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穎(左)與陳韋名合力射下金牌,延續中山的混雙三連霸。攝/王騰毅
綜合

許佳穎/陳韋名雙射兩金 完美結局告別全大運

111年全大運一般組射箭今(9)日結束所有賽程,五項複合弓的賽事,國立中山大學共奪共奪3金1銅稱霸賽場。除了包辦男女團體金牌外,由許佳穎/陳韋名搭配的男女混合組射箭複合弓混雙賽也射下金牌,另外許佳穎還在個人賽贏得銅牌,兩人在頒獎典後,脖子上都掛滿獎牌。 混雙決賽戲碼由明志科技大學林慈楨/李靖詮對上中山許佳穎/陳韋名,兩隊在排名賽的成績分居一、二名,各自在淘汰賽過關斬將後終於金牌戰相會。 開賽後前兩回合是明志領先,但第三回合中山繳出四支10分箭將比分扳成103:103平手,決勝回合中山頂住壓力,再射出37:34、總分140:137逆轉明志贏得金牌,這也是中山在此項目的三連霸。 稍早的女生組個人賽銅牌戰則是上演中山內鬥,最終許佳穎以128分擊敗隊友白欣平的117分,收下銅牌。 在激烈的金牌戰演出逆轉勝,賽後兩人興奮之餘都相當謙虛,互相稱讚彼此的表現,「學妹表現很好所以能拿到金牌,身為較資深的學長,就是穩穩的輸出發揮。」許佳穎補充說:「去年沒有報混合賽,今年能再回來比,而且還能和學長一起射下金牌,很滿意這樣的成績。」 中山在混合賽的三連霸,兩人皆有參與其中,第一金的女箭手就是許佳穎,去年的第二金,陳韋名則出任男箭手,因此這面金牌也可說是陳韋名領軍二連霸。 單日同樣進帳兩金,但陳韋名贏得都不輕鬆,與國立臺灣大學較勁的男團金牌戰以1分險勝,且原本還可能要透過加賽分勝負,但他反而笑說很希望能進入PK賽:「覺得很可惜!原本都準備好了,畢竟射加賽的機會非常難得,比一支箭的整個氛圍很不一樣。當然另一方面還是很開心能直接贏下比賽。」 陳韋名目前就讀碩班,許佳穎則是大四生,因此本屆全大運是兩人的最後一次參賽,也帶著優異成績畢業,許佳穎說:「去年個人賽拿銀牌,今年原本想說能不能更上層樓,但四強賽沒發揮好所以只能射銅牌戰,算是小小的遺憾。但在最後一年獲得二金一銅,我覺得是很完美的Ending!」 111年全大運 射箭 一般男女混合組射箭 複合弓混雙賽 金牌 中山大學 許佳穎/陳韋名 銀牌 明志科大 林慈楨/李靖詮 銅牌 臺灣體大 管以柔/吳國勳

