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彩的足球也是足球 陸官前鋒顏世安
110學年度UFA大專足球聯賽男二級落幕,陸軍軍官學校前鋒顏世安,本賽季為球隊踢下14分。他曾在2016年,披上U14國家隊戰袍,赴香港為國出征。雖在高中開始踏上軍旅路,但他仍用他的方式在足球場上發光發熱。 步入第二個賽季的顏世安在本屆表現亮眼,多為球隊的勝利功臣及得分主力,在今年總共12場的比賽中,個人就為球隊貢獻了14分,不乏有梅開二度、大四喜的好表現,對於今年賽季,他表示整體來說算是滿意,有完成為球隊進攻得分的任務。而後登場的大專五人制足球錦標賽,陸軍官校在八強爭奪戰時,與中國文化大學戰成平手,但在決勝的點球大戰,敗給文化大學,無緣決賽。 顏世安從國小開始踢球,當時受到鄰居哥哥的啟發,看他每天踢球很快樂,於是在國小三年級時,加入了中華國小足球隊,後來升國中時,考上潭秀國中足球專長的體育班,但可惜小小年紀就受到阿基里斯腱傷勢影響,國一一整年幾乎都沒有踢球。 到了國二傷勢影響較小時,顏世安重返賽場,參與了賽馬會國際青年邀請足球賽U14的國手選拔,歷經了百人海選、集訓複試一週後,進入第三階段的決選,可卻在最後一刻鎩羽而歸,看著隔天就踏上關島之行的隊友,顏世安心中不免落寞,但他化悲憤為動力,國三時再一次參加了選拔,這次他如願以償,成功脫穎而出進入最後的18人名單,當屆也替台灣拿下第二名的佳績。 雖說有國手這段風光的經歷,但傷勢的影響仍舊困擾著他,這也讓他開始思考足球對於他的未來性,經過和家人的審思考量,為了將來穩定的生活,他決定踏上軍旅路,高中選擇就讀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但他仍將足球視為興趣,在預校時,他加入了足球社團,在課餘之時仍可以繼續踢球。 上了大學後,由於陸軍官校有足球校隊,他毫無猶豫就加入,雖說有國中甲組的底子在,但已經多年沒有正式比賽的他,初入大專聯賽即受到震撼教育,當年球隊也從男一級挑戰組掉至男二級。經歷了兩個賽季的磨練後,顏世安目前即將升大三,他希望能在畢業前帶領球隊,獲得前兩名,重返挑戰組,自己也想挑戰金靴獎的榮譽。顏世安也表示,在未來畢業任官後,或許沒有機會能夠繼續踢球,但他仍希望能在工作之餘,加入部隊附近的足球俱樂部,延續對足球的熱愛。

英雄來自實力 臺灣體大「射手」陳柏諭的足球路
110年UFA大專足球聯賽冠軍賽,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與銘傳大學激戰至延長加時仍僵持在0比0,眼看就要進入PK,臺體大隊長陳柏諭卻在最後第120分鐘踢進決殺球,帶領臺體大奪得冠軍金盃,並拿下金靴獎,陳柏諭也瞬間成為媒體的焦點。 擁有絕佳射門嗅覺的陳柏諭,經常成為關鍵時刻的英雄,談到自己的「英雄命」,陳柏諭說:「運氣多少有,但重點還是在實力。」身為隊上的「射手」,只要遇到關鍵比賽,陳柏諭都會成為對手嚴防的對象,雖然對此感到有些厭煩,畢竟射門的機會變少了,他仍舊拼到最後一刻,幸好結果是美好的。 好動性格、鄰居發掘 成踢球契機 小時候就讀傳統足球強校佳里國小的陳柏諭,在鄰居的邀請下也加入了足球隊,陳柏諭說:「我那時候小學二年級,鄰居是足球俱樂部的會長,他就問我要不要去踢球。其實我自己也不愛讀書,因為比較好動、坐不住,就去運動,結果就這樣踢了十幾年。」 陳柏諭從小在踢球的路上就獲得許多成就感,身為傳統強校的一員,佳里國小在全國賽事中幾乎都能踢進冠亞軍,加上自身突出的進攻能力與射門嗅覺,讓陳柏諭順利被選入U12國家隊,之後也陸續加入U19以及近期的杭州亞運培訓隊。 國家隊「板凳」常客 卻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身為國家隊常客,陳柏諭卻因為經驗太少,多半時候仍是板凳球員,雖然沒有下場,到國家隊仍有所收穫,陳柏諭表示,除了高強度的訓練讓他進步神速,更在國外感受到兩、三萬人的球場氛圍。他說道:「我們去印尼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誇張,我跟你隔個十公尺,我在這邊喊,你會聽不到我說話。我覺得算好玩吧!是不一樣的經驗,出去嘗試國外的文化,也看到他們的水準。」 