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場指揮官 臺科大領頭羊陳孝榕 。照片來源/臺科大籃球隊粉絲團提供
人物特寫

享受挑戰 場上指揮官陳孝榕的籃球路尚未落幕

UBA二級決賽階段,臺科大板凳席總有一人站在一旁不斷熱身,目不轉睛盯著場上,上場的決心及渴望盡收眼底,他就是南湖第四代戰神,也是臺科大隊長—陳孝榕。 「隊友們,我現在因為復健上場時間少,希望每個人上場幫我多得點分數、多搶幾個籃板,讓我們一起拿下比賽。」這是陳孝榕在110UBA二級決賽前,給予隊友們的精神喊話。 憑藉自身努力 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陳孝榕屬於「後天型球員」,回顧他的籃球人生,在先天條件不如人的劣勢下,球員生涯每一階段的蛻變大家有目共睹。此外,他更是個自我要求極高的球員。高中時,球隊訓練結束後,他都會去球場訓練準度,也在外線找到自己的定位。上了大學後不難發現他在體格上有所提升,強化對抗性,期許自己從射手一職進化成能裡能外的後衛。 陳孝榕大學階段遇上兩次受傷影響,第一次是大一腳踝扭傷,賽季報銷。第二次則是今年度複賽面對中信學院時腳踝大扭,預估要休息3個月左右。陳孝榕提到,當下腦袋一片空白,在急診室接到爸媽電話時更是爆淚,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怠惰,在積極復健下,提前一個半月回歸賽場。他也十分感謝在受傷期間教練、老師以及隊友的陪伴以及幫助,才能讓他恢復快速。 一度想放棄籃球 另尋他路 南湖高中「第四代戰神」陳孝榕在高三打出身價,當時獲得許多大學球隊青睞,卻選擇踏上不一樣的路,進入臺科大就讀。臺科大不同於一般傳統體育學校,更要求課業並重,練球時間也少於其他學校。陳孝榕憶起:「當時不想繼續打籃球,畢竟球員不能當一輩子且當時籃壇並未蓬勃,在與家人商量後,決定就讀球風與自己相似且能學習一技之長的臺科大。」 今年賽季結束後,陳孝榕在自己的Instagram表明:自己的籃球路將持續邁進,挑戰更高層級。聊到未來規劃,他更希望「一步步慢慢來」,先適應職業籃壇強度,再挑戰更高層級也不遲。目前效力於P. LEAGUE+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的林俊吉成為陳孝榕嚮往成為的典範。「阿吉在球場上精湛的表現,不只有穩定的控場能力,在進攻時常看他不畏禁區洋將,靠著速度、球技躲過一次次的封阻。」如此表現讓陳孝榕希望向他看齊。 青春就是充斥著不完美 110學年度UBA公開二級決賽在5月中旬正式落幕,幾家歡樂幾家愁。臺科大今年重整旗鼓,以13勝1敗漂亮的戰績進入決賽,老天此時卻開了個大玩笑,身為臺科大最重要的靈魂人物,陳孝榕在複賽腳踝嚴重扭傷,上場時間大受影響,最後臺科大未能拿下面對臺北市立大學的關鍵一戰,以第五名作收未能晉級公開一級。 陳孝榕因傷缺席學生生涯最後比賽,臺科大教頭李永祥說到在陳孝榕受傷的當下非常難過也很無奈,他認為陳孝榕那一次進攻有些衝動:「一次的受傷影響到的可能是自己一輩子的健康。」他也希望陳孝榕能從此次受傷學習到更聰明的進攻方式。 享受挑戰 成為最感觸的一段話 南湖高中的Slogan「享受挑戰」寫在陳孝榕IG自介上,這句話讓他感觸很深,人生的道路上不免遇到很多挑戰,但要以何種心態面對挑戰,選擇權在自己手中。一路走來他面對許多挑戰,包括受傷、降級等等,他始終沒有放棄,而是逆流而上,希望蛻變成為更好的陳孝榕。 今年將有許多頂尖好手邁入職業選秀,陳孝榕能否搶下進軍職業籃壇的機會值得大家關注,但毫無疑問的是陳孝榕不放棄和享受挑戰的精神,期待能給未來職業籃壇帶來不一樣的活力。

