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扯鈴的小孩都不會變壞!」扯鈴帶來更好的鍾雨緹
「我的扯鈴人生就是酸甜苦辣的寫照。」 鍾雨緹是目前「台灣從鈴開始傳藝推廣協會」的成員,亦有街頭藝人與扯鈴指導教練的身份,接過各種商演和私教課程,接案經驗相當豐富。在扯鈴專項人才輩出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鍾雨緹或許不是最亮眼的那一個,但她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關注。 與扯鈴的相見是一場巧遇 國小是接觸扯鈴的開端,原先加入了打鼓社,但表現並不如預期,因緣際會之下才轉進扯鈴社。在扯鈴社找回了自信,受到老師的提拔加入校隊,並透過老師的啟發式教學,奠基了良好的扯鈴基礎,然而家人反對的聲浪使這個美夢在國小畢業後戛然而止。 從零至從鈴 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經歷了國一一整年零練習量的停擺後,有一個機會驟然而至。國小校隊的廖老師知道雨緹的潛力不只如此,鼓勵她可以繼續往扯鈴深造,且幫她排除家庭因素的阻礙,強力推薦雨緹加入「從鈴開始」,延續扯鈴之路。 兩年後,重回了校隊生活,同時是從鈴開始推廣協會蓬勃發展的時期,雨緹從學員變成了成員,有許多機會找上門來,積極地籌備各種商演和公益演出來充實自己。 性質轉換,踏入街頭 2018年,太陽馬戲團團員林韋良創立了「鈴式主義」,並在從鈴開始推廣協會裡徵召成員,而雨緹也順利地加入鈴式主義,希望讓更多人看見扯鈴不只是扯鈴。然而剛加入鈴式主義不久就陷入了低壓期,因不同於以往的校隊生活,總是把比賽當成前進的目標,反而更多的是自發性地構想表演,少了競爭的壓力開始鬆懈,倦怠感襲面而來,頓時陷入迷惘。 幸好考取街頭藝人的證照讓她有了新的里程方向,對扯鈴的倦怠設置了停損點,但從選手變成街頭藝人並不容易,除了受眾、場域、風格的差異外,心態也需要調整,不過雨緹願意接受挑戰,將之前高中熱舞社的舞蹈融入扯鈴,藴育出屬於她自己的扯鈴表演。 破蛹而出,踏出臺灣 鈴式主義聲名遠播,受臺灣邦交國諾魯Nauru 邀請赴國參加獨立日的演出,鍾雨緹正是鈴式主義赴諾魯表演團中的一員,除了在諾魯賢伉儷之國宴場合進行精湛的扯鈴表演外,也到當地文化村進行演出和現場技術教學,這段旅程不僅添增了她面對舞台的抗壓性,以及表演經驗的實力累積。 然而真正使她脫離倦怠迷惘期的原因,是在同年十一月份參加馬來西亞沙巴國際扯鈴大賽,這是她第一次同時以教練和選手的身份參賽,帶著從鈴開始協會的學員們取得佳績,並在個人比賽中奪得第一名。這次的比賽不僅給予她一個肯定,更讓她找回了對扯扯鈴的初心和自信,這份成就感延續了她對扯鈴的熱情。 從興趣到專業的過程是未知、是驚喜,甚至讓原先不支持的家人跌破眼鏡。一路上遇到的老師都是雨緹的貴人,國小校隊的廖老師教給她扎實的基礎功,從鈴開始推廣協會的創辦人曹樹仁教練以公益的方式,給喜愛扯鈴的孩子一個家,林韋良教練帶她踏入街頭、踏入國際。在扯鈴圈打滾了十二年,扯鈴早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學生、教練、街頭藝人或是專業的表演者,在不同身份間的轉換駕輕就熟,彷彿所有的機緣巧合都是命中註定,也因為有扯鈴的陪伴帶來了更好的她。 最後鍾雨緹笑著說:「學扯鈴的小孩都不會變壞!」