經歷轉學十字路 最後一年只想為大家拼一張教練證 看似順遂的足球路上,陳柏諭其實也曾遭遇到瓶頸,大二那年,因為受不了臺體的學長學弟制,他曾想過要轉學到臺北市立大學,但後來考量到物價、環境,陳柏諭最終沒有踏上北漂之路,他提到:「北體說實在真的很強,他們三連霸,而我自己其實也不想要沒有挑戰性,那時候就覺得都已經大二了,不要再去想轉學什麼的,就留下來吧!好好讀完這四年。待到最後我只覺得,大學生涯就剩最後一年,就拼拼看大專聯賽的冠軍。」 冠軍賽當天,臺體足球隊從熱身、喊聲到正式上場,都可以看出他們團結一致的精神,陳柏諭上任隊長後努力拉近學長、學弟間的距離,他說:「我覺得團隊運動的成員不應該有隔閡,畢竟是要11個人才能完成一場比賽,感情不可以這麼差。」 陳柏諭從大一到大三,臺體大都有機會進到冠亞軍,可是就差那臨門一腳,由於進入到大專聯賽前二名,能夠拿到教練證的資格,陳柏諭希望能在最後一年,幫同學、學弟拼到教練證,他表示:「我們已經錯失三次拿到教練證的機會,隊上有些人要從事教職,要為他們拼一個教練證。當然一進冠亞軍後你就不會想要拿第二名,機會都在那邊了為什麼不去拿?」 有所犧牲 卻收穫更多的足球路 在足球這條路上,陳柏諭認為自己確實付出了很多,不但犧牲許多假日,當別人在室內吹冷氣時,他卻是在太陽底下汗流浹背,但也因為足球,他去到各個亞洲、歐洲國家。另外,在品德上也有所收穫,陳柏諭說:「因為足球圈都滿注重品德教育的,像是紀律,國中生通常比較叛逆,但我因為有球隊的約束,放學後都在練球,所以不會學壞。」 喜歡模仿 但做自己就夠酷了 休息的片刻,陳柏諭也沒有閒著,他常在吃飯的時候配上足球影片,他表示自己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會看網路上的射門影片,看國外的選手怎麼踢,去思考每個時機能夠怎麼做,練習的時候就嘗試模仿看看。 雖然喜歡模仿,陳柏諭卻沒有特定的偶像,他說:「沒有想特別成為誰,成為我自己,自己就夠酷了!我有人家學不來的東西,我覺得自己滿特別的,有足球這方面的天份。我就覺得我可以,也從來沒想過我不踢球要幹嘛。」 「人家都說要找一技之長,我的一技之長就是踢球,那就把踢球這件事情做好!」今年將從臺體大畢業的陳柏諭表示,國小、國中、高中沒有想得太多,現在則面臨到就業的問題,發現自己的專長就是踢球,不如就把這件事做好,看能不能進到像台電那樣的企甲球隊,養活自己,也為將來卸下球衣後的生涯鋪路。

臺師大男足用不同文化的腳下功夫 踢出團隊獨有的一盤料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一般組男子足球隊創立於2003年,在107學年度曾經登頂公開二級王座,遂因108學年度大專足球聯賽賽制調整,取消前一年度的升降級,故仍在公開二級奮戰到109學年度,然而109學年度由於過去陣中主力同時畢業,戰力大受影響,無奈降級到一般組,今年度最終雖無緣重返公開二級,但也透過積極參加五人制比賽,不斷吸取經驗。他們對外是一支多國聯軍,對內是校內推廣足球的重要橋梁,在衛政男教練的帶領下,他們正在寫下屬於自己的篇章。 臺師大男足除了是校隊組織,同時也是社團性質的球隊,以招募社員的方式來組成隊伍,而在運作上,除了教練之外,還有兩大核心人物,分別是社長吳牧樵及隊長李啟楹,兩人曾經歷過往的輝煌歷史,也在時間的淬鍊下,成為了隊上的中堅力量。吳牧樵主要負責隊內大小行政事務,在賽季訓練期,更需要幫忙協調練習場地;李啟楹則擔任場上的重要指揮官,此外,衛政男教練更提到隊長在場上的重要性:「啟楹在比賽的時候,鼓舞士氣真的蠻好的。」透過兩人的齊心合作,加上所有球員們的配合與訓練,讓整個社團得以持續運轉並保持動能。 由於足球運動在臺灣的普及性不若籃球或棒球等項目擁有龐大的運動人口,許多學校球隊的組成,大多是由來自非洲國家或港澳等外籍生為主體,加上少部分的臺灣學生共同組成足球隊,相對於籃球隊或是棒球隊都是以臺灣學生作為主體,有非常明顯的跨文化特色,而師大足球隊也同樣如此,在團隊磨合之初,練習之餘比較容易形成本國與外籍生的小隔閡,加上球齡差距,程度落差與溝通問題也著實讓團隊花了許多時間互相磨合。 對於球員間的磨合,衛政男教練皆抱持著從play中學習與調整的心態讓球員們自行發展與摸索,在組織球隊的過程中,盡力地保有球員的個人特色,也透過訓練方式的調整,讓球員彼此銜接。教練以廚師來比喻自己的角色: 「來自不同背景的球員就如同一道料理中不同的原料,我的角色就是盡力把這些原料組合成一道美味料理。」