111年全大運110公尺跨欄金牌得主陳永濬。圖/陳永濬提供
人物特寫

「一度害怕到在欄架前哭」 陳永濬一步步「跨」上頒獎臺

踩著精準的步伐,俐落地跨過一個個欄架,國中三年級才開始專注於跨欄項目的陳永濬,即使起步較晚,上大學又經歷低潮,但他總能依循自己的步調跟上,甚至超越大家。如今,陳永濬不只於亞洲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榜上有名,更在大四代表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參加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110公尺跨欄項目,跨出大專生涯最佳的14秒01,如願以償摘下金牌。 陳永濬就讀恆春國中時,受教練王博顯邀請加入田徑隊。升上國三時,教練王博顯看見陳永濬的彈跳天賦,決定將他定位在110公尺跨欄項目。 回憶起剛接觸跨欄時,陳永濬哭笑不得地說:「我曾經站在欄架前會害怕到哭,是教練一直推著我面對,我才慢慢克服。」起初因技術不純熟,陳永濬常失足重摔在地而對欄架產生恐懼,好在有伯樂教練王博顯持續鼓勵他、要求他,經過大量訓練,陳永濬漸漸找到訣竅,也磨出堅強心智。 「每一個階段我都會替自己設定目標,然後盡全力達成。」心態穩定不躁進又願意努力的特質,讓陳永濬在升上高中後成績大幅進步。高二時更出戰亞洲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男子110公尺跨欄項目,擊敗多國好手拿下第四名,帶著頂尖選手的光環進入大學。 不料,陳永濬進入國立體育大學就讀後,因為訓練的環境改變、欄架高度提升,讓他相當不適應。隨後陳永濬腰部又出現嚴重傷勢無法訓練,使他彷彿在原地踏步甚至向後退,只能眼睜睜看著隊友持續進步。但也因為這段低潮,陳永濬更清楚適合自己的訓練以及環境,便在高中教練陳重導的牽線之下轉入臺灣體大。 經過半年的復健,陳永濬傷癒復出後保持一貫作風,不求一步登天,而是按照身體狀況以及能力設定目標,並付諸心力達成。雖然多花了一些時間、繞了點路,陳永濬仍在積極復健以及教練陶武訓與教練簡慶宏的輔助之下,先是在110全大運鍍銀,然後在大四的這年,終於站上頒獎臺的正中間。 解鎖全大運金牌後,陳永濬沒有沉浸在喜悅中,而是立刻望向下一個目標,「畢業後我會就讀研究所,先設定在一年內跑進14秒,然後努力達標世大運參賽門檻。」從害怕欄架到成為國手,從灰暗的低潮走向金閃閃的獎牌,即使未來的挑戰更加艱難,陳永濬表示,他會維持一貫的作風,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步往目標前進。