「莫忘初衷!」 國北乙羽盼再創高峰
從2020東京奧運的台灣之光「小戴」戴資穎,與「聖筊組合」李洋、王齊麟,將羽球這項運動旋風襲台。而在大專院校中,位於和平東路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乙組羽球校隊,每一位成員帶著對羽球的喜愛和理想,不畏路途艱辛,勇敢踏上這段羽球的奇妙旅程。 國北乙羽成立二十餘載,雖成員不多,但仍默默在各項比賽中奮鬥,面對每一場大專賽事都毫不馬虎,拚盡全力到最後一刻。於105~107學年度拿下木鐸盃冠軍三連霸、108年全大運北區錦標賽男子組雙打第六/混雙第二、110年木鐸盃第五/全大運北區錦標賽女子組雙打第四的成績。 秉持著「快樂打球、奮力拚搏」為核心理念的國北乙羽,每周二、四的夜晚,除了是練球時間以外,更是維繫彼此感情的時刻。而隊員江灝直言團隊氣氛如此和諧是歸功於這屆畢業生的功勞,認為他們將球隊氣氛營造得很好,隊員們更喜歡練球,也更有向心力。團結一心的球隊氛圍,也是國北乙羽能夠在賽事場上獲得好表現的關鍵。 今年國北乙羽將會有五名隊員畢業,現任隊長周易謙也是其中一員,接觸到羽球的機緣是來自母親,發現自己在長球的表現上還不錯,因此高中加入校隊,大學也毫不猶豫的選擇延續羽球之路。談及擔任隊長期間,需要扛起整個團隊,難免壓力很大,但過程中自己學習不少也成長很多,很感謝隊友們總會在有困難時跳出來幫忙,一同並肩作戰。了解管理團隊會多麼不易,周易謙也和學弟妹們鼓勵:「之後的路會更辛苦,希望你們可以相互支撐彼此,把乙羽『快樂打球』的精神延續下去。」 相比其他人,戴光奕大學時才加入羽球的行列,越打越有興趣後在大三時進入乙羽,也接手副隊長一職。在副隊長任內,他認為最困難的是教練不在時需要隊長們自行設計訓練菜單,規劃最有效的訓練模式,時常為此想破了頭。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比賽是「超級達克盃全國羽球錦標賽」,對於乙組球員來說,能遇到現場轉播的賽事並不多,因此特別珍惜出賽機會。 楊宇晴、王岑娜與李珮綺雖然不是同時加入球隊,但從加入乙羽後便一路相伴到畢業。今年全大運楊宇晴和王岑娜成為最後一次搭檔,當時大專盃賽事緊湊,王岑娜已經累到不行時,楊宇晴不斷詢問她:「妳還好嗎?」雖然事後回想起當時場面十分逗趣,卻也成為王岑娜最後堅持完賽的動力。而楊宇晴將會繼續攻讀國北教大研究所,因此不會那麼快離開球隊,期望未來自己成為輔助的角色,一旁協助學弟妹慢慢往高峰邁進。了解名次成績會影響打球的熱忱,身為過來人的李珮綺對此想向學弟妹們提點:「不要一昧追求比賽名次,更重要的是每次都要比前一次更進步,莫忘當初打球的熱情和初衷!」 即將接棒隊長大任的郭儀謙與副隊長蔡云綺,都表示對於球隊相當有信心,只是比較擔心因為畢業學長姐人數眾多,將來會有戰力不足的問題,而郭儀謙也苦笑說道:「只能新學期招生選拔前,趕緊去燒香拜拜。」郭儀謙認為今年大一的新隊員謝曜如與劉冠德都能寄予厚望,有機會成為未來隊上主力選手。而談及對於球隊的目標,蔡云綺期許在畢業之前能帶領團隊進入全大運全國決賽;今年有好表現的她,與學妹謝曜如拿下北區錦標賽女子組雙打第四名,盼將來再一同創下佳績。郭儀謙和蔡云綺平日與學長姐感情深厚,相當不捨他們畢業,更感謝一路以來的提攜:「很感恩學長姐們這幾年的諄諄教誨,沒有你們就不會有現在的乙羽,祝福未來前程似錦。」 