潘岳彤射下複合弓一般男個人賽金牌,完成三連霸。攝/王騰毅
綜合

平常心不設限 臺大醫學系弓箭手潘岳彤笑納金加銀

「射箭就是要平常心,心越靜越能發揮,但這就是射箭難的地方。」就讀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的大五射箭好手潘岳彤分享他的射箭理念。今年他再度於一般男生組複合弓個人賽射下金牌,完成個人賽會三連霸,另外還在複合弓團體賽與隊友徐乃威/葉兆安合力射下銀牌,本屆收穫一金一銀。 111年全大運一般組射箭賽今(9)日在國立體育大學射箭場進行最終日賽程,一般男生組複合弓個人賽金牌戰,由挑戰衛冕的臺大潘岳彤迎戰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吳國勳,兩人在首日排名賽的成績都名列前茅,吳國勳射出662分高居第一,潘岳彤亦繳出658分位居第三。 實力相當的兩人在金牌戰中一路拉鋸,每回合結束分差都不超過3分,最終潘岳彤仍技高一籌,以140:138氣走吳國勳進帳金牌。 隨後兩人又在混雙銅牌戰碰頭,但這次是由吳國勳扳回一城,搭配管以柔合作射出142分,比下臺大組合徐軒軒/潘岳彤的122分,贏得銅牌。 除了個人賽與混雙賽有好成績,由潘岳彤領軍的臺大複合弓男團也差點扳倒挑戰五連霸的國立中山大學,僅以1分之差不敵對手,但助臺大獲平隊史最佳的銀牌。 今日潘岳彤狀況火熱、10分箭連發,對此他提到整體手感確實比前兩日好許多,發揮更加得心應手。在個人賽完成衛冕,潘岳彤表示這次賽前並未預設要保住金牌,就是平常心應戰,也不會太多的壓力,「我不預設目標,順其自然去發揮,這項運動必須保持平常心,如果有過多的起伏,就不容易有好成績。」 「不會感到可惜或遺憾,畢竟我們能把王者中山逼到只輸1分,今天大家的發揮真的都很出色,能拿到銀牌已經很棒了。」男團毫釐之差錯失金牌,但潘岳彤直言相當享受比賽過程與結果,「射箭是我們的興趣,並不會因一時的結果而讓我在這運動的過程感到不開心。」 對於明年是否要再回來挑戰金牌,今年大五的潘岳彤笑著說:「因為我自己是醫學系,所以現在真的不知道明年還有沒有時間來比賽。」 111年全大運 射箭 成績 一般男生組複合弓個人賽 金牌 臺灣大學 潘岳彤 銀牌 臺灣體大 吳國勳 銅牌 中華科大 潘邦尹

中山在團體賽封后續寫六連霸壯業,左起為白欣平、林佩珊、許佳穎。攝/王騰毅
綜合

王者中山再出擊 連五屆橫掃一般複合弓團體雙金

於國立體育大學射箭場舉辦的111年全大運一般組射箭賽,今(9)日進行最終日賽程。上午登場的複合弓賽事,勁旅國立中山大學再度發揮王者實力,在男女團體金牌賽中皆勝出,完成連續五屆賽會帶回雙金的霸業,而中山女團更是達成六連霸的壯舉。 率先開射的女團金牌戰,林佩珊/白欣平/許佳穎自開賽就取得優勢,終場以205:185技壓明志科技大學李佳凌/林慈楨/黃郁淇,連六屆在一般組複合弓女團封后。 緊接著男團金牌戰的賽況則相當膠著,林煜荃/陳韋名/龐竣文交手國立臺灣大學的徐乃威/潘岳彤/葉兆安。兩隊在正規四輪射完皆為212分,原已準備進入加賽PK,但經由靶紙裁判重新檢閱箭位,判定臺大分數應為211分,才確定由中山險勝,收下金牌並達成五連霸,臺大則以1分「銀」恨,但仍是自107年全大運後,臺大射箭隊在此項目的最佳成績。 相較於女團強勢射下金牌,男團歷經苦戰才贏得金牌,中山教練黃義博賽後表示,在比賽過程中遇到亂流,有即時做些建設性的提點,選手才逐漸回穩。他也將連年雙金的傲人成就歸功於選手,並稱讚整體發揮很優秀,值得獎牌肯定,「是選手們的努力造就這個好成績,也代表辛苦的練習收到很好的回報。」 近年射箭賽一般組賽場堪稱中山大學的獎牌庫,今年全大運中山射箭隊又在一般組的10個項目共計進帳4金2銀2銅,成績相當突出。 111年全大運 射箭 一般男生組複合弓團體賽 金牌 中山大學 林煜荃/陳韋名/龐竣文 銀牌 臺灣大學 徐乃威/潘岳彤/葉兆安 銅牌 明志科大 李靖詮/林泰/楊志翔 一般女生組複合弓團體賽 金牌 中山大學 許佳穎/白欣平/林佩珊 銀牌 明志科大 林慈楨/李嘉凌/黃郁淇 銅牌 慈惠醫專 宋羽暄/陳以苓/陳曼羽