而從選手的角度,衛政男教練的確非常敢放手讓球員們去嘗試,來自澳門的黎廣鎰就以溫柔且堅定來形容教練的帶隊風格:「衛教練雖然有既定的訓練要求,但同時又給我們足夠的空間去自由揮灑。」 此外,隊上萬綠卻有三點紅,包括林鈺茹、陳妙玟及蔡雨晴,其中大一的林鈺茹更是參與以男性為多數的大專聯賽,談及參與比賽的感受:「感覺到體能、經驗上的差距,但也很新鮮。」對她來說這絕對是難能可貴的經驗,相信經過今年賽季的洗禮過後,這些球員也更能找到調整的方向,並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景。 對於球隊的賽季目標,大家的共同希望就是在十一人制的比賽,努力拚回公開二級戰場,若沒有對於足球的熱愛,絕對無法支撐年復一年的訓練。作為校園中足球運動的重要推手,師大足球社不僅努力招募喜歡足球運動的學生,更希望透過一群熱愛足球的人們,攜手在大專足球聯賽打拼,繼續寫下屬於自己的紀錄與回憶。

守住身後的那一道門 龔振中不放棄的信念
「這就是我一直在等的東西。」談到足球,龔振中如此下註解。 就讀九德國小時,龔振中因為活潑好動,經常在教室坐不住,他一看到足球隊成立就馬上去徵選,也順利加入球隊。過去曾跟棒球隊的哥哥一起打過棒球,但對於棒球的喜愛不如足球強烈,他從第一次接觸到足球就非常喜歡這項運動,龔振中笑說:「就是一種註定跟足球有緣分的感覺。」 他於小三開始足球生活,因為當時的體型在隊上相對強壯,就被教練指派擔任守門員,「我那時候覺得守門好無趣,站在框框裡面就像小鳥被關在籠子一樣。」直到後來有人可以補上守門員的位置,龔振中才如願「飛」出球門,擔任後衛,就這樣一直練到國小畢業。 沒想到畢業後的暑假,龔振中發生嚴重車禍導致腳的骨頭斷裂,但他當下想的是:「教練我還可以踢球嗎?」復健休養的過程中,黎明國中的王柏旻教練問了一句:「振中,你要不要練守門看看?因為你在復健別人都在練球,等你回到場上,跟其他球員已經差很多了。」從那時開始龔振中就回頭專注練習守門,也因此入選U15、U16,高中順利進入甲組前段班——中山工商。一直到現在,他都很謝謝王教練替他找到另一個方向,如果沒有教練的建議,或許擔任球員的自己不會那麼出眾。 從中山畢業龔振中選擇離開甲組,就讀同樣在高雄的輔英科技大學,引起不少同校家長的好奇與關注,他笑說:「想要試試看從乙組爬上甲組的感覺,想跟著大家一起拚拚看,而且有以前中山的同學一起。」升上大學後唯一不適應的是訓練時間很彈性,不像高中每天早上有晨操、傍晚練習完回宿舍盥洗到十點收手機就寢,龔振中坦言自己已經習慣規律的生活也喜歡大量的訓練,這一年突然覺得好輕鬆,渾身不對勁。輔英第一年成立足球校隊,無論是招生、訓練都相對辛苦,但他還是抱著踢進挑戰組的夢想在努力。 訓練將近十年的時間,對龔振中來說守門員是一個最耀眼的存在,場上只有自已一個人,但需要守住身後的那一道門、守護住大家,最重要的是在場上的聲音要比其他球員更多,在指揮當中用聲音帶起整個球隊氣勢,「即使你們失誤也沒關係,還有我在,你們只要上前去幫忙得分,去拚就好。」 看似順遂的足球路,其實在高一那年帶給龔振中很大的挫折,那一年中山先後在拚晉級八強的正規賽與外卡賽輸球,確定止步。當時龔振中以替補上場,因為自己害怕、膽怯,「我在場上一直想說我輸球的話學長他們就什麼都沒了,都沒有想說我們會贏。」導致沒有守住應當守下的球。比賽過後有一段時間龔振中陷在自責的情緒裡面,經常自己坐在司令台哭,覺得自己很懦弱,但他後來告訴自己:「去想沒有用,不如繼續努力讓自己更好,沒關係我再來。」就把眼淚擦一擦繼續訓練,也讓他在之後的每一次訓練更能夠專注,過去可能用100分的努力,現在以200、300分要求自己。 這樣的精神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聯,龔振中的父母皆為軍人,從小就常跟他說不要輕易放棄,爸爸曾經說過:「你還年輕,就算失敗也沒關係,還可以重新再來。」父母在背後的支持帶給龔振中很大的安定感,現在的他已經不怕輸球,會隨時提醒自己,壓力來了就扛住,相信龔振中會帶著這份衝勁,繼續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個挑戰。