隊員江灝雖是大二生,卻也是隊中的重要人物。比起其他運動項目,國北教大在羽球的資源相對較少,因此他積極連絡外校舉辦友誼賽,利用「以戰代訓」的模式來發現球隊不足之處,也能藉此增強實戰經驗。經過多場賽事的累積,江灝發現厲害的人永遠不嫌多,能做的就是改進每一場比賽的缺失,從中獲取來日對決的養分。江灝身為核心球員,期望其他資深隊員們都能夠成為學弟妹的榜樣,渲染積極練球的氛圍,也更看重實力不錯的球員是否能持續進步,才有加入球隊的意義。 雖然國北乙羽將畢業多名主將,但剩下的隊員們將會繼續延續「堅持到底、莫忘初衷」的精神,更期許在未來能夠重返鼎盛時期的榮耀,再創高峰。
大專體總會長交接 王淑音上任盼承先啟後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第九、十任會長交接典禮於5月23日上午假體育大樓3樓大禮堂舉行。交接典禮簡單隆重,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組蔡忠益組長也應邀出席見證,新任會長王淑音在新任常務監事召集人、國立成功大學黃賢哲教授的監交下,從第九任會長輔仁大學江漢聲校長手上接下印信,正式成為大專體總第十任會長。 新任會長王淑音為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代理校長,在行政資歷方面,過去在文大先後擔任過教務長、推廣教育部教育長、教學資源中心主任及通識中心主任等職。在個人專業領域方面也歷練豐富,1988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動物科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有四年的在美工作經驗,返國後,曾任世界家禽學會台灣分會理事長/榮譽理事長、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理事長/榮譽理事長,現任中國畜牧學會理事長。 王淑音會長在交接典禮中,首先對於卸任的江漢聲會長表達感佩之意。她特別提到,在過去兩個月間,曾受邀參加幾次江會長的卸任感恩餐會,每次在現場觀賞大專體總的成果紀錄影片,內心總是充滿感動。過去十年來,大專體總在江會長帶領下,營運績效卓著,廣受各界肯定。 藉交接典禮場合,王會長感謝所有大專校院會員代表對她的支持與認同,願意讓一個體育界的outsider承接這份重責大任。她提到接任會長職務是個人生涯規劃中「意外的驚喜」,倍感壓力之餘,希望秉持「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信念,與各大專校院工作夥伴,齊心協力發揮相乘效應,共同推動大專校院教學與研究、競賽與活動、國際與兩岸交流等業務。 為了能夠持續推動大專體總各項業務,王淑音會長在接任後,特別任命熟稔會務的前秘書長曾慶裕教授擔任駐會副會長。因疫情衝擊,原訂六月的成都世大運延期舉行,其他既定會務重點工作也受到影響,需要調整步伐或重新安排,她上任後也隨即宣布會留任所有幹事部同仁,希望未來四年,同仁能發揮所長,並秉持團隊合作精神,為會務推展再創佳績。
團隊的歸屬感 曹詠淇的藤球哲學