破了又破!北市大莊沐倫(中)單日二度締造全國紀錄。圖/大會提供
綜合

全大運第二天頻破紀錄 選手突破自我推高極限

111年全大運在國立體大進行到第二日賽程,本屆22種類賽事已全數開賽,今(8)日就有舉重、游泳、田徑、射擊與射箭等5個競賽種類、共計17項大會紀錄新猷,其中更有4個全國新紀錄一併產生。 舉重向來就是備受矚目的破紀錄項目,今日就有4個量級破紀錄,其中3個是由地主國立體育大學的好手所締造。 霸澤昂.依邦上屆全大運是報名女子55公斤級,今年降級參加49公斤級,這位排灣族舉重好手狀況絕佳,抓舉與挺舉六次試舉全數成功,最終以抓舉87KG、挺舉110KG、總和197KG三破全國紀錄,完美表現摘金封后。另外東京奧運舉重好手江念欣,在55公斤級以挺舉103KG、總和184KG雙破大會紀錄。 公開男生組同樣締造佳績,67公斤級正修科技大學的胡俊祥於挺舉第二次試舉163KG成功,打破原先162的大會紀錄奪金。73公斤級國立體大黃品勳與臺灣體大陳王衡競爭,最終以抓舉130公斤、163公斤,總和293公斤再破陳王衡今日的292公斤,成為大會挺舉及總和紀錄新任保持人。   代表臺北市立大學的游泳選手莊沐倫二度突破自己的極限,身為全國三項仰式的紀錄保持者,上午公開男生組50公尺仰式預賽就以25秒63,打破原先的25秒65,下午決賽再次將自己的紀錄推進到25秒47,也達標杭州亞運的參賽標準25秒53。 游泳賽事前兩日莊沐倫已在50公尺仰式、200公尺仰式與4x200公尺自由式接力三項目游出金牌,後續仍有三項賽事將登場,其中也有專項100公尺仰式,能否再破紀錄值得期待。 同樣今日開賽的射擊臺灣師大余艾玟,10公尺空氣手槍資格賽打出576.0分,改寫自己上屆的大會資格賽紀錄(573.0),不過初登全大運的國立體大劉恆妤晉級後射下239.9分、打破原大會決賽紀錄,擊敗原紀錄保持人、正是隔壁靶位的余艾玟摘金。 田徑賽場也有公開組新紀錄誕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蘇昭綺在女子標槍決賽擲出55公尺32,一舉推進原紀錄53公尺96。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李允辰男子三級跳遠決賽跳出16公尺36,改寫自己去年樹立的紀錄,連兩年破大會,更加碼締造個人最佳成績。 一般組也傳出破紀錄的好消息。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的利明憲,則在一般男生組標槍決賽中,將大會紀錄突破至65公尺03。 而在射箭賽場,代表輔仁大學出戰的黃于娗在女子組反曲弓70公尺單局與雙局分別射出311分、615分,皆創下新的大會紀錄。她在團體賽也傳捷報,搭檔隊友廖怡鈞及黃于軒出賽 (3人72箭),以總和1636分大幅突破原女團紀錄1580分,為輔大單日締造兩項新大會紀錄。 另外,複合弓一般組女團(3人72箭)也創紀錄,國立中山大學組合林佩珊/白欣平/許佳穎以1851分改寫學姊劉晉宇/袁禾青/郭詠佳的1830分,將分數推高的同時也把紀錄留在中山。

