳4分大局,並在4局下將比數拉開為10分差提前收下勝利。劉信頡擔任第2棒也有長打演出,單場2支2,替自己打下2分打點。 劉信頡此戰在投手丘上大殺四方,4局沒有擊出安打、飆10K,他卻直言表現「沒有很滿意」,因賽前設定「無保送」的目標沒達成,「以前對到其他乙組球隊,他們都打不太到,通常是自己自爆,但今天還是投保送了。」 從小從打社區棒球出身,劉信頡一路打乙組,升上大學後曾測得最快球速就有134公里,而跟著球隊學長接受更專精的訓練後,劉信頡說:「按照課程的訓練去做,表現、球速都有進化。」 雖非科班出身,但這一年的訓練讓他的表現大幅提升,期間也接觸更專精的棒球訓練,並自費購買投球課程,劉信頡透露:「希望可以往更高的地方走。」 曾代表台大物治參與系際盃棒球賽的藍翊誠,今年在中職季中選秀會上被味全龍隊挑中,成為台大畢業生進入中職的首例,素人站上職棒殿堂也寫下一頁驚奇,讓更多一般組球員懷抱夢想。 對此劉信頡指出,倒不是受到藍翊誠的例子所激勵,升上大學後自己的球速能從過去的120公里大躍進,加上左投優勢,開始萌生向上發展的想法,「一直很喜歡棒球,假日也會去打乙組的比賽,增加比賽經驗,想看之後有沒有機會到進入城市隊,有目標才會讓自己更進步。」他也期盼自己能再將球速提升至140公里。 虎科飛機在系際盃繼2019年後再闖全國賽,劉信頡的好表現也透過轉播得以被更多人看見,他提到:「希望自己的表現可以好一點,能被人看到最好,也希望以後可以讓其他球隊覺得『抽到虎科很衰』,因為有劉信頡。」
結合運動、海洋及永續 水下響應國際大學體育日成全球創舉
為響應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證、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發起的920國際大學體育日(IDUS),教育部體育署偕同大專體總規劃系列活動,9月14日至16日前進臺東綠島舉辦。今年帶領8個國家地區、17校共40位大學生挑戰多項突破,不但首度插旗離島,課程涵括水域活動、海洋生態及環境永續之教育,更安排水肺潛水體驗,成為IDUS全世界首創於水下響應的活動! 2018年起,教育部體育署偕同大專體總推廣IDUS價值,陸續舉辦水陸運動體驗、媒體志工進修、運動傳播產業參訪、世大運選手線上對談、研習論壇等,以多元方式「寓教於運動」,透過運動和大專學生創造連結,年年響應、未因疫情中斷,在FISU全球逾82%會員總會投入、超過2000個活動中實屬難得。 本屆則以海洋及永續為主軸開展,邀請含多位全大運奪牌選手在內、熱衷投入大專體育相關活動的學子參與活動。體驗藍洞跳水、石朗水肺潛水及SUP立式划槳等水域活動,實踐IDUS多元運動參與的精神,期間結合淨灘行動、搭配生態講解、宣導並實踐環保永續的理念。 一向給予學生交流計畫諸多支持的教育部體育署,由國際及兩岸運動組許秀玲組長代表出席,她表示,作為FISU積極會員的參與一環,已連續五年與大專體總攜手推廣IDUS,除了肯定歷屆承辦的突破,她強調:「結合海洋、生態、永續等議題,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國際參與趨勢,是需要持續關注的。」同時她也勉勵大專學子:「希望這次經驗能種下種子,讓大家把運動、身體活動、健康生活型態融入日常中。」 身兼FISU執委、親身參與IDUS活動規劃,大專體總曾慶裕副會長力薦自然與人文資產兼具的綠島,盼藉由對生態景觀和海洋教育的注重,讓世界看到臺灣。結合不同運動體驗,則是鼓勵大學生面對困難和未知挑戰,能有敢於突破自我的勇氣和信心。「未來不設限陸海空活動,希望各方面都廣泛推動、帶動投入,把運動的美好帶給更多人!」 「好喜歡這裡!」來臺兩年的屏東科大聖露西亞籍學員Samuel Henzel Christopher,首次接觸SUP及潛水,對親眼見證水下珊瑚礁和魚群景觀讚嘆不已,已經預約未來再訪。他笑著補充:「IDUS活動很棒,內容豐富也有教育意義,像是從事運動和活動同時,學習照顧和維護環境,是我們身而為人的責任,是非常有趣的經驗。」 而初闖綠島、獻出水域活動初體驗的臺灣師大劉美菁,是來自馬來西亞的企業排球聯賽好手,有別於平時城市生活和運動員訓練的緊湊步調,把握機會放鬆和體驗。從跳水克服高度、潛水適應呼吸交換,到過程跟同儕教練互動、建立友誼,都踏出自己的舒適圈。 活動尾聲加入亞洲大學運動總會(AUSF)號召的跑步挑戰,以孔子岩到朝日溫泉欣賞日出的全員晨跑,同慶亞大30周年。最後一站走訪綠島人權紀念公園,從在地具歷史文化的場域,感受民主自由的精神和價值,在各組分享活動期間合力拍攝的社群短片後,為IDUS留下又一年的精彩足跡。