今年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的曹詠淇,是近年來藤球女生團體賽冠軍的常見人選,但三年前曹詠淇根本沒有聽過藤球,上大學後因為想要學習全新的運動,也希望可以加入校隊,有個歸屬感,於是曹詠淇就懵懵懂懂地進入了藤球隊。 藤球是一項用腳居多的運動,但以往我們學習的球類運動都是用手比較多,例如:排球、羽球和桌球等,所以曹詠淇認為一開始最難的是控球,單純控球看起來容易,但其實沒有訓練過是很難的。她表示剛入隊的第一個學期,是自己最挫折的一個時期,因為控球不好時常在撿球,覺得練習的效率不高,很想放棄,但因為學長姊的鼓勵讓自己可以堅持下去,後來在寒訓時,因為練習時間拉長,慢慢地曹詠淇看見自己的成長,於是就留下來繼續踢藤球了。 曹詠淇認為藤球隊給了她很大的歸屬感,其中她很感謝已經畢業的兩位學姊,當時她們很會調節球隊的氣氛,也很有耐心地教她踢球,在大家踢不好的時候,會用很浮誇的方式鼓勵大家,也會講自己以前比賽失利的故事給隊員聽,希望大家可以繼續努力不要放棄。曹詠淇表示,其中一個住在離學校要快1個小時車程的學姊,在比賽前還特別跑到學校幫她一對一練習,她覺得學姊們為了藤球真的付出很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盡其所能把她們會的都傳授給我們。「藤球是團體運動,除了增進個人能力,更需要團隊的凝聚力。」曹詠淇認為團隊感是藤球隊更需要的,雖然自己技術上還沒有到很厲害,但她也希望能夠將這樣的精神傳下去。 曹詠淇說:「我變得比較會溝通。」藤球雙人賽場上只有自己和伙伴,如果沒有溝通,那就沒辦法贏得比賽。以往的她個性比較衝動,但現在曹詠淇學會觀察隊友,在說話和做事之前都變得比較謹慎。她也學會放慢步調,冷靜地看球,才能將球踢到想要的位置。曹詠淇也表示,調節情緒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帶著情緒上場,不只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隊友,就算是因為對自己失望,都應該要立即調整情緒,才會不影響到比賽。 曹詠淇現在的目標是成為體育老師,雖然藤球較為冷門,不一定能成為自己未來求職上硬實力的優勢,但這幾年在藤球隊學習到的軟實力,卻成為她能夠教導給學生的良好價值觀,以及運動家精神。
與中原激戰五局封王 屏科大強勢奪下隊史首冠
110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一般男生組決賽,今(15)日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進行最後一天的賽程,本場由中原大學對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兩隊實力旗鼓相當,全場五局戰況膠著,在比賽互相緊咬比分,直至第五局,才由攻守更加穩定的屏科大拉開差距,終場以3:2(22:25、25:22、25:20、23:25、15:6)拿下隊史首座冠軍。 首局中原靠著楊皓翔高大的攔網給予屏科大攻擊手極大壓力,造成屏科大多次攻擊出界。但屏科大即時調整,舉球員呂堂石透過戰術配合,讓陳建中在2號位突破重圍接連扣下分數。而雙方於此局狀況皆不穩定,中原趁著屏科大在賽局後段出現失誤,打出一波5:1的攻勢,成功反超比數並以25:22先下一城。 