德霖科大顏瑋辰(藍衣拉弓者)以排名賽第一之姿,晉級個人對抗賽。攝/李心妤
綜合

德霖科大顏瑋辰連兩年銀恨 本屆誓言拿下金牌

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射箭一般組賽事於今(7)日拉開序幕,並於國立體育大學舉辦第一天的雙局排名賽,一般男生組反曲弓共計33名選手參與,宏國德霖科技大學顏瑋辰已連續2年於全大運賽事射下銀牌,今日以591分的第一名之姿,闖入明日的個人對抗賽,去年銅牌國立中山大學王思皓對於今日表現不甚滿意,不過547分同樣取得隔日資格。 去年在此項目奪金的好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畢楨煥,今年轉當女生組教練,並未在選手名單中,宏國德霖顏瑋辰、中山大學王思皓更有望在此項目突破佳績。 第三年參加全大運的德霖科大顏瑋辰,是今年反曲弓奪牌的熱門人選,前兩年銀牌作收的他,毫不猶豫地說:「今年目標一定是金牌!」他表示,之前第一局都沒有破300分過,「今天第一局就拿到309分,因此比較滿意自己第一局的表現。」他在第二局拿下282分,表現相較於第一局遜色,他提及:「第二局比較累,發揮沒有像開局一樣好,不過今天總體的表現有在自己設定的目標內。」 去年此項目奪銅的中山大學王思皓,兩局分別拿到272、275分,以排名第八進入明天的個人對抗賽,他略顯懊惱地說:「表現沒有理想中好,因為尚未調整到最佳狀態,因此動作沒有像上屆比賽一樣完整。」今年他也給自己設定「比去年好」的期許,除了奪牌,也希望獎牌成色有所不同。

臺體黃可欣期待挑戰二連霸。攝/李心妤
綜合

臺體黃可欣瞄準連霸 臺大何欣調整到位衝擊獎牌

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射箭一般組賽事在今(7)日熱鬧開賽,於國立體大展開雙局排名賽,上屆在女生組反曲弓奪牌的三位好手,也在今年的參賽名單中。其中去年勇奪金牌的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黃可欣射出416分,尚未達到自己尋求衛冕的理想狀態,銀牌好手國立臺灣大學何欣則擺脫低潮,拿下503分,持續跟自己也朝頒獎台發起挑戰。 去年封后的臺灣體大黃可欣,坦言今日表現未達理想狀態,在開局時也數次與教練溝通,她表示,今天在放箭上有些猶豫,教練因此特別提點她「不要想太多」,這樣反而會影響放箭的心態和節奏。 朝向衛冕之路邁進,她也有所準備,從基本動作修正起,拉弓到放箭都有逐步增進。她靦腆地說道,希望自己的動作能比上屆好,順暢度上也更加進步,「除了期待挑戰二連霸外,更會盡全力完成每一場賽事。」 臺灣大學何欣今天射出佳績,依舊是獎牌強力競爭者。她透露在備戰期間曾經遭遇瓶頸,現在狀態則恢復得不錯。今年的她在心理層面上下了不少工夫,並透露走出低潮的妙招就是「什麼都不要想」,不過於鑽牛角尖,照自己固定的動作執行就行了。 除了心理層面的進化,何欣在體能上更增進不少,她謙虛地說,今年不奢求得牌,表現「不讓自己失望」是她今年最大的目標。