體育署啟動運科訓練計畫 提升大專棒球實力
教育部體育署近年持續推動將運動科學應用於運動發展,期許我國競技運動表現能發揮最大效能,國內大學棒球隊也受惠,今年八月起啟動體育署大專棒球運科訓練計畫,為UBL公開一級棒球隊進行系統性的科學化檢測及棒球運科訓練,逐步提升國內大學棒球整體實力。 將運動科學應用於運動發展,已是提升競技運動實力的重要一環,體育署也持續挹注資源,鼓勵運動科學落實於基層競技訓練。導入科學輔助棒球訓練已在國內推展多年,這次體育署大專棒球運科訓練計畫則是首次針對大學球員、以球隊為單位進行。 此計畫由體育署委託貝思沛拉棒球學校協助辦理,參與的球隊包括國立體育大學、文化大學及輔仁大學,皆為110學年度UBL大專棒球聯賽四強隊伍,為期兩個月的計畫,分階段進行個人化檢測,再依檢測報告分析選手數據、開出訓練菜單,並進行系統週期性訓練,提升選手運動表現。 輔大棒球隊總教練周德賢周德賢提到,運科訓練已在國外推行許久,「現在已進入數據的時代,必須讓球員知道這些數據所代表的意義,和身體上的表現、成績要怎麼做比對。」希望球員能藉此吸收更多棒球運科相關知識,透過數據了解自身的能力,並從中找出優缺點,「再加以科學輔助的訓練,希望能提升他們在棒球場的表現。」 對於體育署推動的棒球運科計畫,大學好手也都給予十分正面的評價,文化大學投手郭玟毅直言,本身對於科學化、透過影像和數據搭配訓練的模式就很有興趣,「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就該多利用這樣的儀器和人才,讓選手的能力,甚至讓整個環境更加進步。」 已自費在其他訓練中心接觸科學化訓練多年,郭玟毅認為,自己無論跑、跳、投、打,整體的運動表現都有明顯進步,而如今體育署的計畫以球隊為單位,「訓練上和球隊一起搭配,效果一定更好。」他也期許,這樣的科學化檢測和訓練能從大專開始,再向下扎根至三級棒球,讓更多選手和教練能接受這樣的方式,「這樣才有機會跟國際接軌,讓整個臺灣的棒球可以越來越進步。」 對輔仁大學外野手簡子騏而言,透過運科儀器、數據分析,能讓自己知道身體上不足之處,並能針對性的進行加強,同時強化自己的優點,「訓練上一定會更有效率,也更透明一些,不再只是『傻傻的練』。」
全球破百校註冊FISU健康校園 國內推廣腳步亦不停歇
2020年5月由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啟動的「健康校園計畫」(Healthy Campus programme),疫情下耕耘達成初步成果,今年除了迎來首批認證受獎的大學,更在伊拉克巴格達大學、中國北京理工大學近期陸續完成申請審核後,全球累計加入計畫的大專校院正式超越100所的里程碑。 目前計畫註冊在列的共101所學校來自5大洲32個國家,其中47所已通過兩年為一週期的完整歷程,並依達成指標數量獲得不同級別認證,另有31所大學尚等待審核加入。FISU代理會長Leonz Eder表示,計畫循環的進程,有效促進FISU和各國大專體總推廣健康校園的密切合作,並持續提供各校發展的平台與資源。 「健康校園計畫對註冊參與的大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更完善規劃內部活動以實踐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增強單位間的凝聚力、從推廣良好實踐中廣泛學習等。」