不再被埋沒的賴柏綸 成就苦盡甘來的足球夢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這句話就像是我大學四年的寫照一樣。」 109學年度UFA大專足球聯賽四強交叉賽,輔仁大學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一路廝殺到了PK賽,在決勝時刻,輔大守門員跳了出來替球隊檔下關鍵射門,帶領輔大前進冠軍賽,他是賴柏綸,用15年一步一腳印寫下了自己的足球故事。 回溯到國小時期,賴柏綸最初對籃球比較有興趣,但是礙於當時安和國小沒有籃球隊,因此輾轉加入了學校的足球隊,為賴柏綸的足球故事揭開序幕。 「我當時只知道自己很喜歡防守,就跑去跟教練說我想當守門員。」小六時,賴柏綸跟教練毛遂自薦想當守門員,結果練了半個學期就因為能力不足被換掉。小學畢業後,賴柏綸透過電視轉播迷上了當時的曼聯門將德赫亞,看到他在場上守門的英姿,再次燃起了守門魂,升上國中後,賴柏綸再度與當時清水國中的教練提到他想當守門員,然而國一的時候在國中聯賽竟然被黎明國中單場踢進了十球,因此下學期又被調離了守門員的位置。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沒天份,現在回想還是覺得小時候真的守的很差勁。」賴柏綸的身材在國三時出現變化,一年之內突然長高了10公分,直升清水高中後被教練指名為球隊重點栽培的守門員,高二站穩球隊的先發,並且在高三那年跟著隊友們一起重返四強舞台,賴柏綸也在高中聯賽結束後入選U19亞青培訓名單,熬了多年的努力逐漸展露頭角,賴柏綸坦言,剛入選U19大名單時自信心暴增,沒想到集訓時又遇到了難題,雖然賴柏綸從小二開始踢球,但他是上了高中才開始接受守門員的正規訓練,所以在U19集訓時完全跟不上訓練強度,每天沉浸在高壓的環境甚至讓賴柏綸差點成為足球逃兵,但是在教練的開導下,他轉變心態回到球場奔馳,最後成功入選U19正選名單。 有了亞青的經驗,賴柏倫帶著自信前往輔仁大學,「談起輔仁大學足球隊守門員,外界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國家隊門神黃秋霖」,賴柏綸從入學時就以黃秋霖為目標,期許自己能夠超越他。 回想起大一剛進來的時候滿身拼勁,一心只想挑戰學長的位子,可是實際跟著黃秋霖一起訓練後,才了解到自己與成人國家隊的差距,賴柏綸就這樣看著學長的背影度過了菜鳥球季,也在板凳席上跟著學長們共享了106學年度的冠軍。 「賴柏綸你怎麼這麼遜!」這是黃秋霖最常跟賴柏綸說的話,賴柏綸提到跟著黃秋霖一起訓練的那三年,黃秋霖都會不斷地用言語刺激他,看著學長防守都守得很簡單,同樣的事情輪到他卻漏洞百出,這樣的環境下逼得賴柏綸快速成長,「秋霖每天都把我嗆爆,每次練習都要我挑戰自己的極限。」 歷經第一年的洗禮,賴柏綸逐漸適應大專層級的強度,一心期待能在大二這年有所表現,卻迎來了足球生涯最大的挑戰,「有一段時間秋霖受傷,教練讓我連續擔任好幾場的先發球員,可是自己卻在比賽中出現了低級失誤,立刻被換下場。」努力了這麼久,還是沒把握住機會。 看著同屆的隊友們逐漸成為球隊核心,賴柏綸卻只能扮演啦啦隊的角色,他說:「那段時間自己常常練到意志消沉,不是怪教練都不讓我上場,而是氣自己為什麼沒辦法讓教練對我有信心。」其實「小黑」洪慶懷教練始終沒有放棄過賴柏綸,小黑教練時不時會私下找賴柏綸聊聊,商討如何解決問題。 「既然我沒辦發當先發球員,那我更應該把自己準備好,在球隊需要我的時候挺身而出。」在賴柏綸心中,小黑教練就像是心輔官一樣,嚴肅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溫暖的心,不放棄每一個球員,「適時的批評,讓我更想要表現給教練看,很感謝小黑教練沒有放棄我,才能讓我在低潮時沒有迷失自己。」 「賴柏綸明年就要靠你了!」108學年最後一場比賽結束後,小黑教練傳了這段話給賴柏綸,隨著黃秋霖在108學年結束後畢業離隊,輔大守門員的重責大任就落到了賴柏綸身上。 累積了三年的能量,賴柏綸終於在大學的最後一年破繭而出,從一個好高騖遠的天兵,蛻變成獨當一面的男人,「這舞台對我來說是多麼難能可貴,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更珍惜現在的一切。」賴柏綸在這個球季證明自己,屢屢擋下關鍵球,與輔大相隔一年後再闖UFA冠軍戰。 