北市大劉詩翎逆轉射下反曲弓女子個人賽金牌。攝/黃子晏
綜合

北市大劉詩翎驚天逆轉 暨大男團射下隊史首金

111年全大運射箭公開組賽事今(6)日獎牌全數出爐,北市大學劉詩翎在女子個人金牌戰演出大逆轉,和國立體大呂岱凌激戰至加射、射下個人首金,混雙再攜手學弟陳宸摘銅。另在男團四強打敗強敵國立體大的暨南大學,金牌戰表現依舊神勇,以6:0擊退北市大學,射下隊史首金。 女子個人金牌戰地主好手呂岱凌箭箭神準,開賽迅速以28:26、27:25取得積點4:0領先、率先聽牌,但北市大學劉詩翎漸入佳境,9分以上箭連發,硬是將點數扳成5:5平手,加射階段,呂岱凌先射出8分箭,劉詩翎頂住壓力射出9分箭,演出從絕對落後到奪金的大逆轉,成功收下全大運個人賽首金。 談起逆轉關鍵,劉詩翎指出自己訓練時,就會設定一定要射到的分數,磨練自己面對這種場面能夠更加沉穩,今天也確實發揮,落後時她不斷告訴自己:「堅持、不要放棄,就算一點點也要咬住比分。」 北市大的隊友也在場邊不斷替她加油,對此劉詩翎充滿感謝:「大家都知道我一緊張肌肉就會很緊繃,所以他們很努力的跟我說話,讓我可以暫時放鬆,幫了我很多。」拿下個人金牌後,劉詩翎隨後攜手陳宸出戰混雙決賽也順利摘銅。 而在昨日擊敗奪牌熱門國立體大、首闖男團金牌戰的暨南大學,由李諺宥、涂詠傑及蔡德諺組成,今日面對北市大學毫無懼色,以6:0(49:48、51:46、53:52)奪隊史首金。上屆僅拿下團體賽第7名的三人,坦言完全是意料之外,但他們透露彼此都很重視這次全大運,假日常不約而同出現在訓練場,最終帶回創紀錄的成績。 拿下這面得來不易的金牌,李諺宥特別感謝文化大學教練、同時是他母校三和國中教練吳英男,在業界贊助下,在他們中學畢業後,仍無償將設備提供給他們使用,是這面金牌的隱形功臣。同時今天也是蔡德諺的「告別戰」,未來不打算繼續射箭的他說:「為了最後一場我真的很認真,能有這個結果相當不錯。」 男子組個人賽由國立體大吳昱明奪魁,為地主再進帳一面金牌。而在混雙賽金牌戰,清華大學杜詩葦/葉宸瑋展現過人抗壓力,和國立體大呂岱凌/林子翔連續三輪戰成平手,第四輪以38:36勝出,奪下混雙金牌。 今日賽前被看好挑戰三金的國立體大呂岱凌,最終僅在女團賽與張容嘉、葉昱琛聯手摘金,個人及混雙項目皆獲得銀牌,儘管結果並不完美,但她依然享受比賽,珍惜每次踏上賽場的機會。 談及最後一場的混雙金牌戰,在第四輪搭檔林子翔射出7分箭,因此錯失金牌機會,呂岱凌說:「我們比混雙前都有輸過比賽,雖然有給彼此鼓勵,但還是有些緊繃,不過我們一直都有給對方信心,也進步很多,所以能拿銀牌也很不錯!」 111年全大運 射箭反曲弓成績 公開男生組個人賽 金牌:吳昱明(國立體大) 銀牌:林詠荃(臺灣師大) 銅牌:李明遠(清華大學) 公開女生組個人賽 金牌:劉詩翎(北市大學) 銀牌:呂岱凌(國立體大) 銅牌:杜詩葦(清華大學) 公開男生組團體賽 金牌:暨南大學(李諺宥、涂詠傑、蔡德諺) 銀牌:北市大學(陳宸、陳盈華、黃晨睿) 銅牌:文化大學(楊恢哲、周元閎、陳致廷) 公開女生組團體賽 金牌:國立體大(呂岱凌、張容嘉、葉昱琛) 銀牌:臺灣師大(施孟君、田文慈、辛虹儀) 銅牌:中正大學(蔡佩綺、王方辰、田韻平) 公開男女混合組 金牌:杜詩葦/葉宸瑋(清華大學) 銀牌:呂岱凌/林子翔(國立體大) 銅牌:劉詩翎/陳宸(北市大學)