曾子倫扛起隊長重任。照片提供/曾子倫
人物特寫

澆不息的熱情 曾子倫視籃球為超級摯友

高師大一般組男籃陣中今年可用之兵僅7人,遭遇調度吃緊的困境,但在就讀英語系大三的隊長曾子倫領軍之下,依然於今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一般組奪得全國第五的成績。曾子倫倚著對籃球的熱情,從小地區鬥牛賽的常客,到一躍變成征戰全國賽事的球員,他對籃球的愛從未停歇。 因避免爭吵而棄棒從籃 很喜愛戶外運動的曾子倫,小時候第一個接觸的運動其實是棒球,卻因當時受不了有一位時常一起玩耍的朋友無厘頭的嘲諷及冷語,脾氣一向溫和的他不選擇與其爭吵對峙,反而轉向旁邊的籃球場跟著別班的同學一起玩耍,他回想起來也覺得荒謬,並逗趣的說:「我發現籃球也很好玩,所以隔天我開始自己帶著一顆球去學校,就這樣變成打籃球的了。」他的籃球之路也自此萌芽。 沒有專業訓練 到處參賽只為了增加經驗 然而升上國中的他,學校並沒有籃球校隊,只有一群也很喜歡打球的「企桃囝仔」,時常一起報隊參加地區鬥牛賽,後來為了與市區內其他專業校隊有交手的機會,儘管已經預測會被慘電,大比分輸球的結果,還是再三央求學校老師掛名充當一日教練,得以參加高雄市體促盃,「我還記得當時是國二,別人都是校隊,只有我們連社團都不是,打全場比分59:6,記分板對方分數不停的在加,真的沒有停。」當時對曾子倫來說,比賽無關輸贏,只有享受過程,他淡淡的說:「但我也是在那之後才真的了解甚麼是籃球。」 高中加入正規球隊 站上先發 高中一入學,進入鳳新高中,曾子倫便毅然決然報名校隊徵選,因身高限制擔任控球職位,也正式開始投入有系統的訓練,他很感謝球隊教練陳奕志老師對他的看重、栽培與信任,然而起步較晚的他也提到:「我高二的時候,有一場關鍵的晉級賽,很對不起學長,我覺得我還太菜,菜到不行,一站上去無法思考,手腳都是冰的,一開場就4個失誤,害球隊連丟了8分,後來總比分輸2分,那場就變成學長的最後一場球。」 大三擔任隊長 凝聚向心力 闖進全國 談到現階段所屬球隊時,曾子倫除了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待人處世的成熟,也盛讚隊上球員彼此的默契與向心力,「我們今年人很少,預賽身高193公分的李宥橙學長要考研不能來,只有6個人能打,我們還是很努力撐進全國等學長回來。」他更感謝隊上同屆的隊員們會在彼此的優缺點上互補,在組織進攻與防守上當彼此的後盾,「我們一起打球已經打了第三年,就是因為這群同屆默契很好,也會講幹話,所以感情也不錯,這讓我在當隊長,或是在帶學弟的時候,不太會有太大的困難。」 籃球會一直是最好的朋友 永遠不變 即將迎來大學生涯最後一年,將籃球比喻成「精神伴侶」的曾子倫,可看見在他心中,這項運動已然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即便大四會稍微忙碌,他仍樂此不疲地說:「雖然會晚一點,但我還是會到籃球場上報到!」

莊妤婕參加全國競技操錦標賽平衡木項目。圖/莊妤婕提供
人物特寫

受過再大的傷 我依然要綻放 莊妤婕的體操路

就讀於國立臺灣體育大學的莊妤婕,從3歲練競技體操至今已經18年了。曾在110年度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個人全能獲得銅牌,全大運競技體操個人全能競賽上獲得109年度第5名和110年度第5名。會接觸到競技體操是因為當初有教練到幼稚園裡選才,透過柔軟度和拉單槓的測試,從中選出適合的人選。因此,在許多人還在享受幼稚園的盪鞦韆,妤婕已經開始在平衡木上訓練。 競技體操是一項考驗身體與心理的運動,莊妤婕表示訓練過程中時常需要克服心理的恐懼,以及對新動作的陌生和不安,也會害怕沒有受到教練的保護而受傷。當時因為有夥伴的陪伴,一起吃苦失敗,再一起爬起來,於是有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然而高三時,莊妤婕在賽前練習時因為不熟悉新練的動作,在高槓上因為手滑飛了出去,身體右側著地導致右肩受傷,這一次的插曲對於她來說影響極大,莊妤婕覺得自己恢復不了,也不想再從頭努力。 受傷的期間成了莊妤婕的低潮期,內心總是不斷地想逃避體操,但由於家人及教練的勸說,莊妤婕依舊是休息兩個月後就重返賽場,一直到四個月後肩膀一直有快脫臼的感覺,才到大醫院就診,發現是肩盂唇破裂,於是就開刀治療。雖然她的肩膀無大礙了,但在完成體操動作上還是比以往無力些。上大學後,一開始並沒有教練也沒有場地可練習,莊妤婕有些迷茫,心想走一步算一步,後來場地準備好了,學校也找到教練,於是莊妤婕依舊默默的每天去練習。她表示:「想放棄過超級多次,但因為覺得體操已經融入自己生活,突然沒了體操就會覺得空虛,覺得自己很矛盾,心裡一直不想去,但又沒辦法不去。」 體操和莊妤婕的關係十分奇妙,她認為體操很具挑戰性,從基本開始一點一點累積,會慢慢感受到成就感,同時也會覺得身上的傷不算甚麼,因為是自己成長的象徵。在體操隊中,莊妤婕也遇到一群共患難的夥伴,有他們在旁邊格外地有安全感。莊妤婕提到某次和夥伴們難忘的經驗,在一次的移地訓練中,睡前隊上沒有收手機被教練發現,隔天全隊晨操受罰,原本想全隊一起去和教練道歉,沒想到被罵得更慘,雖然哭著走回房間,但隔天大家依舊一起乖乖接受處罰。 「受過再大的傷,我依然要綻放。」體操這條路走得辛苦,不論是面對新動作的挑戰、受傷後恢復的漫漫長路還是對於自己的沒自信。即使迷茫,但莊妤婕依然鼓起勇氣繼續走,或許暫時看不清彼岸的風景,但路途中的收穫依舊滿滿。團隊的扶持、和教練的溝通、環境造就的抗壓性和一點一滴慢慢磨出的意志力,這些都是莊妤婕自己一路走來獨一無二的寶物。