109學年度的最後一場比賽,輔大在主場迎戰了勁敵臺北市立大學,這場冠軍戰兩隊勢均力敵,拚完120分鐘仍然沒分出高下,比賽來到了每一球都至關勝利的PK點球大戰,與對手一對一的對峙更考驗了守門員的能力,賴柏綸在這緊張的時刻,硬生生擋下了北市大的第一球,當下賴柏綸更是興奮的振奮雙臂,雖然輔大最後還是與冠軍擦身而過,可是這段奇妙的大學足球旅程也深深的烙印在賴柏綸心中。 從剛進入大學時的自大,待在板凳時的沉寂,到九轉功成的綻放,賴柏綸或許不是場上最好的球員,但他一定是最惜福的選手。時光飛逝,一轉眼賴柏綸也即將畢業離開大專賽場,他想感謝小黑教練對他的不離不棄,邱奕文教練的傳承紀律,林信宇教練的耳提面命,因為來到輔大,才能遇到這群像家人一般的教練團,成就了現在的賴柏綸。 人生不怕沒有機會,只怕機會來了沒有準備好,比賽還沒結束,一定還有翻轉的希望,現在的賴柏綸,不會再錯過機會,持續累積能量,迎接奇蹟的下半場。

天生傲人骨氣 銘傳王笙翰從不輕言認輸
翻開銘傳大學的球員名單,別著隊長臂章的王笙翰也許不是最搶眼的球員,但他始終是場上串聯全隊的重要角色。「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但我這四年真的很認真,我就想用自己的態度去帶動其他人。」「不服輸」是王笙翰給自己的信念,從場下的練習,到場上的比賽,他都秉持著不能輸的精神,更要用「拚勁」讓大家不敢輕忽他。 足球之路,遇見貴人陳俞霖教練 國小二年級時,王笙翰因為在校內的班級足球對抗賽表現出色,被校隊教練相中,邀請加入足球隊。畢業後,帶著對足球熱忱與家人的支持,王笙翰加入高雄傳統勁旅鳳西國中,正式接觸11人制足球。國中時,王笙翰因為身材嬌小,多從候補出發,直到國二遇見「六甲」陳俞霖教練後,才在足球之路開啟新的篇章。 國二那年,候補出發的王笙翰在國中足球聯賽冠軍戰上,替鳳西國中於下半場踢平花蓮豪強美崙國中,將比賽拉回原點,「上場之前,陳俞霖教練有告訴我,我下去就是要進球的!」賽後陳教練還笑稱他為「救世主」,因為他幫球隊突破僵局,雖然鳳西國中最終沒能拿下冠軍,但那仍是他心中最深刻的一球。 在陳教練的麾下成長的王笙翰,到中山工商自高一起便是先發球員,實戰經驗逐步增加,他的進步的幅度越加明顯,「自信心也因此提升,會開始可以做到一些以前做不到的動作。」有了舞台,王笙翰的潛力逐漸被眾人看見,在高三首次入選代表隊,加入U17,一路踢至U19、U23奧運男足培隊中。 國家隊洗禮,重新審視自我 甫加入U17時,王笙翰還能保持在先發名單中,但到U18時,他陷入了人生的低潮。隊上戰略的改變,讓他苦無上場的機會,「國中之後很少有作替補的機會,高三剛進去U17也是先發,到遇上很重要的比賽突然變替補,心裡難免有點不平衡。」 回到母隊練習時,在銘傳大學教練曾台霖的開導下,他才慢慢拋開消極的念頭,積極加強自我,也爭取到了上場機會,「那個時候影響我滿大的!」王笙翰說,「當時反而是給了我一個動力,既然我上不了場,那我就要做到每個教練都覺得『我是可以的』,那段期間滿努力去加強自己,各個方面都會自我要求。」 蛻變自我,再次成為「隊長」 加入銘傳大學的王笙翰,在同樣司職中場的曾台霖教練指導下,有了新的方向去精進自我,「大一到大四都在學習,也沒說有低潮的時候,雖然偶爾都會有狀況不好的時候,但對我而言也那都不算是低潮。」在同屆隊友皆是U17的固定班底下,每個人的實力都不容小覷,他也沒料想到自己會在升上大四時,被指派為隊長。 「教練讓你當隊長就是讓你學習,高三那時候還小,覺得當隊長是一種榮譽,沒當到還會很生氣!大學當隊長時反而覺得那是一種壓力。」王笙翰分享道,他在高中時曾領導過球隊一段日子,由於當時太想帶球隊贏球,對於學弟過於嚴格,反而讓隊友感到壓力,教練最終選擇將他替換掉。歷時四年的磨練,王笙翰少了高中的血氣方剛,更多的是沉著穩重,「台霖教練跟我說,他選我當隊長是因為我在場上的拚勁,可以帶領大家去防守。」 「我這個人就是好勝心比較強,就算是訓練時分邊對抗我都不想輸,當隊友出現想放棄的念頭時,我會覺得很難過、生氣。」從接任隊長,王笙翰便把自己的信念告訴隊友,練習時就要保持好勝心,否則比賽遭隊手先馳得點,大家很容易會萌生放棄的念頭。 引領球隊,戰勝心魔 108學年度,銘傳大學睽違15年挑戰大專足球冠軍賽,雖失利,但也是近年最好的佳績。相隔一年,銘傳卻在備戰期間,遇上團隊氣氛不佳的問題,令王笙翰備感壓力。