FISU秘書長Eric Saintrond進一步補充:「透過促進健康、福祉和積極的生活方式,計畫能接觸到校園社群的所有成員,尤其是學生,這也是FISU使命中很重要的內涵。」 如同巴格達大學是透過主管單位輔導參與計畫,大專體總在充分了解計畫內容、申請期程、相關活動後,今年在教育部體育署支持下積極跟進,透過說明會方式,包括邀請FISU健康校園計畫與大學關係處處長Fernando Parente說明評估指標及分享案例,為國內大專校院和相關領域師長帶來計畫的最新資訊,進而鼓勵和帶動各校投入參與。 國內推廣部分,繼6月首辦北區場次後,大專體總本月前進中南部舉辦說明會,接續巡迴推廣的腳步,大專體總王淑音會長及曾慶裕副會長分頭出席,也是期盼藉與各校代表實體互動和實務經驗的回饋,以經營健康校園文化、助益學生健康生活為連結,共同創造大學體育乃至國際交流的機會。 報導來源:https://www.fisu.net/news/fisu-healthy-campus/fisu-healthy-campus-programme-passes-100-universities-registered
2027世大運申辦考察告段落 11月將決定美、韓誰屬
202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韓國忠清道爭辦,FISU賽會工作團隊過去一個月陸續完成兩地的最終訪視。隨著考察行程結束,決定權交由FISU執行委員會,並將於今年11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FISU執委會會議上宣布獲選的主辦城市。 本次訪視重點之一即是場館評估,FISU團隊參觀現有規劃的比賽場館和備用場地,以及屆時舉辦開閉幕式、作為FISU總部和選手村的可能地點。技術考察後的會議,則會提供候選城市闡述賽會概念和申辦計劃的機會,進行討論並給予反饋,以進一步支持整體規劃。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North Carolina) 北卡羅萊納州預計由羅里、德罕、教堂山組成的三角區以及格林斯伯勒地區共同舉辦。此地區擁有多所知名大學,更是培育大學運動、團隊和眾多運動員的搖籃。 FISU夏季世大運經理趙晶提到該區國際學生的水準和青春熱情的大學城氛圍,並補充:「賽會可用的場館數量、場館的品質和易達性,以及當地民眾對運動的熱情,都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明年1月的靜湖冬大運,自1993年水牛城後,這僅僅是美國第二次尋求主辦夏季世大運,不過北卡羅萊納州申辦委員會主席兼執行長Hill Carrow相當自信:「這地區就大型賽事而言,有承接各項運動的能力,而在舉辦活動方面,我認為我們已經做足充分的準備。」 韓國忠清道 (Chungcheong Megacity) 忠清道地區涵蓋世宗市、大田廣域市及忠清南道、忠清北道,擁有韓國20%的學生人口。 「很高興在2015光州世大運美好的經驗後再回到韓國。」FISU夏季世大運經理趙晶總結:「這地區讓人感受到歡迎賽會到來的熱情,精良的組織規劃和慷慨好客的接待也做得很出色。」 該屆同樣參與其中的忠清道申辦委員會秘書長Kim Yoon-suk說:「當年大家盡心竭力,為了再一次成功主辦和運營這個大型賽會,我們也將秉持同樣的精神繼續努力。」 報導來源:https://www.fisu.net/news/summer-fisu-world-university-games/fisu-summer-games-team-completes-inspection-visit-in-north-carolina, https://www.fisu.net/news/summer-fisu-world-university-games/chungcheong-megacity-welcomes-fisu-games-summer-team-inspection-visit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 不只是體育賽事!