趙宇陽。攝_曾馨儀
人物特寫

趙宇陽 與球之間

自109學年起,國立清華大學二度平隊史最佳成績,在UVL大專排球聯賽連續兩年拿下男生公開一級的第六名。對於更穩定的表現輸出,可以看見清大球員們在場上有著和以往不同的企圖心,而主要調度場上一切的舉球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更是時常在轉播平台上被球評提起。他是就讀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大三的趙宇陽。 誤打誤撞舉球路 國中時因為非常好動,體育老師剛好是學校排球隊教練,因此邀請趙宇陽去球隊嘗試看看,原本以為是小時候覺得最帥的運動-籃球,沒想到竟是自己不那麼熟悉的排球。進入球隊之後,在融入練習的過程中,正想著自己要當最帥氣的攻擊手,結果因為隊上舉球員剛好因故離開球隊,教練認為他很聰明,於是請他接續擔任隊上的舉球員,趙宇陽笑說:「真的是一路上被騙進來的欸!」 自我到合一 以這有趣的過程進入到排球世界後,他順利就讀東方工商的排球隊繼續打球。在選擇大學之際,原本一心向著台灣師大,最後卻來到清華大學。他坦言,一開始只想去當時最強的學校,可能因為身材劣勢而落選;同時,因為清大的學業風氣興盛並且十分競爭,也很擔心自己的學業表現會跟不上而無法專心練球。 所幸,進入清華後都還算順利,課業還能跟上,讓他有時間專心在排球上。不過,大一時隊內的練習風氣並不好,讓他和大學長們有過幾次爭吵。幸運的是,他遇到幾位有志一同的同學隊友,才漸漸調整訓練模式,並且一起設定目標,擁有進入公開一級四強的志向,讓球隊穩定成長,漸進目標。他也很感謝上一屆以身作則的學長許立農,帶著球隊一起在公開一級闖蕩,讓整個球隊合一向上。 「趙宇陽舉球真的很大膽。」轉播時總是會聽到球評這樣評價他的風格。提到自己的舉球風格,他說:「其實我也是到大學聽到球評說,我才發覺自己的舉球真的和別人不太一樣。」日常練習的舉球位置,他都不害怕在賽場上使用,比賽時不會特別選擇保守的球風,而隊友也很習慣,這種模式成為趙宇陽、同時也是這支球隊的特色風格。 未來之路 最後,提到他的未來展望,趙宇陽抱持著開放心態,他認為若能有機會去打企業聯賽,那當然要去闖一闖;同時,在最後一年的大學生涯裡,盡力去尋找自己的第二專長,為職場預備道路。