此外,身為「隊長」的他,因為不允許自己有失誤的空間,使他在球場上愈踢愈放不開。 109學年大專足球聯賽的四強交叉賽上,銘傳大學與北市大學拚滿120分鐘才敗下陣來,「四強那場真的很感動,以前輸球我都會很難過,板著一張臉、很生氣,不想去理他們,那場比完原本覺得很難過,但眼淚流一流,好像也沒有這麼難過。」在賽中弄傷手的王笙翰笑說,相較於過往,有些隊友不願積極防守,四強賽上,大家為了贏下關鍵的戰役,彼此相互溝通、合作,球隊過去的隔閡突然都雲消霧散了,他也跨過心魔能放膽去踢球,「以前高中教練告訴我,輸球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你要從中去學習,我到了四強的時候,才有感受到。」 充實自我,等待新機會 大學最後一戰結束後,銘傳大四球員紛紛改披戰袍加入新球隊,王笙翰與同窗隊友涂紹捷一同加入ACA足球俱樂部,一面學習處理俱樂部事務,一邊在企業乙級足球聯賽出征。 「裡面有很多U16,還有一些出社會教球的大人,他們的態度很認真,不管是射門、搶球練習,都不會放棄,他們都這麼認真,我們如果不夠認真都會不好意思了!」看著ACA球員的企圖心和自主性,從甲級來到乙級的王笙翰,同時也被督促著不能安於乙級的賽事強度,必須時時充實自我。 「不是你去找機會,要讓機會來找你。」這是曾台霖教練給王笙翰的敦敦教誨,不斷提升自我價值,成為每個球隊都需要的球員。王笙翰會繼續以不服輸的態度,堅持不懈,期待再次發光的機會。

初生之犢不畏虎 世新男足潛力無窮
世新大學男子足球校隊為108學年度成立,成軍第一年便在公開二級預賽A組取得分組第一挺進複賽,有望成為本屆大黑馬。世新總教練Johnni Nielsen興奮地說:「預賽表現超乎預期,團隊之間也有了更深的連結與凝聚力。」 世新大學為F.C. Vikings 五級體系中的一級,從太平國小、重慶國中、大理高中、世新大學、北市大同足球隊,是台灣少數擁有完整體系的臺北市五級球隊。總教練Johnni Nielsen為丹麥人,將歐洲球風融入台灣體制,陣中幾名主力為日本留學生,多元國家的組合,與本土球員激發出許多不一樣的火花。 「日本注重團隊合作,臺灣則是個人技巧與能力。」日籍留學生柴田悠吏表示能來台踢足球是寶貴的經驗,很喜歡寶島的生活與文化,也期盼複賽能與隊友一路過關斬將,踢進公開一級。 擔任最後防線的世新門將洪偉翔坦言:「很意外拿到分組第一,團隊士氣大增,夥伴之間的感情也更緊密。」他也表示,本身就很喜歡日本文化,與日籍隊友一拍即合,和教練也有三年師徒之情,語言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反而更勇於開口說英文。 成軍第一年就身負隊長重任的陳亭皓表示,球隊目前調整的不錯,寒假一直處於備戰狀態,期許球隊能有更好的表現,踢出精彩好球,雖然我們組成多元,但大家目標一致,齊心協力往大專盃冠軍邁進。 總教練Johnni Nielsen表明目前因學校沒有足球的練習場地,必須長途跋涉到輔仁大學或是百齡橋下,雖然過程艱辛,但球員都很甘願吃苦,共同努力。另外,Johnni Nielsen教練也指出球隊並非全部體保生,有些為一般生,球員除了打球外,功課也要兼顧,因此團隊戰力仍須加強以及整合,才能在下一階段力抗強敵,踢出好表現。 面對接下來的複賽,世新男足蓄勢待發,沒有壓力,也沒有前人留下的紀錄,只為自己寫下歷史,更為球隊締造隊史最佳,用雙腿踢出屬於世新男足的新里程碑。

大學生涯倒數計時 南華歐塔斐展留台決心
南華大學足球隊成軍邁入第四年,如今陣中七名創隊元老將畢業,這群巴西如來之子勢必全力衝擊108學年度UFA大專足球聯賽金盃,做為畢業前送給自己的大禮,「最後一年了,我願意毫無保留付出爭冠,這是唯一目標!」大四的歐塔斐說。 能來台灣就學、踢著最喜愛的足球,歐塔斐想都沒想過。「其實我兒時的目標是到日本踢球。」他靦腆笑著,認為每年球隊補進新的成員,也會碰到相異的對手,面對各年度的挑戰,自己會在不同階段設立目標,嘗試一步步達成。正因如此,才能在離鄉背井下,尋得堅持奮鬥下去的動力。 首年來台,南華大學「七壯士」克服種種困境,包含訓練設備及場地等都還未完善的狀況下,球隊頂著嘉義的艷陽訓練,參加105學年度大專五人制足球錦標賽一般男子組便奪冠,讓歐塔斐至今仍記憶猶新。