接下來的兩局,中原雖在前半段皆獲得領先,防守漸趨穩定也成為與屏科大纏鬥良久的本錢,但屏科大隨即變陣調整防守站位,並且展現積極的態度,多次救下險球。同時曾宇澤的快攻、陳建中的攔網屢次成功,進一步澆熄對手的氣焰,而後屏科就以25:22、25:20接連拿下兩局。 遭2:1聽牌的中原不輕言放棄,關鍵的第四局楊祖翔即時跳出扛下球隊重責,在攻守兩端展現影響力,先是冷靜地利用多種攻擊手段,個人連續拿下4分,幫助球隊以7:4領先,後續更在後排防守拼命撲球、補位,讓中原的狀況逐漸穩定。即使屏科大陳建中延續前幾局的好狀態,欲透過扣球縮小分差,但仍無法突破中原後排堅實的防守。且後續屏科大在23:23的關鍵時刻出現兩次失誤,讓中原以25:23拿下關鍵勝利,並將戰線延長至第五局。 末局,屏科大陳昱豪開局就以一記重扣開啟攻勢。反觀中原在接發、防守端出現亂流,被打出一波6:2,即使楊祖翔欲透過個人技術試圖力挽狂瀾,但仍不敵屏科大多變的戰術,最終屏科大就以15:6擊敗中原獲勝,奪下隊史第一座冠軍。 屏科大拿下隊史最佳成績,教練張欽泉賽後直言:「非常感動!」,同時讚嘆球隊歷經去年挑戰失利,在備賽期球員發奮圖強增加訓練,加上先發成員經驗、技術漸趨成熟的幫助之下,可謂「收穫之年」,而隊員也不負眾望,最終有了「豐收」的結果。 屏科大隊長呂堂石賽後榮獲大會最有價值球員,他難掩興奮之情,甚至開玩笑地表示:「為了拿到這個冠軍,延畢一年我也認為真夠值得了!」而他也隔空喊話,且特別感謝這一年一起努力奮鬥、熬過艱苦訓練的隊友。身為畢業生的他,最後也叮嚀學弟們切勿鬆懈,「寧可在訓練時受苦受難,也不要在場上留下遺憾!」 中原教練陳中文指出,球隊預設的目標是打進四強,能夠一路打進最後決賽實在是超乎預期,他說:「雖然我們的選手在各個位置都不是最頂尖,但我們有最好的團隊!」談到賽前策略,他則說明希望球員享受比賽,同時稱讚與對手纏鬥五局的他們,能夠達成這個目標也是很好的結果! 季軍戰部分,中山醫大在主攻手陳憲緯強力扣殺、加上團隊穩定堅強的防守下,力壓虎尾科大,以3:0(25:18、25:23、25:20)順利收下季軍獎盃。 110學年度UVL一般男子組 冠軍:屏東科大 亞軍:中原大學 季軍:中山醫大 殿軍:虎尾科大 第五名: 臺灣科大 第六名:南臺科大 第七名:政治大學 第八名:雲林科大
發揮隊伍優勢 中山醫決賽首戰告捷
110學年度UVL大專排球聯賽一般男生組決賽,今(12)日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開打,本場由中山醫學大學對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開賽北科大利用主攻手猛烈的攻勢贏下首局,而中山醫則於後續作出調整,圍繞快攻手執行戰術,此舉更讓主攻手陳憲緯有更多發揮空間,中山醫在攻擊手多點開花的情勢下,以3:1(23:25、25:20、25:19、25:22)順利收下勝利。 首局由中山醫陳憲緯的強力扣殺為比賽拉開序幕。兩隊皆在試探階段,而雙方的主攻手中山醫陳憲緯、北科大蔡文雄互別苗頭,不斷在攻守兩端為球隊建功。膠著的戰況直到後半段才有所改變,先是中山醫陳憲緯移位的攻擊得分迫使北科大喊出暫停,暫停結束後北科大迅速調整,利用中山醫配合失誤之際,潘博政、紀仁寶等人跳出,透過攔網與攻擊接連拿下5分,終局北科大以25:23率先拿下一局。 