鍾雨緹2019年參加馬來西亞沙巴國際扯鈴大賽榮獲第一名。圖/鍾雨緹提供
人物特寫

「學扯鈴的小孩都不會變壞!」扯鈴帶來更好的鍾雨緹

「我的扯鈴人生就是酸甜苦辣的寫照。」 鍾雨緹是目前「台灣從鈴開始傳藝推廣協會」的成員,亦有街頭藝人與扯鈴指導教練的身份,接過各種商演和私教課程,接案經驗相當豐富。在扯鈴專項人才輩出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鍾雨緹或許不是最亮眼的那一個,但她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關注。 與扯鈴的相見是一場巧遇 國小是接觸扯鈴的開端,原先加入了打鼓社,但表現並不如預期,因緣際會之下才轉進扯鈴社。在扯鈴社找回了自信,受到老師的提拔加入校隊,並透過老師的啟發式教學,奠基了良好的扯鈴基礎,然而家人反對的聲浪使這個美夢在國小畢業後戛然而止。 從零至從鈴 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經歷了國一一整年零練習量的停擺後,有一個機會驟然而至。國小校隊的廖老師知道雨緹的潛力不只如此,鼓勵她可以繼續往扯鈴深造,且幫她排除家庭因素的阻礙,強力推薦雨緹加入「從鈴開始」,延續扯鈴之路。 兩年後,重回了校隊生活,同時是從鈴開始推廣協會蓬勃發展的時期,雨緹從學員變成了成員,有許多機會找上門來,積極地籌備各種商演和公益演出來充實自己。 性質轉換,踏入街頭 2018年,太陽馬戲團團員林韋良創立了「鈴式主義」,並在從鈴開始推廣協會裡徵召成員,而雨緹也順利地加入鈴式主義,希望讓更多人看見扯鈴不只是扯鈴。然而剛加入鈴式主義不久就陷入了低壓期,因不同於以往的校隊生活,總是把比賽當成前進的目標,反而更多的是自發性地構想表演,少了競爭的壓力開始鬆懈,倦怠感襲面而來,頓時陷入迷惘。 幸好考取街頭藝人的證照讓她有了新的里程方向,對扯鈴的倦怠設置了停損點,但從選手變成街頭藝人並不容易,除了受眾、場域、風格的差異外,心態也需要調整,不過雨緹願意接受挑戰,將之前高中熱舞社的舞蹈融入扯鈴,藴育出屬於她自己的扯鈴表演。 破蛹而出,踏出臺灣 鈴式主義聲名遠播,受臺灣邦交國諾魯Nauru 邀請赴國參加獨立日的演出,鍾雨緹正是鈴式主義赴諾魯表演團中的一員,除了在諾魯賢伉儷之國宴場合進行精湛的扯鈴表演外,也到當地文化村進行演出和現場技術教學,這段旅程不僅添增了她面對舞台的抗壓性,以及表演經驗的實力累積。 然而真正使她脫離倦怠迷惘期的原因,是在同年十一月份參加馬來西亞沙巴國際扯鈴大賽,這是她第一次同時以教練和選手的身份參賽,帶著從鈴開始協會的學員們取得佳績,並在個人比賽中奪得第一名。這次的比賽不僅給予她一個肯定,更讓她找回了對扯扯鈴的初心和自信,這份成就感延續了她對扯鈴的熱情。 從興趣到專業的過程是未知、是驚喜,甚至讓原先不支持的家人跌破眼鏡。一路上遇到的老師都是雨緹的貴人,國小校隊的廖老師教給她扎實的基礎功,從鈴開始推廣協會的創辦人曹樹仁教練以公益的方式,給喜愛扯鈴的孩子一個家,林韋良教練帶她踏入街頭、踏入國際。在扯鈴圈打滾了十二年,扯鈴早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學生、教練、街頭藝人或是專業的表演者,在不同身份間的轉換駕輕就熟,彷彿所有的機緣巧合都是命中註定,也因為有扯鈴的陪伴帶來了更好的她。 最後鍾雨緹笑著說:「學扯鈴的小孩都不會變壞!」