「在替補席上幾乎沒人可替換下,我們能順利告捷,甚至奪冠,實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本年度UFA南華明顯陷入苦戰,歐塔斐身為陣中老大哥常鼓勵大家,比賽總是這樣風水輪流轉,輸球是無可避免的,「沒有人天天贏!」。他提到,惟有更加勤奮練習才能反敗為勝,因此直至寒假全體隊員仍留校訓練,提升戰力。足球是項11人運動,雖然全隊同來自巴西,但個人有個人的想法,若疏於溝通可能產生誤解進而出現失誤,如何於場上維持對話,是南華目前須面對的課題。 「目前我就是想著好好完成我最後一個大學賽季。」然完成學業後,未來將何去何從,不僅讓每位大學畢業生苦惱不已,也讓歐塔斐思考甚久。他炯炯有神地說:「我未來打算在台灣延續足球生涯,以加入台企甲球隊為目標,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聯盟列強的一員。」如此,他便能於畢業後返回母校協助其他球員訓練,更能發揮所學,在台灣各地用中文指導兒童踢足球,推廣這項他最熱衷的運動。 回憶起生活在台灣的這三年半,歐塔斐自認使人生有了很大轉變。在語言部分,除母語葡萄牙語外,他現在能流暢以中、英文和他人交談:在社交部分,他結識許多關心他的人,交到許多知心好友,也有女友相伴:更重要的是「我整個人的內在更是有了大幅改變」歐塔斐解釋,自己比起以往成熟許多,來到台灣是個完全正確的選擇,實在想不到形容詞來描述在台灣生活的喜悅。 對歐塔斐來說,他將團隊擺在個人之上,一切以球隊為優先考量。「我從不為自己設限,只要教練需要我,不論擺在進攻或防守角色,我都願意嘗試。」也許距離夢想還有一段路要走,但他希望未來能成為如自己偶像─現效力法甲巴黎聖日耳曼的內馬爾一樣,擁有出色球技且具影響力,將熱愛足球的那顆種子散播到各處。

一級賽場的菜鳥 「初學者代表」長澤重宇
106學年度拿下UFA大專足球聯賽公開二級男子組冠軍後,國立臺灣大學以全員皆為一般生之姿闖入公開一級殿堂,這支球隊球員組成相當多元且豐富,其中一位便是揮別陪伴自己成長點滴的日本後,18歲時來臺求學的長澤重宇。 「我一開始就有訂一個目標,就算我是初學者也可以踢臺灣一級的比賽!」長澤從國中開始接受了六年的日本正規籃球訓練,卻在來臺灣後決定轉換跑道,他說:「在臺灣打籃球大多都在室外,但是那種手感我真的很不習慣!溝通跟戰術上的想法也不太一樣。」反而足球不管在什麼國家都在室外進行,再加上先前在日本就一直將足球視為一種興趣在培養,所以他決定在大一下加入系足,大二下便進入校隊,認真算起來球齡其實僅有一年半,卻能夠在一級賽場上奔馳,他自信幽默地說自己是初學者代表,可以作為一個目標給大家信心。 不過他看似一步登天的背後,其實也有過力不從心的時候。高中時專攻籃球的長澤練球認真,技術層面也不比隊友遜色,不過卻在重要的比賽前被教練以身高不夠高為由,奪走了登錄比賽的資格,而取代他的更是一個高中才開始接觸籃球的新手,這樣的挫折曾讓他難以忍受,不過長澤卻也以此為契機,每週更額外與社會人士對練累積經驗,雖然因此「花了一堆錢」,但他說:「我想那時候放棄了會後悔一輩子吧。」後來也順利奪回先發,他坦言,有了那次經驗後自己的精神層面變得更為成熟。 在球隊中長澤的球齡算是最短的,對於能夠加入球隊,甚至進入30人名單他覺得滿是幸運及感激,雖過去在日本足球僅僅是生活中與朋友的共同興趣,不過來到臺灣後足球所扮演的角色卻顛倒過來,變成認識朋友的媒介,除了僑生、系所同學以外,朋友幾乎是透過踢球認識,對於進入大學後才開始適應全然不同環境的他,足球無形中成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來到臺灣後,長澤也明顯感受到臺日的差異,他認為臺灣人相較起來很喜歡運動,不過卻也大多僅停滯在興趣階段,他提到以足球為例,日本從小就有專業的培養隊,整個培養的系統更緊密而不間斷,且上面更是有職業隊,相較起來發展更好更有機會;在教學上日本的風格也較為細緻,什麼樣的情況適合用右腳還是左腳都相當注重。而另一項較大的不同則是在足球的盛行程度,在校園中受到關注的不外乎是籃排球,反觀自己在練球時如果不小心將球踢出運動場外,還會被責罵。 先前曾有限制外籍生人數的規定被提出,若真正被實施則將勢必對外籍生佔球員數量約略一半的臺大而言是一項挑戰,不過長澤則是另有看法,他認為在這樣的規定限制下,對臺灣的足球環境來說並不是好事,若參賽的人數、隊伍快速下降的話,對整體的發展並不會有什麼幫助,應該先從制度、從環境開始改,最後才會是這樣的規定限制,就如今年的一級戰場竄出了巴西軍團南華大學,打破了過往的四校稱霸也不嘗是壞事。 不過因一級隊伍間傳統強權與他校的實力鴻溝明顯,臺大仍在考慮要繼續征戰一級,亦或是自行降至二級,下學年度能否在一級戰場上看見長澤重宇仍是未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足球將作為一個個連結他自己與他人的存在,持續創造各種可能。