局數落後的中山醫在次局做出調整,使用快攻的情形增加,打得北科大措手不及,但北科大靠著蔡文雄在攻防兩端的優異表現迅速回穩,反倒讓中山醫接發與防守出現亂流,中山醫緊急於16:17喊出第一次暫停。但暫停過後北科大幾次失誤反而葬送領先優勢,最終中山醫以25:20扳平戰局。 第三局中山醫依舊維持原本戰略,圍繞快攻手羅賴重縉發起戰術,成功帶動陳憲緯、邱怡榮等主攻手的發揮。反觀北科大逐漸顯露疲態,於接發球、防守失誤連連,主攻手蔡文雄雖嘗試突破逆境穩定狀態,但仍不敵中山醫多變的戰術,以19:25敗下陣來。 第四局前半段雙方互有來回,北科大紀仁寶攻擊發揮出色,但北科大仍舊無法防住中山醫的攻勢。拉鋸的戰況直到中山醫羅賴重縉連續得分才打破,將比分拉開至18:16,後續中山醫便維持領先直到比賽結束,以25:22結束比賽。 賽後中山醫教練張怡潔首先讚許隊員調整得當,有發揮平日練習水準,但她也擔心後續面對其他隊伍會失常,表示:「會多加叮嚀選手放開來打,打出我們引以為傲的快速球風。」今日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山醫主攻手陳憲緯賽後指出其實有傷在身,今日在場上有所影響,但他卻笑道:「身為主攻手就是要扛起更多責任!」同時感謝隊友完美執行戰術,分擔自己的壓力,直呼「有隊友當靠山真好!」 而北科大教練謝裕謙賽後坦言,因國內疫情嚴峻,先發球員大部分都確診無法出賽,但他也給予今日隊員讚許:「有確實把賽前交代的做好,看見他們的積極與拼勁,令我蠻欣慰的!」
超越你的以為! 全大運相約明年桃園再戰
睽違12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再度於國立體育大學舉行。本屆5月7至11日共有來自151所學校的選手共襄盛舉,總計頒出542面金牌。奪牌選手中有26項、45人破大會紀錄,亦有5人在9項目寫下新全國紀錄,不畏疫情影響繳出亮眼成績。 田徑賽事8日熱血登場,本屆最大驚奇非長榮大學王晨佑莫屬,他在公開男全能十項拼出7655分,打破塵封36年的大會紀錄(7599分),同時晉升史上此項第四傑。臺灣體大李允辰三級跳遠躍出16公尺36、連兩年改寫大會及個人最佳,臺灣師大蘇昭綺標槍擲出55公尺32、穩定超標並達成二連霸,也都寫下全大運田賽新頁。 徑賽長距離部分,臺灣體大許嘉維在公開男生組10000公尺競走決賽突破自己去年設下的門檻(44分20秒59),以43分17秒78再創大會新猷。另在公開女生組10000公尺決賽中,國立體大賴庭萱與臺灣體大游雅君分別以35分29秒81、35分31秒97攜手打破高懸16年大會紀錄(36分11秒96)。 在水中賽場,北市大學莊沐倫本屆依舊是池畔焦點。身為國內游泳男子仰式三項記錄保持人,他再度突破自我,先在公開男生組50公尺仰式預賽游出25秒63,打破原全國紀錄(25秒65),當日下午決賽再將成績推進至25秒47,不僅設立新全國門檻,也游進杭州亞運參賽標準25秒53。此外,他也在100公尺仰式決賽以55秒24打破原大會紀錄56秒62,穩坐全國「仰泳王位」。 舉重本屆共有9位選手樹立新標竿。其中東奧國手、長榮大學陳柏任在102公斤級三破紀錄,以抓舉169公斤、挺舉200公斤、總和369公斤,寫下全國新猷。同樣去年出戰東奧的臺灣師大謝昀庭也在公開男子組109+公斤級大放異彩,繳出抓舉181公斤、挺舉226公斤、總和407公斤亮眼表現,三項皆突破大會紀錄。 公開女生組同樣捷報頻傳。地主國立體大排灣族好手霸澤昂.