吸取每一次對戰的養分,再次打造出屬於國北乙羽的輝煌時代。圖/國北乙羽提供
人物特寫

「莫忘初衷!」 國北乙羽盼再創高峰

從2020東京奧運的台灣之光「小戴」戴資穎,與「聖筊組合」李洋、王齊麟,將羽球這項運動旋風襲台。而在大專院校中,位於和平東路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乙組羽球校隊,每一位成員帶著對羽球的喜愛和理想,不畏路途艱辛,勇敢踏上這段羽球的奇妙旅程。 國北乙羽成立二十餘載,雖成員不多,但仍默默在各項比賽中奮鬥,面對每一場大專賽事都毫不馬虎,拚盡全力到最後一刻。於105~107學年度拿下木鐸盃冠軍三連霸、108年全大運北區錦標賽男子組雙打第六/混雙第二、110年木鐸盃第五/全大運北區錦標賽女子組雙打第四的成績。 秉持著「快樂打球、奮力拚搏」為核心理念的國北乙羽,每周二、四的夜晚,除了是練球時間以外,更是維繫彼此感情的時刻。而隊員江灝直言團隊氣氛如此和諧是歸功於這屆畢業生的功勞,認為他們將球隊氣氛營造得很好,隊員們更喜歡練球,也更有向心力。團結一心的球隊氛圍,也是國北乙羽能夠在賽事場上獲得好表現的關鍵。 今年國北乙羽將會有五名隊員畢業,現任隊長周易謙也是其中一員,接觸到羽球的機緣是來自母親,發現自己在長球的表現上還不錯,因此高中加入校隊,大學也毫不猶豫的選擇延續羽球之路。談及擔任隊長期間,需要扛起整個團隊,難免壓力很大,但過程中自己學習不少也成長很多,很感謝隊友們總會在有困難時跳出來幫忙,一同並肩作戰。了解管理團隊會多麼不易,周易謙也和學弟妹們鼓勵:「之後的路會更辛苦,希望你們可以相互支撐彼此,把乙羽『快樂打球』的精神延續下去。」 相比其他人,戴光奕大學時才加入羽球的行列,越打越有興趣後在大三時進入乙羽,也接手副隊長一職。在副隊長任內,他認為最困難的是教練不在時需要隊長們自行設計訓練菜單,規劃最有效的訓練模式,時常為此想破了頭。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比賽是「超級達克盃全國羽球錦標賽」,對於乙組球員來說,能遇到現場轉播的賽事並不多,因此特別珍惜出賽機會。 楊宇晴、王岑娜與李珮綺雖然不是同時加入球隊,但從加入乙羽後便一路相伴到畢業。今年全大運楊宇晴和王岑娜成為最後一次搭檔,當時大專盃賽事緊湊,王岑娜已經累到不行時,楊宇晴不斷詢問她:「妳還好嗎?」雖然事後回想起當時場面十分逗趣,卻也成為王岑娜最後堅持完賽的動力。而楊宇晴將會繼續攻讀國北教大研究所,因此不會那麼快離開球隊,期望未來自己成為輔助的角色,一旁協助學弟妹慢慢往高峰邁進。了解名次成績會影響打球的熱忱,身為過來人的李珮綺對此想向學弟妹們提點:「不要一昧追求比賽名次,更重要的是每次都要比前一次更進步,莫忘當初打球的熱情和初衷!」 即將接棒隊長大任的郭儀謙與副隊長蔡云綺,都表示對於球隊相當有信心,只是比較擔心因為畢業學長姐人數眾多,將來會有戰力不足的問題,而郭儀謙也苦笑說道:「只能新學期招生選拔前,趕緊去燒香拜拜。」郭儀謙認為今年大一的新隊員謝曜如與劉冠德都能寄予厚望,有機會成為未來隊上主力選手。而談及對於球隊的目標,蔡云綺期許在畢業之前能帶領團隊進入全大運全國決賽;今年有好表現的她,與學妹謝曜如拿下北區錦標賽女子組雙打第四名,盼將來再一同創下佳績。郭儀謙和蔡云綺平日與學長姐感情深厚,相當不捨他們畢業,更感謝一路以來的提攜:「很感恩學長姐們這幾年的諄諄教誨,沒有你們就不會有現在的乙羽,祝福未來前程似錦。」 隊員江灝雖是大二生,卻也是隊中的重要人物。比起其他運動項目,國北教大在羽球的資源相對較少,因此他積極連絡外校舉辦友誼賽,利用「以戰代訓」的模式來發現球隊不足之處,也能藉此增強實戰經驗。經過多場賽事的累積,江灝發現厲害的人永遠不嫌多,能做的就是改進每一場比賽的缺失,從中獲取來日對決的養分。江灝身為核心球員,期望其他資深隊員們都能夠成為學弟妹的榜樣,渲染積極練球的氛圍,也更看重實力不錯的球員是否能持續進步,才有加入球隊的意義。 雖然國北乙羽將畢業多名主將,但剩下的隊員們將會繼續延續「堅持到底、莫忘初衷」的精神,更期許在未來能夠重返鼎盛時期的榮耀,再創高峰。