2025 年萊茵—魯爾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將於 2025 年 7 月 16 日至 27 日在德國北萊茵—西發里亞邦舉行。預計約有一萬名學生運動員以及來自多達 170 個國家地區的隊職員,將參加這場世界上最大型的綜合體育賽會之一。 為期12天的賽會中,選手將在波鴻、杜伊斯堡、杜塞道夫、埃森和米爾海姆等地參加共計18種運動競賽。賽會籌備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中,而德國的願景遠超出賽事和場館本身。 正如賽會執行長Stefan Kürten所言,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承諾將舉辦一場創新和永續的體育慶祝盛會,將激勵民眾和年輕人善加利用該地區在體育、文化、科學或工業方面的多樣資產。他說:「我們希望呈現的是給所有人的世大運,不僅納入年輕人的希冀展望,也能展現北萊茵—西發里亞邦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除了好的策略之外,對我們來說,將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置入在公眾意識中當然尤為重要,也因此,計劃了結合民眾、各大學和學生的積極參與過程。」他補充:「我們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來到萊茵—魯爾地區,體驗各項活動並了解當地—一個展望未來並發展成為研究、科技和永續計畫中心的大都會地區。」 萊茵—魯爾區還將與德國各重大賽事合作,包括2022年慕尼黑歐洲錦標賽、2023年柏林世界特殊奧運會和 2024年歐洲國家盃。Kürten說:「我們與這些備受矚目的體育賽事進行互動,每項賽事都試圖在前一個活動的基礎上發展並變得更好。我們還希望盡己所能呈現賽事,並將德國作為一個美麗、多元文化和永續發展的運動場域展示出來。萊茵—魯爾世大運將在促進該地區的體育、科學和文化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世大運將為德國的體育、文化和科學注入新的動力。賽會旨在向年輕一代展示運動員以及受賽事啟發的人們的經歷,將對他們的未來大有助益。如果運動員、觀眾和關注這場賽會的人們能帶回難忘的回憶和正向的印象,那我們就大功告成了。」 Kürten感謝各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他補充:「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相信作為一個團隊,我們可以讓這個賽會變得與眾不同,並為後代樹立標杆。」 萊茵—魯爾世大運與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德國大專體育協會(adh)、德國聯邦內政部、北萊茵—西發利亞邦總理府及波鴻、杜伊斯堡、杜塞道夫、埃森、米爾海姆等市及會員大學、體育和科學領域的夥伴密切合作舉辦。 報導來源:https://www.fisu.net/news/summer-fisu-world-university-games/stefan-kurten-rhine-ruhr-2025-will-be-more-than-a-sports-event
球隊支柱轉換跑道 林忠諺的情蒐下半場