依邦今年降級參與49公斤級賽事,以抓舉87公斤、挺舉110公斤、總和197公斤設下全國新門檻。同校東奧好手江念欣也在55公斤級以挺舉103公斤、總和184公斤雙破大會紀錄。 射擊賽場迎來兩位10公尺空氣手槍神準女槍手,臺灣師大余艾玟於資格賽打出576.0分,改寫自己上屆創下的573.0分。決賽階段,國立體大新秀劉恆妤以239.9分打破原大會決賽紀錄238.4分,初闖全大運便帶走金牌。 本屆一般組也有兩位突破多項大會的選手,包含文藻大學陳岫彣雙刷女子游泳100公尺及200公尺蛙式秒數,輔仁大學黃于娗在射箭反曲弓先在單局、雙局都寫高分,還率隊突破女團紀錄。另在田徑女生接力賽事,中華醫大、清華大學4x100公尺頂尖對決,雙雙刷新大會,臺灣大學在最終日壓軸的4x400公尺也跑出新猷摘金。 本屆賽會在疫情肆虐之際圓滿落幕,除場上學生運動員繳出亮眼表現,幕後工作也由學生挑大樑,將創意注入大會標誌和吉祥物設計,貫徹全大運精神「超越你的以為」。112年全大運將交棒給中原大學,該校睽違32年再度承辦全大運,與各校好手相約明年桃園再見。
國體圓滿完成111年全大運任務 交棒中原明年見
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在今(11)日圓滿落幕,本次第52屆賽事總計舉辦22種類運動賽事,超過一萬名選手共襄盛舉,共有26項、45人次破大會紀錄,破全國紀錄的則有4項、9人次。在交旗儀式上,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大專體總副秘書長余清芳皆出席與會,中原大學鍾財王副校長接下具象徵意義的會旗,既是中原相隔32年再度取得承辦權,也宣告下屆依然「桃園見」。 教育部體育署林哲宏副署長首先上台誠摯祝福全大運選手,未來能在國際賽事發光發熱,並宣布本屆全大運正式閉幕。接著主持見證會旗交接,由國立體大校長邱炳坤交到112年承辦學校、中原大學副校長鍾財王手上,他大力揮舞並與貴賓、選手們相約明年中原見。 疫情下完成賽會,國體校長邱炳坤感謝選手的付出,「你們令人激賞的表現,讓大家體會到生命的活力與價值。」更感謝教育部體育署、地方政府、協力單位及全校鼎力相助,以及所有的學生志工的投入,才能共同實踐「超越你的以為」,順利完成賽期種種任務。 而中原大學則是繼民國80年來,相隔32年再度成為承辦學校,副校長鍾財王表示,全人教育是中原大學的核心價值,辦學時除了強調學生專業能力、道德的養成,強健的體魄也是重點之一,揭曉下屆朝「全人 、全力、全大運」的宗旨和目標邁進。 在閉幕典禮尾聲,中原大學帶來弦樂四重奏演出,以清新活潑、節奏明快的民謠「桃花鄉」,傳達將全大運的精神續留桃花鄉,歡迎運動員明年再來桃園共襄盛舉。而典禮的最後,所有參與嘉賓共同倒數,在大會播放熄聖火影片後,111年全大運也正式圓滿落幕。
隊友成最大敵人 高大張介皇抗壓奪金
111年全大運木球項目公開組個人桿數賽決賽於今(11)日壓軸登場,男生組預賽由高雄大學包辦前三席位,排名第一的張介皇在決賽力抗隊友李哲勛及莊吉峯,以三輪118桿成績奪金,莊吉峯120桿鍍銀,預賽排第6的輔大林子慶第三輪繳出42桿、總和123桿逆襲奪銅,李哲勛最終排名第4,無緣獎牌。 張介皇上屆全大運奪個人球道賽金牌,本屆卻在首戰便意外落馬。