臺體鄭郁儒(左)、張伃萱為本屆複合弓最大贏家。攝/黃子晏
綜合

鄭郁儒、張伃萱射下個人首金 臺體複合弓大豐收

111年全大運射箭公開組決賽今(6)日登場,各校高手在林口綜合體育館旁空地全新搭建的射箭舞台一較高下,臺灣體大本屆在複合弓項目大豐收,鄭郁儒、張伃萱雙雙在個人賽斬獲金牌,兩人搭檔混雙收銀,男、女團體賽則分別收穫一銅一銀。 臺灣體大鄭郁儒首戰先和隊友葉新維、魏毓廷射下男團銅牌,隨後在個人賽金牌戰對上北市大學鄭麒驊,他保持一貫穩定,自開局便取得領先,無畏對手一路追分,最終以141:136收下勝利,笑納個人全大運首金。 挑戰三金「大滿貫」的臺灣體大張伃萱,雖在女團金牌戰失利,但接著在個人賽金牌戰遭遇2014仁川亞運國手、文化大學吳亭廷,展現大將之風,以143:139扳倒對手封后。 鄭郁儒及張伃萱奪金後攜手出戰混雙金牌戰,交手文化大學吳亭廷/張皓勛,前三輪結束臺體組合2分之差領先,但第四輪臺體鄭郁儒受風勢影響射出一支7分箭,文化組合把握大好機會,最終以147:146一分之差成功逆轉,射下混雙金牌。 臺灣體大在本屆複合弓賽事繳出亮眼成績,五個項目共計獲得2金2銀1銅。鄭郁儒談及混雙金牌戰那支改變勝負的7分箭,他表示比賽接近尾聲時,自己心情有些浮躁,動作也沒有做得很好,加上風勢影響,導致不該發生的失誤。雖混雙「銀」恨,但剛好湊齊金銀銅三色獎牌,也達成另類豐收。 「很高興自己堅持到現在,才能在最後有不錯的成果。」預計今年畢業的鄭郁儒,奪金後最想感謝家人一路以來的支持,為了力拼全大運,他自我要求相當高,也曾把自己逼得太緊,壓力大到打電話回家抒發心情,對他而言,家人是他最大的支柱,他感性說道:「十年了,終於在最後一場給家人看到我的成就。」未來他不排除攻讀研究所,繼續在全大運舞台大顯身手。 而同樣在本屆證明自己的張伃萱,目前就讀大二,大學以前自認沒有突出成績,本屆異軍突起、斬獲1金2銀,她透露時常請教隊友鄭凱文心理層面的調整,幫助她改頭換面,射出今天的優異表現。同時她也感謝教練的栽培和混雙搭檔鄭郁儒的支持,目標未來再戰選拔賽拚上國手。 在女子個人金牌戰落敗的文化大學吳亭廷,混雙搭檔學弟張皓勛,最終以一分之差險勝摘金,當時她在場上不斷鼓勵學弟,她表示這是為了轉移隊友注意力,是她一直以來的習慣,很高興最後能逆轉成功。 團體賽部分,複合弓團體金牌皆獎留地主國立體大,男團彭德揚、林祥羽和米書亞擊敗文化大學,女團則由上屆雙金得主劉淑庭率領楊天玥、高曾淑婷,以218:209力退臺灣體大,為校留下兩金殊榮。 111年全大運 射箭複合弓成績 公開男生組個人賽 金牌:鄭郁儒(臺灣體大) 銀牌:張麒驊(北市大學) 銅牌:張曜璿(文化大學) 公開女生組個人賽 金牌:張伃萱(臺灣體大) 銀牌:吳亭廷(文化大學) 銅牌:劉淑庭(國立體大) 公開男生組團體賽 金牌:國立體大(彭德揚、林祥羽、米書亞) 銀牌:文化大學(張曜璿、張皓勛、林家慶) 銅牌:臺灣體大(葉新維、鄭郁儒、魏毓廷) 公開女生組團體賽 金牌:國立體大(劉淑庭、楊天玥、高曾淑婷) 銀牌:臺灣體大(張伃萱、郭品昕、鄧明如) 銅牌:中正大學(林佳欣、汪敏、魏芳瑜) 公開男女混合組 金牌:吳亭廷/張皓勛(文化大學) 銀牌:張伃萱/鄭郁儒(臺灣體大) 銅牌:林佳欣/楊育智(中正大學)