在109學年度UBL大專棒球聯賽,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一般組棒球隊的林忠諺,帶領球隊取得第二名好成績,回想當初剛進到球隊的菜鳥,在今年大專賽場上不但穩固游擊的中線守備,同時也是緊要關頭站上投手丘的終結者,早已成為球隊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棒球隊訓練五年 感受到競爭激烈 「體驗過棒球隊的訓練才知道,棒球圈的競爭激烈,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雖然林忠諺從小就在福林國小、陽明國中這樣的棒球強權學校訓練,不過升上大學後並未繼續以打棒球為主,反而往棒球情蒐這條路前進。 國小時林忠諺常與爸爸同在電視機前看職棒,便越看越有興趣,於是在國小五年級從麗山國小轉學至福林國小接受正規訓練,也開啟他為期五年的棒球之路。林忠諺小時候只要一聽到練球就滿心期待,每到禮拜六,隊友都想放假好好休息時,唯獨林忠諺興致勃勃地準備練球,他也笑稱自己是不折不扣的「練球狂」。 不同的棒球認知 使自我懷疑萌生 進到陽明高中國中部後,除了練球模式的改變、體能訓練的增加,不再只是像國小開心打球,而是開始認真以職棒作為目標練球。高強度的訓練下,也讓林忠諺開始反思自己未來是否真的適合打球,他說:「國小那種對棒球純粹、輕鬆的熱情,是把球打出去會很興奮,但到了國中比較需要開始認真處理每一球,一有閃失其實壓力會蠻大的,有時候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夠格。」 輾轉一般組球隊 心態成長多 大學來到臺體大棒球隊一般組,林忠諺加入球隊第一年就打進大專聯賽決賽,他認為自己十分幸運,在菜鳥階段就可以跟學長們一起打進決賽的舞台,「有時候我都會想著那年打進決賽會不會是我大學唯一被大家看見的機會。」林忠諺表示剛開始加入球隊時,在比賽中往往對於隊友的失誤感到不耐煩,甚至會當場破口大罵。升上大三後,他的心態更成熟,在「換位思考」的部分特別琢磨,不再對隊友亂發脾氣,也變得對自己隊友更有信心,同時也能理解他們的心境。他說:「意識到自己要帶領球隊後,會為隊友多想一點,理解他們也不是故意失誤,多鼓勵他們才是贏球的關鍵。」 轉往情蒐發展 曾為球員更能掌握細節 認知到棒球圈的競爭激烈,林忠諺升上大學後不再專攻棒球,反倒轉往棒球情蒐發展。選擇就讀臺體大的運動資訊與傳播學系後,從新聞上看到黃致豪教授在棒球的Trackman或Rapsodo上開發,受過專業訓練經驗的他,對於情蒐較能掌握場上球員的動作細節,也能夠瞭解球員的心態變化,於是開始鑽研情蒐技術,在不同的三級比賽中,協助球探記錄投手的投球轉速、轉軸與垂直速並剪輯球員動作影片,針對出手點和習慣的小動作加以觀察分析。 林忠諺有時還是會羨慕學長或同屆步入職棒生涯,但他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反倒對自己能夠體驗兩種求學方式感到幸運。他認為自己仍然以自己的方式愛著棒球,依舊對自己喜歡的事物保持認真,林忠諺說:「在一般組打球、做情蒐分析對我來說是快樂的,也讓我覺得我並沒有離開棒球這個圈子。」
無意間成熱愛 吳鎮宇扯鈴帶出正能量
「希望你們看完我的表演,對待自己喜歡的事物時,也可以不要放棄!」扯鈴翻騰空中,棍與線快速交織——每逢假日,就會看到熟悉的身影出沒在各個舞台。就讀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吳鎮宇總在周末時東南西北奔波表演,為的就是希望藉由自己喜愛的扯鈴傳遞給觀眾,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就是要認真對待、堅持不懈。 扯鈴本非首選 卻意外從中獲得成就感 一開始吳鎮宇本意並非直指扯鈴,在國中時因自己第一志願的「POP海報社」落選,輾轉加入了「扯鈴社」,卻意外被扯鈴的酷炫動作吸引,進而想要學習更多動作。因為扯鈴讓全校的同學認識自己,吳鎮宇也慢慢意識到透過扯鈴能夠給予自己不凡的成就感,他回憶道:「有一次高中校慶表演,收到大家的掌聲與鼓勵,才開啟了我對表演的熱愛。」 體驗到表演的快樂後,吳鎮宇在大學開始接觸更多元的表演機會,加入了扯鈴團隊「鈴極限表演團」。以往吳鎮宇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公園訓練,常常覺得隻身一人很孤單,不過在加入團隊後有了一起前進的夥伴,多了一份歸屬感的他也對自己的訓練目標更明確、更深入,不再是單純覺得動作很帥才練習,而是為了表演的編排增加動作的多樣化。 