曹詠淇在團隊中擔任做球手。圖/曹詠淇提供
人物特寫

團隊的歸屬感 曹詠淇的藤球哲學

今年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的曹詠淇,是近年來藤球女生團體賽冠軍的常見人選,但三年前曹詠淇根本沒有聽過藤球,上大學後因為想要學習全新的運動,也希望可以加入校隊,有個歸屬感,於是曹詠淇就懵懵懂懂地進入了藤球隊。      藤球是一項用腳居多的運動,但以往我們學習的球類運動都是用手比較多,例如:排球、羽球和桌球等,所以曹詠淇認為一開始最難的是控球,單純控球看起來容易,但其實沒有訓練過是很難的。她表示剛入隊的第一個學期,是自己最挫折的一個時期,因為控球不好時常在撿球,覺得練習的效率不高,很想放棄,但因為學長姊的鼓勵讓自己可以堅持下去,後來在寒訓時,因為練習時間拉長,慢慢地曹詠淇看見自己的成長,於是就留下來繼續踢藤球了。      曹詠淇認為藤球隊給了她很大的歸屬感,其中她很感謝已經畢業的兩位學姊,當時她們很會調節球隊的氣氛,也很有耐心地教她踢球,在大家踢不好的時候,會用很浮誇的方式鼓勵大家,也會講自己以前比賽失利的故事給隊員聽,希望大家可以繼續努力不要放棄。曹詠淇表示,其中一個住在離學校要快1個小時車程的學姊,在比賽前還特別跑到學校幫她一對一練習,她覺得學姊們為了藤球真的付出很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盡其所能把她們會的都傳授給我們。「藤球是團體運動,除了增進個人能力,更需要團隊的凝聚力。」曹詠淇認為團隊感是藤球隊更需要的,雖然自己技術上還沒有到很厲害,但她也希望能夠將這樣的精神傳下去。      曹詠淇說:「我變得比較會溝通。」藤球雙人賽場上只有自己和伙伴,如果沒有溝通,那就沒辦法贏得比賽。以往的她個性比較衝動,但現在曹詠淇學會觀察隊友,在說話和做事之前都變得比較謹慎。她也學會放慢步調,冷靜地看球,才能將球踢到想要的位置。曹詠淇也表示,調節情緒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帶著情緒上場,不只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隊友,就算是因為對自己失望,都應該要立即調整情緒,才會不影響到比賽。     曹詠淇現在的目標是成為體育老師,雖然藤球較為冷門,不一定能成為自己未來求職上硬實力的優勢,但這幾年在藤球隊學習到的軟實力,卻成為她能夠教導給學生的良好價值觀,以及運動家精神。

北市大黎昕陽在球桌上目光堅定,散發光芒。攝/李心妤
人物特寫

七年國手經歷後「掉隊」 北市大黎昕陽重新來過

「我還是會繼續打!」桌球混雙好手北市大學黎昕陽堅定地說。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於今(11)日進行桌球賽場最終戰,北市大黎昕陽/李婉瑄直落三(11:5、11:6、11:9)拿下兩人合作首面金牌。 黎昕陽有過七年的國手經歷,更在107年兩次青少年國手排名賽中登上王座,然而他在今年度的國手選拔賽落馬,也是繼108年來,第二次「掉隊」於國手名單外。 「今年沒有選上國手,對我來說打擊蠻大的。」憶起當時黎昕陽依舊難掩失落,他在第一輪決選時,從原本的領先優勢到最後輸了三分敗下陣來,後面又相繼輸給北市大隊友楊子儀、13歲小將郭冠宏。他表示,當時真的太想要國手門票了,「越接近勝利,就越壓不住情緒」,導致失誤節節攀升,最終與正選資格擦肩而過。 前年是黎昕陽成人國手「初體驗」,但實際上107、108年二度挑戰資格失利的他,曾經想要提前結束桌球生涯:「當時覺得同期的選手都選上了,我怎麼還沒選上?」但隨後他轉念決心要放手一搏,調整心態後的他,在109年第一輪選拔賽中,便靠著堅強的實力當選。 黎昕陽於高一時便選上18歲青少年國手,高三時期的他更是18歲青少年國手排名賽的第一名,而前一年的首名寶座是由「小林同學」林昀儒拿下。看到同期選手近年在國際場上發光發熱,他並不會因此覺得忌妒或感到失落,反倒補充:「我從昀儒身上學習到許多東西,他真的是位很努力、自律的選手,能走到現在的成績有他的道理。」 黎昕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同期選手的崛起,並不忘精進自己的技術,未來他會更加強體能,由於近年來世界桌協多次修改桌球的尺寸,球變得更大也更重,非常需要倚靠身體的能力打出高質量的回球,再加上國手選拔賽需要對戰六輪,因此備足體能是他接下來的首要目標。 經歷著桌球路上的起伏,他想特別感謝父母的栽培與陪伴:「很謝謝他們!現在所擁有的成績以及生活上的一切,都是他們的功勞。」他的爸爸黎天生是桌球教練、媽媽黃月芬也是桌球愛好者,啟蒙了他和弟弟黎昕祐的興趣,一頭栽進桌球的世界裡。家人們十分關注兩兄弟的比賽,更會陪伴他們檢討球賽內容。 「我還是會繼續打!」黎昕陽的口吻沉著、目光堅定,沉澱後的他將帶著眾人期盼的目光重新來過,繼續追尋他的國手夢。