「聽」無礙,北市大陳利健用射箭找回自信。攝/許喬茵
綜合

聽無礙專注瞄靶 陳利健重「箭」自信

「運動本身是一件無障礙的事,身心障礙真正的障礙,是心裡築起的那道牆,而這個障礙,是用來跨越的!」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的陳利健說道。本身是位聽損運動員的他,用箭射破自身障礙,在射箭場上找到充滿自信、閃閃發亮的自己。 在110年全大運參加射箭一般男生組複合弓個人賽的陳利健談到,其實自己從小最討厭的就是體育課,因為中度聽損,沒辦法很確實地接收指令,團隊運動裡永遠是被挑剩的,表現不好更會遭受同學們的嘲笑。這段求學時期不好的經歷,讓他心中對運動產生厭惡,總自卑地覺得自己在這領域只有被看笑話的份。 直到在YouTube頻道偶然發現射箭這項運動,覺得既神奇又帥氣,最重要的是,射箭可以個人參與,不一定要團體,分數也多是和自己比較,於是與同學相約加入臺大射箭隊練習,進而結識啟蒙教練田仁秀,更在人生首次射箭比賽中摘金,讓陳利健對自己有了信心,也不再逃避運動這件事。 在教練田仁秀的推薦下,陳利健決定重返校園,到北市大就讀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現在碩二的他,也積極投入射箭相關器材的研發,希望自己能設計出協助身心障礙者需求,乃至符合大眾及一般運動員使用的器材,讓更多人能以自己研發的器材去從事這項運動,甚至增強比賽成績。 生理上的聽力障礙,使陳利健在射箭場上,偶爾還是會有聽不見指令的情況,他表示這的確是阻礙,但同時也是促使他加倍努力的原因,因為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會運用舉凡靠近訊號、更仔細觀察等各種方式,讓自己能跟上大家的腳步,並找到屬於自己的放箭和比賽節奏。 投入射箭運動多年,已成功跨越心理障礙的陳利健說:「射箭運動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只需要保持自信、看準目標,專注在箭上!是一個自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看著箭射到想要的位置,能帶給我莫大的成就感。」