表演大不易 從編排細修到各處奔波 吳鎮宇提到表演流程分為三個大項目:「聚眾」、「主秀」、「打賞」。第一步的「聚眾」是以拋鈴或做能夠吸引到觀眾的方式,讓觀眾感到新奇而聚集,當觀眾聚集得差不多,表演者就可以開始進行第二步的「主演」,最後就是「打賞」。 吳鎮宇認為表演最困難的地方是吸引觀眾,而如何讓觀眾有連結感則全靠表演的編排。「雖然編排看起來只花上兩個月,但其實中間還是會去作微調和修改。」對於一場表演的編排,吳鎮宇仍然會針對每次表演觀眾所帶來的反應進行改良,他說:「即使有些表演很多年前就編排好了,我到現在還是不斷會做修改。」 到各地演出通勤需要東奔西跑,身體上不免會出現疲倦,但吳鎮宇認為只要往好處想,就不會顯得那麼疲憊。他說:「我能夠為觀眾帶來愉悅,我自己也能夠得到成就感和心靈上的富裕,所以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我沒有被疲勞打敗而偏離我原本的初衷。」 為社會貢獻正能量 吳鎮宇不停「鈴極限」 原本只是想扯鈴耍帥的吳鎮宇,受到觀眾掌聲與歡呼的洗禮後,開始慢慢步入表演的世界,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表演可以為觀眾帶來不只是愉悅,也能吸收到正能量的氛圍。他希望大家都能對自己喜愛的事物認真,不要因為膽怯而輕言放棄自己所愛,在未來吳鎮宇也會繼續用自己所愛的扯鈴為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
2021成都世大運 明年7月28日開幕
原訂去年在成都舉行的2021第31屆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因全球疫情影響歷經二度延賽,上月底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在巴西召開的執委會上宣布最新舉辦日期,成都世大運將於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舉行。 2021成都世大運因疫情因素,先是配合2020東京奧運延期而延後一年舉辦,然而今年賽會開幕前不到兩個月,由於疫情狀況仍不明朗,FISU再次宣布賽會延至2023年舉行。原訂2023年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登場的下一屆賽事則因俄羅斯戰爭因素,FISU已延緩其主辦權。 成都世大運將是繼2001年北京世大運、2011年深圳世大運後,中國第三度舉辦世大運,儘管過程歷經波折、延後兩年辦理,名稱維持「2021成都世大運」,選手參賽資格放寬為在2021、2022年符合資格之學生運動員。 FISU執行長兼秘書長Eric Saintrond堅信賽會能在明年於成都順利進行,他也提到,全球疫情大流行,讓我們對於不確定性上了寶貴的一課,「但FISU對於這些專業人士、設備和成都要舉辦一場很棒的世大運的決心仍很有把握。」 FISU執委會在6月24、25日於巴西舉行,除了公布成都世大運舉辦日期,也做出其他重要決議,包括延長對俄羅斯及白羅斯運動員的參賽禁令至2022年底,以及向參與世界大學五人制足球錦標賽及世界大學定向越野錦標賽之烏克蘭運動員提供金援協助等。 成都世大運二度延後舉辦,原先預計在瑞士琉森舉行的2021冬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因疫情停辦,2023年冬季世大運將在美國靜湖登場,2025年夏季世大運則訂於德國萊茵—魯爾都會區(Rhine-Ruhr)舉行。 報導來源:https://www.fisu.net/news/executive-committee-meeting/fisu-executive-committee-holds-successful-meeting-in-brasilia-announces-new-dates-for-chengdu-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