因此他專心備戰桿數賽,預賽兩輪皆打出38桿高水準表現,以76桿排名預賽第一,決賽和緊追在後的隊友李哲勛、莊吉峯同場競技,雖莊吉峯一度追近至1桿差距,並在最後繳出全場最佳40桿,但張介皇仍頂住壓力,穩穩打出42桿,以總和118桿摘金。 賽後張介皇坦言自己非常緊張,因平時一起訓練,清楚隊友們實力不俗,預賽結束和排名第二的李哲勛相差3桿,心情才稍微感到放鬆,不料今日決賽,狀況火燙的莊吉峯追上至1桿落後,讓張介皇再度心驚膽跳,最後以2桿之差獲勝。張介皇謙虛地說:「隊友這次狀況都很不錯,今天贏在運氣好。」 今日雖在桿數賽稱霸,但身為球道賽衛冕者卻在首戰失利,張介皇表示自己曾在108、109年在球道賽敗給學長奪銀,上屆賽會終於搶下金牌,這次帶著拚連霸的壓力出賽,顯得綁手綁腳,才會在首戰意外敗給國體葉佳胤。 張介皇日前也和莊吉峯攜手拿下雙人桿數賽金牌,他感謝學校提供良好資源,不僅有專長課可讓選手一周維持三次練習,比賽前也會加強集訓,才能讓他拿下佳績。 另在公開女生組個人賽部分,輔仁大學林琬諭今日再度打出全場最佳的45桿,以總和122桿力克強敵,在個人桿數賽完成二連霸。 111年全大運木球桿數賽 公開男生組個人賽 金牌:張介皇(高雄大學) 銀牌:莊吉峯(高雄大學) 銅牌:林子慶(輔仁大學) 公開女生組個人賽 金牌:林琬諭(輔仁大學) 銀牌:陳佳琳(高雄大學) 銅牌:林佩臻(屏東科大)
北市大舉重女將陳怡馨斜「桿」稱霸 輔大王啟安回歸球道賽摘金
111年全大運木球球道賽於今(11)日產生個人球道賽金牌得主,公開女生組由北市大陳怡馨以4:3力退隊友鍾璧如封后,公開男生組則由輔大王啟安力克高科好手吳承峰稱王。 「我是來比實力,不是來比運氣的!」新科金牌得主、北市大陳怡馨霸氣說道。專項是舉重的她,來到「副業」木球賽場一鳴驚人,球道賽首戰便擊敗桿數賽常勝軍輔大林琬諭,接著連過三關闖進金牌戰,交手同為北市大的學姊鍾璧如,打完12道後兩人3:3平手,進入PK驟死賽,最終第2道掌握對手失誤打出5桿,穩穩以4桿過門成功,摘下球道賽金牌。 陳怡馨從國二開始接觸木球,但訓練重心依舊放在舉重,因此未在木球上留下佳績,今年由於舉重與木球賽程時間重疊,陳怡馨決定專攻木球,目標只有一個:「我來拿牌的!」有備而來的她沒讓自己失望,四強戰和澎湖科大何宣宣戰至PK第4道逆轉勝,金牌戰同樣是激戰到最後才收下勝利,強大的心理素質讓陳怡馨脫穎而出。 她表示,在比賽中不斷告訴自己打好自己的球,不要去顧慮對手的狀態,也不要思考結果,專注於眼前的每次推桿,「如果一直去在意結果,就沒辦法好好享受在過程的每一桿。」雖以黑馬之姿摘金,但下一步陳怡馨將回歸舉重,出身臺南的她放眼明年全運會,屆時將會披上地主隊戰袍出賽。 而在公開男生組個人球道賽,今年大三的輔大王啟安,上一次出戰球道賽時仍是高中生,當時首戰就慘遭淘汰的他,後來多以桿數賽為主,也曾在109年全大運該項目奪金。睽違三年再挑戰球道賽,一路過關斬將闖進決賽,以4:1擊敗高雄科大吳承峰,奪下全大運個人球道賽首金。 久違回歸球道賽,王啟安表示前兩戰他依然相當緊張,但後來他放手一搏,告訴自己:「失誤沒關係,至少我做出來了。」秉持著相信自己的信念,在本屆全大運收穫甜美戰果,不留遺憾。 111年全大運木球球道賽 公開女生組個人賽 金牌:陳怡馨(北市大學) 銀牌:鍾璧如(北市大學) 銅牌:周珮淇(高餐大學) 公開男生組個人賽 金牌:王啟安(輔仁大學) 銀牌:吳承峰(高雄科大) 銅牌:吳勇瀚(高雄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