家人與隊友的支持,成為國體夏若堯拚連霸路上的最佳助力。攝/李心妤
人物特寫

家人支持、隊友陪伴 國體夏若堯越挫越勇的四連霸

「我是太陽的孩子!」國立體育大學夏若堯開朗地說。她今(10)日剛拿到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一般女生組鉛球項目四連霸,並以11公尺19打破生涯全大運個人最佳紀錄,家人們的支持是她勇往直前的動力,良好的訓練環境讓她不斷突破自我,在最後一年的全大運舞台她享受發揮。 她曾參加八屆的全大運,賽前在本項目已累計3金1銀2銅,對鉛球的執著和熱愛不言可喻,今年在主場拿下四連霸,對她來說更是意義非凡。 面對今天炎熱的天氣,她絲毫不受影響:「我是太陽的孩子,在澎湖長大!」國小時參加校內的壘球擲遠比賽拿下第二名,一舉被教練相中,回憶當時她笑道:「加入田徑隊早上就可以在旁邊練習,不用升旗。」這是她踏入鉛球世界的初心,想不到成為一路陪伴她成長的最佳夥伴。 大學就讀明新科技大學的她,在一次熱身時膝蓋內轉前十字韌帶斷裂,經歷了一年的恢復才重新回到場上,但比賽的狀況每況愈下,大三起在全大運開始奪牌才讓她找回自信,更觸發她想前往更高層級、接受專業訓練的想法。 「我在國體重新學會推鉛球!」她很享受在國體的訓練環境,更感謝公開組隊友給予她的指點,今天比賽中場外的隊友也高聲為她喊聲,她笑說:「這是隊上的傳統!大家都會到場互相幫彼此加油。」 家人們的支持,也是她在鉛球場上拚搏的動力。「爸爸是刀子嘴豆腐心」,她特別說道,選擇到國體念碩士時,爸爸老是唸她「快把論文寫完」,但心裡也默默關心女兒的表現,前年全大運結束時,更主動詢問:「成績呢?」令她會心一笑,了解到爸爸的愛「無聲而濃烈」。 媽媽對她的支持更展現在實際行動中,前年還特地從澎湖飛到高雄看她的全大運比賽,由於平時從事保母工作,很少能到場看女兒比賽,那次親自到場支持讓她覺得很感動,對她來說是很很珍貴的回憶。「媽媽像小粉絲一樣,不停拿著手機幫我錄影!」喜悅之情表露無遺。 媽媽今天有特別關注她的決賽,「聽說她一直在拍電視上的我」,她笑著說。她感謝雙親一路支持:「謝謝他們的鼓勵,給了我滿滿的關注。」而在國體運動保健學系擔任系主任的阿姨蔡錦雀是另個溫暖陪伴,在唸碩士班時經常受到她的照顧,更親自帶自己到國體田徑隊練習。有著家人們的愛與支持,讓夏若堯能在鉛球場上盡情揮灑。 今年可能是她在全大運舞台的最後一年,「想到即將要離開這裡還蠻捨不得的!」她未來想從事與電競產業的工作,也期許在這條路上愈挫愈勇的自己,能帶著在場上學到的精神,正向面對所有挑戰。