大專體總響應國際大學體育日,舉辦「世大運會客室」系列對談,邀集各運動好手線上參與。(圖/大專體總)
國際

奧運好手回顧世大運 線上交流同慶國際大學體育日

「Nice 2 meet you, Let’s IDUS!」大專體總在教育部體育署指導下,舉辦「世大運會客室」對談活動,邀集13位中華隊好手與多國選手線上互動,分享世大運參與經驗及備戰心得,帶來不同運動的見聞,共同歡慶9月20日「國際大學體育日」(IDUS),系列影片連三週播出,吸引破萬觀看及討論。 今夏中華隊在東京奧運創造佳績,陣中不乏過去站上世大運頒獎台的佼佼者,如舉重金牌郭婞淳、射箭男團銀牌魏均珩/鄧宇成/湯智鈞、射擊吳佳穎及楊昆弼、田徑楊俊瀚等,以及明年成都世大運有望代表出賽的好手,如柔道銀牌楊勇緯及初登最高殿堂的林真豪。「世大運會客室」盼延續影響力,藉由選手親身歷程分享,凝聚大眾對運動及選手的關注,以及大專體育發展、學生運動參與更多的認識。 體育署表示,自2018年與大專體總攜手響應IDUS,已連續四年舉辦多元活動推廣運動參與,期間包含大專媒體志工進修、運動傳播產業觀摩、大專師生研習、13國在臺外籍學生的運動體驗等,結合與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亞洲大學運動總會(AUSF)、各國大專體總視訊連線研討分享,傳遞IDUS核心價值,並深化實質交流,不但參與學員熱烈迴響,也受到國際高度關注與肯定。 今年由選手角色帶動參與,透過線上對談方式激盪不同火花,除了世大運中華隊代表,還找來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等世大運選手與會。此外,更邀請身兼FISU執行委員及大專體總秘書長的曾慶裕教授擔任特別嘉賓,同時與FISU學生大使、大專媒體志工SSU特派員合作企劃後製,並於影音頻道SSUtv播出,密切串連相關角色與平台,進一步呈現IDUS內涵意義。 運動員出身、曾參與1993水牛城世大運的大專體總秘書長曾慶裕分享:「FISU和世大運都是希望藉由競技運動達到全世界大學生交流的平台,這個平台是屬於年輕人,具有青春活力、結合運動跟文化的!」近年推動的IDUS同樣致力於這精神,他鼓勵年輕學子以開放的心胸面對交流的機會和經驗,「每個人心中都有運動的精神價值,藉著運動大家有共識和凝聚,能產生更大的力量。」而大專體總也會兼顧大學生的活動需求和教育目的,持續幫助學生運動員往目標前進。 「世大運帶給我運動生涯非常大的轉折跟成長,是轉捩點和前進的力量。」國際舉重場上戰功彪炳的郭婞淳,坐擁世大運兩金及三項大會紀錄,談到兩屆參賽,皆是經歷奧運不理想表現後能盡情發揮、再創高峰,加上深受主場歡呼力量的感動,她不忘鼓勵未來參賽的學弟妹勇於嘗試:「盡全力去享受比賽吧!」 柔道楊勇緯將世大運失利韜養為成長的養分,與同窗林真豪都在摔與被摔之間領略場上與人生的進退之道,他逐步調適心態:「我正在做讓大家認識和了解柔道這件事,走下頒獎台一切從零開始,我會保持初心繼續努力前進!」世大運參賽三屆拿下1金4銀的魏均珩,分別搭檔鄧宇成、湯智鈞續寫射箭男團銀牌紀錄,2019起固定配合的三人,也透過一起參與不同運動培養絕佳默契。射擊「證件妹」吳佳穎感謝世大運讓大家認識她,楊昆弼經過大賽洗禮更添膽識,兩人奪牌分別寫下空氣手槍、不定向飛靶參賽新頁,也珍惜場外與各國選手、賽會人員的互動。 回顧引發全臺熱潮的2017年臺北世大運,對許多「回家比賽」的中華隊選手意義非凡。該屆主場飆出百米金牌的「臺灣最速男」楊俊瀚有感而發:「經過世大運,有更多單項慢慢被大家看見,讓觀眾開始去關注田徑或其他運動。」當年以高三應屆畢業生身份參賽的快腿葉守博,也一直把難得的世界級經驗視為選手生涯的肯定和信心來源。女籃選手雖少在綜合型賽會亮相,不過已並肩征戰兩屆世大運的羅蘋、徐玉蓮,很慶幸能見證小巨蛋滿場奪銅,交手列強的挑戰也激勵著他們:「能夠站在國際場上,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與談選手也帶來各國大學體育活動的視角,如旅日好手商瑠羽細數日本柔道養成的階段;韓籍球員許筱彤、張芝恩談談不同籃球環境下轉換身份的學習;來自馬來西亞的射擊選手黃冠捷、短跑選手方垲竣,從世界級賽事的震撼萌生挑戰更高殿堂的勇氣;菲律賓選手Loren Chloe Balaoing因射箭接觸FISU大使課程培訓和國內運動推廣等,都讓人見識投入大專體育賽事活動呈現的多元樣貌。 除了在主持人王博麟帶領下進行豐富精彩的經驗分享、觀眾問答,最後大專體總致贈每位選手IDUS禮物盒,內含呼應FISU logo五色、具有臺灣特色的禮品,包括忠實反映在地文化的鳳梨酥和乖乖、印有大專聯賽吉祥物的紅包、因應各運動的巴隆隊長客製鑰匙圈、疫情必備的口罩等,均代表對選手的祝福和應援,也希望用輕鬆趣味的方式,增進彼此了解,搭建友誼的橋樑。 如同IDUS遍地響應的活動及不間斷的國際交流,大專體總無畏疫情衝擊及隔閡,持續融入創新內容及形式,善用溝通管道及社群傳播力量,創造與區域與全球大學體壇更多的互動與連結。 到SSUtv觀看所有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