南華季軍幕後推手 教練團功不可沒
「南華季軍到手 未來奪冠有自信」 二十三人大名單中,有十名新進選手在比賽前三個月才抵達台灣,季軍戰前更因課業因素,僅能維持兩小時不到的每日例行訓練。儘管如此,南華大學在季軍戰上下一心,靠著猛烈攻勢以5:3擊敗臺灣體大,隊史首度殺入四強行列便取得第三名佳績。熱情奔放的森巴足球,在107學年度大專足球聯賽勢不可擋! 賽後,南華大學杜登盛總教練直呼驚險,認為球員攻擊企圖心強是好事,若能將防守做得更到位,未來無可限量。巴西籍高基諾(Felipe Galdino)教練談到,UFA本身強度夠,看好球員們的潛力,希望球員日後臨場發揮更穩定,將實力完全釋放!南華大學足球隊成立邁入第三年,巴西「如來之子」已能與臺灣球隊抗衡。背後,杜登盛總教練及高基諾教練絕對是兩大功臣。 本學年度面對銘傳、輔大、北市大等強權,南華大學在正規90分鐘終了前還沒有輸過,儼然成為大專足球新勢力。在兩名教練分工配合下,將臺灣、巴西球風大融合,透過實戰演練加上新舊成員磨合到位後,教練們更一致認同「只要將失誤減少,把握進球機會,南華絕對是衝擊冠軍的強力人選!」。 「異鄉奮鬥享受當下 球員同時思考未來」 場景回到南華大學操場上,來自巴西的球員們在場上賣力跑動,熱絡且輕鬆的練球氣氛,讓人很難不將目光望向他們。一旁,高基諾(Galdino)教練賣力指導球員進行訓練。球門另一側,杜登盛總教練靜靜觀察練習情況,沒有太多言語,偶與選手簡單互動。兩人看似個性大相逕庭,講起足球,卻有相同熱情。 受佛光山支持,巴西如來之子們來臺,雖踢著自己最愛的足球,畢竟人生地不熟,起初球員們踢球綁手綁腳。對此,高基諾教練說,自己在隊上的一大優勢,便是能在無語言隔閡狀態下與球員溝通,較能使球員敞開心胸,紓解在異鄉打拼之情。生活方面,校方讓球員集中住宿有效幫助他們融入環境。幾乎24小時的朝夕相處,讓球員們更熟悉彼此,也加速他們融入臺灣的文化。 談及未來球員出路高基諾教練表示,如果這群孩子們願意繼續踢球,也有能力走向職業之路,進而翻轉自己的生命、家庭,甚至別人看待他們的眼光,那他必全力支持。「但在足球外還有很多事值得探索。他們要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要做什麼?能做什麼?』我想,這是件比起踢球與否更重要的事。」高基諾教練補充。 「賽事不足球感減 暫時改踢五人制」 話鋒一轉,談到未來球隊規劃,這是最令杜總教練頭痛之處。他指出,現今規劃下,大專足球聯賽告一段落後,等於進入一段賽事空窗期(若球員未參加臺企甲聯賽),球員將面臨無球可踢的窘境。目前球隊只能持續努力,爭取在大專聯賽外有更多比賽機會,「可惜以目前來看還是沒有辦法。」杜總教練說。 讓球員們在休賽期間維持球感的最佳方法就是以賽代訓。杜總教練提到,日後還有大專校院五人制足球錦標賽、全國體育署盃五人制足球錦標賽等賽事,此前球隊皆有參賽紀錄,也盼寫下佳績。之後,南華將直接轉移到五人制賽場上,待108學年度開始後再回歸十一人制比賽。 「本土球員技巧夠 提升場上創造力」 高基諾教練在訪談末段語重心長提到,臺灣必須營造出更健全的足球生態,透過更多的賽事磨練讓球員進步。就他的觀察, 臺灣球員在場上的團隊意識很強,有些球員在個人技巧上絕不亞於外籍球員。「基本上,臺灣選手不用擔心自己實力不足,只需要想著如何提升自己在場上的『創造力(Creativity)』!」 高基諾教練認為,臺灣球員多半自國高中累積多年踢球經歷,但在相同體系下成長,思考模式已稍嫌制式化。「許多時刻對手早已預測到你的下一個動作了!」若球員有意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他建議唯有在場上盡情揮灑自己的創造力,做出更大膽、更出人意表的嘗試,踢出「創意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